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第二章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自考资产评估笔记第二章

自考资产评估笔记第二章

自考资产评估笔记第二章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要求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基本方法的运用及方法中各个指标的确定。

第一节市场法一、市场法的定义二、市场法运用的前提条件三、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步骤和计算途径四、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程序及其优缺点一、市场法及其适用的前提条件(一)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市场法目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二)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条件1、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的活跃的公平的资产交易市场;2、被评估资产的市场参照物及其相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以搜集的。

二、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步骤1、明确评估对象;2、进行公开市场调查,收集相同或相类似资产的市场基本信息资料,寻找参照物;3、分析整理资料并验证其真实性,判断选择参照物;4、把被评估资产与参照物比较;5、分析调整差异,做出结论。

三、市场法具体计算途径(一)直接法直接法是指在市场上能找到与被评估资产完全相同的资产的现行市价,并依其现行价格直接作为被评估资产评估价格的一种方法。

比如要评估某小区的一套房子,房子还没有卖完,房子的价格可以按评估基准日的价格来确定,因为房子是完全相同的。

(二)市价类比法市价类比法是指评估资产时,在公开市场上找不到与之完全相同的资产,但在公开市场上能找到与之相类似的资产,以此为参照物,并依其价格再做相应的差异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评估价格=参照物价格+Σ评估对象比参照物优异的价格差额-Σ参照物比评估对象优异的价格差额或者为:评估价格=参照物价格×(1±调整系数)不同的资产所调整的系数是根据调整的因素而定的。

四、运用。

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重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课程知识框架教育管理原理第一编总论1、教育管理学概述2、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3、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第二编宏观教育管理论4、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5、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6、教育体制7、教育人事行政8、教育财务行政9、教育行政信息及其管理10、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价第三编微观教育管理论11、学校管理目标12、学校管理内容13、学校管理过程第四编教育领导与效能论14、教育领导15、教育领导效能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知识点1管理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知识点1管理2、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管理的非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正面背面知识点1管理3知识点2教育管理1、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方面。

知识点2教育管理2、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早于教育行政,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学校管理。

如明代国子监“监规”对学生的要求有明文规定,言行越轨者要“杖一百”,并充军;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学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规定以体育和军事在“教练所”与“青年军训团”中训练统治阶级的子弟。

知识点2教育管理2、教育管理的产生:教育行政并非与国家同时产生,而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为标志的。

进入19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

(产生原因详见P46)知识点2教育管理知识点2教育管理3知识点2教育管理4知识点2教育管理4(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的()ABCD.【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P44)谢谢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知识点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知识点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四、交换理论
1、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 劳创立的。 2、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 种相互交换的过程,认为在交换过程中 要计算报酬和代价。衡量报酬和代价大 小的标准就是价值。
3、霍曼斯认为,每个人受到环境的刺激 产生某种需求就要与他人进行交换活动。 交换活动培养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导 致是社会的整合与一致性。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在于,只看到个人 交换行为的心理方面,没有看到社会结 构对交换行为的影响。
1、定性分析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 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类:一是没有数量分析基础的定性研 究,具有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定量分 析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 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 方法。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孔德:研究社会 涂尔干:社会事实 韦伯:社会行为 索罗金:社会关系 本书认同齐美尔的观点:个人与社会关 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观察一个社会、一个人或一件事物, 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都是可以的,不过 如果站在哪个角度就把哪个角度观察到 的东西说成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而 把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东西看作是从 属的,无足轻重的,那就难免发生主观 片面性。
五、符号互动论
1、符号互动论又称为象征互动论,是一 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和戈夫曼。 2、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 的结果。 3、人们对客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 于他们对客体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同一 客体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意 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会采取不同的对 待方式。

《软件工程》自考02333-重点难点汇集

《软件工程》自考02333-重点难点汇集

《软件⼯程》⾃考02333-重点难点汇集《软件⼯程》串讲讲义应考指导⼀、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软件⼯程》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独⽴本科段)的⼀门专业课。

软件⼯程是研究软件开发的⼀门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所需要的过程、活动和任务,以及这些活动和任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2、指定教材本课程指定教材为《软件⼯程》,全国⾼等教育⾃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王⽴福主编,机械⼯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

新版教材与2000年版相⽐,⽆论是内容还是内容的组织,都有了很⼤的变化。

整个知识体系、章节安排、内容选取都不⼀样,这是考⽣⼀定要注意的。

新版教材的内容组织特点主要体现在:基于对软件开发本质的认识,讲解软件⼯程的两⼤技术问题:⼀是开发逻辑,⼆是开发途径。

开发逻辑涉及软件⽣存周期过程、软件⽣存周期模型(有关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组织框架)以及项⽬软件⽣存周期的规划与监控。

开发途径涉及结构化⽅法和⾯向对象⽅法,以及⽀持软件评估所需要的软件测试技术等。

3、章节体系本课程共有8章:第1章:回答什么是软件开发的本质第2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第3章:结构化⽅法第4章:⾯向对象⽅法-UML第5章:⾯向对象⽅法-RUP第6章:软件测试。

第7章:软件⽣存周期过程及管理第8章:集成化能⼒成熟度模型CMMI⼆、考情分析1.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由于教材刚刚经过改版,新教材刚经过2011年10⽉、2012年01⽉、2012年10⽉三次考试。

通过对2011年10⽉、2012年01⽉这两次真题的分析,各章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25%左右。

第1章和第8章的考核知识点相对较少。

2.题型分析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分为:(1)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2)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3)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4)综合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3.复习⽅法(1)以教学⼤纲为准绳。

