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马雪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马雪琴王大顺

(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处于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亟须推进和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教师的要求,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条件。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其自身的性质、任务和规模,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和学科结构。同时应积极构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管理理念,完善教师教育师资管理体制,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的联系,以及构建教师教育师资发展的配套机制等,从而不断促进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9-033-03

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根本条件

面对新形势下教师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转型发展,坚持以优质师范教育为基础,以强化教师教育为目标,拓宽办学思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在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走多科性发展道路[1]。而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如何适应和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质量需求上来,稳定规模,提高基础教育师资供给的质量和层次,努力改善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地方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培养优质师资。

教师教育改革的生命力在于变革与创新,而变革与创新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批敢于变革、能够创新的教师群体[2]。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建设一支理念新、业务精、素质高、热心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它是保障教师教育改革成功,实现地方本科院校顺利转型的根本条件。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教师教育改革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同时采取可行的保障措施,完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提升其思想和业务素质,完成与自身办学条件和发展方向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以及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及其发展水平,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功能和最佳效益。

二、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机制构建

(一)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机制

教师队伍的结构,是指构成教师队伍的各种层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学科结构等。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学科等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根据其自身的性质、任务和规模做出进一步调整和提高,以保障教师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1.形成合理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职称教师的构成状态,是由不同年龄职称以及其所代表的不同学术水平的教师组成。它是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建立起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合理的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中,既应有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副教授担当学科带头人,也应有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讲师承担骨干力量,还应有青年助教作为辅助力量,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达到最佳状态。从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和年龄要求来看,教师专业职称的最佳结构应该是菱形的,其中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应以2ʒ4ʒ3ʒ1为宜[3]。以河西学院为例,该校教师教育的教师队伍结构为助教占13.5%,讲师占65%,副教授占18.9%,而教授仅占2.7%。可见该校教师教育师资中,讲师比例偏高,而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尤其是教授更少,这样的职称结构不利于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要注意调整和改善教师的职称结构,尤其是要增加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以发挥不同职称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协作,促进教师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

2.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师资年龄结构

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教师年龄构成的比例状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教学、科研的活力,体现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连续性和继承性[4]。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是老、中、青等三个层次的人员按合理比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和相互学习,实现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大多是新建院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年龄普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以河西学院为例,该校教师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为36岁,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年龄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特点,青年教师比例过大。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教学经验不足,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欠缺,这使得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同时也预示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与活力,有利于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教师的学历结构

教师的学历结构是指教师中具有不同学历、学位的教师数量的构成情况。学历是教师基础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教师学历层次的高低和学历结构的优劣则是衡量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各国对教育质量的重视以及教师地位的上升,导致政府加大了对教师的选拔和使用,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个富有竞争性的职业,这为教师学历的提高奠定了基础[5]。按照相关规定,作为培养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候选人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要求其教师队伍必须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构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的整体学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符合国家对其教师学历的规定,但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相对较少。以河西学院为例,在该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中,本科学历占5.4%,硕士学历占91.9%,博士学历仅占2.7%。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仍需采取具体措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以增强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平。

4.形成多元化的学缘结构

教师的学缘结构是指教师完成其最后一级学历教育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在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状况,它反映着教师学术思维的多样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高校创新能力的强弱。就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并不理想,教师队伍来源过于单一,大多来毕业于同一所高校,教师学科和来源趋同或者接近,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学术思想都十分接近,这种“同质化”限制了学生的学术空间和视野,不利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6]。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强调形成多元化的学缘结构,即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中成员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应具有广泛性、高层次、多元化、比例科学等特点,从而使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体系相融,多层次、多种类的知识序列互补的局面[7]。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师资来源,应既要有来自省内重点大学的具备研究生或博士学历的教师,还应该有来自省外院校毕业的优秀的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从而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5.形成全面化的学科结构

教师的学科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教师所学学科及其专业的类型和比例构成状况。合理的教师学科结构应该是由来自多个学科及其专业的教师组成,以满足人才培养和课程实施的需求。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来看,课程实施要改变传统的“老三门”的设置,构建立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块,课程包括通识性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等三大模块,其中,教育专业课程又包括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这种立体化全方位的课程配置需要配置一支多学科结构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师资的学科结构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平衡,学科专业理论类课程教师较多,而学科教学法教师数量偏少,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较多,而教育实践课程教师普遍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条件,逐步形成多学科、多样化的教师结构,其中,既有来自高校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又有来自中小学、幼儿园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应用型知识的教师,从而使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不断趋于多层次、多种类的结构特点。

(二)构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管理理念,营造积极和谐的发展氛围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提高管理质量,同时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束缚的更为全面的发展。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做到“以教师为本”,明确学校和教师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学校应通过实施教师聘任制,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工作的潜能,增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活力和竞争力,这样既使学校的用人效率、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又能最终实现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

2.完善教师教育师资管理体制,提升教师教育师资整体实力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教育仍然沿用着原来师范教育时的教育管理模式,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分属不同的机构负责。从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组建来看,教师教育的学科教学法教师分散在各个院系,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只承担教育类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而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则由其他各学院分别负责。这种将学科课程与教育学课程简单相加的教师教育模式,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师资的整体合力,影响了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整合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师教育运行体系,统筹全校各科教学法师资和师范教学资源,组建新的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角色应定位于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教师教育研究机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