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be542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c.png)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大的审美境界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
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蜀道难》即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下面择其要而析之。
蜀道难原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一、反复修辞手法反复修辞手法属于语言运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中情感循环往复的、鲜明节奏之美的审美目的。
这首诗歌开始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诗人为了提起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气势,连用了“噫吁嚱”(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三个虚词,不但使诗歌显得别具风致,而且是诗歌语言更具口语化,表现出极大的呼喊力,同时,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提升的作用。
蜀道难详解-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蜀道难详解-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bc16a733687e21ae45a9d1.png)
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
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
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
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
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
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
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2a7e700740be1e650e9a9b.png)
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蜀道难》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以《蜀道难》为例解读李白式的浪漫主义
![以《蜀道难》为例解读李白式的浪漫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104a5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3.png)
受巴蜀宗教文化的影响较深,他相信神仙意境,自称酒
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没有艺术的想象,也就没
仙。因其神情不凡而又诗酒风流,著名的道士司马承
有艺术本身。诗歌创作以其强烈的抒情性和情景感, 祯谓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梦游天
也非常需要想象来拓展其艺术表现的领域,想象可以
①首先恭喜你!你又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令人羡
慕。老师也想跟你学习打乒乓球呢,你真厉害!
②从你的习作中我知道了比赛结果,但如果你能
流等意象,渲染了空旷寂静的意境,营造了惨淡悲凉的
艺术氛围,表达出对朋友入蜀的担忧。没有感情的内
在因子,就难以写出如此有生命力的景物。作者借险
峻的蜀道还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万一有人据险守
关,便会为非作歹。此作也借蜀道之难,写出仕途之路
的坎坷,对朋友的担心其实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
的迷惘和担忧。
李白的豪迈不同于苏轼的旷达洒脱的豪迈,也不
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这些神话传说的运用,
难,难于上青天”,并用“尔来四万八千岁”揭示历史的
拓宽了《蜀道难》的意境空间,使这首诗不再局限于对
久远,用“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
蜀地的简单景物描写,而是有了历史和文化的双重韵
规啼夜月,愁空山”来描写蜀道之中哀怨的飞禽,又用“
味,时空的界限也被打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7
读写频道
出蜀地山川的壮美雄奇。无论是描写蜀道的难行,山
岭的高险,还是表现河川的迂回,都饱蘸情感之墨,胸
胆开张,血脉偾发,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作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69ad9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5.png)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蜀道难》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分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的呢?一是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这首诗感情色彩强烈,一开篇便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突兀的散文笔法,极大地渲染了蜀道之难的氛围,营造了全诗的感情气氛,奠定了全诗雄奇奔放的基调。
二是想象丰富,神秘奇幻。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加上神话传说的穿插运用,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蜀道的雄奇峻伟、高耸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六龙回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夸张的描写;“天梯石栈”“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太白鸟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飞瀑鸣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枯松倒挂等动人心魄的描绘;豺狼、虎蛇的比喻;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力士劈山等神话传说的运用,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蜀道之难,展现了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而且也给这首诗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和雄健奔放的气势。
三是借助烘托,侧面表现。
在正面描写蜀道之难的同时,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郁低沉的旋律,创设了一个古木枯荒、鸟声悲戚的境界。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诗人借景抒情,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四是反复咏叹,循环层进。
诗人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主旋律在开头、中间、结尾共出现三次。
这不仅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基调和旋律,而且有力地强化了诗人的感情。
五是推陈出新,形式为内容服务。
《蜀道难》本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高中语文:浪漫主义在《蜀道难》一文的体现
![高中语文:浪漫主义在《蜀道难》一文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cbc06ca0ccbff121dd3683ee.png)
浪漫主义在《蜀道难》一文的体现《蜀道难》一文,借景抒情,描写形象生动,写出了蜀道的峥嵘崔嵬面貌,渲染出阴森深邃的气氛,突出蜀道的艰难高俊和难以攀登的地势,给蜀地抹上了一层离奇的神秘色彩,形象的表现了蜀地的风光,笔者重点谈谈浪漫主义特色在《蜀道难》一诗中的体现。
《蜀道难》诗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它是诗人的名篇,诗人在他佳作中是怎样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呢?我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欣赏的:1.我对浪漫主义的理解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在反映客观现象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提高到创造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2.欣赏浪漫主义色彩在诗中的体现(1)全诗一唱三叹加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反复咏叹的结构形式,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回旋跌宕的音乐美。
这种反复咏叹强调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为本诗奠定了基调。
中间再次出现重在渲染环境,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末尾出现抒发无可奈何的情绪。
全诗通过一唱三叹加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前后呼应,深化了主题,开头几个惊叹词(噫吁嚱),中间又出现嗟叹词,结尾又用“长咨嗟”,使感情更加强烈,增加了全诗的浪漫感情色彩。
(2)成功运用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诗中运用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高峻险阻和旖旎的风光。
