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百色市右江区粤语与广州白话的语音比较

百色市右江区粤语与广州白话的语音比较

百色市右江区粤语与广州白话的语音比较作者:严春艳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1期摘要:百色右江区粤语俗称“百色白话”、“百色话”,从语言归属上属粤语邕浔片。

百色白话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比较,其在语音上既有粤语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

这与百色临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壮、汉、回等多民族聚居、汉语、壮语、瑶语等多语言使用的特点息息相关。

关键词:百色白话;广州白话;语音;比较百色市右江区地处北纬23.33'~34.18',东经106.7'~106.56'之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上游,是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边境物资集散地,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百色市政府所在地,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

壮、汉、瑶、回等23个民族聚居此地,人口约32万。

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1.12%。

百色市右江区地处桂西,多民族聚居,使用汉语(粤语、普通话、西南官话、蔗园话)、壮语、瑶语等多种语言。

右江区使用的粤语,本地人自称“百色话”、“百色白话”,本文以下简称“百色白话”。

主要通行范围为现今右江区城内(原县级百色市城区),是城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

一、百色市右江区通行粤语的原因右江区是壮族聚居区,也是壮语集中使用的地区。

在这里,粤语成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与其临江而立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解放前,百色陆路交通并不发达,客货运往来主要依靠水路——右江,广东商人沿西江逆流而上,最后一站到达百色。

百色是广东商人西行的最后一个落脚点。

又是从东到西沿江分布的广西粤语最西的点。

白话进入百色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由于处地边远,地理位置特殊,百色白话既保留了早期广府粤语的许多特点,同时也在新的语言地理环境中发展演变,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有一些差异。

以下对百色白话和广州白话进行比较。

二、本文材料来源百色白话材料来源:发音合作人:利源,男,现年70岁,自考大专文化,百色市右江区退休干部,世居百色右江区,未在外地生活过。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虽然话“广东广西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但经过一番比较我仲系要讲广东白话同广西白话系有好大差别噶,系我地广西所有白话之中系得梧州市白话最正架,跟广州话差别不大,梧州市亦都有著“广西小香港”之称,梧州白话确系可以罗出黎晒命,广东好多地方D白话都冇梧州白话正,就算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亦都要优过肇庆、顺德、江门等地白话。

除左梧州话仲有平南县大安镇D白话都系好正架,一点都唔输过梧州白话,大安人到左广州,广州人仲会以为大安人系佛山黎架先,就感觉大安白话同佛山话好似似甘架。

广西除左尼两个地方其它果D地方白话就好鬼死土啦,系出唔到大场架。

就比如南宁白话、玉林白话、北海白话、贵港白话等,尼D白话实际上系粤语架一个变种黎噶,唔单系发音同正规白话有少少差别,系用词同埋语法方面跟广州话差别好大,广州人如果到左尼几个地方可能一时会听唔明果度D土白话。

这几个地方D白话水平亦就当广东地区架湛江、茂名、阳江、高州等地方差唔多啦作者:南巴仔阿轩 2005-4-28 20:15 回复此发言--------------------------------------------------------------------------------2 回复: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转贴自:岭南文史“粤语形成于古广信”,是我和叶国泉先生合作的《粤语源流考》一文首先提出的。

这篇论文曾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粤语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后发表于《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

1996年,省政府参事室等单位在封开举办“岭南文化古都”专家论证会,我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的论文,会后又发表了《粤语的起源地新探》,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论证。

现在我扼要介绍这些论文的观点,同时公布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

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占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虽然话“广东广西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但经过一番比较我仲系要讲广东白话同广西白话系有好大差别噶,系我地广西所有白话之中系得梧州市白话最正架,跟广州话差别不大,梧州市亦都有著“广西小香港”之称,梧州白话确系可以罗出黎晒命,广东好多地方D白话都冇梧州白话正,就算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亦都要优过肇庆、顺德、江门等地白话。
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及周边地区粤语的材料,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浊塞音等,将这些不可多得的早期粤语“活化石”保存下来,不仅可以作为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而且可以作为岭南文化研究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3 回复: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粤语保存着占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受游牧民族语言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拒绝了“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占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 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盘点广西话

