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

合集下载

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基于复旦大学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思考

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基于复旦大学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思考
维普资讯
钟 “ 2. (删) 段 0O 中 O8 8
基 于复旦 大学两个 国家级教 学团队的 思考 口 朱 军 郭
上海

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

203 0 4 3)
( 复旦 大 学教 务 处
摘 要 20 0 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 共 同推 出 “ 高等 学校本科教学质 量工程 ”, 教学 团队建设是 “ 质量工程”项 目之一。本文
1明 确 的 目标 .
教学 团队的结构是否合理是 其永葆活力 、长盛不衰的关键 因 素 。教学 团队的老 中青相结合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的传 、 带 。 帮、 复旦 大学 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 团队教师 的教龄结 构和年龄结构 比较合理 。教学 团队中 9 位成员都是教授职称 , 绝大多数教师具有 丰富 的高校教学经验。 教学 团队中 4 O岁 以上教师 4 ,O 以下 5 人 4岁 人 , 能体现出 以老带新 , 更 老青结 合的教学 团队结构模 式 。教学 团 队合理 的结构能 够保证 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 4 团队精神 _ 教学 团队各位成员之 间要相互信任 、 相互依赖 , 虚心学习 , 刻苦 钻研 , 善于倾听他人意见 , 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 精神。物理化学 系 列课 程教 学团队每学期定 期集 中所 有成员进行教 学体会和经验交 流 , 括教学 中的重点 、 点 , 包 难 与教学相关 的学科 新进展 , 以及教学 安 排和学生情况等 ,以此来促 进每位教师教 学水 平和教学 质量 的 提高 。物理 化学系列课程教学 团队成 员关系融洽 、 配合默契 、 取长 补短 , 已经形 成高学历 、 职称 、 构合理 、 高 结 教学 和科研水平俱佳 的 优秀教学 团队。
级教学 团队。 研究型大学拥 有优秀 的师资 队伍 、丰富 的教 学资源和 良好 的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通用12篇)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通用12篇)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通用12篇)一、指导思想:以“新教育实验”思想为指导,以“网络技术”为*台,以“轻负高质”为原则,以落实“严精细实”精致管理为抓手,以加强日常语文学科教学管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业务水*的提升为重点,总体提升师生的整体实力,为学校的跨域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营造书香校园。

二、主要工作目标1、做好”新教育实验”工作,建立”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

2、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争取本学期有更多的教师在论文、教案、课题上有所收获。

3、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积极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4、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争创先进教研组。

三、工作重点(一)、加强日常学科教学管理,确保学科教学的“轻负高质”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关精神,真正做好确保三条底线、精简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效率、营造阳光心态等工作。

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四个转移、全员全面发展。

据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组员认真学习《陕西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30条》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等,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学业检测与评价的规范,正确研读新教材设计意图。

2、认真落实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清楚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要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要抓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自主学**惯。

3、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展有效地预习指导、听课指导、作业指导、复习指导、考试指导、看书指导、错题集汇编指导、学习资料管理指导等学法指导工作。

4、追求朴实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节课开始花3到5分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三讲三不讲”,即:核心内容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必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每节课不少于10—15分钟练习反馈矫正;每节课结束前,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回顾反思,尽量做到当堂清5、重视做好“四清”教学管理的工作,达成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真正落实。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研究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研究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型大学是指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学术研究和创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研究环境更加开放,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本文将会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个角度,分析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一、学术研究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研究型大学通过优化和完善学科布局,提高学科门类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协调,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

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学通过招募并留住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构筑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者们开展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的学术研究,提升学术研究的水平和实际效果。

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以“大科学”为主导方向,即一些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重大学术课题。

这些课题具有前瞻性、复杂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其研究成果往往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研究型大学也会充分利用应用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支撑和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另一个重要职责。

其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既拥有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

为此,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注重研究方向和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保障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人才方面,研究型大学应该注重国际化。

