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末作业(03)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03)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A.籍.贯/聊以慰藉.镣.铐/夜色撩.人巷.道/街谈巷.议
B.芳菲./绯.闻轶事泄露./抛头露.面转.角/晕头转.向
C.诟.詈/藏污纳垢.售罄./切中肯綮.偌.大/一诺.千金
D.果脯./阳光哺.育称.职/交口称.赞曝.露/一曝.十寒
1. A [A项依次读jí/jiè,liào/liáo,hànɡ/xiànɡ。

B项依次读fēi,lòu/lù,zhuǎn/zhuàn。

C项依次读ɡòu,qìnɡ,ruò/nuò。

D项依次读fǔ/bǔ,chèn/chēnɡ,pù。

]
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科学家眼中,沉溺于酒精并不浪漫。

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备受关注的2月23日秦皇岛淀粉厂爆炸案的调查工作于日前展开,秦皇岛市政府已对此作出了责任事故的认定,但市政府至今还尚未公布问责结果。

C.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警示人们: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至关重要。

D.在2月27日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 000米速滑比赛中,王濛勇夺冠军称号,并成为首位一人获得三枚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

2. C [A项语序不当,应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项成分赘余,应去掉“还”或“尚”。

D项“勇夺……称号”不搭配。

]
3.下面是一份生日答谢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分)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好!
今天,是我人生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幸福、欢乐的气氛中,我迎来了自己的60岁华诞。

承蒙各位抽空,光顾我的生日聚会,我非常荣幸之至。

你们为我送来了美好的祝愿,给这个聚会增添了无限的喜庆。

在此,我代表全家,衷心谢意各位高亲贵友。

请大家端起酒杯,让我们一起饮下这醇香的美酒,祝愿大家生活美满!
①②③④
3.(1)“华诞”是对别人生日的敬称,应改为“生日”。

(2)“光顾”多用于商家对顾客的敬称,应改为“光临”。

(3)“非常荣幸之至”中“非常”与“至”重复,应改为“荣幸之至”或“非常荣幸”。

(4)“谢意”是名词,不能带宾语,应改为“感谢”。

4.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关于“碳中和”定义的4个关键词语。

(4分)“碳中和”的目的是为了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

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

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

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并且成为受到许多国家政府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①②③④
4.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或“二氧化碳”)绿化(或“植树”)抵消(或“吸收”)环保(或“环保活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

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

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

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

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

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

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

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

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

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

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

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

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

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

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

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

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

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

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

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与骈肩累.迹累:重叠
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荣:荣耀
C.以遗.相人遗:留给
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铭:铭记
5.D(铭,铭刻)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韩琦有美德的一组是()
①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②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③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④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⑤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
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6.B(①指韩琦出身、家庭背景;⑤⑥均是指韩琦处理政事的能力)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B.主要叙述韩琦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

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

7.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3分)
(1)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

(2)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4分)(2)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事迹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从而光照后世,并且留传到永远。

(3)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3分)
(3)他的言语中把快意于恩怨、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誉,却把它当作警戒。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

(1)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略加解说。

(4分)(1)“强”有振作义。

词人因心情不佳而借酒排遣。

他心情之所以不佳,一是逢秋伤悲,睹物衰败而生人生苦短之叹;二是客居身份,有飘零之感;三是神州分裂,虽然江山如画,但一半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四是报国无路。

(2)“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冷”字含有哪些意蕴?(3分)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冷”既指外部深秋的温度之冷,又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厄之中而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3)“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中的“此意”指什么?这是诗人本来的愿望吗?为什么?(3分)
(3)“此意”指归隐江湖。

这并非诗人的本来愿望,只是诗人的无奈选择。

因为他年岁渐老,已经看不到有被朝廷重用的希望了。

赏析: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

这首《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便是淳熙五年与辛弃疾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所作。

与此同时辛弃疾也写了一首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扬济翁、周显先韵》词。

这两首词不仅情味相投而且风格也很接近,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

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

深秋季节,满目荒寒,眼前是一片空阔的长江,只是黄叶翻飞,秋意瑟瑟,使作客异乡的人更增添了无限的愁思。

以上是“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这两句词的大意。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这里用“强呼”二字,说明词人是为了驱散“客意不胜秋”的忧愁才呼酒登楼的。

从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山图画”;“图画”之上又冠以“舒卷”二字,眼前的自然美景仿佛真地变成了一幅可舒可卷巧夺天工的图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祖国河山的诗情画意。