盘点广西话

盘点广西话广西话是指广西所使用的方言,属于南方方言中的粤语支,和广东话、海南话等南方语言有着一定的关系。

广西话在广西省内被广泛使用,在一些地方也有部分人使用。

广西话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区域的方言,但都较为接近。

一、北部方言广西北部方言,又称钦北方言,主要分布在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

北部方言发音与普通话较为类似,比较规范,并且在钦州市被视为官方语言。

北部方言语调较为平缓,朗朗上口,发音比较清晰。

二、中部方言广西中部方言,又称桂中方言,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

中部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较大,语调比较重,带有一定的唱腔。

当地人常常使用方言和客家话交流,较为清新自然。

三、南部方言广西南部方言,又称壮方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沿海地区,如贵港、玉林、北流、百色、梧州,也包括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北部。

南部方言在广西方言中属于“重口味”,语音咬字力度极大,伴随皱眉皱眼动作,有饱满而磁性的韵律感。

四、广西话中的特殊用词除了各地方言差异外,在广西话中也有不少特别的用词:1. 哈屁(哈皮),意为高兴、欢喜;2. 土萝卜(寺庙),即宗教场所,常常用来特指佛教庙宇;3. 牛滚轮,意为蒜蓉拌北极贝;4. 罗汉豆(红枣),指枣子。

五、广西话的特点与魅力广西话的特点是:语调起伏跌宕,音节准确细腻,抑扬顿挫,韵律悠扬,有一种地道自然的感觉。

广西方言有一定的音韵规律,分区分部分音、韵母有很强的区别性,南壮方言的普遍特点是口音重彪,咬字力度极大,语速较快,有一定的韵律感。

同时,广西话还有较多的口头禅,比如“喷喷”(不错)“嗬哟”(奇异)“来……碗”(来一碗),这些口头禅都非常地符合广西人的口音特点。

总体上,广西话的特点是它具有独特的区域语言特征,在语音、声调、词汇、韵律等方面都有很多鲜明的特点,代表了这片热情洋溢、天际广阔、壮丽辉煌的地方文化。

它丰富多彩的语言气息,不仅令广西人自豪,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广西人对这种魅力十足的语言进行学习和了解。

2023届高考语文语音复习教案: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

2023届高考语文语音复习教案: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

2023届高考语文语音复习教案: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特点和区别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准确的发音对于语言的交流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语音的学习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不可避免的考察内容。

为了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语音复习和练习,特别是要掌握各地方言发音的特点和区别。

一、各地方言发音特点中国的地域辽阔,地方文化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了各地的方言发音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面就针对一些典型的方言,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发音特点。

1、广东话广东是我国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话也具有较高的地位。

其发音特点概括为“去声擦音化、明母鼻音区分、多韵尾、大声音”。

2、四川话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以口音独特而闻名。

其发音特点概括为“轻声、变调、化音、咕咚音”。

3、北京话北京话是我国官话的代表之一,其发音特点概括为“清音、浊音、入声”。

4、上海话上海话属于吴语,其发音特点概括为“齿龈音、舌头卷曲音、清音多音”。

5、台湾闽南语台湾闽南语在我国独立的语系中,它的发音特点概括为“八韵声调、缺失的音位、发音细腻”。

以上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方言之一,它们的发音特点在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

二、各地方言发音区别除了方言自身的发音特点外,各地方言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发音区别。

下面,我们以普通话为标准,简单阐述一下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异。

1、“腰”的发音在普通话中,读作yāo,而在东北话中,读作yǎo,有明显的差异。

2、“凉”、“梁”、“量”、“唐”的发音在普通话中,这些字发音类似于liáng、liáng、liáng、táng,而在四川话中,会变成了liàng、làng、làng、tàng,音调也有所不同。

3、“今天”、“鸡蛋”、“机遇”等字的发音在广东话中,这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完全不同,读作gam1tin1、gai1 daan2、gei1 jyu6,这与一些北方方言完全不同。

梧州粤语比广东标准

梧州粤语比广东标准

梧州粤语比广东标准梧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西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梧州粤语作为当地的方言,在广西地区有着相当广泛的使用。

与广东标准粤语相比,梧州粤语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就梧州粤语与广东标准粤语的差异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在发音上,梧州粤语与广东标准粤语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梧州粤语中,有一些音节的发音与广东标准粤语不同,例如“sh”、“ch”、“zh”等音节在梧州粤语中会有一些变化。

同时,梧州粤语中的舌尖音和鼻音的使用也与广东标准粤语有所不同。

这些发音上的差异使得梧州粤语在听起来更加独特,也更具有地方特色。

其次,在词汇上,梧州粤语与广东标准粤语也存在一些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梧州粤语中保留了一些古老的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在广东标准粤语中可能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发生了变化。

