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S版《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

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一)此页供教师使用27、《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预习部分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合作学习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课后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枯()披()揭()盼()苦()疲()竭()胖()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4、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此页供学生使用27、《寓言两则》导学案设计(二)27、《寓言两则》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小组名称组员姓名完成质量检验员复习生字1、听写6个词语。

2、开火车读生字。

课中探讨,合作学习1、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默读课文,画出原因经过结果的相关句子。

3、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习另外的一类生字。

5、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课后检测读下面的小古文,看能不能读懂并把它背得。

如果能把它的意思写下来就更好了。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此页供学生使用。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
一、温馨寄语:勤于思考,擅长动脑,你会更优秀!
二、学习目标:
1.理解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亡羊补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自主学习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借助拼音把生字生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生字。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1、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1、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3、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三、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

(可引导学生实行辩论。


四、课堂小结
像文中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五、课堂检测
1、比一比,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亡羊补牢”中“亡”是指: “牢”是:羊补牢”的意思是:
六、课后反思。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知识链接:寓言:第一则:亡羊补牢探究过程:1.释题:“亡羊补牢”中“亡”是指,“牢”是指,“亡羊补牢”的意思是2.问题质疑:羊是怎样丢的?只要怎样就能补救?3.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5.课堂小结:像文中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课堂检测1、比一比,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看拼音,写词语。

yángjuàn kūLong diāo zǒu jiēfang()()()()quàn gào hîu huǐgǎn kuàijiējiēshíshí()()()()3、给加横线的字加上拼音羊圈里怎么少了一只羊呢?少先队员为革命先烈献上了花圈。

4、加标点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则:南辕北辙一、课前导学:朗读课文3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合作探究:1、车下的人说的话,车上的朋友听明白了吗?为什么?2、“盘缠多”、“好把式”能帮助车上的朋友很快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三、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体会所明白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从这则寓言中我明白了五、扩展延伸: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五、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并读一读pán chán yìng yào wángyang bǔláo()()()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注意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二、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听写上课词语。

同桌互评。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寓言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把古代文言文故事改写成白话文的,今天我们就来学文言文的古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三)自主学习1.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

盾:矛:鬻:誉:之:曰:吾:莫:陷:其:3.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1.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组中讲一讲,不懂得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看那个同学说得明白听得认真,组长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个组员评定星级。

(五)合作探究1.那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2.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3.用现代话把故事内容写出来。

(六)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小组代表用现代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2.集体交流探究题目。

3.教师根据情况给小组评定星级。

(七)课堂练习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

2.背诵课文。

三、小结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的矛。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

四、达标拓展1.本文的作者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和成就?课下搜集资料了,留待下一节课交流。

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1课时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认识“竽、郭、彻、械”等4个生字,会写“滥、竽、宣、超、”等11个字。

3、掌握“滥竽充数、高超、编在、腮帮、装腔作”等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这两则语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学前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二、学习过程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对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本课的生字词: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5、理清文章结构:仔细读课文,理解。

按填空的形式加深理解。

按填空的形式加深理解。

(自主练习)齐宣王喜欢(),又喜欢(),南郭先生不会(),总是(),后来齐湣王(),南郭先生只好()。

6、默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7、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三、当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Wudong huihui jiekai xixun miansha( ) ( ) ( ) ( ) ( )xieli naizhi zongzhi( ) ( ) ( )2、人们把每块搭石之间(jiàn jiān)按二尺左右的间(jiàn jiān)隔搭成两排。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zhǎng zhàng)。

母亲脉脉(mài mò)含情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

宿舍(shěshè)里的人被当时的情景所打动,都不舍(shěshè)得离去。

3、写出滥竽充数的含义。

4、想一想,填一填,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关联词语造句。

尽管……就……虽然……但是……只要……就…… 因为……所以……(1)、()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海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ᬭ㾺 䖛 fi¾þfifl$ ᗱ ᛇ } . ᬭø } . } ‫ ۦ‬ᄺ ƒ
½ $flÇ ~ѯৡ㿔 䄺 হ o $ } ¼ ½ ~ f „ ѯৡ㿔䄺হ 䇁㿔ªfiӀ‰fl $fl‡ϡ¼$໘? s .
䇁㿔
¢ 9 - ᬭᗱ 䏃
ᬭfi㣗 䇏 䇒 @,ᄺR❳䇏 fi䇉 o C 冫䇒fl
ø3
A@¾$~¼,$fl¾ᛣᗱ„ᬭ ø~¾„$~ϾपⳌªz ¿¾$,fl༌
þ f : f l f i f l , џᚙfl㊳f o 3
8
教学过程:
䇁 @ CS3݁ ¢ ¾ L Ø - ᬭᄺ 䆒 fi -ᬭ¾-2 $㿔 fl߭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 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
设计思路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起 学生对古诗学习的趣味,以简 练的语言激起学生乐于学习。
ƒ ᬭ$ f f l ‡ ‰ ⧚ o
Cϝ3ᛇ~ᛇ„flƒ ¼ූ ,flfl $ªџ¼?
⬏ 㲛 Šᬭfl
C 3 䇒 ූ 㒗 fio 1.fi$f
䴶 হÇ$“$”y ᛣᗱo C13䁝

