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六单元 单元专项循环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考纲要求] 1.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初期⎩⎪⎨⎪⎧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 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 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 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3.纲领4.失败⎩⎪⎪⎨⎪⎪⎧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 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个阶级:农民阶级。
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五个阶段:开始:金田起义;发展:定都天京;全盛:北伐和西征;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失败:天京陷落。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天朝田亩制度》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洪仁玕《资政新篇》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史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在发展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
史料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课件
时段特征 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 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 “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 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 重大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 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 政治 (2)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3)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 (4)五四运动
(1)资本输出
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近代交通运输业兴起;实业救国兴起
实例2: 2014年重庆卷第 38题第(1) 问:“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 的主要特点。”
审题对策 找出答案。
凡设问中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问
题,思考答案时主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实例3: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2)问:“据材料二、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第1招 把握非选择题最常用的设问句式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明)……
非选择题的设问句式对答题思路有重要引导作用。常见的设问句
式有如下几种:
1.根据材料……指出(说明、分析、归纳)……
实例1: 2014年天津卷第 12题第(3) 问:“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课件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
本 讲
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栏 目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
开
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关
2.影响
(1)积极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
栏 目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开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关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讲
史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
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讲
二 宗法制问题 主题 1 大宗与小宗
图解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说明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 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层不变,每一宗都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讲
主题 2 宗法制的影响
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1讲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本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讲 栏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 和
目 开
兄终弟及。
关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 神秘 色彩。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3) 夏商的行政制度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 新高考)
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新高考方案】高三总复习(老教材新高考)1. 重要更新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将采用新的高考方案,与以往不同,历史考试的重要性将被提升。
在新的高考方案中,历史科目分值占比将提高至30%,并将出现单独的历史综合试卷。
针对这一变化,考生们应该加倍努力,充分备战历史科目。
本文档是新高考方案下历史科目的一轮复习建议,适用于全国各省。
2. 总体框架全书-202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采用老教材,结合了新高考的特点,分为五部分进行复习。
复习顺序依次是:人类史、中国古代史、中国中世纪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当代史。
建议考生在每个部分中,先通过历年真题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基础能力的同时,通过历年真题还可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完整阅读教材或者相关资料,对于学习知识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建议的复习计划在本文档中,我们建议考生在高三上学期的前8个月中完成一轮的历史科目复习。
建议以下计划可供参考:第一阶段(1-2月)•通过历年真题及练习题,对人类史知识点进行回顾。
学生可以配合老教材中的章节进行复习;•阅读相关资料,对人类史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阶段(3-4月)•回顾古代中国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历史时期。
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第三阶段(5-6月)•回顾中国中世纪史,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中世纪史的认识。
第四阶段(7月)•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两个时期。
同样建议配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阅读相关资料,扩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
第五阶段(8月)•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完成对复习内容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把握历史聚焦与纵横拓展。
4. 高效学习方法在历史学科中,考生除了需要掌握知识点外,还需要养成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2020版《步步高》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选考1 第2讲 高考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
选考一第2讲高考探究课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中山, 古国名今河北定县一带)之地, 至房子(今河北临城), 遂至代(今山西大同), 北至无穷, 西至河, 登黄华(山名, 位于黄河岸边)之上。
……与肥义(赵国国相)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曰:“愚者所笑, 贤者察焉。
虽驱世(注:世上所有的人)以笑我, 胡地、中山, 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 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
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 国听于君。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 吾恐天下议之也。
制国有常, 利民为本;从政有经, 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底层百姓), 而从政先信于贵(贵族), 故愿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以成胡服之功也。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中原地区)者, 圣贤之所教也。
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 变古之道, 逆人之心, 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 曰:“吾国东有齐、中山, 北有燕、东胡, 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 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依仗)齐之强兵, 侵暴吾地。
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 引水围鄗(古县名;在今河北省柏乡);微社稷之神灵, 则几于不守也, 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 欲以备四境之难, 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 恶变服之名, 以忘鄗事之丑, 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 乃赐胡服, 明日服而朝。
于是始出胡服令, 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三(注:“胡服骑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 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 概括赵武灵王推进改革的显著特点并说明你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策略实施及其历史评价, 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概括、阐释历史认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7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
影响深远。
三国两晋南 (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
北朝时期
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多民族交 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3) 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
317年, 司马睿 在 建康 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目录
2. 士族崛起 (1)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 士族 阶层形成。 (2)_北方高门士族 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目录