同时,梧州粤语中也会借用一些当地的壮族语词汇,这些词汇在广东标准粤语中是很少见的。

这些词汇上的差异使得梧州粤语在表达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在语法上,梧州粤语与广东标准粤语也有一些差异。

在梧州粤语中,有一些语法结构和句式的使用与广东标准粤语有所不同,例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等。

同时,梧州粤语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语法规则和用法,这些规则在广东标准粤语中并不常见。

这些语法上的差异使得梧州粤语在表达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梧州粤语与广东标准粤语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梧州粤语在广西地区有着独特的地位,也为当地的语言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同时,梧州粤语也在与广东标准粤语的交流和融合中不断发展和演变,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希望在今后的交流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梧州粤语,让这一独特的方言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南宁白话语系归属及特点201621023041 黄雨珺南宁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南宁白话、壮语、平话以及汉语普通话的变体——南宁普通话,本文主要对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及特点进行讨论。

一、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南宁白话是粤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域,融入了平话、西南官话以至壮语的若干因素,跟广州话虽大同而颇多小异。

在语系归属上,南宁白话归属于粤方言,而粤方言可以分为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吴化片、勾漏片、邕浔片、钦廉片7片,其中广府、四邑、高阳、吴化4片分布在广东省内,邕浔、钦廉2片分布在广西,勾漏片分布在两广交界线两侧。

广西的玉林地区和钦州地区是粤语(当地叫白话)与壮语相毗邻的地区,钦州、龙州至南宁一带是汉(白话)壮双语使用区,这里的汉语有较多的壮语成分。

南宁白话的形成的历史并不长,据史料记载,广西粤语是在明清之际广东人开始移居广西之后传入的,但南宁市在一个多世纪前仍主要通行官话、平话和壮话,讲白话的只有少数人,二十世纪以后,操白话的居民才陆续增多。

抗战期间,大量的广东人移居南宁,南宁市才通行白话,后来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官话、平话和壮话。

从语音或词汇方面来观察,南宁白话与珠江三角洲的广府话比较近似。

白话在南宁通行的时间虽然不很长,但却吸收了不少的壮语各种成分。

二、南宁白话特点2.1 语音特点2.1.1 声母南宁白话的声母系统比较简单,连零声母在内,共21个声母。

唇音p pʻm f v舌尖音t tʻn l ɬ舌叶音ʧʧʻʃ舌根音k kʻŋ喉音h圆唇音kw kʻw半元音j零声母唇音p pʻm f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大致和北京话相同,但听感较硬,这可能与声调有关。

南宁白话缺乏介音,k、kʻw声母相当于北京话k、kʻ声母加合口呼韵头u。

一般说,南宁白话里的kw与k、kʻw与kʻ不是相同的音位。

如:间kan 关kwan,溪kʻ亏kʻw砚。

但南宁白话里许多本该圆唇的字正逐渐失去圆唇动作,如:锅kw-kɔ。

南宁白话的■与广州话的比较

南宁白话的■与广州话的比较

作者: 白宛如
出版物刊名: 方言
页码: 140-145页
主题词: 南宁市区;南宁白话;桂林;广州话;东迁;广西;祖先;三十年;西南官话;梧州
摘要: <正> 广西南宁市区使用的粤语,当地叫做“白话”(以区别于客话、平话、桂林话等)。

南宁白话是粤语的一种,它的语音系统与广州话基本上一致,只是在声母及韵母方面略有不同,在词汇及语法方面也有些差异。

但是,说南宁白话的人与广州人交谈是不成问题的。

据说,说南宁白话的人的祖先多是由广东迁来。

南宁市区人口有八十七万多,绝大多数使用白话,极少数讲西南官话(包括桂林话)和其他方言。

许多人都会说三四种汉语方言(包括西南官话、客家话、白话、平话等),还有一部分人会。

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南宁白话语系归属及特点201621023041 黄雨珺南宁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南宁白话、壮语、平话以及汉语普通话的变体——南宁普通话,本文主要对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及特点进行讨论。

一、南宁白话的语系归属南宁白话是粤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域,融入了平话、西南官话以至壮语的若干因素,跟广州话虽大同而颇多小异。

在语系归属上,南宁白话归属于粤方言,而粤方言可以分为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吴化片、勾漏片、邕浔片、钦廉片7片,其中广府、四邑、高阳、吴化4片分布在广东省内,邕浔、钦廉2片分布在广西,勾漏片分布在两广交界线两侧。

