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记柯城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成果
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优质教育
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优质教育作者:吴飞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9年第01期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位于浙江西部,是1985年设立的衢州市市辖区,也是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
建区以来,随着柯城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踏上衢州市这块热土——柯城区,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
回首23年,审视现在的柯城区农村教育,可以说,她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她在浙西大地中崛起了,成了浙江省的教育强区,真正实现了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的伟大工程。
柯城区的农村教育,一路走来,风风火火,走在人们的视线里,走在历史的视线里,更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
一、看教育变迁,负历史重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这里建有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南宗孔氏家庙;这里四省通衢,毗邻福建、江西、安徽,自古处在交通要冲;这里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是全国九个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之一;然而,在浙江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这里却仍然属于浙江省的发展中地区……尽管衢州经济不是十分发达,但因为受南宗孔氏文化的世代熏陶,却一直抱着“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在柯城区教育体育局看来,他们更喜欢用“适度超前发展”来规划柯城区农村教育事业。
一位哲人说过,一切都会过去,惟有思想生生不息;一切都会消失,惟有救育文化亘古长存。
带着探求的心态,走近柯城农村教育。
一页页翻开它气势磅礴的发展篇章,了解柯城的过去,展望柯城的未来,感受柯城农村教育的变化与腾飞,心中原有的疑惑和惊叹也渐渐化成了一种深深的敬意和感动。
23年来,柯城区农村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5到1996年,以争创“两基”为目标,实现第一次教育布局调整,主要标志是完成了农村学校危房改造任务,1996年下半年与全省同步通过“两基”验收。
第二阶段从1997到2002年,以高标准高质量“普九”为目标,实现第二次教育布局调整,主要标志是完成了破旧校舍改造任务,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力度,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特作如下决定:一、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15年教育(一)1997年我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以来,基础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
但是,必须看到,我省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还不均衡,农村教育整体相对薄弱。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一项首要任务,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二)我省农村教育近期发展的目标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07年,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达到70%以上,70%的县(市、区)达到教育强县标准。
二、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保障教育发展的正常投入(三)建立“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
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名单
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初30项(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单位及申请人:1、让资优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林肃浩“化学资优生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杭州第二中学林肃浩冯德炳李蓉2、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沈大安3、杭州市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实践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郑子罕李伟韩良倪望跃何杭广4、协同、合作、发展——“新班级教育”实验的教学探索上城区崇文实验学校蒋莉虞大明蒋云朱英全力5、为成功智力而教,以成功智力施教——基于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下城区安吉路实验学校黄伟骆玲芳胡承东干定雄施环红6、走进沙地——萧山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萧山九中徐柏兴诸先元方长富7、为了每一个智障儿童的发展——萧山区特殊教育多元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萧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沈锦木傅克中许宝良邵亚华尹关林8、小学美术多元体验教学方式的构建与实践嘉兴市第三实验小学曹建林黄佳平张曦杨英琴9、小学生闲暇生活辅导研究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建人陆瑛李振林10、东阳孝敬教育课程化操作模式的研究及推广东阳市教育局沈兵姜鸣光楼锡德马森浦11、小学生智能多元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东阳市实验小学楼绍新黄笑霞赵晓丽董承英12、学案导学法——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性实践寿才明郭万里斯克良单子平高亚军金华一中13、小学生“学会心理自助”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兰溪市实验小学徐锦生吴小军胡亚芳陈金和叶茜14、小学生特长培养理论与实践武义县熟溪小学徐钢良何军杰15、重点中学美育实施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义乌中学金延风朱斌吴高泮方维华鲍忠仁16、小学语文自主建构教学研究与实践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李宝贵吴惠菁17、高中化学整体结构教学的构建与实践慈溪中学邵守灿徐昆黄建波18、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制度的创建与实践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应畏之沈海驯顾存根张建国丁耀方19、小学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鄞州区教委教研室李永明计志芳沈斌钟声任定尧20、以“节能与环保”校本课程为突破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余姚市东风小学周仁康范红月柴利波陈百初胡亿钧21“课堂——网络”的整合——“超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镇海中学吴国平王贤明朱道初俞加强王梁22、高中语文阅读“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江山中学郑逸农吴根华姜洪章朱文斌曾范友23、小学家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衢师二附小徐雪芳施燕红严黎明陈水香王红宇24、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新昌县教育局徐禄新竺健庭陈方进董朝阳25、初中生发展性辅导实验研究诸暨市浣纱初中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边伟达刘宣文边玉芳斯怡安26、大容量输入输出语言信息的英语教学临海市回浦中学任美琴等27、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研究台州市教研室高美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讨与实践28.