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域下二语句法习得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融合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然后分析这些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还将讨论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如二语习得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等。
本文将对未来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过程,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观点。
为了全面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这一框架不仅包括经典的二语习得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互动主义,还需要纳入近年来的新兴理论和研究成果,如动态系统理论和神经语言学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学习者的语言行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
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控制性,注重机械练习和纠错。
然而,行为主义理论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因此无法完全解释二语习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认知主义理论则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推理、分析和归纳等方式理解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在外语教学中,认知主义理论提倡采用发现式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互动主义理论则注重语言学习中的社会互动和语境因素。
这一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相互促进。
浅谈二语习得
浅谈二语习得二语习得研究这门学科是从语言学发展而来的!因此人们普遍把它归到语言学领域或称之为应用语言学。
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涉及多种学科,面向二语外语教育的一个独立领域。
二语习得研究学科通常被等同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时甚至把二者等同被称为狭义应用语言学。
因此二语习得研究学科被看成是语言学理论在外语二语教育实践的具体应用。
可以说虽然作为语言教育基础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首先是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开始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语习得更多的是涉及教育研究领域,这种研究重心的转移是该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语习得理论是一门系统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本质和习得过程的学科。
具体说来这门学科研究语言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后是如何习得另一套新的语言体系,也指同时习得母语与第二语言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还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之间的巨大个人差异等。
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理论的范畴,语言学探讨的是语言的本质和对语言的描写,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也研究语言习得机制及过程。
但二语习得研究不仅关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主要是母语和目标语)还注重对学习者本人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研究。
它的扩展是chomsky理论在语言学界和其它相关的领域里所引发的一场革命。
Widdowson在Applied Linguistics 中对二语习得的科学属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这门学科虽然离开不了对语言应用的学习,但它决不是语言学的应用。
所谓语言学的应用,实际上是把语言学看成是应用语言学的中心。
这种语言学中心论可表示成: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教学。
Widdowson 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就既要掌握它的知识(use)也要掌握它的具体用法(usage). 尽管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然而,二语习得研究的确给语言教学注入了许多新概念,引发了许多新的教学法。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当今社会,学习第二语言无处不在,从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外语到成年人把外语作为职业技能来学习。
而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非常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论性方法和实践性方法。
理论研究是外语习得的基础,是每一名语言学习者必须了解的内容。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以便准确地确定语言学习者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外语习得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在语言学习的理论研究方面,以埃德加赫胥黎定义的“交际理论”为基础,作为一种社会学和心理学联合分析的框架,被公认为是学习语言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实践性的研究是指根据理论研究的结果,对外语习得过程中的问题和技巧进行系统化的观察分析,以期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地提升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实践性研究的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试,语言学习者活动和实践,以及语言技能训练等。
以听力能力的测试为例,测试的目的在于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对听力水平的准确评估,以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
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来说,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更加系统化的,综合性的。
在理论研究中,应实施基于交际理论的研究,结合实践研究,以解决语言学习者遇到的具体问题。
以此,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掌握第二语言,从而获得更多的言语能力,更好
地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
总而言之,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来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至关重要。
理论研究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认知,而实践性研究则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准确地掌握外语,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
2024年浅谈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途径
2024年浅谈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途径引言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是语言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语言环境的普遍存在,二语习得理论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其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在多个方面的应用途径,包括课堂教学法、网络学习资源、语言实践活动、沉浸式学习环境等。
课堂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其中,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是两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强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交流活动来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鼓励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体验语言,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活动提高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任务型教学法则侧重于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方法将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语言能力。
网络学习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资源已成为二语习得的重要途径。
在线课程、语言学习网站和应用程序等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这些资源通常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如在线测试、语音识别和智能推荐等,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个性化、自主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
同时,网络学习资源还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过程。
语言实践活动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实践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
因此,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对于二语习得至关重要。
语言实践活动包括语言交换、语言俱乐部、国际志愿服务等。