广西的玉林地区和钦州地区是粤语(当地叫白话)与壮语相毗邻的地区,钦州、龙州至南宁一带是汉(白话)壮双语使用区,这里的汉语有较多的壮语成分。

南宁白话的形成的历史并不长,据史料记载,广西粤语是在明清之际广东人开始移居广西之后传入的,但南宁市在一个多世纪前仍主要通行官话、平话和壮话,讲白话的只有少数人,二十世纪以后,操白话的居民才陆续增多。

抗战期间,大量的广东人移居南宁,南宁市才通行白话,后来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官话、平话和壮话。

从语音或词汇方面来观察,南宁白话与珠江三角洲的广府话比较近似。

白话在南宁通行的时间虽然不很长,但却吸收了不少的壮语各种成分。

二、南宁白话特点2.1 语音特点2.1.1 声母南宁白话的声母系统比较简单,连零声母在内,共21个声母。

唇音p pʻm f v舌尖音t tʻn l ɬ舌叶音ʧʧʻʃ舌根音k kʻŋ喉音h圆唇音kw kʻw半元音j零声母唇音p pʻm f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大致和北京话相同,但听感较硬,这可能与声调有关。

南宁白话缺乏介音,k、kʻw声母相当于北京话k、kʻ声母加合口呼韵头u。

一般说,南宁白话里的kw与k、kʻw与kʻ不是相同的音位。

如:间kan 关kwan,溪kʻ亏kʻw砚。

但南宁白话里许多本该圆唇的字正逐渐失去圆唇动作,如:锅kw-kɔ。

粤语-普通话杂糅现象剖析——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粤语-普通话杂糅现象剖析——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会注 意到粤语 方言 在词汇 和语序 上还存 在着不 可忽视 的 区别 。 与语音差 别相 比, 粤语和普通话 的语序差别 就要 小得多 了, 这就 造成 了粤语方言地 区出现普通话与粤语的杂糅的现象 , 即普通话 语音和粤语句式混合使用 。比如 , 在北海经 常能听到这样 的普通 话“ 给支笔我” ( 给我一支笔 ) 、 “ 你几时走? ” ( 你什么 时候走 ? ) 等。 语言 杂糅 现象不利 于沟通 , 甚至可能会造成语 义误解 。因此 , 粤 语使用者在学 习普通话 时不但要练习普通话语音 , 还应 注意粤语
在词 汇及语序上 的区别 , 这样才能说 出标 准的普通话 。
参考文献 : 【 1 】 黄伯 荣, 廖序 东. 现代汉语【 M】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7 . 【 2 】 谢 建猷 . 广 西 汉语 方 言研 究 【 M】 . 广 西人 民 出版 社 , 2 0 0 7 . [ 3 ] 覃凤 余, 吴福 祥. 南宁 白话 “ 过” 的 两种 特殊 用 法 民族语 文
2 北 海 市 粤 语 方 言 与 普 通 话 的差 异 2 . 1 词 汇差 异
些句型在语序及虚词 的使用上与普通话不同 , 下表就是北海粤语 与普通话在句式上 的表达差异 。 比较句 , 可记作 A + 形眉0 +过 +B 如: 我嚷裙靓过你哦。 ( 我的裙子 比你 的漂亮 。 ) 疑问句 , 北海粤语在问句 中时态的差别通过在句末 加不 同的 虚词来 体现 , 而普通话是通过有无“ 了” 字来体现。 如: 食饭未? ( 吃过饭 了吗? ) 双宾语句 , 粤语 的双宾语句是 “ 先物后 人” , 而普通话 的双宾 语句是“ 先人后物 ” 。 如: 俾支笔我 。 ( 给我一支笔 。 ) 隐含有 “ 能” 意 的否定 句 , 在这一类否定 中 , 粤语 的否定词在 动词前 , 而普通话 的否定在动词后 。 如: 我无忍得住他 。 ( 我忍受不 了他 。 )

你知道么,一半的广西人一直在说广东话

你知道么,一半的广西人一直在说广东话

你知道么,一半的广西人一直在说广东话除了样貌上的某些区别,在北上铁等北方大城市,仅凭听讲话已经很难区别出来一个广西人和广东人。

为什么一半的广西人和一大半的广东人都说的是粤语(广东话),还有从两广的起源和分家的历史说起。

西江流出的两广粤语片区在北京上海的茶餐厅里,如果两个讲着粤语的靓仔对话,作为北方人很难分清他们到底是广东人还是广西人。

毕竟,在广东,9000万人口中,三分之二的人口说粤语。

而在隔壁区(省)的广西,5000万人口里则也有着一半的人在说着粤语。

虽然同是粤语,香港话,广府话(广州话)和(东)莞宝(安)话还是有着细微的区别。

这就如同都是北方话,山东话、河南话和河北话虽然讲起来土的味道都一样,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