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进行对比,隐含着对唐王朝前途的担忧,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运用神话传说与夸张想象来描绘自然。
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1a966fe45c3b3567ec8b9f.png)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蜀道难 》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代表作品。
同学们知道蜀道难诗歌 表现手法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希望能 帮到大家!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李白的诗篇是继屈原的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 的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 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才情和杰出的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的历史,高峻的峰岭,崎岖的山路,悲 凉的环境,险恶的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 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其中, 融贯全篇的则是诗人高昂的浪漫主义的激 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 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 “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 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 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的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的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接着是一个枯 松倒挂绝壁的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 快地闪过, 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的雷鸣般的声音, 使人魂飞魄动、 目不暇接; 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的风光,让自己的心跟着 诗人的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 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 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 的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8e592ef78a6529647d539f.png)
一是数字式夸张。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意境。
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难以行走。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
李白
的成名之作当属《蜀道难
》,其文章特点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想象手法来表现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纵横飞扬的文采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的艺术世界,下面来谈谈蜀道难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之所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而“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又反衬出蜀道”危乎高哉“之难。
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可将之分为两类。
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激起人们悲情愁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蜀道难》 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 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a44f514b35eefdc8d333ef.png)
【《蜀道难》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
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
《蜀道难》简析
![《蜀道难》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df1f15227916888486d716.png)
《蜀道难》简析《蜀道难》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蜀道难》这个题目是袭用的乐府古题,它的传统内容就是描写古代蜀道的险阻难行。
李白这首诗写的也是蜀道之难,但和以前同题乐府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极大的突破。
唐人殷璠就称赞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这首诗运用神话、传说、想象、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蜀道的艰险,山川的奇异和形式的险要,并以山川的险要戒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下面就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以简要分析。
全诗写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按叙事抒情的线索可分为三部分。
诗作开篇就奏出了气势磅礴的旋律:“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面对高入云霄的山路发出阵阵惊叹:啊!高啊!多么高啊!这蜀道的难走,真是比上天还难!“噫”“吁”“”本来是三个独立的叹词,李白在这里特别把三个叹词连起来使用,以加强惊叹的语气和感情,惊叹之余,紧接着叠用了“危乎”“高哉”这样两个意义相同的词,来突出蜀道的艰难程度。
这样,诗人就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了主题,也凭空起势地为全诗奠出了一个雄浑而豪迈的基调,使读者对蜀道之难产生一个总的印象。
为什么说登蜀道比上天还难,以至于令人如此惊叹不已呢?接下来“蚕丛”以下八句诗人就写了蜀道的由来。
“蚕丛”和“鱼凫”都是传说中远古蜀国的开国之君,“四万八千岁”是极言时间久远,并非确数,从蚕丛和鱼凫开辟蜀国几万年以来,秦蜀仍然不通人烟,这从历史的角度以加倍久远的蛮荒说明秦蜀阻隔。
“西当”两句写由秦入蜀,有太白峰挡路,峨眉山高不可越,只有鸟飞的径道,而无人走的蜀路,这又从地理形势上写出了秦蜀的阻隔。
接着诗人又引用五丁开山、力士壮烈而死的悲壮神话,说明了蜀道是秦中和蜀地人民在历史交往中付出巨大牺牲以后开辟的。
诗中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神话传说的运用,曲折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开山辟岭、征服自然的雄浑气魄,不但突出了蜀道历史上的险阻,而且为古老的蜀道点缀上一层神奇的色彩,增强了诗篇的艺术魄力。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fdf47171b307e87100f6960f.png)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3.《蜀道难》中说明在很久以前蜀地就建立国家的两句:(),()。
4.《蜀道难》中表明蜀地自从建立国家来很久不与外界相往来的两句:(),()。
5.《蜀道难》中写蜀地和秦地之间阻隔着太白山,只有鸟儿可以飞过的两句:(),()。
6.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这两句诗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7.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8.《蜀道难》中(),()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出了一条崎岖、险峻山路的艰辛。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的句子是:(),()。
10.《蜀道难》中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表明蜀地之高的两句:(),()。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诗运用夸张和侧面烘托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峻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暗示人行走之难。
1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擅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14.《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
15.李白的《蜀道难》用(),()两句描写了青泥岭上蜿蜒盘旋、曲折难行的山道。
16.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
17.《蜀道难》中写出青泥岭盘旋曲折的两句:(),()。
1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蜀道的盘旋曲折,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bd4bd3ba0d4a7302763a73.png)
人,由生活实境而转入审美情境,情绪也随之而起伏、动荡。
三、李白诗歌夸张大胆而又易于为人们接受,想象:“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叹词,诗人把它们连在一起使用,加强惊叹语气和感情。惊叹之余,紧接着叠用“危乎”“高哉”两个同义词语