这些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了与母语者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此外,这些活动还能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沉浸式学习环境沉浸式学习环境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通过创建类似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环境,沉浸式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语言实践,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介语特征理论和生成语法新范式的内在和互动机制。 同时,可以运用这两种理论来深入探究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教 学方法等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尝试将这两种理论与其它 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释。
谢谢观看
中介语特征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 中的应用
中介语特征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在语音方面,中介语特征理论可以解释学习者 在习得目标语言发音时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对于某些学习者来说,发出目标 语言中的某些音可能会很困难,这会导致他们在中介语阶段使用类似的音来代 替。此外,该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词汇和句法方面的研究。
中介语特征理论概述
中介语特征理论主要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和语言特征。该理 论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向目标语言靠近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 我们称之为“中介语”。中介语是一种混合了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特征的语言现 象,它反映了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例如,一个英语学习者可能会 在中介语阶段使用“主语+动词+宾语”的语法结构,这种结构既不同于母语, 也不同于目标语言。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目录0Fra bibliotek 理论引言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第二语言,逐渐获得语言 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二语习得研究旨在揭示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过程和规律, 为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次演示将探讨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 范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理论
1、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到语言材料后,通过各种方式学 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语言习得则是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掌握语言的过程。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学习者在课堂内 外如何学习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的多学科研究综述
一、引言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二语习得不仅涉及所学语言系统本身,还受到学习者母语系统、认知心理、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学习态度、动机学习能力等)、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二语习得要考察这些因素和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动态系统研究,考查对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影响。
二语习得涉及的以上因素同时也是其他独立学科(如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的研究对象。
结合各领域的研究内容,二语习得的研究对象又可划分为三大领域: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可以是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它吸收了不同视角下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并利用这些不同领域的有关研究方法。
二语习得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学习者在掌握母语之后如何习得另一套新语言体系。
显然,二语习得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也呈现出跨学科、多样化特点,而不同研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学科研究结果和方法的整合有助于推进二语习得研究科学化发展。
二、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Sharwood曾对20世纪60至80年代的二语习得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于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研究者试图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为语言的普遍现象的假设寻找理论上依据。
第二阶段以“中介语”和“创造性的建构”为标志,将第二语言学习同样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研究重点转移到分析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学习策略上。
第三阶段注重多种理论引导下的实证研究以及与各领域研究方法结果的结合。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研究者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并利用多种研究方法验证其理论的正确性。
研究方法也从定性研究逐渐转向定量分析,并注重二者的结合,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模拟语言和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ERPs)等不断使用研究二语习得的神经和生物学基础。
2021回顾综述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范文2
2021回顾综述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范文 1.引言 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二语习得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者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学习者在掌握母语之后如何学习另一套新语言体系(戴炜栋 2008).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发展,其研究方法也呈现出跨学科、多样化特点,而不同研究方法产生了不同研究结果,致使各研究之间的可验证性、可对照性削弱.由此,回顾综述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对于推进二语习得研究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现状 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我们采用以下步骤分别检索中文和外文期刊数据库:(1)通过试查相关专业数据库确定中英文检索词及其扩展同义词和近义词:第二语言/二语/语言/外语/英语(secondlanguage or language or foreign language orEnglish)、习得 / 学习(acquisition or learning)、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2) 厘清专业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制检索式:不同检索词用"* "或"and"连接,同义词和近义词用"+ "或"or"连接.(3)为保证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根据检索结果反复调整检索式,得到最切合本研究文献检索的中英文检索式:(第二语言+ 二语 + 语言 + 外语 + 英语)* (习得 + 学习)*(研究方法)(second language or language or foreign language or English ) and (acquisition orlearning) and (research method*) (外文数据库中"* "指截词符,在此检索式中"* "表示可检索含词干"method"的所有词). 在综合类外文期刊数据库EBSCOhost 中我们以题名为字段对 1984 -2013 年的数据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源自国外知名外语学术期刊的 12 篇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相同方式进行检索,共得到 25 篇相关论文,其中 10 篇来自外语类核心期刊.由此可见,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较受重视却并不多见.对 37 篇学术论文题名、关键词和摘要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约 65% 的论文是关于二语习得研究某一方面的研究方法,如习得顺序、词汇习得、普遍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等的研究方法,约 35%的论文较全面地概述了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这表明全面综述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论文更为少见.此外,这类论文中引用率指数最高的《二语习得研究方法 35 年:回顾与思考》(文秋芳,王立非 2004)一文是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普适的量化、质化等研究方法,且发表至今已过去十余年.有鉴于此,结合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二语习得研究状况,基于其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焦点对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无疑有助于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者从中获得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参考借鉴. 3.研究方法综述框架 在综述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论文中,不同学者对二语习得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归类方法.Ellis和 Barkhuizen(2005) 将学习者语言样本分为非语言使用样本、学习者口头或书面语言样本和学习者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报告,并依此介绍语言样本的收集和分析方法.Litosseliti(2010)将二语习得研究分为观察、实验和准实验研究.Mackey 和Gass(2012)认为二语习得研究框架可主要分为基于语言学的、基于心理学的和基于社会学的框架.