但是,这种差别,在北方人听起来,如同黑龙江话、吉林话听起来都是东北味一样。

没有差。

广西为什么一般人在说广东话(粤语),这要从两广的历史说起。

广东、广西作为;两个省域概念,真正分家是在明代。

在明代以前,虽然汉代已经有了广州和交州(狭义仅仅指今天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广义指越南北部加上今天两广)的区别,以及岭南(广义的岭南包括两广,狭义的岭南仅指广东三角洲区域)的概念。

从汉代开始,两广人分别是合浦郡人(今广西北海)、苍梧郡人(今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交界)和南海郡人(广州)。

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唐宋的广州人、桂州(桂林)人和邕州人(南宁)。

两广分家最早的雏形是宋代开始的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之分。

所谓广来源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一个西江岸边的小城市,汉代苍梧郡的广信县,今天梧州和封开县交界的地方。

所谓后世简称为广西的广南西路,便是指广信南部西侧,反之,广信南部东侧便是广东。

广信之所以这么牛,便是因为秦汉以来,广西所在的西江岸边,与桂江(漓水)交叉的梧州(汉代苍梧郡)正好处于两广岭南开发的丁字型节点上,北经湘水和漓水-桂江,南下到达梧州(苍梧郡郡制广信县),向西沿着西江上源可达南宁(交趾郡),沿着西江顺流而下则可以到达广州珠江三角洲(南海郡)两广一直到明代才分的家,自然两广的语言都是从北方越过南岭,南迁到西江(珠江)流域汉人的语言(今天称为古汉雅语)和南越土语之间融合的产物。

为什么南宁人会和广东人说一样的粤语?

为什么南宁人会和广东人说一样的粤语?

为什么南宁人会和广东人说一样的粤语?清风笑飞雪 05-19 12:50187赞踩•很多广西人一听粤语就很反感,认为是歧视他们。

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指华南百越地区。

明清近古以来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历史上两广别称“两粤”,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

直至民国时期,“粤”才逐渐收窄范围被用作广东省的简称。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有广义(岭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

“粤东”“粤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

粤语的起源和发展成熟年代远在宋代的两广(两粤)初分之前。

所以在历史文化层面上看,“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

自古以来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两广地区是不分的。

直到宋朝才分为广东和广西。

而粤语的形成远早于宋朝。

正因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通行。

叫粤语也罢,白话也罢,实际都是同一种语言——广府话。

这个广府不是指广州府,而是梧州、封开两广交界的广信府。

广信河以东是广东,以西是广西。

•广西首府南宁市,处在粤方言区内。

粤语是中原汉人南迁至广东、广西粤河流域沿江居民与百越民族本土语言融合形成的语言,粤语最早形成于广西梧州—广东肇庆这一区域,后向粤河流域上游广西—越南段、下游广州—东莞扩展。

•秦兵下岭南时,秦人与南越族相融合。

秦以后广西和广东居民密切沿江运输、贸易往来,急需在两粤(两广,清代前广东称为粤东、广西称为粤西)百越民族间产生大家共同交流的语言,白话就成为“大白话”,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

自此南宁就有了白话。

•南宁白话是粤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粤语的邕浔方言片。

广西地区讲白话的人口接近2000万。

南宁地区乃至广西南部、中部、东部等广大地区(防城港、百色、南宁、钦州、北海、凭祥、贺州、崇左、梧州、玉林等地区),都属于粤语语系区。

这些地区占广西面积近半,人口占广西一半以上,本质上属岭南文化的范围,南宁白话属粤语语系中的邕浔片粤语,主要流行于邕江、浔江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南宁白话为代表。

粤语(白话)被分为十个大片区,你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片区吗?

粤语(白话)被分为十个大片区,你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片区吗?

