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一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5年的变化——————毛概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我家乡和家庭的变化

改革开放我家乡和家庭的变化

改革开放我家乡和家庭的变化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和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它让我们更加自豪、幸福和 自信,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 力奋斗!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我家乡和家庭的变化
COMMENDATION CONGRESS
在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使 得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和普 及。我所在的学校有许多 优秀的老师和教育资源, 这些资源为我们的学习提 供了支持和帮助。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 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 高,这为我们的成长和发
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在思想观念方面,改革开放 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 放和包容。我周围的人有着 不同的信仰、背景和观念, 但是我们能够相互尊重、和 平共处。这种包容性和开放 性不仅让我们更加自信和成 熟,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尊
重其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的 家乡和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带来 了物质上的便利和幸福,也 带来了精神上的成长和提升。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 我们会继续努力奋斗,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其次,家庭的变化也让我深感幸福。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从以前的温饱问题到现在的小康生活, 我们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里的电器设备越来越齐全,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惠 民政策,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这一切都让我深感幸福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我还深刻感受到了个人成长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提升自 己的能力。同时,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 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和社会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

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再结合自己成长时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家乡巨变,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文字上再怎么夸赞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都显得过于空洞乏味,唯有切身实际的感受来的真实。

关键字:家乡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我的家乡是在江苏苏北的一个偏僻的乡村。

改革开放以前,村里非常贫困,家家户户刚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没有楼房,没有林立的建筑,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零零星星的茅屋。

根据家里长辈的闲谈,我依稀能够体会出那种耐人寻味的历史的厚重气息。

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人都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在生产队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由于科技的贫乏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人们连最基础的生活要求都是难以维系。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似乎绿了满个中国。

30年前村里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让农民群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播撒下新的希望的种子。

人们干劲十足,为自己的家园,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薄弱但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从那时起家乡开始了大变样。

衣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自己家里做衣服穿的人随着改革开放和乡村的进步越来越少了。

当时,虽然是吃穿问题不严重了,但也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补丁等勤俭节约的习惯还保留在淳朴的家乡人身上,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村里的人身上衣服的补丁越来越少了,穿自家衣服的人也少了,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

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

然而如今,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

还可以网上购物足不出户。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

食80年代初各家各户家里的食品是很简单很单调的。

在现在作为家乡人主餐的白面馒头,那时只有在过年时家长才会给准备。

如今在集市和商店里品种繁多的蔬菜和肉类,当时同样很少吃到。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_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陈兴霞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

听老一辈人说,以前,在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液化气灶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
致了!
听老一辈说,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运输方面及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的特产就能卖出去了,这样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010-11-18。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

当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理发许多就是理发师挑着理发工具,走街串巷的吆喝着。

如今各式的美容美发使人们感觉到方便、干净、舒适。

那时候年货市场由于年货少,家长们看见鱼肉之类的就蜂拥去抢购,而孩子看不见家长就哭着找妈妈。

如今的年货市场品种繁多,市民带着孩子悠闲的逛着挑选着。

我们小的时候可以玩的游戏也就那么几样,不像如今的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我看了羡慕不已。

我的老家在农村,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的路真是太难走了。

那是一条简易的土路,崎岖不平、坎坷难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乡亲们出行造成诸多不便,而且三轮载重车一上路,路上就是三条沟,十分难走。

后来家乡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砂石路,离开曲折的乡间黄土路,走到砂石铺成的路上,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终于可以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再也不用担心车子掉进路边的深沟里或陷在泥泞的粘土里了。

几年前,质量更好、标准更高的水泥路铺到了村里。

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宽广平坦的致富路、希望路。

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路承载着乡亲们的希望和期盼,家乡道路的每一次变迁,都给乡亲们铺展出更远大的希望。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反映的是我们居民生活“跨越贫困进入温饱,跨越温饱进入小康”的两大变迁。

以前我们家天天都省吃简用,现在就不一样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们的衣着消费也在发生变化。

小时候,我的衣服能穿就可以了,不讲究时尚,穿完了小了还传给表弟穿。

可现在不一样了,衣服都塞满了衣柜,种类也很多。

从我记事开始,我家就没什么家用电器也没有,唯一可以称得上是电器的就是电灯了,我爸他们过去都用的是煤油灯。

电视就是稀罕物了,更不用说什么冰箱、电脑和微波炉了。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电视太熟悉不过了,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谁家没有一台两台的,或许还是液晶、等离子的。

