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三问 ―――来自教学一线的思索
课改三问
• 77 •课改三问李强【摘要】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上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课改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这场始于课堂的改革,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 教育教学思想和育人模式。
【关键词】课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一、为何要课改?最近几年,课改是教育界的热词,也是各个学校头等大事。
但为什么要课改,想必知道者并不多,包括不少教育工作 者。
有些教师本身都不清楚,误认为课改是学校领导要政绩 赶时髦从而来折腾教师和学生。
实际上,课改是形势所迫,大 势所趋,势在必行。
理由如下:第一,经济形态的改变,必然促使意识形态的改变。
从19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态大致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金 融(资本)经济、创新(知识)经济四个阶段。
十几亿人的中 国,通过近三十年共同努力,快速地从第一阶段飞跃式跨人第 四阶段,并且进人第一阵营,领跑世界经济。
所以中国企业家 纷纷漂洋过海到境外投资,遗憾的是投资成功率不足一半甚 至不到两成,而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功率在八成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缺乏懂国际法律法规风土人情的通识 创新人才,这也印证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摊经费占5%而相 应席位不足1%的尴尬事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筑决定意识形态。
所以教育的革命也就是顺理成章、瓜熟蒂 落的事情。
经济形势强烈呼唤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的创 新型的人才出现。
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很难培养出创新型 人才。
钱学森之问也好、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也 罢,都反映出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和中国学生创新能力严重 滞后的事实。
中日两国诺奖对比(截止2015. 10.6,日本24 人,其中科技类21人,物理占11人;中国2人,科技类1人,屠 呦呦)和由中国富士康制造的iPhone手机的利润分成(美国49.4%,日本34%,韩国13%,中国不到4%)也都说明我们的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非改不可。
课堂教学应落实好“三问”
课堂教学应落实好“三问”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已经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正以有序、稳健、成熟的步子在前进。
然而,在广大教师心目中仍然有这样的疑惑:教学实效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
在好多次研讨会上,时而会听到这样的呼声。
笔者认为,《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其实并不矛盾,是干与支,骨与肉的关系。
课程改革是为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而提出的,《课程标准》是目的,而课程改革则是过程、是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识记、理解、运用是理科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
课程改革中的任何教法,组织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三个目标。
在教学中,时常给学生完成三个问题:你理解了吗?你记住了吗?你会用了吗?一、你理解了吗?要掌握好知识,理解是重要前提。
在传统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一味地死记硬背,而考试形式往往又迎合于这种教学,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笔者曾看到好多同学仍然一天到晚的背,好像记的很多,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没有能力解决,考试考不好,便归罪于记忆力差。
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是否想过:如今开卷考试,可以携带课本和相关资料,却照样有些问题无法解决,如讲初二政治《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中学生王某,因盗窃同学财物,被学校给以处分,并在学校张榜公示,王某对此很不服气,认为学校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遂将学校告上法庭。
请问:学校对王某的处分是否侵犯了其人格尊严。
对于这个案例,在课堂展开讨论,有不少学生认为学校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答案当然是不正确的,不是对“人格尊严”的概念不熟悉,而是对“人格尊严”的界定不准确。
学校是否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关键是处分当中有无侮辱性、歧视性的语言,归结到一点,就是学生对“人格尊严”的理解尚不够深刻。
显然这不是记忆问题,而是理解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达到应用的目的,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能机械套用,而且极易用错。
如初三政治提出我国“不能盲目增长人口”,有些同学在分析时提出严格控制盲人的增长数量。
“三学三问”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19年作文
“三学三问”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一、读故事想教育一天,一匹老马让小马独自去磨房磨面,小马驮着麦子出了门。
走啊走,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能过河吗?小马为难了。
这时,河边的一头老牛告诉它,河水不深,刚没小腿,能趟过河。
可是,当小马刚抬腿下河时,一只松鼠拦住它并警告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还说前些天这里曾淹死过一只松鼠。
怎么办呢?小马只得跑回家问妈妈。
妈妈问明事由之后,反问道:“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你想过他们的话吗?”接着,它继续开导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于是,小马又来到河边,小心下河,摸索前进,终于趟过了小河。
最后,小马终于明白了: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好一个“让小马独自去磨房磨面”,好一个“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我不得不佩服“马妈妈”,佩服她有胆有略。
她不仅放手让孩子独自外出做事(中国的教育缺就缺这样的放手),而且在孩子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不包办代替,不责怪,而是诱导孩子Use your head(自己去思考)、去实践,试着解决问题。
正因为“马妈妈”的“听听、想想、试试”的方法指导,小马不仅知道了小河的实际深度,更是学到了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这对小马而言,不仅是解决了当前问题而已,更是将受益一生。
如果说小马是学生的影子,那老马就应该是教师的化身。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教育,有多少教师真正发扬了老马的精神,我们更多的是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因而学校的任务就是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使师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履行程序。
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课本确立的教学目标,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讲出来,念出来,课堂上将重点、难点写在黑板上,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课堂上,学生说话受限制,思维受限制,个性被埋没……导致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空间,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小马过河》故事虽小,道理却大。
如何切实解决真正让学生“主”起来,我们提出了“三学三问”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好基。
教师三问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三问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一、前言教师三问大讨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它使我有机会与同事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思考,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此次大讨论,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省和学习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二、第一问:如何办好一堂课在我们学校的大讨论中,我围绕如何办好一堂课这个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
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和听取了各位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我对如何办好一堂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认识到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一堂课如果设计不合理,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备课阶段,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课堂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其次,我明白到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也是办好一堂课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不仅要注重解释和示范,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我认识到评价和反思也是办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三、第二问: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第二问的讨论中,同事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我从中受益匪浅。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
