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S版《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一)此页供教师使用27、《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预习部分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合作学习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课后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枯()披()揭()盼()苦()疲()竭()胖()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4、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此页供学生使用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二)27、《寓言两则》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复习生字1、听写6个词语。
2、开火车读生字。
课中探讨,合作学习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默读课文,画出原因经过结果的相关句子。
3、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另外的一类生字。
5、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课后检测读下面的小古文,看能不能读懂并把它背得。
如果能把它的意思写下来就更好了。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页供学生使用。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
一、温馨寄语:勤于思考,擅长动脑,你会更优秀!
二、学习目标:
1.理解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亡羊补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自主学习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借助拼音把生字生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生字。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1、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1、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3、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三、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
(可引导学生实行辩论。
)
四、课堂小结
像文中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五、课堂检测
1、比一比,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亡羊补牢”中“亡”是指: “牢”是:羊补牢”的意思是:
六、课后反思。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知识链接:寓言:第一则:亡羊补牢探究过程:1.释题:“亡羊补牢”中“亡”是指,“牢”是指,“亡羊补牢”的意思是2.问题质疑:羊是怎样丢的?只要怎样就能补救?3.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5.课堂小结:像文中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课堂检测1、比一比,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看拼音,写词语。
yángjuàn kūLong diāo zǒu jiēfang()()()()quàn gào hîu huǐgǎn kuàijiējiēshíshí()()()()3、给加横线的字加上拼音羊圈里怎么少了一只羊呢?少先队员为革命先烈献上了花圈。
4、加标点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则:南辕北辙一、课前导学:朗读课文3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合作探究:1、车下的人说的话,车上的朋友听明白了吗?为什么?2、“盘缠多”、“好把式”能帮助车上的朋友很快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三、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体会所明白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从这则寓言中我明白了五、扩展延伸: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五、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并读一读pán chán yìng yào wángyang bǔláo()()()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注意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二、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听写上课词语。
同桌互评。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寓言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把古代文言文故事改写成白话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文言文的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三)自主学习1.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
盾:矛:鬻:誉:之:曰:吾:莫:陷:其:3.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1.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组中讲一讲,不懂得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看那个同学说得明白听得认真,组长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个组员评定星级。
(五)合作探究1.那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2.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3.用现代话把故事内容写出来。
(六)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小组代表用现代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2.集体交流探究题目。
3.教师根据情况给小组评定星级。
(七)课堂练习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
2.背诵课文。
三、小结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的矛。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
四、达标拓展1.本文的作者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和成就?课下搜集资料了,留待下一节课交流。
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认识“竽、郭、彻、械”等4个生字,会写“滥、竽、宣、超、”等11个字。
3、掌握“滥竽充数、高超、编在、腮帮、装腔作”等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学前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二、学习过程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对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本课的生字词: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5、理清文章结构:仔细读课文,理解。
按填空的形式加深理解。
按填空的形式加深理解。
(自主练习)齐宣王喜欢(),又喜欢(),南郭先生不会(),总是(),后来齐湣王(),南郭先生只好()。
6、默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7、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三、当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Wudong huihui jiekai xixun miansha( ) ( ) ( ) ( ) ( )xieli naizhi zongzhi( ) ( ) ( )2、人们把每块搭石之间(jiàn jiān)按二尺左右的间(jiàn jiān)隔搭成两排。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zhǎng zhàng)。
母亲脉脉(mài mò)含情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
宿舍(shěshè)里的人被当时的情景所打动,都不舍(shěshè)得离去。
3、写出滥竽充数的含义。
4、想一想,填一填,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关联词语造句。
尽管……就……虽然……但是……只要……就…… 因为……所以……(1)、()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海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ᬭ㾺 䖛 fi¾þfifl$ ᗱ ᛇ } . ᬭø } . } ۦᄺ ƒ
½ $flÇ ~ѯৡ㿔 䄺 হ o $ } ¼ ½ ~ f „ ѯৡ㿔䄺হ 䇁㿔ªfiӀ‰fl $fl‡ϡ¼$໘? s .
䇁㿔
¢ 9 - ᬭᗱ 䏃
ᬭfi㣗 䇏 䇒 @,ᄺR❳䇏 fi䇉 o C 冫䇒fl
ø3
A@¾$~¼,$fl¾ᛣᗱ„ᬭ ø~¾„$~ϾपⳌªz ¿¾$,fl༌
þ f : f l f i f l , џᚙfl㊳f o 3
8
教学过程:
䇁 @ CS3݁ ¢ ¾ L Ø - ᬭᄺ 䆒 fi -ᬭ¾-2 $㿔 fl߭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 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
设计思路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起 学生对古诗学习的趣味,以简 练的语言激起学生乐于学习。
ƒ ᬭ$ f f l ‡ ‰ ⧚ o
Cϝ3ᛇ~ᛇ„flƒ ¼ූ ,flfl $ªџ¼?
