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文化实证分析

文化实证分析

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
集群由于持续创新而显现的竞争优势, 已经成为工业政策制定者的研究内
容和模仿手段。

为了揭示集群竞争优势背后的动力机制以及加强实施的可操作性, 本文
首先详细分析了集群的动力机制: 基于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技术创新与扩散, 并分析其对应的竞争优势。

然后, 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 具体分析其动力
机制, 以及嵊州领带集群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企业家资源的培育,创业来源于两种途径: 企业的新建和旧企业的衍生
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声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 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根植性, 迁移的机会成本高, 企业间合作是多次重复的,通过网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相互合作创新的产业文化,创新的产业文化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文化背景,二是基于自由选择的平等、宽松工作环境,三是有利的信息交流环境
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构建
基于pdca循环理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建设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特点,建立了面向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统计方法建立测评矩阵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测评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pdca循环过程分解为文化盘点定格设计对内文化传播文化转化对外文化推广文化评估完善系统七大逻辑子过程。

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兼论产业集群对中原经济区贡献

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兼论产业集群对中原经济区贡献

Empi r 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t he I mp a c t o f I nd us t r y Cl us t e r o n Re g i o na l C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SHA0 Bi n t a o
2 o 1 4 年 第 3 期
s c i … …
毳 。 …l R e 一 h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4 . 0 3 . 0 3 6
产业 集群对 区域竞争 力影 响的实证 分析
— —
兼论 产业集群对 中原经济 区贡献
邵彬 涛
( 河南师
摘要 :理 论和 实践 均证 明产 业集群对 区域 竞争力的形成 与持 续有 着重要 影响。从分析 产业集 群对 区域 竞争 力的
作用机制着手 ,以 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 为例 ,明确各 种类型 产业集群 的行 业集 中度 与空 间聚集程 度,并进 步利用 因子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影响下的不 同贡献 因子 对 中原 经济 区区域竞 争力的作 用机理 ,为 以河 南省 为主
t ib f u t i o n f a c t o r s t o t h e r e g i o na l c o mpe t i t i v e ne s s o f t he Ce nt r a l Chi n a Ec o n o mi c Zo ne un d e r t he i n lu f e nc e o f i nd us t y r c l us t e r s,
f n o u i d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e l e c t i n g p a t h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e n t r a l C h i n a E c o n o mi c Z o n e d o mi n a t e d b y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Ke y wo r d s :r e g i o n a l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s ;C e n t r a l Ch i n a E c o n o mi c Z o n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f a c t o r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1. 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同一行业的企业组成的以产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具有区位、产业历史、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和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

2.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2.1 金融机制金融机制是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金融机制的运作,可以解决企业在资金、信用等方面的问题,加快企业发展,并促进产业集群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协调合作。

其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和信贷担保等金融政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2 技术创新机制产业集群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机制就是技术创新机制。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和研发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外,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也可以为产业集群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2.3 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产业集群的企业需要人才支持,尤其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政府、企业、高校可以共同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人才储备。

2.4 政策扶持机制政策扶持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

政策扶持可以有效地引导产业发展,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

同时,政策扶持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经济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保障,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3.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较好的态势,产业集群数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点不断涌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45个省份或者自治区的997个以上的产业集群示范区,累计示范示范区总数已经不断上升。

4. 结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构建甘肃特色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

构建甘肃特色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

反馈路径的通畅运行。
力提高 , 促进 新的企业 诞生 , 集群 的创 成知识外溢 的效应 , 产业集群 的优势没 二、 甘肃特色产 业集群发展 的制约

( ) 一 人才流 : 专业人才需求一科 研 新能力加强 。在这一回路 的前 端 , 受到 有体现出来 , 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 。
机 构 数 量 一 人 才 培 训 渠 道一 人 才数 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发展战略的影 响 , 量—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 的形成意 味着 加之 自然环境条 件约束 , 甘肃投资环境 因 素
集群 内从事某一 相关领 域生产 的企业 难以吸引核心投 资0在 回路 的末端 , 由
张引起人才供给的增 多 , 即表现为培养 资能力 , 无法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 这一类 人才 的科研 机构数 量也 同样增
盈 越大 , 产品竞争力就越强 。甘肃产业配 度研究甘肃特色产业集群 。 首先从 五个 得技术创新 的能力 ,技术水平提高 ,
由于集群 内企业联合路径 套环境不佳 , 集群 内企业生产专业化程 主 要正反馈 回路 分析产 业集群 的动 力 利 能力加强 。
产 现有企业 发展 机制, 示限制 西部产业集群发展 的主 较短 , 揭 合资 、 合作先在集群 内 生 , 产 然后 度低 , 品没有竞争 力 , 产业范 围当然无法扩展 。 要 因素 , 最后提 出 了发展甘肃特色产 业 伴 随着实力进一步增强 , 企业 可以与集 原本就难 , 集群 的策略 。 , 群 外部合 作 ,集群范 围得到 进一 步扩
维普资讯
学 术 纵 横
FZA ・ EH ZN HN AH NX SUO GE G U
构建甘肃特色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
口 姬顺 玉 邱 云 慧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南海大沥铝型材集群为例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南海大沥铝型材集群为例
分 之 一 的 大 沥 镇 ,铝 型 材 年 生 产 能 力
集 的各 种 资 产要 素 ( 括企 业 、 源 、 定性分析对各指标进行打分 ,然后按 照 包 资
基础 设施及 技 术 条件 等 ) 为基 础 , 以企 公式计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得分 。
业 间 的 动 态 网 络 关 系 及 其 层 次 递 进 为