即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公司和组织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同样,在学生的选拔、培养和跟踪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良学术氛围的作用,开展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优化培养计划和修订学位评价标准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实效性。

三、社会服务除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外,研究型大学还需注重社会服务。

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社会服务是密切联系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共3篇)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共3篇)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共3篇)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为切实做好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精神和学校关于加强五支团队建设的安排部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争做贡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出良策,为学校转型发展争当先锋”主题,围绕学科建设方向,搭建项目研究载体,努力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促进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努力。

二、建设目标(一)总目标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分类别分层次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团队结构优、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科研成果丰的科研创新团队。

(二)具体目标1、原则上,每个二级学科应组建一个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优化的科研团队。

在人员组成上,适时补充新生力量、完善结构,实现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动态化,增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模式创新,鼓励大胆探索,鼓励校内外联合,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5-10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跨学科、复合型科研团队;3、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我校学科优势,组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研究”、“旅游文化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晋商研究”等3-5个特色科研团队;4、在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成果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为中坚,有关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为成员,科研意识浓厚、科研态度严谨、科研方向稳定、科研素质优良、科研成果显著,富有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精神,具有相应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各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刘广青;刘传宇;梁叶新;李文中;李显杨【摘要】科研创新团队在研究型大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述论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现状,分析科研创新团队的构成因素,提出构建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期刊名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2【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评价体系【作者】刘广青;刘传宇;梁叶新;李文中;李显杨【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6一、科研创新团队的作用目前,普遍认为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①陈春花,杨映珊:《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科技进步管理》2002年第4期。

”。

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是指大学内部或大学之间合作的科研创新团队,广义上指国家创新体系内包括高校在内的各行为主体间的团队合作形式。

团队的表现形式分为实体团队和虚拟团队。

文中采用狭义的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概念,研究范围限定在大学内部的实体团队。

我国大学的学术组织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在学术上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研究生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是在繁荣程度和声誉方面居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之顶端的大学”②[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研究型大学不仅学科门类综合齐全,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条件,而且聚集了高水平的师资和高质量的学生,为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③徐青,张云,应飚:《试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3期。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任务书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任务书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任务书
一、团队建设目标
1.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团队合作、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2. 推动教育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创新思维,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 加强学科建设: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学科研究和建设工作,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学科竞争力。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5.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团队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二、任务内容
1. 教学研究: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课程开发:共同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科竞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 教育培训: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5. 团队活动: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修改。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引言:教师教育科研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拟就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进行探讨。

一、背景分析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因此,建设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教育科研团队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研发并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师培训服务。

三、人员选拔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拔应坚持严格、公正的原则。

除了关注其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外,还应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互补性和协作能力,以便能够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协同作用的团队。

四、团队领导力团队的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团队提供方向和目标,并能够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五、合作机制教师教育科研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团队成员应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同时,团队应与教师培训机构、学术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为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六、资源支持教育科研团队建设离不开资源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设施,并鼓励教育机构、企业等提供资源支持,以帮助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开展工作。

七、培训与发展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成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团队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研讨会,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团队成员提供更高级别的学术分享和专业发展机会。

八、成果评估团队成果的评估有助于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团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团队发展方向和策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九、宣传推广教师教育科研团队的好成果应该及时宣传和推广。

通过学术论文、教学案例和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将团队研究成果推广到各个教育领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洪晓军,肖刚,周国君(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

近几年,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推动、管理创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多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以“学校—学系—教研室”为特征的传统垂直功能化管理模式已被逐渐摒弃,以“学科”为基本单元、以“学院”为管理实体的学术组织模式正被有效推行;师资队伍从数量到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部分学科高层次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了教学与学术水平的提升。

然而,现行组织模式尚未完全克服较为丰富的人才资源难以产生相应的大的科研成果的矛盾,暴露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工作、资源整合共享难,技术性、原创性成果不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研究型大学传统的学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进行审视,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学术组织再造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与方法。

