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二导学案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8

第5课海—气作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沃克环流的形成
2.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

(一)沃克环流
1.请在图中画出沃克环流的运动方向。

2.阅读课本,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

3.在沃克环流的影响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怎样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之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怎样的?
3.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气候有怎样的影响?
(三)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现象与沃克环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在拉尼娜影响之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怎样的?
3.针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三、知识应用
下图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A和"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B,读图后分析解答下列各题。

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
..........(.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
.........).。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海岸海域可能盛行___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

4.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第四章海—气相互作用(探究性学案、练习)一、海-气水热交换1、水分交换: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气之间的水汽交换是如何进行的?影响海气之间水分交换程度的因素?过程:蒸发;降水差异:低纬度海区和暖流经过的海区,水分交换活跃2、热量交换: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是如何进行的?影响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因素?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体现在哪些方面?过程: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洋通过潜热和长波辐射把热量传给大气差异:低纬度海区和暖流经过的海区,热量交换活跃知识迁移海洋性:表现------气温滞后效应和海洋上气温变化和缓原因------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海陆热量差异二、海-气水热平衡1、水平衡: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海气之间的水分平衡是通过什么实现的?2、热平衡:画出大气三圈环流的示意图画出世界表层海水洋流模式图海气之间的热量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不同纬度海区热量传输以何种方式为主?原因分析: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水温差异------气温差异------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或季风环流)-------大洋环流三、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沃克环流:画出该环流太平洋赤道附近东部地区水温高低?原因?由此产生的东西部气候的差异2、厄尔尼诺现象:概念画出该环流厄尔尼诺对赤道太平洋热带地区东、西岸气候(旱涝灾害)的影响厄尔尼诺对人类经济的影响3、拉尼娜现象: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_______(时间),赤道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______,沃克环流_______,同样会引起____________。

思考1、材料一:图20为世界部分区域图。

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材料二:图21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1)图20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快、稳定或减慢)。

B、C两处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_ ,其原因是。

(2)分析材料二,图21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造成上述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大的原因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5

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气作用下形成的沃克环流,并了解沃克环流异常时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2.结合景观图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可能影响及减轻危害的途径。

过程和方法:1.通过读图、地理图表分析,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2.讨论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3.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合作探究,提出应对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系统的观点、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等观念,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忧患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沃克环流的成因和变化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教学过程【预习篇】一、沃克环流1.定义: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____________。

2.形成:信风驱使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东岸表层海水温度较____,西岸海区表层形成深厚的________。

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空,形成热力环流。

3.意义: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____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温度异常______的现象。

2.影响:(1)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______,相应的沃克环流。

(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沃克环流中的下沉气流______或消失,甚至出现______气流,气候由原来的_________变为多雨,引发______灾害。

(3)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沃克环流中的上升气流_____或_ __,气候由_____变为____________,引发____灾。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3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课标解读】“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图表”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表分析,知道海—气水热交换方式,领会“海—气”相互作用的地理意义,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圈层间物质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以现实中的海-气作用入手,让学生通过图表以及实例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掌握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在水热平衡中所起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对本章第一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的学习,从感性上认识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

为下节进一步以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作为案例,学习海-气作用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本节是必修一海水运动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因此学生对此部分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相关知识,进而运用到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

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海-气水热交换方式及相互作用示意图,分析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准确率达95%;2.通过绘制示意图表,使得学生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准确率达95%;3.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绘制出海-气进行水分、热量交换的示意图,并且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准确率达90%。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海一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难点:“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六、课时安排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知识导入2分钟师: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也是云雨的故乡。

高中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高中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预习导航暑期全国各地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很长,为此海滨避暑游异常火爆,人们选择海滨避暑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海气水热交换方式图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过长波辐射与潜热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4.水热交换活跃区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

5.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思考讨论 1.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2.过程(1)水循环→全世界蒸发与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全球的水平衡。

(2)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0~30°N 地区,以海洋输送为主30°N 以北地区,以大气输送为主50°N 附近,海洋热量→大气→向高纬输送思考讨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的水平衡是如何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