,突出蜀道之险峻。接下来,作者用一个极为通俗也极夸张比喻——“上天”,来说明攀援蜀道艰难程度。“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无限感慨:青泥岭上山路是多么曲折啊!走了一百步,就跟着山峦绕了那么多弯。青泥岭是多么高啊!高得似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只有坐下来抚胸长叹,哎呀,真令人胆颤心惊哪!“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是明显夸张,但又不失于险怪,让人易于接受。这些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艰险,产生了强烈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又好似置身于高山之巅。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在《蜀道难》中,诗人从古老历史谈起,插入五丁开山神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兵死,然后天梯石栈钩连。”诗人根据历史传说,用夸张笔墨写出了蜀国被阻岁月之漫长和蜀道之不可逾越。接着作者又引出了五丁开山神话:“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不但突出了蜀道之艰难,而且为古第蜀道增添了神奇色彩。在这几句诗中,诗人思绪是游离、漂缈,他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潮流和神话传说,运用独特匠心,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图画,虽没有具体写蜀道,但那天梯、石栈相互钩连,曲折、逶迤于高山之中远影已依稀可见。
《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
![《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b207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b.png)
《蜀道难》艺术⼿法赏析《蜀道难》艺术⼿法赏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诗⼈李⽩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势,借以歌咏蜀地⼭川的壮秀,显⽰出祖国⼭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了诗⼈的浪漫⽓质和热爱⾃然的感情。
下⾯是⼩编整理的《蜀道难》艺术⼿法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李⽩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胆的夸张⽽引⼈⼊胜、给⼈回味。
《蜀道难》更是将李⽩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的诗⾥,想象与夸张的运⽤很独特,同时两者⼜往往是融为⼀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
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法的运⽤,可将之分为两类: ⼀类是神话式想象,即在诗中穿插神话传说,引⼈想象。
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
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我们却能随着诗⼈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活之艰难。
五丁开⼭的故事只是⼀个美丽⽽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为开辟蜀道⽽失去⽣命,为全诗增添⼀种朦胧之感。
引⽤六龙的神话是说,即使这样⾼⾏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标之⼭,可见蜀道之⾼,上通青天了。
诗中运⽤这⼀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类是写实式想象。
李⽩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
这种想象是从诗⼈主观⾓度出发,使⽤⼀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可谓⼀唱三叹,同时⼜给读者造成切实的想象:要翻越蜀道,⽐登天还难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险?诗⼈的回答是,“西当太⽩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8ac2df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3.png)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性格豪放不羁、感情爱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测,《蜀道难》是最能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表现特点(一)大胆的夸张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是最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夸张往往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以极大的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这首诗歌中,李白恰恰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蜀地山川的巍峨险峻,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对山、水、情、事等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和描写,突出了山水的本质特征,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比原来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的姿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和深刻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达到一种“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艺术魅力,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真实、立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神奇的想象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风以极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人殷瑶也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蜀道难》,可谓是“推奇又之奇”。
二人都认为在李白的诗歌中,具有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可以用“纵逸”来形容,简直是超乎人的想象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他的想象空间辽阔深远、无所能及、忽而白昼、忽而月夜、忽而深谷、忽而高山,诗人纵横驰骋,借助于这种奇特、自由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将蜀道山川间的黄鹤之飞、六龙回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超乎寻常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自己的诗篇中,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的组织和再现,很好地诠释了作品主题,诗歌也因此产生了一种飞腾神奇、直抵九霄的气势。
蜀道难——浪漫主义手法
![蜀道难——浪漫主义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a34c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3.png)
启示:现代文学创作可 以借鉴《蜀道难》的浪 漫主义手法增强作品的 艺术性和感染力
对提升读者审美能力的贡献
丰富想象力:通过浪漫 主义手法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让读者感受到诗歌 的意境和魅力。
情感共鸣:通过浪漫 主义手法让读者感受 到诗人的情感与诗人 产生共鸣提升读者的 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通过浪漫 主义手法让读者感受 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提 升读者的审美能力。
丰富作品内涵
运用夸张、想 象等手法使作 品更具有艺术
感染力
通过描绘蜀道 的艰难险阻表 达对自然、人 生的敬畏和感
慨
运用神话、传 说等元素使作 品更具有神秘 感和传奇色彩
通过对蜀道的 描绘表达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
和赞美
提升作品审美价值
通过描绘蜀道的险峻、奇特 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传承:通过浪漫主 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 读者的审美能力。
汇报人:
运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 元素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蜀道的描绘表达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 激发了后世文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丰富了后世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创新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如运 用浪漫主义手法使作品更具艺 术感染力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强调个人情感 和主观体验
追求自由、个 性和理想
注重自然和超 自然的描绘
运用夸张、比 喻等修辞手法
强调想象力和 创造力
