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综合检测题10

合集下载

珠海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 含答案

珠海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 含答案

2017珠海市高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慰藉.(jiè)毋.宁(wù) 箕踞.(jù)汗流浃.背(jiā)B. 模.样(mú)晕.场(yùn)翘.楚(qiáo)物阜.民丰(fù)C。

追溯.(sù)灰烬.(jìng)熨.帖(yù)恪.尽职守(kè)D。

解.数(xiè)摇曳.(yè) 召.唤(zhāo)绠.短汲深(gě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在诸多科学家眼里,科学与艺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孪生姊妹,犹如人类文明史上的两朵奇葩,在真善美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

B.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必竟太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C。

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心浮气躁、急功进利的不良风气,在这种风气的裹挟下,有的人也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了。

D.梁漱溟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服膺儒学,并亲自践行。

但他绝对不是一味默守成规的腐儒,因而对曾国藩的这一嘉言亦推崇备至.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3D大片《阿凡达》上映时,电影票非常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

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B.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事。

C.由于高速免收通行费,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各地旅游业特别火热。

大街小巷,车水马。

龙,人来人往,不绝如缕....D.周日,我在保俶山上俯首而望,雷峰塔直刺天空,西湖平滑如镜,断桥上的柳树像一把把绿伞,伞下行人熙熙攘攘……一切都历历在目.....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运动员伦敦奥运会领奖服“冠军龙服”闪亮登场,它在向世界输出中国龙文化的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共同发展"的理念.B。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综合测试 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综合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

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

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

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

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

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

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

《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XXX高2016级语文试题(2016.9.1)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高2016级语文备课组审题人:XXX第Ⅰ卷一、(40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秩序(chì)踉跄(liàng)尸骸(hái)...B.弄堂(lòng)鞭挞(tà)..C.精悍(hàn)执拗(niù)..莘莘学子(shēn).惩创(chãnɡ)不屑一顾(xuâ)..长篙(gāo)长歌当哭(dàng)..D.浸渍(jìn)作揖(yī)解剖(pōu)叱咤风云(ch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伎俩绿草如荫黯然失色B.和睦光牒阴谋诡计殚精竭虑C.浮躁通缉敝帚自珍震耳欲聋D.桀骜惆怅难以起齿瞠目结舌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学说由XXX创立,颠末冗长的岁月,得以延续和发展,推许它的声音一直滚滚不...绝。

.B.最令我回味的是同学们说得最火热的时候,吹胡子瞪眼、撅鼻子翘嘴的模样,真是富有嫡亲之乐。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D.在人行道上卖菜的那些小贩们,远远地看见城管法律人员走来,立刻七手八脚地摒挡....摊子准备撤退。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利用适合的一句是A.《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引发社会强烈回响,人们对其内容和方式评头论足,赞美有加。

....B.在XXX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历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C.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秀色可餐。

....D.《瑰宝,瑰宝》讲述的是XXX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1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新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新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慎终追远清明永驻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

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首先,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

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这一段动人的故事。

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

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

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

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

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

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它形成于春秋末期。

时至唐代,上巳节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人们常在此日到水边嬉戏,去郊游踏青。

后来,上巳节的踏青饮宴的特点被整合到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中。

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

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寓嬉乐于哀痛之中。

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呈现出宋代清明节的盛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综合检测题3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册课时综合检测题3

单元综合检测(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撰写(zhuàn)凝重(nínɡ)挣扎(zhá) 易帜(zhì)B.接载(zǎi) 雏菊(chú)停泊(pō) 窒息(zhì)C.祷告(dǎo) 相称(chèn)游说(shuì) 弄堂(nònɡ)D.轧票(yà) 透露(lù)喷射(pēn) 横亘(ɡèn)解析:选A。

B项,“载”应读zài,“泊”应读bó;C项,“弄”应读lònɡ;D项,“轧”应读ɡá。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旗杆照相机步履蹒跚绿树成茵B.隐秘包身楔睡眼惺忪婆娑起舞C.焦灼着陆场世人瞩目蒙蒙细雨D.嫦娥新纪元冉冉升起借签经验解析:选C。

A项,茵—荫;B项,楔—契;D项,签—鉴。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钢笔时代”没落,家长________孩子用中性笔易写错别字。