台州中学孙立文等29、初中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温州实验中学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朝曙麻晓春胡珏虞缓缓侯定伟30、混龄幼儿交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实验研究南海实验学校娄敏二等初79项(排名不分先后)成果名称单位申请人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与研究富阳中学赵力红体验建构表现——“自主实践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杭州采荷中学何志英唐宇红(执笔)王斌陈琦走进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与研究杭州第二中学张路路陈克宁何东涛宋玉林黄犁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杭州第二中学尚可龚金根赵庆跃黄伟杨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沈燕影俞春晓杨勤奋汪劲秋王小意《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杭州学军中学任继长杜持红让孩子改变学习走向自主下城区长寿桥小学李西文俞洪萍以评价促发展,为发展而评价——多主体激励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萧山区高桥小学黄宪法来春霞让我们更加健康——萧山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萧山区教育局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伟中陈胜良俞晓东陶青来尧林从理念到实践——“研究性学习”为我们构筑了学生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的自由空间浙大附中季芳尚可汪国新顾建辛郑国强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湖州市湖东小学学科创新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湖州爱山学区湖东小学盛春荣农村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湖州城区织里镇中学沈斌海杨勇明郑旭红湖州德清机关幼儿园城镇幼儿玩沙游戏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王悦娟等在农业气象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湖州德清洛舍中心学校倪土根俞守明小学常识课课型与教法研究湖州德清逸夫小学徐敏邰秀珍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湖州二中徐育玉张令军农村小学探究性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海盐教科所陆李松杜伟明王福良章驰冠高中语文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海盐元济中学徐桦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罗剑虹徐颖锋周慧敏俞界岳张金富高中《劳动学》课程教学模式试验嘉兴市教育局李水根徐志平朱桦吴全泉刘树臣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研究平湖市实验小学王永初蒋国杰张华王爱民小学审美化教学研究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周施清闻惠华沈坤华尤良南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金华四中卢莉朱海霞小学数学“活动领先研究开放”教学改革成果报告金师附小胡德龙唐彩斌倪军健以创新为本位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武义县壶山小学谢玲玲刘力李献武李建生俞妃仙高中数学“主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永康市第一中学童天恩李克勤李康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缙云县实验小学陈汉光王斌吕慧丽杨丽佳吕国飞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缙云县实验小学赵力乾祝桂义陈汉光生物教学中构建科学方法训练模型的研究缙云中学应志雄李锦山丁爱采李小凤施望敏农村寄宿制小学保育工作研究与实践景宁县教育局罗德伟周光平吴建强张昌寿潘舸平沈晓刘杰伟毛晔德景宁县实验一小“板块剪贴”助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菊林献海叶慧姬“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龙泉市教研室吴丹青中学化学“再认识、再发现”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践慈溪浒山中学陈洪发张建国叶戎伟华建浓施初勋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奉化市实验小学张良范伟东高中美术班“合格加特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宁波三中林金妙许谱槐骆建钧弘扬“三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波中学蒋裕源奚曾辉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宁海县实验小学胡文杰金慰祖叶再芳严晓峰项杨舫九年一贯分阶段达标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鄞州区邱隘实验学校应后达俞建祥陈莉惠顾存根徐晓鸣小学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研究鄞州区钟公庙镇中心小学陈冠昌鲍国光严惕非“学中玩、玩中学”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余姚市实验学校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喻伯军郑水军鲁建国朱潮海罗建平初中生公民道德体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余姚市舜水中学王胜战戴红萍应建军李军杨小杰高中语文学导式学习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余姚中学李仁国周安民胡可飞厉文明周俊杨实施良知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余姚中学祝国强李仁国周安民幼儿绘画创造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柯城区新华幼儿园刘小倩范诗武徐小燕朱元媛何晓勤小学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龙游县西门小学梅樟明余淑君林建平孙银丽刘智松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策略研究衢州二中张遥小学审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衢州市实验学校姜荣根陈晓平吴月香严丽萍王文森活课程、活教材、活教法上虞市鹤琴幼儿园赵秀红姚月丹许雯吴锡汾陈彩娣.青年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绍兴市教研室李新王黎明方炎军沈江峰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优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绍兴市鲁迅小学马成永汤春燕陈丽君叶燕芬陈建华小课题进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绍兴县柯桥小学郑雨浪叶百水朱正祥孙华劬董万昌学生整体发展教育实验研究诸暨中学潘国权陈水均楼蒋良关于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生物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施忆等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金华二中浙师大章云生等小学生人格教育实验研究浙江大学教育系温岭市方城小学肖龙海张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研究(教材)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边玉芳《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尚文方卫平以情感为核心的托幼一体化课程的研究浙师大杭幼师附幼朱丽丽王芳中学数学“问题发现教学”研究与实践台州市教研室李昌官等高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研究与培养台州中学方青稚等注重过程与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探索天台中学郑志湖等大溪小学乡土作文教学改革探索温岭市大溪小学鲍立云张仁忠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的构建温岭新河小学应正荣等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系列研究仙居安洲小学幼儿园吴立安等小学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仙居县教研室张志伟等小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苍南县灵溪镇第五小学章绍友陈立安整体推进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之研究苍南县龙港一中应重庆教师专业发展之校本培训的研究与实践乐清中学魏樟庆吕品充分利用CAI优势开展创新教学改革平阳二中周伟林观厚城镇初中活动教育研究瑞安市安阳镇第一中学伍树声王孔勤叶大新章晖林成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中减负提质的测量和评价研究温州第十二中学陈炜等.