吴旭东(2002)根据研究目的将二语习得研究分为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三类.文秋芳、王立非(2004)根据研究方法将二语习得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总体来看,上述学者大致采用两种思路对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进行分类:(1)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适分类,即分为定量、定性和混合研究方法;(2)结合二语习得研究本身的特点,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进行方法归类. 本文采用第二个研究思路,基于二语习得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认知等视角梳理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同时,学习者语言样本分析研究一直是描述二语习得过程、解释二语习得特征及启示二语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对二语习得研究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把学习者语言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的测量方法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作为补充研究视角. 4.各研究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方法 4.1 基于语言学的研究视角 语言学研究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语言表征,着重分析语言形式.这类研究多以普遍语法为理论框架,以描述和解释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为目的,以目标语者的语言使用为外部参照标准,认为二语习得由规则主导,并尝试回答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否受到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普遍语法的支配等问题. 基于语言学理论视角的研究者通常将二语习得视为二语语法习得,因此语法判断(gram-maticaljudgment test)的研究方法成为这类研究的主要数据获取手段.国外研究者纷纷运用语法判断来验证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普遍语法(如 Ellis 2009;Kweon & Bley-Vroman 2011),国内也有研究者运用语法判断来探究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如刘艾娟,戴曼纯 2009;倪锦诚 2012).这类研究主要运用提示应答(prompted responses)和提示产出(prompted production)方法收集数据,聚焦某些特定语法知识,针对二语学习者特定语法结构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探讨. 就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研究者可根据各自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语言水平采用合适的研究设计.研究单个语法形式习得时采用单句语法判断便能满足研究需要,研究学习者对某些语法形式的应用能力时则应结合特定语境设计相关测试任务.对低水平二语学习者一般采用可接受性判断(acceptabilityjudgments)、对错判断(true-value judgments)和句子配对(sentence matching)等任务复杂度较低的提示应答形式,对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可采用诱导模仿(elicited imitation)、结构式诱导(structured elicitation)、句子组合(sentence combi-ning)、图画描述(picture description)和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等任务复杂度相对较高的提示产出形式. 普遍语法在研究方法方面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套可证伪的假设,将其置于解释性的理论框架之下(Larsen-Freeman& Long 2009),但是以普遍语法为理论框架的研究属于理论先于研究的范式,研究结果只能证明习得结果的外在语言形式.语法判断的研究方法源于测量被试母语的隐性语法知识以推断其语言能力,而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显性教学获得,凭诱导数据推测所得的语言能力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因此这类研究方法通常存在外部效度不高的缺陷.其次,语言学研究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多以目标语者的语言使用为外部参照标准,因此容易出现所谓的"比较谬误"(comparative fallacy). 最后,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大多采用静态描述方法,即很多研究只是采集一个时间点上学习者的语言样本,甚至有些历时研究也只是分别在几个时间点上进行语料收集,并没有建立语类之间的联系,因此也就很难描述语言习得的过程. 4.2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加工机制及影响这些机制的因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二语的加工表征、加工机制、加工技能、加工策略、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加工的影响.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研究在采集学习者二语加工表征的数据时通常关注自然情境下学习者语言产出中的犹豫、停顿、自我修正等现象,在犹豫、停顿的时长及位置与二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及故障的位置之间建立关联,从中推测加工是自动化加工(automaticprocessing)还是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加工了语言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存在加工困难等问题的答案.自我修正是指学习者意识到所产出话语中存在语法、词汇、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而尝试改正的行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也常常被用作二语加工的测量指标.心理语言学家一般认为,句子反应时越长表明所需的加工"能量"越大,判断不合法语句的反应时比判断合法语句更长. 二语加工机制研究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二语学习者两种语言的概念、词汇、句法等表征是共享还是独立的,即激活一种语言的词汇、句法是否会激活另一种语言的对应部分,二语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加工处理是否是交互进行的.对二语加工机制的研究主要借助启动实验(priming).实验设计是呈现启动项和目标项,以某种方式诱导受试对目标项做出反应,当目标项受到启动项影响时即产生启动. 研究者探讨二语加工技能和策略等问题时通常采用词汇联想(wordassociation)的任务设计以分析学习者的语义网络,比较其二语和母语心理词典结构.Wilks 和Meara(2002)设计的词汇联想任务是通过计算机呈现某词语,诱导受试联想其他词语,并通过分析其联想到的词语,比较一语和二语的词汇网络密度(lexical network density). 在探究个体差异对加工的影响时研究者较多采用自控速度阅读、眼动(eyemovement)等在线研究方法准确、科学地记录二语学习者的加工速度和成果.此外,研究者还会采用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句子解读(sentence interpretation)、词汇判断(lexical decision)、跨模态启动(cross-modal priming,如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启动)、动窗(moving window,屏幕上每次只显示一个词,下一个词出现时前一个词自动消失)、由词和背景色彩构成的斯特鲁普测试(StroopTest)等. 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把时间作为测量二语加工产出的维度之一,能够较好地区分加工过程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运用,因为显性知识运用需要时间.换句话说,研究通过控制反应时间,间接使被试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无法依靠显性知识进行加工,由此对其二语自动化加工能力做出评价,使二语加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视化".但是,因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抽象的理论基础及不太常见的实验设备,大多数教师研究者很难将其运用于实际研究. 4.3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视角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社会文化在语言习得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任务类型和对话者的性别、身份、地位等社会语境因素对二语产出的影响,强调语言习得发展的复杂多变性,更关注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文化理论为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提供了全方位视角,使学习者与社会融为一体,使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使用密不可分.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包括Vygotsky 等创建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Bakhtin 的对话理论 ( Dialogic Theory)、Lave 和Wenger 的情景学习理论 ( SituatedLearning Theory).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者与教师或学伴的互动合作对话引导语言学习,最终使语言形式和功能内化,学习者达到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的状态.调节理论(MediationTheory)、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和支架理论等是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运用较多的理论. 这一视角下的研究者认为纯数据统计中的平均值可能会掩盖个体变异性,因此更推崇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日记、对话、个人叙述、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语言习得的发展.Bailey(1990)详细描述了日记研究的五个步骤.Schumann(1998)对学习者日记的研究发现,"日记本身也可能成为辅助语言学习的工具",日记中关于焦虑等情感问题的详细描述表明个人情感因素可能促进或阻碍二语学习.由此可见,通过日记可详细了解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者在日记中自然流露的对不同社会语境的态度和情感也可作为研究社会和个体变量的证据. 