从一家一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5年的变化——————毛概

从一家一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5年的变化——————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从一家一户的基本生活状况变化看35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班级:调查人:学号:时间:一、前言: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变化都让我们历历在目。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所以在寒假中,借着社会实践的机会,我决定通过对一家一户的住房、饮食、日常消费等基本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来了解改革开放3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地点是xxxxxx村,调查对象是该村居民以及基层干部。

通过这次实地调查,我从最基层的单位看到了党的富民政策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与富民政策的认识。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实地访谈调查,调查时间是1月下半月。

该村庄内很多居民都曾经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那一段岁月,可以说是亲身见证了当地数十年的发展变迁,因此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对象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二、调查目的从最基层的社会单位看党的富民政策的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加深自己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认识三、调查对象当地居民、村委会四、调查方式实地访谈调查五、调查时间2014年1月中旬及下旬六、调查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了解当地村民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的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等。

七、调查结果第一、党中央的政策变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好处体现在很多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地,农村农业税的减免、农村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等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最为明显的利益和实惠,尤其为农民所拥戴。

1、农村农业税的减免政策2004年春,一系列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政策相继陆续出台。

虽然这部分税并不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过于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月均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该村农民而言,一年免去几百上千元的税收就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免征农业税不仅仅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出路所在,还是稳定地方治安、保证社会安定的一个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与此相伴随的是,各地的家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所熟悉的家乡也不例外,它在这四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探讨我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

首先,家乡的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我的家乡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镇。

道路狭窄、质量差,而且车辆稀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现在,城乡道路都宽敞平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穿梭于城乡之间。

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其次,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们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手工农耕。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引入了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户们不再靠枯燥的耕种来谋取一餐饭,而是通过市场经济化让土地更加肥沃,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再者,农村的生产力取得了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后,家乡发展了许多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

这些组织为农民提供了一些借贷服务,培训一些新技术、新领域,使得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

另外,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了广泛推广,一些旧的合作社重新整合后,建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带动了农业的市场化,稳定了农民的收入。

最后,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家乡修建了一些新的学校和医院,解决了农民的入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同样地,一些课外辅导班、文艺团体等也增加了,促进了农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医学方面,家乡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医疗器械、药品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解决了许多农民的疾病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家乡的变化谁都不能否认,而我的家乡也继承了毛泽东的可贵思想。

在改革开放中,家乡基础设施、农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一个原住民,我真挚地爱着这片土地,深深骄傲家乡的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

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

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第一篇: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奋进,振兴新乡,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进了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财政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

据统计,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8亿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7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工业增加值90.35亿元,增长10.4倍,年均递增13.1%,第三产业增加值81.52亿元,增长10.8倍,年均递增13.3%。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

据统计,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已达283.4万吨,增长106.7%,年均递增3.9%,棉花总产3.3万吨,增长81.3%,年均递增3.2%,油料总产18.6万吨,增长23.16倍,年均递增18.2%.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满足市场,保障供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成效显著。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原创)成绩:论文题目: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系:年级:学号:姓名:说实话,我觉得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跨度,这个题目有点太大,太旷,恐怕自己拿捏的不能太到位,所以这次的论文我从自己最有切身体会,也觉得变化最大的点出发写起,写的就是这三十年姥姥家的变化。

先介绍一下人物,姥爷是一位退伍老兵,19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辽沈战役,三等残废军人。

建国以后,被分在抚顺的公安系统,62年响应国家号召,一腔热血的姥爷就胁迫姥姥辞去工人工作,毅然回到丹东老家的一个农村落户。

姥爷当上了镇上的民兵连长,而姥姥则沦为普通的家庭妇女,失去了工人的身份,没了工作,房子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姥姥就借钱买了两间年久失修的泥巴房,以为可算有个安身之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68年老舅早产,连累姥姥得了重病,之后老舅又患上了大叶肺炎,那个时候医疗水平低下,每个家庭都没什么积蓄,为了给老舅跟姥姥治病,姥爷只好向生产队,后来又向信用社借钱,这一借就借了2200块钱。

2200块钱,可能现在有时候连一顿饭钱都不够付,可是在68年,那是个天文数字,这个沉重的经济打击一下子就让姥姥家变成整个堡子最穷的人家。

为了还债,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家里的母猪都上缴到生产队抵钱了,平时只吃糟糠饼子,吃顿豆腐就像过年一样,记得妈妈跟我说过,就因为跟家里赌气一顿早饭没吃,中午放学的时候妈妈就已经虚弱的从学校走不回家去。

