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课时提升作业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这段记载说明( )

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

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选C。材料中“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信息说明国家统一促进了商业发展,故选C。A不符合古代经济政策;B材料中没有反映;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由题干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可知①正确;“出土了钱币”可用于研究当时的商业发展情况;“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用于研究当时

的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故②③正确;本题中的发掘品没有体现交通方面的影响,因此,④不正确,故选A。

3.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 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

【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长途贸易,A错误;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错在“质变”,应排除。

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解析】选D。唐代的时候,市与坊是分开的,有时间的严格限制,政府严格监管,A、B错误,排除;材料“……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说明当时市场专业化明显,故选D。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

5.《三辅黄图》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这里的“市”是指( )

A.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解析】选D。材料大意是:长安有九处市,方圆不过二百六十六步,道路的西边有六处,道路的东边有三处。市镇的面积更大,材料提到的是市不是镇,故A错误;长安是都城,不是民间集市,故B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庙会和夜市,故C错误;根据材料意思,长安的市被规整地分到道路的两边,故D正确。

6.下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①是扬州,是商业中心,A错误;②是长安,既是唐朝的都城,又是商业中心,故选B。③是成都,④是广州,均不属于政治中心,故C、D错误。

【深化点拨】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7.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以政治目的为主

D.以经济目的为主

【解析】选C。朝贡贸易是在开放的政策下以赏赐与朝贡的方式进行的,突出了对国威的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故选C。

8.某中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解析】选A。“厚来薄往”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朝贡贸易;“市舶使”为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十三行”是清朝时期官府设立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故选A。

二、非选择题(18分)

9.自汉武帝以来的历代盐法改革典型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凭证)。”……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

——《明史·食货志》(1)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刘晏盐法改革的主要举措。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盐法改革有何显著特征?(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盐法改革的积极影响。(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商业。第(1)题,“方式”从材料一信息“官方经营盐铁”得出;根据“出于财政的考量”“担心……私门成党”可以得出增加政府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第(2)题,“主要举措”依据材料二信息“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晏奏罢州县率税”可以概括出来;“显著特征”需要与材料一相比,即引入商人和商业机制,允许商人参与经营,保护商人,因此得出官商共利。第(3)题,“积极影响”从材料三信息“军储”“各边……招民垦种”可以概括出充实军粮储备、开发边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晋商崛起。

答案:(1)方式:盐铁官营。

目的: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举措:盐业商运商销;减轻盐商税负。

特征:官商共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