⬏ 㲛 Šᬭfl
C 3 䇒 ූ 㒗 fio 1.fi$f
䴶 হÇ$“$”y ᛣᗱo C13䁝
$Ø
C3
C 2 3 ᬭⳌ $ മ
C3
C33fiÇ$z,fiÇ$Ⳍ
C
3
C 4 3 ᬭᬭ$ 佂 $ ϡ f l
C
3
C53fi$fl C 3
5 ϾӮfiyo
䞡 ‰Ayfl„
ᬭᄺ䞡 A „ 䇏 ព 䇒 @¢9,⧚㾷 $ᛣo
ᬭᄺ ‰ A „ ᄺRfi ᬭ㾺 @㿔 @,㽕 ᬭᄺR㒧 ড়ƒ䞞 ,ᬭ y ᬭ⧚ 㾷 @ $ ~ ѯ y ᛣ ᗱ ,
¾f䇏 ព 䇒 @¢9o
䇒 ᬭ‰ ᬭ„
䇒fl
ᬭᄺ 䯈 „
寓言两则导学设计
29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会认读6个生字:妻虱蔡睬烫剂,会写4个生字:昌妻刺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自学诊断】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虱.(sī shī)昌.(cāng chāng)刺(cìchì)2.比一比,再组词。
昌()妻()刺()绑()冒()凄()棘()帮()3.我知道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聚精会神()成功()近义词:聚精会神()竟然()【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理解“能手、百发百中”等词语。
2.细读二、三自然段,想想纪昌是怎样学射的,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学习这则寓言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展示交流】1.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词义,在括号里画“√”表示。
①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①回到家里()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首先应当练眼力..。
①辨别东西的能力()②眼睛的力量()2.读句子,回答问题。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从这个句子中能看出纪昌的学习态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卫告诉纪昌,要学会射箭,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二是。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让他学。
后来,纪昌成了的射箭能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归纳总结】1.本课中有一些部件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观察,看清部件。
2.学习寓言,除了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写9个生字:扁鹊蔡睬肠胃烫剂汤。
2.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人物的内心想法。
3.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自学诊断】1.看拼音写字词。
lǐ cǎi chánɡwèi tāng tàng()()()药敷()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拜见——()理睬——()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精品学案第一课时(精编)
《寓言两则》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难点: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为什么村里人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的避开或不出门了呢?
2.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
四、参考资料
东施效颦,成语,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
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
2《寓言两则》第一课时目标导学教案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目标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 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 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 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 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 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 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 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 释题:坐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 小组讨论:(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 汇报交流。
5 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 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 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主备人:秦彩霞使用人:课时:2课时备课组组长:郝丽备课时间:2015.3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新课标依据: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故事简单,反映的道理却深刻,在领悟道理的时候需要好好引导。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寓言故事名称的游戏。
(PPT演示)2、齐读寓言故事的名称。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顺势书写“寓”。
首先来学习第一则“亡羊补牢”注意“补”的左边是“衣”。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名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或哪个句子读不好,及时找同桌帮助。
2、出示本课带拼音生字、词语窟窿叼走劝告寓言亡羊补牢羊圈街坊后悔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词语,之后请4号同学读。
4、去掉拼音读(四号读)5、检查、指导读书每组三号同学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及时纠正。
6、整体感知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养羊人没有();第二天他又(),此时他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他(),从此,他的羊()。
7、课文学习到这儿,你知道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吗?预设:亡羊补牢:丢了羊后修补羊圈。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亡和牢的意思预设;通过读课文知道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8、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
)“窟”:下边是“屈”“窿”:下边不要少一横。
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文本;(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卡片。2.课文朗读课件。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第1课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
听教师讲述后谈感想。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训练学生顺序朗读、分析概括能力。)
多种方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到“自相矛盾”的意思。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1、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教师小结。
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体会学以致用。
学
习
任
务
单
1、抄写生字新词语。
落实本节课授课双基知识,达到学有所获。
拓展
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下一节课和我们分享。
学生课后自学活动。
提出要求,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为学生养成看书积累的习惯做铺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于物无不陷也物莫能陷也
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
本课亮点:
待改进处: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一课时
2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1、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
学习什么祠、遂”5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
思。
学习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
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体验学习走进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与李斯同师荀子。
他创立了法家学说,很了不起,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人把韩非子的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自相矛盾》一文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一、聊聊课题,记下疑问。
二、识字写字。
⑴对于不认识的字我该怎样对付呢?
