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传教士对广西族群和文化的考察_颜小华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广西民族研究动态和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广西民族研究动态和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广西民族的研究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研究动态和趋势两个方面,对西方学界广西民族研究进行综述。
一、研究动态1. 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方学界对广西民族的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广西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广西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民族认同、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问题。
2.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西方学界在广西民族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广西民族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3. 研究领域的拓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方学界对广西民族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民族研究外,研究者们还关注广西民族与国家、区域的关系,以及广西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和地位。
二、研究趋势1. 民族认同与文化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广西民族面临着文化同质化的压力。
因此,民族认同与文化保护成为西方学界广西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研究者们关注广西民族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特色,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文化保护与传承。
2. 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广西民族与国家、区域的关系是西方学界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者们关注广西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参与,以及民族关系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3. 全球化与广西民族全球化背景下,广西民族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
研究者们关注广西民族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适应与应对,以及全球化对广西民族的影响。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广西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西方学界关注广西民族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以及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广西民族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研究者们关注广西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民族认同、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
颜复礼、商承祖与《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

颜复礼、商承祖与《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摘要:1928 年 7 月,受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委派,颜复礼、商承祖赴广西凌云,对当地瑶族的生活和文化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民族学考察,其成果凝结于 1929 年出版的《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一书里。
今天重读《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重新去回顾那一段艰幸的调查经历,仍有其特殊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颜复礼商承祖民族学田野调查《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 文龚世扬内容涉及瑶族各支系的居住环境、生产1928年7月,受国立中央研究院蔡元二、考察的过程及收获根据颜复礼、商承祖的自述,两人生活、民居、服饰、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图片资料。
培院长的委派,颜复礼、商承祖抵达广从广州出发,乘汽船逆流而上,途经梧凌云行的另一重要收获就是第一西省凌云县,开始对瑶族的生活和文化州、桂平、南宁,最后抵达百色,每一次搜集到了瑶人各支系的民族实物,早进行实地考察。
这次民族学田野调查为段行程费时2-3天,随后从百色改走旱在1916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倡建人类学博期近一个月,其考察成果凝结于1929年路费时3天,于1928年7月22日抵达目的物院陈列各民族日用器物、衣服、装饰出版的《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一书地—凌云县。
颜复礼、商承祖总共在品等,作田野的比较,因此两人结合田里。
颜复礼、商承祖的广西凌云之行,凌云待了28天,28天内入瑶山3次,行野工作的实际,共采集到民族实物43件在中国民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程800余里,前后共调查了凌云北部6个(套),其中尤以服饰和银饰为主,后位,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开创中国民瑶族聚居的村屯,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珍藏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族田野调查的先河”,其著作也被视为各瑶族支系的称谓、职业、住宅、居住“中国民族学实地调查最早之作品”。
如今80多年过去了,瑶乡山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重读《广西凌云习惯、经济生活、服饰、婚俗、丧葬、宗教信仰、继承权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桂泰国留学生对广西文化了解情况调查与成因探析——以广西外国

这 就从侧面表
们进行持续不 断 的直接接触 是
。
9 2 6 为 5
%
:
基 本 了解
,
”
非常
明了 泰 国留 学 生 对广 西 壮族 自治 区 文化 的适 应程
.
文 化类型所产 生 的变化 本 调 查研 究 主要 从 风俗
文化 化 况
、 、
两 项 所 占 比例 最 小
。
分 别为
3
0 % 与 ; 7 0
度 较高
不 了
在桂泰 国 留学 生 对 广 西 壮族 自治 区 风俗 文化的 了
基本
了解
.
非常
了解
O O
.
不确
不 利 于泰国 留学 生 对广 西 文 化的 适
。
广 西壮族 自治 区 得益于东 盟 自由贸易
“
区 的蓬 勃 发展 以及
一带一路 政策 的有 利 带 动
,
。
,
在与 东南亚 交 流中扮 演着 重 要 角 色
%
。
2
、
调查 情况数 据探析
:
中国综合国力的 逐步
。
表
1
关 于泰国 留 学生 对广西 文 化 了 解 情况调
:
结合六 大 问题调 查 数据 分析得 出 解程 度较低
应
, ,
总体说 明
提高 和 高等 教育 水平 的显 著 提升 吸 引 了更 多的国 出现 了 来华 留学的热潮
”
查 ( 单位
%
) 非常 基本
.
