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鞑靼人统治俄罗斯后,一个新诞生的俄罗斯小国,借 助鞑靼人的支持,悄悄崛起。就是莫斯科公国。十三世纪 末,莫斯科从在鞑靼统治下日趋衰弱的弗拉基米尔——苏 兹达尔公国中独立出来,1283年,成为莫斯科公国。1359 年,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莫斯科 公国不管谁上台,对外扩张是绝不改变的。逐渐成为东欧 强国。1478年,俄罗斯最终摆脱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鞑靼 统治。1485年,伊万三世又吞并了特维尔公国,基本完成 了俄罗斯的统一,并结束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也有 人把他算做是俄罗斯第一个大帝。1689年,彼得一世夺得 政权,从此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由于深受拜占廷和蒙 古影响,俄国充满了宗教气氛和东方特点,是一个愚昧落 后的国家,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先进文化。彼得一世的改革, 一举使俄国告别落后,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林。1721年, 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俄国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其主要局限性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侵略扩张也给欧 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2.彼得一世改革内容波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生活 习俗等各个方面,初步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使俄国跟 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为俄国的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改革的主要局限性是没能废除落后的农奴制度。
兴建彼得堡
彼得宫
圣彼得堡
彼得堡罗要塞大门
目的:
巩固沙皇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上台后,是否急于改革?他做了什么?
二、移植西方文明
欧化的改革内容
A、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
军 事
B、实行征兵制
C、重视发展、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进行税制改革
二、移植西方文明
欧化的改革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
彼得一世
(1672─1725),
彼得一世教会改革的内容
彼得一世教会改革的内容
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传教、宣传、教义和敬虔生活等。
1. 传教:彼得一世鼓励传教士到俄罗斯的边远地区和亚洲地区传教,以扩展东正教的版图。
2. 宣传:他制定了一些政策,以宣传东正教,例如对世俗文化的限制和促进严格的守旧主义。
3. 教义:彼得一世在俄罗斯教会内推行普世主教会法,积极进行教义上的改革,包括取消某些错误的传统教义和习俗,强调教会应该根据圣经教导而非人类传统。
4. 敬虔生活:彼得一世强调教会应该倡导和推广敬虔的生活方式,取消了一些旧习俗,推行纯洁和尊重神的生活方式。
他还鼓励俄罗斯教会对社会问题积极发声,例如倡导废除奴隶制度和改善贫困者的生活等。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后训练
2.彼得一世重视发展海军,主要是因为( A.打通出海口的目的
A
)
B.俄国海军落后
C.学习西方军事体制
D.增强军事力量
解析:选A。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出海口,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选A项。
课后思考:
俄罗斯帝国的建立 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有什么联系?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谢 谢大家!
26
(2)影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军事上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实行 征兵制,发展海军。
2、经济上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 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
3、政治上 中央设置参议院,地方设总 督;废除旧贵族特权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 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 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 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实行征兵制, 发展海军。
2、经济: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 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
3、政治上 中央设置参议院,地方设总督;废 除旧贵族特权
4、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
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 洲学习,推行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必要性:
(1)17世纪末,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俄国落后的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严重 4、文化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居民 只占23.6%ຫໍສະໝຸດ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必要性:
第23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四)、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1、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 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2、推行改革的手段过于野蛮和粗暴
3、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4、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 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2.在叶卡捷琳娜执政初期,一个把138 名农奴(其中包括一个12岁的小女孩)鞭打 致死的女农奴主,所得到的惩罚只是被判终 身苦役监禁。
3.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 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经济比较
以农奴制 为基础的 封建专制 制度 资产阶级 的君主立 宪制
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滞缓?