( 也称权数) 记为 A {。2 姗 } 后, _o a 八、 , 、、 满
战 略 、结 构 与 竞 争 ) 和 两 个 附 加 要 素 足 a l  ̄ B AR ( 、 、 。 / 合J = = =b b A、 。2 i= 1 产 业 集群 竞争 力 的研究 ( 遇和政府 ) 机 组成 。 3 .评判 结果 。经 归一化后 ,得 B = 1 产 业集群 竞争 力 内涵。 现在学 . 从 G M 模 型 是 由 加 拿 大 学 者 P d E a—
定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强 弱 ; 是 结 构 观 响集 群竞 争力 的六 个因素 分为 三对 : 二 因 三 、 于 大 沥 铝 型 材 集 群 竞 争 力 评 基
点, 该观点认 为各种 因素 的质量 水平决 价 产业集 群竞争力 模型 。 们把前述 影 价 的 实 证 分 析 他

bb ^ ,、 , 最后即可确定评判等级。 者研 究 观点 来看 , 目前 , 产业 集 群竞 争 moe和 G U o r i sn在 对 波 特 的 钻 石 模 型 {l2 m}
力解 释存 在 着三 种 观点 :一 是 因素观 进 行 修改 的基 础 上提 出 的一 种新 的评
1大 沥 镇 铝 型 材 产 业 概 况 与 特 点 。 .
点 , 观 点 强 调 产 业 集 群 的 关 系 导 向 和 素 对 I一基 础 , 该 包括 资 源和 设施 ; 因素 大 沥 铝 型 材 产 业 集 群 的 出 现 、 长 和 发 成 产业集 群竞争力 由内到外 、 由低 级到 高 对 Ⅱ一企业 , 括供 给商 和相 关辅助 行 展用 了近 2 包 0年 时间 。1 8 9 5年初 , 大沥 级 变 化 的 动 态 过 程 ;三 是 动 态 观 点 , 该 业 和 公 司 的 结 构 、 略 和 竞 争 ; 素 对 镇谢 边村 农 民办 起 了全 镇 首家 铝 型材 战 因 Ⅲ一 市 场 ,包 括 本 地 市 场 和 外 地 市 场 。 观点强调 产业集 群的功能 导 向。 厂 , 19 到 9 6年 , 型材企业 达到 2 0多 铝 0 综 合 上 述 三 种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该 模 型 以 世 界 范 围 的 集 群 竞 争 标 准 给 家 , 生产 线 4 0多条 , 0 年生 产量 达到 3 0

关于公共财政改革的思考

关于公共财政改革的思考

足的弱点。

!"推进政府制度创新。

政府制度创新是提高政府产业集群促进行为定位的准确性和政府行为效率性的前提。

一是政策创新,即以产业集群政策代替产业政策,强化集群政策导向,制定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科学系统的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体系。

二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应放松管制,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搭建产业集群公共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服务创新。

政府应加大投资,积极进行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建设,培养高级资源要素,为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通过区域市场营销发展产业集群等提供保障。

#"培育地方特色的集群文化。

从培育创新文化入手,培育群体的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敢于创新的风尚。

从培育合作文化入手,增强企业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寻求竞争优势的理念和主动性;积极促成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及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网络的形成,加快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

从培育诚信文化入手,增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

$"发展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体系。

采取各种引导鼓励措施,强化产业关联和企业协作,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体系的建立,如:鼓励拉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向纵深发展;结合国有企业转制与改革,引导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主辅分离、生产环节分解等,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外包业务等途径促进分工与产业链的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按照“专、精、深、特、新”,围绕所在产业链主动与大企业配套,同类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开展专业化协作,等等。

%"建立高素质企业家群体成长和涌现的机制。

通过建立产生、吸纳、使用和培训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制度和机制,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较强的现代企业创业精神、战略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市场运作和开拓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理论逐渐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