11 11
_
27 28
很 多 共 同点
无论 其在 语言文化 方面还 是物质 文
3 1 3 9%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外国传教士也得以进入中国,进行传教和宣教活动。
他们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积极影响1、传播基督教外国传教士是在中国最早传播基督教的人之一,他们带着自己的信仰和文化,积极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
在传播的过程中,他们做了很多善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照顾孤儿和老人,开办医院和学校等。
这些活动深受中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2、推广现代教育和医学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也积极推广现代的教育和医学,带来了现代教育和医学的理念和技术,对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不仅在中国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医院,还为中国培养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外国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文化和观念,使得中国人逐渐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他们也学习了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
二、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负面影响1、侵犯中国主权和尊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曾经对中国的主权和尊严进行了侵犯,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持批判态度,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干涉,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压力。
2、带来了外来宗教和文化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带来了外来的宗教和文化,使得中国的文化受到冲击和侵蚀。
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信仰进行抨击和否定,使得中国的文化传承遭到阻碍和破坏,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冲击。
3、在中国传播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思想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也传播了一些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思想,损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心,甚至引起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结语总的来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是一个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们的活动和影响,既要肯定他们的贡献和努力,也要警惕他们的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
希望未来外国传教士能够更好的融入中国的社会,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广西教区简史

广西教区简史广西天主教最初属澳门葡萄牙主教区领导。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罗马教廷传信部将广东、广西两省划为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活动范围,成立两广教区。
巴黎外方传教会驻香港办事处的李莫瓦神父被推选为教区负责人。
咸丰三年(1853年),李莫瓦神父辞职,推荐广西省的法国籍神父明稽埒(Guillemin)来领导两广的教务。
明稽埒任两广教区主教后,因工作繁重,很难兼顾两广的教务。
他于同治六年(1867年)提议增设1名广西副主教,协助管理广西的教务。
于是,贵阳教区的法籍副主教梅西满(Mihiere)出任广西副主教。
同治十年(1871年),梅西满在贵阳病逝。
3年后,法籍神父文芍理(Jolly)被任命为两广教区临时副主教。
文芍理在来广西路上,因染病而回国。
途中,他入罗马拜谒教皇,建议广东、广西两省及早分为两个教区,以利教务的发展。
光绪元年(1875年),罗马教廷传信部颁发通谕,宣布成立广西教区,文芍理升为广西教区主教。
他因病需留法国治疗,故授命正在广西上思县传教的法籍神父富于道为广西教区副主教,由他全权管理广西天主教事务。
民国3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全面参战。
在外的传教士被召回本国应征入伍,传教经费锐减。
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在中国的法国势力。
战后,法国元气大伤。
巴黎外方传教会把桂东南和桂东北部分地区的教务让给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管理,把西林、西隆、凌云等县划入贵州安龙教区。
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进入广西后,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庞大的传教队伍,使天主教在桂东南迅速传播、发展。
民国13年(1924年),原从属于广州教区的北海等地,独立成立了北海教区。
2年后,梧州监牧区成立。
此时,广西境内的天主教分属3个教区:广西教区、北海教区、梧州监牧区。
民国21年(1932年),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正式接管广西东北部的平乐、桂林、永福等地。