妈妈上学的时候只有一条裤子,一年四季都穿着,磨破了,就补补,结果这条裤子被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就这样,陪着我妈走过了五个春秋。

现在,那些针脚密实的补丁仍然能在妈妈的小学毕业相上看见。

那些补丁好像就象征着那些艰难贫穷的岁月,深深地刻在年轮的烙印上,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1978年,改革开放,那一年,姥爷在村里的钢厂上当保管员,一天挣1块8毛6,妈妈已经上了八年级,在拼命读书,因为恢复了高考制度,又让每个念书的孩子有了希望,而没赶上好时候的大舅每天凌晨一点去火车站装矿石,和姥姥成天忙里忙外,没日没夜的干活,就是为还那2200块钱。

毛概论文_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毛概论文_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我的家在松原市,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从小到大,随着祖国经济越来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的家庭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从小学到现在,我家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不已。

我明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的家庭的生活蒸蒸日上,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心情也越来越好。

这里面主要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面对我家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我完全有理由自豪地说,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和进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探索“中国成功之谜”非常有意义。

特别是2008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一系列惊人表现,使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为它“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断扩散蔓延,中国以其独有的竞争力、高效率和适应性吸引着世人目光,许多人从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中,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深入研究中国经验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热点。

事实充分证明,在中国,除了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够给中国带来这样的发展,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我们建立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合乎规律的正确选择。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工资高了,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低了,越来越好……”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家乡进步,发展飞速,总之,要用四个字来形容它:“越来越好!”此时,我为我是一个成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而自豪。

回想起小时候,那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的紧张,全家几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内,家里没什么像样的电器。

毛概作业之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的变化

毛概作业之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的变化

1978年的春天,邓小平挥动改革开放的巨手,一声春雷平地起,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国,一个个沿海城市打开港口,重启“丝绸之路”,一座座小山村跟随城市的脚步踏上了致富的道路。

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这温暖的春风吹过,扶摇而起了崭新的楼房,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此时中国的高考制度也随之恢复,到了21世纪,一个个大学城拔地而起,这里是中国希望的摇篮,国家与人民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在这里,大学城不仅容纳了中国的未来,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南京仙林大学城就是这样的地方,为我们带繁荣与希望。

南京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大城东,紫金山东麓,距离新街口15公里,2002年2月成立。

截至2013年初,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院校及其校区入驻。

南京仙林大学城定位于南京三个新城之一,是21世纪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主打高档社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大学城环境优势、学术氛围带来的房地产投资和升值潜力,也为各地房产商和市民看好。

仙林建房在南京市率先实行1:1.35的住宅间距,超过现行规划中1:1.2的标准,新区住户拥有充足的阳光权。

仙林市区将成为以中产阶层白领为主的高档居住区。

仙林中心商业区以三大人工湖为核心,分为三个层次:远离水面的是由多种不规划几何形状组成的大型建筑主体,规划有百货公司、电影院、专卖场等,局部建筑单体之间则由连廊相接;临湖的是小型建筑,有饮食店、咖啡吧、书店、精品店等;两个层次中间是一条长长的带顶步行街,将商业区紧紧联系,成为将来商业氛围的聚核地带。

区域书城、电影院、电子卖场、商务办公楼、星级宾馆等一批文化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也开始对外招商,仙林中心商业区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大学城将建成一个“人文、生态、青春”的新市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家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家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现代社会的生活多姿多彩,然而,在听了爸爸妈妈讲了过去的事情以后,我开始为现在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感叹!爸爸妈妈生活在60年代,当时没有计划生育,因此一家可以生许多孩子.我爸妈家的孩子不算多的了,有的人家就有7~8个孩子。

当时妈妈、姨妈、舅舅,都相差两岁,妈妈是家里的第5个孩子,而爸爸是家中最大,什么事情都得爸爸去做,爷爷奶奶工作忙,照看叔叔、姑姑的任务,就落在了爸爸身上。

如今,我们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过年有压岁钱花,年夜饭很丰盛都是大鱼大肉的,大家都习以为常,而爸爸说过去过年能穿上一件家人给缝制的新衣服就会高兴死了,然后就要穿几年,短了就在接上一块继续穿,实在不能穿了,就给下面的弟弟妹妹再穿。

想想真的是不能比。

听妈妈讲,妈妈小时候住在湖南山区农村,小时候过得很苦,妈妈83年在湘乡市中住读高中,吃饭的米都是由父母送到食堂的,每天都是由白菜、萝卜、冬瓜、南瓜为主菜的,过节的时候偶尔有一点萝卜烧肉、煎豆腐、辣椒炒肉。