在中国,产业集群也成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些典型的中国产业集群,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地区。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政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探究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以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内容1.中国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该部分将介绍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梳理中国产业集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阐明其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3.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4.促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通过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政策、制度、企业和其他相关方面。

同时,对当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以获取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性本研究将系统探讨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和对策研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该研究具有创新性,在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上,将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间接和直接贡献。

同时,本研究也将提出一些新的对策,以促进中国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源 、 力等静 态 指标 的简 单 加 总 , 个影 响 因素 间 能 各 相对 比较独 立 , 关联 性 很 小 , 产 业 集 群 竞争 力 是 而

学 方法 使竞 争力 水平得 到量 化 , 这要 比其 它 的竞 争 力 分析 模型更 加 直 观 、 便 。这 些 特 点 使 得 GE 方 M 模 型成 为量 化评 价 沈 阳汽 车 产业 集 群 竞 争力 的有
性 及有 序性 等 特 点 。如何 科 学 地 量 化 分 析 区域 产 业集群 竞争 力 , 对于 不 同区域 间的 对 比分 析 以及科 学制订 区域集群 发展 政策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迈 克 尔 ・波 特 ( E P re ) 出 的 钻 石 模 型 M. . o tr 提
( 中顺 一 一 松辽 汽 车 ) 主 体 的南 部 整 车 产 业 集 中 为 区, 以沈 阳经济 技术 开发 区为 主 的西部 汽车零 部件
产业 集 中区 ; 以 沈阳三 环路 作 为纽带 , 并 将东 部 、 南 部整 车产 业集 中 区和 西 部零 部件 产 业 集 中区 联 系 起来 , 成全 市汽 车产 业“ + 1 的格 局 , 实 现 整 形 2 ” 为
在 国家层 面对 产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来 源 可 以 做 出很 好 的定性 化描 述 , 却不 能用 于定 量分 析 。为此两 但 位英 国学 者 ( m P d r ,Hev yGis n1 9 ) Ti a mo e re bo 9 8 对波 特 国家钻 石模 型进行 了改进 , 出了一 种基 于 提
力 工具 。
沈 阳是 辽宁 省最 主要 的汽 车产业 集 聚地 , 目前
沈 阳市 初步 形成 了以 三 个相 互 关 联 的 汽 车 生 产集

新疆兵团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新疆兵团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有 明显 的作用 规则 。B s认 为产 业 集群 存在 集 中专业 化 、 et 知识外溢 、技术多样化和 水平整 合 ,并 依次对 产业集 群的
发展产 生作用 ,形成 循环的稳定结构 。S a n等人通 过研 wn

农业 产业 集群 发展 的动 力机 制
l 、农业产 业集 群的定义
这 就是产 业集群 的动力 。动制品超过 5 o万吨 、据 世界第二位 的
展的一切 有利 因素 ,在产 业集 群的生命 周期 中表现为生 成 中基公 司 ;国家级农 业产业 化重点 龙头企业 新天葡 萄酒 业 动力和发展动力 。生成动力 为 自发性作用 的市场力 量 ,具 公司 ;年生产 l l 5万吨食用精炼 油的赛里木油脂总厂 。 有不稳 定性和 偶然性 。与生成 动力相 比 ,产业 集群 的发 展
初级原材 料 ,通 过农业 合作组 织等 关联 机构与企 业 、大 专 戍边使 命的特殊组织 。解放 以来 ,兵 团立足边 疆 ,为新疆 院校 、科研单 位和政府 机构等 进行 广泛 的合作 ,不断推 进 的 地 区稳 定 、民族 团结 以及 经济 发展做 出 了 巨大的 贡 献 。
D 4 特色农 产品 的生产基 地布局规 模化 、科学化和 专业化 ,从 农 业在 兵团的 G P中占 4 %,是兵 团经 济发展 的支柱产业 而利 于特色农 产品产业 结构优 化 ,充分发挥农 产品生产 的 和 基础 产业 。兵 团农业产业 集群 的健 康发展 ,不 仅事 关整 区位 优势 。另一方面 ,同类 的企业 通过与上 游原材料 供应 个 兵团的发展 ,而且对屯 垦戍 边事业具有重要影 响 。因此 ,
新疆兵 团农 业产业 集群发展 的动力机制分 析
◎陈