同年,广西教区改名为南宁教区,管辖桂中及桂南、桂北部分地区。
民国27年,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桂林成立桂林监牧区。
基督宗教与新文化运动_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_沈朝立

信息与评论◎对于中国变动中的正统性根基的思考和理解。
《比较视域下的宗教与教育》一文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宗教和族群差异研究所所长彼得·范·德威,他对以中国为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公共教育中,宗教信息的缺失这一情况进行了思考。
紧接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刘澎研究员以《“宗教法人”设立刍议》为题,提出了他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
《城市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室的段琦研究员,她以详实的数据和材料分析了城市化给中国教会带来的影响,并列出了教会采取的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应对措施。
在第三场“宗教之比较研究”的研讨中,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温伟耀教授以《不同宗教之间一定要排斥﹑不可以和谐吗———从跨文化宗教艺术到修养的融合》为题,以自己亲身在澳门游玩时被一尊有着中国传统观音形态的圣母玛利亚雕像所打动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对跨文化宗教艺术的理解。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罗明嘉教授则谈及《宗教间对话促进跨文化交流》这一主题。
并再次对大家做出提醒:没有对宗教世界观和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价值进行深层的分析,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这些冲突。
来自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志成教授则以《诸神学和中国多元论的宗教理论》展现了他对中国宗教学现状的考察。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魏明德以《中国宗教间对话的发展前景:从亚洲领国哪里获得的教训》为题展开了他的思考。
《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郑筱筠研究员以《灾难现场的宗教应对体系》来进一步探讨宗教应对灾难的问题,并指出,宗教在灾难现场的慈善实践活动和种种公益行为让人们开始关注宗教在公共领域的作为。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游斌教授以《和谐宗教从经开始》为题,提出“经典互读”或“比较经学”的方案来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可能路径。
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堂主席、名誉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汉考克以论文《社会模式:信仰﹑形式及政治想象力》展示了自己对“宗教与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的看法。
近代来桂西方人西江游历及其评析

2019年4月Apr. ,2019第34卷第4期Vol. 34 No. 4钦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 DOI : 10.19703/j. bbgu. 1673-8314.2019.04.0027近代来桂西方人西江游0及其评析庞少哲,颜小华(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541001)[摘要]近代西方人来桂,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航行西江是他们进入广西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们在西江上的游历包括:岸上观赏、水上见闻、船上映像等方面,从中可窥见不一样的近代广西社会面貌,并构成一个与陆上人家不同却又有所相似的社会缩影。
他们游历的所见所闻构成了近代西方人一定的广西观甚至中国观。
[关键词]西江;游历;来桂西方人;近代;广西映像[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8314(2019)04 - 0027 - 07近代以前,在西方人来华游历并记录有关中 国情状的记载中,影响较大的首推《马可•波罗 游记》。
马可•波罗曾于13世纪来华,在华游历17年。
其书中描绘了中国富丽堂皇的皇宫、富饶的物产、繁荣的街市、便利的交通,甚至是遍地黄金等各种景象,虽有夸大之嫌,但却是第一次向西 方传递了当时的中国形象,激发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无限向往。
此后,愈来愈多的西方人不论来华 与否,皆有描述中国的论述。
近代中国自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后的一个多世 纪里,西方人纷至沓来,当他们踏上东方异域国度,目睹当时中国种种景象的同时,也被沿途民生 百态所吸引。
他们虽不是专门的旅行者,但却充 当着旅行者的角色,将沿途所见所闻详细记录,描绘出一幅幅近代中国社会画卷,展现出当时的社 会面貌。
而在当时陆路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常以 水上交通为主,近代广西更是倚靠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系统尤其是西江水系维系与外界的交往。
在近代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之际,广西是吸引西方 人前来的风水宝地。
航行西江,更是他们进入广 西的一个重要途径。
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