只有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紧跟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才能在课堂上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信息化教育平台等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教材走向教学需“三问”
从教材走向教学需“三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都在教学和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教材作为我们教学的利器和重要依据,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仅仅依靠教材本身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从教材走向教学,我们需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用这个教材?怎样用这个教材?使用这个教材的效果如何?为什么用这个教材?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了解它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们需要问自己:这个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吗?只有当我们充分了解并认识到教材的作用和意义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教材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我们还需要把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
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问自己:我如何能够把教材和教学内容结合得更加完美?我如何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如何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教育。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问自己:我如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我如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我如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一旦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用这个教材,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这个教材。
最新-教师三问学习心得 精品
“教师三问”学习心得何谓“三问教师”?就是指传道授业,我会什么?关爱学生,我做什么?为人师表,我凭什么?短短二十四个字,却让每位为人师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也需要每日三问:一问今天的课堂学生喜欢没有。
记得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习惯问题与情感问题。
一个不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学生对他的课堂也不会有持久的兴趣和激情。
因此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为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严格把好上课关,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把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所以我每天都要在上课前自问:今天的课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惊喜呢?下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课已经带给孩子们哪些快乐呢?也许孩子对你的课堂不是从头到尾都喜欢,但是只要他每天爱你课堂一点点,就会汇聚成一股激情,从而推动学习的质量提高。
二问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
课堂再热闹、华丽、丰富,如果不能触及到数学的本质,不能让孩子的思维在最需要的地方得到发展,那么这样的课堂是不成功的,是没有力量的。
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挥提问的作用,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议论中激起求知欲望,在讨论中体会获取知识的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大胆质疑、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学堂,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所以张兴华老师的那句话至今历历在耳:数学课堂就是用数学的方式来教学,除此别无它法。
三问自己是否有了成长。
每天的数学课堂都充满了激情和期待,每次都希望带给孩子们特别的感受。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一声无意的激励的话语,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是那样值得我们赞叹。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三问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教师三问心得体会(合集五篇)第一篇:教师三问心得体会“三问”活动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三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1、回头看,问自己只有这些问题吗?2、左右看,问自己也有这些问题吗?3、向前看,问自己下次党组织会批评的还是这些问题吗?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自我剖析材料中,我认识了自己的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我自己身上肯定还会存在其他的很多问题,这就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同时让同事们、同学们多帮我指出问题。
比如:今天我让同学们帮我指出问题时,有一位同学就提到我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没有使用普通话。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努力改正,学习普通话。
同时注意在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时候要流利,流畅。
不能因为使用普通话教学就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讨论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中,我认真听了每位同志的发言。
听完后,我发现在青年教师出现的问题中我一般都存在。
比如青年教师普遍反映不愿意当班主任。
主要是觉得当班主任要处理的问题太多,压力太大,害怕自己应付不过来,所以总是想逃避。
针对这一情况,在会后,我同青年教师一起商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争取早日改正这些问题。
在我自身的问题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长时间的去学习和改正,所以我认为有些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
因为学无止境,比如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方面,我就需要不断的学习。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
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有时候会出现慵懒散的现象。
我不能保证自己完全克服这个缺点,但是我将努力做到。
如果中途有懈怠的情况发生时,我希望党组织和同事们能够尽快的对我加以批评指正。
在剖析材料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正在整改中,或者已经整改完成,我相信在今后的党组织批评会中不会再出现这些问题了。
通过这次“三问”活动的开展,对自己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自己的问题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对自己的整改也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认识到:我党的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力量。
2024年“教师三问”学习心得
2024年“教师三问”学习心得作为教师,我一直都在不断地追寻教育的真谛,探索教学的更多可能。
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教师三问”学习项目,这是一项通过提问来深入思考教育问题的学习活动。
通过这个学习项目,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对“教师三问”学习项目的理解和学习心得。
首先,“教师三问”学习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了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教育。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涉及到我们对于教育目标的思考。
我们究竟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境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两项能力,学生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主动学习,不断适应和发展。
在探讨了教育的核心问题后,学习项目开始了第二个问题的探讨:怎样教育。
这个问题着重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和教师的角色。
通过学习项目,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参与和学习。
与上面两个问题相呼应的是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育。