资源整合理论(RIBV)的集群竞争力

资源整合理论(RIBV)的集群竞争力
Z HENG in z u n Ja -h a g
( n z o c to a n c n c l l g , n z o 1 0 8 Ch n ) Ha g h uVo a in l d Te h ia l e Ha g h u 3 0 1 , i a a Co e Ab ta t Th o eiie e so d s r lcu tri a c r o c p n t ecu tr St e r . sr c : ec mp ttv n s f n u ti l se S o ec n e ti h l se ’ h o y i a
Ba e n RB , i p o o e h B ( s u c n n e r t n b sd Viw ) sd o V t r p s s t e RI V Re o re a d I tg ai a e e .Ac o dn t o c r ig o
RI ,i ma e y tma i r s a c b u h e iiin,f n a n a a t r ,f r tv c a BV t k ss se tc e e rh a o tt ed f to n u d me tlfco s o ma ieme h -
关的 实证研 究 实证 了模 型 。
关键词 :产业集群 ; 集群竞争力; 资源观 ;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F 6. o 15 文献标识码 ;A
S u y o h mp tt e e so h n u ti l t d n t eCo eii n s ft e I d sr a v Cl se :Ba e n RI u tr s d o BV
和集群政策进一步研究 的需要 。
总体而言 , 前对集群竞争力的研究还处于“ 目 初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主 观 认 识水 平 的影 响 。
业化生产 ,实行精细分工,紧密协作,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专 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体系的建立和深入发展。 () 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3

在研究 汽车产业 集群发 展特点 的基础上 ,结 合文献
料 、专 家意见和上述设立原则,本文构建了包含1个指标的 4 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口 李育贤
左 培 文
1 产 业集 群理 论及 竞争 力评价 方 法
11 产 业 集群 理论 .
波 特认 为 ,产业 集群是 指处于 同一个特 定产业 领 域 、在地理 上集 中、有 相互 关联 性 的企业 、 专 业化供应 商 、服 务供 应商 、相 关产业 的厂 商 及 相关机构 等组成 的群 体 。不 同的产业 集群 的

产 经 分 析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摘 要 本文在研 究产业集群理论及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构建 了汽车产业集翟童生 壁 I塞 坌堑
平 价指标体 系,基 于层次分析法建立 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并结合我 国六 大汽 车
早 ,最早对集群进行研究 的是 亚当 ・ 斯密 ,他在
19 年美 国学者迈克尔 ・ 90 波特在 《 国家竞争 优势》 一书 中提 出产业集群 的概念 ,并用 产业 集 群 的方 法分 析一 个 国家或 地 区的竞 争优 势 。 从此 ,产业集群 的概念得 到学术界 的普 遍认 同。
汽 车产业集群 化是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 到有 、由 小到大 的重要标志。
为使所选取 的指标能够全面 、客观 、真实地反映汽车产
是低生产成本 。汽车产业集群可以使 一家零部件企业
业集群竞争力 ,在设立评价指标 时应遵循 以下设置原则 : 全面性 与重点突 出相结合原则 。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 评价体系 ,同时又要突 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 ,保证对

创新集群竞争力实证研究

创新集群竞争力实证研究

创新集群竞争力实证研究摘要:随着珠三角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创新集群在广东全省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通过对广东省6个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22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广东省创新集群各因子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从而对广东省创新集群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为制定科学的工业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创新集群高新区竞争力因子分析创新集群(innovative cluster)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OECD的研究表明,以自主研发和自主产业化为核心的创新集群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广东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成为中外人士投资的一片热土,这突出表现为广东新产业空间的蓬勃发展,创新集群就是广东新产业空间发展的代表。

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集群经济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对创新集群的重要表现形式——广东省主要高新区的定量研究,对其发展现状、优势、不足和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为制定科学的新产业区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创新集群竞争力可以看作是集群宏观因素与企业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创新集群的突出特征,具体说来体现在生产效率、开放程度、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四个方面。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稳定性,本文选择广东省6个主要高新区的22个具体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代表变量为X,生产效率X1的指标为科技活动人员数;X2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X3为有科技机构企业;X4为新产品产值;X5为科技活动经费,开放程度X6的指标为出口交货值;X7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产业规模的X8的指标为从业人员数;X9为企业单位数;X10为工业总产值;X11为主营业务收入;X12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X13为实收资本(股本);X14为流动资产合计;X15为年末资产总计;X16为固定资产合计,经济效益的X17的指标为年末负债合计;X18为税金总额;X19为利润总额;X20为年末所有者权益;X21为长期负债合计;X22为亏损总额。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实证研究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实证研究
形成遵 循集 群资 源要素一 集 群 资源 价值 链 整合 ( 力 ) 能 一 集群竞 争力 的过 程 , 群 资 源价 值 链 整 合 ( 力 ) 集 能 在其 中 起着 中介作 用 。该 基本 模 型 成 为下 文 油 气 产业 集 群竞 争 力形成 机理 概念模 型构 建的母 体 。
陈莲芳等 :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 实证研究
资 源整合 观可 以描述 为 通 过将 集 群 所 拥有 的资 源 加 以整 合、 合理 配置 , 提高 集群 资 源 价 值 , 而 创 造集 群 竞 争 力 。 从
集群 竞争 力形成 过程 是集群 资源 整合 的过 程 , 整合 并 非杂 乱 无章 , 而是 按一 定格架 合理 、 有序 地进 行 的。 1 12 产业 集群价 值链 观 : .. 价值链 观在 集群层 面的拓展 P  ̄ r 企业微 体 出发 , 出企 业 内部 存 在 一 系列 价 o e从 提
链 基础 网络上 、 游 主 体之 间 整 合资 源 的 能力 , 一种 基 下 是
于纵 向分工 、 协作 关 系 的 资源 整 合 ; 向整 合能 力 体 现 为 横
集 群价 值链 基础 网络 同一 环节 企业之 间 、 础 网络层 企业 基 与辅助 机构 或组织 之 间及 与 互 补企 业 之 间整 合 资 源 的能
F g 1 P i r d lo e f r t n o d sr lc u tr i. r ma y mo e ft o mai f i u ti l se h o n a
化 分工 , 高经 营效益 的承载 体 。 提
1 13 集群 资 源价 值 链 整合 观 ( B R ): 业 集群 资 源 .. VC I 产
程 就是竞 争优 势形 成 过程 ; 一 方 面 , 另 只要 一 个 经 济 体 内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引言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现象,通过地理上的集中和产业内协同效应的发挥,形成了一种相对于散乱产业布局更为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进行浅析,探讨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I. 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以某一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配合与合作,形成聚集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现象。