粤语(白话)被分为十个大片区,你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片区吗?粵语(俗称白话)是全球广府人的母语。

粤语兼容并蓄,是土著古越语与中原、吴越、荆楚等语融合的结晶。

现代粤语更是融入了大量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这些外来语对粤语所作的深耕改土,今天的粤语是中西融合的结晶。

粤语的形成时间在公元前862年――389年之间。

在全球说粤语的人数高达1.3亿人,195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保留古语言”之一,也是被定义为世界上通行的语言。

中国只有两种语言被联合国定义为世界流通语言:第一种作为中国官方的语言普通话。

第二种,粤语作为全球海外华人的流通共同交流定义的语言。

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新西兰第二语言。

此外,粤语亦是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拥有较为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而且可以完全使用汉字表达。

广府民系与广州府(广府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属学术概念,后者属地理概念。

但就有人混淆概念,认为广府人仅限于广州府。

广府民系即广府人,口语中的“广府人”即根源于秦朝遗民,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以粤语(俗称白话,又称广东话)为母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广府文化的汉族民系。

也就是说,凡是以粤语(白话)为母语的族群都属广府人。

按语言学家的划分,广府民系下属有十大片,包括粤海片(原广州府)、莞宝片、四邑片、东江片、罗广片、高阳片、邕浔片、勾漏片、钦廉片以及吴化片。

粤海片分布于广州、中山、珠海、佛山、番禺、韶关、清远、梧州等地。

这里的广府名人主要有中国国父孙中山、国际武打明星李小龙、维新之父康有为等。

莞宝片主要分布于东莞、深圳和香港。

莞宝方言亦称“莞宝粤语”、“粤语莞宝片。

这里的广府名人主要有抗清名帅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中国院士何镜堂等。

惠河片主要分布于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惠河话又称东江话、水源话,属粤语系。

为何说粤语跟广西有关系?粤语发源地来自哪里,粤语是如何形成?

为何说粤语跟广西有关系?粤语发源地来自哪里,粤语是如何形成?

为何说粤语跟广西有关系?粤语发源地来自哪里,粤语是如何形成?粤语,又叫做白话,它是广东话的官方称呼。

关于粤语的起源问题,它牵涉的面很广。

粤语是由多种语言融合而成,它吸纳了多个民族的语言成分,其中就包括广西古越人的语言习俗。

所以,现如今熟悉粤语的朋友,可以直接使用白话和广西朋友交流。

一、粤语、广西和秦始皇在秦始皇未曾将势力扩张到广西、广东一带的时候,先秦的人们将这片长江以南沿海的区域,称作“百越”,这片区域的原住民叫做“越人”。

细分下去,百越又分为东越、西瓯、闽越、南越、雒越,这些势力较大的国家,当时广西一带的统治者便是西瓯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郡、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西北斥逐匈奴。

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将天下都纳入自己的版块,秦始皇下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南击百越。

屠睢和副将赵佗兵分五路:《淮南子》记载:秦始皇派遣国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杀南野之境,一军结余干之水。

秦军很快就歼灭了东瓯和闽越两国,随即,秦军将视野转向了西瓯和雒越这些多山岭的国家。

屠睢轻视了这些被他们视为南蛮的国家,西瓯首领仗着地理环境,打游击战的方式让秦军疲惫不堪:“三年不解甲驰弩”“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

战事受阻,屠睢便总想着找个机会打开局面,敌人利用了他这种急切的心态,设下陷阱,杀死了他。

屠睢的死,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随即派遣任嚣与赵佗率军支援广西战场。

这一次,秦朝来的不只有军队,还有以灵渠为核心搭建起来的补给线。

《淮南子·人间训》:“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南越地区,他将岭南一带设置为桂林、象、南海三郡。

二、粤语的形成秦始皇在将广西、广东地区纳入版块范围后,便让赵佗、任嚣率军镇守南越地区。

但赵佗在南越仅仅七年后,秦朝就灭亡了,这批镇守南越的秦军就和当地的本土少数民族逐渐融合在一起。

广东人能听懂广西话吗

广东人能听懂广西话吗

广东人能听懂广西话吗
广西南宁,北海,钦州的白话是土白话。

但是它跟广东话,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相通的。

广西白话可能属于客家话的一个分支,它的发音跟广东话,也就是粤语差不多,但是他的发音比粤语要硬,粤语的发音要柔和一点,但是基本上都能听得懂,没有问题。

另外,广西的梧州由于靠近广州,所以他的白话跟广东话非常非常的接近。

相似度可以达到了99%。

广西和广东,跟湖南和湖北的地理位置是很相似的。

两个省都有相似的文化、饮食,都喜欢喝早茶,都喜欢吃鸡鸭,所以说两广的习俗基本上很相似。

广东有白斩鸡,广西也有白斩鸡做法都一样。

粤语的发源地究竟是在广东,还是广西?两地谁说的才是正宗粤语?

