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实践及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直接促成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党领导人民群众向着光明的革命目标奋勇前进,人民群众高度热情地拥护党,一起开创了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奇迹——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联系。虽然党在对待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有过“左”的错误,但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我党的党群关系理论日趋成熟,这对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公信力与凝聚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党群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处理好党群关系的认识是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发展的,把握革命动力,密切党群关系,才取得革命的胜利。从建党到建国,党对党群关系的认识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

(一)对党群关系认识的初步探索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初探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取得民族独立还需不断摸索,对于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认识还有些偏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革命的动力、性质、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认识还不清楚,片面地强调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没有认识到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性。直至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号召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国事,这是党最早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还明确指出我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镇压,革命的受挫使党更加重视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即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所以在党的三大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让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统一战线。党的四大指出:“游民无产阶级(兵匪秘密会党等)多处于破产的农民及手工业者,如果能在无产阶级指导之下,在民族革命运动中,也有相当的作用。”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实践及启示①

(上海)金红

【摘要】我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很关注党群关系问题,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党对党群关系问题的认识也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多方面地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

础。学习和研究这一时期党群关系的发展历程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

强党的公信力与凝聚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群关系;理论与实践;启示

①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

称: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课题编号:12&zd076。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

党校出版社1989版,第333页。

·资政专论·

在党的五大上我党强调可以吸收会党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对于土匪和会党的区分对待也是党在党群关系认识领域的一大突破。

(二)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曲折发展阶段

大革命失败后,为及时审查和纠正党的错误,1927年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在纠错中指出党中央要支持和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接受群众监督;为了改变领导机关里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的组成状况,要求提拔工人同志到党的委员会中负责一些工作。受这种认识的影响,中央发通告提出党的指导机关成分要工农化,党员成分要工农化,坚决地赶紧地吸收大批工农分子入党。但是这种一味强调工农化成分的指导思想脱离了社会和党的实际情况,导致我党在党群关系问题上犯了“左”倾错误。此后,党中央继续推行“左”的路线,虽然党一直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仍片面强调党员成分无产阶级化和指导机关工人化,六大有选举权的84名代表中工人占41人,六大选出的23名委员和13名候补委员中工人占21人。1931年通过的《关于发展党的组织议案》甚至将吸收工人入党作为考核工作的标准。这种“左”的思想给我党造成很大挫伤,挫伤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也削弱了我党的群众基础。

(三)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成熟阶段

1935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华北事变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国民党选择继续屈服于日本,共产党要争取民族独立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人民大众身上,因此需重新认识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条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包括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富农、小地主以及军阀中对革命采取同情中立的人等。从这次会议来看,党的群众基础范围广、成分杂,较之“唯成分论”有很大进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我党对国民党的态度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专门规定要求吸收国民党军队中的“特别党员”,大量发展中共党员。战略相持阶段,我党面临抗日和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浪潮的双重压力,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党巩固民主阵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党群关系的认识继续深化,把一切反帝反蒋的人都吸收到统一战线,使党联系的群众空前壮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重点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党从多方面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从而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首先,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所以说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在总结1927年海陆丰根据地试点的土地革命的基础上,次年湘赣边区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部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指定的第一部土地法,内容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土地分配以乡为单位、以人口和劳力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等九个条款,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红军所到之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热潮,推进了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深入调查土地革命实况,对土地法规不断进行修整,1929年又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完善了《井冈山土地法》的不足。中央苏区时期,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了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农民群众,通过把苏区农民的“耕田证”改为“土地证”,使农民彻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主人。中共中央军委巡视员欧阳钦1932年考察苏区建设后指出:“群众得到了土地革命的利益,又被敌人摧残,斗争情绪当然好,对红军是极端拥护。”①护红运动中到处可见父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争挎枪的感人情景,可见此时的党群关系是十分融洽和谐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央相继颁布了《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将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到1949年初约一亿多农民分得了三亿多亩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积极生产、参军、支援前线,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①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版,第36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