“舒卷”二字的另一层作用,更在于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而不是只可供机案观赏的静止的画面。

“应答鱼龙悲啸”,这是瞩目长江的汹涌波涛,耳闻目睹的雄伟气势。

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这虽然出自虚拟,但却寓有一番寄托。

古纬书《乐动声仪》中曾有“风雨动鱼龙,仁义动君子”(风雨能惊动潜在水下的鱼龙,仁义能感动仁人志士为之奔走效命。

)之说(《太平御览》卷八十一引),在这首词里可以把“鱼龙悲啸”引申为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使爱国之士不能自安,想振作起来做出一番事业的意思。

所以接下去便说“不暇顾诗愁”──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在当前国事日非的形势下已经无暇顾及,暗示作者有投笔从戎之志。

以下“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二句是向下片过渡的转折。

从辞面上看写的是寒气袭人,侵入衣裘,其实是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阨之中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词转下片:“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
凛怀冰。

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

“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这三句又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志士沦于下位,平生的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损憔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

词人虽然不甘心沉沦江湖去做个不关心世事的隐者,但时势所迫也只能将“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了。

江上的明月与没有心机的沙鸥可以做隐者的朋侣,让明月和沙鸥陪伴着自己了此生涯吧。

这首词慷慨激越、愤世伤时之情溢于言表,虽不如稼轩词之博大深邃,但仍能得其神似。

毛晋在跋《西樵语业》中评杨炎正词云:“不作娇艳情态”,“俊逸可喜”。

可见在南宋爱国词人当中他的词是足以匹敌同时代的作者,俨然自成一家的。

四、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⑵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

(白居易《琵琶行》)
⑶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⑺,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
⑻_______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⑴猿猱欲度愁攀援;⑵轻拢慢捻抹复挑;⑶辩乎荣辱之境;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⑸言笑晏晏;⑹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⑺操千曲而后晓声;⑻虽有嘉肴 (每空1分,错字、漏字、加字不得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出神的速度
米兰·昆德拉小说《慢》中的最后一句是:马车消失在晨雾中,我启动了汽车。

昆德拉大概是为了反抗这个快时代,一个速度的时代,才写了这本《慢》。

他还有足够的耐心把一个复式故事换着方式来讲述。

可是,昆氏的小说也是越写越短,和十七世纪的同行相比,没来由地迅速、紧凑起来。

一夜之间,在我栖身的小城,高铁悄然而来。

速度带来了人流,房价攀升,大地之上,一条条溜光锃亮的铁轨正蛛网暗结,四通八达。

我们能在打个盹儿的时间里到达杭州、上海,或许更远。

在马车时代,这两个地方,我们起码要晃悠上数十天。

沿途风景,乡间小调,任
何变故,都可能牵制我们的脚步。

近处说,在我少年时期,常有步行的经历,从家中到学校,或去集市游玩,漫山遍野地跑。

总之,去任何一个地方,全仰赖脚力。

我们用脚真正地丈量过这块土地上某处村寨寺庙、山野林地,熟悉到近乎残忍。

现在,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一个不断提速的时代,步行的人将什么也赶不上,所有的人都在马不停蹄,遭遇人生的景致或不停地错过。

我们奔跑,飞翔,疾行,我们的速度来自于汽车、火车、飞机,我们完全超越了人体的局限,突破物种的限制,我们以豹的速度,鸟的姿态在大地之上迅疾地奔走。

而我们可能少了豹的野性,鸟的优美,只是紧随人潮,气喘吁吁,连睡眠也不得安生。

写字是噼里啪啦地进行,一笔一画地铺展,多么慢节奏。

不厌其烦地读一本书,和只有一两本书可读的时代,同样荒诞无边。

步行去郊游的人大概已经随着乡村房屋、林中空地而消失了吧。

还有谁在写信,七八年前曾痴痴地坐于灯下,怎么就成了不可复制的旧梦。

真的是没几年啊。

慢腾腾的邮车曾给少年的我带来心灵的安宁与幸福。

现在,日行千里的EMS和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递公司在路上为我们争抢时间,似乎时间真的成了财富。

它们可以给足不出户的我送来食物、衣服、书籍,可是没有信,手写的长信成了遗落在草丛中的纸屑。

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了一个贩卖解渴药的商贩,商贩说,吃了这药就不需要再喝水,这样一来,一星期可节省五十三分钟。