其是因为陀军思队妥也耶是夫 农民编成斯的基,:便《是被 更加危险侮了辱。与”被损
害的》 ——全国警察局长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赫尔岑
给沙皇的报告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的激战
1853-1856 年的克里木战争, 以俄国的失败告终。 你能说出俄国失败 的最根本原因吗?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1)17世纪末,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俄国落后的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30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严重 4、文化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居民只占23.6%
(2)1694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决心改变俄 国落后的面貌
3.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 后生产方式
第23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 革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十七世纪末落后的俄国封建农奴制下的严重落后局面罪恶的封建农奴制度▲11C逐步发展起来,17~18C仍在持续发展。
▲既落后又残酷的经济制度:以农奴主领地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给自足,闭关自守,较少同外界联系,农奴主霸占大量土地,农奴几乎一无所有。
▲沙皇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15000多俄亩耕地。
▲中部地区,地主贵族占可耕地一半,个别占90%。
▲农民,不毛之地,连年歉收。
▲农奴境遇更悲惨,无人身自由,超经济强制。
影响是: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怠工、破坏生产、俄国经济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缓慢。
封建农奴制下的严重落后局面落后的农业▲17C,大约有1200~1300万人口,95%为农奴。
▲工具简陋。
▲小农经济广泛存在、落后的技术,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产量低。
▲大片耕地无人耕种,荒凉衰落。
封建农奴制下的严重落后局面落后的工业▲以手工业为主。
▲手工工场在17C仅20余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要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尤其不能满足国家的军事需要。
不发达的商业▲工业落后,商品奇缺,大量商品从国外进口。
▲商人在国内外贸易中缺乏竞争力,靠国家行政制度来扶植。
重商主义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
落后的军事▲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落后。
17C,无海军,几乎无正规陆军。
▲莫斯科仅有2万名射击军,还有9万新制团队,7万名哥萨克骑兵,25000外国雇佣军。
▲军队装备差,使用的火枪质量低劣。
▲生产落后导致政府不能供给军队最低限量的武器和弹药、军服,对外战争中屡遭失败。
落后的文化教育▲17C,几乎是文盲和半文盲的国家。
▲多数居民信奉鬼神,迷信妖术。
▲文化教育落后导致人才极度缺乏,严重制约国家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人民起义▲残酷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向两座大山亚在人民身上。
▲沙皇政府,苛捐杂税,人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尖锐。
▲仅17C40年代~70年代,就爆发5次较大规模起义。
彼得一世的历史任务争夺出海口,创建海军舰队“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 1.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
(重点) 2.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难点)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二、内容1.军事改革(1)措施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作用:加强了军事力量,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2.经济改革(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2)措施①工业方面: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厂主可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②商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政治改革(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用人:废除旧贵族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4.文化教育改革(1)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2)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3)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归纳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三、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影响(1)积极①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①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历史认识(1)正确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彼得一世改革虽然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有利于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局限性①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②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在其地缘上,是一个既不完全属于东方又不完全属于西方的横贯欧亚大陆的国家,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宗教结构上中呈现出许多既不同于东方又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从留里克王朝到1 8 6 1 年农奴制改革止,俄国内部发展始终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欧君主专制是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出现的专制王权,是调节国内具有政治独立性的市民等级和贵族等级之间的关系的中介力量; 而俄国却不存在象西欧那样的独立的、组织严密的等级, 沙皇专制制度不允许社会各阶层存在任何政治独立性, 它镇压任何微弱的反抗, 具有东方君主专制的性质。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1689年彼得一世掌握实权发动改革。
1689年的沙俄政权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
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
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
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
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
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
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
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俄罗斯历史 第五讲 彼得一世改革
第五讲彼得一世改革第一节新沙皇登基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在位期间,俄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时尚,外国的影响不断增强。
他最小的儿子彼得出生于1672年,阿列克塞去世后,起初是他的长子费多尔继位。
然而,6年之后,费多尔便去世了。
火枪兵发起暴动,结果伊凡和彼得两兄弟都成为皇帝,其中头脑迟钝的伊凡为第一沙皇,实际上各项事务都由他们的姐姐---聪明且受过教育的索菲娅伙同宠臣戈利岑公爵处理。
彼得和他的母亲被驱逐出莫斯科。
正在长大的彼得对于索菲娅来说越来越构成威胁。
1689年夏,她决定借助火枪兵团除掉弟弟。
但是,彼得已经躲藏到圣三--谢尔吉修道院中。
领主,贵族,神职阶层,最后甚至连火枪兵都转到彼得一方。
彼得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了莫斯科。
密谋者被处死,索菲娅被拘禁在莫斯科的新处女修道院中。
从此,彼得开始独自理政。
第二节欧洲之行执掌政权后,彼得决定赴欧洲学习。
1697年3月,“大使团”驶离莫斯科,军官中有一位彼得·米哈伊洛夫,事实上这是俄国沙皇的化名。
此次出行历时一年多,他有效地利用这段时光。
在德国,他学习了军事技术,在荷兰和英国学习了造船技术,在奥地利进行了外交谈判并接触到哪里的宫廷生活。
同时,他还招聘欧洲专家到俄国工作。
在沙皇外出期间,莫斯科发生了火枪兵骚乱。
彼得获悉后急忙返回莫斯科,随即开展血腥镇压。
1698年9--10月间,共有1000多名火枪兵被处死。
旧军队被摧毁了。
第三节为夺取出海口而战彼得一世清醒的认识到俄国17世纪末所面临的外交任务。
俄国没有出海口。
波罗的海被瑞典控制,黑海被土耳其控制,土耳其手中还掌握着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
彼得一世一生都在为争取出海口而战。
他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作战。
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回亚速要塞后,彼得便以土耳其战争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外交行动。
然而,国际形势的发展很快便迫使他放弃南方的一切战事,急剧转向北方。
1699年,旨在反对瑞典的北方联盟形成。
俄国的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 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 观目的是什么?