3. 政治制度
(1) 中央:三省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 尚书省_,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
的人。就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②”的局面。……这种制度,于两晋 南北朝的门阀阶级,是很有关系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目录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中正由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 ②地方世族的势力庞大,影响着朝廷对官员的选拔。
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九品中正制创立的主观目的及客观效果。 提示 主观目的:把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客观效果:中正官由本州郡世家大族担任,造成重门第轻才干的局面。世家大族 执掌官吏选拔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民族矛盾
影响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 隋唐盛世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目录
北朝
目录
问题导学 辨正误 1.从全局来看,三国到西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的。
(√ ) 2.北魏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 √) 3.由于汉族文化处于领先地位,从文化风俗讲,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交融的总体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第24讲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课件 大纲人教
2.诞生 (1)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①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内2容)②③通确级过定,了了领党党导的成工纲立人领以运和后动的奋中;斗心目任标务是;组织工人阶
④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3)意义①②宣中告国了革中命国的共面产貌党焕的然诞一生新;。
细节点拨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7 月 23 日,而党的生 日是 7 月 1 日。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制②①最最低高纲纲领领,:即实民现主社革会命主纲义领和:共打产倒主军义阀;,推翻
定纲领
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民主共和国 。
(3)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 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细节点拨 中国共产党“一大”对当时的中 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缺乏认识,没有制定出切合 实际的革命纲领。“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 纲领具有对中国革命任务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这些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
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
1.新文化运动
尝试命题 4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
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
者最有可能是
( C)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2.经过 阶段 时间 第一 1919 年 5 月 4 阶段 日~6 月 3 日 第二 1919 年 6 月 3 阶段 日以后 3.结果:初步胜利。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示威游行、罢课
工人阶级 三罢、游行示威
4.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
(3)建立县制,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
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讲史料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史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 虽富无所芬华。 导读 的改革措施。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导读 史料表明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 淳朴。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练史料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2013· 江苏高考,节选)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
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面史料: 史料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 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 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作用的角度分析。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 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史记》
史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考点一
史料二 导读
措施。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 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 史料体现的是实行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2019届《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四)
专题综合训练(四)一、选择题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
这说明雅典民主()A.范围狭窄B.方式落后C.性质原始D.形式开放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控诉”,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中民主开放的一面,故D项正确。
2.(2017·长沙三模,32)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
这表明()A.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B.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C.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D.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答案 A解析根据“直接被归纳到”“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可知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被后世所采用,不能说明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被继承,并不代表罗马法都具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被后世直接采用,没有体现出发展性,故D项错误。
3.(2017·太原二模,33)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
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王拥有行政权,可以任命上院议员,可以提出征收新税的议案,可见英国国王依然掌握实权,故A项正确;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说明下院不是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上院由贵族组成,且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可见此时贵族主导政权,故C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国王的行政权与议会的立法权,未体现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故D 项错误。
步步高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专题二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1.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
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
6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
2.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
60多年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3.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
60多年后,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4.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面出击”、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强,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专题三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步步高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1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的比较1.文明的拓展方式(1)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2)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的形式(1)希腊:分散的城邦制。
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2)罗马: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实行总督统治。
3.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1)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2)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专题二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确立和发展(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它的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2)在17、18世纪,代议制通过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国家确立,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和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等。
2.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3.主要特点:议会民主、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控(防止绝对权力出现)与制约(最终目的:主权在民)。
4.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专题四 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2017·课标全国Ⅰ,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步步高】201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七单元 第20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大纲人教版