提示:海洋是地球上水的大本营。

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三、学情分析
在地理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不牢靠;大气知识涵盖物理知识,学生较难联系起来思考;大气知识与生活中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但原理较为复杂,学生一时难于理解。高一学生有相关大气内容的知识储备,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也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
名称
科目
地理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水平运动、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下节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铺垫,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因此“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教材的教学重点
理解热力环流发生的过程
理解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4.热力环流的应用
城市周边布置一座火力发电厂
1.火力发电厂资料
2.城市热岛效应
小组讨论火力发电厂设置的位置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画出城市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活动
自然现象中还有哪些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呢?
(山谷风)课后思考山谷风的形成原因(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
难点: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板书、学案
六、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播放火烧上方谷视频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
热量盈
教材深化透析
一、教材P37“思考” 1.首先,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 射多;其次,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第 三,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第四, 该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 也丰富。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 2.20°N~40°N、40°N~60°N,太平洋东、 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寒、暖流 的影响。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 低纬度热量盈余的海区的水温并没有逐年升高, 高纬度热量亏损的海区的水温也并没有逐年下 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使高低
纬度之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
【答案 】
(1) 热量收 入
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愈高接
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 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
知能层级突破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 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 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 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 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 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 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 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 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 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 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 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知识导航 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思维激活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东部气候湿润而西部地区气候干燥。

水循环示意图气候的干湿程度是由水分来决定的,试比较两地水循环过程存在的差异,对产生气候差异有什么影响?提示:东部沿海地区水循环过程属于水的海陆间大循环,降水多,气候湿润。

西北内陆地区水循环过程属于水的陆地内循环,降水少,由陆地内循环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气候干燥。

自主整理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换,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1)____________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____________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____________,蒸发量____________。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____________旺盛,空气____________大,____________也较丰富,海—气间的____________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____________。

海洋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____________储存库。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____________的影响,水温____________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____________。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是维持全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的基础。

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选修2)§4.1(人教版)“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学案例设计多媒体展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过渡海—气相互作用维持了全球的水平衡的同时,也维持了全球的热平衡。

合作探究在南北纬30°之间的海区获得太阳辐射量大于支出量而有盈余,但该海区的海水温度为什么不会持续上升?而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十分严重,但为什么该海域的水温不会持续下降?提示:低纬海区通过海水运动(洋流运动)和大气环流将盈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海区,使得低纬海区的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高纬海区的水温不会持续下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读图析图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观察、分析:1.图中“热量支出曲线”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产生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愈高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图中“热量收入曲线”的纬度分布的规律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原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交点以南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属于热量盈余,交点以北尤其在600以北的区域表示海洋热量亏损;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和洋流。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图表,注意该图表达的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不同纬度热量的收支状况,同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该图时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同纬度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不同纬度海洋与大陆对大气加热的差异海洋上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季风环流大气环流风海流地转偏向力密度流大洋环流水分在不同地区的传输地球上水分的平衡读图发出问题发现之旅(发现问题并讨论):(1)海洋热量收入的最大值为什么不在赤道?因为赤道上多云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含反射、散射、吸收)较强,故到达赤道附近海面的太阳辐射并非最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6.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6.doc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海—气相互作用是否属于否是否属于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学科地理学段:必修 1 年级高二相关领域自然地理基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本节课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

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是内容骨架;是考试标准。

地理学科明确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区域认知方法、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日益突出。

区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综合思维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开展教学,以已有知识(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大洋环流示意图)作为切入点,以“海 - 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作为知识讲授,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思想主线,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开展教学活动。

【理论依据】本节课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即: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需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因此,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条课标中的“分析”一方面是对于分析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属于理解水平;另一方面是“运用图表”,分析海 -- 气相互作用是如何对全球水热平衡产生的影响,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圈层间物质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的认识,在认知层次中属于应用水平。

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水循环、大气环流和洋流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学生对大气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已经有了概念认知,因此本节课定位于分析及应用层次认知水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4章第1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4章第1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基础梳理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能量来源:_太__阳__辐__射__。 2.过程
点击思维 1.哪些海区海—气间 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
答案:一般来说,海水温 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 暖流流经的海区,海— 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 活跃。
基础梳理
凝结
热量
滞后 和缓
点击思维 2.海—气相互作用与大 气环流有何关系?
明确海—气水热交换的方式、途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共同归纳 影响海—气水分交换的因素和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接着联系海水的比热容等知识从 海域面积、太阳辐射(或海水热量的收支)、大洋的东西两岸等角度分析影响海—气 作用的活跃程度及影响热量交换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阅读教材第38页的阅读 材料,明确:①海—气之间除了水热交换外,还有其他交换;②全球的水、热平衡主要靠 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海水表层的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来维持。
点击思维
基础梳理 4.热量平衡(以北半球为例) (1)途径:大气运动、_洋__流__。 (2)内容 ①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 量。 ②3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 ③50°N附近:海洋把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_大__气__环__流__向 更高纬度输送。
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因此d区域热
量盈余;同理e区域热量亏损。
答案:(1)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愈 高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 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0