新世纪美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温州实验中学王五一面向21世纪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王红军等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素平陈耀张延银施昌魏“名作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岱山县高亭小学陆其恩韩梅亚陈龙宽刘燕儿普陀模式——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普陀二中唐汉成戴建明“海岛风情”——弘扬乡土文化的美术教学改革实践舟山市定海四中陈永刚蒋群吴媛媛张秋明谢舫小学常识“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舟山市教研中心定海小学定海盐仓中心定海小沙中心岱山高亭小学王莉珠周钢邵平安顾富金陈佳斌高中理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舟山中学缪和平唐华丁成云杨林王忠庆。
成全乡村孩子对美好教育的向往
成全乡村孩子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作者:张秀君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张秀君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乡村教师,他们扎根乡村,坚守岗位,用智慧和青春托起农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他们是教育情怀的守望者,是乡村美好教育的追梦人!2016年8月,在建德城区已经工作了12年的我,响应号召,主动选择去这所杭州最西部的学校任教。
这几年,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样的坚守光荣而有价值——这是对乡村孩子美好教育向往的成全。
重回乡村情谊深每天比在城区学校至少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每天总是提心吊胆驾车行进在那川流不息的、大货车众多的路上,每天经历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进城还怕影响市容的情景。
从踏进新校园的那一刻起,我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
教室布置、入学仪式、家长交流,我按照城区学校的标准精心组织,为身边的同事作出示范。
农村留守儿童多,隔代教育多,学习习惯较差,我创新奖励“学分币”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省普通话测试员,我注重朗读指导,班里的孩子朗读课文字正腔圆。
书法是国粹,可乡村孩子没有校外培训资源,我从“点、横、竖、撇、捺”开始,一个个反复教学示范,有时候累得手臂抬不起来,但看到孩子们写出的字漂亮规范,看到家长们感激的眼神,顷刻间,所有的苦、所有的累化为乌有。
重拾自信天地宽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年龄两极分化、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学校支持下,我倡议成立“四灵书院”青年教师成长联盟,联系五所城区小学送教到校,与城区小学举行教学联谊,青年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成长。
农村家庭图书资源缺乏,我便联系原单位新安江第一小学和杭州景苑小学提供帮助,在班级里建了“图书角”,让孩子们有书看、爱看书。
班里孩子家庭困难,我就动员亲朋好友为孩子们捐赠班服,让孩子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教育的美好。
这几年来,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佳绩频频:获浙江省心理健康赛课一等奖、杭州市“一师一优课”信息技术一等奖……青年教师品尝到了成长的喜悦,体会到了乡村教师也能有大梦想、大作为、大成就。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陈清华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陈清华发布时间:2021-10-26T06:57:19.21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5期作者:陈清华[导读] 就“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如下思考:重庆市万州区孙家中心小学404076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优化体制机制,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逐步呈现出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整体性有待提高,教育、科技助推农村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情况,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高师资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如下思考:一、统筹规划——加大教师编制保障力度一是坚持政府、人社局主导,负责好各地教师编制的总量核定和宏观管理,尽量给足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编制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教师资源重组和优化,对超编学校进行就近、周边合理分流,杜绝部分城郊学校教师闲置过剩而其他农村学校缺编严重的现象。
条件成熟,借鉴“县管校聘”的成功经验,整合教师资源。
二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入口质量关。
前几年,在教师招考过程中,由于学历及专业要求太低或不对口,导致进入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而这些“新兵”大都分配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因而对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极大的挑战。
所以,招录“专业对口且学历较高”的教师应成为今后引进教师的重要要求之一。
二、校际共建——“名校+”模式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了一系列学校教育结对帮扶政策和措施,但调查发现学校间的具体互动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校间基本没有实现教学、教研的帮扶与互动。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持续深化校际共建工作及考核措施,实施“名校+农村学校、弱校、分校”等策略,推动校际、城乡、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共同进步,方式既可以采取行政安排式结对也可以倡导“自由恋爱式”合作,既可以是教研帮扶又可以是特色课程建设,变“削峰填谷”为“造峰抬谷”,真正实现城区与农村学校优质资源互联互通互享互建。
乡村教育改革成功的案例
乡村教育改革成功的案例
乡村教育改革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浙江“德清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合资源,共同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
德清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2. 江苏“淮安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参与为支撑,以“小班化”教学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