不像我们能吃上零食,顿顿有吃鸡鸭鱼肉,餐餐还保证营养,外出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吃,真幸福。

而妈妈小时候连吃个鸡蛋也得等到过生日才能吃,你外婆才会做个水煮蛋给我和兄弟姐妹一起分着吃。

妈妈住的宿舍是上下双人床,一间房要睡20个同学,没有自来水,是靠到井里去打水,热水很少,限时打热水,洗澡水都靠拎进去。

而如今,户户家庭都安装了热水器。

那时交通很不发达,妈妈说从家到学校,没有公交车可乘,要徒步走1个半小时以上,现在那个学校的路也修好了,公交车半小时,私家车只要20分钟。

妈妈读书用练习本当草稿纸的时候,一张草稿纸要用三次,先用铅笔,再用钢笔,最后用红色钢笔写一遍,学校也没有广播,电风扇,只有粉笔和黑板,现在我们学校有大大的电视机,有电脑课,有空调、风扇,可以说什么都有。

妈妈读书时,只有一件绒线衫,没有棉毛裤,只有一条运动裤,校服也没有。

而现在我家的衣橱都塞得满满的,还有很多漂亮保暖的新衣服。

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以后,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无一不经历着全新的蜕变。

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

家徒四壁,啥都没有。

爸爸妈妈在厂里上夜班,为了省钱,他们就把我们几个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那时候,我们可怜的全家老小就得靠着吃馒头、咸菜过活。

虽然生活拮据,但家人总是其乐融融。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爸爸凭着自己的双手,开始做些小生意。

他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就卖烧烤、卖小吃。

虽然辛苦,但是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妈妈也开始在家里做些手工活,赚些外快。

那时候,我们家算是街坊邻里中小有余钱的人家了。

渐渐地,有了电视机、冰箱,家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我们几个孩子不再是整天上街去混,而是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看电视。

有时候,妈妈还会做点小吃,我们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东西,那种温馨的气氛至今还让我念念不忘。

时光飞逝,转眼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有的已经成家立业。

然而,每逢佳节团聚,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我们总是感慨万千。

虽然当年生活拮据,但是整个家庭的凝聚力是如此之强。

而现在,大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这份家的温暖似乎有些淡化了。

不过,这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虽然现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但我们更应当铭记改革开放给家庭带来的宝贵财富——亲情的凝聚。

就让我们携手共勉,传承好这份家的温暖吧!。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3篇(最新)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3篇(最新)

我的故乡在临沭,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个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着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和妈妈不仅仅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留意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转成了什么样……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仿佛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

那时的校园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

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破旧的茅草屋转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转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利用资源,盖了公园、盖了大桥……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毛概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的变化

毛概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的变化

经济的变化
三 大 件 的 变 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 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 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 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正是改革开放, 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 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 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正是这次会议, 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改革开放35年的成就
粮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电话普及率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
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招生人数
服装的变化
吃食的变化
住房的变化
出行的变化
教学环境的 变化
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5余年的历史, 我们的祖国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从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来看,改革 开放为我们带来了累累的硕果。 从各种数据来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钟坤芳 王元琪 黎琼超 陈荣芬 李春红 施燕群 冼俊媛 劳诗敏
成员: 20120117118 20120117119 20120117120 20120117121 20120112122 20120117123 20120117124 20120117125

从我的家庭生活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

从我的家庭生活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

从我的家庭生活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第一篇:从我的家庭生活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从我的家庭生活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摘要:中国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成就斐然。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来阐释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变化;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以我的家乡为例,众多的发生在父辈和我自己身边的现象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家乡还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人们生活重心着重放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对着装要求比较低,比较少买衣服,依然存在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的思想。

而且当时的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比较单调。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虽然比不上城市里的花样繁多,但也越来越讲究穿着的质量、款式、花样和品牌。

九十年代初期,食物还比较匮乏。

在我的家乡,人们除了地里种的粮食作物,家里养的牲畜外,基本上没有别的食物来源,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小村落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水源问题。

儿时的记忆里,爸爸起床后,就挑起扁担到井旁担水,遇到农活忙的时候,就改到晚上。

现在,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再为吃饱而发愁。

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对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食品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喝水问题更是不用愁,院里的自来水龙头永不断流,再也不用辛苦担水了。

