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与习题解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第5讲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
第5讲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目标定位] 1.掌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2.体会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一、实验原理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g =4π2l T2. 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即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二、实验过程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摆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的线结.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如图1所示.图12.用米尺量出悬线长度l ′,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 ,则摆长l =l ′+d2.3.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后释放,使摆球只在一个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数出之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n ,用停表记下所用的时间t ,则单摆振动的周期T =2t n.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5.变更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求其平均值.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 1.实验器材长约1 m 的细线,有小孔的摆球一个,带铁夹的铁架台、停表、游标卡尺、米尺. 2.实验步骤3.数据处理(1)公式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g =4π2lT2求出每次重力加速度的值,然后求g 的平均值,即为本地的重力加速度.(2)图像法:由T =2πl g 得T 2=4π2gl ,以T 2为纵轴,以l 为横轴,作出T 2 l 图像,如图2所示.其斜率k =4π2g,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图2【例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 和周期T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 cm ,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3(a)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 c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b)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s ,单摆的摆动周期是s.图3解析 由实验原理和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知g =4π2lT2.摆球的直径d =2.00 cm ,故摆长l =(88.40-2.002) cm =87.40 cm.秒表的读数t =75.2 s ,故单摆的振动周期T =tn =75.240s =1.88 s. 答案 4π2l T2 87.40 75.2 1.88【例2】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 ,实验中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 ,测得多组周期T 和l 的数据,作出T 2l 图像,如图4所示.图4(1)实验得到的T 2l 图像是(选填a 、b 或c ); (2)小球的直径是cm ;(3)实验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是m/s 2(π=3.14,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1)由T =2πl -d 2g 得l =g 4π2T 2+d 2,由数学关系得斜率为g 4π2,截距为d 2,截距为正值,则图像为c .(2)由截距为d2=0.6 cm ,可知d =1.2 cm.(3)由斜率k =g 4π2=0.62.4,可知g =9.86 m/s 2.答案 (1)c (2)1.2 (3)9.86 二、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1.注意事项(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为1 m 左右.小球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金属球.(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紧夹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悬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3)注意摆动时控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5°,可通过估算振幅的办法掌握.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摆动稳定后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若以后每当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计数,则记录的是全振动的次数n .周期T =tn;若数出的是以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n ,则周期T =t n2=2tn.2.误差分析(1)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是单摆还是复摆,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摆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2)本实验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上,因此,要注意测准时间(周期).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例3】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某同学做实验时,操作上错误..或不合理...的有.A.单摆的偏角大于10°B.摆球摆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C.防止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D.测出的摆线长就是摆长E.在平衡位置启动秒表,并开始计数,当摆球第30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若读数为t,则T=t30解析A.单摆应保证偏角小于5°,做简谐运动.B.应在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误差较小.C.摆长应为摆线长加摆球半径.E.如此计数,则T=t14.5,应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数,在摆球下一次以相同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计数为1.答案ABDE【例4】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用同一套实验装置,用同样的步骤进行实验,但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测定周期时,振动次数少数了一次B.测定周期时,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C.摆球的质量过大D.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的长度,没有加上小球的半径解析由计算g的公式g=4π2lT2可知,如果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即T偏小,使g偏大,选项A错,B对;摆球的质量过大,不影响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所以不影响测得的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当l偏小时,求得的g偏小,选项D错.答案 B实验原理、器材及数据处理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你所选用的器材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A.长1 m左右的细绳;B.长30 cm左右的细绳;C.直径2 cm的铅球;D.直径2 cm的铁球;E.秒表;F.时钟;G.分度值是1 cm的直尺;H.分度值是1 mm的直尺;所选器材是_.(2)实验时对摆线偏离竖直线的要求是;理由是.解析(1)单摆周期公式为:T=2πlg,经变换得g=4π2lT2.因此,在实验中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出g的值,而不是验证单摆的振动规律.如果在实验中选用较短的摆线,既会增大摆长的测量误差,又不易于保证偏角θ小于5°的要求.为让单摆的振动缓慢,方便计数和计时,所以应选A.摆球应尽量选重的,所以选C.因为单摆振动周期T的测量误差对重力加速度g 的影响较大,所以计时工具应选精确度高一些的秒表.摆长的测量误差同样对g的影响较大,也应选精度较高的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故所选器材是ACEH.(2)因为当摆球振动时,球所受的回复力F=mg sin θ,只有当θ<5°时,sin θ≈θ,单摆振动才是简谐运动,周期T=2πlg的关系式才成立.答案见解析2.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用游标尺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图5甲所示,可读出摆球的直径为cm.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图5(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1,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的数值后,画出T2-l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A .gB .1gC .4π2gD .g4π2 (4)在(3)中,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都有可能(5)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周期T 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Δl ,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 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g =.解析 (1)摆球的直径为d =20 mm +7×110 mm =20.7 mm =2.07 cm.(2)秒表的读数为t=60 s +7.4 s =67.4 s ,根据题意t =60-12T =592T ,所以周期T =2t59≈2.28 s.(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T 2l =4π2g =k (常数),所以选项C 正确.(4)因为T 2l =4π2g=k (常数),所以ΔT 2Δl =4π2g=k ,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但图线的斜率仍然满足T 21-T 22l 1-l 2=4π2g=k ,所以由图线的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不变.(5)根据(4)的分析,ΔT 2Δl =4π2g ,所以g =4π2Δl ΔT 2=4π2ΔlT 21-T 22.答案 (1)2.07 (2)2.28 (3)C (4)C (5)4π2Δl T 21-T 223.有五组同学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各组的实验器材和数据如下表所示,若各组同学实验操作水平相同,那么第组同学测定的结果最准确,若该组同学根据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6所示,那么该同学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 m/s 2.图6些的材料做的小球,记录周期时尽量多记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因此5组同学中的第5组测定的结果最准确.由表可读出,第5组同学所用摆长为l =0.80 m ,由题图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 =1.80 s ,代入公式g =4π2T 2l 得:g =4×π2×0.801.802m/s 2≈9.74 m/s 2. 答案 5 9.74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4.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表.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第组实验数据.(2)图7所示T 2-l 图像中的实线OM ,并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图7(3)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做出的T2l 图像为( )A .虚线①,不平行OMB .虚线②,平行OMC .虚线③,平行OMD .虚线④,不平行OM解析 (1)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对单摆振动的影响,摆球应选择铁球,摆线长约1 m ,振动时单摆的最大摆角约5°,所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第2组实验数据.(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得T 2=4π2l g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 2-l 图像的斜率k =4π2g ,所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4π2k.(3)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摆线的长度变成摆长,则有T 2=4π2lg=4π2l 线+r g =4π2l 线g +4π2r g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T 2=4π2l 线g 与实线T 2=4π2l g图线平行,而且图线左移,故选B.答案 (1)2 (2)4π2k(3)B题组一 实验原理、器材和步骤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根据的原理是( ) A .由g =4π2lT 2看出,T 一定时,g 与l 成正比B .由g =4π2l T2看出,l 一定时,g 与T 2成反比C .由于单摆的振动周期T 和摆长l 可用实验测定,利用g =4π2lT2可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D .同一地区单摆的周期不变,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 解析 g 是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情况来决定的,与l 及T 无关,故只有C 正确. 答案 C2.(多选)某学生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在以下各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 A .在未悬挂之前先测定好摆长 B .测量摆长为10 cmC .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偏角约5°后释放,让其在竖直平面内振动D .当摆球第一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当摆球第三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记下时间解析 摆长是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应先拴好单摆再测摆长,且摆线以约1 m 为宜,故A 、B 错误;单摆只有在偏角小于5°时,才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其周期才满足公式T =2πlg,故C 正确;测周期时,应先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再计算出平均周期,且应以小球某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故D 错误.