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1 捕捉“动情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的写作与修改》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检测文章写作与修改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检测文章写作与修改

捕捉“动情点”1.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的动情点在哪里?试作简要分析。

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面一段文字是动作描写,其刻画的动情点在“傣族女子的婀娜多姿”。

文段通过肩、手、身材,步履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这一“动情点”。

2.用浓墨重彩来渲染是烘托动情点的重要方法。

请你用这一方法,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展现“运动健将的英姿飒爽”这一动情点。

飞翔离弦之箭飞燕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

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阵旋风冲过终点。

3.请你用白描手法写一句话,介绍一位老师,并且要突出其“和蔼”这一动情点。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例文借鉴
例文二点评: 文章紧紧抓住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眼睛 的四次变化,以此为线索勾勒出她悲剧的一生。 但文章一开始并没有采用理性的分析去探讨, 而是先以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引发作者的感受, 来表达对人物命运的情感共鸣:“我被祥林嫂 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了!”围绕这种情感,作者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也是强调人物悲剧命运带给 读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对祥林嫂的同情, 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封建礼教的 无情鞭挞。
小资料
谋篇布局的方法
1. 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 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 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 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2. 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 “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 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 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 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3. 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即围 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 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
“写作实践”参考答案
第一节 三、启发举例 1.幸福就藏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 2.父母对于孩子的体贴关爱无处不在。 3.有时候不说反而比说的教育效果更好。 4.认真对待生活中的小事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5.失败不应该是泄气药,而应该是励志剂。 6.用美的心灵看世界,世界会更美。 …… 捕捉“动情点”
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 荣。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中,“鱼”和“水”的图案 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 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 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 现,“鱼”还有吉庆有余、 年年有余的蕴涵。 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 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柔纯洁,是水上运 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 辉映。
赏秋悲人生

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李平分为什么会想到设置“动情点”呢?原来,是他在参加1983年 春晚时受到了启发。1983年,电影演员刘晓庆主持春晚,那时她已 多年未回蜀探亲,为主持春晚,又不能回蜀探望父母了。晚会进行 时,刘晓庆的行为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她在念完一封电报以后加了 一句串联词中没有的话,她对着镜头大声说:“此时此刻,我最想念的 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一定坐在电视机前,明天我就要赶回去和你 们一起过年。在这里,我先给你们二老拜年了!”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3.什么是文章的“横断面”与“纵断面”?如何处理文章“横”与“纵” 的关系?
提示“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 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细致 生动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更集中地表现中心。所谓“纵断面”是 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变化。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之所以能这么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 由于他能够都成了绝好的载体,承载起了亲情和爱情, 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那传说中可以传递记忆的魔 石,成为一场情感波澜的触发点。
除了这些身边的小物件,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大自然 的美,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感。这种方法称为“自然”的调动。自然界 中那些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 使人产生写作的冲动。当直接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我们会不时有美 的发现和美的体验,这些发现和体验一旦写入文章不就是一个个动 情点吗? 我们还应该投身到社会中去,去主动捕捉那些让人动情的 永恒的瞬间。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例文二】 《回家》一文的修改不是根本性的,但却是多方面的。 首先,强化了动情点。 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 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被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 的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个文章没有明显的高潮起伏,显得很平 淡。而在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波澜,又用两段 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 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 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疲惫的时 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 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 第三次小高潮。

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 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这是有难度的一节内 容。考虑到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思想成熟度的欠缺,
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具有比较成熟的理性思维,因 此,本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引领。
• 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是认识深化的最高表现 形式。本节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寻求新 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引领。可以把文学创作领 域中的手法介绍过来,让中学生的写作适当借鉴文 学创作的手法,拓展写作的天地。还可以将本节与 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内容结合 起来。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文章,一定是具有个性 的文章。
谢谢观看!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 对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 解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 识的“隐患”。
• 【文本钩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评析:这段文字抒情气氛十分浓郁,回忆中的母亲养 育“我们”的那些生活画面即是动情点, 通过这些用心地 渲染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念,可谓浓墨重彩、 摄人心魄。
[示例二]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 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评析: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 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 分说明了伯父和爸爸的细致、热心。
技法 2 正确处理和使用横断面、纵断面 在写作中,要用横断面来突出动情点

