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5短文两篇-谈读书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1)“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使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三、语句赏析
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拓展迁移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这几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驳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教师可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荟萃”等,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画出写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组织学生讨论
三、美读探究
用“我发现______写得美,美在______”的格式练习写句子。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
【教学反思】
可以采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渗透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听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 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大了。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 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悟?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示范教案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示范教案
用心品读课文,分析读书的好处以及读书与经验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
说说这些段落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找出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
谈谈读书的好处
提出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说出理由
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或讲讲名人读书趣事
从我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堂,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及课题。
理清课文层次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概括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比喻说理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不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如此论证有何好处:
五、拓展思维,自主解读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起来,和培根对话。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作者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好处,你能说出几个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说说自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认识作者
自由朗读课文
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谈读书
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被国会弹劾去职,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读书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科
语文

《谈读书》说课稿3篇

《谈读书》说课稿3篇

《谈读书》说课稿3篇《谈读书》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5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谈读书》。

《谈读书》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__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__立论更加完整。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允许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去补充创新,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

我认为对于《谈读书》这篇__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二、说三维目标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2、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3、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1、积累、赏析,体验语言美感。

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精评》,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

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3、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四、说教学构思(一)谈话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
❶教案➷
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
)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运用比喻说理。

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
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少失大,
)运用例证法。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
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
方的论证过程不符合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巧设问题,激发对话。

巧妙的问题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很好地在对话中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质疑交流,又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以及正确的读书观和方法论的认识。

驳论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树立的批驳的靶子,这是教学的难点,对于难点突破不到位。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谈读书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谈读书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谈读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谈读书》。

(2)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要论点。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2)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作者的观点和主要论点的把握。

3.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词难句的理解。

2. 作者观点的深入解读。

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谈读书》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2)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谈读书》。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谈读书》,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难词难句,并进行解释。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观点和主要论点。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小组讨论。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2)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5. 课堂小结:(2)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进行摘抄和解释。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上)15-1《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九(上)15-1《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谈读书》教学设计与说课稿《谈读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出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培根的《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风格平易流畅,文笔紧凑老练,说理透彻锐利,警句迭出。

本文不像前面学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两篇都有中心论点,本篇的观点很多,并不集中,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

它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属于“随笔”。

所谓随笔就是随便写,那就很难有一个集中的观点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课文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4篇议论文课文:《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基本认识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结构和议论文语言特色。

关于读书话题的文章已阅读了练习册上的三篇:P81《小议传统读书教育》(记诵、朗读、学养)、P84《读书三境界》(吞、啃、品)、P90《读书杂谈》(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给加点字注音、改错别字、选词填空、成语、修辞方法。

2、认识随笔的写法,学习通过修辞说理的方法(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以及归纳论证的方法。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加强诵读,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读书益处,激发读书热情,陶冶高尚情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掌握说理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大雪”,想到5日瑞典首都大雪,莫言这天从北京首都机场搭航班赴瑞典参加10日的诺贝尔文学颁奖仪式,当晚困在芬兰机场酒店。

莫言作品那么多,我们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读书这个话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15《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5《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五、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见后补充)
六、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
赶快读书吧!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集体意见
课后反思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四、探究课文内涵:1-3和6题在书中勾画,4-5题批注,7-8题深思后,同桌互说,再展示。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睾( )吹毛求疵( )
(2)理解词义。
怡情:
傅彩:
学究: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阐证:
要诀:
吹毛就疵:
豁然贯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14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体会《谈读书》语言简练优美的特点及作用。

2.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议论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同伴互助,基本完成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和论证方法的阅读任务;同时,以“好书推荐”“质疑大师”等活动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培养思考和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谈读书一、预习反馈、初读感知。

(播放PPT课件)1.坦诚相告: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走近培根,了解作者。

3.生字词预习检测。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课文,小组交流整理本课的字词及文学常识,由教师检测。

旨在让学生养成专注预习的习惯,促进课堂的高效性。

)二、领略精辟观点(播放PPT课件)培根不但博学多才而且机智过人,培根的文笔如何呢?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透彻的智慧。

下面就请同学们到书中去领略哲人的精辟观点。

1.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点批注: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呢?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2.梳理内容结构(板书)(一)目的:怡情傅彩长才(二)方法:推敲细思;不同的书阅读方法不同;读书讨论作文结合(三)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缺陷三、探究雄辩的力量(播放PPT课件)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培根能够把最深刻的道理讲得清楚明白,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探究雄辩的力量。

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语段观点,归纳论证方法。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方法:归纳说理,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九年级语文教案:短文两篇 ——《谈读书》

九年级语文教案:短文两篇 ——《谈读书》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可以先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
朗读课文,简介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四、质疑探究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2022年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13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谈读书》
课型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学知识。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难点
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教法及教具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幻灯片技术,网络资料(文字、图片、图像),音乐。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目标导学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二、自主先学
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 教案精选(精选)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 教案精选(精选)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语文九年级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

语文九年级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

语文九年级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以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导入。

二、预习检查1.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一读,记一记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读书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好处”的具体内容。

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点评: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四、论证方法分析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从“狡黠者鄙读书”到“全凭观察得之”。

3.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4.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教师归纳: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作用。