C3
C 2 3 ᬭⳌ $ മ
C3
C33fiÇ$z,fiÇ$Ⳍ
C
3
C 4 3 ᬭᬭ$ 佂 $ ϡ f l
C
3
C53fi$fl C 3
5 ϾӮfiyo
䞡 ‰Ayfl„
ᬭᄺ䞡 A „ 䇏 ព 䇒 @¢9,⧚㾷 $ᛣo
ᬭᄺ ‰ A „ ᄺRfi ᬭ㾺 @㿔 @,㽕 ᬭᄺR㒧 ড়ƒ䞞 ,ᬭ y ᬭ⧚ 㾷 @ $ ~ ѯ y ᛣ ᗱ ,
¾f䇏 ព 䇒 @¢9o
䇒 ᬭ‰ ᬭ„
䇒fl
ᬭᄺ 䯈 „

寓言两则导学设计

寓言两则导学设计

29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会认读6个生字:妻虱蔡睬烫剂,会写4个生字:昌妻刺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自学诊断】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虱.(sī shī)昌.(cāng chāng)刺(cìchì)2.比一比,再组词。

昌()妻()刺()绑()冒()凄()棘()帮()3.我知道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聚精会神()成功()近义词:聚精会神()竟然()【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理解“能手、百发百中”等词语。

2.细读二、三自然段,想想纪昌是怎样学射的,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学习这则寓言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展示交流】1.给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词义,在括号里画“√”表示。

①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①回到家里()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首先应当练眼力..。

①辨别东西的能力()②眼睛的力量()2.读句子,回答问题。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从这个句子中能看出纪昌的学习态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卫告诉纪昌,要学会射箭,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二是。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让他学。

后来,纪昌成了的射箭能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归纳总结】1.本课中有一些部件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观察,看清部件。

2.学习寓言,除了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写9个生字:扁鹊蔡睬肠胃烫剂汤。

2.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人物的内心想法。

3.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自学诊断】1.看拼音写字词。

lǐ cǎi chánɡwèi tāng tàng()()()药敷()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拜见——()理睬——()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精品学案第一课时(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精品学案第一课时(精编)

《寓言两则》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难点: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为什么村里人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的避开或不出门了呢?
2.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
四、参考资料
东施效颦,成语,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

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

2《寓言两则》第一课时目标导学教案

2《寓言两则》第一课时目标导学教案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目标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 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 媒体出示:(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 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1 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 小组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正音、齐读。

5 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 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 释题:坐井观天。

质疑: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2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3 小组讨论:(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4 汇报交流。

5 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 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7 实践活动: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导学案主备人:秦彩霞使用人:课时:2课时备课组组长:郝丽备课时间:2015.3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新课标依据: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故事简单,反映的道理却深刻,在领悟道理的时候需要好好引导。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寓言故事名称的游戏。

(PPT演示)2、齐读寓言故事的名称。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顺势书写“寓”。

首先来学习第一则“亡羊补牢”注意“补”的左边是“衣”。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名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或哪个句子读不好,及时找同桌帮助。

2、出示本课带拼音生字、词语窟窿叼走劝告寓言亡羊补牢羊圈街坊后悔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词语,之后请4号同学读。

4、去掉拼音读(四号读)5、检查、指导读书每组三号同学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及时纠正。

6、整体感知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养羊人没有();第二天他又(),此时他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他(),从此,他的羊()。

7、课文学习到这儿,你知道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吗?预设:亡羊补牢:丢了羊后修补羊圈。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亡和牢的意思预设;通过读课文知道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8、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

)“窟”:下边是“屈”“窿”:下边不要少一横。

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教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文本;(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卡片。2.课文朗读课件。
导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第1课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
听教师讲述后谈感想。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
学习
提出
疑问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训练学生顺序朗读、分析概括能力。)
多种方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到“自相矛盾”的意思。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1、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教师小结。
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体会学以致用。





1、抄写生字新词语。
落实本节课授课双基知识,达到学有所获。
拓展
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下一节课和我们分享。
学生课后自学活动。
提出要求,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为学生养成看书积累的习惯做铺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于物无不陷也物莫能陷也
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
本课亮点:
待改进处: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一课时

寓言两则导学案第一课时

2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1、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
学习什么祠、遂”5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
思。

学习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
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体验学习走进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与李斯同师荀子。

他创立了法家学说,很了不起,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人把韩非子的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自相矛盾》一文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一、聊聊课题,记下疑问。