鸦片战争时期传教士在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外汉语121班 徐嘉莹 2012212680内容提要 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是近代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传教权。
西方传教士涉足香港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为了传播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传教士 文化活动 进步鸦片战争时期,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尤其是中法《黄埔条约》其中一条要求允许传教士在通商口岸传教,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英、美等各国传教士纷纷涉足东南沿海,从传教的目的出发,想要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1. 创办报刊、杂志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的目的,是企图用“文字播道”的方法来宣传基督教,为殖民侵略服务。
用文字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在传教士看来,“别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变头脑,而文字宣传可以使成百万的人改变头脑”,只要控制住在中国出版的“主要的报纸"和“主要的杂志”,“我们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脊梁骨”.○,1 因此这些报纸的内容除宣传基督教外,还有干涉中国政治,搜集中国情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教士把介绍西学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因此, 这些报刊杂志客观上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大多数报刊都介绍了大量的有关政治、历史、地理、天文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格致汇编》、《万国公报》等。
《万国公报》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介绍马克思及其《资本论》的刊物.“试稽近世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指社会主义)之一派,为德人之马客偲(马克思)主于资本者也。
”○,2 西方传教士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客观上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加深了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了解了一些时事,学习到了新事物,推动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促进他们的觉醒。
抗战时期中共在广西的统战工作

第31卷第4期2020年8月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Vol.31No.4Aug.2020抗战时期中共在广西的统战工作颜小华,王英(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1)摘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抗战期间,中共在广西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坚持抗战,无论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北方局,还是中共广西省工委、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他们密切加强与新桂系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精英、宗教界人士以及国际友人的联系,共同推进抗日。
抗战时期,中共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广西抗战争取到了广泛力量支持,也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抗战;中共;广西;统战工作doi:10.3969/j.issn.l009-0339.2020.04.006[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统一抗战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抗战中,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各方面人士进行联系和合作,不断壮大广西的抗战力量,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共对新桂系的统战工作抗战时期,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主政广西。
新桂系作为国民党地方派系中的实力派,拥有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
中共非常重新桂系的统战工作,希望和新桂系统领的军队联合抗日。
1934年中共派谢和庚和宣侠父来到广西开展统战工作。
当时中共北方局的领导向他们交待的工作原则包括:第一,站稳脚跟后,调查研究新桂系上[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4-0032-05层军政情况;第二,设法争取接近李宗仁、白崇禧;第三,秘密开展发动全国抗日宣传鼓动工作叫谢和庚广西桂林人,,桂林西巷谢家大宅,与新桂系领导人驻地非常近,家室与新桂系权贵的交往。
经过一时间作后,和新桂系领导人的,为李宗仁、白崇禧住处的共产党员。
西方文化对广西区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分析