护理学研究自考章

护理学研究自考章

自考护理学研究的知识概括1----4章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研究:通过系统地、有控制的收集资料,反复的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2.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验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3.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研究通常划分为几种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4.护理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探究未知的或产生新的知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活动过程;5.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临床指标的不稳定性,临床研究的特殊性;6.护理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大多数7.护理研究的范畴;教育、管理、历史、理论、各专科临床及量表;8.护理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即有益的原则、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公平的原则;有益的原则包括免于遭受伤害或不适的权利和不被剥削或利用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包括自主决定的权利和充分认知的权利;公正的原则包括公平治疗的权利和隐私权;9.护理研究相关伦理准则:客观性、真实性、诚实性、合作性、平等性、效率性;10.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取舍;11.知情同意书的基本内容:1研究介绍2风险描述3利益描述4保密描述5补偿描述6联系人说明7关于退出实验的说明12.伦理审查委员会IRB至少包括5名具有不同文化、经济、教育、性别和种族背景等成员组成;第二章护理研究的基本程序1.护理研究的基本程序①确立研究问题②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③陈述理论框架④确认研究变量⑤形成研究假设⑥科研设计⑦预实验⑧资料收集与整理⑨资料分析⑩撰写论文2.护理实践是护理研究问题产生的主要来源;这些研究问题可以来源于个人实践、受他人研究的启发、目前或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研究者个人的兴趣;研究问题分为以下几类:1调查研究2实验观察3资料分析4经验、体会;3.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的目的:1了解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内容,避免完全重复;2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成果及其内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3比较和熟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4知道哪些地方存在知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5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4.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5.文献检索是指将文献按照其外表特征如标题、作者、来源、卷期页等或内容特征如文章的主题,根据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利用相应的方法、途径或手段,从检索系统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6.文献分类①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主要指原始论着、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录、档案资料、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等;最基本②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着录其特征着者、篇名、分类号、出处、内容摘要等,并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以供读者检索形成的文献;③三次文献:是科技人员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大量的一次文献,经过系统的阅读、分析、研究、整理和概括而编成的文献;④零次文献:指未经发表或未进入社会交流、未经系统加工整理的最原始文献;7.文献检索的步骤:1明确查找目的和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4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8.文献检索的方法:1常用法,又称工具法,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2追溯法3循环法9.理论框架:是指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10.概念框架: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命题或学说对各变量的关系进行说明;11.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和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也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操控和测量的诸因素;12.变量的分类:按变量值的性质1数值变量: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可经测量取得数值,多有度量衡单位;2分类变量: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它可分为无序变量计数资料和有序变量等级资料按变量间的关系1自变量X: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即研究者的安排、人为操纵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可影响结果;2因变量Y:又称依变量或应变量,它随因变量的改变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3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应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13.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性定义,二是操作性定义;14.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15.假设:指研究者对所提出研究问题提出的一个预期性的研究结果各变量之间关系或暂时性的答案,需要通过研究最后来证实或否定;16.假设的作用:①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具体目标;②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③依据假设,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设;④研究假设可以使理论的形成更加完善,帮助填补知识体系的不足;17.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服从研究目的,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条件进行严格选取;18.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必须严格规定总体的条件,还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有足够的数量的样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使研究内容缺少必要的重复而缺乏代表性,太多则不易控制,并且还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19.研究方法:1量性研究: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资料,用科学方法来验证模式或理论,用数字资料来描述结果的研究方法;2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环境中参与分析资料,观察、记录、分析、解释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的研究方法;20.预实验:指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之前,为保证科研工作能按照设计内容顺利进行,先按照研究设计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试验;21.预实验的目的;检查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需要修正的地方,核实样本量的估计是否合适,也可摸清和熟悉研究条件,使参加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可以统一方法,减少误差,并对完成课题的工作量、时间和人力安排做出恰当估计;22.资料来源:第一手资料是专门为回答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第二手是别人曾为目的而收集的数据;第三章确立研究问题1.研究问题:指研究者想要回答的特殊疑问,它确定了研究中所需收集资料的类型,研究者一般从较宽泛的领域中识别问题;2.选择研究问题的注意事项:1选择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要立足于创新2选题范围不可太大,涉及面过大不易深入3研究问题的可行性4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3.假设的特征:1)变量间关系的描述;第一个特征即是它是一种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2)可测量性:第二个特征3)文献支持或理论基础4)简洁、具体且概念清晰4.概念:是对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界定或概括,以明确其含义及独特性的名词;5.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的阐述;6.概念模式:是解释现象、陈述命题,反映哲理的一系列抽象的、相关的结构7.理论/概念框架的作用①统领文献知识②呈现研究相关概念及概念间关系③呈现研究设计方法④作为研究结果整理、分析与解释的依据8.形成理论/概念框架的基本过程①选择与研究现象相关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界定②陈述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③形成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④构成理论或概念框架图⑤选择合适的理论做为研究框架的依据⑥检查研究理论/概念框架第四章医学信息额获取与利用1.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反映了事物的存在、运动状态及其特征;2.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信息的集合;3.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载体媒介、知识信息、文字包括图像、符号等是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4.文献特征主要有两种:外表特征、内容特征;5.文献分类: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为图书、期刊、报纸及特种文献6.文献检索工具按照其编着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目录:分类目录、书名目录、着者目录、主题目录②题录:只着录文献的外表特征,以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章做基本着录③索引: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着录,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④文摘:分为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7.文献检索的途径:1从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①书名途径:是查找文献最方便的②着者途径:是简捷的③序号途径:如专利文献2按文献内容特征①分类途径:以分类法的类目名称为检索用词,以分类目次作为查找文献的途径;分类途径是查找国内文献的一条主要途径,最适宜来检索学科概念明确的文献;②主题途径:③关键词途径④分类主题途径8.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①分析检索课题②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③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④查找文献线索⑤获取原始文献9.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简称中目----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国外科技资料目录简称外目----主题途径第五章护理研究设计1.研究设计:针对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等;2.干预: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也称处理因素;3.随机化: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即从目标人群中随机地选择样本并且将这些被选到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4.盲法: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5.在量性研究中,根据设计内容分为三种(一)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在任何实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3项内容:干预、设对照组、随机化;(二)类实验性研究;是设计内容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按随机原则取样,但设计中一定有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措施;(三)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6.回顾性研究:是从研究对象目前所存在的某种现象入手,向过去进行追溯,以期发现导致目前存在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或者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7.前瞻性研究:是从研究对象的现存状况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追踪研究对象的某种状况或者某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效果;8.在研究中有无护理干预是实验性研究和类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之间的本质;9.