淮安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 山东“莱阳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参与为支撑,以“学区化管理”为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
莱阳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乡村教育改革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积极成效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积极成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城乡之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体系统一、教育发展协调的一种教育改革模式。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旨在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背景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
长期以来,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充裕,师资力量强大,教育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师资缺乏,教育设施不完善。
这使得农村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教育差距和不公平待遇。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打破城乡之间的隔阂,促进资源的共享与均衡。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城乡教育一体化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农村地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农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最后,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可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具体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通过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条件,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了城乡师资的交流和培训,提高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农村学生的就学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似的教育条件,有机会接受更广阔的教育成长平台。
总之,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建设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下文将详细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定义、背景、重要性以及具体成效,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体的概括和说明。
开发小班化教学 推动农村教育特色发展
开发小班化教学推动农村教育特色发展作者:任玉龙来源:《山西教育·管理》2024年第03期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随迁就读和择校就读的农村适龄儿童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农村小学适龄入学儿童数量骤减。
目前,农村小学“小班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推行合理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利用好“自然小班化”趋势,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基于相关政策和当前形势,现以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同过小学校为例进行探究。
小班化教学要求学校“因地制宜”。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
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合理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过小学总人数不足百人,最大班容量不超20人,原有的“大班化”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
面对新形势,需结合班级特点采用“一对一帮扶”、“手牵手”互助等办法助力高效教学,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小班化教学要求变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管理理念、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小班化教学要求变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有许多类型,一些模式在大班化教学中难以高效实施,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
为探究高效、新颖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同过小学将课堂教学融于实践活动中,例如,数学课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长度单位的奥妙;劳动课时让同学们走进校园劳动实践田体验除草、翻土、种苗、收获的过程,感悟劳动的乐趣;语文课时倡导学生走近生活为家人介绍喜欢的景点,当一次“小导游”。
诸如此类的校园活动将课本内容融于实践,学生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终身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构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乡村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果
乡村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果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是一项关系到乡村地区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
在乡村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乡村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教师队伍质量得到提升,乡村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一、改善乡村教育条件乡村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
政府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独立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得到了改善和完善。
此外,电子化设备的普及也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可以在学校或家里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网络学习,获取更广阔的知识。
二、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质量乡村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同时,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得到了有效的壮大和提升,为乡村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三、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乡村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乡村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开设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一些优秀的乡村学校还开展了与城市学校的联合教学活动,让乡村学生能够与城市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乡村教育水平,让乡村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乡村教育改革取得的新成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改革的投入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乡村教育改革成果的跟踪监测,确保改革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果,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衢州市不断推进“名师资源共享”和“名校托管”工程