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五)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评价
性质: 意义: 局限: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 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 斗。” ——恩格斯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封建农奴制度
面对危机,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自上而下)
1、法令规定,农奴获 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 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俄国继续实行沙 皇的封建专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 旧控制着大量土地;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沙皇统治到二月革命才被推翻)Fra bibliotek归纳小结
俄国的 改革
背景
内容
彼得一 世改革
改变俄国 政治上;
落后面貌, 军事上;
实现富国 经济上;
强兵
农奴制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 因 政治:
农奴暴动 沙皇统治危机
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2月,沙皇尼古拉 一世反对土耳其将伯利恒教 堂交天主教僧侣掌管,要求 土耳其苏丹承认沙皇有权保 护所有在苏丹统治下的信奉 东正教的臣民。5月,土耳其 在英国怂恿下,拒绝与沙皇缔约。俄国 遂同土耳其断交,并于7月3日以保护东 正教居民权利为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 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10 月4 日,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
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1672-1725)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改革者,他的改革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进行评价。
一、政治改革彼得一世的政治改革是他的改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君主专制国家。
他的政治改革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改革了军队和司法系统、修改了税收制度、改革教育等。
首先,彼得一世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
他废除了原来的“贵族共和国”制度,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各地的政府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
此举使得俄罗斯政府的效率大大提高,政治形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了军队和司法系统。
他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军队,使俄罗斯的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他还建立了一个更为公正的司法系统,使人们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第三,彼得一世修改了税收制度。
他取消了原来的“头税”和“地税”等多种税收制度,统一了税制,使得税收的征收更为公平、合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彼得一世改革了教育。
他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大学,为俄罗斯的文化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他还派遣了大量的学生到欧洲国家学习,使得俄罗斯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的政治改革为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君主专制国家。
二、经济改革彼得一世的经济改革是他的改革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的经济改革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发展工业、改进农业、建设运输系统等。
首先,彼得一世发展了工业。
他鼓励外国商人来俄罗斯投资,建立了许多工厂,使得俄罗斯的工业得到了发展。
他还建立了一条运河,使得货物可以更便捷地运输。
其次,彼得一世改进了农业。
他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土地和更高的报酬,鼓励他们种植更多的粮食。
他还建立了一些农业学校,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 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 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3、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①在中央设置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
③废除旧贵族特权
图片反映了 哪方面的改革 措施?还有哪 些?
1、军事改革
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
①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
2、经济改革
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措施 ①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 充当劳动力。 ②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金钱是战争的命脉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 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1697—1698年,彼得 一世微服出访,随俄 国“大使团”访问了 西欧的荷兰、英国等 国家。在荷兰,彼得 一世化名米哈伊洛夫 在造船场认真学习造 船技术。图为圣彼得 堡的彼得一世学习造 船雕像。
二、移植西方文明——措施
1、军事改革
2、经济改革
3、政治改革 4、文化教育生活习俗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 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更谈不 上超过他们。”结合课本知识指出彼得一世采取了哪 些措施实现了兵强?