这个问题反思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未来。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而且,教育还能改变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参加“教师三问”学习项目,我不仅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也对教育方法和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和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三问三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形成了“三问三学”的教育理念,即问自己、问学生、问同行,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反思。
以下是我对“三问三学”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问自己问自己,就是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我常常反思以下问题:1. 我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2. 我的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我的评价方式是否公正、客观?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问自己,我意识到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问学生问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我经常问学生的问题:1. 你对这门课程有什么期待?2. 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 你觉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和不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问同行问同行,就是要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经常向同行请教的问题:1. 你是如何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2. 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3. 你在教学评价方面有哪些独到见解?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
在“三问三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下是我对“三问三学”心得体会的总结:1. 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问,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困惑,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要善于学习借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三问三学”教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这一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三学三问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三学三问”的原则,即学习、教学、反思;问自己、问学生、问同事。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一、学习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我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义,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
其次,我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再次,我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 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教育教学的信念。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 学习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习使我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我认识到,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坚持“三问”原则,即问自己、问学生、问同事。
1. 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我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我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考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2. 问学生: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通过与学生交流,我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3. 问同事:我要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同时,我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以下几点:1. 教学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中,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培养,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三问三思讨论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三问三思”这一主题。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教师问自己: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 教育应以人为本。
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助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教育应与时俱进。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教育改革,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问学生:你学到了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3. 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三、教师问社会:我的教育贡献是什么?教师的教育贡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 传承文明。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2. 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 推动教育改革。
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从教材走向教学需“三问”
从教材走向教学需“三问”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教学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教材走向教学需“三问”。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教这个内容?怎么教这个内容?如何反馈这个内容?只有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展开。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教这个内容?每一个教材中的内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教师需要通过深刻理解教材,明确掌握教育部门颁发的教材的初衷和目标。
当然不光是因为教材要教,教师要理解教育部门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的初衷,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分享这部分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内容可能是平凡的,可能是有些学生不明白的或者有另外的想法或理解,可能是学生将来需要用到的,可能是学生社会生活中的常识,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等等。
只有理解了教材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教这个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合理编排教学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反馈这个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反馈中得到启发,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问之答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期,我参加了“三问之答”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问教育之意义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在“三问之答”活动中,我听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见解。
他们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3. 服务国家和社会。
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二、问教学之方法在明确了教育的意义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三问之答”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多元化评价,关注差异。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
4.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共同进步。
三、问成长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三问之答”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成长的方向。
1.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我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
我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教师三问两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三问两为”的原则,即问自己、问学生、问家长,以爱育爱,以德促德。