二、识字写字。

⑴对于不认识的字我该怎样对付呢?
⑵对于书写复杂或是易写错的字词我又该怎么办呢?
三、我能试着把课文读熟,并结合课文注释大概翻译出每句话的意思。

(遇上不理解的词句我先记下来,等下问问同学,问问老师。


四、联系课文,感悟道理。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盾与矛者,()
课堂练习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2.分小组把这则
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
计:自相矛盾盾——。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寓言两则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寓言两则 语文S版

语文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 寓言两则1.认识“矛、弗”等4个会认字,学会“矛、盾”等5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深刻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对照课文内容,结合注释和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了解寓言大意。

体会寓言的深刻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体裁。

寓言的特点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韩非(前280~前233) :出身韩家贵族,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的主要著作是《韩非子》。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书,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

2课时)1.读拼音,写字词。

máo dùn fú( ) 自叹( )如cítáng suì( ) ( )饮其酒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ě( ) wéi( )舍为shè( ) wèi( )shǔ( ) yīng( )数应shù( ) yìng( )3.比一比,再组词。

矛()弗()予()佛()词()遂()祠()隧()质()栀()盾()卮()4.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词意思。

鬻:誉:曰:吾:莫:陷:其:或:以:何如:其人:弗:应:足:先成者:祠:舍人:卮:相谓:引:且:乃:为之足:固:子:安:遂:亡:[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知我们学任何本事,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要想把握〔 〕本事,就要〔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一般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
2、边读边思索: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
位古代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
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索: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沟通商量,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四、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看法。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看法要
比较字形:肠、烫、汤。
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恳切耐烦。
指导书写:睬、蔡。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吗?
习简要地讲解并描述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发,预备与大家沟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
三 沟通商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用。
1、指名读课文,正音。

《寓言两则》导学稿

《寓言两则》导学稿
问题
激趣
(3分钟)
板书课题《守株待兔》,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探究生趣
(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划出来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达到熟练。
(2)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守、窜、撞、桩、此、锄”6个生字
(3)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学习,完成要求。
展示享趣(10分钟)
3、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做什么事都不要抱侥幸心理。
学习重难点:
1、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守、窜、撞、桩、此、锄”6个生字,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生字组词或说简单句。
2、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守、丢、算、此、肥”等5个生字.
评价设计:
1.对于目标1,采取指名认读、开火车读、游戏抢读、同桌互读等手段,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B种田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C结果怎样?
反馈引趣
(10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采用引读、赛读、对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检测读书的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守、丢、算、此、肥”
练习得趣
(7分钟)
1、读了课文我想对种田人说
2、默写词语
又肥又大 白费 丢掉 焦急 从此 木桩 总算 守株待兔
展示享趣(10分钟)
1、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1)互相检查读古诗情况。
(2)互相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语。
2、小组合作朗读
(1)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读
3、班内交流。
(1)引导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住生字。用生活中常见的字组词语,并说话。

2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2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2.我要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并批注:
3.同学们,你们知道织布机是什么样的吗?想象一下,3.我觉得纪昌是一个的人。4.对于飞卫,我的评价是:
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展示
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交流
达标
测评
1.选词填空。(1)竟然居然果然
4.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按结对或小组学习的形式交流自主预习中的问题,再互相纠错。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完成下列各题。
2.我能把《纪昌学射》中的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3.我能填“昌”字应查()部,再查()画。“妻”字应查()部,再查()画,第二笔是()。“蔡”字第八笔是()。
科目
语文
章节
第七单元
课题
《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
《纪昌学射》
主撰人
授课年级
四年级
课时安排
用案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5.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①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大得()像车轮一样。
②飞卫说:“()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你的眼力还不够。”
当堂完成作业。
纠错
巩固
指导学生正确完成练习
改正错误
学后
反思
年级组长签名:时间:年月日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络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学过程一、透过课习题→知内容学生齐读课习题,审习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老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张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为难场面的故事。

(五)简介: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2.寓言:体裁特点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

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

大家回顾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二、根据内容→*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

(展示课件第四屏)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炫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馈,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

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老师适时点拨。

(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审习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演一演:假设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炫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学会“矛、弗”2个会认字和“矛、盾、弗”3个会写字。

2、能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

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寓言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你发现了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预习检测:
1、读《自相矛盾》,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变化。

自己试着多读几遍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并在书上做笔记。

鬻誉莫陷或以弗应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根据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一说。

(语用训练点: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

(1)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矛和盾的?
(2)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如何?
(3)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4.“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课堂小结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比
喻。

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为什么?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后,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呢?
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矛( ) 弗( ) 盾( ) 予( ) 佛( ) 质 ( ) 2.解释词语。

鬻:誉:陷:______________ 或:弗:吾: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⑵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