答案 ABD题组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3.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 cm ,摆球直径为2.00 cm ,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 s .则:(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m/s 2.(2)他测得的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 .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D .实验中误将49.5次全振动数为50次解析 (1)单摆的摆长为l =l 线+d 2=1.02 m ,单摆运动的周期为T =t n =101.550s =2.03s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代入数据解得重力加速度为g ≈9.76 m/s 2. (2)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解得重力加速度为g =4π2l T 2=4π2n 2l t 2,测得的g 值偏小,可能是n 、l 测量偏小,也可能是t 测量偏大造成的,可能的原因是B.答案 (1)9.76 (2)B4.(1)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甲组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如图1甲所示.则该小球的直径为cm.图1(2)乙组同学在实验中测出多组摆长和运动的周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 2l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可能是计算摆长时(选填“漏加”或“多加”)了小球的半径.(3)虽然实验中出现了错误,但根据图像中的数据,仍可算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其值为m/s 2(π=3.14,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1)小球的直径d =2 cm +2×0.05 mm=2.010 cm. (2)根据该同学作出的T2l 的关系图像可知,当T =0时,摆长不等于零,这可能是计算摆长时多加了小球的半径.(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T 2=4π2gl ,所以重力加速度g 与图线的斜率k 之间的关系是g =4π2k,可得g =9.86 m/s 2.答案 (1)2.010 (2)多加 (3)9.865.将一单摆装置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h(未知)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单摆的下部分露于筒外),如图2甲所示,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的下端口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并通过改变L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T2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函数关系图像,那么就可以通过此图像得出小筒的深度h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图2(1)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某同学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同时数“1”,当摆球第二次通过最低点时数“2”,依此法往下数,当他数到“59”时,按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则该单摆的周期为( )A.t29B.t29.5C.t30D.t59(2)如果实验中所得到的T2L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那么真正的图像应该是a、b、c 中的.(3)由图像可知,小筒的深度h= m.解析(1)58个“半周期”,这段时间t含有29个周期,该单摆的周期为t29,选项A 正确.(2)由T=2πL+hg得,T2=4π2gL+4π2gh,可知T2L关系图像为a.(3)将T2=0,L=-30 cm代入上式可得h=30 cm=0.3 m答案(1)A (2)a(3)0.36.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图3(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应选择摆球经过最(填“高”或“低”)点的位置开始计时,且用停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图3甲中停表示数为一单摆振动50次所需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2)用最小刻度为1 mm 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O 为悬挂点,从图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m.(3)若用l 表示摆长,T 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4)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A .甲的说法正确B .乙的说法正确C .两学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解析 (1)计时开始时,应选择摆球经过最低点的位置开始计时,因为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最大,误差最小.停表的读数是1.5 min +12.5 s =102.5 s ,周期T =t n=2.05 s.(2)摆长指的是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根据题图乙可知,单摆的摆长为l =0.997 m.(3)单摆的周期T =2πl g 可得g =4π2T 2l . (4)如果考虑空气浮力的作用,那么摆球的等效重力加速度g ′小于g ,摆长不变的情况下,周期变长,甲同学的说法正确.答案 (1)低 2.05 s (2)0.997 (3)4π2T2l (4)A 7.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 ,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 和对应的周期T ,画出l -T 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 、B 两个点,坐标如图4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图4解析 由周期公式T =2πl g ,得T 2g =4π2l ,结合图像得到g =4π2l B -l A T 2B -T 2A ,因为这样处理数据后用到的是前后两次摆长的差值,与重心位置无关,所以测量结果不受影响.答案 4π2l B -l A T 2B -T 2A 相同 8.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5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读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mm.图5(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a .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 .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 .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d .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Δt 即为单摆周期Te .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 ,则单摆周期T =Δt 50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游标卡尺的读数:18 mm +0.1×6 mm=18.6 mm ;(2)摆线要选择细些可减小阻力;伸缩性小些的,保证摆长不变;并且尽可能长一些,在合适的振幅下,摆角小.所以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选项a 正确;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可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选项b 正确;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可增大摆长.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可能导致摆角大于5°,使误差增大,选项c 错误;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小于5度,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的同时开始计时,测量单摆运动50个周期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T =t50,选项d 错误,e 正确. 答案 18.6 abe9.(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6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选填“甲”或“乙”).图6(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7甲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 随时间t 变化图线如图7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Δt 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7解析 (2)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挡光使得光敏电阻阻值增大,从t 1时刻开始,再经两次挡光完成一个周期,故T =2t 0;摆长为摆线长加小球半径,当小球直径变大,则摆长增加,由周期公式T =2πl g可知,周期变大;当小球直径变大,挡光时间增加,即Δt 变大. 答案 (1)乙 (2)2t 0 变大 变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机械振动(实验: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含解析
[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回复力E.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解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是确定不变的,而速度的方向和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可能不同,故选A、C、D.答案:A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摆钟走时快了必须调短摆长,才可能使其走时准确B.挑水时为了防止水从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C.在连续均匀的海浪冲击下,停在海面的小船上下振动,是共振现象D.部队要便步通过桥梁,是为了防止桥梁发生共振而坍塌E.较弱声音可震碎玻璃杯,是因为玻璃杯发生了共振解析:摆钟走时快了,说明摆钟的周期变小了,根据T=2πLg可知增大摆长L可以增大摆钟的周期,A错误;挑水时为了防止水从桶中荡出,可以改变走路的步频,B正确;在连续均匀的海浪冲击下,停在海面的小船上下振动,是受迫振动,C错误;部队便步通过桥梁,不能产生较强的驱动力,就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故D正确;当声音频率等于玻璃杯频率时,杯子发生共振而破碎,E正确.答案:BDE3.如图所示,A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B、C振动,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A、C的振动周期相等B.C的振幅比B的振幅小C.C的振幅比B的振幅大D.A、B、C的振动周期相等E.若先让B球振动,稳定后A、B、C三者的周期相等于A施加的驱动力的频率,所以T A=T B=T C,而T C固=2πl Cg=T A,T B固=2πl Bg>T A,故C共振,B不共振,C的振幅比B的振幅大,所以A、B错误,C、D正确.B先振动后,A、C做受迫运动,仍有三者周期相等,都等于B的驱动周期,故E正确.答案:CDE4.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D.在t=0.5 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摆E.由图像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解析:由图看出,两单摆的周期相同,同一地点的g值相同,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得知,甲、乙两单摆的摆长L相同,A正确.甲摆的振幅为10 cm,乙摆的振幅为7 cm,则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B正确.尽管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两摆的摆长也相等,但由于两摆的质量未知,无法比较机械能的大小,C错误.在t=0.5 s时,甲摆经过平衡位置,振动的加速度为零,而乙摆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则乙摆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D正确.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得g=4π2LT2,由于单摆的摆长未知,所以不能求得重力加速度,E错误.答案:ABD5.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2.5πt)m.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h=1.7 m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C.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为0.2 mD.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E.简谐振动的振幅为0.1 m解析:由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0.1sin(2.5πt)m知,A=0.1 m,ω=2.5π rad/s,T=2πω=2π2.5πs=0.8 s,选项B、E正确;t=0.6 s时,y=-0.1 m,对小球:h+|y|=12gt2,解得h=1.7 m,选项A正确;物块0.6 s内路程为0.3 m,t=0.4 s时,物块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同,故选项C、D 错误.答案:ABE6.(2016·高考海南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一地点,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的平方与其摆长成正比B.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C.在同一地点,当摆长不变时,摆球质量越大,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越小D.系统做稳定的受迫振动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E.已知弹簧振子初始时刻的位置及其振动周期,就可知振子在任意时刻运动速度的方向解析: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为定值,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可知,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成正比,故选项A正确;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只有动能和势能参与转化,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可知,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选项B正确;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可知,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故选项C错误;当系统做稳定的受迫振动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故选项D正确;若弹簧振子初始时刻在波峰或波谷位置,知道周期后,可以确定任意时刻运动速度的方向,若弹簧振子初始时刻不在波峰或波谷位置,则无法确定任意时刻运动的方向,故选项E错误.