对话研究是从会话参与者的视角按话轮逐一分析学习者在会话过程中如何使用和学习语言,其目的在于发现有助于二语习得的会话特征.对话研究可采用角色扮演(roleplay)、话语完成测验(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录像回放解读(video playback for interpretation)和配对变语(matched guise)等方法. 个人叙述可采用即时或延后的内省、刺激回忆、有声思维、自我评估等方法.诱导叙述可借助访谈、无声电影(silentfilms)、最少对白电影短片(film strips with minimal sound)等开展. 个案研究源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通过观察、访谈、历史数据和档案材料搜寻等途径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分析数据以得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可以是单一个案研究也可以是多重个案研究,可以是描述型个案、解释型个案研究也可以是探索型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的实施步骤是:(1)选取个案,选取时要坚持关键性、独特性和启示性原则;(2)收集材料,材料可来源于文献、档案、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网络资源等;(3)分析,分析技术包括描述性分析(叙事法)、类别构建(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构建证据)、理论建构(分析多重个案的独特"层级",包括"个案内"分析和"跨个案"分析).个案分析除了开展人工分析外,还可运用某些质性分析软件(如NVivo).个案研究具有情境真实性、深入性、全面性、灵活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主观性、难于普适和推广的局限.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大多采用不操纵环境、不干预受试的主位(emic)原则. 研究出发点是在语言习得的真实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全面观察和描写,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是发现关键变量(keyvariables)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多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与发展的规律;研究成果推动了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实践的有效互动.但是,这类研究也存在耗时长、对研究对象的配合要求高等实际困难,材料收集时社会语境的特定性及阐释阶段研究者主观性强等因素也给验证性研究带来了不便.我国二语教师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并尝试初步运用课堂话语分析、教学日志、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但因时间跨度大等原因尚未大量采用人种志法、纵向个案研究等方法. 4.4 基于认知的研究视角 认知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输出、语言学习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等问题. 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习得过程具有人类一般认知过程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用的认知资源、认知能力成为认知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关注的焦点. 这类研究常用的测试有学习能力测试、工作记忆测试、语言学习策略量表测试等. 语言学习能力测试为预测学习者未来语言学习成效而设计,其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Carroll和 Sapon(2002)研制的现代语言学能测试( 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Grigorenko等(2000)设计的外语习得创新认知能力测试(Cognitive Ability for Novelty in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s Applied to Foreign Language Test)、Pimsleur(1966) 研制的皮姆斯勒语言学能量表(Pimsleur Language Aptitude Battery)等.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涉及信息储存能力和加工处理能力,与二语习得的加工和产出最为相关.二语习得研究中运用的记忆理论主要有工作记忆的能力论、注意性控制论、激活论等.最常用的记忆测量手段包括计数广度任务(countingspan task)、运算广度任务(operation span task)、阅读广度任务(reading span task)和句子广度任务(sen-tence span task).计数广度任务的要求最低,适合对学龄儿童或语言水平较低非本族语者的测试.测试步骤是先向受试呈现图形,要求受试数出图形的数量并对总数进行记忆.完成系列试题后,受试按试题顺序依次回忆所出现的图形数.运算广度任务是先给受试一道数学算式,让其判断是否正确,随后给出一个单词,再给出几道数学判断题之后要求受试回想之前看到的单词.阅读广度任务是先呈现 2 -6 个句子,让受试判断句子的真实性、可接受性、语法或语义的正确性,然后要求受试回忆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或字母. 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大多采用Oxford(1990)的二语学习策略理论模式和相应的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认知视角下测量学习者学能、记忆、策略等个体因素的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突显组间趋势,从宏观层面刻画语言发展过程,但是将语言认知这一复杂现象分割成单个参数分别加以研究,忽视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往往无法捕捉认知过程的动态变化.此外,这些量表是否能直接运用于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比如,徐爽(2008)证实 Oxford 的二语学习策略理论模式与其研究对象(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数据拟合,而于元芳、刘永兵(2009)研究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Oxford 策略量表中的六分法不适合参与调查的我国大学英语学习群体.总之,我国二语研究者应结合本土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测量量表,同时综合、动态考量各种认知因素对二语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本土化的二语习得理论构建. 4.5 对学习者语言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的测量 从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三方面分析学习者语言有助于更全面、更平衡地得到关于学习者语言的信息(Ellis& Barkhuizen 2005),具体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信息.准确性一般指语言产出接近目标语语言规则的程度(Skehan & Foster 1999).不同研究者对准确性提出了不同测量标准:Foster 和 Skehan(1996)运用无错误句的百分比测量准确性;Wigglesworth(1997)将准确性规定为语言形式与目标语的接近程度,分别使用必需场合诱导得到的目标语产出的正确率和错误的自我改正率;Mehnert(1998)使用每100 个单词的错误率为测量指标;Foster 等(2000)认为准确性还涉及语法层次.刘国忠和秦晓晴(2010)总结指出二语写作准确性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整体性测量(holistic scales)、无错误 T 单位总数(number oferror free T-units)和错误总数(number of errors). 流利性指语言产出的流畅性、连贯性和语言可接受性.Lennon(1990)把口语流利性分为广义(口语水平的总称)和狭义(语速和流畅程度)流利性,并列出了12 项可量化指标.Towell等(1996)采用语速、发音时间比、发音速度、停顿间的平均无间断语流长度等时间性指标测量口语流利性.此外,也有研究者使用内容指标和语言指标对口语流利性进行测定,如张文忠和吴旭东(2001)采用所述必要事件与全部必要事件之比考察围绕特定话题展开的信息内容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可接受性.在书面语流利性研究方面,Latif(2009)把写作流利性测量指标分为成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前者主要包括频数测量、比率测量和总体量表测量;后者是基于写作过程的测量,涉及语段长度、语块和处理负荷等指标,并使用录像、有声思维、眼动跟踪或击键记录(keystroke logging)等方法收集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复杂性研究一般涵盖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测量词汇复杂性的维度主要包括词汇复杂度(lexicalsophistication)、词汇变化性(lexical variation)、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和词汇独特性(lexical originality)等.句法复杂性的量化对象主要包括产出单位的长度、从句嵌入量和结构类型的范围等(Ortega 2003),常用测量指标包括:(1)T 单位长度(T-unit length)和子句长度(clause length);(2)T 单位复杂性比率(T-unit complexity ratio)和从属句比率(dependent clauseratio). 对学习者语言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的测量是收集学习者语言水平数据的有效途径,但是研究者应始终关注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在研究中国学习者二语习得时,研究者首先应对中国学习者语言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进行本土化的概念界定,从多角度采用多维度、多层面评估方法.其次,研究者应从操作层面关注自然语境下社会文化因素对交际的影响,并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评估. 4.6 对学习者语言的语料库分析运用语料库分析 学习者语言主要有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approach)和语料库驱动(corpus-driven approach)两种方法(Mackey & Gass 2012),前者利用语料验证假设,后者量化分析收集的语料.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计算机辅助的错误分析和中介语对比分析,这些方法能够为研究母语迁移、中介语过度概化、中介语发展路径、输入偏见(input bias)、语域影响(genre/register influence)等问题提供语料证据. 