在很多文章中,动情点往往依靠横断面来实现。横断面 的巧妙运用,能使文章更好地抒发情感,更好地突出人物, 更好地打造高潮。
1.事物的一个侧面 示例:从前有一个后生去拜师学画,老师想考考他的功力 如何,就让他画一幅春风图。风是没有形状的,怎么画呢?后 生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的女儿看见这个后生学画心 切, 便暗中帮助他, 让丫鬟送给后生一张字条, 上面写着: “春 风无形难为状,绘向水面柳梢头。”后生得到启发,马上画出 了《春风图》 :水面微波,柳枝拂动。老师看后很满意,立即 收下了后生当弟子。
一、真题回放 (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 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 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 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 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 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 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⑤不少于 800 字。

2024_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2024_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相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建。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相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相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获“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索,体现出显明的特性化色调,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常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索,并且努力捕获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相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奇的文章来。

另外,相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获“动情点”》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获“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须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育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解并描述了“创新意识”的培育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装扮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麻木不仁,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闻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去了。

201X_202x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201X_202x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 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 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心呢?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 升格导引 训练强化
自主学习
预习提示
“感情真挚”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 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 并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3)情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 形形色色的。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 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 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 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 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 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4)情要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 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 中的、自己被深深打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了 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伤心异常。一问,才知道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 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 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宣 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动情点” 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 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
知道了“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抓住“动 情点”。例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改其散文语 言瑰丽奇美的文风而回归朴质无华的本色,读来不但丝毫没有枯燥乏味 之感,而且是不由得你不潸然泪下。文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细节,而这些琐事、细节都会挑动读者人性中的亲情神经,促你思索, 催你动情。这一个个的琐事、细节便成了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动情点”。 在前面的充分铺垫、渲染下,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达到全文的高潮,不 逊于当年朱自清先生《背影》中“背影”的风采。

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1.认识写作中“动情点”之重要性及 其与全文结构的重要关联;
•2.学会捕捉“动情点”的方法,综合 运用各种方法使之凸显在作文之中。
温馨自学亭
• 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
• 所谓“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 我们的种种情思。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那山那水, 那人那事,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只要它 能触动你内心的那根情弦,让你情动于衷,它就是动 情点。古人见柳思别,望月念人,赏秋悲时,遇水生 愁,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 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 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的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 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 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 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 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 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 【写法借鉴】 通过这篇例文的阅读,我们应该有如 下收获。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
所在,三个生活片段的共同点在于“温暖”二字,作
者敏锐地捕捉每个片段的感人之处。例如第三个片段
冬天的夜晚,大多数人都在匆匆赶路回家,刀子般的
西北风刮在脸上,然而到家后,三张并排着的母子的
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这是在寒冷的冬夜最温暖人 心的镜头,太让人感动了。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横断面”和“纵断面”是不可能 割裂开来使用的。如鲁迅的《故乡》,虽然截取了与杨二嫂见 面和与闰土会面的几个“横断面”,但全文仍然是以“我”回 故乡、在故乡和离故乡的“纵断面”为线连缀成篇的。因此在 选材、谋篇布局的时候就要处理好“横”与“纵”的关系。 “横”与”纵”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如何用“纵”的结构把 “横”的内容处理好,让“横”的内容更好地烘托、完善 “纵”的结构。

高中语文课件:第3章 第1节 捕捉“动情点”(人教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高中语文课件:第3章 第1节 捕捉“动情点”(人教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
赏读:人生的爱好是多元而个性的。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 人喜欢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 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人生的幸福因追求不同而异彩纷 呈。
温第馨9章晨读扩声系统调音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自第主9章学习扩声系统调音
二、“动情点”牵动着全文结构
“动情点”不仅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了全文的结构。理解这 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用到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 与“纵断面”。
写作时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 横断 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 面 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
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 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 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 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 了那些夜里我们声系统调音
温第馨9章晨读扩声系统调音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赏读:成功的学习是勤奋加思考,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 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 除疑惑。”学习并思考着,思考并提高着,提高并继续学习 着,这样的学习,才会不断提升境界。
温第馨9章晨读扩声系统调音
自第主9章学习扩声系统调音
“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这质朴的话 引发了情感的渲染。“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 近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 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ppt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ppt课件