答案:ABD7.(2018·湖南长沙模拟)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43s时刻x=0.1 m;t=4 s时刻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A.0.1 m,83s B.0.1 m,8 sC.0.2 m,83s D.0.2 m,8 sE.0.2 m,10 s解析:若振子的振幅为0.1 m,43s=(n+12)T,(4-43)s=n1T,则周期最大值为83s,A正确,B错误;若振子的振幅为0.2 m,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振子由x=-0.1 m处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再反向运动到x =0.1 m 处,再经n 个周期时所用时间为43 s ,则(12+n )T =43 s ,所以周期的最大值为83 s ,且t =4 s 时刻x =0.1 m ,C 正确;当振子由x =-0.1 m 经平衡位置运动到x =0.1 m 处,再经n 个周期时所用时间为43 s ,则(16+n )T =43 s ,所以此时周期的最大值为8 s ,且t =4 s 时,x =0.1 m ,D 正确. 答案:ACD 二、非选择题8.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有一滑块,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端与滑块相连,下端与斜面上的固定挡板连接,在弹簧与挡板间有一力传感器(压力显示为正值,拉力显示为负值),能将各时刻弹簧中的弹力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F -t 图像.现用力将滑块沿斜面压下一段距离,放手后滑块将在光滑斜面上做简谐运动,此时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滑块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由________提供的;(2)由图乙所示的F -t 图像可知,滑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 s ;(3)结合F -t 图像的数据和题目中已知条件可知,滑块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________.解析:(1)滑块的回复力由滑块所受各力沿振动方向的分力的合力提供,即弹簧的弹力和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的合力.(2)由F -t 图像可知,滑块的振动周期T =0.4 s.(3)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 1=F 1k ,最大伸长量x 2=F 2k ,所以振幅A =x 1+x 22=F 1+F 22k .答案:(1)弹簧的弹力和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的合力(或弹簧弹力、重力和斜面支持力的合力) (2)0.4 (3)F 1+F 22k9.(2018·浙江金华质检)(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的操作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的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丙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如图丁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丁中的Δt 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1)游标卡尺应该用两外测量爪对齐的地方测量,正确的是图乙.(2)一个周期内小球应该两次经过最低点,使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故周期为t 1+2t 0-t 1=2t 0;小球的直径变大后,摆长变长,根据T =2πlg 可知,周期变大;每次经过最低点时小球的挡光的时间变长,即Δt 变大.答案:(1)乙 (2)2t 0 变大 变大10.(2018·河南百校联考)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摆线长度可调的单摆振动的情景图,O 是它的平衡位置,P 、Q 是小球所能到达的最高位置.小球的质量m =0.4 kg ,图乙是摆线长为l 时小球的振动图像,g 取10 m/s 2.(1)为测量单摆的摆动周期,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________(选填“O ”“P ”或“Q ”)时开始计时;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 及单摆完成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用L 、n 、t 表示).(2)由图乙写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并判断小球在什么位置时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解析:(1)因摆球经过最低点的速度大,容易观察和计时,所以测量时间应从摆球经过最低点O 开始计(2)由图乙可知单摆的振幅A =5 cm ,ω=2πT =2π2 rad/s =π rad/s ,所以单摆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5sin πt cm.小球在Q 和P 处的加速度最大,由图乙可看出此摆的周期是2 s ,根据T =2πLg ,可求得摆长为L=1 m ,加速度最大值a m =F m m =mgA Lm =10×5×10-21 m/s 2=0.5 m/s 2.答案:(1)O 4π2n 2Lt2(2)x =5sin πt cm 小球在Q 和P 处的加速度最大 0.5 m/s 2 11.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 =0时刻,振子从O 、B 间的P 点以速度v 向B 点运动;在t =0.20 s 时刻,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 ;在t =0.50 s 时刻,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1)求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 ;(2)若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 ,求振子在4.0 s 内通过的路程;(3)若B 、C 之间的距离为25 cm ,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解析:(1)画出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得T =0.5×2 s =1.0 s. (2)若B 、C 之间距离为25 cm , 则振幅A =12×25 cm =12.5 cm振子4.0 s 内通过的路程s =4T ×4×12.5 cm =200 cm. (3)根据x =A sin ωt ,A =12.5 cm ,ω=2πT =2π rad/s ,得x =12.5sin 2πt (cm)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1)1.0 s (2)200 cm(3)x =12.5sin 2πt (cm) 图像见解析图。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5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题目:在单摆实验中,测得周期T1=2.0s,T2=2.2s,T3=2.1s,求实验的误差。
答案:首先计算平均周期T=(T1+T2+T3)/3=2.05s。然后计算实验的误差=|T-Tavg|=|2.05-2.0|=0.05s。
内容逻辑关系
重点知识点:单摆原理、周期、频率、重力加速度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5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5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5.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摔伤等风险。
-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程,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实验中要保持摆线的垂直状态,避免摆线松弛或过度紧张。
6.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需要能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需要能够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6.学习指导资料:准备学习指导资料,包括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问题解答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7.安全指导:准备安全指导资料,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触电、摔伤等。
8.评价工具:准备评价工具,如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小组讨论评价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单摆实验,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单摆实验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如图所示为同一实验室中两个单摆的振动图象,从图中可知,两摆的( )A.摆长相等B.振幅相等C.摆球质量相等D.摆球同时改变速度方向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为()A.tB.2tC.3tD.4t3.单摆是为研究振动而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其理想化条件是( )A.摆线质量不计B.摆线不伸缩C.摆球的直径比摆线长度小得多D.摆角小于5°4.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mm。
(2)表中是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获得的有关数据,利用数据,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描出2-图像。
l Tl0.4 0.5 0.6 0.8 1.0 1.2摆长/m周期22T 1.6 2.2 2.4 3.2 4.0 4.8/s(3)利用图像,求得重力加速度_______2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
图甲中秒表示数为一单摆全振动50次所经过的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______s。
(2)若测得的g值偏大。
可能的原因是( )A.摆球质量过大B.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C.测量摆长时。
只考虑了线长.忽略了小球的半径n+)个全振动.使周期偏小D.测量周期时。
把n个全振动误认为(16.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2)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位置(填平衡位置或最高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l=,摆球直径7.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先测得摆线长101.00cmt=,则2.00cmd=,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101.5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2m/s.(2π9.87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上,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线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到几组l与T 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2T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描点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用k表示).8.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直径如图丁所示,小球直径d=______cm;②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五节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_4
第五节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出减小误差的方法.一、实验原理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g =4π2lT2,因此,通过实验方法测出摆长l 和周期T ,即可计算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二、实验器材 长约1 m 的细丝线一条;球心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一个;带有铁夹的铁架台一个;毫米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块、游标卡尺等.三、实验步骤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2.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上,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3.用米尺量出悬线长l 0(准确到1 mm ),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 ,然后计算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l ,l 0+d2即为摆长;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动,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5.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6.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是本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数值加以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一、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讨论:根据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实验所用的单摆应符合理论要求,即线要细且弹性要小,摆球用密度和质量较大的小球,并且要在摆角小于5°的情况下进行实验.2.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不能使其形成圆锥摆,方法是把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3.测量摆长时,要注意摆长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4.测单摆的周期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而且要测量摆球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t ,用t 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作为周期的平均值.一位同学用单摆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将摆挂起后,进行了如下步骤: A .测摆长l :用米尺量出摆线长度;B .测周期T :将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算出单摆周期T =t60;C .将所测得的l 和T 值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中,算出g ,将它作为实验结果写入报告中去.