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65 扁担的一生

合集下载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山东青岛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的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

到2017年“深海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2020年,“奋斗者”号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杨申申带领团队解决了遇到的困难,为其下潜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制造出模拟球,2025年投入使用。

杨申申说,自己的梦想在深海,科研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自己也将为之奋斗一生。

从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我国一代代的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日)【材料二】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

本航次是第13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

在系列航次支撑下,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了五条“观测线”,为开展西太平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从科考地图上来看,这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

科研人员介绍,这五条“观测线”并不是一次画出来的。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正式实施。

最开始,主要使用“科学一号”考察船,对一条线开展观测。

2012年,“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我国海洋科考真正具备了走向深海大洋的能力。

2015年以来,“科学”号代替“科学一号”开展系列航次科考,“观测线”逐渐增加到五条。

扁担的一生阅读附答案(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

扁担的一生阅读附答案(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

扁担的一生阅读附答案(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扁担的一生在村庄的记忆中,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看到扁担的身影。

它承担着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劳作和收获,成为了农人的精神支柱。

扁担不仅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也承载着整个村庄的历史和期盼。

母亲嫁给父亲时,只有半背篼的谷子是全部的家当。

房子破败不堪,经常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唯有扁担仍然显得坚挺,给人希望和信心。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部分来自于扁担的坚韧。

父母用扁担慢慢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但逐渐改变了家庭的面貌。

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段不错的木材。

舅舅作为木匠,立刻想到了扁担。

父亲也认为,只有把木材做成扁担,才能充分利用这块好材料。

于是,他们将粗糙的木材交给舅舅,不到半天,就做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但扁担不能太直,太直会伤到肩膀和腰部。

所以,他们用火烤和外力将扁担略微压弯成弓形。

然而,这根扁担实在太坚硬了,即使经过火烤和重压,仍然保持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加吃力,但父亲却喜欢它。

多年来,无论父亲挑什么,都用这根扁担。

有一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伤到了腰,疼了很长时间。

但他并没有放弃扁担,用汗水和心血慢慢磨合,逐渐让扁担变得柔软,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和扁担之间的默契越来越深,就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然偶尔有些摩擦,但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扁担也没有辜负父亲的用心,通过艰苦努力,让家庭从贫穷走向富足。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被遗忘。

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在城市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这也让父亲逐渐失去了扁担能够创造未来的信念。

也许,这背后更多的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曾经朝夕相伴的扁担被搁置在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

奇怪的是,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加弯曲,像一个苟延残喘的老人。

也许,再过几年,或者十几年,她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一、基础知识综合A.僻(pì)B.韵(yùn)C.凭(píng)D.栖(xī)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澜状阔B.此起彼伏C.宛如D.融入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B.天伦之乐C.拾级而上D.俯仰生姿二、选择题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

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A B.B C.C D.D三、句子默写四、语言表达6.近日,青岛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

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

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同学们为研学日志封面选了两张配图,你认为哪一张更合适?请简要阐明理由。

五、选择题7.下面是同学们写的阅读感悟,对名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虽无温情与童趣,却洞察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艾青诗选》:悲悯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歌颂光明,赞美正义。

C.《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身残志坚磨炼钢铁意志,愈挫愈勇闪烁理想光芒。

六、名著阅读8.班级举行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认为“历经一次又一次磨难,勇敢面对,必有所成”。

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事例写一段文字,帮助小语同学证明观点。

(1)徐海东(《红星照耀中国》)(2)孙悟空(《西游记》)七、诗歌鉴赏A.“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秋天,边塞的风景与中原地区不同。

B.“衡阳雁去无留意”,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无留恋之意。

C.“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混杂着号角声,一同响起。

D.“燕然未勒归无计”,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望着归家。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们的复杂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是游子漂泊他乡的情感。

范宇扁担的一生阅读答案

范宇扁担的一生阅读答案

范宇扁担的一生阅读答案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丢分大项,虽然一般每小题都能得到分数,但很难把分数拿全,这一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十分头疼和困惑的问题,为什么阅读理解这么难?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好了有关扁担的一生阅读答案,欢迎前来学习。

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整)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窠臼(kē) 霎时(chà) 粗犷(guǎng) 菜畦(qí)B.贮蓄(zhù) 菡萏(hàn) 倜傥(tǎng) 秕谷(bí)C.攲(qī)斜 攒成(cuán) 直窜(cuàn) 整宿(xiǔ)D.搓捻(liǎn) 譬如(pì) 侍弄(shì) 徘徊(huá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奥秘轻捷花枝招展B.鉴赏憔悴一霎波光鳞鳞C.烂漫骄媚睫毛咄咄逼人D.高邈嘹亮郎润混为一谈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达到“问责必严”这一要求和目标,必须揪住问题不放、针对问题“不求..甚解..”。

B.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C.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C919第一次首飞成功,国人欢呼雀跃。

B.能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主动关心未成年人。

C.《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经典美文,旨在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D.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②从天边微波粼粼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③山是静的,海是动的。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7 抒情性文体阅读(含解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7 抒情性文体阅读(含解析)

专题17 抒情性文体阅读一、【2017年中考安徽省卷】(21分)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

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

扁担的一生阅读附答案(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

扁担的一生阅读附答案(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

扁担的一生阅读附答案(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

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

扁担的一生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扁担的一生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扁担的一生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扁担的一生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分)1.【二】2.扁担的一生3.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4.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5.③。

6.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7.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8.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读〗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
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

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

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

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

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

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

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

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

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

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阅读训练〗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渐弯的扁担→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4分)B A
2、(4分)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
3、(3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扁担当成了与自己家庭命运休戚相关的一员,抒发了对扁担对既往岁月的无限怀念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4、(4分)表达了对大伯不能与时俱进,还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用一根扁担扛起生活重担精神的钦佩与惋惜之情
5、(4分)扁担是农人的希望,是农人精神脊梁;扁担也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

扁担有着不屈的精神,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它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生活方式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