民族 特 有的 “ 生 活 的 样 法 ”, 具 体 分 为 三 觉 得 购 买 国 外 的 产 品是 一 种 有 品味 有 身 份 的行 为, 用国外的 东西比 用国货有面子 ; “ 社 会 生 活 方面 ”即我 们 与 在 我 们 身 边 的 但 还 是 有 绝 大 部 分 同 学 在 选 择 方 面 比 较 理
上大 学 的 学 生 们 。因为 我仃J 这个 成长 阶 段 ,
“ 文化 是 一 系列 关 于 精 神 与 物 质 的 职 能 以 费在 l 5 00 元 以 上 。但 是 接 近 半 数 的 同学 并
已 经 从 比 较 单 纯 的 中 学 生 活 走 出来 , 刚 刚 及 社 会 或 社 会 团体 的 情 绪 特 征 。 除 了 艺 术 没有 养 成 对 自己 的生 活 费 有个 良好 的 规 划 开 始 接 触 到 更 多元 、 更复 杂 的 环 境 , 同时也 和 文 学 , 它 还 包 括 了生 活 类 型 与 宫 廷 生 活 的 习惯 , 有5 1 . 8 5 %的 同 学 表 示 自己不 会 对
当 今 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 消费观 . 集体砚 , 个人观 , 家庭观、 教育观以及 历史观等, 由于东, 西方的差异, 容易遗 成一 部分学生
要 么过于偏向西方, 唯西方是从 ; 要 么形成价 值空洞, 左右摇摆, 无所适从 ; 要 么排 斥西方,固步自 封 的情况。 关键 词: 西方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影响
想要花费的东西做 出一个打算 , 而 是 看 心
学表 示 ,因为 自己没 有一 个 很 好 的 规 划 , 在 没 有钱 的 情 况 下 都 是 问 家 长 要 。在 大 学 生
西方文化对广西区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分析

西方文化对广西区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分析作者:杨春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2期杨春(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摘要:选取广西区内四所高校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分析总结,找出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误区,以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文化进入一体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大量涌入,对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消费观、集体观、个人观、家庭观、教育观以及历史观等,由于东、西方的差异,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要么过于偏向西方,唯西方是从;要么形成价值空洞,左右摇摆、无所适从;要么排斥西方,固步自封的情况。
关键词:西方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影响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26-04人们在探讨关于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时,总会涉及到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有多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对于这些西方的外来文化应该怎样批判性的接受。
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年代、什么形态的社会或是在什么条件的家庭都非常迫切地希望年轻人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
如何树立良好价值观的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大学的学生们。
因为我们这个成长阶段,已经从比较单纯的中学生活走出来,刚刚开始接触到更多元、更复杂的环境,同时也是我们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年龄阶段,更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趋于稳定的阶段。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拜金主义的兴起和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
因此,该文对我国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做现状调查,了解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有助于帮助我国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该文选取广西区内四所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491份,问卷有效率为98%(见表1)。
战争、医疗与救济抗战时期的桂林教会医院

2020年5月May.2020第34卷第3期(总第131期)Vol.34No.3(Sum.No.131)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战争、医疗与救济:抗战时期的桂林教会医院颜小华,乔会妮(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摘要:近代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尚耒完全形成前,在华教会医院已有一定发展并参与地方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抗战时期,日军侵犯桂林,当地两所教会医院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
他们与当地民众、政府、地方医疗机构一起参与到医疗救助与社会救济中,成为抗战救难的一部分。