请指出上述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 答案:见解析解析:单摆的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摆线长度并不是摆长,摆长等于摆线长加上摆球的半径,摆球直径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摆球在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算时,同时将此次作为第一次通过最低点,到60次停表时,实际是29个半周期,周期T 应为t29.5.实验中,要注意改变摆长,多次测量l 与T 值,求g 的平均值.1.单摆的摆长是指从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等于摆线长度和摆球半径之和.2.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快,位置变化最明显,此时开始计时误差最小. 二、实验数据处理学生讨论:在该实验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案:可以用计算法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以l点拨:先画出T 2-l 图象,再根据直线斜率k =tan α=4π2g .若求得k 则g =4π2k.答案:9.86 m/s 2解析: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T 2=4π2g·l ,所以,T 2-l 图线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斜率是k =4π2g ,因此,g =4π2k作出图象如图所示,求得直线斜率为k =4.00,则g =4π2k =4×3.1424.00=9.86(m/s 2).1.在T 2-l 图象中,直线斜率k =4π2g ,若求得k 则可根据g =4π2k求出重力加速度g .2.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不仅简便、直观,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偶然误差.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摆长应为摆线长加上小球直径B .小球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摆角不大于10°C .用秒表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周期D .计时起点应选小球在最大位移处时 答案:C解析:摆长是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摆线长度加上小球半径,A 错误;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不大于5°,B 错误;用秒表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平均周期可以减小测量周期的偶然误差,C 正确;计时起点应选小球在平衡位置时,此时小球速度最大,计时误差最小,D 错误.2.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若测得g 值偏大,则可能是因为( ). A .单摆的摆锤质量偏大B .测量摆长时,只考虑了悬线长,忽略了小球的半径C .测量周期时,把n 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 +1)次全振动D .测量周期时,把n 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 -1)次全振动 答案:C解析:由单摆的周期可知:T =2πlg,即周期与摆锤质量无关,只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即A 错.测量摆长时,忽略小球的半径,则测得g 值会偏小,B 错.若把n 次全振动误认为是(n +1)次全振动,则周期会变小,即重力加速度g 会变大.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测量摆长的不同方法,其中正确的方法是( ).A .装好单摆,用力拉紧摆线,用米尺测出摆线长度,然后加上摆球的半径B .让单摆自然下垂,用米尺测出摆线长度,然后加上摆球的半径C .将单摆取下并放在桌面上,用米尺测出摆线长度,然后加上摆球的半径D .让单摆自然下垂,用米尺直接测出摆线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 答案:B解析:A 中由于线一般都有一定弹性,若拉紧则测得的摆长偏大,应在自然下垂情况下测摆长,所以B 正确;C 中取下单摆,则无法找到悬挂点,将给测量引入较大的误差;D 中用米尺去测悬点到球心的距离会造成误差,球的直径应用游标卡尺单独测量.所以正确的做法为B .4.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合理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 A .求出一次全振动的平均时间 B .测量摆长lC .把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D.反复做三次,算出周期的平均值E.让单摆偏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使其由静止开始摆动F.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G.据测得的周期平均值和摆长数值代入周期公式中,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答案:CBEFADG解析:据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T=2πlg可知,要测出重力加速度g,需测出单摆的摆长l及周期T,然后由g=4π2lT2求出所要的结果.所以首先应做出单摆(C),然后测出摆长l(B),再测量周期T(E、F、A、D).为了减小误差,应测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并要多次重复然后求平均值,最后将l及T代入公式g=4π2lT2,求重力加速度g(G).5.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所用摆球质量不均匀,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不测量摆球半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为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为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算出重力加速度g,请说明这位同学是如何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答案:设摆球的球心到摆线末端的距离为x,则第一次的摆线长为l1+x,第二次的摆线长为l2+x,由T=2πlg知:T1=2πl1+xg①,T2=2πl2+xg②,①、②联立可求出x,再把x的值代入①或②中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机械振动4实验_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机械振动4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基础过关练题组实验原理与操作1.(2023四川甘孜期末)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中用于测时间的仪器是。
(填正确答案的标号)A.打点计时器B.停表C.钟表(2)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直径d=cm。
(3)为更好地完成实验,正确的做法是。
A.选择质量大些且体积小些的摆球B.测量出悬线的长度作为摆长C.为了使摆的周期增大,要增大摆球的摆角D.在摆球从最高点下摆时开始计时2.(经典题)(2023湖北武汉洪山高中开学考试)实验课中,同学们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时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2、图3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选填“图2”或“图3”)悬挂方式较好。
(2)实验中,某同学测量5组不同摆长与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对应情况,并根据记录的结果在如图4所示的坐标系中描点连线。
由图像可知重力加速度g=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2022四川南充南部二中阶段练习,节选)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1)除长约1 m的细线、带铁夹的铁架台、有小孔的小球、游标卡尺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填标号)A.停表B.米尺C.天平D.弹簧测力计(2)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读数如图所示,则小球的直径是cm;(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A.从摆球达到最高位置时开始计时B.记录摆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C.要让摆球在竖直面内摆动的角度在5°左右D.选用的细线应细、质量小,且不易伸长能力提升练题组一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2023四川成都树德怀远中学期中)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停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点,坐标如图丙所示。
2025高考物理复习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件教案练习题
以周期为T=
t n-1
。
(3)通过计算可得圆弧槽的半径R=__g4_Tπ_22_+__d2_(用字母π、T、d、g表示)。
小钢球运动时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2π 解得R= g4Tπ22+d2。
R-d2 , g
对点练.(2023·河南鹤壁三模)如图甲所示的曲面玻璃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 通常被应用于玻璃外墙、弧形楼梯、浴室等场景。现有一柱面形状的圆弧 玻璃,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应用单摆周期公式测量其截面的曲率半径, 实验器材有:待测曲面玻璃一块(柱面形状,弧面半径R约为1 m),秒表, 光滑的小铁球等。实验步骤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铁球的直径,读数如图丙所 示,则小铁球直径d=_1_.2_0__cm。
(4)使单摆小角度摆动,每当钢球经过手机时,磁传感器会采集到一个磁感 应强度的峰值。采集到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得单摆 的周期T=__2_.0__s(保留2位有效数字);
当磁场最强时,摆球在手机的正上方,即单摆的最低点,根据磁感应强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相邻两次磁场最强的时间为单摆的半个周期, 由此可得单摆的周期为T=2.0 s。
对点练1.(2023·湖南长沙三模)智能手机自带许多传感器,某同学想到使 用其中的磁感应强度传感器,结合单摆原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具体 操作如下: (1) 用 游 标 卡 尺 测 量 小 钢 球 的 直 径 d , 测 得 结 果 如 图 甲 所 示 , 其 读 数 d = _1_0_._2_mm;
s,代
(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 已知三位同学 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乙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 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 距离记为摆长L
年高中物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_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用同一套实验装置,用同样的步骤进行实验,但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测定周期时,振动次数少数了一次B.测定周期时,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C.摆球的质量过大D.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的长度,没有加上小球的半径答案 B解析由计算g的公式g=4π2lT2可知,如果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那么T偏小,g就会偏大,A错误,B正确;摆球的质量过大,不影响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所以不影响测得的重力加速度,C错误;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小球的半径,那么l偏小,求得的g偏小,D错误。
2.(多项选择)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以下几点建议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答案AC解析适当加长摆线有利于摆长的测量,使相对误差减小,另外有利于控制摆角不过大,A正确;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小的,以减小摆动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B错误;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假设偏角太大,单摆的运动就不能看做简谐运动,C正确;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偶然误差过大,应测量屡次全振动的时间再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D错误。
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际上要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进行屡次测量,再求g的平均值。
下表是甲、乙两个同学设计的记录计算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A.只能是甲B.只能是乙C.甲、乙均可D.甲、乙均不可答案 B解析一个摆长对应着一个周期,不同摆长或不同的周期取平均值没有物理意义。
在一次实验中可以重复测量摆长和周期,但摆长不能变,变了摆长就是另一次实验。
这里因为可以通过摆长改变周期,进而得到重力加速度,同一个摆长只需做一组实验即可。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55机械振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导学案及解析
第十二章机械振动机械波光案55 机械振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一、概念规律题组1.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指( )A.速度为零的位置B.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加速度为零的位置D.位移最大的位置2.悬挂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周期为2 ,从最低点的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它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125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B.=17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速度为负.=10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D.=15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二、思想方法题组3.如图2所示两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与劲度系为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f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图2A.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错误!未定义书签。
FfB.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错误!未定义书签。
Ff.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错误!未定义书签。