角
杭 州市 滨江 区启动 “ 提升 中小学教 师全 员教 育品质 ” 三年培 训计 划 杭 州市滨 江 区 “ 升 中小学教 师全 员教 育品质 三年 培训 计划 ”启 动 。培训 内容 由教 育教 学理论 学 提 习、 学 实践 ( 教 学科 专业 )校 本研修 三 大板 块组 成 。 训 实行 学分制 , 学分 为 20分 , 育教 学理 论 、 、 培 总 4 教 教 学实践( 学科 专业 )校本研 修各 为 8 、 0学分 。
共 同体成 立仪式 。
据悉, 德育协作共 同体由金华八 中发起 , 今年 6月 1 3日, 曾在金华八 中召开金华市普通高中德育共 同体筹备会议。 德育协作共同体的四所中学皆是省二、 三级重点高中, 在生源状况、 发展方向等方面有共 同之 处 。 同体 旨在 联合 各 校德 育工作 力量 , 对德 育 工作 的 热点 、 共 针 重点 、 点 问题 , 同研 究 、 难 共 积极 探
教师的徒弟, 并签订 了师徒结对协议 ; 今年 3月, 进一步开展市名师跨校 带徒活动 ,1 8 名市第三届名师和 12名教 师结成 师徒 关 系。 时 , 州 市还 广 泛 开展 省 特级 教 师和 市名 师“ 教 下 乡” 6 同 衢 送 活动 , 过上 示 范 通 课、 专题讲座 、 教学咨询、 互动研讨等形式 , 不仅让农村 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也给农村一线教 师带去 了 先进 的教 育理念 和成 功的 实践经验 。
此计划从 20 年开始实施到 21 年止 , 08 00 通过三年的培训, 力求使滨江区所有中小学教 师都能掌握 所教 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 , 都能按照学科教育教学和学习规律行事, 让各个层次的教师的教 育教学水平 均 能得到 比较 明显的提 高。 ( 州教 育城域 网 ) 杭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位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位——黄家中心小学2006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尊敬的柯城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今年是我乡“十五”发展教育发展规划的最后一个年头。
一学期年来,我乡的小学、幼教、成教工作在柯城区教育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黄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工作,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不断提高师资素质,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回首一年的工作历程,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更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训。
请允许我现将2006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年来,我校认真执行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按照我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和坚持科学发展观,重实际、做实事、求实效,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丰富办学内涵,积淀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使学校上台阶近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原来在全区各方面工作平平的学校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现在已经跨入到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教育强乡、衢州市文明单位、衢州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单位、衢州市卫生先进单位等。
1、2005年10月我乡中心小学又顺利通过浙江省示范小学验收(成为省级示范小学,全区农村学校仅三所)。
2005年11月通过区综合委创平安校园检查组检查,我校一成为区级“平安校园”,摘取了创“六大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第一块铜牌。
2005年12月中心小学又被衢州市教育局评为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单位(全区农村学校仅一所)。
2005年12月中心小学的网站被柯城区教育体育局评为优秀网站(全区农村学校仅四所)。
2005年12月柯城区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强区的检查验收,我校为实现创教育强区这一宏伟目标,在时间上我们足足化了两年的时间准备,做各类档案资料近150卷。
“理想之家”创新理念,成长驿站给予幸福
“理想之家”创新理念,成长驿站给予幸福发布时间:2022-05-24T15:14:33.68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9期作者:郑美宏[导读]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七里校区(以下简称“七里校区”)是柯城区唯一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也是柯城区“名校托管弱校”办学模式的实践地。
2006 年 4 月,柯城区启动了“名校托管山区弱校”均衡城乡教育试验,将七里小学列为当地名校鹿鸣小学的帮扶对象,设立七里校区,使之成为柯城区农村教育“一校两区”试验地。
郑美宏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324000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七里校区(以下简称“七里校区”)是柯城区唯一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也是柯城区“名校托管弱校”办学模式的实践地。
2006 年 4 月,柯城区启动了“名校托管山区弱校”均衡城乡教育试验,将七里小学列为当地名校鹿鸣小学的帮扶对象,设立七里校区,使之成为柯城区农村教育“一校两区”试验地。
2020 年,柯城区启动“一校两区”3.0 版本模式,七里校区抓住机遇,立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着力构建“家庭样、书香样、实践样、数字化”的“三样一化”真实学习情境,打造新型“理想·家”教学空间,让乡村学生有更真实、更富有创造力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在关爱中成长,在逐梦中成才。
一、创设“理想·家”环境,发挥文化环境效能七里校区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紧扣“家文化”主题进行“理想·家”建设,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家的味道。
校园环境是文化育人的关键,我校立足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结合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构建一种“理想之家”的校园氛围,师生在充满亲切、温暖气息的校园中,雅言、雅行,做谦谦君子和翩翩少年。
童趣校园——孩童之家。
学校着重发挥环境文化的美育功能,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用情为教学空间寻找新的生长点,将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人人育人做到极致。
学校以竹为元素,融合山野情趣,设计文化墙、装扮草坪、美化围栏;“竹小鹿”种植区、“小竹屋”暖暖观察站等特色空间,让整个校园富有童趣;“我家陶源”“我家小厨”“我家蒙馆”三大实践基地充分体现家的温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年 的 3 6所 , 5 撤并 了 6 8 , 8 所 改变 了全市农 村学 校 高 了办学效益 , 教育资源得到 了有效的整合 优化 。
( ) 二 实施 “ 改” 程 , 进 城 乡教 育均 衡 四 工 促
为 了有效推 进城 乡教 育均衡 化 ,通 过合并 办
区” 的管 理模式 , 从根本 上消 除了城 乡学校之 间 的
一
是传统的学校 等级现 象严重存 在。 如从学 校隶属 教学设备无法添置 ,教师的培训 进修无法进行 , 就
( ) 制差 异 造 成 的 不 均衡 三 体
一
关 系来 看 , 市直 属学 校 、 ( ) 区 县 直属学 校 、 一般学 形成了一大批 的薄弱学校 。 校, 隶属关 系不 同 , 等级地位也不 同。 直属学校 一般 政府投入较大 , 师资配备较强 , 办学条件好 ; 一般学 是 多年来现行 的学校 管理和学 校评估政 策
丽0 ■ 2/ 09 1
孽
◆
观
察