粤语的发源地究竟是在广东,还是广西?两地谁说的才是正宗粤语?

粤语的发源地究竟是在广东,还是广西?两地谁说的才是正宗粤语?广东人讲粤语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广西也有部分人口是讲粤语的,甚至在部分地区的广西人看来,粤语就是他们的官方语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从广西和广东之间的历史关系说起。

直到现在,我们也习惯将广东和广西称为两广地区,而在古时候,这两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地区。

广西属于岭南地区,而岭南地区古时被称为粤地,那时候,广西和广东并没有特别区分,只是一个叫粤东,一个叫粤西。

直到民国时期新旧桂系问题出现以后,广西才逐渐被称为“桂”,而广东则被称为“粤”。

所以说两个地区不仅距离非常相近,而且实际上同宗同源,那么语言有共同性也并不奇怪。

下面再来了解一下粤语这一方言。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之间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语言,而粤语便是广东地区人民自古使用的官方语言。

而上面说到广西和广东实为同源,曾经就是一个地区,而粤语是整个粤地曾经使用的官方语言,所以广西一些地区的人作为“粤地”之人,会说祖辈传下来的粤语不足为奇。

尤其是在南宁地区,很多地方在普通话普及之前都将粤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直到现在也有很多广西人对粤语无师自通。

其实有很多广西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说粤语,但是说起白话,肯定就有不少广西人知道了,他们认为自己说的是白话,而非粤语。

但实际上,粤语和这里所说的白话的相似度非常高,两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互通的,所以说很多广西人所说的白话方言实际上和粤语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就是粤语。

那么粤语的起源地是哪里呢?粤语的发源地其实不在广东,而是在广西梧州。

迄今为止,梧州肇庆市区的方言与广东粤语最为相似,不过到了怀集、封开、藤县等地,这些地方的人所说的方言就不是广东人能听懂的了。

但这些地方的居民说的并非不是粤语,相反,他们说的还是最正宗的土粤语,只是土粤语比起白话,更近似于文言语,说起来也比白话更像战国时期的雅言。

当然,广西还有更土的粤语层次,甚至类似于上古语系。

为什么说粤语跟广西有关系,粤语的发源地来自哪里,粤语祖宗是谁啊?

为什么说粤语跟广西有关系,粤语的发源地来自哪里,粤语祖宗是谁啊?

为什么说粤语跟广西有关系,粤语的发源地来自哪里,粤语祖
宗是谁啊?
广东话的广字表示广信郡,位置大概在现在广西梧州附近的这一块地盘,所以才有现在广西,广东的说法。

翻开地图你可以看到,这个位置是秦人南下古道最北的位置,意味着中原汉语和岭南百越语第一次接触的地方,也就是粤语这种混合语言的产生地。

另外番禺我个人见解,番是百越语(或如今所谓的侗台语)里“村”的发音,这个发音,虽多有变化,但基本声母都是唇音。

广东读phan,广西读pan,云南傣族和泰国类似,各地地名都有大量遗存,甚至苗瑶的“蛮”man也可能是这个词汇。

禺的古音是ngu或ngo,个人见解是作“越”字讲。

所以番禺是“越人村”之意。

PS:不好意思,没想我的一点浅见还是没避开两广之间的地域争论,其实秦始皇那会儿还没有广东广西的区别。

看看地图,其实梧州,肇庆的封开县距离是相当近的。

粤语使用区

粤语使用区

主要通用粤语区域: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
东莞、阳春、阳江、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都、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

此外,惠州、韶关、湛江、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6个,大约占广西1/3面积。

即南宁、横县、
扶绥、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兴业、百色、防城、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

港澳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境使用粤语。

“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而非特指“广东话”。

现时所称的“广东话”其实只是粤语口语上的叫法,粤语的标准音是西
关口音(广州话)为标准的广府话或叫广州话,即一般人俗称为“广东话”,
其实称“广东话”可指广东方言。

若果把整个能互通的粤语只称作“广东话”,其实会无视同样说粤语部分地区的人,广西部分地区(广西把粤语称白话,即
粤语方言的分支、与标准广州话有一定口音上的差异,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约95%左右可互通。