教会医院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其医疗活动及其医疗观念、技术传播和人才培养对近代桂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教会医院;抗战时期;医疗;救济;桂林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20)03-0001-05基督教入华后,为适应地方社会,在传播西方宗教文化时也通过创办教会医院来改变自身的角色和处境。
医药传教成为传教士打开地方社会大门、了解地方社会情状的重要手段,亦成为民众接触西医、认识西医甚至认可和接纳西医的主要途径。
教会医院的出现及其运转,使得西医医疗体系逐渐在中国地方社会落地生根。
教会医院的建立及发展对近代中国地方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及医疗卫生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近代桂林的教会医院,包括1911年由英国圣公会创办的桂林道生医院(今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前身)和1916年由美国浸信会创办的锡安医院(今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
这两所百年教会医院,在过去的风雨历程中,历经战火、搬迁、更名,从小小的教会医院发展成今天的三甲综合医院,举城熟知。
尤其是抗战期间,教会医院在自身遭到重大损失和挫折的前提下,依然参与到市民和难民的安置、伤员救治和社会慈善救济中,在桂林民众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医疗行为得到地方社会的认可,也促进了近代桂林社会医疗卫生系统的构建和发展。
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及成因——以吴时任的《皇华

1472017年/第08期/3月(中)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及成因——以吴时任的《皇华图谱》为中心潘怡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清代越南燕行使者吴时任在其如清时所著的《皇华图谱》中,认为当时的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是丑陋粗鄙的“蛮夷”,广西是“猺獞”聚集之地,表现出对广西少数民族居高临下的文化优越感。
其主要原因是清代越南社会精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以及将“中国”的观念据为己有之后对“中华”观念的套用,反映出其“华夏优,蛮夷劣”的思维定势与深刻的等级观念,是越南社会对清代广西的集体想象和“华夷观”在越南外交使节思想上的投射。
关键词越南使臣广西少数民族形象文化认同思维定式集体想象物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68The Images and Causes of the Guangxi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Eyes of the Vietnamese Envoys in Qing Dynasty——To Wu Shiren's "Huang Hua Atlas "as the centerPan Yijun(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Abstract The Vietnamese Envoy Wu Shi Ren thinks that Guangxi ethnic minorities are ugly rough "barbarians",Guangxi is a "Yao Zhuang"gathering place in his "Huang Hua Atlas "which finished in the journey of Qing Dynasty.Performancing the condescending cultural superiority to Guangxi ethnic minorities.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Qing Dynasty Vietnamese social elite agree Chinese culture deeply,and use the concept of "China"after that.Reflecting the mindset of "China is better than the barbarians "and a profound concept of hierarchy.It is also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of Guangxi in the Qing Dynasty in Vi-etnamese society and the reflect of "Hua Yi"concept in the diplomatic envoy of Vietnam.Keywords Vietnam envoys;image of Guangxi Minority Nationalities;cultural identity;mindset;collective imagination近年来,“从周边看中国”这一研究视角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篇一: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62%,占广西人口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42.3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29.8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6.9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57万人的很少一部分。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0.29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迁入广西的。
1896-1897年法国里昂商会对广西的考察

1896-1897年法国里昂商会对广西的考察
颜小华;庞少哲
【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3)002