构建创新团队,以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2004年教育部推行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兴起了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热潮,国内很多提出“争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进行了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然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其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不尽相同。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与其行为价值取向相吻合,必须与其人才组织模式改进和水平提升的要求相适应。

教学研究型大学多数为地方高校的领头羊,具备区域领先性和部分学科优势性。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生态环境、社会责任、水平地位,决定了其教育任务的战略选择:在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同时,保持和发展其研究和知识创新的职能,培养创新型的精英人才;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科研攻关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各种科技问题,并为当地政府、企业决策提供科研依据。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标题: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引言概述:
教学团队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团队目标设定、团队成员选拔、团队培训、团队沟通、团队激励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团队目标设定
1.1明确团队建设目标
1.2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1.3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
二、团队成员选拔
2.1根据团队目标确定招募条件
2.2建立选拔机制和流程
2.3注重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团队培训
3.1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
3.2注重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的培训
3.3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
四、团队沟通
4.1建立定期团队会议制度
4.2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3建立团队内部沟通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互动
五、团队激励
5.1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优秀团队成员
5.2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5.3关注团队成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结语: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设好团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各学校能够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和提升团队建设水平,实现教育目标的持续发展。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误区与对策探析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误区与对策探析
进行集 中攻关。 第三 ,团队 建设 功利 性强 ,短视 行为严 重 。在 拿经 费、 争资源等功利思想支配下 ,一 些高校为 了 申报项 目或应付检 查 ,临时组建了学科 、科研 团队 ,但缺少学 术交流 和高 度凝
大战略 目 。研 究 型 大学 对建 设 创新 型 国家负 有 义不 容辞 标 的神圣使 命 。实现 这一 目标 ,需 要建 设 高 水 平 、高素 质 的 教学 、科研 、管理创新 团队。因此 ,创新 团队建设 已成 为研 究型大学 重要的任务 和 目标。 创新 团队适应 了研 究型 大学建设 和发展 的趋 势 ,具有 为 研究型大学做 出贡献 的巨大 现实功能 和 内在潜 力。 目前 ,科 研活 动呈 现出由个体研究 到集体 研究 、再 向集 群协作 研究发 展 的趋势 。与之相适应 ,研究 型大学科技 创新 活动正从 个体 创新发展到 团队创新 ,显 现 出集 群创 新 的发展趋势 。在研 究 型大学发展和深化的过 程中 ,创新 团队 已成 为其不可 缺少的 组织结构特质 ,正在引导研 究型大 学 由探索 科学知识 的研究 机构 向服务于知识型社会 的经济 与社会 发展 的创业 型大学转 变。理论 与实践表 明,创新 团队是获取 和整 合资源 的有效组 织形 式 ,是科技创新 和科研攻 关的重要 载体 ,是优 秀杰 出人 才的创业 平台 ,具有重 大的研究 和应用意义 。
聚力 ,未能形成实质性 的创新 团队。特 别是跨学 科 、跨部 门 的团队较少 ,尚未形成竞 争合 力 。许多 团队忽视文 化积 累和 资源蕴 藏 , 短期行为盲 目泛滥 ,导致 资源 浪费严 重 ,人 文精
神未能得到广泛传承。 第四, 崇尚单兵作战, 集群创新意识匮乏。与国际一流 高校相 比 , 国就孤立 的某…学科 团队而 言 , 我 ・ 往往 创新 意识 强 ,但创新 资源 不足 , 重制 约了科技创新 。学科 团队缺少 严 人才共事 、资金 共享 、 术 设施共享 、知识 与信息 共享 ,不 技

标准的论文范文(2)

标准的论文范文(2)

标准的论文范文(2)标准的论文范文篇二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摘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挖掘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介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以期达到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103―03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其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努力建设成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并提出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实现上述既定目标,从2007年起,教育部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伴随着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是关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长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理念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差别、各有千秋,但都高度重视理念的选择、创新和培育,均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卓越特色。