D.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简谐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图3情景:如图3所示,一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在B之间做简谐运动.以此为例,试分析简谐运动的以下特征:1.受力特征:回复力满足F=-,即回复力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2运动特征: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位移、速度v、加速度都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周期性变.当振子靠近平衡位置时,、F、都减小,v增大;当振子远离平衡位置时,、F、都增大,v减小.3.能量特征: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机械能守恒.4.对称性特征:图4(1)如图4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 对称(OP =O P′)的两点P 、P′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2)振子由P 到O 所用时间等于由O 到P′所用时间,即PO =OP′ (3)振子往复运动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 段)所用时间相等即OP =PO 【例1】 (2010·全国卷Ⅰ·21)一简谐振子沿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0时刻振子的位移=-01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第四节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测评含解析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某同学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测摆长时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摆线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摆长为 cm;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停表读数为s..80100.6,故摆长为99.80cm,分针上的示数为1.5min,即90s,秒针上的示数为10.6s,故停表读数为(90+10.6)s=100.6s.2.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 cm,摆球直径为2.00 cm,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1)该单摆摆长为 cm,停表的示数为 s.(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次数记为50次(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 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 ,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 与T 的数据,然后建立以l 为横坐标、T 2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根据数据描点并连成直线,如图所示.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 ,则重力加速度g= .(用k 表示).50 99.8 (2)B (3)4π2k摆长l=l'+k2=98.50cm,t=99.8s .(2)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k k,得g=4π2k(kk)2,所以l 偏大,则g 偏大;l 偏小,则g 偏小;t 偏小,则g 偏大;n 偏大,则g 偏大.故选项B 正确.(3)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T 2=4π2kk,那么图中直线斜率k=4π2k,所以g=4π2k.3.(2021福建龙海二中高三开学考试)在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过程中: (1)小李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d= mm .(2)小张同学实验时不小心忘记测量小球的半径,但测量了两次悬线长和周期,第一次测得悬线长为L 1,对应振动周期为T 1;第二次测得悬线长为L 2,对应单摆的振动周期为T 2,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可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30 (2)g=4π2(k 1-k 2)k 12-k 22摆球直径d=2cm +0.05mm ×6=20.30mm .(2)设小球的半径为r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T 1=2π√k 1+k k ,T 2=2π√k 2+kk联立解得g=4π2(k 1-k 2)k 12-k 22.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1)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 ,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为d.则单摆摆长为 (用字母l 、d 表示).再用秒表记录单摆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 ,用上述测得的物理量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2)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用塑料球做摆球B.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C.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大的角度后释放D.测量一次全振动的周期,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3)某同学测重力加速度,他用长细线和小铁球做了一个单摆,手头却只有一根量程为30 cm 的刻度尺和一个秒表,于是他先用此单摆进行实验,测得单摆的周期为T 1,然后将摆线长度减小Δl (Δl 小于刻度尺量程)再次实验,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T 2.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 (用字母Δl 、T 1、T 2表示).l+k24k 2π2(k +k2)k 2(2)B(3)4π2Δkk 12-k 22单摆摆长为摆线的长度加摆球的半径,故单摆摆长为L=l+k 2,由题意知,单摆n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 ,故其单摆的周期为T=k k ,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k k,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4π2kk 2=4π2(k +k2)(kk) 2=4k 2π2(k +k2)k 2.(2)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小球应选用密度比较大的,故A 错误;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需要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故B 正确;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球只有在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下摆动才可以看成简谐振动,才可以用单摆的周期公式进行计算,所以实验时应当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较小的角度后释放,故C 错误;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不能用测量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应当用统计规律去测量其周期,再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 ,故D 错误.(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知T 1=2π√kk ,T 2=2π√k -Δkk,解得g=4π2Δkk12-k 22.5.(2021山东高二期末)某物理实验小组在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以下关于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摆角应尽量大些B.摆线应适当长些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D.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从摆球摆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2)实验小组的甲同学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是 mm .(3)该实验小组实验时,测得摆线长为l=1.0 m,小球的直径已经在(2)中测出,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100 s,π2取9.6,则重力加速度大小g=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实验小组中乙同学和丙同学运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乙同学在实验后才发现自己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已知图中虚线②、③与ON 平行,ON 为丙同学作出的正确图像,则乙同学当时作出的T 2-L 图像应该是图中虚线 .(2)20.4 (3)9.70 (4)③摆角不应过大,否则单摆就不是简谐振动,选项A 错误;摆线应适当长些,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选项B 正确;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以减小摆动中的相对阻力,选项C 正确;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从摆球摆至最低点时开始计时,选项D 错误.(2)摆球直径是2cm +0.1mm ×4=20.4mm . (3)单摆振动的周期为T=100s 50=2s,摆长L=l+k2=1.0m +20.4×10-32m =1.0102m,根据T=2π√kk,解得g=4π2kk 2=4×9.6×1.010222m/s 2=9.70m/s 2.(4)若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T 2-L 的关系为T 2=4π2k(L+r ),则乙同学当时作出的T 2-L 图像应该是虚线③.关键能力提升练6.将一单摆装置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h (未知)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单摆的下部分露于筒外),如图甲所示,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的下端口到摆球球心的距离L ,并通过改变L 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 ,再以T 2为纵轴、L 为横轴作出函数关系图像,那么就可以通过此图像得出小筒的深度h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现有如下测量工具:A.时钟;B.停表;C.天平;D.毫米刻度尺.本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2)如果实验中所得到的T 2-L 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那么真正的图像应该是a 、b 、c 中的 .(3)根据图像,小筒的深度为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2)a (3)0.3 m 9.86 m/s 2.(1)测量筒的下端口到摆球球心之间的距离L 要用到毫米刻度尺,测单摆的周期需要用停表,所以测量工具选B 、D .(2)设摆线在筒内部分的长度为h , 由T=2π√k +k k 得,T 2=4π2k L+4π2kh ,可知T 2-L 关系图像为a.(3)将T 2=0,L=-30cm 代入上式可得h=30cm =0.3m将T 2=1.20s 2,L=0代入上式可求得g=π2=9.86m/s 2.。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机械振动 4、5 单摆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
课时作业9 单摆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如下列图,MN 为半径较大的光滑圆弧轨道的一局部,把小球A 放在MN 的圆心处,再把另一小球B 放在MN 上离最低点C 很近的B 处,今使两球同时自由释放,如此在不计空气阻力时有( A )A .A 球先到达C 点B .B 球先到达C 点 C .两球同时到达C 点D .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到达C 点解析:由单摆周期公式可求B 球到达C 点的时间:t 1=T 4=14×2πR g =π2Rg,对A 球,据R =12gt 2得:t 2=2Rg,t 1>t 2,故A 先到达C 点,A 正确.2.将秒摆(周期为2 s)的周期变为1 s ,如下措施可行的是( D ) A .将摆球的质量减半 B .振幅减半 C .摆长减半 D .摆长减为原来的14解析:秒摆的周期由2 s 变为1 s ,周期变为原来的12,由周期公式T =2πLg可知:应该是将摆长减为原来的14,而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无关,故A 、B 、C 错误,D 正确.应当选D.3.(多项选择)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BC ) A .单摆的等时性是由惠更斯首先发现的 B .单摆的等时性是由伽利略首先发现的 C .惠更斯首先将单摆的等时性用于计时D.伽利略首先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并把它用于计时解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早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后来惠更斯得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并应用于计时.4.单摆的振动周期在发生下述哪些情况中增大( D )A.摆球质量增大B.摆长减小C.单摆由赤道移到北极D.单摆由海平面移到高山顶上解析:单摆的周期公式可表示为:T=2πLg,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选项A错误;摆长变小,周期变小,选项B错误;由赤道到北极g变大,T变小,选项C错误;海拔高度增大,g变小,T增大,选项D正确.综上此题选D.5.将秒摆的周期变为4 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C )A.只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1 4B.只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C.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D.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16倍解析: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振幅均无关,A、B均错;对秒摆,T0=2πl0g=2 s,对周期为4 s的单摆,T=2πlg=4 s,故l=4l0,故C对,D错.6.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1)(多项选择)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下列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C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2)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0.999 0 m ,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下列图,如此该摆球的直径为12.0 mm ,单摆摆长为0.993_0 m.