小时候,我家住的是土坯房,一栋房子两家人住,很拥挤。

家里没有什么家具,家用电器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农民盖房大都以砖混结构为主,过去的土坯房已成为历史。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的家乡也加大了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建设力度,一排排砖瓦房、一幢幢新楼群拔地而起。

改革开放35年来我的家庭生活的变迁——我的个人论文

改革开放35年来我的家庭生活的变迁——我的个人论文

改革开放35年来我的家庭生活的变迁班级:姓名:学号:改革开放35年来我的家庭生活的变迁姓名:班级:学号:摘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如今,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了。

35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关键词:改革开放;家庭生活;变化引言改革开放35年来我的家庭生活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等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如今,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了。

35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这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5年。

同时,在这改革开放的35年间,我的家庭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在衣食住行方面体现非常明显。

小时候,听外婆讲,以前家里的布料有限,家里没有人能穿上一身完整的衣服,而且衣服都是那种深色的材质很差的布做的。

冬天的时候以为没有足够的衣服御寒,不干活就坐床上,干活就穿上衣服,一件衣服轮流穿。

后来能够满足人人有衣服穿,还记得小时候只有春节才穿新衣服;再到现在的穿戴彻底变了样,各种风格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的穿着不在只停留在干净整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外国时尚也飘到了中国,人们也开始追求个性也品味。

除了衣方面,食的方面变化也很大。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伤脑筋的事情。

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在为吃饭发愁家无隔夜粮、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现象始终不能隔绝。

家里老一辈说有时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要一家人挨饿,甚至有的地方饿死人,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彻底解决,杂交水稻的全国种植高新科技的应用与实践,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不再为吃饱发愁,人们吃的观念由吃好向吃的营养搭配科学而转变。

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每家每户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求有两餐温饱,其他的都无所求。

如今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家庭收入稳定地增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建国时,城镇居民住宅面积小,设施简陋,北方大杂院,南方是亭子间,拥挤杂乱,所谓“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农村是北方土坯房,南方草棚多,破旧失修,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

建国六十年来,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居住面积大,居住条件大改善。

城镇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卫生间,没有下水道的生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生活实现了重大跨越,生活迅速实现由根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温饱的重大跨越,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以我们家为例,来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听奶奶说,家里住房特别简陋,一家人挤在不到十平米的房子里,屋内只是简简单单的摆了几张床,并且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头自家喂养的马。

改革开放之后,、挪动、空调、电脑等也进入了我们的小楼房,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

汽车也逐渐变得普遍,随着生活由解决温饱进入建立小康,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各种耐用消费品得到了普及。

改革开放前的房屋改革开放后的房屋改革开放前的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的交通工具改革后家用设施妈妈说,在以前我们家月收入只有10-13元,所以不能保证每顿饭都有新颖蔬菜,只能吃一些咸菜和大量低价处理的白菜。

国家标准供给的生活品不能买全,很少吃肉,只能吃粗粮。

那时候家里的小孩根本没有自己的零花钱,并且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就要去自己挣钱按现如今,我们家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根本顿顿都有肉,如今吃饭追求的是营养平衡了,而且我们的零花钱是每个月必不可少的。

改革开放前食物改革开放后食物改革开放前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很差,非常贫困,听妈妈说有衣服穿就很开心了,更不要说款式和材料了,那个时代的服装主要是用粗布为材料,颜色多为灰色或蓝色,且多为手工缝制,款式以对襟衫、长袍及马褂为主。

结合家乡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

结合家乡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

结合家乡谈改革开放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单纯的从大方面去说可能有太多的变化没有看到。

但是,在我的身边,我的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虽未完全经历历史的光辉,但是长辈们的闲聊家常中,在生命的前二十年里,我也看到的实实在在看到了家乡的变化。

下面从衣食住行几方面说一下:衣:那时候对于衣服有这么一句话。

“一件衣服往往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老二穿小了老三接着穿”,这是那时候的传统,大家只求穿得暖和、舒适、干净就足够了。

小姨说,她那是的衣服就是穿我妈妈的,妈妈说当时家庭也不富裕,每逢过年的时候,外公外婆经常自己舍不得做新衣,却总要给妈妈和姨做一套漂亮的新衣裳。

虽然布料很薄,但她们已经很满足了。

当然衣服做好了不是立即穿,要等到过年时才可以拿出来穿。

过完年也不是一直穿在身上,要真正等到开学那天或者去亲戚家出人情吃喜酒时才拿出来穿的。

那像我们现在穿衣服还挑三拣四的!现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却不仅仅是舒适、耐穿了。