第四章海-气作用
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

2.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
作用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界自身具有很强的平衡能力。

学情分析: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学生很容易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相对难度稍大。

并且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往往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来考查,反映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准确描述事物的现象和解读事物的特征上能力不足。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教学用具:智慧课堂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_2

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反射,散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影响因素:云层的厚薄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散失的热量(大气的保温作用)第二课时气温的影响因素: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长;大气厚度及透明度——太阳辐射的削弱量以及大气的保温作用;下垫面——海陆差异等比热容差异;地形差异(山地、盆地、背风坡)地面反射;人类活动。

逆温:概念判别(抓住海拔变化方向,气温的变化大小)P40 典题3影响练习:《金版学案》P41 1-7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图的判读1.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受热不均(一段时期内)2.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者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3.例如:海陆风(白天或者夜晚)、山谷风(白天或者夜晚)、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部分时段)4.等压线或等温线的判读首先了解等温线或等压线的分布规律,海拔越高气温(气压)越低。

等温线或等压线越密集气温气压差越大等压线或等温线发生弯曲,说明弯曲处气压与同一水平面其他地方气压值不同,判别规律“高高低低”等压线向高处(海拔高)弯曲,为高压;等压线向低处(海拔低)弯曲为低压。

利用近地面气压的高低判断气温高低——判下垫面性质——判别季节垂直方向气流运动方向与气温相关——高温气流上升,气压低,低温气流下沉,气压高;水平方向——由高压流向低压解题方法及过程:等压线弯曲——近地面气压类型——近地面气温差别——判别下垫面——判别季节。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4.1《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4.1《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章 海—气作用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学习目标 1.理解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理解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2.理解在全球水、热平衡过程中,海—气间相互作用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1)海洋通过①______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②______的水汽由海洋提供的。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③______,并以④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⑤____,蒸发量越⑥____。

2.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⑦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⑧______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⑨______、⑩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⑪______的影响,水温⑫____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⑬____。

3.海洋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1)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⑭______效应。

(2)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⑮______。

受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⑯____。

4.海洋是地球表层最大的⑰____储存库。

海洋对大气中CO 2的吸收是平衡大气CO 2的重要途经。

5.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了40%的⑱____________。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⑲__________与⑳____________,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21______。

2.海—气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22________,从而使全球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也保持着○23______。

3.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24____________和○25______共同实现的。

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维持了地球上的○26____________。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1. 前置知识•求解热量、水汽和海洋可持续利用饮用水的计算方法;•熟悉海洋的构造,并能理解海底拓扑图。

2. 学习目标1.了解海-气分界线,掌握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2.理解海洋的季节性影响和气候变化。

3. 教学过程3.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球气候和人类非常重要?3.2 海-气界面1.引导学生观察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用模型或实物质检模拟海-气分界线;2.指导学生了解海洋水体的热运动规律和气体的热运动规律;3.讲解海-气界面反射、吸收、散射的作用,让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3.3 海-气相互作用的机理1.了解海表面的蒸发和大气的相对湿度的影响,讲解云和大气层的构成;2.指导学生观察云层变化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记录云的变化,了解云类型的变化。

3.4 大气变化对海洋的影响1.学生们模拟实验海洋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数据;2.通过记录海洋温度变化的数据,了解大气变化对海水的影响;3.围绕大气变化和海洋的规律,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3.5 总结针对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总结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以及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关系。

4. 思考题1.什么是海-气分界线?它是怎么产生的?2.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它有什么作用?3.列出气候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方面。

5. 课堂扩展1.走进科学实验室,了解海水的特性;2.探讨大气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海-气分界线,掌握了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并理解了海洋的季节性影响和气候变化。

了解大气变化对海水的影响,更好地掌握地球气候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海洋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海洋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海洋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海一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理解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2.理解在全球水、热量平衡过程中,海一气间相互作用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大洋环流
和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

3.“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对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影响;台风、锋面气旋对天气影响。

4.大气蒸发、降水对海水盐度影响
5.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发生时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海洋对大气作用
1.海洋为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
影响海洋每日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因素:纬度、寒暖流。