(3)如下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 的单摆进展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 、B 、C 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符合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A )解析:(1)橡皮的作用是使摆线摆动过程中悬点位置不变,从而保证摆长一定,同时又便于调节摆长,选项A 、C 说法正确;(2)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如此可得摆球直径为d =12 mm +0.1 mm×0=12.0 mm ,如此单摆摆长为l 0=l -d2=0.993 0 m(注意统一单位);(3)单摆摆角不超过5°,且计时位置应从最低点(即速度最大位置)开始,应当选项A 的操作符合要求.7.图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 是它的平衡位置,B 、C 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方向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 (2)开始时刻摆球在何位置?(3)假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π2m/s 2,试求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 答案:(1)1.25 Hz (2)B 点 (3)0.16 m解析:(1)由乙图知周期T =0.8 s ,如此频率f =1T=1.25 Hz ;(2)由乙图知,0时刻摆球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因向右为正方向,所以开始时刻摆球在B 点;(3)由T =2πl g 得l =gT 24π2=0.16 m.1.置于水平面的支架上吊着一只装满细沙的小漏斗,让漏斗左右摆动,于是桌面上漏下许多沙子,一段时间后桌面上形成一沙堆,沙堆的纵剖面在如下图中最接近的是( C )解析:单摆在平衡位置的速度大,漏下的沙子少,越接近两端点速度越小,漏下的沙子越多,故C 选项符合题意.2.关于单摆的运动有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B ) ①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线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②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摆球运动轨迹切向的分力③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振幅无关,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④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摆角很小,如小于10° ⑤在山脚下走时准确的摆钟移到高山上走时将变快 A .①③④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①④⑤解析: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摆球运动轨迹切向的分力,千万不要误认为是摆球所受的合外力,所以说法①错误,②正确;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可知,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振幅无关,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说法③正确;当摆角很小时,摆球的运动轨迹可以近似地看做直线,回复力或重力沿摆球运动轨迹切向的分力可以近似地看做沿这条直线作用,这时可以证明F =-mg sin θ=mg lx =-kx ,可见,在摆角很小时,单摆近似做简谐运动,说法④正确;将摆钟从山脚移到高山上时,摆钟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g 变小,根据T =2πlg可知,摆钟振动的周期变大,计时变慢,说法⑤错误.综上可知,只有说法②③④正确,此题答案为B.3.如下列图为演示简谐振动的沙摆,摆长为l ,沙筒的质量为m ,沙子的质量为M ,M >m ,沙子逐渐下漏的过程中,摆的周期( B )A .不变B .先变大后变小C .先变小后变大D .逐渐变大解析:在沙摆摆动、沙子逐渐下漏的过程中,摆的重心逐渐下降,即摆长逐渐变大,当沙子漏到一定程度后,摆的重心又重新上移,即摆长变小,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沙摆的周期先变大后变小,故答案为B.4.(多项选择)如下列图,是一个单摆(θ<10°),其周期为T ,如此如下正确的说法是( CD )A .把摆球的质量增加一倍,其周期变小B .把摆角变小时,如此周期也变小C .此摆由O →B 运动的时间为T4D .摆球由B →O 时,势能向动能转化 解析:由T =2πlg可知,单摆的周期T 与摆球质量m 无关,与摆角无关,当摆球质量与摆角发生变化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不变,故AB 错误;由平衡位置O 运动到右端最大位移处需要的时间是四分之一周期,故C 正确;摆球由位移最大位置B 向平衡位置O 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摆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 正确.5.(多项选择)如下列图,乙图图像记录了甲图单摆摆球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随摆球位置变化的关系,如下关于图像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CD )A.a图线表示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B.b图线表示动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C.c图线表示机械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D.图像明确摆球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解析:单摆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在A、C两点动能最小,势能最大,故a图线表示动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单摆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在A、C两点动能最小,势能最大,故b线表示重力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故B错误;单摆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c线表示摆球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故C、D正确.6.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4π2lT2.假设摆球直径为 2.00 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甲所示,如此单摆摆长是87.40 cm.假设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中的停表所示.如此停表读数是75.2 s.单摆摆动的周期是1.88_s.测得重力加速度g=9.75_m/s2_.解析:由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T=2πlg,可得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g=4π2lT2.由题图甲可读出悬线长加小球直径d的读数为l′=88.40 cm,所以单摆摆长为l=l′-d2=88.40 cm-1.00 cm=87.40 cm.由题图乙看出,停表分针的示数为1 min=60 s,而秒针的示数为15.2 s,故停表的读数为t =60 s +15.2 s =75.2 s .单摆振动的周期为T =t 40=75.240s =1.88 s.重力加速度g =4π2l T 2=4×3.142×0.8741.882m/s 2≈9.75 m/s 2. 7.如下列图是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1)甲、乙两个摆的摆长之比是多少?(2)以向右的方向作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正方向,从t =0起,乙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处时,甲振动到了什么位置?向什么方向运动?答案:(1)1 4(2)甲振动到12周期,位于平衡位置.此时甲向左运动.解析:(1)由题图可以看出,单摆甲的周期是单摆乙的周期的12,即T 甲=12T 乙,又由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l 甲l 乙=1 4.(2)由题图可以看出,当乙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处时,t =2 s ,振动到14周期,甲振动到12周期,位移为0,位于平衡位置,此时甲向左运动.。
(新教材一轮)第七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实验9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实验9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必备知识预案自诊误差分析注意事项(1)选用1 m左右的细线。
(2)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顶点固定。
(3)小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且摆角小于5°。
(4)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
(5)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则摆长l=l'+r。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2020全国卷Ⅱ)用一个摆长为80.0 cm的单摆做实验,要求摆动的最大角度小于5°,则开始时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应不超过 cm(保留1位小数)。
(提示:单摆被拉开小角度的情况下,所求的距离约等于摆球沿圆弧移动的路程。
)某同学想设计一个新单摆,要求新单摆摆动10个周期的时间与原单摆摆动11个周期的时间相等。
新单摆的摆长应该取为 cm。
摆角小于5°时拉离平衡位置的距离约等于这段弧的长度。
考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典例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1)(多选)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D.直径为1.8 cm的铁球(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用L、n、t表示)。
(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g= m/s2。
乙(4)用多组实验数据作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
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 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乙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丙(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第章机械振动第4节科学测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学案鲁科版选择性第一册
第4节科学测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标]1。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2。
会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3.能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并能采用适当方法减小测量误差.一、实验器材长约1 m的细线、开有小孔的金属小球、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刻度尺、秒表、游标卡尺.二、实验原理与设计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由周期公式T=2π错误!,可得g=错误!。
因此,测出单摆摆长和振动周期,便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用秒表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平均做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得到的便是振动周期.三、实验步骤1.取长约1 m的细线,细线的一端连接小球,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由下垂,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示意图2.用刻度尺测摆线长度l线,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d。
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摆长l=l线+错误!。
3.将小球从平衡位置拉至一个偏角小于5°的位置并由静止释放,使其在竖直面内振动.待振动稳定后,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用秒表计时,测量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则周期T=错误!.如此重复多次,取平均值.4.改变摆长,重复实验多次.5.将每次实验得到的l、T代入g=错误!计算重力加速度,取平均值,即为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四、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 =错误!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表格.实验次数摆长l/m周期T/s加速度g/(m·s-2)g的平均值1g=g1+g2+g332 32.图像法:由T=2πlg得T2=错误!l,作出T2-l图像,即以T2为纵轴,以l为横轴,其斜率k=错误!.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五、注意事项1。
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比如用单根尼龙丝、丝线等,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 m,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最好不超过2 cm。
2。
