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考点复习:6 人口的变化 含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海南卷)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A.市场 B.原料C.交通 D.劳动力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A.公园 B.工业园区C.住宅 D.物流园区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
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 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 010亿元。
据此完成6~7题。
6.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7.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增加木材进口 B.挖掘本地市场C.加大宣传力度 D.组建企业集团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8·全国Ⅰ卷,4~52018·某某卷,102017·某某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018·某某卷,10~112017·某某卷,142017·某某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迁出地迁入地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11小题,每题4分,满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4分)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4分)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4分)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如图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4分)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 .东北部5.(4分)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 .狭窄B .曲折C .坡大D .路面凹凸B .西北部C .东南部D .西南部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 2月 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 6~8题。
6.(4分)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4分)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8.(4分)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C.大气质量优良B.对全球变暖敏感D.人类活动影响少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一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考点】6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113:意义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对生产条件要求比较高,由此分析。
【解答】解:精密机械设备工厂,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高,故要尽可能的减少外部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而其布局在地下,能保持恒温环境,降低温度和地面震动的影响,故①④对,C正确;在地下建工厂,投资大,也不利于储存原材料和产品,故②③错;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日本列岛正好坐立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由于太平洋板块稍薄,密度比较大,位置较低,因此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运动时,就会横冲至亚欧板块的下面,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因此,日本会变为火山、地震的活动频繁地带。
【解答】解:日本地震、火山发生频率都比大连多,故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故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故AC错;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B错;故选:D。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 形成时期 B.T2 形成时期 C.T1 形成时期 D.T0 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 此完成下列各题。
9.B
10.B 11.A 【解析】 9.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 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 小,A 错误;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 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 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 正确。故选 B。 10.据题干知为 7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 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 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 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 240 千米,时速 80 的话,也需要 3 个小时,若 12:00 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 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 A。 【点睛】第 1 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 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第 2 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 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 7 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 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 240km,限 速是 80,即最少需要 3 小时,从遵义到毕节 205km,限速 100,即最少需要 2.05 小时,即 全程最少需要 5.05 个小时,即只有 8 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第 3 题考查的 还是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区域地形的认知,不难。 12.(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 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 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 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 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 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名师注解]【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人口迁移
(2021·湖南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 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 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1990~2005 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 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 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2021年广东茂名市高三二模) 下图为上海市2018 年2月份人口净流入量统计图
A 1.影响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化习俗 B.经济波动 C.商务活动 D.自然灾害
C 2.上海市2月份人口流动( )
A.使22日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 B.促使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C.体现了上海市强大经济活力 D.缓解了上海市内部交通压力
择题为主。
就一个地区而言,人口数量的变 化主要来自两方面?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迁移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发生改变。
1
2
3
改变居住地 跨越行政界线 达一年以上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 迁移。
永久性移民 国际人口迁移 外籍工人流动
DL
一轮复习
人口的迁移
一、高考解析
四层——高考考什么
四翼——高考怎么考
1.以某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 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频 1.从世界的视角,分析国 率较低,多以选择题的形式 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出现,难度较小。2.结合 2.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 我国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统计 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原 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因及影响分析。 及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注重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考 查频率较高,考查形式以选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06人口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人口姓名【2018全国卷I】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0~11题。
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11.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2018JS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14.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点睛】此题组第2问很容易在西欧和北美之间选择错误答案,北美和西欧经济发达,迁入人口较多,但是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
2018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含完整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真题】浙江省2017年11月普通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云雾天数增多B. 气温日较差增大C. 降水天数减少D. 气温年较差增大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 地垒B. 地堑C. 背斜D. 向斜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5.“一路一带”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
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引进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
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6.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农业生产。
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A. 科学技术市场需求B. 市场需求自然条件C. 自然条件国家政策D. 国家政策科学技术下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9.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是A. 以水能为主B. 已进入石油时代C. 能源利用单一化D. 以化石能源为主10.关于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消费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 消费总量持续减少C. 消费增速先上升后下降D. 消费增速持续下降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居地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多是通过农业发 展间接地起作用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人文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4、高海拔(寒冷、崎岖)
11
2.我国人口分布
探究活动: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 布示意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 特点及产生原因。
我国的人口分界线,也 被称为胡焕庸线。
东多西少
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绘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 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D 3.与丙地区相比,乙地区农村聚落密度稀疏主要是因为(
A.地形崎岖
B.气候寒冷
C.河流稀少
) D.人口密度小
第1题,图甲以千余人大型居民点为主,受到地形限制较小,应为平原地区,聚落内部结构松散,应 为东北松嫩平原;图乙为全国农村密度最稀疏地区,应为西部半农半牧地区;图丙聚落规模大,分布 均匀,图丁呈条带状分布,故分别为海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项正确。 第2题,甲地聚落规模更大,主要是因为该地为东北松嫩平原,耕地面积广,而丁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故聚落规模小,C项正确。 第3题,乙地为西部半农半牧地区,由于人口少,地广人稀,所以聚落密度稀疏,D项正确。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 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 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①人口年轻化 a.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b.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 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②人口老龄化 a.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b.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 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问题。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和因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有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总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全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大致呈现出人口稀疏、人口密集和人口过密三种类型。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移民两种类型。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返乡等。
国际移民是指人口跨越国界进行的迁移。
2.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加速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1. 人口结构的组成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其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年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性别结构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长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四、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主要包括超龄人口、少子化、人口流动等。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第2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明确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区域认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以人口统计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01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02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03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4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05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06出生率和07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08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01出生率、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03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04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05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06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07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08现代型的转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1人口数量。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人口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8 人口〖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人口迁移的影响】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4.C 5.B【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 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 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10.【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答案】9.D 10.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6 人口的变化
(2016〃全国卷Ⅲ〃T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题指南】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分析上海市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1选A,2选C,3选D。
第1题,通过材料‚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导致外来人口减少。
第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
第3题,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6〃天津文综〃T5)读下图,回答第4题。
4.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析】选D。
从该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可以看出,其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呈下降趋势,由此可推断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6〃浙江文综〃T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5、6题。
5.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