②将近60米高的火箭________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移动,要求风速不能超过每秒8米,风速过大可能让火箭失去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③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其发展速度之快,令________。

A.抱怨树立世人瞩目B.抱怨竖立世人瞩目C.报怨树立世人注目D.报怨竖立世人注目解析:选B。

“抱怨”是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的意思,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报怨”是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侧重于行动。

句①中的家长埋怨孩子使用中性笔易写出错别字,所以选“抱怨”恰当。

“竖立”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如:一根电线杆孤零零地竖立在田野里;“树立”的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物,如:树立远大理想。

句②中表述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火箭,所以选用“竖立”恰当。

天河区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 含答案

天河区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 含答案

2017天河区高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0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门扉./菲.薄匹.敌/否.极泰来积累./果实累累..B.先妣./纰.漏星宿./乳.臭未干纤绳/纤尘不染C.妃嫔./摈.弃遥.远/美酒佳肴.横.祸/横.生枝节D.绸缪./谬.论伺.候/恃.才傲物慰藉/杯盘狼藉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购书中心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国著名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他说:“我不希望出现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

大家该干嘛就干嘛.”A.洛阳纸贵B.蜚声C.美轮美奂D.不以为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

我们的社会一直不乏缺少包容之心,也会对一些真正有才华的写作人才打开方便之门,但“90后”真懂得如何用文字表达真实的自己吗?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①⑤②④⑥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49分)一、语言运用(24分)1.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_______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尽管但却倘使B.尽管但却虽然C.倘使但也虽然D.虽然但却倘使解析:选D。

“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虽然”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根据句意应是承认,所以用“虽然”;根据句意应用“倘使”表假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十分欣赏他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险被网友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很受伤”的河南人更是出离愤...知识改变命运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D.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解析:选C。

A项,“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C项,“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使用恰当;D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该用“骇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30万元铸成的。

B.段祺瑞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三一八”惨案,伤亡人数约有200多人,李大钊、陈乔年等人也被打伤。

C.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上,以毕生精力探讨改造国民性或民族性的,莫过于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

D.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第一位中国大学女校长,一定是杨荫榆一生最志得意满的时刻,然而,她在这个职位上只待了一年半就狼狈离职。

解析:选A。

B.成分赘余,可删去“约”;C.语序不当,应改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D.定语次序不当,应改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知识改变命运的一组是(3分)()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_______。

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

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__。

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__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解析:选A。

②强调的是“热讽”;③与下文相关联;⑤与上文相关联。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知识改变命运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

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

近些年来,③______________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解析:第①处前谈“历史借鉴”,下面应该是从正面立意;第②处前是从反面立意;第③处谈的则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案:①历史之所以能为后世所借鉴②反而可能扭曲历史③一些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倾向6.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刘和珍入选其中,请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巧妙化用原文,语言要富有激情。

答案: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7.2016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

下面是鲁迅的好友孙伏园为先知识改变命运生撰写的一副挽联,请根据句意间的逻辑关系排定恰当的语序。

(4分)①痛毁灭②一生呐喊③十月噩耗④叹而已⑤热风奔流⑥刈野草⑦万众彷徨⑧踏莽原答:解析:⑧⑥⑤②用鲁迅所著的书名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构思精巧;①④③⑦高度评价鲁迅先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表达民众痛失“民族魂”的沉痛心情,含意深远。

答案:上联:⑧⑥⑤②下联:①④③⑦二、阅读提升(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文学家之魂[日本]内山完造①倘若以一言来形容鲁迅,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

这与郭沫若的性格稍有不同,我与郭有相当深的交情,他主要偏向于政治,所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政治家的气质。

而鲁迅则是纯粹彻底的文学家,文章犀利伸展到一切可能的地方,至死都在拼命伸展抵抗。

②先生卧病在床的时候,托我找他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来见他。

先生说:“带他来见我。

”那名学生去见了先生,“我来看老师了。

”学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

知识改变命运③不久后先生收到从南京来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委婉,大意如下:④前几日得见老师,激动欣喜之情不胜言表。