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摆线下滑、摆长改变.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规律题组1.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指( ) A .速度为零的位置 B .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C .加速度为零的位置 D .位移最大的位置2.悬挂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周期为2 s ,从最低点的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它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 .t =1.25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B .t =1.7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速度为负C .t =1.0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D .t =1.5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二、思想方法题组3.如图2所示两木块A 和B 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A 与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B 与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 和B 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图2A .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M +m )kM F fmB .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M +m )km F fmC .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 fmMD .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 fmm一、简谐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图3情景:如图3所示,一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在BC 之间做简谐运动.以此为例,试分析简谐运动的以下特征:1.受力特征:回复力满足F =-kx ,即回复力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2.运动特征: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都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周期性变化.当振子靠近平衡位置时,a 、F 、x 都减小,v 增大;当振子远离平衡位置时,a 、F 、x 都增大,v 减小.3.能量特征: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4.对称性特征:图4(1)如图4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OP=OP′)的两点P、P′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2)振子由P到O所用时间等于由O到P′所用时间,即t PO=t OP′.(3)振子往复运动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段)所用时间相等即t OP=t PO.【例1】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43s 时刻x=0.1 m;t=4 s时刻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A.0.1 m,83s B.0.1 m,8 sC.0.2 m,83s D.0.2 m,8 s二、简谐运动的图象图51.确定振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移.如图5所示,对应t1、t2时刻的位移分别为x1=+7 cm,x2=-5 cm.2.确定振动的振幅.图象中最大位移的值就是振幅,如图5所示,振动的振幅是10 cm.3.确定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图象上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图形在时间轴上拉开的“长度”表示周期.由图5可知,OD、AE、BF的间隔都等于振动周期,T=0.2 s,频率f=1/T=5 Hz.4.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例如:图5中的t1时刻,质点正远离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t3时刻,质点正向着平衡位置运动.5.比较各时刻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例如:在图5中,t1时刻质点位移x1为正,则加速度a1为负,t2时刻质点位移x2为负,则加速度a2为正,又因为|x1|>|x2|,所以|a1|>|a2|.【例2】如图6所示为一图6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试完成以下要求:(1)写出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在第2 s末到第3 s末这段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弹性势能各是怎样变化的?(3)该振子在前100 s的总位移是多少?路程是多少?三、单摆及周期公式1.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T=2πlg,该公式提供了一种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方法.2.l为等效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悬点实质为摆球摆动所在圆弧的圆心.3.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4.T=2πlg只与l及g有关,而与振子的质量及振幅无关.特别提示若单摆没有处于地球表面或所处环境为非平衡态,则g为等效重力加速度,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1)不同星球表面g=GM/r2;(2)单摆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等效g=g0±a,如轨道上运行的卫星a=g0,完全失重,等效g=0;(3)不论悬点如何运动还是受别的作用力,等效g的取值等于在单摆不摆动时,摆线的拉力F与摆球质量m的比值,即等效g=F/m.【例3】)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系上质量为m的物块.将物块向下拉离平衡位置后松开,物块上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恰好等于以物块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摆长的单摆周期.请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推算出该物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四、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实验原理单摆在摆角很小(小于10°)时,其摆动可以看作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T =2πlg,其中l 为摆长,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由此可得g =4π2lT 2,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 和周期T ,就可计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2.注意事项(1)细线的质量要小,弹性要小,选用体积小、密度大的小球,摆角不超过10°.(2)要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3)测周期的方法:①要从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此处速度大、计时误差小,而最高点速度小、计时误差大.②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计数1次.(4)由公式g =4π2lT 2,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l 对应的周期T ,作出l —T 2的图象,如图7所示,图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 ,即可求得g 值.图7g =4π2k ,k =l T 2=ΔlΔT2根据图线斜率求g 值可以减小误差.【例4】 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只好找到一块大小为3 cm 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实验步骤是:A .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 ,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 点B .用刻度尺测量OM 间尼龙线的长度L 作为摆长C .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D .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 ,由T =t30得出周期E .改变OM 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F .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 和T 的平均值作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g =(2πT )2L求出重力加速度g.(1)你认为该同学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哪些步骤?为什么?(2)该同学用OM 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你认为用何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五、受迫振动和共振1.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无关.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图83.共振曲线如图8所示,以驱动力频率为横坐标,以受迫振动的振幅为纵坐标.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驱与f 固越接近,振幅A 越大;当f 驱=f 固时,振幅A 最大.【例5】 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 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 .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A .当f<f 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 增大而减小B .当f>f 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 减小而增大C .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 0D .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基础演练】1.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sin π4t ,则质点( )A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位移相同B .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相同C .3 s 末至5 s 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D .3 s 末至5 s 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图9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9所示,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段是( )A .0~0.3 sB .0.3 s ~0.6 sC .0.6 s ~0.9 sD .0.9 s ~1.2 s图103.如图10所示,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振子从a 到b 历时0.2 s ,振子经a 、b 两点时速度相同,若它从b 再回到a 的最短时间为0.4 s ,则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A .1 HzB .1.25 HzC .2 HzD .2.5 Hz 4.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则( )A .若t 时刻和(t +Δt )时刻振子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Δt 一定等于T 的整数倍B .若t 时刻和(t +Δt )时刻振子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Δt 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C .若Δt =T ,则在t 时刻和(t +Δt )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D .若Δt =T2,则在t 时刻和(t +Δt )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图115.如图11所示,一单摆悬于O 点,摆长为L ,若在O 点的竖直线上的O ′点钉一个钉子,使OO ′=L/2,将单摆拉至A 处释放,小球将在A 、B 、C 间来回振动,若振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10°,则此摆的周期是( )A .2π Lg B .2π L 2g C .2π (L g+ L 2g)D.π( Lg+L2g)图126.如图12所示,AC是一段半径为2 m的光滑圆弧轨道,圆弧与水平面相切于A点,BC=7 cm.现将一个小球先后从曲面的顶端C和圆弧中点D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A.v1>v2,t1=t2B.v1<v2,t1=t2C.v1>v2,t1>t2D.v1=v2,t1=t2图137.如图13所示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当单摆A 振动起来后,通过水平悬绳迫使单摆B 、C 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A 、C 摆振动周期相等B .A 摆的振幅比B 摆小C .C 摆的振幅比B 摆大【能力提升】8.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BC 之间做简谐运动,已知BC 间的距离为20 cm ,振子在2 s 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若从某时刻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t =0),经过14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1)求振子的振幅和周期;(2)作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3)写出振子的振动方程.图149.如图14所示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1)若单摆所处环境的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试求此摆的摆长. (2)若将此单摆移到高山上,共振曲线的“峰”将怎样移动?图1510.(探究创新)某同学利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1)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 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16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________cm.图16图17(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图线如图17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B .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C .不应作t 2-l 图线,而应作t 2-(l -12d)图线D .不应作t 2-l 图线,而应作t 2-(l +12d)图线学案55 机械振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课前双基回扣】1.B [简谐运动的物体,平衡位置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而合外力是否为零,不同的系统是不同的,因此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单摆在平衡位置时存在向心加速度.简谐运动的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位移为零.]2.C [弹簧振子振动时,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且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值最大,在平衡位置处加速度的值为0,由图可知,t =1.25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t =1.7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t =1.5 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零,故A 、B 、D 均错误,只有C 正确.]3.BD [为使A 和B 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在最大振幅时,是加速度的最大时刻,这时对A 研究则有:F fm =ma m ,得a m =F fmm,故C 错误,D 正确;对整体研究,最大振幅即为弹簧的最大形变量,kA =(M +m)a m ,得A =(M +m )kmF fm ,A 错误,B 正确.]思维提升1.简谐运动的概念: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简谐运动.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有振幅A 、周期T 、频率f 等.2.回复力F =-kx.回复力为效果力. 3.振动图象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核心考点突破】例1 ACD [若振幅A =0.1 m ,T =83 s ,则43 s 为半周期,从-0.1 m 处运动到0.1 m ,符合运动实际,4 s -43 s =83 s 为一个周期,正好返回0.1 m 处,所以A 项正确.