3.结果 .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的签订,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的签订, 封建社会的境地。 社会的境地。
细节点拨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从此中国社会中所 存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开始合流。也就是 说以后的中国革命斗争反封即反帝,反帝即反 封
由沙皇俄国控制了辽东半岛。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日 本击败俄国,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东北南部,才改变 了沙俄独霸中国东北的局面。
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坚决反对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 背景 《马关条约 《 割地议和,台湾人民也组织义军, 割地议和,台湾人民也组织义军 ,誓与台湾共存 亡。 (2)意义: 意义: 意义 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 领土完整 的坚 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主要过程 . (1)爆发:1894 年 7 月,日本海军在朝鲜 丰岛 海面袭 爆发: 爆发 击中国运兵船。 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击中国运兵船。8 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9 月,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失败。 平壤战役: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失败。 平壤战役 (3)黄海战役: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虽遭受损失, 黄海战役:在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虽遭受损失, 黄海战役 但主力尚存,但李鸿章不许北洋舰队巡海迎敌,日本取 但主力尚存,但李鸿章不许北洋舰队巡海迎敌, 得了黄海海域的 制海 权。 (4)威海卫战役:1895 年 2 月,日军占领 威海卫 ,北 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 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舰队全军覆没。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割地 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 对中国领土进行的又一次严重掠夺。它迫使台湾与祖国分 对中国领土进行的又一次严重掠夺。 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 步加深。 (2)赔款:数额高达白银 2 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 赔款: 亿两, 赔款 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即使人民被 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 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这 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孙中山 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运动高涨,据材料可知,1902—1911年,民 变的口号多为“官逼民反”等,农村民变仍具有迫于生存被迫起义、借助宗 教、盲目排外等旧式农民起义的特点,折射出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故 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材料“七部长官皆为满人……剥夺了地方督抚……权力”可知,清政 府建立皇族内阁,暴露了其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部分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使清廷政治处境更加孤立,故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此时公益团体的建立显然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通过各项法律维护民众的集会、结社等自由,政
策环境相对宽松,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民
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排除B项;D项错把公益团体
解读为民族工业团体,因而错误地关联到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材料“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 等”可知,晚清民初白话文迅速推广,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进步思想更容易为 民众所接受,这说明当时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3广东湛江二模)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图后,感慨道:“国 家以全力图之,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抑之人,有玩弄 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扰乱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步步高 名师讲义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精讲:1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基础深化应用 (7240004)
第11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考纲要求]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巴黎公社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1.条件⎩⎪⎪⎪⎪⎪⎨⎪⎪⎪⎪⎪⎧ 经济基础⎩⎪⎨⎪⎧ ①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
②弊端暴露: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阶级 矛盾日益尖锐。
⎩⎪⎨⎪⎧ ①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 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意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 基础。
理论来源⎩⎪⎨⎪⎧ ①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 和英国欧文。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揭露和批判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诞生⎩⎪⎨⎪⎧ 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社会 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科学。
③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 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3.第一国际⎩⎪⎨⎪⎧成立: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 “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意义⎩⎪⎨⎪⎧ ①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 和合作的中心。
②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了。
二、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 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1)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 卫军。
(2)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 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步步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
易错提醒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 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 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 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 。考点一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牛耕 并 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 珠江流域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 工具 的进步
。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犁 。至此,我国
考点一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
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 土地
、 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 封建地主 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方面:在 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
高考调研
(3)评价
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考点一 。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
)
3.(2013· 安徽高考)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 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考点一 主干梳理 足的小农经济。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史料二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七单元 第19讲 洋务运动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课件 大纲人教
尝试命题 2 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
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
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D)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由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受到了
第七单元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 19 讲 洋务运动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基础落实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
固派,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 洋务运动的策略。
2.主张
“师夷长技以 自强 ”(中体西用)。
3.实践活动
(1)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企业及特点① ②企 特丝业 点厂: :及主 上天海 要津分发贻布昌来在机牟东器南 机沿 器厂磨海、坊地广区 等东, 。南以海轻继工昌业隆缫 为主,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 天不足。
(3)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
①革命性: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和束缚,要求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 ②妥依协赖性关:系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
局,③设立京师同文馆。根据要求,完成填表(将编号填入