我们的穿衣打扮越来越时尚、得体。

随处可见的商场里韩版、日版、欧美版等等服饰得到大家的青睐,既舒适又漂亮的服装广布在我们身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食:那时候吃饭时为了吃饱,为了有力气活下去,为了明天的工作。

现在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果腹了。

而可以为满足家里不同人的需要,做了很多种类很丰盛的菜。

在生活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高。

过去人们出行不方便,坐驴拉车,骑着洋车,连坐火车去个地方就要好几天。

现在私家车很普遍,出行做公车,有地铁轻轨,远程有飞机,现在火车也大提速,从中国地图这头儿到那头儿最快也用不了一天。

住: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瓦房,下雨的时候还漏水,哪一户人家盖上个平房就已经很不得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从一家一户的基本生活状况变化看35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班级:
调查人:
学号:
时间: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变化都让我们历历在目。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所以在寒假中,借着社会实践的机会,我决定通过对一家一户的住房、饮食、日常消费等基本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来了解改革开放3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地点是xxxxxx村,调查对象是该村居民以及基层干部。

通过这次实地调查,我从最基层的单位看到了党的富民政策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与富民政策的认识。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实地访谈调查,调查时间是1月下半月。

该村庄内很多居民都曾经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那一段岁月,可以说是亲身见证了当地数十年的发展变迁,因此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对象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二、调查目的
从最基层的社会单位看党的富民政策的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加深自己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认识
三、调查对象
当地居民、村委会
四、调查方式
实地访谈调查
五、调查时间
2014年1月中旬及下旬
六、调查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了解当地村民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的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等。

七、调查结果
第一、党中央的政策变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好处体现在很多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地,农村农业税的减免、农村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等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最为明显的利益和实惠,尤其为农民所拥戴。

1、农村农业税的减免政策
2004年春,一系列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政策相继陆续出台。

虽然这部分税并不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过于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月均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该村农民而言,一年免去几百上千元的税收就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免征农业税不仅仅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出路所在,还是稳定地方治安、保证社会安定的一个有效途径。

2、新型合作医疗的建设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

在农村建立起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即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卫生室,基本解决了在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问题。

另外,自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一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

所谓合作医疗,指的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
制度。

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合作医疗制度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经济条件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而在2003年,国家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

正是因为如此,之前只有能力到私人小诊所就医的村民们,现在可以到相对正规的公立大医院去看病了。

并且根据调查现在大部分公立性医院已经在很好的贯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切实的维护着老百姓的利益,在老百姓看病时能够提供正规的医疗费用发票以及费用的详细清单。

而且在病人住院时,大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告知病人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

这些都是新型合作医疗的功劳。

3、农村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
作为一名学生,我对这个政策颇有感触。

虽然我本人并没有享受到这个政策带来的福利,但是它确确实实地造福了村里的家家户户。

“两免一补”,即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这是一项惠及了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在当地落实的比较到位。

这个政策为那些无力承担上学费用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为因贫困而不能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了受教育的可能。

这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水平,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使农村老百姓以及年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住房及饮食体现的较为明显。

首先是住房方面,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得知当地居民在35年前的住房面积普遍低于50平方米,且大多为土坯房,甚至还有窑洞。

经过了15年左右,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居民大部分已经住上了砖瓦房,不仅是房屋面积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房屋的居住条件也明显地更加舒适了。

进入21世纪后,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当地居民也陆续进户到楼房中。

目前当地居民已经基本住进楼房之中。

是现在居民楼中采用集中供热,居民无需再为取暖发愁,大大地节约了一笔开支。

除了住房条件,当地的社区建设也已经颇具规模。

小区内部不仅有了规整的绿化工程,而且还有着完备的健身设施。

另外,村庄住房小区内还建立起了免费运动场以及绿地公园,方便了居民强身健体、娱乐休闲,使得居民生活更趋丰富多彩。

除住房问题外,饮食条件也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调查了解,我得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居民收入的60%到70%都要用于饮食支出。

进入90年代后,当地居民的收入有了显著地提高,饮食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有所降低,食物的数量也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所需。

进入21世纪,由于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们不仅可以方便的采购日常所需食物,而且还可以在市场中买到南方运来的热带水果以及种类丰富的海产品。

经过30年的发展,饮食不再是困扰当地居民的问题。

即使生活条件比较一般的家庭也不会为吃不饱饭而担心,完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八、调查体会
由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显著的提高。

居民实实在在的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以小而见大,对于全国而言,35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富民政策大大改善了社会最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