其特点包括:1.地理集中性:产业集群通常以某一地理区域为中心,企业之间的距离较近,便于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

2.产业链关联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互补与合作的关系。

3.高效率:由于地理集中和产业链关联,产业集群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效果,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II. 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目前,中国拥有众多产业集群,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例如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

这些产业集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简要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

1.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这些地区凭借交通和资源条件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汽车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的集聚。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之一。

2. 汽车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动力机制:a. 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是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在一个产业集群中,汽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研发设计机构、物流企业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协同效应使得供应链更加高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b. 技术创新的驱动力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

产业集群竞争力实证分析——以泰州医药产业集群为例

产业集群竞争力实证分析——以泰州医药产业集群为例
— —
市场( a e ) Mr t包括“ ks 本地市场” 外部市场” E 和“ 。G M模
能 主治和 特定的使 用对象, 类药品 同 之间 不可以任 意替代; 型是这3 因 在 个“ 素对” 名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G M模 根据 E 质量上具有极度严格性, 医药产品只能 10 合格; 0% 在时效上 型研究的结果, 两两因素间可以互补, 这种互补作用在“ 集群 具有高 度的 感性, 敏 药品只 有在规定的 有效期内 才能保证 病 量化过程” 可以 中 得到体现。 人的用药安全, 过期的药品只能报废销毁; 在消费上具有被动 二 、 M 模 型的应 用 GE 性,药品购买的选择权主要在医生手里,而药品消费者一患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行业,关涉
分为3 ()因 对: “ 素对I 1 ” ——基 G ud g包括“  ̄(onis r n ) 资源” 和
国民 健康、 稳定和经济 社会 发展。医 药产品 不同 于一般商品, “ 设施”() ; “ 2 因素对I — I —企业( tps) ” E e re包括“ nris 供应商与 它 是一种 用于 诊断、 治或预防 医 人或其他动 物疾病的 特殊商 相关辅助行业” 企业的结构、 和“ 战略和竞争”()因素 I” ;3“ I I 品, 使用上 在 具有极强的 专属性, 每种药品 都有自 特定的功 己


要: 产业集群是 当今产业组织发展 的重要特征之 一 , 它不仅 构成 当今世界经 济的基本 空间构架 , 还常常是
个国家或地 区的竞争力所在 , 因而使 它成为提 升产 业竞争力的一个必然趋势。从 医药产业集群的角度 来研究 医药
产业集群竞争力 , 通过定量研 究, 寻找影响 医药产业集群 竞争力的关键 因素 , 发现 医药产业 集群 的优 势和 不足 , 以提

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开发区产业集群是当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理论上,产业集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创新,提高供应链效率,从而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实践上,许多开发区已经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如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

然而,研究表明,开发区产业集群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有效发挥作用,也制约了开发区的产业发展。

因此,系统地研究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和实证,并探讨如何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管理模式、前景展望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研究问题与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理论模型,探讨当前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构成和属性、管理及运作机制、经济效应等问题,并深入分析与评价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概念、属性和内在机制;(2)开发区产业集群构成与演化过程的规律;(3)开发区产业集群经济效应的评价及影响因素;(4)开发区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现状与优化策略;(5)开发区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以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线,探讨其效应和变化机制。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探讨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内涵、演化规律、管理模式及效应评价等问题。