老师现在卧病在床,而针对老师的逮捕令已发出十年,至今未撤,作为您的学生,我的立场也很尴尬,所以一直想撤销对您的逮捕令,可是如果我现在自行撤销的话,只怕日后您会有所不满,所以特询问您的意思。

⑤那天鲁迅先生又晃悠到我家,说道:“老板,今天我可遇上了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哦。

上次从南京来看我的那家伙居然给我来了封信,言辞恳切委婉至极呀,说是想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呢。

我可不同意,所以这就来给那家伙回信了。

”“好不容易撤销了,那不是很好吗?”我问他。

他回答说:“我的日子也不长了,突然撤销跟了我十年的逮捕令会让我感到寂寞冷清的,所以信中已说明让那家伙不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了。

”⑥之后先生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已到了要选择疗养地进行专门疗养的地步了。

须藤医生建议到镰仓疗养,因为东京耳目太多,实在不合适调养身体。

我个人觉得云仙还不错,先生肯定会喜欢,于是就预先把房子租好了。

⑦先生本来预计八月一日动身前往云仙,可从南京来了几个探病的,说他病情有所好转,建议他去德国漫游一趟。

知识改变命运⑧后来先生告知我:“老板,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去云仙了,现在那些家伙来让我去德国留学,说为避免蒋的骚扰最好还是去德国。

去云仙的话我就成了一个逃兵,也就意味着我输了,所以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去了。

”先生决心已定,只要是他说“不”的事情就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虽然略显顽固,但也有一定的好处。

⑨每次说到“藤野先生”的事,先生总是眉飞色舞,饶有兴致,仿佛那些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了一般,而《藤野先生》一文现已收入“岩波文库”的翻译集里。

据说先生在北平的时候,书桌前挂有藤野先生的照片,每天在这张照片面前学习,当困意来袭想偷懒的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就又奋发起来继续学习。

每次谈到翻译的事情时他定会强调要把《藤野先生》一文译出来。

对于在日本的诸多事情,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他从来都是态度分明,可是对于藤野先生,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报以百分百的敬慕之情。

⑩对于中国,特别是中国人,他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

我在《活中国的姿态》这本漫谈书中写到中国的优点,可对此先生却批评道:“老板,这可不行啊。

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们得意忘形的。

书总要起点教育作用,所以还是得彻头彻尾地多加批评才是。

”我回答说:“可是,这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一个优点啊。

”先生遂又回道:“要是我就不会这么写,但因为是老板写的,我也不多说什么了,要知识改变命运换成我,是断然不会这么写的。

”语气依然强硬,坚决批判中国人的缺点。

⑪中国人普遍不喜欢《阿Q正传》,因为该书描写了中国全体国民的姿态,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写我”。

而主人公阿Q的性格是中国全体国民性格的缩影,由于该书毫不留余地地加以揭露和描写,以至于有些人看完后要起来抗议。

⑫但是先生并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实际上他真的在担心着中国的命运,记得他临终前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的未来如同阿拉伯沙漠,国内由于战争在不断地沙漠化,而国外又在不断地加速扩大沙漠化,两个方向都在不断地沙漠化。

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四万万民众将被逼到饥饿的战线上,到这时,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不幸了,而是中国全体国民的不幸了。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先生把中国的未来清晰地摆到了自己的眼前,这番话也表明了他的意思,即: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

(摘自《美文》杂志《我的朋友鲁迅》一文)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文章④⑤两段写鲁迅先生拒绝学生撤销逮捕令一事,反映了他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因此,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

知识改变命运B.文章中间部分插入“宪兵队长学生来看望先生”和“提及藤野先生”两个情节,既表现了作者和先生的关系密切,又对先生品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C.文章第⑪段“这是在写我”,表明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中国人进行了毫无掩饰地批判和揭露,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能在他的文章里剖析自己的灵魂。

D.鲁迅先生对国人总是彻头彻尾地批评,对藤野先生却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这说明先生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

E.文章结尾“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一句,如警世之钟,既响在历史的时空里,又对今天有警策作用,这也表明了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

解析:选AD。

A.“反映了他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和“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不对,反映的应该是鲁迅先生要与敌人进行彻底的斗争的心理;D.“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说法不当,对国人的批判精神和对藤野先生的敬慕之情不能说明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

9.对应一课一考点联系全文,谈谈“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一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