追求美的艺术 效果
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
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和理 性主义强调情感和直觉
《蜀道难》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书写的诗词赏析
![《蜀道难》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书写的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29e3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b.png)
《蜀道难》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书写的诗词赏析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诗人李白书写的古诗词赏析。
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45951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c.png)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李白的《蜀道难》赏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
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
蜀道难赏析精选
![蜀道难赏析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8be7d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7.png)
蜀道难赏析精选蜀道难赏析精选《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蜀道难赏析首先,反复手法增强抒情气氛诗人写景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浸透着感情的,属于“第二自然”。
李白在《蜀道难》中,他对蜀道之难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再现,而是他对蜀道之难的独特感受,也就是蕴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
那么,在诗人李白的笔下,蜀道是怎么样?诗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歌开始,诗人把自己的感受推到了最高点,一下子就把蜀道之高、蜀道难行给突显出来。
这为全诗情感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后面描写奠定基础。
诗人在这个基础上,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渗透在诗歌的开始、中间、结尾,渗透到底,似如贯穿诗歌的主旋律。
这样反复出现,不但使诗歌描写紧扣“蜀道难”这一中心,而且形成回肠荡气的韵律美,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同时,这样的反复,时时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进入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而真正感受诗人的仕途艰辛,内心的苦闷及其人生的凄清。
其次,大胆夸张描写奇异山川在诗歌中,夸张是浪漫主义诗人常用的手法。
然而,李白在《蜀道难》中,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诗人除了直接的夸张之外,还把神话传说融入其中,使夸张更加奇特,更富有文化意蕴,同时这些神话传说也有助于提高夸张的审美效果,从而更加突出蜀国的奇山异水之壮美。
例如,诗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蚕丛、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
其意义是说,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相通达。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意思是说,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PPT《蜀道难》唐·李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详解(浪漫主义风格,词类活用,写作思路,使动用法,意动用
![PPT《蜀道难》唐·李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详解(浪漫主义风格,词类活用,写作思路,使动用法,意动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c894f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e.png)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 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 __浪__漫__主__义___ 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 _雄__健___奔__放___,色调___瑰__玮__绚__丽___,语言__清__新__自__然____,是继屈原以 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赞扬 )劳动人民 __改__造___自__然___的( 勇敢)精神。
鉴赏
❖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用了“六龙回日”的__神__话__故__事___,作者还用了_上___下__对__举___的
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 蜀道的( 危 )和( 高 ),令人心惊肉跳。
《蜀道难》
太白山 长安
青泥岭
大巴山秦岭剑阁
青 藏 高
蜀 中
成 都
巫 山 山 长江
北原
脉
云贵高原
西
东
南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 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 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 白初入长安之作。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 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在早上;在晚上 使……凋谢
(9)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滚动 (10)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发愁
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本文的写作思路
这首诗是按__由___古__及__今___的思路,__由__秦___入__蜀___的线 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 本诗的主旋律是:___蜀__道__之__难__,___难__于__上__青___天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情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难 于 上 青 天 ︕
蜀 道 之 难 ︐
章法灵活
1、叹蜀道之高
2、叹蜀道之险 3、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 雄奇险峻?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神话传说
神话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原因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入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晚唐 皮日休
(一)自幼受道家老庄思想影响,向往的 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
(二)漫游山河,多样经历形成其奔涌 豪放的气质 。 (三)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只好寄托丰富 的想象来表达理想。 (四)开明、开放的盛唐思想影响
夸张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以虚衬实ຫໍສະໝຸດ 以 手 抚 膺 坐 长 叹
想象 夸张
扪 参 历 井 仰 胁 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张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想象 夸张
雄 奇 可 怖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三秦民谣》)
相同:夸张 不同:想象 神话传说 虚写
灵活的章法 瑰丽的想象
浪漫主义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
总 结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 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 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 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 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 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蜀道难
——浅析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 人”,是盛唐代表作家。 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 国诗坛的伟大的 浪漫 主 义诗人。 他的诗歌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洋 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 “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构建起古代积极浪漫主义 的新高峰。
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