(2)调研与实证分析: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同时,采用实证模型对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找出影响其效应的因素,为优化其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3)模型建立与分析: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建立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模型,并从内部机制、管理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广东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政策思考

广东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政策思考
的 园 区 约 4 5 ,总 占 地 面 积 为 1 8 2 个 4 5平 方 公 里 【 。各 地 具 有 产 业 集 群 功 能 的 产 业 园 区 已 2 1 ” 经 成 为 促 进 广 东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力 量 ( 1) 表 。
■ 收 稿 日期 :20 6—0 0 4—2 2
■ 作者 简介 :吴 伟萍 ( 9 8 ) 1 6 一 ,女 ,广 东南 海人 ,广东 省社 会科学 院 产业 经济 研究 所 副研 究员 ;石 弘华 ( 9 8 ) 1 7 一 ,男 ,湖南 邵 阳人 ,暨南 大 学 经 济 学 院研 究生 。
77
维普资讯


广 东产业 作 为 我 国产 业 集 群 的 主 要 集 中 地 ,在 特 定 的 产 业 条 件 下 形 成 了 特 殊 的 区 域 性 产 业 集群 。1 8 9 0年代 ,随着改 革开放 的推进和 以劳动密 集型产业 为主 的世界产业转 移 ,广 东凭 借 廉 价 的 劳 动 力 价 格 、 良好 的 地 理 区 位 以 及 优 惠 的政 策 措 施 ,很 快 获 得 了 这 次 工 业 化 推 进 的 机 遇 。 在 港 、澳 、 台等 外 资 的 推 动 下 ,以 劳 动 力 密 集 型 为 主 的 产 业 集 群 在 广 东 形 成 并 初 具 规模 。进入 1 9 0年 代 中 后 期 , 发 达 国 家 逐 渐 将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 某 些 环 节 转 移 至 发 展 中 9 国 家 ,这 为 已 具 有 一 定 工 业 基 础 的 广 东 的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提 供 了 新 的 机 遇 ,广 东 以劳 动 力 密
集 型 为主 的产业集 群 开始逐渐 向高新技 术制 造产业 的集 群演 变 。步入新世 纪 ,广东 工业进 入 了一个 以信息 化为 主导 ,信息 化 、工业化 、城 市化 、可持 续化 等 “ 多化 ”并 举 的新型 工 业 化 发 展 阶 段 ,相 关 的 产 业 集 群 也 在 该 阶 段 不 断 地 裂 变 、 竞 合 、 调 整 和 优 化 。

区域工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区域工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 nt r ato l ns iu e f r M a ge nt I e n i na I tt t o na me De e o v l p—
优势 产业 的状 况 。通 过计 算某 一 区域 中某 一产 业 的 区位 商 , 以明确该 区域 的该 产业在 全 国的地位 , 可 即 区位 商 的商值 越大 , 门化率 也越 大 , 专 产业 优势 也就 越 明显 。区位 商 的计 算 公式 为 :
i , i
指标 。
位 商方 法与竞 争力 评 价 结 合 起来 , 综合 集 成 来 评 估
区域工 业集群 的竞 争 力 , 涉 及 如 何 准确 地 解 读 区 它 域产业 集聚 的现状 、 如何 建 立 一 套 符合 工 业 集 群 特
起初 , 只是 采用某 地 区某 产 业 的 “ 值 ” 标 进 产 指
1 工 业集 群 的识 别
在 实践 中 , 然 区位商 是一种 简便 、 虽 实用 的识别
工业 集 群 的方 法 , 但是 单 指 标 区位商 分 析 的结果 往
往 与实 际情况 不一 致 , 而运 用 多 指标 区位 商 方法 则 可 较为 正确地 识别 工业 集群 的存 在 。
1 1 单指标 区位 商 . 区位商方 法可 用 于衡量 某一 产业 的某 一方 面在 某一 特定 区域 内 的相 对 集 中 度 , 此 可 以分析 区域 据
业 经 济的 支柱 产 业 和 主 导产 业 。
关键词 : 业集群 ; 工 多指 标 区位 商 ;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 徽 省 工 安 中图 分 类 号 : 4 9 9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 9 0 2 0 )2 0 1 6 1 0 — 8 X(0 8 1 —0 8 —0