(二)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和跨学科的培养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交融性的专业设置、综合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专业视野,更培养了其面对复杂问题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

日本大学引入竞争和市场机制,直接将教学过程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和运行模式。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标题: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引言概述: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师队伍的结构、管理、培训等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团队建设规划的重要性、目标设定、人才选拔、培训发展和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要性
1.1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3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是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目标设定
2.1 确立教学团队建设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2.2 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实施计划
2.3 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确保教学团队建设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人才选拔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和程序
3.2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渠道,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3 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四、培训发展
4.1 设计个性化的教师培训计划,满足教师不同发展需求
4.2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3 加强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五、激励机制
5.1 设立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团队建设
5.2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3 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晋升机会,激励教师持续发展和进步
结语: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设规划方案能够为各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xx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xx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20XX-11-16 下午 03:49:05为切实做好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我校教学型大学向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学校关于加强五支团队建设的安排部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争做贡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出良策,为学校转型发展争当先锋”主题,围绕学科建设方向,搭建项目研究载体,努力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促进我校教学型大学向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努力。

二、建设目标总目标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分类别分层次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团队结构优、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科研成果丰的科研创新团队。

具体目标1、原则上,每个二级学科应组建一个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优化的科研团队。

在人员组成上,适时补充新生力量、完善结构,实现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动态化,增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模式创新,鼓励大胆探索,鼓励校内外联合,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5-10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跨学科、复合型科研团队;3、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我校学科优势,组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研究”、“旅游文化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晋商研究”等3-5个特色科研团队;4、在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成果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为中坚,有关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为成员,科研意识浓厚、科研态度严谨、科研方向稳定、科研素质优良、科研成果显著,富有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精神,具有相应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各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队伍建设计划

学校队伍建设计划

学校队伍建设计划1. 引言在学校,队伍建设是促进学生个体和集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可以提高学生的凝聚力、领导力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探讨学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队伍建设计划。

2. 明确目标一个有效的队伍建设计划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确定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细分目标。

总体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细分目标可以是成立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3. 制定策略在确定目标后,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策略可以包括组织培训班、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活动开展等方面。

通过培训班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选拔机制激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资源配置队伍建设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顺利进行。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为学生组织活动提供保障。

“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非常重要,学校应提供充足的人力和师资支持,确保队伍建设计划得到有效开展。

5. 领导力发展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除了提供相关培训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领导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举办学生论坛等,为学生提供锻炼领导力的平台。

6. 协作与团队精神队伍建设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共同合作、分工协作,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感。

7.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是促进队伍建设的关键。

学校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队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必要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8. 宣传推广一个有效的队伍建设计划还需要有良好的宣传推广。

通过校内公告栏、学校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告知学生和老师有关队伍建设的宣传信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队伍建设中来。

9. 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有助于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

高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计划

高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计划

高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计划
1. 定期举行教师团队会议,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激发团队内部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2.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团队成员互相评课,以促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与学习。

3.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帮助教师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5. 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鼓励教师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6. 设立教师交流平台,提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的机会,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

7.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团队成员分享教学心得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8. 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提升整体教师素养和形象。

9. 加强教师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

10. 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构建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

构建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

湖北 省 创 新 群体 项 目(0 9 D 00 ; 北 省 高等 学 校 优 秀 中 青 年科 技 创 新 团 队计 划 ( 2 0 0 ) 湖 北 省 高 等学 校 省 级 教 学 20 C A 2 ) 湖 T 07 3 ;
研 究 项 目(0 99 ) 三 峡 大 学 “ 世 纪本 科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工 程 ” 目( 05 1 ) 2 0 15 ; 新 项 2 0 00 .
科 技创新是 推 动技 术 、 济 、 会 可持 续 发展 的 经 社