)海南省部分亦有粤语地方(即粤语方言的分支,称儋州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潭江流域包括广东江门市及其所属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四个市(区)历史上称为“四邑”,其粤语次方言也就称为“四邑话”。通行四邑话的还有鹤山以及珠海市斗门区。四邑地区距离广州并不远,四邑话却是粤语系统中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与西江在水路上并不相通。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早期粤语的中心不在广州而在广信。
1.西江——珠江流域 由广信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一带,包括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原南越国的首府番禺。番禺是两干多年不衰的东方大港,其周围的珠江三角洲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发展农业和商品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因而逐步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广信到番禺便成为粤语通行的主要区域。这一带的粤语通常称为“广府话”。
作者: 南巴仔阿轩 2005-4-28 20:1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封川话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作者: 219.131.56.* 2005-4-29 00:25 回复此发言
--------------------------------------------------------------------------------
4.南江——鉴江流域 由广信溯南江而上,越过云开山脉到鉴江流域,包括广东云浮、茂名、湛江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市)。这条通道一直通向雷州半岛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徐闻,因此也是一条商贸要道。鉴江流域占属高凉郡,在南梁、南陈及隋三朝,当地俚人首领冼夫人与太守冯宝共谐连理,奉行汉俚和睦的政策,使汉族移民文化和百越土著文化逐步融合,由广信传入的粤语也就逐步在这—带通行。这一带的粤语吸收了当地土著语言的一些因素,但总的来看,语音与广府话差异不大,基本上可以通话。
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占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 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在粤语的形成地封开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声母在封开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开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封开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
除左梧州话仲有平南县大安镇D白话都系好正架,一点都唔输过梧州白话,大安人到左广州,广州人仲会以为大安人系佛山黎架先,就感觉大安白话同佛山话好似似甘架。
广西除左尼两个地方其它果D地方白话就好鬼死土啦,系出唔到大场架。就比如南宁白话、玉林白话、北海白话、贵港白话等,尼D白话实际上系粤语架一个变种黎噶,唔单系发音同正规白话有少少差别,系用词同埋语法方面跟广州话差别好大,广州人如果到左尼几个地方可能一时会听唔明果度D土白话。这几个地方D白话水平亦就当广东地区架湛江、茂名、阳江、高州等地方差唔多啦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在这—。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荡然无存,它的大量因素却保存于今天的粤语。
发展岭南文化必须保护粤语
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宣布:从2000午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该组织公布的《世界濒临消失的语种版图》报告指出: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转贴自:岭南文史
“粤语形成于古广信”,是我和叶国泉先生合作的《粤语源流考》一文首先提出的。这篇论文曾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粤语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后发表于《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1996年,省政府参事室等单位在封开举办“岭南文化古都”专家论证会,我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的论文,会后又发表了《粤语的起源地新探》,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论证。现在我扼要介绍这些论文的观点,同时公布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是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助理巡视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建立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封开作为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粤语馆,收集、积累本地及周边地区粤语的材料,特别是那些独特的语音现象,例如上面讲过的浊塞音等,将这些不可多得的早期粤语“活化石”保存下来,不仅可以作为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而且可以作为岭南文化研究和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上四个次方言区,都从广信出发,通过水路扩展而形成,其音系也就保持着较大程度的一致性。以下两个次方言区情况就有所不同。
5.漠阳江流域 包括广东阳江市及其所属阳东、阳西、阳春。其粤语次方言通常称为“两阳话”,声韵母系统跟鉴江流域差不多,有人将它们划为一个“片”(高阳片)。其实,这两种次方言在声韵调组合上有明显的差异,互相之间难以通话。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txt
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虽然话“广东广西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但经过一番比较我仲系要讲广东白话同广西白话系有好大差别噶,系我地广西所有白话之中系得梧州市白话最正架,跟广州话差别不大,梧州市亦都有著“广西小香港”之称,梧州白话确系可以罗出黎晒命,广东好多地方D白话都冇梧州白话正,就算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亦都要优过肇庆、顺德、江门等地白话。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
3 回复: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粤语保存着占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受游牧民族语言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拒绝了“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2.浔江——郁江流域 由广信溯西江、浔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贵港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交趾郡也是汉族移民较早定居的地方,因而这一带很早就有粤语传入。这一带的粤语次方言跟广府话接近,可以互相通话。
3.北流江——南流汗流域 由广信溯北流江而上,经南流江到合浦郡,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属各县。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地处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成为最早的始发港之一,这—‘带成为岭南早期的商贸要道。随着商贸发展,粤语逐渐通行。这一带的粤语保存古汉语音韵较多,但总体看跟广府话差异不明显,基本上可以通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