设对照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外变量的影响,突出试验中干预措施的效应;10.任何一个实验性研究都至少应设立一个对照组,在护理研究中,特别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研究者应特别注意不要触犯伦理原则;11.常用的设对照的方法:①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均来自同一组样本,即将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比较;优点是消除了研究对象自身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且节约样本量,在护理研究中较为常用;②组间对照:指相比较的两组数据来自两组不同的受试者;③配对对照:将研究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这样每遇到一对就分别给予不同处理;12.在常用的研究方法中,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研究方法;13.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对实验组施加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施加干预;14.索罗门四组设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四组,两组实验组,两组对照组15.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它是检查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反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较高;局限性:实验性研究需要严格的控制干扰变量,出于伦理方面和实际研究情况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应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完全相均衡的对照组而使研究的应用受到限制;16.类实验性研究的类型①不对等对照组设计:该设计包括干预措施和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研究对象,且对象都是非随机分组的②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是类实验研究中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既没有对照组,也没有随机分组,即只有一组实验组;③时间连续性设计17.类实验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在进行人群的干预研究时可行性高,不易触犯伦理原则局限性:使研究中已知的和未知的干扰因素无法像实验性研究那样随机均衡的分布在各组中,可信度不高;18.非实验性研究的类型1)描述性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获得研究对象的相关特征的研究;它常见的有现况调查和纵向研究等方法;2)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3)纵向研究:是对一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该人群及个体中的动态变化;4)相关性研究:是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5)比较性研究:在自然状态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现象、行为或人群的异同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比较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和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两种;19.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局限性:无护理干预措施,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无法解释因果关系;20.质性研究主要包括现象学研究法、根基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21.质性研究设计的特点①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②要求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情景③设计具有灵活性④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⑤综合收集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⑥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⑦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23.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24.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25.概率抽样:是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最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26.单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基本原理是使每个抽样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机会完全相等;它分为抽签法、查随机数字表法等;27.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特征顺序统一编号,再规定抽样间隔H,通常H为总体例数N与样本例数n之比H=N/n;28.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是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差别较大的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29.按误差由小到大排列为;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30.非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机会被选择进入样本;31.非概率抽样分为4种①方便抽样最差的②定额抽样③目的抽样质性研究中被选用④滚雪球抽样⑤理论抽样用于根基理论研究32.随机误差:是指随机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间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33.偏倚:系统误差既是偏倚;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34.偏倚的常见类型:(一)选择性偏倚:指由于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分为入院率偏倚、诊断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分组偏倚;(二)一般应答率应达到90%;若低于70%,则偏倚较大;(三)选择性偏倚的控制方法;科研设计严谨,设立并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设立多组对照,提高应答率,减少失访率;(四)信息性偏倚:又称观察性偏倚;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指研究中有关研究对象的或来自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是错误的,因而产生系统误差;分为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测量偏倚;(五)信息性偏倚的控制方法: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制定严格的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方法,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六)混杂性偏倚: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即外变量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因变量与疾病或时间依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此时出现的偏倚即为混杂性偏倚;(七)混杂性偏倚的控制方法:随机化,分层,匹配,限定研究对象,数据分析时使用多因素分析;第六章资料收集的方法1.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和档案记录法;2.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案前应考虑得问题①采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方法收集资料②采用定量还是定性方法收集资料③资料是否要求严格的客观性④是否存在霍桑效应的影响3.收集资料方案的步骤:①明确资料收集的目的②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③选择或编制研究工具④预实验⑤设计资料收集的形式和程序⑥实施资料收集的方案4.问卷调查法:指研究者通过书面形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是调查研究中最多选用的方法;5.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会谈,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资料的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6.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应答率较高,适合于不能填写问卷的研究对象,所获资料较为完整、丰富;缺点:费时,花费大,影响因素较多;7.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对事物或现象仔细观看和认真考虑,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8.观察法的分类按观察情形分类:1.自然观察法2.标准情形观察法按观察结构分类1.结构式观察2.非结构式观察9.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①局外观察者正式介绍后开始观察,不参与活动②参与性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但以观察为主,参与为辅③观察性参与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但以参与为主,观察为辅④完全参与者安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观察领域;10.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适合于不易被测量的情形;通过应用观察法研究者可获得更为深入的资料;缺点:伦理问题;结果偏差;主观性;耗时;11.生物医学测量法的目的①测量与护理有关的基本生理过程②选择护理干预方法③评价护理干预效果④改进标本采集方法⑤测量患者的生理功能第七章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1.信度: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稳定性、内在一致性和等同性是信度的三个主要特征.2.重测信度:常用来标示研究工具的稳定性的大小,即指同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3.信度越高,一般大于0.7可以接受;4.内在一致性:指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或内在相关性,内在相关性越大或同质性越好,说明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都在一致的测量同一个问题或指标,也说明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越好,信度越高;包含折半信度、Cronbach’a相关系数与KR-20值;5.折半信度是测定内在一致性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有前后折半法,奇偶折半法;6.效度: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一)表面效度:是由评估人根据自己对所要测量的概念的理解,尽其判断能力之所及来断定工具是否适当;用有或无反映,(二)内容效度:根据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来对工具是否包括足够的项目而且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所作出的判断;(三)效标关联效度:侧重反映的是研究工具与其他测量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0.70,研究工具则被认为质量较好,可接受;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的主要区别是时间上的差异;(四)结构效度:重点了解工具的内在属性;有关结构效度的数字计算,应用最多的是因子分析;(五)信度低的工具效度肯定不高;第八章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1.变异: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变异是生物医学数据最显着的特征;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3.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4.抽样误差:在抽样时,由于总体中的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5.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统计学上用符号P表示,P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0,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6.假设检验:又称显着性检验,是应用统计学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异,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异的一种推断方法;6.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一般有度量衡单位,7.计数资料;又称无序分类资料,指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这类资料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8.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指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9.比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用x2检验;秩和检验用于等级资料的组间差异;10.统计表由表题、标目、线条、数字、备注等部分组成;11.统计表要求:①每个表要有表号和表题,写在表的上方中央,表题应扼要说明表的主要内容;②统计表中只有横线,无竖线和斜线;简单表一般是三线表;③表注写在表的下面,不列入表内;④缺失用...表示,无数字用—表示,不留空格;第九章护理论文的撰写。