【摘要】19世纪末,西方殖民列强为了争夺在中国的殖民势力范围和资源及商品市场,纷纷向中国派出各类考察团.1895—1897年间,法国里昂商会对中国西南边疆诸省、长江及珠江西江流域进行了商务考察,其中1896年10月至1897年6月在广西的考察包括商道、民风民情、城镇集市、乡野物产等.对其考察历史的追述,将为丰富中国南疆历史和边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颜小华;庞少哲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4
【相关文献】
1.中华图书馆协会对外交流的首件大事——鲍士伟考察中国图书馆85周年 [J], 吴稌年
2.法国里昂商会中国考察团对四川和贵州养蚕业与丝绸业的考察(1895~1897年) [J], 耿昇
3.法国里昂商会中国考察团于1895-1897年对云南的考察 [J], 耿昇
4.广西商业经济学会1995年工作回顾和1996年工作任务──孙德明常务副会长在广西商经学会第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讲话 [J], ;
5.近代广西圩镇建筑的"利商"理念与文化传承分析r——以灵山县武利镇老街建筑为考察视角 [J], 庞广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就认识不清,其记载并不符历史事实。众所周知, 客家人本身 就 是 汉 人 中 的 一 支,并 非 迁 移 后 同 化 为 汉人; 而广西客家人是指祖籍在粤、闽、赣客家地区, 因服役、经商、土 客 械 斗、人 口 增 长 过 多 而 迁 移 等 原 因来到广西,且 以 客 家 方 言 为 母 语 并 认 同 于 客 家 历 史、文化的汉人,他们在明、清时期已在广西落户; 他 们中有一部 分 人 与 当 地 民 族 通 婚,并 非 都 是 汉 兵 和 少数民族通婚之后裔。
三、传教士对广西民族宗教信仰的了解和认识 自古以来,广 西 各 民 族 有 着 固 有 的 民 间 传 统 习 俗,在历史的 沉 淀 中,形 成 了 自 然 崇 拜、祖 先 崇 拜 和 基于以上信 仰 基 础 上 的 多 神 崇 拜,还 接 受 了 中 原 一 带传入的儒 释 道 文 化,当 地 百 姓 日 常 生 活 中 养 成 了 占卜祭祀、求助神灵的观念和习俗。 16 世纪初曾到过桂林的葡萄牙人伯来拉多次在 其著述中提到桂林民众的信仰: “这个地方的男女, 没有什么人信仰摩尔教( 意为伊斯兰教) ,( 他们) 宁 愿不要父母,也不能不吃猪肉。”[9]值得一提的是,其 实当时已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聚居于桂林城内西 门和穿山一带,这是伯来拉所不了解的。同时,伯来 拉记载: “中国的居民多是极端的偶像崇拜者,一般 都相信天神; 如我们常说‘上帝知道’,他们的口头禅 是‘天晓得’,那意思是说‘上天知道’。在他们称作 ‘庙’的寺 院 里,有 一 座 大 祭 坛,坛 上 立 有 一 尊 老 爷 像,‘据说这位老爷在当地被认为是有政绩的( 很受 尊敬) 。’进庙的人都很虔诚地向他求签问卜。”[10]这 里的“庙”,当指包公庙,是地方民俗的一种表现形式。 至 19 世纪末叶,关于广西民族传统信仰的言论 和著述在传 教 士 当 中 仍 不 少 见。 例 如,当 时 就 有 传 教士记载: “人们从神庙中将神灵、偶像请出,为了达 到某些目的 将 其 摆 放 在 特 殊 的 席 位 上,并 由 祭 司 的 随从护送其通过城内的主要街道。活动中儒生们身
31
广西社会科学 2011. 7 / 广西论坛
着绸袍,广大 民 众 紧 随 其 后,其 中 有 锣 鼓 队,喇 叭 吹 奏。庙中祭祀 用 的 物 品,如 香 炉、神 器,大 量 的 牺 牲 及食品摆于 桌 上。 当 队 伍 进 入 狭 窄 的 小 巷 时,居 民 纷纷来到自 家 门 口 和 店 铺 的 门 前,点 上 蜡 烛、香、纸 钱,燃放鞭炮。就在众多神灵被抬出通绕全城,并挨 家挨户被祭拜时,时间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新年”[11]。 这当是传教 士 对 地 方 抬 神 游 行 活 动 的 记 载,对 于 此 类中国传统 民 俗 信 仰,身 为 西 方 人 士 的 传 教 士 是 无 法理解的。“看到他们虔诚地叩拜、磕头,真是觉得 很好 奇。 而 小 孩 子 们 也 要 如 此 做,真 是 太 可 怕 了。”[12]传 教 士 通 过 考 察,认 为 长 年 生 活 在 水 上,依 靠打鱼为生的船民也是一群虔诚的神灵信仰者。因 为“每条船上都 放 有 神 像 和 香 炉 用 来 祭 拜 …… 这 些 异教徒通过上( 烧) 香,在神灵面前跪拜来显示他们 对偶像的崇拜。……他们究竟要怎样祭拜才能安抚 那些去世者 的 魂 灵,从 而 使 自 己 远 离 灾 难 而 不 受 伤 害呢? 希望我们能将上帝的福音传给那些心灵处于 黑暗的人们 吧。 我 们 要 尽 快 学 习 中 国 语 言,向 他 们 传授真正的人类救世主耶稣基督”[13]。教会和传教 士初入中国,他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缺乏了解,容 易忽视中国人十分重视的此类活动和文化表征。
一、传教士对广西族群的了解和认识 在保存下来 的 传 教 士 的 各 种 著 述 中,可 以 发 现 不乏关于广西族群和民族文化的文字。例如,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宣道会女教士法默曾在广西传 教数十年,期 间 她 四 处 巡 游,考 察 当 地 社 会,并 以 文 字形式记载下来,返回美国后即著书立说,成为较早 向西方介绍 广 西 的 外 国 人。 法 默 驻 留 广 西 期 间,已 经对广西族 群 有 了 一 定 的 了 解 和 认 识,就 如 她 在 文 中记载的那样: “广西的人口和方言各异。临近广东 的部分地区,人 口 有 几 百 万 人,他 们 讲 的 是 广 东 话, 即粤语。广西部分地方靠近湖南、贵州和云南,大量 移民从这些省迁来广西,尤其是湖南,有近一半多的 广西人讲官话。桂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 地,有壮族、侗族、苗族等。在语言和习俗方面,少数
在乡镇之中[6]。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