语料库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既可用于检验和发展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研究,又可用于指导教学的二语习得应用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应用语料库的优势在于能够借助丰富的真实使用的语言材料,并且能够运用科学便捷的分析技术,如自动词性赋码器(如Brill,CLAWS7)、语法标注器(如 POSTagger)、词目归并器(如 Lemma)、检索软件(如WordSmith,AntConc)、统计分析软件(如 SPSS)等,获得客观量化的研究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者在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所选用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与目标语参照库的语料在库容量和语料来源上的可比性,自建语料库时还应充分考虑语料的代表性、时间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5.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和问题对国际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回顾梳理不仅有助于掌握国际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总体状况,也有助于揭示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现状,进一步推动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由此,我们总结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并相应提出了研究方法的发展建议. (1)二语习得定量研究占多数,定性研究逐渐增加,有机结合两者的研究欠缺(尹丽雯2011).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定性和定量研究都有其不完善之处,这表明各种研究方法本身没有对错优劣之分,也不专属于某一研究领域.在今后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可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灵活恰当选择和组合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验证以推进二语习得研究科学化发展. (2)不少二语习得研究设计都缺少试测(pilotstudy)环节.从上文对不同研究视角下研究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样本的采集计划和工具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为严谨起见,研究者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可通过小规模试测考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恰当性,并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以便顺利开展客观、科学的研究. (3)复制性二语习得研究尚不多见.二语习得研究通常会因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不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致使对某些研究问题的探讨无法形成定论.当然,这与二语习得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但也不能排除研究方法等因素.由此,在二语研究领域进行重复性验证对寻求令人信服、普遍认同的答案非常必要.。
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
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引言:语言学学科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是一门横跨多学科的学科,探究人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认知、语言习得以及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对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主要研究领域以及一些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探讨。
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性:二语习得研究是语言学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理解人类语言能力、认知过程以及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第二语言涉及到词汇、语法、发音等多个层面,而二语习得研究则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习得。
了解二语习得的原理和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
主要研究领域:1. 语言习得过程:二语习得研究关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
这包括输入、内化、输出等各个阶段。
学者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语言表现、分析他们的错误类型,来揭示学习者是如何从母语转向第二语言的。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深入了解,可以为二语教学提供指导。
2. 个体差异: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速度。
二语习得研究关注个体差异对习得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学习经历、认知能力等因素都可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了解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语言输入与输出: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输入对于二语习得的质量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语习得研究探讨学习者如何通过与母语者的互动、阅读、听力等多种途径获取语言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同样,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也是习得的一个重要检验。
研究者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发音问题等,了解学习者在输出语言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教学实践方法:1. 沉浸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习者置身于语言环境中,通过沉浸来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语言学习营地、参观全英文的讲座等。
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暴露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促进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二语习得视域下提高大学生英语有效表达教学研究共7页word资料
二语习得视域下提高大学生英语有效表达教学研究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对于人们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在二语习得视域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当前很多高校的研究课题。
1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概述1.1二语习得的概念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科技的进步正不断地被拉近。
学习第二种语言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对大学生来说第二语言的学习还是有不小的困难。
简单来说二语习得是人们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
人们学习的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第二种语言,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1]。
随着人们对人体自身和社会科学认识的不断加深,二语习得也越来越被更多的学者认识,二语习得的概念也在不断地研究中完善起来。
二语习得是指在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其他语言的学习。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使人更好地接受第二门语言。
语言是区分动物与人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语言既涉及到人们的社会文化,同时又是人心理世界的表征之一。
人们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来自于人们对语言的输出,所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才是学习好语言的根本保证。
二语习得领域包括读写译等方面。
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同时掌握这些技能。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将自身的意识通过语言融入到所在的语境当中,实现两种语境之间的切换和熟练地交流运用。
1.2理论基础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片区域是掌握语言的,人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会不断地刺激这片区域。
这些刺激会使脑部的这片区域建立新的突触,这样人们的语言能力便形成了。
人在接触第一个语言环境的时候对语言环境中的刺激是十分敏感的,所以突触的建立是比较快的。
当一个人的语言体系在这片区域建立,如果再想在这片区域建立一个新的语言体系就变得十分的困难。
如果在日常生活引入这一语言,那么语言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例如教学中,提出问题:Who are they? What country does each symbol from /symbolize /represent? What are the symbols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Name some and tell us the reasons.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世界名胜或者音乐经典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Bu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this text,which five things are th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Why canthey become th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来。
多学科视域下二语心理词库研究的新探索_第二_省略_词汇加工_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