自考法学概论第二章

自考法学概论第二章

4、法律案的公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一律由 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国家主席对 于法定由他公布的法律,没有否决权。法律 一经公布就发生法律效力。
历年真题: 1.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 出法律案的是( )(0904)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10人以上联名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 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执法;在我国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某些行政机关是 法律适用的专门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 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总的要求是正确、 合法、及时。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必须遵循下述原 则: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
五、社会主义法律的解释 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 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一)按解释的主体 1、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 政解释 2、非正式解释:包括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 1、法律汇编:属技术性工作,不具有任何法 律上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2、法律编纂:包括法律规范的创制、修改和 废止等工作,实际上用一部完整的部门法文 件,来代替以前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只能 由有相应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
历年真题: 1、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部门、颁布的 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并 汇编成书,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这种法 律规范系统化的整理工作称为( )( 0607) A.法律整理 B.法律体系 C.法律编纂 D.法律汇编
5. 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 )(0507)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地方人民政府

自考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重点

自考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重点

自考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重点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一、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1.含义: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观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科学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的认识活动;即所谓社会调查研究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认识活动。

2.主要内容:(1)社会调查(感性活动)(2)研究(理性活动),是要分析和概括现象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排除那些偶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揭示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3.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研究是什么关系?4.社会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有和不同?5.社会调查研究与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区别二、社会调查研究的4点作用: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包括:(多项)A:感知B:描述C:解释D:预测,具体作用有以下四点:1.从感性认识入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如:毛泽东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事情状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就是说明这一道理。

2.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

3.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4.预测与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

如德国米契尔1911年提出理论“寡头政治的铁的规律”说明这一道理。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1.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指导社会实践。

2.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问题。

3.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

第二节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一、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指任何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首先应当实事求是,其次要建立统一、标准的衡量角度。

2.科学性原则,主要指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有客观事实结论要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如毛泽东说“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即要求科学的方式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要将所研究的现象分解,然后对各种复杂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综合。

自考工作分析第二章

自考工作分析第二章

第一章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职务定向与行为定向法。

工作分析包括哪些信息来源: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写实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资料分析法,能力要求法第一节问卷调查法一,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中一种方法,是采用调查问卷来获取工作分析的信息,实现工作分析的目的。

问卷法的优点:1,费用低,速度快,节省时间,可以在工作之余填写,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2,调查范围广,可用于多种目的,多样用途的职务分析。

3,调查样本量很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工作着进行调查的情况。

4,调查的资源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问卷法的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

2,在问卷使用前应进行测试,以了解员工对问卷中所提问题的理解程度,为避免误会还经常需要工作分析人员亲自解释说明,这降低了工作效率。

3,填写调查问卷是由工作者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不认真填写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调查问卷的类型:1,既有通用的适合各种职务调查的问卷又有针对某一专业岗位的调查问卷。

2,既有效度,信度很高的标准问卷(如PAQ)也有非标准化的问卷。

3,既有针对脑力劳动者知识工作者等管理,技术岗位的问卷又有针对蓝领操作工人的问卷。

4,既有结构化程度的较高的问卷也有开放式问卷。

二,人员导向型职位分析问卷法(PAQ)职位分析问卷PAQ: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工作分析问卷是目前最普遍和流行的人员导向职务分析系统。

它是于1972年由美国麦考密克提出的一种适用性很强的数量化工作分析方法。

PAQ包括194个项目职务分析问卷法的前提:人类工作的领域有某种潜在的行为结构和秩序,并且有一个有限系列的工作特点可描述这个领域。

职位分析问卷的使用,须注意哪几个关键控制点:1,计分方法。

6个计分标准:信息使用程度,工作所需时间,对各部门以及各部门内单元的适用性,对工作的重要程度,发生地可能性以及特殊计分。

2,使用PAQ时,用6个计分标准对需要分析的职务一一进行核查。

银行会计自考习题集

银行会计自考习题集

银行会计自考习题集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一贯性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应当一致。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机构以营业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4.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预估将来可能产生的损失,而不预计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单选题1.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2.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A一贯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相关性原则3.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不包括()。

A短期贷款 B拆放同业 C贴现 D联行存放款项4.从计量手段界定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5.商业银行的流动负债包括()。

A拆放同业 B短期贷款 C贴现 D联行存放款项6.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其产生的依据是()。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7.设置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是按照()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8.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银行是()A 中国银行B 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 中国人民银行9.下列各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A固定资产维修费 B固定资产保险费 C固定资产购置费 D固定资产折旧费10.作为银行会计主要的计量尺度是()A实物 B货币 C时间 D人民币三、多选题1.我国的金融体系包括()A中央银行 B国有商业银行 C非银行金融机构D保险公司 E邮政储蓄2.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A 安全性 B流动性 C盈利性D 规则性E 规范性四、业务题根据下列资料,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某行本季的营业利润。

1.本季末月20日计算出甲贷款单位的短期借款利息为70000元,其中的50000元该单位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剩下的20000元该单位暂欠。

自考行政法学全部复习资料

自考行政法学全部复习资料

自考行政法学全部复习资料导言:行政法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学科地位的法学专业课程,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自考行政法学涉及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律制度,以及与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诉讼等相关内容。

为了帮助自考学生更好地准备行政法学考试,本文提供一份全面的行政法学复习资料,供参考使用。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1 行政法的概念和性质1.2 行政法与其它法律分支的关系1.3 行政法的功能和作用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依法行政原则2.2 合法性原则2.3 公正与公平原则2.4 服务与责任原则2.5 效率与公益原则第三章:行政法的法律制度3.1 行政法的法律体系3.2 行政法的法律层级3.3 行政法的法律适用第四章:行政行为及其法律规制4.1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4.2 行政行为的分类和要件4.3 行政行为的效力和效力发生的条件4.4 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变更4.5 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第五章:行政组织及其法律规制5.1 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种类5.2 行政组织的建立和撤销5.3 行政组织的职权和职责5.4 行政组织的作用和监督5.5 行政组织的改革和发展第六章:行政诉讼及其法律规制6.1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性质6.2 行政诉讼的诉讼主体和范围6.3 行政诉讼的诉讼条件和程序6.4 行政诉讼的结果和效力6.5 行政诉讼的改革和完善第七章:行政法的发展与前景7.1 行政法的国内外发展概况7.2 行政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7.3 行政法的研究重点和方法结语:行政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学专业课程,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提供了一份全面的行政法学复习资料,涵盖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法律制度,以及与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诉讼等相关内容。

希望自考学生们认真学习,并根据复习资料系统地准备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自考资产评估知识点整理全

自考资产评估知识点整理全

自考资产评估知识点整理全第一章总论本章是资产评估的理论性、方法性、基本概念的章节,在历年考试中,本章的比重较大。

1一般地说,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2资产评估的特点:现实性、市场性、预测性、公正性、咨询性3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区别: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目的不同、执行操作者不同。