2.海洋对大气温度调节作用
3.海洋对温室效应的缓解作用
全球变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
4.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雨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2【讲授】海洋常见天气系统
1.正常年份: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二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学案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二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 学案

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理解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2.理解在全球水、热平衡过程中,海—气间相互作用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基础梳理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1)海洋通过①______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②______的水汽由海洋提供的。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③______,并以④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⑤____,蒸发量越⑥____。

2.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⑦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⑧______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⑨______、⑩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⑪______的影响,水温⑫____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⑬____。

3.海洋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1)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⑭______效应。

(2)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⑮______。

受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⑯____。

4.海洋是地球表层最大的⑰____储存库。

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大气CO2的重要途经。

5.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了40%的⑱____________。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⑲__________与⑳____________,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21______。

2.海—气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22________,从而使全球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也保持着○23______。

3.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24__________和○25________共同实现的。

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维持了地球上的○26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1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1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案

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

2、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界自身具有很强的平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也是云雨的故乡。

在相互制约的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

海洋温度分布状况影响着大气环流,并对天气系统和长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海-气相互作用。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读图4.1,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的关系。

)①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③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

④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

读图4.2,思考: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20°-40°N、40°-60°N,大洋东、西岸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小结。

)(承转)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阅读P37,了解海洋对大气温度的滞后效应和平缓效应。

自学P38,阅读材料,了解海气相互作用与大气中的CO2、O2课堂练习:练习册(承转)海-气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全球水、热平衡的呢?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能量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承转)我们知道,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于高纬度地区,要保持热量平衡,必须有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

2. 理解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高手笔记
1.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形式和过程
海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进行着热量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输送给大气。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面的水温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水分交换活跃;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

热带地区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2.水循环运动的地理意义
通过水循环运动,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它是通过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而得以不断更新的。

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之,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

名师解惑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剖析: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较缓,降温也较缓。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能力不强,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

陆地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增温也快,降温也迅速。

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很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比海洋大。

讲练互动
【例题】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气温降低
解析:同样体积的海水,比热容比空气大3 000多倍。

由于比热容的差异,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因此,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答案:A
绿色通道:海洋对大气气温起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

变式训练
欧洲西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 )
A.使降水减少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温差减小解析:明确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答案:D
问题探究
【问题】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地区,西欧、北美、南美大陆的西海岸,终年湿润,冬季降水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很大;亚洲大陆的东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为什么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同,但气候特点却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导思:南北纬40°—60°大陆东西岸,纬度大体相当,不需要考虑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差异在这里并不明显,所以主要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气候存在的差异。

如图所示:
探究: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大气环流不一样。

南北纬40°—60°正处于盛行西风带,西欧、北美、南美大陆的西海岸,由于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故终年湿润。

冬季在暖流和中纬度西风的共同作用下,气温不低;夏季受到海洋的调节,天气不热。

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远离海洋,西风带来的大量水汽不易到达。

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则
因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湿润水汽的进入,所以,气候干旱少雨。

亚欧大陆的东部,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成为世界上季风最为典型的地区。

冬季吹东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暖热多雨。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读“国家海洋局2010年5月上旬海温预报图”,完成1~3题。

1.海水温度取决于( )
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D.海陆轮廓形状
2.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
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B.黄海
C.东海D.南海
4.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
A.温带B.寒带
C.热带D.都一样
5.下列现象不能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是( )
A.大气运动B.洋流
C.海陆间水循环D.光合作用
6.对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
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7.读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M、N分别为( )
A.7、16 B.16、7
C.7、23 D.23、7
8.下列地区和季节,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更多的是( )
①上海地区②夏季③白令海峡地区④秋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大气中的水汽最主要的来源是( )
A.陆地水蒸发B.海洋水蒸发
C.植物水蒸腾D.江河水蒸发
10.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增大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二、综合题
11.读“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热量收支差额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可能是________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大洋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差异显著,其中C大洋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热量盈余,但这一带并没有出现温度越来越高的现象,其原因是自然界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把能量向高纬度传递。

12.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图中C、D、E、F四处海域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_。

(2)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原因是乙处
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3)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D
7.C
8.A
9.B 10.D
11. (1)印度分布在30°N以南地区
(2)50°S30°N洋流大气环流
12.(1)南北差异大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 D (2)南加那利寒流北北大西洋暖流(3)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