1、性质
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 封建性改革。
2、影响
积极
A、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B、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 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时代的要求——背景
1、必要性
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1知识拓展: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史称彼得大帝。
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称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
他派了一个“大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学习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彼得本人也乔装化名秘密随同前往。
从1689年起他在俄国推行欧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大力发展工业,允许外国人在俄国设立工厂,招聘外国技术人员到俄国来,工场主可以买进农民做工。
同时限制进口,保护关税,扩大国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改革军队体制,废除了旧军队,实行征兵制,建立正规的海陆军。
与此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出国学习,聘请外国教师,兴建兵工厂,开办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增强军事实力。
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
实行国家机构和官吏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的农奴制国家机器更加完备,为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外方面,彼得一世为建立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北冰洋到印度洋的大俄罗斯帝国,争夺霸权,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为争夺黑海出海口,曾两次对土耳其发动战争。
发动俄瑞北方战争,战胜瑞典,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大部分领土;并把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彼得堡(1713年)。
通过战争,获得里海沿岸一带土地。
他还企图染指我国黑龙江流域。
尽管其“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未能实现,但他的内外政策确把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扩张成为濒临海洋的强大的封建帝国。
第七讲 彼得一世改革之谜.
第七讲彼得一世改革之谜在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是以伟大皇帝——大帝著称于史,在世界历史上彼得一世是以伟大改革家著称于世的。
马克思称他是雄才伟略之人,普希金称赞彼得一世时代的“俄罗斯进入了欧洲,象一艘在斧头咚咚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阵阵轰鸣声中下水的航船一样”彼得一世在位执政43年,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推行大规模欧化的改革,他的时代被称为大改革时代。
彼得一世为何改革?作了哪些改革呢?一、彼得一世童年与亲政二、大改革时代三、时人世人评说彼得一世大改革一、彼得一世的童年与亲政1645年,罗曼诺夫家族的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病逝,他16岁的儿子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继位。
阿列克塞沙皇的第一个妻子是出身于大贵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玛丽娅.伊莉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从15岁嫁给阿列克塞开始,几乎每年都在生育,29岁玛丽娅就病死了。
说来奇怪,女孩儿个个都长得结实健壮,聪明玲俐,尤其大女儿索菲娅. 阿列克塞耶芙娜从小就表现了极高的心气。
但男孩们却个个扶不起来。
玛丽娅生的五个男孩中只有两个活到成年,其余三个幼年就送了命。
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也是先天不足,身体虚弱。
长子就费多尔,从他出生开始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床,因为他自出生就得了“败血症”,两条腿长期浮肿,无法行走,宫庭御医整天跟随在他的身边,以备不测。
幼子叫伊凡,这是个先天弱视的孩子,眼睛近似于瞎子,他的智力水平远远低于同年龄的儿童,虽然年令已是7岁,但是说起话来含含糊糊,口齿不清,做起事来行为乖张。
死后无嗣,皇统中断,是各国封建帝王的一大心病。
沙皇阿列克塞虽有两个皇太子,但是沙皇对这个儿子能否活下来,能否顺利执掌沙皇统治大权没有信心。
因此,盼望一个称心如意的皇太子的降生是沙皇阿列克塞的最大愿望了。
于是身体并不健康的沙皇阿列克塞在42岁娶了贵族纳雷什金家族的纳塔利娅.基里洛夫娜.纳雷什金娜为新的皇后。
纳塔利娅不仅年轻漂亮、身体健硕,而且接受了在当时比较高的文化教育。
她是在沙皇的重臣、西方文化的崇拜者阿尔塔蒙.马特维耶夫家里教养长大的。
俄国的改革知识点
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的发展历程: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领导:彼得一世内容:性质:材料一:“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
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积极的: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恩格斯可见: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1)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2)根本目的:巩固统治(3)其他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
彼得一世改革名词解释
彼得一世改革名词解释彼得一世可真是个传奇人物,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你知道吗,这位沙皇出生在1672年,真是个有趣的时代。
彼得小的时候,家里就很热闹,尤其是他那颗渴望知识的心,简直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四周的一切。
想想看,那时候的俄国就像一只沉睡的巨兽,文化、科技、甚至社会风俗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彼得长大后,心里有个巨大的梦想,就是把俄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真的是豪情万丈,干劲十足。