当然,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也是有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

4资产的价值是由资产所具有的获利能力决定的。

5按资产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6有形资产是指那些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流动资产等。

按资产能否独立存在可以分为可确指的资产和不可确指的资产。

7不可确指的资产是指不能独立于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的资产,如商誉。

目前不可确指的资产只有商誉。

8价值类型制约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主要价值类型有:市场价值。

在用价值:在用价值是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

投资价值:投资价值是指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的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

9资产评估的假设:继续使用假设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是指发达与完善的市场条件。

公开市场假设是基于市场客观存在的现实,即资产在市场上可以公开买卖,不论资产的买者或卖者都希望得到资产最大最佳效用。

清算(清偿)假设10资产评估的原则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和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性原则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贡献原则、替代原则、预期原则11资产评估基础日一般的基准时点是日。

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要求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基本方法的运用及方法中各个指标的确定。

第一节市场法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条件: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的活跃的公平的资产交易市场;被评估资产的市场参照物及其相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以搜集的。

自考新版经济法概论笔记(法学类)第二章

自考新版经济法概论笔记(法学类)第二章

第⼆章经济法本体论 ⼀、经济法概念: 1、经济法概念: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概念的研究价值及其提炼⽅法: (1)研究价值:节约交流成本、增进理论⾃⾜、推进学派形成 (2)提炼⽅法:“属+种差” 3、经济法的具体调整范围: (1)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是宏观调控关系,⼀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合称为“调制关系” (2)从市场失灵的⾓度来看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范法的产⽣: 宏观调控法的产⽣:市场失灵——产业失衡——结构失衡——总量失衡——经济失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依法调控——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的产⽣: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为规制——综合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法规制——市场规制法 4、提炼经济法概念的价值: (1)有助于理解如下⼏个⽅⾯的问题: a.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经济性和规制性,这是它与其他所有部门法的不同。

b.经济法概念可以涵盖⽇益打通的国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这本⾝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经济法不仅关乎个体利益,也关乎社会公益乃⾄国家利益。

(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宗旨等问题。

⼆、经济法的特征: 1、提炼经济法特征的理论准备:研究经济法的特征,应当先明确特征的提炼标准、认识基础和参照对象。

2、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和规制性: A、经济性: a.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具有降低社会成本,增进总体收益,从⽽使主体⾏为及其结果更为“经济”的特性。

b.表现: ⅰ、经济法⾼速的⽬标是节约交易成本,提⾼市场运⾏效率 ⅱ、经济法要反映经济规律 ⅲ、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 ⅳ、经济法运⽤的是法律化的经济⼿段 ⅴ、经济法追求的是总体上的经济效益 B、规制性:指在调整的⽬标和⼿段⽅⾯,经济法所具有的把积极的⿎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相结合的特性。

自考C++程序设计考核大纲

自考C++程序设计考核大纲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课程代码:473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C++程序设计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必考课。

它是满足计算机应用领域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考生为以后学习软件工程和Java语言等后继课程及开展课程设计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提供合适的工具。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编程的初步能力。

1、了解C++语言的特点,掌握语言的成份及其使用方法,能够阅读及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2、掌握最基本的算法和实现的方法;3、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能编制出风格良好的程序;4、掌握C++语言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以便对程序设计、计算机结构、软硬件等概念有一个初步了解。

2.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软件工程和Java语言.C++程序设计(实践)是课程设计的任选课程之一,学好本门课程将有助于课程设计。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C++语言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目的是引入C++如何兼容面向过程设计、C++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开发环境与C语言的异同。

本章要求熟悉C++的基本程序结构.初步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及C++语言中的新思想和特点.要求初步掌握Visual C++ 6.0开发环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C++程序的结构(重点)识记:预处理命令基本概念,C++中程序注释与C的不同理解:理解C与C++语言的关系应用: 熟练掌握C++程序的基本结构,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2、Visual C++ 6。

0的开发环境(次重点)识记:Visual C++ 开发环境的特点理解: Visual C++ 和工程和文件的产生方法应用: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的编写和运行3、C++语言的发展及特点及程序设计方法(一般)识记: C++语言及其发展历史理解:C++语言的特点应用: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目的是引入C++中数据类型及其特点、常量和变量、数值表达式、逻辑型数据和逻辑表达式、自定义类型修饰符。

自考《宪法》第(二、三)章串讲笔记

自考《宪法》第(二、三)章串讲笔记

第⼆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第⼀节⼈民民主专政的制度 ⼀、国体的类型,我们是以⼈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阶级领导的,⼯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民民主专政是⽆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领导⼒量,阶级基础,专政职能,历史使命都相同。

⼆、重点是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1.多党合作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共产党是的执政党、领导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基础或指导⽅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爱国统⼀战线,爱国统⼀战线的组成,以⼯⼈阶级领导的,⼯农联盟为基础的爱国者政治联盟,分为⼤陆部分的联盟和港澳台与海外部分的联盟。

2.政治协商会议是统⼀战线的⼀个组织形式,政协从中央到地⽅都有它的组织,中央: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地⽅:地⽅委员会。

政协不等同于国家机关,更不是⼀般群众团体、企业单位。

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进⾏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政权组织,简单的说是统⼀战线的组织。

第⼆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在99年修改后变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了。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然资源可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归集体所有,有两种只能归国家所有的是:矿藏和⽔流这两种⾃然资源。

⼟地中⾃然资源,特殊的政策,原来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法转让,现在改成了⼟地的使⽤权可以依法转让,城市的⼟地归国家所有,农村的⼟地原则上归集体所有。

城市郊区的⼟地有的归国家所有,有的归集体所有。

农村的宅基地也是集体的⼟地,但城市居民的宅基地归国家所有。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我国分别对他们实⾏了不同的政策,尤其是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99年发⽣的变化,99年以前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分别实⾏不同的政策的,现在他们实⾏的政策都是⼀样的,都是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 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关系,物质是基础。

