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基础振冲施工方案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市黄联关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地基

3-2#、4-7#、6-8#、6-10#、6-11#、5-1# 机位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及施工方案

四川中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2.1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3、振冲法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5)

3.1处理原理 (5)

3.2设计依据 (5)

3.3设计计算 (6)

4、振冲碎石桩施工方法 (9)

4.1振冲施工工艺流程 (9)

4.2测量放线定桩位 (10)

4.3基坑开挖(由土方开挖单位负责) (10)

4.4基础处理深度范围内砂层、卵石层施工方法 (10)

4.5振冲碎石桩施工要求 (11)

4.6 振冲碎石桩施工工序控制 (11)

4.7泥浆排放 (12)

5、施工进度计划 (12)

6、施工机械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3)

附图:振冲桩平面布置图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风电场工区位于省道S307以南至洼垴电站闸址区约13km的安宁河段。在基础下,主要分布人工填土层粘性土、砂土及砂层、砂卵石层。其承载力特征值及土的抗液化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需对地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所提地基处理技术要求,现采用振冲法处理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土的抗液化能力。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针对本工程成桩难度较大,故采用功率较大的ZCQ- 75型振冲器(成桩直径800~1000 mm),其工艺参数为:

ZCQ 55-75型振冲器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ZCQ55-75

电机功率(KW)55-75

额定电流(A)120-150

偏心力距(N.m)55-66

激振力(KN)12-16

振动频率(r/min)1200-1450

振幅(mm)8-10

主机质量(kg)980-1263

外形尺寸(mm)(振冲器外围振动叶子板宽度240-300mm未计算在内)长2500-2900 直径351-425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黄联关风电场工程区两侧山脉及安宁河走向近南北,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东侧为小相岭和螺髻山,属冰川刨蚀高山地貌,最高海拔4358m,相对高差2000~2500m;西侧牦牛山、磨盘山属侵蚀构造中高山地貌,山岭海拔2770~3345m,相对

高差1000~1500m。以东西两侧山脊为分水岭,两山间为安宁河及河谷平原。安宁河河谷属断陷侵蚀堆积平原地貌,北起漫水湾,南至德昌,长度100km,宽一般3~7km,最宽在西昌一带达11km。主要由河漫滩,Ⅰ~Ⅳ阶地及山前洪积扇组成。地势一般较平坦,在横向上由两岸坡麓向河床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形成阶地地貌,河床纵坡降一般3~4‰。组成河谷平原的阶地类型有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在不同地段分别出现。

风电场工区位于省道S307以南至洼垴电站闸址区约13km的安宁河段。该河段主要属堆积上迭阶地地貌,地势开阔、平缓,河床宽一般70~130m。河床两岸漫滩及阶地高程基本一致。Ⅱ级阶地在两岸分布较连续,Ⅰ级阶地高出河水面2~10m,坡面微向河床倾斜,倾角2~3°。Ⅱ级阶地高出河水面7~25m。

场址位于西昌市区以南26km的安宁河河谷,平面上呈南北向狭长地形,南北长约13km,东西宽约3~4km,总面积约48km2。

场址属于安宁河平原地段,风机机位海拔高度1460m~1535m,与东西两侧山地

相对高差1000m~2500m,总体地形上具有山间河谷地势特点。从平面上看,黄联关风电场从北向南可细分为两种地形:

北部平原区:麻地沟~油草沟以北,风机机位海拔高度1460m~1480m,相对高差小于20m,地形坡度一般小于5°,总体地势表现为宽缓平原。该场地上主要布置有58台风机即HLG25~HLG82。

南部宽谷区:麻地沟~油草沟以南至打结沟,风机机位海拔高度1460m~1530m,相对高差70m。受左右岸冲沟切割及其洪水堆积影响,总体地势表现为靠山侧较陡,临河侧较缓。该场地上主要布置有HLG1~HLG24共24台风机以及黄水升压站。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调查,场址区地层岩性较为简单,场区无基岩出露,皆为第四系堆积层,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主要为砂卵石,厚度巨大。现按照地层年代从新到老分述如下:(1)填土①(Q4ml):灰褐色~黄褐色人工填土或根植土,卵砾石含量10%~20%,松散~稍密,全场地分布,厚度一般0.5~1m,部分地段填土厚达3.2m,主要为当地村民在河漫滩上填土造地或耕作形成。

(2)粘性土②(Q4al):为河流冲积形成,黄褐色~棕褐色,可塑~硬塑状,基本不含砾石等粗粒物质。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一般1~2m。

(3)砂卵石土③(Q al):为河流冲积形成,杂色,卵石含量50%~70%,粒径一般为2~4cm,最大粒径达10cm。而在麻地沟以南的高台地上卵石粒径可达20cm 以上,具有典型的Ⅱ级阶地漂卵石特征。该地层埋深为3~5m,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3~6m。

(4)砂土④(Q4al):为河流冲积形成,从颗粒大小可细分为中砂、粗砂和砾砂三小类,稍密~中密。该层分布于砂卵石层以下,厚度较大,据钻孔ZKHL31揭露厚度应大于20m。

(5)粘土⑤(Q4al):为河流冲积形成,多分布于砂卵石地层内,黄褐色~棕褐色,多呈硬塑状,据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测试成果,该土层力学性质略高于上覆粘性土②但仅部分钻孔可见(如ZKHL29),厚度一般小于1m。

(6)粘性土⑥(Q4al+pl):主要为洪积形成,浅灰色~灰黑色,可塑~软塑状,含砾石、粗砂等粗粒物质,粗粒含量5%~10%。该层土主要分布在中坝乡靠山一侧,厚度1~2m。

(7)粗砂⑦(Q4al+pl):主要为洪积形成,多有粉土夹层,稍密~中密。该层土主要分布在中坝乡靠山一侧,厚度2~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