⑵对于书写复杂或是易写错的字词我又该怎么办呢?
三、我能试着把课文读熟,并结合课文注释大概翻译出每句话的意思。
(遇上不理解的词句我先记下来,等下问问同学,问问老师。
)
四、联系课文,感悟道理。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盾与矛者,()
课堂练习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2.分小组把这则
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
计:自相矛盾盾——。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寓言两则 语文S版
语文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 寓言两则1.认识“矛、弗”等4个会认字,学会“矛、盾”等5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深刻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对照课文内容,结合注释和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了解寓言大意。
体会寓言的深刻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体裁。
寓言的特点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韩非(前280~前233) :出身韩家贵族,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的主要著作是《韩非子》。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书,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
2课时)1.读拼音,写字词。
máo dùn fú( ) 自叹( )如cítáng suì( ) ( )饮其酒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ě( ) wéi( )舍为shè( ) wèi( )shǔ( ) yīng( )数应shù( ) yìng( )3.比一比,再组词。
矛()弗()予()佛()词()遂()祠()隧()质()栀()盾()卮()4.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词意思。
鬻:誉:曰:吾:莫:陷:其:或:以:何如:其人:弗:应:足:先成者:祠:舍人:卮:相谓:引:且:乃:为之足:固:子:安:遂:亡:[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知我们学任何本事,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要想把握〔 〕本事,就要〔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一般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
2、边读边思索: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
位古代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
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索: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沟通商量,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四、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看法。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看法要
比较字形:肠、烫、汤。
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恳切耐烦。
指导书写:睬、蔡。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吗?
习简要地讲解并描述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发,预备与大家沟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
三 沟通商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用。
1、指名读课文,正音。
《寓言两则》导学稿
激趣
(3分钟)
板书课题《守株待兔》,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探究生趣
(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划出来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达到熟练。
(2)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守、窜、撞、桩、此、锄”6个生字
(3)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学习,完成要求。
展示享趣(10分钟)
3、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做什么事都不要抱侥幸心理。
学习重难点:
1、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守、窜、撞、桩、此、锄”6个生字,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生字组词或说简单句。
2、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守、丢、算、此、肥”等5个生字.
评价设计:
1.对于目标1,采取指名认读、开火车读、游戏抢读、同桌互读等手段,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B种田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C结果怎样?
反馈引趣
(10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采用引读、赛读、对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检测读书的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守、丢、算、此、肥”
练习得趣
(7分钟)
1、读了课文我想对种田人说
2、默写词语
又肥又大 白费 丢掉 焦急 从此 木桩 总算 守株待兔
展示享趣(10分钟)
1、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1)互相检查读古诗情况。
(2)互相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语。
2、小组合作朗读
(1)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读
3、班内交流。
(1)引导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住生字。用生活中常见的字组词语,并说话。
2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3.同学们,你们知道织布机是什么样的吗?想象一下,3.我觉得纪昌是一个的人。4.对于飞卫,我的评价是:
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展示
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交流
达标
测评
1.选词填空。(1)竟然居然果然
4.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按结对或小组学习的形式交流自主预习中的问题,再互相纠错。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完成下列各题。
2.我能把《纪昌学射》中的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3.我能填“昌”字应查()部,再查()画。“妻”字应查()部,再查()画,第二笔是()。“蔡”字第八笔是()。
科目
语文
章节
第七单元
课题
《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
《纪昌学射》
主撰人
授课年级
四年级
课时安排
用案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5.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①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大得()像车轮一样。
②飞卫说:“()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你的眼力还不够。”
当堂完成作业。
纠错
巩固
指导学生正确完成练习
改正错误
学后
反思
年级组长签名:时间:年月日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络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学过程一、透过课习题→知内容学生齐读课习题,审习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老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张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为难场面的故事。
(五)简介: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2.寓言:体裁特点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
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
大家回顾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二、根据内容→*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
(展示课件第四屏)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炫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馈,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
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老师适时点拨。
(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审习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演一演:假设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炫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学会“矛、弗”2个会认字和“矛、盾、弗”3个会写字。
2、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
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寓言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你发现了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预习检测:
1、读《自相矛盾》,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变化。
自己试着多读几遍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并在书上做笔记。
鬻誉莫陷或以弗应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根据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一说。
(语用训练点: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
(1)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矛和盾的?
(2)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如何?
(3)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4.“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课堂小结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比
喻。
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为什么?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后,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呢?
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矛( ) 弗( ) 盾( ) 予( ) 佛( ) 质 ( ) 2.解释词语。
鬻:誉:陷:______________ 或:弗:吾: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⑵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