温馨晨读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赏读:敬爱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 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 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你。即所谓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 爱他人。
温馨晨读
4.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汉·贾谊《新书·容经》 赏读:为人处事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恰到 好处。贾谊认为,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 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 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会变 成谬误。
自主学习
二、“动情点”牵动着全文结构 “动情点”不仅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了全文 的结构。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 用到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与“纵断面”。 写作时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 横 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 断 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 面 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 地表现中心。 纵 写作时叙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 写作过程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巧妙地运用“横 断 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自主学习
2.异彩纷呈——“动情点”的渲染
“动情点”在文章中作用异乎寻常,但对其渲 染的方法则无定规,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 是用白描。 例如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的片段: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挨 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 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 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 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
自主学习
“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 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 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动情点”虽 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 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 例如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好奇心》中写由 “奶奶过几分钟便唤相隔不过几米在藤椅上晒 太阳的爷爷一声”这一生活场景引发好奇心, 而奶奶发自内心的话语既解除了“我”的疑惑, 又形成了全文的“动情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3份打包)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3份打包)1
第二节 写作导引
动情点的捕捉是创作主体对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深入探究,是进一步 了解自己心灵的一把钥匙。然而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从来都是人类心 灵内部不可或缺的,创作的过程更多的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再丰富细 腻的情感也必须在理性的框架内才能得到抒发。同时理性思维本身也应该 成为我们写作的一个亮点,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 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性思维进一步 深化呢?首先,要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理性就是能从基本事实出发,在不违 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一个问题试着分解成几个问题,注 意探寻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其次,学会对自己的感 知进行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也就是要求我们经常地总结自己,把一些具体化 的东西抽象化。再次,文章中理性思维的体现更多的是借助文章的结构。理 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写出的文章一定是思路清晰且环环相扣的,让人读后产 生一种思维的快感,就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的文章一样。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好比我们由“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莱特”这样的现象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一 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另外,在我们的写作中还会经常地使用到这样一种 技巧:由抽象到具体。思想是抽象的,但表达的形式却可以是具体的、形象 的。有时候纯粹的学理和概念可能会让我们的思维枯竭,以致行文难以继续, 所以在表达思想时,要注意在丰富具体的感受中升华出明确的思想,像下面 这段话:“人生在世总免不了痛苦和快乐的交替,就像有黑夜之后注定要有 黎明。我从不相信痛苦会伴随人的一生,就像世界永不会长久地被黑暗笼罩, 因为地球在面对了黑暗之后又转过脸来。”作者把对人生的抽象的感悟用 形象具体的“黑夜与白天”这一真实可感的自然现象作了进一步明确。文章 的思路也因此更显开阔,并且丰富了写作内容,从思想的角度来讲,这不也体 现了一种认识的深化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3份打包)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3份打包)1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给一个活着的人塑像并不荒谬,他此刻的成功是其拼搏的结果,当之无 愧。即使他以后失败,这样的塑像仍然会给我们人生的启示。因为那种强烈 的对比,那种悲剧般的冲突,将会使人更深刻地认识到认真生活的意义,认识 到当下具有无限激情的自己,如何更好地对历史负责。
我们任何人都会走向历史,无论美与丑都将留给后人评判,我们不能因 就没有历史。 历史的理性在于容纳一个个具有无限激情的个人,只将一个个高大完善的 形象留给历史,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例文一】 文章开篇即亮出观点,闪现着理性思维的光芒,这也正是此文的吸引力 所在。但我们更想谈的却是它的条理性,就这一点来说,这篇文章绝对是一 个好的范本。而这种条理性最重要的体现就在全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递进 关系上,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并没有急着去论证,而是宕开思路从反面 观点入手,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增强了论点的针对性,又使得文章显得思路活 泼且与后文形成相互的照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第三段笔锋陡然一 转便到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物本如此,人当固然”,可谓干净利索,这当然是 思维的一次深入。接着,第四段,“如果以上谈的还不足以使人信服我的观点, 这里不妨再举个集体近墨者未必黑的例子”,一句话就又使文意从个例上升 到了群体,这就使论证更具有了典型性和说服力。接下来就该探求事理背后 的根源了,“不是环境,而是物的本性”。之后水到渠成地着手解决怎么样去 做的问题。从宏观思路上看,文章从“为什么”到“怎么样”由浅入深、一步一 步地向前推进,实现了理性思维的深入。
研读导航 自主探究 例文评析 写作导引
1.如何理解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提示:“知识导引”中说“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这里的“具体”使用的是 它的“特定的”含义。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体,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时他们的感 受也是不一样的,任何的感知都具有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对 这种独特的感受不加以阐明,那么别人是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从具体的 感受里找出与它共同的、本质相同的(抽象的)感受。用“知识导引”中的例 子来说明,作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感受是他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当只是映 现在他脑子里的时候,这种感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怎样表达出来让人理 解呢?于是他进行了适当概括,把它转化成了抽象的语言,用“芒刺在背”和 “刺透了胸膛”两种本质相同的感受让读者理解了祥林嫂的眼睛带给作者 的震撼。因此这种感受就不再是具体的了,而带有了一种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广泛性。