他特别喜欢西方的一切,从时尚到科技,甚至连饮食都想改变,哈哈!你能想象他有多疯狂吗?他竟然跑到欧洲去,亲自学习造船和军事技术,真的是把“身在曹营心在汉”发挥到了极致。
彼得回来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了他的改革大业。
你看啊,他一开始就把传统的士兵训练方式都给打破了,变成了现代化的军队,真的是一举成名。
可你知道,这可惹了不少人的反感,毕竟老一辈可不喜欢新鲜事物。
除了军事,彼得一世对文化的推崇也是不遗余力。
他要让俄国人抛弃那些陈旧的观念,转而接受西方的文化。
他还特别强调教育,建立了学校,推广科学和技术。
他心里可清楚,如果想要国家强大,教育必须上去。
想想看,那时候的俄国,可是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
彼得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推广员,真的是拼了命在努力,生怕落后了。
他推行的改革,那可是个大工程啊!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改变,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革命。
彼得一世还对贵族的地位进行了改革,他把“贵族”和“平民”的界限搞得模糊不清。
你瞧,这种做法让一些老贵族气得直跺脚,但对那些平民来说,真的是大快人心,终于能有机会翻身做主人。
你说,这不就是“人人平等”的雏形吗?说到彼得一世的个性,真是个奇葩!他可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绅士,而是一个喜欢动手的人。
他自己动手造船、打仗,甚至还要求大臣们剪掉长发,穿上西方的衣服,真是给大家来了个大变样!他还建立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可真是他的骄傲,仿佛是他改革的象征。
新城的建设过程可不轻松,简直是让人感到累到飞起,很多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俄国在18世纪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个国家,俄国对内对外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于是彼得一世改革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了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军事帝国,那么彼得一世改革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呢?18世纪初期,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在尼德兰和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俄国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就在此时伟大的彼得大帝上台之后,便开始着手国内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国家军事军队,加强国防建设,全力夺取出海口。
第二,改革健全国家的行政机构。
第三,对宗教进行改革,削弱教会势力,加强皇权。
地四,改革并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第五,兴办工业,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第六,鼓励发展商业和贸易,提高商人在国内的地位。
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变,增强了国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且使俄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此外彼得一世改革还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彼得一世改革更是俄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运动。
当然俄国能有这样的发展,和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的雄才大略是分不开的。
沙皇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俄国的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发展,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成为了封建地主剥削的对象,而且愈演愈烈,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而且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有发展成绝地君主制的趋向。
第二,俄国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地下,政局不稳加上战乱不断导致生产活动遭到破坏,出现了很多荒芜的田地,农奴和农民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
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即由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 社会革命的形式是多样的,通常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9页)。
社会革命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采取和平发展的形式。
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具体历史条件和客观的革命形势。
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中国: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
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
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
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近代的俄罗斯帝国是由中世纪的莫斯科公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逐渐发展起来的。
1480年,莫斯科公国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钦察汗国,1243年拔都所建)的统治。
67年后,伊凡四世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1613年,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伊凡诺夫(1613--1645年在位)登上沙皇的宝座,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
从此,伴随着农奴制的强化,俄国逐渐由等级君主制转向绝对君主制。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1645—1676)颁布一部《法典》,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农奴制度。