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1 年 01
第6 期
我 国产业集群竞 争力影响 因素的实证 分析
黄 玉珠
( 门理 工学 院 厦
[ 摘
商学 系 , 建 福
厦 门 3 12 ) 604
要] 本文 以全 国 5 0家国家级经济开发 区的政策指标 、 市场化 程度 、 科研与资金嵌入 、 网络层建 设和企业 规模 数据为
自变量 , 构建了影响产业集 群竞争力的 回归模型 , 图确定产业集 群竞 争力的影 响因素 , 试 为提 高产业集 群竞争 力提供 理论基
础, 为政府提供发展战略方 向。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竞争力 ; 响因素 ; 影 回归模 型
[ 中图分类号 ] 02 9 1 6 . 7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4— 25 2 1 )6— 0 8— 4 10 5 9 (0 1 0 0 7 0
何产 生作 用 的?不 同学者 对这一 问题 的理 解 有所 不 展 的动 力所在 。 同。但 纵 观理论 界 , 我们 发 现 对 产业 集 群 竞 争 力 影
( ) 围层 三 外
响因素的研究不外乎企业 、 产业、 产业集群 ( 区域 )
顾名 思义 , 于 国家 层 面 的 外 围层 就 是 指 当地 基
部企业 间的融会 贯通 , 保证 了集群 内信息最 大限度
的共享 。只有 网络 足 够 大 , 群 内外 资源 才 能得 到 集
根据前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本文分别确定 了四个层 面的数据指标 : 以政策指数 ( O ) P L 和当地 市 场 化 程 度 ( P) 为 外 围 层 指 标 ; 科 技 嵌 入 M 作 以 (T 和资金嵌入( P ) S) C T 作为嵌入层指标 ; 以区内固