可小王子却宁愿花那时间悠闲自得地去找一口水井。

啊,慢的乐趣还有多少人能够享受。

有人说,一个不停行走的人,他不会幸福,因为他不能回忆,而一个不会回忆的人,他是不能安静的。

可能,安静是幸福的基础吧。

而一个慢腾腾的走路人,或一个坐在牛车上的人,那咿咿呀呀的行走声,就像他灵魂深处的呓语,深邃,悠长。

看那骑青牛的老子,独行在黄土之上,苍茫之下,他灵魂的速度也可算是视通千里,日行无数了吧。

可一切都是不可扭转的。

十九世纪艺术沙龙里的谈笑风生,传到如今已成消失的天籁。

一架快起来的机器,缓慢是末路,只有不停地加速,才能抵达心中的圣地。

那个深夜,我徘徊于窗前,久久未眠。

那刻,街灯暗淡,依然有车辆往来,人在开车,车里载着人,谁比谁更不知疲倦?在人人安眠之夜,车也该休息,可是它没有。

它是不是也会累极而倦,不愿动弹,我不知道。

某一天,当我们乘上传说中日神的飞马,这马会不会急速乱奔,车辇散架,残躯断片掉落一地?我们的头发会被火焰烧着吗?我们的身体会不会像彗星一样陨落?那时,会不会有一条河能收容我们,洗净我们余烟未熄的脸。

(选自2010年9月《散文》,有删改)
11.文章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以小说《慢》与文章标题“出神的速度”形成强烈反差,激发阅读兴趣;《慢》最后一句话与米兰·昆德拉在反抗快时代中不自觉地快起来,表现“快”难以抗拒,引出下文对于“快”(速度)的叙述。

1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而我们可能少了豹的野性,鸟的优美,只是紧随人潮,气喘吁吁,连睡眠也不得安生。

(1)在随波逐流、不断加速中失去人的本真。

(2)一架快起来的机器,缓慢是末路,只有不停地加速,才能抵达心中的圣地。

(2)表面上说快时代,慢就是失败,只有不停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才能实现理想;实际是反讽,借此表明越快越远离精神的圣地。

13.文中哪些情形可以说明“可能,安静是幸福的基础吧”?请简要概括。

(6分)
①少年时漫步家乡,②灯下写信,③阅读手写的信件,④步行郊游,⑤在牛车与牛背上完成入世与出世的思考,⑥艺术沙龙里的谈笑风生。

14.本文题为“出神的速度”,但在文中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慢”,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分析并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

(6分)
形成对比,在反复对比中阐明对“快”与“慢”的思考。

深意:快不可避免,但“快”使人错失美好景致,失去心灵的安宁与幸福,甚至失去心灵归宿,表达作者对“快”之危害的深深忧虑;慢给人乐趣,让人灵魂安静、深邃、悠长,让人视通千里、日行无数,应放慢脚步,在安静中寻求幸福。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一17题。

谈阮籍之哭
谢宗玉
《晋书·阮籍传》是现存记录阮籍事迹最早的专著,其中记述了阮籍的两次大哭,分别如下:
其一: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其二: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

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地前往哭丧。

《晋书》的作者房玄龄是这么评价这件事的:“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可事实上,一个无论多坦荡真淳的人,也不会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来吧?那么阮籍这种狷狂的举动,除了千年之后贾宝玉似的痴情外,还有别的喻意吗?
当然有。

阮籍为什么要为兵家之女而哭?一是此女有才貌,二是此女未嫁而亡。

可以说,这两条理由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如果兵家之女有才貌,但已作人妇;或者兵家女未嫁而亡,而才貌平平,都不会吸引阮籍前去哭丧。

阮籍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

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殒。

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

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啕大哭。

这哭一是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二是也可以用这个事例来加强世人对自己“不拘礼法”的印象。

阮籍“穷途之哭”的喻意更为明显,千古以来,失意文人每每吟咏此句,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

但阮籍人生的真正悲剧在于:内心的高洁容不下当时社会的污秽。

到了司马昭假心假意,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请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看不惯这种伎俩,便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以为可以逃过这一关。

可是他错了,阮籍酒醒之时,见一批批使者站满了大厅,没有办法,他只好挥笔草就。

由于太有才华了,违心之话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劝进书》写得“辞甚清壮”,此文一出,便为司马昭谋取帝位扫清了舆论障碍,司马昭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

这篇《劝进书》可以说是阮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阮籍高洁的心灵容不下自己的这个污点,写完此文几个月后,便郁郁而死。

而他的意味深长的哭声却在历史的横梁上久久缭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