以下是我对“三问两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问:问自己教师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尽到了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只有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问:问学生教师还要问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通过交流,我发现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问:问家长教师还要问家长,了解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和期望。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沟通,我更好地了解家长对教育的关注点,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2. 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积极参与家长会,与家长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
3.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向家长推荐有益的书籍和文章,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两为:以爱育爱,以德促德1. 以爱育爱。
我坚信,只有用爱心去关爱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教师_三问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思考三个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我的教学效果,更关乎学生的未来。
以下是我对这三个问题的心得体会。
一问:我是否真正理解了学生的需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因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而作为教师,我要做的首先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困难。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个别谈话、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非易事。
有些学生表面上活泼开朗,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可能有很多困扰;有些学生看似成绩优异,但在课堂上却难以集中注意力。
因此,我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沟通技巧,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二问:我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了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所有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应互动式教学,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自主探究。
因此,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尝试,勇于探索,才能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
三问:我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学业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尝试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三问”挑战,推动年青教师的深度教研
“三问”挑战,推动年青教师的深度教研“三问”挑战是一种教学反思的方式,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意识、改进教学技能以及高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挑战的具体内容是:对自己完成的某次教学活动,提出三个开放式问题,深入探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梳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得出改进教学的方案和策略。
年青教师在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面临教学经验不足、技能不够熟练等诸多压力和挑战。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鼓励年青教师勇于挑战自己,利用“三问”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首先,通过“三问”挑战,年青教师能够自我审视、深入挖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评估工具常常会限制评价者的思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单一,无法在准确评价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反思和探索能力。
而“三问”挑战通过自我审视和提问题的方式,能够引导教师去自我反思、发掘教学的内在机制,从而提供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评估结果。
其次,通过“三问”挑战,年青教师能够深入探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做到优化教学策略,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互评活动中往往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但如何发现同时强调教学中的优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而“三问”挑战则要求教师在提出教学问题的同时,要思考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如课堂氛围、教学资源、学生参与等,以期发现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方案。
最后,通过“三问”挑战,年青教师能够获得高效的教研体验以及广泛的教学资源。
教研是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教师必须“从中获得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思考水平、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的观念。
然而,许多年青教师由于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教研体验,往往会陷入困境,无法有效快捷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育方法的探索。
而通过“三问”挑战的教学反思和探索,可以促进年青教师之间知识、经验和资源的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
总的来说,“三问”挑战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反思方式,能够帮助年青教师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改三问 ―――来自教学一线的思索
课改三问―――来自教学一线的思索课改三问―――来自教学一线的思索2003年12月16日11:29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不经意间,课改已成为教育点击率最高的名词之一。
我市作为2001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首批实验区,经历了近千个日夜的实践,有了厚实的积累。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第四届课改研讨会上,面对改革的考压力,课改在许多学校变了味。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更长远的发展,一方面又看重分数,对课改评价改革也是莫衷一是。
课改评价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2004年的中考。
明年参加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初中学生将参加中考,如何恰如其分地检验3年课改的成绩?如何让中考与高考衔接地更好?自主招生究竟要不要试点?中考究竟实行等级制还是分数制……不知有多少个问号需要解决,市教育局对此也是慎之又慎,至今也未将中考改革方案抛出。
尽管存在诸多困扰,但是课改后岛城中小学在评价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收获。
目前,我市各级实验区对于课程改革倡导评价多元化、动态化、多样化、互动化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诸如成长记录之类的过程性评价,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互动评价等已成为岛城中小学的寻常之事。
并且,许多学校将教师评价也纳入课程改革的视野,开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中目前校本课程的难点是开发和评价。
依据我市界定的学校课程设置的民族文化、自然探究、社会探究、艺术探究、体育探究五个领域,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方才能胜任。
教师可以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合适的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和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更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全新的课程,所产生的效果必定不同。
市教育局副局长韩曙黎说,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才能使校本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既然是学校自己设置的课程,评价也是亟待探索的内容,其中摆脱不了的还有诚信。
高效课堂改革下的教师“三问”
高效课堂改革下的教师“三问”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理解到:在新课改理念下,由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即高效课堂)转变,其核心理念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于是,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后的反思与上课后的反思中必须突出以下三问:
一问:今天所备课课程的教学是否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即是否体现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教师是否起到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可能存有的问题,我能否实行“精点细琢”(即对学生不成熟的思维精心点拔,对学生不成熟的语言或推理实行细微雕琢)。
课前问我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动作用,课后问我在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动作用了吗?