五、品味语言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大声的读一读,再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引导“从修辞、哲理、句式等方面分析。

最后老师归纳:培根随笔的语言精练、富有哲理、句式工整,富有诗意。

六、教师小结以王国维的名句“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勉励学生多阅读。

七、作业(附后)我的读书心得与规划我的阅读的兴趣阅读经历已读过的印象最深的著作及收获我的读书趣事我的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与“读书”有关的名人故事我的读书规划最想读的书本学期读书计划时间——————书名《谈读书》给我的启示原句:启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读书》教学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读书》教学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读书》教学方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谈读书》教学方案【教学内容】《谈读书》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谈读书的目的。

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

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应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读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强调了读书的作用。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简明而深刻的语言,在启人深思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旁批,注重积累等,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评价,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时,还是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本节课通过学生对语言自主的赏析,师生们一起及时的评价,同学们的说理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一翻开书就盲目地读,通过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读书需讲究方法”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穿插引导,会给学生很大的启示。

2、思想动态方面: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升学的压力比较重,一些本来成绩偏差的同学,容易对读书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篇课文中阐述的读书益处,正好给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会让那些学生再次坚定升学的信念,让全班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因此,的教学真可谓给学生下了一场“及时雨”。

【设计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质疑,在合作中交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文分析:《谈读书》论述的X围相当广泛。

首先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一开头提出三种不同读书目的,重点分析读书和才干的关系,而依次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进而归结读书目的。

第二,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好于一般的书、粗糙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分析了读书、讨论、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多读书、多讨论和多作文。

第三,论述读书(好处)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对比并举例论证,再联系读书作具体论述,最后归纳结论。

《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

文章从“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题。

接着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最后进一步强调能只求记住一些字句和“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引用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诸葛亮的例子、宋儒陆象山的话,说明应该怎样读书,结论是:“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课堂设计:(一)培根《谈读书》一、导入:有一句名言叫“知识就是力量”,听说过吗?知道它是谁说的吗?介绍弗兰西斯·培根。

(结合搜集的资料或者书后“附录”中的相关内容。

)二、自由散读,读懂文字。

三、集体朗读,读出文字的“味道”(注意部分词句、修辞手法)四、默读思考:写到了哪些内容?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意思?①读书的目的(作用)——怡情、傅彩、长才读书的方法——选读、浏览、通读、精读、读摘要……读书塑造个性,弥补精神上的种种缺陷。

②中心:读书有益。

五、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划出最欣赏的句子,细细品味,感受富有诗意又精辟透彻的随笔语言。

方法提示:从句式、修辞、词语运用、思想深度……等角度进行赏析。

——了解“随笔”的一些知识。

六、开放延伸:选择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论点,补充论据材料,写一个完整片段。

七、课外作业:搜集一些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丰富自己的积累。

(二)马南邨《不求甚解》一、导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明白了读书实在是有着千般好处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览法。鲁迅认为,读书“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在精读时,主张博览群书。他在年轻时,除规定的功课之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之书,无所不读。
立体法。鲁迅阅读文艺作品时曾说过:“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艺史上看看他的历史位置。倘若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这种读书法把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比喻说理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不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如此论证有何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
6、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1)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
(2)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2、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教学重点
名言警句的体会和论证方法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论述语言的简练特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谁说的吗?(培根)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简介作者
明确:
(1)读书的正确目的
(2)读书的方法
(3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四、品读课文,探究内涵
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补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知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说说自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认识作者
自由朗读课文
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用心品读课文,分析读书的好处以及读书与经验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
从我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堂,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及课题。
理清课文层次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提出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说出理由
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或讲讲名人读书趣事
能判断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培养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作业设计
1、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谈谈自己学完本文后的收获,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比喻论证
读书的方法------举例论证
谈读书
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








《鲁迅谈读书》
鲁迅短暂一生的伟大成就,与其博学苦读、勇于实践的精神分不开。其独特的读书方法更给人们以启迪。
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鲁迅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这样,等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鲁迅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抄书法。《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字典。鲁迅为了认识并记住这部字典中的生字,便从《康熙字典》中摘出有关部分订成大本,为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极大方便。
多翻法。鲁迅在翻阅书时要求自己:不只看一家之书,而是博采众家之长;不只看本专业的书,也看专业以外的书;不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书,也看不愿意看的书包括论战对手的书;不只看本国的书也看外国的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
剪报法。鲁迅在读书中,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剪报就是他积累的一种方法。鲁迅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曾借鉴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杂文。
问读法。鲁迅读书爱向自己提出问题。他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书上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鲁迅认为,带着问题去全面细读全书,边读边问,边问边读,逐渐深入,就能更有效。
五、拓展思维,自主解读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起来,和培根对话。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好处,你能说出几个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说说这些段落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找出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
谈谈读书的好处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被国会弹劾去职,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读书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到法。鲁迅读书提倡五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到,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眼到,指细心浏览,目光敏锐;口到,指诵读朗读,声情并茂;手到,指勤用笔墨,勤记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这种精力高度集中的读书方法,知识记得牢,用得活,效率高。
学科
语文
课题
15、短文两篇-谈读书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句子。
过程
方法
1、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作用。
2、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
情感
态度
1、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得到知识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