动力 和源泉 , 也是 普通 高等学校 可持续 发展 的动力 和 源泉 。随着科 学的发展 , 学科交 叉与渗 透成 为当今科

教 学研究型 高校科技创新 团队的特征
教学研 究型高 校坚持 教学与科研 并重 、 本科教 育
才为 主要 目标 , 由不 同年龄 、 教学 和研 究经验 、 科学研 依 据大学科 研程度 和研究 生的拥 有量等 , 如果 除 究背 景 、 研究 水平 的人员组成 , 通过 相互协作 , 同在 共
去专科 学校 , 本科 及 以上层 次 并 冠 名 以 “ 学 ” 则 大 的 科学研 究 以及教学 研究 等 方 面取 得 自主 创新 成 果 的
作 者 : 立 明 系 三峡 大 学 化 学 与 生命 科 学 学 院 副教 授 , , 光 富 : 建 教 学研 究 型 高 校 科技 创 新 团 队 的 思 考 张 罗 构
2 l
工作应 当服务 于学 校 的人才 培养 , 促进 教学工 作 的发 和学 校 自身 的实 际 , 重 点 、 选择 地发 展 , 有 有 先在 某些 展 。因此 教学 研究 型 高 校 的科 技 创 新 团 队不 能 照 搬 重要 工作领 域 、 点学 科专 业 、 重 重点研 究领 域 , 中力 集 研究 型高校 的 科技创 新 团 队 目标 和模式 , 必须 走 自己 量 突破 , 形成 特 色和 优 势 , 以带 动学 校整 体 科研 和教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一(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

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

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

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专业人员 ( 或教 师 )信息 资源 和制度文化等结构要 素。 、
14 1
【 课题成果 】
( ) 二 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与 改革
业方向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课题研究项 目、 究平 台 、 研
“ 新世纪人才培养计 划” 的学术中坚或 国内知名的学者 。 通过组建科研团 队, 让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 , 为旗 帜 成 性的领军人物 , 在他们的率领下, 以教学团队为载体 , 通 过联合 教学的形式传 授教学经验 ,加强对 中青年 的培 养, 打造出一批教学名师 、 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 形成合 理的人 才梯 队, 促进 教师 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
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教师 队伍整体 素质 亟待
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 、 教学 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 变 等, 由此而暴露 出多学科交叉渗 透难 , 同工作 较少 , 协 资源整 合共享难 , 技术 性 、 原创 性成果不 多 , 集成 创新
异 。可见 , 队不是人员 的简单拼凑 , 团 也不是人员集合 的工作组 , 团队是一个生命体 , 团队 的共 同愿景和业绩
教 学研究 型大学是 我国高 等教育 的中坚力量 , 肩 负着为提升区域 经济 、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人 才和智力 支撑 的历史重任 。随着信息时代 的到来 、 知识经济的兴 起、 科学技术 的推 动 、 管理创新 和 自身 发展 的需 要 , 多
团队合作机制 , 和培育团队精 神 , 聚和支持一批 倡导 凝 优秀 的创新群体 , 形成优 秀人 才的团队效应 , 高高校 提 创新平 台的建设效益和水平 ,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
队伍从数量到水平都有 了长足 的进步 ,具备 了部分 学 科高层次人才资源集聚 的优势 ,推动 了教学水平 的提 升 。然而 , 现行组织模式 尚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 需要 , 不少高校 的专业设 置和结构不 太合理 , 学生的实

学校科研团队组织与建设

学校科研团队组织与建设

学校科研团队组织与建设
设立与选择
学校科研团队的设立与选择应当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筹划。

首先,需要明确科研团队的定位和目标,确定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其次,根据研究方向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学生应具备较
强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潜力。

发展与培养
科研团队的发展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
科研环境和资源,以支持团队成员的研究工作。

此外,学校还应鼓
励团队成员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如学术会议和论文发表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合作与协作
科研团队的合作与协作是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

团队成员
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科研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
过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个学校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

激励与奖励
为了激励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应设立相应的激励
与奖励机制。

这可以包括给予科研团队经费支持、学术荣誉等。


过这些奖励措施,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研究热情和创新能力,进一
步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学校科研团队组织与建设的几点内容。