改变 面貌 ,使全 区 9 . 28 %以上 的小学生都能享受到 育经费是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 源 , 能体 现政府 教 更 更 为优质 的教育。
问题 及 其 原 因
育投入程度 的指标 。 有研究表 明 , 国小学和初 中 我
二、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预 算 内生 均 教 育 经 费 应 占人 均 G P的 1%和 D 5
差距 。
现该 区航埠镇 民族完小 、 石梁镇下 村完小等 6所最 薄弱农 村完小分别被城 区 6所小学 接管 , 成为这些
( ) 三 合理配置教 师资源, 提升农村师资质量
教师 资源是 义务教育 均衡发 展 的重要 制约 因 城 区学 校的农 村分校 , 使得薄弱学校在短期 内迅速
柯城:小城“大教育”的秘密
柯城:小城“大教育”的秘密作者:陈灵周宇来源:《小康》2014年第27期8月27日是学校老师报到的日子,原本在浙江衢州市柯城区大成小学担任数学老师的周雪娟比之前提早一个小时出发,从这个学期开始的三年,一直在城里教书的她要交流到10公里外的村级完小石梁镇小学担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
七年来,在柯城区中小学校的教师中,和周雪娟一样有“走教”经历的还有很多。
全区228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流动率达到30%以上。
当地教育部门还有规定,城区至少有13%的优秀教师要流动到农村任教。
坚持七年的“教师走教”仅仅源于一个朴实的愿望:让农村娃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一校两区:移交教育公平权衢州市柯城区地处浙江西部,是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之一。
全国仅存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孔氏南宗家庙肃静地端坐在辖区中,沉淀的儒家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了柯城区的主政者:即使“穷财政”也要“重教育”。
2006年7月,柯城区百年名校、规模最大的小学鹿鸣小学试点“托管”七里完小,三位城区骨干老师长期驻扎进这所农村小学,期间,短线学科老师以走教方式协助教学,定期开展关于备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教师交流活动……城区的优质教育如涓涓细流,滋润到原本贫瘠的乡村土地上。
时任鹿鸣小学校长助理郑美宏是三位下村骨干教师之一,据她回忆,当她与该校其他两位骨干老师一同坐上通往七里乡的公交车,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颠簸,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从眼前越过的一座座青山竟有着更深的隐喻——城区名校接管农村小学将逐渐打通阻碍柯城区教育均衡的重重大山,将教育公平权送到农村娃的家门口。
“变化太大了!”现在已是石梁镇小学校长的郑美宏谈起七里完小的变化,依然激动,她告诉《小康》记者,试行一年后,七里完小的教师参加区里的各种教学比赛,竟获得11个奖项,打破了之前零奖项的纪录;在2006年底的全区科学学科教育质量统测中,七里完小的成绩从以往的垫底跃居榜首;学生也纷纷在区级的比赛中获奖。
2007年7月,柯城区正式下文让鹿鸣小学接管七里完小。
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作者:要季萍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第08期胡村小学位于太谷县胡村镇胡村,是全县最大的农村乡镇小学,晋中示范小学。
学校占地1584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6个,学生600余人,教职员工32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学习《纲要》和领会全教会精神的活动,并结合实际重新修订了学校发展规划。
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发展成为高品位高质量的农村学校。
立足育人为本,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在全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实现了校舍安全合格、功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宜人的目标。
2010年,政府投资210多万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为1442平方米的胡村镇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全国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
中心配备了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棋类等专用活动室,开展了兴趣特长、主题教育、课程实践三大类近30个专业的教育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创办特色学校提供了优越条件。
不仅满足了全镇中小学生参加活动的需求,而且覆盖任村、范村、水秀等多个乡镇,对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此外,学校还更新了校园广播系统,悬挂了电子显示屏,并建立了校园网站,建成了校园电视台,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化。
2011年学校建成了2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并对操场进行了美化与绿化。
2011年我校的办学条件又有新跨越,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艺术教育特色结合,楼厅走廊、校园橱窗、教室墙面,都成为展示学生艺术作品的主要平台,实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标。
遵循教育规律,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办学行为是遵循教育规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途径。
我校认真执行市教育局出台的中小学管理“五个规范”等系列制度。
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
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x标题: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一、全国乡村教育振兴案例:1、浙江省绍兴市转型发展试点——睦洲示范区乡村教育改革。
睦洲示范区位于绍兴市西南,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浙江省某市转型发展试点。
在这里,乡村教育改革尝试实施了“睦洲模式”,以朝向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教育改革为重点,通过建设乡村教育资源中心、实施乡村学校改装建设计划等措施,以及重视乡村教师开发、实施乡村科学实验室及科学普及等政策,在乡村教育改革落实方面取得明显积极的效果。
2、湖南省怀化市转型发展试点——Web上乡村教育改革。
怀化市被确定为湖南省转型发展试点,为此实施了“Web上乡村教育改革”。
通过实施“Web上乡村教育改革”,以市场机制激发乡村教师的远足活动,让乡村教师进行远足活动;试点项目实施扩大乡村教育资源共享,让乡村学校受益;以IPv6为基础建设全省乡村网络教育系统,实现乡村网络教育环境和内容可视化,使乡村学校实现贯通。
二、各省乡村教育振兴案例:1、江苏省:南通市、连云港市的“乡村教育先行先试”模式。
江苏省,南通市和连云港市都实施了“乡村教育先行先试”模式,对乡村学校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改革,主要包括:发展对外开放办学;推行乡村学校多种形式教育利用;深入推进校园管理改革;大力推进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全面推广新型乡村学校建设;实施乡村学校精准扶贫等。
2、山东省:济南市的“乡村教育改革试点”。
济南市的“乡村教育改革试点”,以“西林村”为案例,深入推进贫困乡村学校的改革,坚持建设“安居乐业、发展睦宁”的发展理念,把乡村教育改革放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
通过建设乡村中心校,改造和建设乡村学校,采取具体举措改善乡村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的作用,培养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发展。
教育60年,看乡村学校变化
教育60年,看乡村学校变化德阳市旌阳区新中学校李健60年的历程平凡而短暂;60年的步伐坚实而稳健。
教育60年是服务基础教育的60年。
在这60年风雨沧桑中,新中学校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的发展过程。
请允许我在此赘述如下:一、看国家政策倾向1、教育乃国家命脉和民族精神之所系。
我们的教育,在本世纪六十年来,从旧式的传统教育几经变革到现在。
从熟读熟记语录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再从知识分子管理学校。