高中语文 第3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1节 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高中语文 第3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1节 捕捉“动情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三国时著名作家曹植很有才华,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结果招致了兄长曹丕的嫉妒。

曹丕称帝后,多次迫害兄弟。

有一次,他威逼曹植在踱七步之内必须做好一首诗,否则就得治罪。

怀才不遇的忧郁,手足相残的悲愤,让诗人灵感迸发,他不到七步就吟出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豆、萁相煎,比喻骨肉相残。

诗人不是在保命,而是在愤怒地控诉!曹丕心生惭愧,又一次打消了杀害兄弟的念头。

正是由于曹植机智灵敏地捕捉到“动情点”——“本是同根生”,在他受到兄长的迫害时,以手足之情打动曹丕,才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也留下了一首千古奇诗。

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有什么作用?【答案】【答案】(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2)启发:只有捕捉“动情点”,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3.如何捕捉“动情点”?【答案】 捕捉“动情点”⎩⎨⎧注重情感的抒发浓墨重彩或白描合理布局,形成高潮4.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答案】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5.写作时,如何处理“横断面”?【答案】(1)“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2)处理“横断面”的结构基本原则是“动情点”出现在文章尾部。

(3)处理“横断面”的谋篇要领是尽量“动情点”延后出现,并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4)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宜写“纵断面”。