2009年11月第41卷 第6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 a nguage Teaching a nd Research(bimont hly)N ov.2009V ol.41N o.6多学科视域下二语心理词库研究的新探索———《第二语言词汇加工———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述评Zsolt L e ngyel&J udit Navracsics(e ds.).2007.Second L a nguage L exical Processes—Applied L i nguistic a nd Psycholi nguistic Perspectives.Clevedon:Multili ngual Matte rs. xiii+191pp.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词汇学重返西方语言学研究中心以来,词汇习得问题日益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而有关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更是热点之一。
Paul Meara最早关注一语和二语心理词库的差异及其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
此后,不少西方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纷纷开始对二语心理词库进行相关研究。
早期主要集中在对二语心理词库表征的理论探索和模型构建,旨在对第二语言词汇存贮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解释。
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应用语言学家们的兴趣逐步转向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实证数据研究,以期解决一些语言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语言词汇加工———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就是二语心理词库相关的词汇加工实证研究新成果的一次汇集。
一、内容概述此书从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教育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来考察和研究二语词汇加工过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其内在关联的共核均为二语心理词库研究。
全书共收录10篇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论文,编者根据论文的研究主题将其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二语心理词库的本质”,分两章。
第一章 David Singlet on:“融合的心理词库如何融合?” 此文先针对二语心理词库研究领域长期有争议的关键问题,即一语和二语心理词库是分离还是融合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表明其学术观点和立场,也为全书作好了理论铺垫。
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二语习得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在过去数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外语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二语习得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二语习得是指一个母语已经形成的人学习并掌握另一个语言的过程。
与出生后自然习得的母语不同,二语习得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语言输入,比如通过教师的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等。
同时,二语习得也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修正。
现代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验研究和自然观察研究。
其中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实验室环境下的语言输入和反应测量来探究二语习得问题,比如通过听力测试、句子接龙任务等探究学习者的语言处理能力和学习效果。
而自然观察研究则主要关注在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与交互,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来探究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和使用情况。
二、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深度和广度,但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语言输入、语言处理、语言输出、语言破坏因素和语言形式。
1. 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习者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很难达到学习的目的。
因此,学习者如何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成为了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二语学习者中,所获得的语言输入与其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如何有组织地提供学习者所需的语言输入对于二语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2. 语言处理语言处理是指二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时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进行语言解码、语义理解、概念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因此,语言处理能力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提高的速度。
3. 语言输出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识的过程。
二语习得、语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二语习得、语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二语习得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
语言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等方式帮助学习者熟练掌握目标语言,实现语言教育的有效性是语言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目标。
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研究者通常会关注语言环境对习得的影响因素,如输入质量、输出质量、兴趣、动机等。
研究者还会尝试探究关于语言结构或语言组织的理论和假设,对学习者的习得过程有何影响。
研究者在对语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会探索最为有效的方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如何制定更好的课程,写教材的方式等。
在实践中,语言教育研究者们常常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循序渐进、侧重口语、沉浸式教学等,以期最大化语言习得的效果。
一些研究还涉及到利用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语音识别技术等来优化教学,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学习目标语言,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些语言教育研究也关注到跨文化教学和语言贡献等问题,以期在多样化的世界中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
总而言之,语言习得和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影响着全世界的教育和沟通。
在继续研究和实践的同时,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除了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内在的认知能力也对二语习得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加拿大的研究,语言习得与认知能力有关。
简而言之,人类脑袋的特別能力,即是心理扩容,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在思考和操作空间这方面比年纪小一些的孩子有优势,因而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外语。
人类不断成长和发展,学习的语言变多,认知和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这导致二语习得的效果与年龄有关。
据了解,儿童习得外语语音比成人快,成人习得外语的语法比儿童快。
在语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如各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平衡发展,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技能的统一等。
此外,还应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发展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如通过语言交流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学中的二语习得研究
英语语言学中的二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是指在学习完第一语言之后,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和个人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认知能力等因素相关。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
针对英语二语习得的研究也十分活跃,涵盖了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语音层面,二语习得者通常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发音错误比较常见。
比如中国学习者容易将汉语的“r”音和英语的“l”音混淆,这是因为汉语中不存在“l”音。
研究表明,练习发音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二语习得者在语音方面的表现越好。
语法层面,二语习得者可能会遇到词序、语态、时态等方面的困难。
比如英语中动词的时态有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等,学习者需要掌握这些时态的用法。
二语习得者可能会出现把动词的时态混淆、误用的情况。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和语法习得的反馈是帮助二语习得者快速掌握语法的有效方法。
词汇层面,二语习得者可能会遇到词汇认知的困难。
比如在汉语中“愉快”和“高兴”有相似的意思,但在英语中“happy”和“glad”有些许不同的用法。
研究表明,通过阅读、听力、写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词汇,能够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词汇掌握能力。
语用层面,二语习得者可能会遇到语用规则的困难。