从消除青壮年文盲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再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
虽然在不断的改革中存在着这样或哪样的问题,但为了全民的素质共同提高,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行改革。
2、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由最初阶段的集资兴办学校发展到由国家统一拨付资金,由瓦房变砖房,再由砖房到楼房。
由最初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育条件至现在完善的现代化设备、设施,都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投入。
特别是近几年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使得人们不得不说,乡镇中修得最美的是学校,最气派的学校。
3、为了让下一代不再为缴不上学费而辍学,国家大力宣传,政策倾斜,再加上各级政府全身心投入。
使之一大部分农村孩子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企业的善举,国家的减免部分学生部分费用。
在1997年提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中国有更多的学生在法律的保护下,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随着一项项优惠政策出台,如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一所所农村中小学校园。
特别是施行“两免一补”,惠及城乡学子。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通通免去,学生可以不花一分钱就从小学到初中一口气给读完。
二、看硬件变化昔日:“一排土房子,几排泥凳子,一群泥娃子”,曾是农村学校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素描。
一排排低矮的老瓦房,墙体斑驳,瓦顶生苔,窗户是木窗扇,夏透疾雨,冬灌寒风。
回想我就读的学校:大门是两扇用角铁焊接的歪斜的铁框,高低不平、尘土飞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这就是校园;二排矮小破旧、墙皮脱落、地基下沉的土坯房,大部分的教室门已经不在,黑板还是用木板做成的,黑漆脱落,显示出它的经历,我们坐的还是吱吱歪歪的不堪重负的条橙。
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分析
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案例,探讨乡村教育改革的路径和策略,以及其对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乡村教育资源整合案例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存在着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乡村教育资源整合的措施。
比如,在某省的一个贫困县,政府将多所农村小学合并成了一个集团学校,通过整合教师和教育设施,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集团学校的投入,改善了教育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
这个案例表明,乡村教育资源整合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通过整合,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
二、农村学校办学模式创新案例在乡村教育改革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也尝试了创新的办学模式。
比如,在某省的一个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学生上学困难,政府和学校联合起来,采取了“寄宿制+互联网教育”的办学模式。
学生住在学校寄宿,通过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上学的问题,还能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这个案例说明,创新的办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和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教育,可以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市学生同样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三、农村教师培训与发展案例乡村教育改革还需要注重教师培训与发展。
在某省的一个农村地区,政府通过设立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激励政策,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能力。
这个案例表明,教师培训与发展是乡村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训和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总结起来,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
乡村教育资源整合、创新的办学模式和教师培训与发展等都是有效的路径。
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普及的提升,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分享一些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旨在探索有效的农村教育发展策略,为其他地区农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农村地区通常面临师资匮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挑战,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创新的措施。
例如,在城镇中小学教师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同时,通过培训和职称评定制度,激励农村教师提升自身学识和教学水平。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帮助农村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三、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农村学校多年来一直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某省某县,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一批标准化的学校教学楼和教学设施,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一些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农村学校建设中,为学校捐赠图书、计算机等教育设备,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四、开展农村教育创新项目为了适应农村地区的特殊教育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开展了农村教育创新项目,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例如,某省农村学校通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他们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此外,一些农村学校还引入了STEM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农村学校通常面临资源匮乏和信息闭塞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一些农村学校积极拓展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城市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农村学生和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
同时,城市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需求。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一些地区政府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家校合作项目。
例如,在某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需求,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叛 爻 c
( 10 ) 8
.