二问:今天的备课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在新课重难点的突破设计上是否体现了由易到难、练习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了难易水准不同
的题型,是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了不同的表现机会。
三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即我准备交给学生什么或者说我准备让学生学会什么,是本节课的重点吗,课后再问,我教会了什么或者说学生学会了什么,我对本节课师生的互助学习还有什么缺憾等。
总来说之,高效课堂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我们在欣赏、学习高效课堂优点的同时,不能忽略对教学任务之实质的理解和活学活用,既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能“崇洋迷外”,绝不走“模式化”道路。
2014年12月16日。
教师三问心得体会
教师三问心得体会
教师三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我教的是什么?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教给学生的有没有用?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三问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清楚自己教的是什么,这需要对所授课程有透彻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深入掌握自己要教授的知识,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深度。
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这需要对学生的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最后,教师要反思自己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否有用。
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以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果。
通过不断思考和回答教师三问,我深化了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三问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思考和解答,才能够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12月16日 11:29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不经意间,课改已成为教育点击率最高的名词之一。
我市作为2001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首批实验区,经历了近千个日夜的实践,有了厚实的积累。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第四届课改研讨会上,面对改革的得失,面对明年中考的来临,教育中人和教育外人都不由地发出三问。
评价:是不是不要批评说起课改的评价,青岛50中校长顾松堂直摇头,他说许多老师对激励性评价盲从,甚至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评价,“你真好,原来打人现在改成骂人了”。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激励性评价是不是不要批评?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规定,“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只有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评价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动力和源泉。
说到底还是教育理念问题,老师对课改认识的欠缺使得他们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出现矫枉过正。
市教育局副局长韩曙黎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第四届课改研讨会上要求老师对课改多些辩证的思考。
当前家长、老师对课改评价还有一个争论的焦点:小学评价实行等级制,而初中实行分数制,到了中考一分之差就能与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而高考一分之差还可能改写一生。
部分初中校长称这是“抓大放小中间苦”,他们不敢像小学那样大胆改革评价,又想在课程改革中有所突破,碍于中考压力,课改在许多学校变了味。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更长远的发展,一方面又看重分数,对课改评价改革也是莫衷一是。
课改评价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2004年的中考。
明年参加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初中学生将参加中考,如何恰如其分地检验3年课改的成绩?如何让中考与高考衔接地更好?自主招生究竟要不要试点?中考究竟实行等级制还是分数制……不知有多少个问号需要解决,市教育局对此也是慎之又慎,至今也未将中考改革方案抛出。
尽管存在诸多困扰,但是课改后岛城中小学在评价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收获。
目前,我市各级实验区对于课程改革倡导评价多元化、动态化、多样化、互动化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诸如成长记录之类的过程性评价,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互动评价等已成为岛城中小学的寻常之事。
并且,许多学校将教师评价也纳入课程改革的视野,开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是不是“第二课堂”的翻版课程改革,顾名思义是要在课程上有所变化。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彻底打破课程方面千校一面的历史。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岛城中小学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沿用以前的“第二课堂”活动,有的是拓展了学校的特色,还有的是征求学生意见后开设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是究竟何种形式是最好的现在尚无定论。
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原则,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与其它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目前校本课程的难点是开发和评价。
依据我市界定的学校课程设置的民族文化、自然探究、社会探究、艺术探究、体育探究五个领域,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方才能胜任。
教师可以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合适的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和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更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全新的课程,所产生的效果必定不同。
市教育局副局长韩曙黎说,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才能使校本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既然是学校自己设置的课程,评价也是亟待探索的内容,其中摆脱不了的还有诚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不是指网络下载在课程改革中,作为必修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谓声誉鹊起。
这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活动、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对于基础
教育来说,这无异于零的突破。
于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前也成了“学生”,因此在实践中难以避免地出现纰漏。
记者旁听了一些综合实践课后发现,不少课流于漂亮复杂的形式,利用网络下载资料,制作各种精美的画片等,结果不少“作业”都是家长、老师代劳,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初衷是相悖的。
一位小学生的父亲曾到报社抱怨老师布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业难度大,有时自己帮忙也很难完成,常常还得找朋友帮忙。
其实,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四部分内容。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的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全员性原则。
与校本课程相似,综合实践活动课也面临师资与评价的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应担任什么角色?老师的工作量如何计算?如何评价学生?针对这些难点,市教育局出台文件给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好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老师更好更快地转换角色,成为课程的组织者、策划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称职的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课程驾驭能力。
学校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时,要把教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纳入教师课时总量,并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
教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也与众不同,以学生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活动的收获与成果为准绳。
目前,评价、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三大难点被市教育局确定为2004年的课改亮点。
还是那句老话有道理,挑战与机遇并存,相信更多辩证的思维会令课改更富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