比如说一个人进入房间时,如果没有打招呼,可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二语习得者可能会不了解这些表达方式,从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研究表明,通过多模态的语言输入和反馈,能够帮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掌握语用规则。
总体来说,二语习得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语言学中的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
语言学中的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在语言学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二语习得的概念、发展、假说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1. 二语习得的概念及历史发展二语习得是指一个人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
第二语言是指除学习的第一语言外,学习的任意后续语言。
二语习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欧洲的语言学家开始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是此时对二语习得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直到20世纪,随着语言教学的广泛开展,二语习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Chomsky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此理论对二语习得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二语习得进入了一个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阶段。
2. 二语习得的假说二语习得的假说主要包括:输入假说、互动假说、认知发展假说等。
输入假说认为,要使学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习得正确的语言结构,需要让学生接受到一定的催化输入,即可理解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输入材料。
同时,必须要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对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是正确的。
互动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仅仅是把一些语言知识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还需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习得进步。
认知发展假说则强调,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受到他们的认知发展的限制。
即学生必须遵循他们大脑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习得正确的语言知识。
3.二语教学的研究二语教学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其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介、评估和反思等。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时间、兴趣爱好和语言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介方面,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背景的教学媒介。
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以丰富和促进课程的实施。
在评估方面,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现,以及其对语言知识系统性和拓展性能力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语习得研究专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 (总第269期)二语习得研究专栏(主持人:徐锦芬)语言发展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核心话题。
语言如何发展既有先天派之说,也有基于使用的习得之说,尚无明确定论。
随着多语现象的普遍和多语学习的普及,二语习得研究也延伸到三语习得。
现阶段三语习得研究多借鉴二语习得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探讨三语习得的加工机制和影响因素。
国外多语研究方兴未艾,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英语二语学习者群体,但受语言学习环境的影响,国内三语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教育政策面临的机遇和变革,多语学习将会成为外语学习新的趋势。
本专栏选取的4篇文章,从语言加工机制角度探讨二语发展或三语发展,既有研究述评和理论前沿介绍,也有实证研究。
徐锦芬和杨柳的研究述评聚焦心理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视域下三语习得研究中的跨语言影响研究,探讨跨语言影响发生的层面,分析跨语言影响的来源、因素和作用,对我国三语习得研究和教学有所启示。
陈艳艳和张萍则的实证研究采用语义判断任务,考察汉—英—日三语者的三语词汇加工否受到二语效应和语言距离的影响,为三语词汇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杨梅的论文对语言加工决定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进行述评,介绍加工驱动语言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二语教学模式提供认知心理依据。
李绍鹏从二语发展的过程论视角出发,探讨学习写作和以写促学的关系、分析二语写作和二语发展的界面,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写作研究的交叉融合,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专栏的这些研究相互呼应,各有侧重。
既有三语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研究述评,又有三语词汇加工中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既关注语言发展中工作记忆和注意等内部因素和语言输入等外部因素,也关注二语写作等语言输出因素对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对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和一线教师教学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1。
二语习得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资料合集目录一、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构建综述二、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实证与展望三、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范式新进展五、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研究六、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七、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八、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九、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构建综述一、引言二语习得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语言教育的不断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构建,探讨其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1、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到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都会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
2、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类似于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与目标语言的接触和交流,逐渐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
3、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这一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
4、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和社会习俗,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环境。
三、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成果1、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表明,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显著的。
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而差异性则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
具体而言,母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都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浅议二语习得视域下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
浅议二语习得视域下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浅议二语习得视域下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提要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话语不仅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教师话语的主要特征和理论基础,可以使广大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课堂话语的运用情况,探讨教师话语与学习者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教师话语的质量,从而促进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
关键词教师话语课堂教学第二语言习得一、引言一般认为,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课堂讲解时所使用的语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师话语可以被看作是教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谈话时所使用的语域,受如话题、学习者的年龄和二语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教师话语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并根据不同的学习者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程度而不断加以调整。