通过有效的
组织和建设,学校可以培养出优秀的科研团队,提高科研工作的水
平和质量。

参考资料:
- 张敏. (2017). 高校科研团队组织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科技信息, (10), 98-100.。

学术团队建设方案

学术团队建设方案

学术团队建设方案学术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建设方案(一)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

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

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

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

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

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洪晓军,肖刚,周国君(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

近几年,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推动、管理创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多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以“学校—学系—教研室”为特征的传统垂直功能化管理模式已被逐渐摒弃,以“学科”为基本单元、以“学院”为管理实体的学术组织模式正被有效推行;师资队伍从数量到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部分学科高层次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了教学与学术水平的提升。

然而,现行组织模式尚未完全克服较为丰富的人才资源难以产生相应的大的科研成果的矛盾,暴露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工作、资源整合共享难,技术性、原创性成果不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研究型大学传统的学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进行审视,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学术组织再造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与方法。

构建创新团队,以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2004年教育部推行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兴起了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热潮,国内很多提出“争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进行了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然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其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不尽相同。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与其行为价值取向相吻合,必须与其人才组织模式改进和水平提升的要求相适应。

教学研究型大学多数为地方高校的领头羊,具备区域领先性和部分学科优势性。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生态环境、社会责任、水平地位,决定了其教育任务的战略选择:在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同时,保持和发展其研究和知识创新的职能,培养创新型的精英人才;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科研攻关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各种科技问题,并为当地政府、企业决策提供科研依据。

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行为取向可归结为:(1)藕合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需求基础上寻求部分研究方向国内领先的突破, (2)服务于教育大众化基础上担负精英人才培养的重任, (3)归趋于综合全面发展下的特色学科的提炼。

特色学科的提炼取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取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传承。

按照马陆亭提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边界条件[1],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学校规模、博硕士学位的授予、科研能力、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一些教学研究型大学勇于创新,构建了二级机构(校、院)三级管理(校—院—学科)的人才组织结构形式[2],学科意识得到了强化。

但由于学科基础相对薄弱,作为学科组织的主体———学者团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基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行为价值取向以及人才组织结构的发展现状,除实现创新团队建设的一般目标(如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梯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外,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尤其要体现以下作用:(一)成为学校科研水平提升的突破口近几年,教学研究型大学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科研成果进展明显。

但也出现了科研方向分散、承担课题小、水平级别低、重复研究多等现象,缺乏文理渗透、理工交叉,经管、工商共生的研究方向,缺少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学科群。

科研工作缺乏纵深发展,研究工作档次不高。

有效的创新团队有望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提升的突破口。

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明确学校重点扶持的优势科研方向和优先支持的新兴科研方向,找准切入点,能充分发挥其在科研创新的引领作用。

可围绕现已具有较好学术基础的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方向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开展研究,培育科研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若干个国内外知名、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以此为辐射源,带动学校各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

(二)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知名学科带头人等国家级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有个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或“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的学术中坚或国内知名的学者,但缺乏成规模的国家级层次学科带头人。

多数学科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呈圆柱状,缺乏旗帜性的领军人物,不能构成理想的金字塔状结构。

学科成员层次、类型、经历类似,学科带头人易被弱化为召集人或负责人,缺少批量产生国家级人才的氛围和基础。

学科带头人的产生需要学校的精心培育,而创新团队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有效载体。

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扶植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或以团队为载体引进高层次的旗帜性人才,以他们为核心,组织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新秀等构成创新团队,进行联合科技攻关。

在承担重大课题、产生重大成果的过程中,既“打造”了学科带头人,也锻炼了科研队伍,并有利于知名学科的形成。

(三)成为学科交叉融合、教师合作研究的示范点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课题组及学科是团队发展的雏形,在表征上已具备了团队的基本特性,但却缺乏团队运作的内涵,合作研究及协作基础较差。