辽宁自考03122信息技术自考大纲

辽宁自考03122信息技术自考大纲

辽宁自考03122信息技术自考大纲辽宁自考03122《信息技术》自学考试大纲第一章信息技术一、欢迎进入信息时代1、了解历次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六个阶段2、掌握信息时代的特征二、信息1、掌握信息的概念2、掌握信息的形态三、什么是信息技术1、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主要万分2、掌握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的分类四、信息技术的原理1、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2、掌握信息时代的用户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3、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理4、掌握信息技术的功能5、掌握信息技术的好处第二章计算机基础一、计算机系统概述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作用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性能指标3、掌握输入输出设备4、掌握外部存储设备三、软件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Windows桌面的基本组成元素及其功能四、常用办公软件1、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2、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4、重点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内容的编辑,文字对象和图形对象的处理方法五、常用工具软件1、了解常用的工具软件2、掌握WinRAR压缩和解压文件的方法第三章 Internet基础一、Iunternet 的起源1、了解Internet的起源2、掌握互联网络的概念二、我国的internet了解我国与国际internte连接的网络三、internet上的计算机重点掌握IP地址、域名四、Internet的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五、internet的社区了解Internet社区的组成六、WWW1、了解常见的网页开发工具2、掌握利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的方法,URL的构成3、掌握使用IE浏览器浏览、搜索、保存网页以及下载信息,会使用搜索网站4、掌握网页和文件的命名规则,网站设计的技巧,网站设计建设的原则5、重点掌握利用Dreamweaver开发网站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5、掌握TCP/IP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二、数据通信基础1、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交换机技术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掌握数据传输入方式4、掌握多路复用技术5、重点掌握常见传输入介质的类型与特性三、局域网1、了解局域网体系统结构参考模型与IEEE 802标准2、掌握局域网的特点3、掌握局域网的类型4、重点掌握直通网线和交叉网线制作方法,组建家庭对等网四、无线局域网络1、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2、了解无线局域网的主要协议3、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常用组建设备五、广域网1、了解广域网的数据传输方式2、了解家庭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式3、掌握广域网的概念4、掌握广域网的拓扑结构六、网络服务与应用1、了解网络的服务与应用2、掌握利用IIS6.0创建与配置Web站点的方法3、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4、重点掌握用CuteFTP7.0上传和下载文件第五章数字媒体及应用一、图像与图形处理及获取1、了解常用图像文件格式2、了解数字图像的编辑、处理工具3、掌握图形和图像的概念4、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5、重点掌握利用扫描仪获取数字图像二、数字声音处理及获取1、了解常见数字音频文件格式2、了解数字声音的压缩编码技术3、重点掌握利用计算机声卡获取声音的方法三数字视频处理及应用1、了解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2、了解家用数字摄像机的格式和操作要领3、了解用RealProducer 生成网络视频的具体操作过程4、了解制作DVD光盘的过程5、掌握数字摄像机的特点6、掌握数字摄像机的工作原理7、掌握数字摄像机的执机方法和构图8、掌握视频信号的采集和编辑9、掌握VCD光盘的制作方法。

自考_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自考_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1软件生产率、软件质和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们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软件危机2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工程,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3软件开发的本质概括为:不同抽象层术语之间的“映射",以及不同抽象层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 两大类技术:过程方向、过程途径。

基本途径:系统建模4所谓模型,是待建系统的任意抽象,其中包括所有的基本能力、特性或其他一些方面,而没有任何冗余的细节。

进一步说,模型是在特定意图下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上对物理系统的描述,通常包含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对系统内各模型元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语义描述5系统模型分为软件模型、概念模型软件模型分为设计模型、部署模型、实现模型第二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6一个需求是有关一个“要与构造”的陈述,描述了待开发产品、系统功能上的能力、性能或者其他性质7需求性质:必要的、无歧义的、可测的、可跟踪的、可测量的8需求分类: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性能、外部接口、设计约束、质量属性需求)9功能需求规约了系统或系统构建必须执行的功能功能需求是整个需求的主体10接口需求分为:用户接口、硬件接口、软件接口、通信接口、内存约束、运行、地点需求11质量属性:可靠性存活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12需求发现技术:自悟交谈观察小组会提炼13需求规约定义,是一个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述的正式文档,它表达了一个软件产品/系统概念模型性质: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可修改的完整的一致的14需求规约的作用: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组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对于项目的其余大多数工作,需求规约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对于产品/系统的设计,需求规约是一个正式的、受控的起始点需求规约是创建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用户指南的基础,是基于需求规约一般还会产生另外两个文档(初始测试计划和用户系统操作描述)第三章结构化方法15需求工作挑战: 问题空间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的变化性16好的需求技术具备特征:提供方便的通信机制鼓励需求分析人员使用问题空间的术语思考问题,编写文档提供定义系统边界的方法提供支持抽象的基本机制为需求分析人员提供多重可供选择的方案提供天特定的技术化、适应需求变化17结构化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案机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8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源和数据潭19需求分析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功能模型工具:数据流图DFD图是一种描述数据变化的图形工具20建模过程:建立系统环境图,确定系统语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建立系统层次数据流图定义数据字典描述加工(结构化自然语言判定表判定树)21需求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地定义问题,确定系统的功能和能力22需求验证验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每一单一需求是否满足5个性质(必要性无歧义性可测性可跟踪型可测量性),需求沿着我难过规格说明属否满足4个性质(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可修改型完整性一致性) 23结构化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定义满足需求所需要的结构,即针对给定的问题,给出该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确定“怎么做”的问题24结构化设计分为总体设计(目标,建立系统的模块结构)和详细设计25模块指软件中具有特定标识的独立成分模块调用指模块之间的一种使用关系26总体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把系统的功能需求分配到一个特定的软件体系结构中工具(Yourdon模块结构图层次图HIPO图) 步骤:将系统的DFD图转化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再基于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通过模块化,将初始的模块结构图转化为最终的、可供详细设计使用的模块结构图MSD27模块化模块是执行一个特殊任务的一个过程以及相关的数据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接口、模块体28耦合:不同模块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度量(强到弱内容耦合(直接操作修改另一模块数据)、公共耦合(共用一个全局数据项)、控制耦合(控制信号)、标记耦合(A向BC传递一个公共参数)、数据耦合(通过参数传递数据))29内聚:一个模块内部成分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的度量(偶然内聚、逻辑内聚(逻辑相关的功能放一块)、时间内聚(同一时间内执行)、过程内聚(特定次序执行)、通信内聚(操作同一数据集)、顺序内聚(一个成分的输出为另一个成分的输入)、功能内聚)30启发式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力求模块规模适中3力求深度宽度扇入扇出适中4尽力使模块的作用域在其控制域之内5尽力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6力求模块功能可以预测31详细设计的目标是将总体设计阶段所产生的系统高层结构映射为以这些术语所表达的低层结构,也是系统的最终结构32详细设计工具: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PDL伪码33所谓模块化,是指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形成一个相互独立又有较少联系的模块结构的过程,使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过程34逐步求精是指把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或阶段,每一步是对上一步结果的精化,以接近问题的揭发.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35变换性数据流图:具有较明显的输入部分和变换部分之间的界面、变换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的数据流图36事物型数据流图:数据到达一个加工T,该加工根据输入数据的值在气候的若干动作序列中选一个来执行第四章面向对象方法UML37 UML是一种可视化语言,可用于规约系统的制品、构造系统的制品、建立系统制品文档38 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饿相互作用,构成了显存的各式各样的系统39 UML 8个术语类与对象、接口、协作、用况、主动类、构件、制品和节点4个关系术语关联、泛化、实现和依赖40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语义的对象的描述41引入可见性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信息隐蔽这一软件设计原则.所谓信息隐蔽是指在每个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不允许其他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访问42类在建模中的主要用途:模型化问题域中的概念建立系统的职责分布模型模型化建模中使用的基本类型43接口只可以被其他的类目使用,而其本身不能访问其他类目。