一项重要管 理 制 度。 广 西 属 于 少 数 民 族 地 区,对 民 族聚居地区 一 般 实 行 土 司 管 理。 在 这 方 面,传 教 士 也有所 了 解 和 认 识。如 美 国 传 教 士 卫 三 畏 指 出: “( 广西) 境内有许多半归顺的部落,他们在中国当局 的监督下,由世袭的长官统治; 24 个州属于这类居 民,‘头人’的 姓 名 在‘红 本 ’中 有 记 载,全 国 统 计 地 图上标出了 他 们 的 所 在 方 位,但 缺 少 有 关 居 民 的 人 数、语言和职业的信息。”[7]到 20 世纪初,《中华归 主》也记载: “半自主之土城三十处,其中系属瑶族居 住,前由该民族中世为土司者治理之,惟受制于邻近 县知事行政 权 范 围 之 下,所 有 关 于 民 事 刑 事 各 重 要 之案件,概由县知事审讯判决,赋税亦解归县署; 此 外尚有 十 五 镇 市,在 过 去 时 期 内,完 全 归 土 司 治 理。”[8]由此可见,传教士在简单了解广西地方社会 的情状后,也 没 有 忽 视 对 地 方 政 权 建 制 问 题 的 了 解 和认识。
[收稿日期]2011-04-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西南边疆”项目( A080036) ;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 08FZS001) [作者简介]颜小华( 1974-) ,男,湖南宜章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务处处长,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30
颜小华 / 近代西方传教士对广西族群和文化的考察
民族与通常的汉人不一样。其中柳州就是一个由不 同的土著民 组 成 的 代 表 城 市,居 民 来 自 贵 州、云 南、 湖南、广西和广东。”[1]
关于广西的 民 族 和 族 群 概 况,由 教 会 和 西 方 传 教士组建的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在 20 世纪 初对广西亦 作 了 大 量 的 考 察,并 提 交 了 较 为 翔 实 的 考察报告。其中记载: “本省( 广西) 居民由四部分组 成: 土著民、广东人、客家人与当地汉人。汉人多居 于大城市之中,各省移民( 大多由湖南迁居而来) 则 聚居于 本 省 北 部。 土 著 民 为 本 省 各 少 数 民 族 之 总 称,聚居于 本 省 西 北 部 和 西 部 地 区。 有 的 民 族 在 衣 着、习惯、礼 仪、语 言 等 方 面 颇 似 暹 罗 人。 各 少 数 民 族中以苗族、仲家( 布依族,傣族之一分支) 、罗罗( 彝 族) 为主要民族。有的少数民族与藏族有血缘关系。 有几个部族已经有原始粗浅文字。有一两种部族语 言已经有法国天主教神甫改编成正式文字……客家 人为汉兵和少数民族通婚之后裔,现已同化为汉人, 勇悍有识,颇富进取心。广东人数目最少,主要居住 于本省南部及东南部。”[2]从其考察记载来看,传教 士对广西族 群 已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了 解,但 也 有 不 符 合 史实的地方。例如,传教士对“客家人”的性质和来
来华传教士是近代中西交往活动中的一支主要 力量,期间有部分传教士踏足偏隅西南之地的广西, 对当地族群和文化进行考察。以往学者的研究较少 叙述和考量 西 人 对 近 代 广 西 的 描 写 和 认 识,以 及 在 此基础 上 形 成 的 中 西 观 念。 本 文 拟 以 各 类 馆 藏 档 案、传教士传记、日记、书信为主体材料,解析来华传 教士视阈下的广西族群和文化。
颜小华
(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 近代西方传教士对广西族群、民族、语言文字、宗教等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描绘和记载,从一 个有别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地方社会情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广西社会面貌。
[关键词] 传教士 广西 族群 文化 [中图分类号] G127(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917( 2011) 07-0030-03
当时的中国 民 众 也 不 了 解 西 方 的 宗 教 文 化,以 致出现许多 的 曲 解 和 误 识。 基 督 教 崇 尚 一 神 论,反 对偶像崇拜,不主张当地百姓祭祀祖先; 在宗教仪式 上,基督教允许男女共入一室洗礼祈祷,一反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男女有别。基督教当中的仪规和思想观 念与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广西方社会习俗一旦无 法协调,便很有可能酿成冲突。当然,这类冲突形态 也有传教士 及 其 所 在 教 会 失 误 的 一 面,即 无 视 或 忽 视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习俗。传教士由西方来 到中国,他们大多不熟悉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有些 来华传教士 往 往 对 本 国 文 化 怀 有 较 强 的 优 越 感,从 而也忽视中 国 社 会 的 一 些 既 定 民 俗,最 终 触 犯 民 众 所珍视的民间信仰,由此激怒群众的反抗情绪,并引 致惨案的发生。
二、传教士对广西民族语言、人口和土司制度的 认识
对广西民 族 语 言,传 教 士 也 有 一 定 认 识。 他 们 经过多番考察后普遍认为: “本省( 广西) 本部通用官 话,少数民 族 居 住 区 则 各 有 方 言。 散 居 于 中 部 及 西 部之客家 人,土 语 自 成 一 调。 南 部 以 粤 语 为 主。 平 南正北之大 瑶 山 区,其 土 语 极 其 难 懂。 东 南 边 境 各 城镇使用粤 语,但 更 通 用 另 一 土 语,为 他 处 所 未 闻。 西部全境则 北 有 官 话,南 用 粤 语,更 杂 以 数 种 土 语, 其中以仲家语为主。各种土语或多或少都类似暹罗 之泰语与老 语。 西 南 部 则 纯 用 仲 家 语,但 受 过 教 育 的汉人仍用官话或粤语。”[3]关于这一点,广西地方 民族语言专家陈寿民在《广西民族的分布与语言的 分析》一文中也有相似的介绍: “广西存在四种语系: 一为桂林语系,又称‘官话’语系,自两湖传入; 二为 粤语系,又称‘白话’或广州语系,自广州府和肇庆府 传入; 三为壮语系,或称泰语系,与泰国和寮国的语 言相近; 四为客家语系,又称山语系。这四大族系代 表了广西人的四大支,其中三支来自汉族。”[4]从其 记载来看,传 教 士 和 本 地 学 者 的 描 述 有 很 多 趋 同 的 地方,这也说 明 传 教 士 对 广 西 民 族 语 言 文 化 有 一 定 程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