_
( 旬- ) 上 1 , 1
让 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
— —
记 柯 城 区改革 开放 以来农 村教 育发 展 的成 果
口 吴 飞
( 州市柯城 区汪村 小 学 衢 浙 江 ・ 州 340 衢 200)
熏 陶, 却一直抱着 “ 教育 强区”的发展 目标——在柯城 区教 育体育
局看来 , 他们更喜欢用 “ 适度超前发展 ” 来规划柯城 区农村 教育事
业。
一
群众誉为 “ 民心工程 ” “ 和 德政工程”。通过努力 , 改水 和改厕工程 如期圆满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 中小学 的卫生条件。 确保 了农村 广大师生的健康 和安全 。 20 0 5年起实施 “ 食宿改造”工程 , 切实改善 了农村学生的食宿
条 件 ,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誉 为 “ 快 最 好 ”。 同时 加 快推 进 义务 教 育 被 最 标 准 化 学 校建 设 。几 年 来 柯 城 农村 学 校面 貌 变 化 最 大 , 学 条 件 改 办 善 最 快 的时 期 。实 现 了最 好 的房 子 是 学 校 ,最 漂 亮 的 是 学 校 的 厕
位哲 人说过 , 切都会过 去 , 一 惟有思 想生生不息 ; 一切都 会
消失 , 惟有教育文 化亘古 长存 。 带着探求 的心态 , 走近柯城农村教育。一页页 翻开它气势磅礴
的发展篇章 , 解柯城 的过去 , 望柯城 的未来 , 受桕城农村教 了 展 感 J
育的变化与腾飞 ,心中原有的疑惑和惊 叹也渐渐化成 了一种 深深 的敬意和感 动。
现 高 标 准 、 质 量 普 及 义 务 教 育 , 有 重 要 意 义 , 必 将 起 到 重 要 高 具 也
作用。
、
看教育变迁 。 负历史重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柯 城 属 浙 江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 , 多学 校 , 别 是 广 大 农 村 学 校 许 特
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 城——柯 城区 。这里建有 全国仅有的两座 孔 氏家庙之一——南宗 氏家庙 ; L 这里四省通衢 , 邻福建 、 毗 江西 、
的不 断发展 ,教育 事业也 取得 了较快 发展 。踏上 衢州市 这块热
土——柯城区 , 就有一种厚重 的感觉 。回首二十三年 , 审视现在 的 柯城 区农村教育 , 以说 , 可 她站 到了时代 的 “ 制高点”上 , 她在浙西
大 地 中崛 起 了 , 了浙 江 省 的教 育 强 区 , 正 实 现 了 让农 村 的孩 子 成 真 也 享 受城 市 的优 质 教 育 的 伟 大 工 程 。跟 着 感 觉 看 吧 , 城 区 的农 村 柯 教 育 . 路 走 来 , 风 火 火 , 在 人 们 的视 线 里 , 在 历 史 的 视 线 一 风 走 走 里 , 走 在全 省 、 市 的 前 列 。 更 全
摘 要 改革开放 ( 建区 ) 以来 , 柯城 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 育事业也取得 了较 快发展。 教 回首二十三年 , 审视现在 的柯 城 区农 村教 育, 站到 了时代的 “ 高点”上 , 制 她在 浙西大地 中崛起 了, 了浙 江省的教育强 区, 正实现 了- 农村的孩子也享 成 真 /  ̄
一
历史机遇决 胜制高点 , 呈现 在人们 面前 的是潮平岸 阔 、 百舸争流 、
风正劲足、 千帆相竞 、 生机勃勃 、 动人心魄的美丽画卷。
转变了办农村教育只解决 了 “ 班班有教室 , 人人有课桌 凳” 基
本需求的观念。通过合理的布局调整 , 适度集中办学 , 扩大办学规 模, 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改善办学条件 , 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 , 实
的办学条件相当薄弱。为 了改善农村学校师生 的学习生活环境 , 自 20 0 3年起柯城在浙江省率先启动 了 “ 四改” 工程。 “ 四改”工程实行 “ 分三步走 ”的战 略 :0 3年 实施 “ 水工 20 改
安徽 , 自古处在 交通要 冲; 这里资源丰富 、 生态优 良, 是全国九个生 态环 境较 好的地 区之一 ; 而 , 然 在浙 江这个经济 高度发达 的省 份 ,
受城 市的优质教育的伟; T, 。笔者从三方面来论述本文: k- / - ̄ - 看教育变迁, 负历史重任 ; 抢历史机遇 , 决胜制高点 ; 促均衡发展
扬 帆新 征 程 。与 同仁 共勉 。
,
关键词 农 村
孩子
享受
城市
教 育
文章 编 号 i 2 7 9 2 0 1 — 0 — 2 6 — 8 4( 0 8) 0 8 0 17 0
二 、 历史 机 遇 。 胜 制 高 点 抢 决
中图 分 类 号 : 2 G5 1
文献标识码: B
浙 江 省 衢 州 市 柯 城 区位 于 浙 江 西 部 , 18 是 9 5年 没立 的 衢州 市
市辖 区, 也是衢 州市委 、 市政府 的所在地。建 区以来 , 随着我区经济
走过 2 3年载春秋 的柯城 教育 , 特别是近年来 的跨越式发展抢
这里却仍然属于浙江省的发展 中地 区… …
尽 管 衢 州 经 济 不 是 十 分 发 达 ,但 因 为 受 南 宗 孔 氏 文化 的 世 代
程 ” 对农村学校 的水井进行 了全面彻底的整改 , 师生 喝上 , 让』 大
了十 净 水 、 心 水 。 0 4年 实 施 “ 厕 工程 ”, 农村 广 大师 生 用 上 放 20 改 让 卫 生 环 保 的 厕 所 。改 水 改 厕 工 程 的 实施 , 仅 改 善 了农 村 学 校 的用 不 水 如 的条 件 , 带 动 了 当地 农 村 的改 水 和 环 境 整 治 工作 , 当 地 还 被
所。 这一点都不夸张 , 学生公寓 , 有独立 的阳台和卫 生问。 这样的学 生公寓足以和大学 的公寓楼相媲美。 “ 四改” 工程的率先实施 , 也从正面说 明了柯 城农 村教育事业
2 年来 ,柯城 区农村教育 大致经 历了三个阶段 : 3 第一 阶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