自考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笔记

自考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笔记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硬件/固件+软件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高一级语言的语句相对于低一级语言来说功能更强,更便于应用,但又都以低级语言为基础。

层次结构由高到低依次为:应用语言机器级M5、高级语言机器级M4、汇编语言机器级M3、OS机器级M2、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M1、微程序机器级M0。

虚拟机:由软件实现的机器。

语言实现的两种基本技术:翻译:先把N+1级程序全部转换成N级后,再去执行新产生的N级程序,在执行过程中N+1级程序不再被访问。

解释:每当一条N+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等效的N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1级指令,以此重复执行。

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和内涵定义:它是软件和硬件/固件的交界面,即机器语言程序员看到的机器物理系统的抽象。

实质:确定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界面,界面之上是硬件和软件实现的功能,界面之下是硬件和固件实现的功能。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个角度看不到,则称对它是透明的。

二、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的定义和内涵1.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级内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2.计算机实现定义: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相互关系和影响1)相同系统结构,可以有不同的组成;2)一种组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3)采用不同的系统结构会使可以采用的组成技术产生差异;4)组成也会影响结构。

第三节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取舍及定量设计原理一、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软、硬件功能的分配比例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可提高解题速度,减少程序所需的存储空间,但会增加硬件成本,降低硬件利用率和计算机系统的灵活性级适应性;而提高软件功能的比例可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但解题速度会下降,软件设计费用和所需的存储器用量增加。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第二章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章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节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注1-5最为重要);划分标准类型划分标准类型调研任务的性质理论性调查研究应⽤性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作⽤和⽬的探索性调查研究描述性调查研究解释性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象的范围普查(或整体、全⾯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调查的时间性横剖式调查研究纵贯式调查研究调查的基本⽅式⽅法统计调查(或问卷调查)实地研究(或蹲点调查)调查研究的层次宏观调查研究微观调查研究调查的区域性农村调查与城市调查、地区性调查与全国性调查调研题⽬的范围综合性调查专题性调查调查研究的领域家庭、舆论或民意测验、⼈⼝、企业、市场、犯罪、劳动问题、教育问题、民族问题、社会福利、社区调查根据资料分析⽅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社会调查分类的⽬的? 1.从具体调查中归纳类型,通过各种类型优、缺点的分析,对调查经验进⾏总结; 2.依据各种类型特点和适⽤范围的认识,指导今后调查研究; 3.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认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法。

第⼆节应⽤性调查研究与理论性调查研究 注:依据调研任务的性质划分 ⼀、应⽤性调查研究 1.含义:主要是侧重解答各个实际⼯作部门、各个社会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2.内容包括:政策评估研究、社会指标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诊断。

⼆、理论性调查研究: 1.含义:所谓理论性调查研究是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般规律的知识。