若A =0.1 m ,T =8 s ,43 s 只是T 的16,不可能由负的最大位移处运动到正的最大位移处,所以B 项错.若A =0.2 m ,T =83 s ,43 s =T 2,振子可以由-0.1 m 运动到对称位置,4 s -43 s =83 s =T ,振子可以由0.1 m 返回0.1 m ,所以C 项对.若A =0.2 m ,T =8 s ,43 s =2×T12,而Asin ⎝⎛⎭⎫2πT ·T 12=12A ,即T 12时间内,振子可以从平衡位置运动到0.1 m 处;再经83 s 又恰好能由0.1 m 处运动到0.2 m 处后再返回0.1 m 处,故D 项正确.]例2 (1)x =5sin π2t (2)见解析 (3)0 5 m解析 (1)由振动图象可得:A =5 cm ,T =4 s ,φ=0 则ω=2πT =π2rad/s故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5sin π2t(2)由图可知,在t =2 s 时,振子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此时加速度为零,随着时间的延续,位移值不断加大,加速度的值也变大,速度值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减小,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t =3 s 时,加速度的值达到最大,速度等于零,动能等于零,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3)振子经过一个周期位移为零,路程为5×4 cm =20 cm ,前100 s 刚好经过了25个周期,所以前100 s 振子位移x =0,振子路程s =20×25 cm =500 cm =5 m.例3 2πm k解析 物块平衡时,弹簧伸长量为L ,则mg =kL ,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解得T =2πm k例4 见解析解析 (1)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 B :大理石重心到悬挂点间的距离才是摆长 C :最大偏角不能超过10°D :应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计时F :应该用各组的L 、T 求出各组的g 后,再取平均值 (2)用OM 作为摆长,则忽略了大理石块的大小,没有考虑从结点M 到石块重心的距离,故摆长L 偏小.根据T =2π L g ,g =4π2LT 2,故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可以用改变摆长的方法,如T =2πLg,T ′=2π L +Δl g ,测出Δl ,则g =4π2ΔlT ′2-T 2. 例5 BD [由共振条件及共振曲线可知:驱动力频率f 驱越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f 0,则振幅越大,故知:当f<f 0时,振幅随f 的↑而↑,A 错;当f>f 0时,振幅随f 的↑而↓,随f 的↓而↑,B 对;系统振动稳定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f ,与固有频率f 0无关,D 对,C 错,故选B 、D.]思想方法总结1.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同一位置,振动的位移相同,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和势能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个位置,动能、势能对应相等,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振动质点由平衡位置到该两对称点的时间也对应相等,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经过时间t =(2n +1)T2(n =0,1,2,3,…),质点所处位置必与原来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2.解决类单摆问题应注意 (1)建立单摆模型.(2)利用等效思想掌握等效摆长和g ′的计算方法. (3)摆角较大时,不能用公式T =2πlg来计算. 3.解答受迫振动和共振的问题时要抓住两点:(1)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2)当受迫振动的频率越接近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否则越小.【课时效果检测】 1.AD 2.BD 3.B4.C [设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B 、C 两点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B 、C 两点的时间间隔Δt ≠nT(n =1,2,3,…),A 错误;B 、C 两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Δt ≠nT/2(n =1,2,3,…),B 错误;因为A 、D 两点的时间间隔Δt =T ,A 、D 两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均相等,所以A 、D 两点的加速度一定相等,C 正确;A 、C 两点的时间间隔Δt =T/2,A 点与C 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在A 点弹簧是伸长的,则在C 点弹簧是压缩的,所以A 、C 两点弹簧的形变量大小相同,而弹簧的长度不相等,D 错误.]5.D [T =T 12+T 22=πL g+π L2g,故选D.] 6.A [小球两次沿光滑圆弧轨道下滑,其重力的切向分力提供回复力,又因弧长远远小于半径,即最大摆角小于10°,小球两次运动均可视为单摆的简谐运动,摆长等于圆弧槽半径,所以有T =2πR g ,则t 1=t 2=T 4.球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gh =12mv 2,v =2gh ,因为h 1>h 2,所以v 1>v 2,A 项正确.]7.CD [当单摆A 振动起来后,单摆B 、C 做受迫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选项A 错误而D 正确;当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发生共振现象,选项C 正确而B 错误.]8.(1)10 cm 0.2 s (2)见解析图 (3)x =-0.1sin 10πt解析 (1)振子的振幅A =10 cm ,振子的周期T =0.2 s. (2)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 (3)x =-Asin ωt =-0.1sin 10πt9.(1)2.76 m (2)向左移动解析 (1)由图象知,单摆的固有频率f =0.3 Hz. 由f =12πg l得到:l =g4π2f 2≈2.76 m(2)由f =12πgl知,单摆移动到高山上,重力加速度g 减小,其固有频率减小,故“峰”向左移动.10.(1)1.52 (2)9.76 (3)D易错点评1.一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是4个振幅A ,半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是2个振幅,但14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不一定是一个振幅.2.在分析单摆的周期时,注意周期T 与摆球的质量无关,与摆长和等效重力加速度有关.3.在第6题中,小球沿光滑圆弧下滑,许多同学往往用x =12at 2求时间,想不到利用单摆的简谐运动特性分析问题.4.由于振动的周期性、对称性,在很多题目中存在多解,这点有些同学没能考虑到.一、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 .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 .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D .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图12.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a 、b 、c 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A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c 正向上运动C .该时刻以后,b 比c 先到达平衡位置D .该时刻以后,b 比c 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图2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的波形如图2所示,质点A 与质点B 相距1 m ,A 点速度沿y 轴正方向;t =0.02 s 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A .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B .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从t =0时起,经0.04 s ,质点A 沿波传播方向迁移1 mD .在t =0.04 s 时,质点B 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 轴负方向 4.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A .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 .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 .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 .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二、思想方法题组图35.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经过0.25 s 图中P 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此后再经0.75 s ,P 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是( )A .位移是2 cm ,速度为零B .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 的方向C .位移是-2 cm ,速度为零D .位移是零,速度方向沿-y 的方向6.如图4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 ,产生两列分别沿x 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 1、f 2和v 1、v 2,则()图4A .f 1=2f 2 v 1=v 2B .f 1=f 2 v 1=0.5v 2C .f 1=f 2 v 1=2v 2D .f 1=0.5f 2 v 1=v 2一、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的应用 1.波的形成及特点波源把自己的振动方式通过介质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波. (1)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向前迁移; (2)介质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3)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都等于波的传播周期,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 (4)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和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3.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1)关系式:v=λf(2)机械波的波速取决于介质,与波的频率无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匀速的.(3)机械波的频率取决于波源振动的频率,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4)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其频率都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例1】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规范思维]二、波动图象的应用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比较图5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的波源在t =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传到L 处,波形如图5所示.下列能描述x 0处质点振动的图象是( )[规范思维]三、波的多解性问题分析 波的多解性原因分析: 1.波的周期性:机械波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周期性.一方面,每经过一个周期T 或nT ,介质中的质点完成一次(或n 次)全振动回到原来的状态,波形图线与原来的图线完全相同,这在传播时间与周期关系上形成多解,t =nT +Δt ;另一方面,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推进λ或nλ,在波形图上,相距λ、2λ、3λ、…、nλ的质点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后面的质点好象是前面质点振动情况的“复制”,这在传播距离与波长关系上形成多解x =nλ+Δx.2.波的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当只知波沿x轴传播时,往往有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种情况.3.介质中质点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已知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及某一时刻它们所在的位置,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则两质点存在着多种可能波形.做这类题时,可先根据题意,在两质点间先画出最简波形,然后再作一般分析,从而写出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的通式.图6【例3】 如图6所示的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 s 时的波形图象.求: (1)波传播的可能距离; (2)可能的周期(频率); (3)可能的波速;(4)若波速是35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5)若0.2 s 小于一个周期时,求波传播的距离、周期(频率)、波速.[规范思维]四、波的叠加和干涉1.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频率相同;有固定的相位差. 2.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的充要条件: (1)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s =nλ.(2)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s =λ2(2n +1).3.加强点的位移变化范围:-|A 1+A 2|~|A 1+A 2|. 减弱点的位移变化范围:-|A 1-A 2|~|A 1-A 2|. 【例4】 )图7波源S 1和S 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 =2 m ,如图7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基础演练】图81.如图8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小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对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图92.如图9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个波源在同一根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都等于1 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中的(a)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下述正确的是()A.当t=2 s时,波形如图(b),t=4 s时,波形如图(c)B.当t=2 s时,波形如图(b),t=4 s时,波形如图(d)C.当t=2 s时,波形如图(d),t=4 s时,波形如图(c)D.当t=2 s时,波形如图(c),t=4 s时,波形如图(d)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10所示,再经0.6 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和频率f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