Nunan认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因为教学的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着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教师话语的主要特征和理论基础(一)教师话语的主要特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具有双重特征。
第一,教师话语被看作向二语习得者提供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一种“简单代码”,这种“简单代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听懂话语,进行交际。
因此,有学者将教师话语也译为“课堂关照语”,并称这一种特征为形式特征。
在这一特征中,人们注重的是教师话语作为语言输入在语速、停顿、重音以及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所作的调整。
形式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习者交谈时对语言的语法规则结构进行简化时所呈现的特征。
第二,教师话语被视为组织、管理、指导二语课堂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一特征被称为功能特征。
研究功能特征时,人们更注重的是教师话语的话语量,课堂的提问方式、课堂师生间的交互调整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视域下二语句法习得研究王晓宏(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句法习得的研究是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性应用研究在学术界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心理语-学、神经语-学、认知空间的视角对二语习得的句法习得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对句法习得在多学科视域下有更明确的框架认识,探讨在此视域下对第二语言教育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多学科句法习得第二语-教育一、二语习得中句法习得的研究Stem#"认为,二语习得具有多种理解视角和研究方法。
从国内外众多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看,呈现出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状况,如:认知领域的学科、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学、神经语言学等&对于二语习得的应用语言学范畴更广泛,如:英语教学法、民族地区人群的三语习得、计算机语言学、语料库、词典编撰等&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有着第二语言习得较复杂的习得机制,如:局部损假说认为INFL和NUM类语类的第二语言知习得的中,随着学习者的,中语语法逐渐被损;Beck#2$通实验排了二语习得的中,词的损的一种,认为中语语法的损法中的机制&夕卜,说认为中语的状语的词范和范,关现,出母语范畴的&,说对于语用语中的用的法、语用具有的解&解说认为有语言中,有一类为解,类语言语言习得中得的。
语法中认知机制着作用。
语言学习的、等经对于语言的出着合作效应。
Tsimpli&Dimitrakopoulou#31通过实验对特殊疑WH二语习得中LF的可解和解的研究实。
从多种二语习得研究的中看法习得语言习得研究的心&法的相应理论解决了法的,二语习得中的语言习得现&的法理中,理的说为止解、的法理,言而喻。
法理的精髓理论及子理论组彳——元理、x—阶标理、格理、理论、控制理、管辖理论、界限理等为母语习得、二语习得、三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实依据;时为解释第二语言句法发展中的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RogerHawkins#"就提调节法理根据理,第二语言句法的展就是语言学习者第二语言素材为础第二语言法表的过程。
早期的第二语言句法习得从动词的词义投射开始,基本第二语言动词的词义加来语带的法。
句法结逐渐的,学习者从掌握局部法关逐步渡到掌握非局部法关&语言的基本单位中,从词交际话语的使用,法着承启下的衔接作用,使句法的习得研究变得更复杂,承载着积极研究的使命。
二、句法习得的多学科视角分析语言习得的研究实际研究语言活动的心理,包括信息的输入、理解和&达对语言使用的较高层阶,了语言方面的础知,包括语音知、句法知、语义语用知外,还存其他知,Miller(1973)列举概念知和信念&两者都从人类认知活动角度界,前者指说话者对客观世界的抽认知;后者人们通自己长期的社会实践的对客观世界的评价&使用语言的人知的存,他们较的子如义时,会于他们心中的知&语言的习得有着复杂的心理认知机制。
法的习得与理解语言知和心理词的关的,也语篇理解的基础。
句法析是将一个子的表层结投射子的理解机制的一个,如其中一个法析的略“关略”子理解中,将新前结,子中的负#5]&互动调我们同时使用有有知经验理解句子,包括语篇语社会语&法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个核心问题。
除了从语言心理学角度加外,人类神经的研究具有关,也说,二语习得法习得的种状况的研究,神经的研究&Elman等(1992)用人神经的方,通法的子。
研究得,从输入的词本语法结构,关语法知;还输入的子中子的结和&个现对研究法掌握的况有作用&结义理用人工神经,用人工神经加的,将信息作用于;人神经自具学习和信息加i41语言文学研究力,随任务和环境变化形成网络反馈"因此,联结主义理论试图用学习机制解释句法的习得"成功的交际在于对语言充分的理解和有效的产出"根据语用学相关原则,说话者带着一定的交际意图,通过发出一系列音节体系将信息传递给听话者,听话者结合相关背景对寸说话者的信息进行解码"在语言理解与产出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句法习得的过程,也就是凸语句与的关系"在句法处理过程中,说话者的一结构听话者解码者处理成的句法结"如:“Theboy was kissed by the girl yesterday at the cinema.”这个句子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素,依靠句法的一和联合的规则,形成句法信息叫一结传相的信息,出句法结的的方式。
一学的相关研究对句法习得的机理进行过一系列,71(山(说8(1®句子的理解过程产的信息一定是于语言的产出的,因说话者于方言的者学的信息产出°也有一心理学发语言的理解与产出的系是分离的°对于一的句法结构,理解意,产出合句法结的句子"在产出句子,句法形°:#4卩#3⑻,句法和解码依于用的语境中的单一机制":(山,3通过成的试语言的理解和产出有理句法的°在句法的理解和产出过程中有一个用于和解码的°句法的,对句法的进行到一个与符号学、学、机语言的交玄词Johm 皿关系是系的核心概念,以说对具有的意义*关系:可出空间形的,定理*在运用语言事的关系时,一般都采用和句法手段,建的句法,呈多化趋势*在实际语言交际过程中,往往根据交际目的和语用意图组织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即使是一空间关系,也可以用同的句法成。
Talmy[11]的图形一背景关系理论对自然语言语言如何关具系有强的解释力*,图形是一个有待定位的,背景则是实施定位*对充分解释某一移动位事件中两个相关体的关系*自然语言所有的关系,即自然语言运用一个体与另一个体相对位置的法关系*在运用语言事的关系时,总是把合背景的质和联想的事用参照,把合图形的质和联想的事用目的物,此依据确定事的关系*甚至建筑学中的“句法理论”在中强调“句法”,的组合关系提供了一种描述形态的,指体验与感的*在里,指限制多个的组合关系的法则&1E'及有效的组合关系*在中强调“句法”,的组合关系提供了一种描述形态的,种组合关系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中局部与整体的关联;最后引发了一个关系与哲学的辨*句法是关于与社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核心观点是是社济活动的背景,是社济活动开展的一部分*因此,句法在里的解读,我对语言的阐释有更确的认,句法习得的与社情景结合起来,纯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法*参考文献:[1"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2"Beck,M..L2Acquisition and Obligatory Head Movement:English-Speaking Learners of German and the Local Impairment Hypothesi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8(19).[3"Tsimpli,I.,&Dimitrakopoulou,M..The Interpretability Hypothesis:Evidence from Wh-interrogativ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7(20).[4]Roger Hawkins.Second Language Syntax:A Generative Perspectiv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imited, 2001.[5"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2000[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6]Vosse T,Kempen G..Syntactic Structure Assembly in Humanparsing:A Computational Model Based on Competitive Inhibition and a Lexicalist Grammar[J".Cognition, 2000(12).[7"Clark H.H.,Malt B.C..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A Commentary on Bresnan and Kaplan and on Gi-vo'n[M".In:Kintsch W.,Miller J.R.,Polson P.G.,editors. Method and Tactics in Cognitivescience,1984.[8"Kempen G..Could Grammatical Encoding and Grammatical Decoding be Subserved by the Same Processing Mod-ule?[M".BehavBrain Sci,2000.[9"Katrien Segaert,Laura Menenti,Kirsten Weber,Karl Magnus Petersson and Peter Hagoort.Shared Syntax in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一An FMRI Study[EB/OL".http://cercor.oxfordjo ,2011.[10"Lakoff,George,and 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11"Talmy,Lenoard.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M". 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2000.[12"Hillier&Hanson.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课题名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研究仃YXX18-017);同时本研究得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课题: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培育研究(项目编号:CJSD18-0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