2.主要任务:<1>在于解答社会科学领域和各个实践领域中的理论问题。

<2>探求社会现象的规律性;<3>建⽴指导各种实践活动。

3.类型: <1>经验性—理论研究,是为了发展社会科学⽽去收集和概括经验材料(理论调查研究是这⼀类)。

<2>纯理论研究,揭⽰社会学中所积累的理论材料。

<3>⼆者区别:理论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前者是采⽤经验研究⽅法,⽽后者主要是采⽤哲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假定:生产能力与其重置成本之间呈非线性关 系。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 = 参照物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 照物的产量)X 其中:X---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当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1时,该方法就变成了
功能价值法。
2016/2/23 17
例:某种全新的机器设备现时价格5万元/台,年产 量为5000件;又知与其功能相同的被评估资产年 产量为4000件,若该类资产的功能价值指数为 0.7,则可以确定其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 =50000×(4000/5000 ) 0.7 =42769
2016/2/23
14
例:某待估资产的购建于1994年,账面原值为50,000 元,当时该类资产的价格指数为95%,评估基准日 该类资产的定基价格指数为160%,则: 待估资产重置成本 =50,000×(160%/95%)×100% ≈84,211(元)
2016/2/23
15
3.功能价值法(生产能力比例法) 待评估资产的价值与生产能力呈线性关系。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 . = 参照物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 年产量 例:某种全新的机器设备现时价格5万元/台,年产 量为5000件;又知与其功能相同的被评估资产年 产量为4000件,由此可以确定其重置成本: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50000×4000/5000 ) = 40000 (元 2016/2/23 16
2016/2/23
2
第一节 市场法
一、市场法的概念
市场法也称市场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待评估 资产与近期售出的类似资产(即可参照交易的资产) 的异同,并据此对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从而确定待评估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 基本思路:根据替代原则,采用比较和类比的 思路及其方法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技术规程。一般 来说,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购置某项资产时,他所 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 代品的现行价格。
2016/2/23 19
一、单选 1、资产评估主体是指( ) A、被评估资产占有人 B、被评估资产 C、资产评估委托人 D、从事资产评估的机构和人员 2.评估者只对评估结论本身合乎职业规范要求负责,而不对 资产业务定价决策负责,这表明评估结论具有( ) A.市场性 B.咨询性 C.公正性 D.现实性 3、评估资产的“在用价值”献原则 D、最佳使用原则 4、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资产评估工作原则的是( ) A、独立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预期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公开和公平的市场条件的是( ) A.交易双方都是经济人B.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 C.交易双方拥有较充裕的时间了解信息 D.交易双方地位平等 2016/2/23
2016/2/23 3
市场法的基本前提: 1.要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 2.可以找到与待评估资产相似的可比较参照交 易,要求可比较参照交易的交易价格确知, 交易情况和交易时间与待评估资产相近,参 照交易物在技术参数、功能等方面与待评估 资产具有可比性。
2016/2/23
4
二、市场法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评估的对象及其范围 (二)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同或相似资产 的市场信息资料,寻找参照交易。 (三)选择参照物 :应3个或3个以上。 (四)指标对比、量化差异 (五)调整差异,得到待评估资产的评估价 值
23
6.某资产购置于2005年底,历史成本为100万元。2007年底 进行评估,该类资产在2005年、2007年的定基物价指数分 别为50%、100%,则评估时该资产的重置成本为( C ) A.118.2万元 B.132.0万元 C.200.0万元 D.171.6万元 7.当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1时,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实际上就 是( C ) A.重置核算法 B.物价指数法 C.功能价值法 D.统计分析法 8.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在金额大小上的关系为 ( A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前者与后者在金额大小上关系不确定
2016/2/23
6
第二节 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基本含义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按被评估资产的 现实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被 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资产评估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
-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性贬值
2016/2/23
7
重置成本: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包括复原重置
2016/2/23
21
二、多选 1.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评估特点的有( ) A.现实性 B.客观性 C.市场性 D.公正性 E.咨询性 2.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评估经济原则的有 ( ) A.贡献原则 B.替代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预期原则 E.科学性原则
2016/2/23 22
一、单选 1、资产评估主体是指( D ) A、被评估资产占有人 B、被评估资产 C、资产评估委托人 D、从事资产评估的机构和人员 2.评估者只对评估结论本身合乎职业规范要求负责,而不对 资产业务定价决策负责,这表明评估结论具有( B ) A.市场性 B.咨询性 C.公正性 D.现实性 3、评估资产的“在用价值”依据的是资产评估的( C ) A、供求原则 B、替代原则 C、贡献原则 D、最佳使用原则 4、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资产评估工作原则的是( C ) A、独立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预期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公开和公平的市场条件的是( B ) A.交易双方都是经济人B.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 C.交易双方拥有较充裕的时间了解信息 D.交易双方地位平等 2016/2/23
2016/2/23
5
三、进行比较分析和调整的因素 (1) 时间因素:资产的价格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因而需 要对资产价值在不同时点的差异进行调整。 时间因素调整就是指将可比参照物在实际发生的交易时点 的价格调整为假设参照物交易发生在评估基准日的价格。 (2)地域因素:同类资产特别是房地产即使在不同地区的市 场上出售,会有明显的价格差异。对参照物的交易价格进行地区 差价调整。 (3)功能因素:功能的高低与资产价值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 。功能功能越好,价值越大,反之,价值越小。
2016/2/23 28
1.由超额运营成本造成的功能性贬值的测算方法: (1)计算年超额运营成本;
年超额运营成本=被评估资产年运营成本-参物年运营成本
(2)计算年净超额运营成本;照 年净超额运营成本=年超额运营成本×(1-T) (3)估计被评估资产的剩余寿命(n); (4)将年净超额运营成本在剩余寿命期内折现并求 和。
2016/2/23 11
例:重置购建设备一台,现行市场价格每台5万元, 运杂费1000元,直接安装成本800元,其中原材料 300元,人工成本500元。根据统计分析,计算求 得安装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为每人工成本0.8元,该 机器设备重置成本为: 直接成本=50000+1000+800=51800(元) 间接成本(安装成本)= 500元×0.8=400元 重置成本合计=直接成本+间接成本=52200元。
2016/2/23
9
成本法下: 资产评估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 -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性贬值
2016/2/23
10
(一)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1.重置核算法 重置核算法是将资产的总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 接成本来估算重置成本的方法。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构成资产生产成本支出的 部分,如机器设备的购买价、安装调试费、运 杂费等成本项目。--按照评估基准日的现时成 本逐项加总。 间接成本是指为建造、购买资产而发生的管 理费、总体设计制图费等支出项目。间接成本 一般按照人工成本的一定比例、直接成本的一 定比例、或单位工作量的间接成本价格等方法 进行估算。

2016/2/23 8
实体性贬值:资产由于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
导致的资产的物理性能的损害或下降而引起 资产的价值损失。用实体性贬值率计量。 功能性贬值:技术进步引起的资产功能相对 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的损失。例如超额投 资成本、超额运营成本。 经济性贬值: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资产闲置、 收益下降等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的 掌握资产评估三种基本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各项 参数指标的确定方法,熟悉资产评估方法选择的基本 依据,了解各种评估方法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种基 本方法对常见的资产进行评估。
2016/2/23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市场法
第二节 成本法 第三节 收益法 第四节 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2016/2/23
18
(二)资产的实体贬值的估算方法
实体性性贬值指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导致 的资产实体性贬值。两种方法进行估算:
1.观察法(成新率法) 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 资产尸体的各部分进行技术鉴定,综合分析资产的 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磨损、修理、改造情况和物 理寿命等因素,将评估对象与全新状态相比较,考 察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给资产给资产价值带来 的影响,据此判定资产的实体性贬值率。 资产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率
2016/2/23 26

例1 p41
2016/2/23
27
(三)资产的功能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功能性贬值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存在表现形式:超额 投资成本所致的功能性贬值,由超额运营成本所致的功能 性贬值。 超额运营成本的产生是由于技术进步出现了新的、性 能更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相对于新设比来说,在功能、 性能方面落后,而引起的在能源、动力、人力、原材料等 方面的消耗增加,即产生了一部分超额运营成本。 超额投资成本的产生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劳动生产率 提高,使得重置与原设备同样功能设备所需要成本降低, 从而造成原有设备的价值贬值。
2016/2/23
12
2.物价指数法 物价指数法是通过对资产的历史成本基础 上,通过现实物价指数确定其重置成本。 定基物价指数:在一定时期内对比基期固 定不变的价格指数。 环比物价指数:本期与上期相比而得出的 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