适当位置),依次是
()
类 求富 求强 育人
别 举措 举措 举措
编
号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72022/1/172022/1/172022/1/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单元主题概述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2)加强君权:宣扬“_君__权__神__授___”,提出了“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学说。 (3)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推广 (1)政治: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 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教育 ①教科书: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 垄断。 ②中央:兴办_太__学__,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早期儒学的形成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
“_仁___”,即爱人;②“
德政”,即强调统治者“ 儒家学派创始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史实探究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一 诸子百家的思想 【史料】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 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 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 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 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 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 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16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16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考点清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一、开辟新航路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易混易错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引起社会对黄金、白银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而“寻金热”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非根源。
2.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3.过程时间人物 支持国 开辟的航线 1487年迪亚士 葡萄牙 欧洲→非洲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欧洲→美洲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 西班牙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的环球航行 整体把握新航路的开辟轻巧识记巧用数字“四”识记新航路开辟4.结果⎩⎪⎨⎪⎧ 1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
5.影响错误!史论共识世界古代文明区域相互隔绝,不利于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持续发展。
究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荷兰的殖民扩张错误!知识图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经济基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专项循环练(六)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手工业三种形态、“市”的形成与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是考查重点1.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A.筒车B.桔槔C.水排D.翻车答案 A解析关键词“唐朝”、“轮乃曲成”“终夜有声”可以判断是用水力灌溉的工具,即筒车,利用势能,故昼夜工作,终夜有声。
其他均需人力,发明时间也不在唐朝。
B项为春秋战国发明;C、D两项为东汉发明,不符合“当时发明”的关键词界定。
2.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 D解析五则农谚反映了播种时间、稻种的选择、栽插技术、农作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A项和B项都是从某一方面来介绍五则农谚的内容,以偏赅全,故不选;而C项和题干无关。
3.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答案 A解析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与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关。
结合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判断A项正确;B项不能说明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项“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有误;D项不符合史实。
4.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答案 C解析湖州地区丝织业兴盛,收入超过农业和畜牧业,商品经济发达。
联系各选项,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5.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答案 D解析A项错在“都在异地”;B项从“商品种类非常广”可排除;C项从“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可知徽商乡土观念不浓厚;选择D项,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可推断保守。
6.(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田宅逾制”说明当时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兼并土地的往往是地方豪强大族,因此政府通过抑制豪强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
7.(2012·海南高考)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答案 D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
学生要注意“直接反映”这一限定词。
通过两个时期读书人不同的衣着反映了他们的社会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影响了社会风尚。
明代理学更强调“正心”,不会影响到读书人着“女衣”,B项不符合当时实际,C项读书人不能代表市民阶层。
8.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答案 D解析综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可知,制度的落后是经济停滞的根源。
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严重束缚新的经济因素成长,造成中国经济落后。
常考易错针对练常考易错点不能全面理解小农经济、古代三种类型的手工业、“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是常考易错点1.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棱。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 A.不稳定性B.封闭性C.完全依赖自然D.受政府重视答案 A解析此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不全面。
C、D两项排除,完全依赖自然和受政府重视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封闭性指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产品不流入市场,材料中也没有直接体现。
本题选A项,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由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累,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弱,加之易受制度政策影响,较为脆弱。
2.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
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答案 D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而《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故B 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在宋代,私营手工业逐渐获得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故选D项。
3.黄遵宪有诗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了中外贸易B.阻隔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答案 D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海禁”政策的实质认识不准确。
B项明显错误;A、C两项分别从贸易和经济方面分析了“海禁”政策的影响,表述不全面,故排除;D项是对“海禁”政策消极影响的全面概括。
故答案为D。
4.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答案 C解析此题易错选D,原因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理解不到位。
一些人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并且依靠的是专业技能,这就充分说明劳动力专业化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一些人之所以出卖劳动力,是为生活所迫,排除B;明朝万历年间,这种情况只是在少数地方出现,并没有普及,排除D。
大题冲关规范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瀚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的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
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
……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
……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
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
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至少答出四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因素:自然因素:有山脉、大洋、沙漠等。
人为因素:有长城。
影响:使中国少遭外侵;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时间、空间;但阻隔了中外交流,不利于中国文明的发展。
(2)自然条件;品种改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水利兴修;重农措施等(任答4点即可)。
(3)省、县制;文字、思想伦理、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医学(言之有理即可)。
(4)封闭的环境;家族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文字、学说,考选用人制度的作用。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山脉、大洋、沙漠、长城等因素来判断。
第二小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
积极方面可以从免受入侵,促进发展角度思考,消极方面从不利于中外交流角度思考。
第(2)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生产工具、政府政策、水利工程等方面思考。
第(3)问回答对今天有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化。
第(4)问可以根据材料概括。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