技法一 如何捕捉“动情点”[技法·点拨]“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课件 (共30张PPT)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 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
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雨中的莲花,荷叶掩盖起莲花。
那个男子竞走过去扶着老奶奶。并且温和地说: “来,慢点,有水,别滑了!”他话中夹杂着乡音。
走到女孩身边,女孩主动地站起身来让座。她对 女孩笑了,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感激,老大娘说, “没事,你坐!”男子从裤子的口袋里掏出一双手套, 那是一双做工用的白色手套。
他麻利地擦干座位上的水。我的心,猛地一揪, 被他,这个朴实的农民深深地震撼了。他扶着老 奶奶坐上去,还对她憨憨地笑着。老奶奶很感动, 不停地道谢。 我这才意识到他是一个多好的人, 完全被他的行为所感动。
杨勇的《心灵鸡汤》
我却发现桌让上人摆动着一情个的熟方悉的法保温杯。我没有问什 么,只是一种感觉就之径一直走了过去。
• 我怀着感激的心情打开熟悉的保温杯,嘴里不停的 念着:“我妈妈太好了,我妈妈真是太好了。”没一会 儿,鸡汤沁人的香味就飘散到寝室的各个角落。
细化动作, • 我只好摸着黑,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拿着筷子细 细的品尝着。“是淮山,还有板粟。”我激动地喊着。 每吃到一种配料,我都会大声地喊出来,然后用筷子 延长过程。 小心地夹起来向室友们展示。尽管他们看不见,我也 看不见,但是母爱的温暖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传 递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 我并没有再大喊着,坐回到自己床上,拿着室友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写作的触发点,“动情点”可以作为文章的引入,即处于开 头位置。但是,“动情点”又不是只能作为文章的引入,它同样可以 作为文章的高潮出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支完整的乐曲,“动情 点”则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 能余音缭绕。
3 新课堂·例文借鉴 一、阅读教材第 44 页“例文借鉴”例文一。结合下文的提示,说 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我们的作文能力。 例文评析
3.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动情点”与文章的结构关 系是怎样的?
提示:在叙事剪裁中有“横断面”与“纵断面”之分。所谓“横 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 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 集中地表现中心。所谓“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 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2)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正所谓经历 得越多,感受得越多。比如,经常读一些优秀的、饱含感情的文章, 引导学生自身对某种情感反复揣摩;运用多媒体展示经典的图片或照 片,以文字之外的方式刺激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或是感受不深的某 类情感;听一些旋律优美、歌词蕴涵丰富的情感意味的歌曲,激发心 灵的共鸣。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播放感人的电影片段、flash 等, 就好像议论文的写作需要有论据的积累一样,情感体验越丰富,就越 能够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越能够受到外界的激发,产生共鸣 的冲动和倾诉的欲望。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 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写作运思真的很难吗?这个“难”字可否去掉?让我们来看看两 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 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文学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3.让纵断面托起横断面。本文中的三个横断面,通过时间顺序一 一呈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经 纬分明的文章思路。
二、阅读教材第 45 页“例文借鉴”例文二。结合下文的提示,说 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我们的作文能力。
例文评析 1.突出了动情点 原文: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
(1)想抓住“动情点”,应当选取众多材料中的精彩事件,这样就 能够形成一篇真实感人的好作文。如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时候, 很多人都会被感动。尤其是看到身材臃肿、动作蹒跚的父亲翻过铁道 去买橘子的片段,眼眶都会觉得湿润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读 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父爱,也许自己身上 发生的故事会一件一件蹦出来。抓住了“动情点”,就等于抓住了写 作的“领子”,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 或是东拉西扯、乱说一通的情况。
选好材料之后,如何处理材料内部结构就是谋篇布局的 “横”“纵”问题。形象地说,把材料拉扁了就是“横”,把材料抻 长了就是“纵”。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就是“横”,前 因后果、发展变化就是“纵”。少了“横”,文章就会干瘪无物,少 了“纵”,文章就是一马平川,所以,文章的谋篇布局离不开“横断 面”和“纵断面”。
2.《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 什么情?你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
提示:语言是有感情色彩的,作者在文中使用了“烦躁的”“噪 音”“热浪”“令人窒息的”“单调”等词语,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干 燥、炎热的憋闷感;一种嘈杂、枯燥的烦躁感;一种被困在水泥丛林 里的压抑感。在文章最后作者说“怀想”“那幽静的山林”,与前文 的描写铺叙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寥寥几个字,却好像在灰暗的天空中 开出一道裂缝,从裂缝中流泻下来一股难得的清凉。怀想和渴望一方 面强化了前文的烦躁、厌倦情绪,同时又宕开一笔,留给读者对清静 之美的想象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 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而情的具体 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 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总结借鉴 通过赏读例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来提升我们在作文方面
的能力: 1.让真情实感成为动情点。本文的三个生活片断的共同点在于
“温暖”二字。例如第三个片断,写冬天作者上街后回家,看见楼下 厨房的大方窗里,三张并排着的母子的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用横断面烘托动情点。三个片断写了三个不同的场景, 时间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反映的内容也不同,但是烘托的动 情点却相同。换言之,就是中心明确而突出。
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这一动情 点更是平铺直叙,没有高潮迭起,情感上显得平淡。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爱生活的情怀。 2.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作文素材。 3.学会写作运思的技巧。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动情点”?如何捕捉“动情点”?
提示:“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 情思。如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 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 的情感触发点。
(3)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学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每个人都 会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的人经历了就忘了,而有的人却在经历之后 有所思索。感情是感性的东西,但感情也需要理性的思考作为指导, 否则就是盲目的感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学生看见自己的同学对 待家长态度很粗暴,觉得很惊讶,很气愤,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如果就到此为止,那他的情感体验是浅层次的,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 层面上。但是他一下子联想起,自己也曾经以这样的口气和妈妈说话, 于是眼前那个尴尬而伤心的妈妈就幻化成了自己的妈妈,认识马上上 升到了自责悔恨的层面,上升到了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的层面,这就 是对生活现象有了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