如项目课题组在项目申报时,考虑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组建课题组,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当申报立项成功后,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研究、分工协作就流于形式,丧失了让课题组成长为具备承担重大课题的科研团队的机会。

在学科内部,由于学科成员对群体智慧带来的优势没有太多的体验,对获取真理性认识的复杂性理解也不够,缺少协作的意识、动机和经验,因此其学术研究只能是有限的智力空间中单兵作战的过程,得不到来自他人的知识与智慧的支持。

学术研究呈现“个体化”模式,学科成员各自为战或开“夫妻店”、“师徒小作坊”,学科队伍缺少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科之间开放性不足,缺乏交流,缺少交叉优势和新的学科增长点。

通过组建创新团队,整合科研方向,有利于大课题、大项目的承接,有利于科研工作的突破,从而能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群体协作的氛围,为教师学术研究合作精神的形成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四)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动力源大学与地方区域经济互动,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因此创新团队研究方向的确定应立足于区域发展的需求,体现本土化的特征。

创新团队要在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跟踪学术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注重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特色的形成。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发展策略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

基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目标定位的相对独特性,其形成与发展策略应包括:(一)构建形成策略采取“自发”+“诱导”的产生机制。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创新团队自发产生成为了可能,但尚需精心策划的诱导机制来促成。

创新团队形成的基本诱因和假设条件是:高校教师追求的是教育及科研事业的成功,及由此而享有的崇高个人声誉和社会声望。

因此可将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使之成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创新团队荣誉性称号的授予、科研经费的资助、各种进修培训的支持、省部级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机会的优先提供等作为诱导,促成创新团队的形成。

(二)要素确定策略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层次和水平决定了其创新团队内部结构框架的诸要素: 1、研究方向的确定———在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基础上体现区域性和应用性。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学术倾向是特色高新技术研究,因此创新团队要成为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主导力量,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研究方向应属于国家和地方区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具有开创性、探索性,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和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并以是否形成特色作为衡量其发展能力和科技贡献的重要标志。

2、团队负责人的遴选———具有较高的省内外学术知名度且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学术研究的向导、指挥与先行官,身兼研究者和带头人的双重角色,除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外,主要表现为一种非职位性的影响力,要求学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度统一,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品德高尚,治学严谨。

一般应有入选国家级或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

3、学术水平的要求———在鼓励跨学科交叉的同时更注重研究方向的凝练和突破。

这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基础能力所决定的。

因此,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中应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4、团队平台的构筑———以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重点学科是提升学校地位和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基地是承接和完成科研项目、发展学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依托。

创新团队只有在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条件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较高平台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5、团队成员的组成———多采用“核心人才”+“外围人员”的方式。

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5-10人),具有相对集中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学术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是“共同愿景型”与“知识互补型”的综合体。

可通过科研项目协作研究的经历、已合作发表论文论著的情况等,来审定团队成员的合作基础。

同时注重成员知识的互补性、构成的异质性,形成适度差异,优化组合,集成优势,以营造最佳的能力结构或能力场。

全体成员还需通过签署合作声明、集体参加答辩、做出共同承诺等行为来强化团队精神。

(三)机制设计策略1、建立创新平台的共享机制创新团队建设要充分体现资源共享、整合与汇聚,体现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开放性、集成性以及先进性。

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方面,统筹安排,构建校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提高资金和设备使用效益。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上,通过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凝聚优秀人才,开展跨学科研究。

2、建立有效的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是创新团队成功发展的关键。

创新团队作为一种学术自治型单位,必须拥有确切的团队资源,并掌握资源配置权,如各种资金、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信息接触的权限等。

在资助经费使用上建立一定的特区政策,给予团队较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明确队伍建设、科研实验投入等的使用比例后,给予较为透彻的信任,通过充分全面的授权,使团队在完成工作的方式、进程等方面不受外界的干预,形成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

3、形成基于创新团队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机制以创新团队负责人名字命名所在创新团队,强化其责任,烘托其领先的学术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