从此,俄国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随着历史的继续,到彼得改革之前,俄国真可谓“百病缠身”:政治上,政府严重受制于宗教势力、官僚机构臃肿庞大而运转低效,在80多个中央衙门中,居然没有专职的财政和司法机关,且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
因循拖延之风泛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
贵族地主之间为争权夺利而相互倾轧的宫廷政变和下层人民因不满暴政而起来反抗的斗争频频发生,阶级矛盾复杂尖锐,整个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经济上,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大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无法自供自给,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
虽也初步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统一市场,但直到18世纪初,俄国才诞生商人阶级———由于大量的物品依赖进口,加上商人阶级的姗姗来迟,西欧商人便乘机控制了俄国的外贸市场。
军事上, 存在着不少弊端:俄国没有海军,没有正规、常备的陆军,因而也没有巩固的国防。
遇到战争需要用兵时,贵族地主自备马匹、携带武器入伍作战,指挥员则临时从西欧各国聘请,战争一结束,临时拼凑的军队也随即解散。
且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行动迟缓,纪律松弛,已渐渐失去它的军事意义。
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也不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
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
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
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宗教的作品。
民间盛行信奉鬼神,迷信妖术,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
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数量少、质量差, 十有八九的学校条件简陋,甚至简陋到全国没有一册像样的教科书或科技书,教学制度也不健全,更主要的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象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
甚至还有一些达官显贵仍目不识丁。
特别在妇女中识字的人更少,就连在著名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中,所有的妇女几乎全是文盲。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已是非常落后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俄国的落后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开明人士的注意。
随着大量外国人迁居俄国,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开始传入,对俄国社会形成冲击。
富商与贵族家中有越来越多的进口用品,如绘画、地图、乐器、家具,甚至食品和酒类。
为加强军力,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开始按西欧的方式组建军队,于是出现了轻骑兵、龙骑兵、步兵团队等。
沙皇政府聘请许多外国专家到俄国来工作,其中包括医生、军官和技术人员。
贵族们竞相去西欧旅行,对西方的发展心生羡慕。
阿列克谢的第二个妻子纳塔利娅·纳雷什金娜小时候受西方文化的崇拜者马特维耶夫的影响很大,马特维耶夫一家在生活方式上刻意模仿西方。
沙皇阿列克谢的儿子彼得幼年时,常到莫斯科的外国人居住区去,在那里接触到西方科学知识,包括航海、几何、军事、建筑等。
1689 年,把政权夺到自己手里以后,他在宫中系统地向西方人学习数学、科学和军事。
他还学会了许多手艺,在他一生中大约会20 种不同的技艺,从造船到拔牙几乎样样都会做。
在1697 年他派遣一支使团出使西欧,去考察西方的国情。
他自己装扮成随员随团出访,在荷兰的造船厂里挥斧当学徒,亲自参加船只建造。
他沿途参观工场、码头、博物馆,考察民风国俗,还旁听英国议会,由此而对欧洲各国的情况有了直接的了解。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认识到不学习西方便不能使俄国富强。
俄国就是靠扩张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前述发展史就是俄国的扩张史。
到17 世纪时,俄国的一个重大特点是急剧的殖民扩张。
继16 世纪中叶征服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后,俄国继续向南部进犯,不断与土耳其控制下的克里木汗国发生冲突。
在1610—1640 的30 年间,俄国的军事边界线约向南推移了450 公里;而在同一时期,俄国的殖民活动几乎向东方推进了4500公里,侵占了从鄂毕河到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区。
对西伯利亚的殖民活动主要是由为沙皇服军役的哥萨克进行的,殖民的动机是攫取该地区珍贵的毛皮。
当时东西伯利亚各族多数还处于氏族社会发展阶段,为毛皮的巨额利润所驱使的小股俄罗斯冒险家沿河道推进,沿途大量杀害和俘获土著居民。
1647 年俄罗斯的殖民者抵达鄂霍茨克海,1648 年抵达亚洲的东北角。
与此同时俄国冒险家来到黑龙江流域,开始侵占中国领土,结果遭到中国军队的抗击,被迫同意和平谈判。
1689 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因此,据此条约,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为中国的领土。
随着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俄国地主和新兴的商人阶级愈来愈迫切地要求增加谷物的输出,加强与西欧各国的联系。
然而,俄国虽然可以向南通过亚速海和黑海、向北可以通过波罗的海与欧洲联系,但却因为亚速海和黑海都掌握在土耳其人手中,而无法进入地中海;在北部,波罗的海的水上交通被瑞典牢牢地控制着,使俄国舰船无法进入大西洋,唯一能同外国通商的北方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一年中就有九个月封冻,而且由这里航行到西欧,要比经由波罗的海的路程长一倍。
所以,当时的俄国与先进的西欧国家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联系很少。
俄国隔绝闭塞的现状与地主和商人阶级的这种愿望发生了尖税的矛盾。
要解决这种矛盾,首先就需要夺取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控制通往西欧各国的水路交通线。
首先把这一计划付诸实践的是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
1695年和1696年,彼得一世曾经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结果仅仅夺取了亚速城堡,夺取黑海出海口的计划遭到失败。
为了彻底战胜土耳其人,夺取黑海出海口,1697年3月,彼得一世派出多达二百五十人的庞大使团赴西欧进行考察,一方面学习西欧各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陆海军技术;另一方面寻求反对土耳其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