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学动力分析

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学动力分析

在市场需 求多样化和不可预测性持续
增 加 的情 况 下 ,单 个 企 业 无 法 也 没 有 必 要 包 括 所 有 环 节 ,每 个企 业 不 得 不 通 过 采 取 与 其 它企 业 合 作 交 易 形 式 ,来 获 取 所 需 的 产 品 和 服 务 。 这 就 意 味 着企 业 之 间 的 交 易 频 率 不 断 增 加 ,进 而 交 易 成 本 增 加 。 但 在
资 本产 权 中的 各种 权 利 能够 自 由地 交换 时 ,
家还是在发展 中国家 ,无论是在高新技术
行 业 还 是 在 一 般 劳 动 密 集 型 行 业 ,都 存 在 着 明显 的产 业 集 群 现 象 ,产 业 集 群 都 呈 现 出无 穷 的魅 力 。正 如 波特 指 出 的 ,集 群 的 因素 支 配 着 当今 世 界 经 济 版 图 ,它 是 每 个 国 家 国 民经 济 、 区域 经 济 、 州 际 经 济 甚 至 都 市 经 济 的 一 个 显 著 特 征 。他 还 认 为 在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过 程 中 ,~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动力市场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 ,劳动力快
速 流动对 自身素质要求加大 ,也促进 了信
息 、 知 识 、 技 术 的 扩 散 和 传 播 ,并 增 加 了 创 新 的机 会 。 另 外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理 论 的深 化 ,人 们 越 来 越认 识 到 产 权 明晰 的
重 要 性 ,集 群 内人 力 资本 的产 权 将 逐 步 得
的竞 争 优 势 。纵 观 世 界 ,无 论 是 在 发 达 国
到 明晰 的界定 ,这减轻 了德姆 塞茨 所说 的 产权 “ 残缺 ” 人力资本将得到更大的挖掘 , 和利用 。集群 内明晰的产 权界定和高度流 动 的雇用体制便于 劳动者一般 性技 能的形 成 。由于集群 内企业 多从事相近产 业 ,劳 动者可就近毫不费力地转换工作 ,即人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 绝对 成 本 优 势分 工 , 提高 整 体 资 源配 置 效 率 , 但不具 备绝 对优 势的 地区 , 如 何 参与 市场 分 工? 比较优势是相对价值或 机会成 本的比较 , 区 域行 为主体必须是理性的 经济人 , 而且比较优势稳 定性减弱 , 动态 性日益 突 出 : 新技 术 革命 使要 素 成本的重要性日益降低。 从单生产要素上升到要 素禀赋 比率 , 容易实 现比 较优势 , 但是不能解 释资源禀 赋相似 的发达 国家 间贸易增加 , 尤其是行业内部贸易增加的现象。 解决了收入 水平 接近、 需 求格 局类 似 , 即 要素 禀 赋比率相似条件下的分 工 , 但 是国际 贸易之 间更 多依靠市场机制 , 协 议分工如 何解释 发达国 家以 及行业内部巨额贸易 ? 将技术因素引进要素禀 赋比率 理论 , 拓展了 生产 要素 范围 , 而且 技术 的作 用日 益增 加 , 确 是分 工 的重要因素 , 但 是这 种分 析过 于机 械 , 甚 至是 宿 命论 , 不能解释像印 度班加罗 尔软件 业的竞 争优 势。 传统经济学假设企业家 是充分 供给的 , 忽略 了企 业家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 低交 易成本 形成了 介于 市场 与等 级 组 织 之间 的 网 络 结构 , 通 过柔 性 生 产 , 满足需求多变、 技 术多 变的 市场 ; 形成 学习 型 区域 , 创新 不再 是 线性、 单 个主 体 的行 为 , 而 是通过网络、 以创新系统形式完成。
资料来源 : 作者整理。
( 1) 企业家资源的培育。微观经济学一般把企业家当成是充分供给的, 但实际上企业家是一种 稀缺资源。熊比特认为: 企业家在创造和引进新的生产方法、 介绍新产品、 新的工业组织形式、 开辟 新货源、 新市场等方面作用巨大。硅谷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硅谷内独特的创业精神 : 区内几乎每个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1
[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2002- 09- 03
集群动力机制及对应竞争优势结构图
魏守华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博士 研究生。
27
一、 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1 地域分工 集群虽然指一组产业密切相关、 相互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聚集在一起, 但是集 群在空间上集聚 , 产业上具有专业化的特征 ( Rabellotti, 1997) , 一般有一个主导产业或核心产业 , 由 这个产业引发一连串的创新活动, 带动整个区域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集群呈现专业化地理分工 的特性。 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不完全同于传统的分工理论, 而是基于雄厚的社会资本优势 ( 如表 1 所示) 。 社会资本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 , 将交易的社会环境赋予经济涵义 , 其功能体现在 作为社会结构的资源 , 为行为人获取收益 , 因而像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 具有生产性, 具有经济含 义, 并常被用于企业分析 , 所以本文用做区域分析。社会资本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 资本家资源的 培育、 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和区域的创新文化。 表1
理 论 绝 对 成 本 相 对 成 本 要 素 禀 赋 协 议 分 工 技 术 差 距 分 工 社 会 资 本 要 点
几种地域分工理论对比
评 价
亚当 斯密 ( Adam Smith) 认为 分工 是经 济发 展的 动力 , 国家或地区的发展 需要按 绝对成 本优势原 则生产和 出口产品 , 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优势。 大卫 李嘉图 ( David Ricardo) 用比较优势补充绝对 优势 , 认为国家或地区按 照拥有 比较优 势的要素 劳动生产率的差 异 , 进行专 业化生 产和出口 产品。 赫克歇尔 ( Heckscher) 和俄林 ( Ohlin) 提出 资源禀 赋学说 , 强调 由于 产品 在生 产要 素 ( 劳 动力、 资 本、 自然资源 ) 的组合 上存在 着差异 , 从 而形成国 家或区域 不同的比较优势 , 再进行国际贸易。 日本小岛 清认 为 , 在比 较优 势不 存在 条 件下 , 决 定分工 的 主要 因 素 是 规模 经 济 , 除 了 市 场 机制 外 , 还需要当 事双 方某 种协 议加 以实 现 , 故 称协 议分工。 弗能 ( Vernon) 将 技术 因素 加入 到比 较优 势理 论 , 并对其 进 一步 发 展 , 提 出 了 产 品生 命 周 期 理论 ( 包括新生期、 标准 化期、 成 熟期、 衰退 期 ) , 认为 国家或地 区可 以根 据其 生产 产品 在生 命周 期中 的不同阶段 , 通过技术垄 断程度 或比较 优势的原 则进行国 际贸易。 提供大 量的企业家资源 , 是高等生产要素。 由于地理接近性和 共同文 化背景 , 行 为主体间 基于信任 与合作 , 降低交易费用 , 提高合作效率。 区域产 业文 化具 有创 业、 创新 精神 , 对技 术创 新起重要 作用 的隐 含经 验类 知识 的本 地优 先交 流 , 加快技术创新和扩散。
2002 年 10 月 第 10 期 ( 总 175 期 )
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Oct. 2002 No. 10
国民经济运行
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
魏守华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 , [ 摘要 ] 北京市 100871)
集群由于持续创新而显现的竞争优势, 已经成为工业政策制定者的研究内
产的需要 , 及时调整工人的数量, 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 ; 另一方面, 劳动力在区 域内企业间自由流动 , 企业内部劳动力变换率也高, 劳动力快速流动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加大 , 也促 进了信息、 思想的传播和扩散 , 所以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了集群内劳动力供给的效率。 ( 3) 信息交流与技术扩散。由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 形成了马歇尔所说的: 新鲜的产业空 气 。集群内企业可以免费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 同行竞争对手、 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 可以更好地 洞察市场需求、 产业发展趋势、 新市场开拓状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在信息相对封闭的 工业化时代 , 信息交流与技术扩散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即使在当今开放的信息社会 , 集群内企业 在信息和技术方面依然占有先机, 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 更早地发现市场机会, 或应付多变的市场 需求。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外部经济, 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其作用一是通过收益递增 ,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 从而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 , 获得低成本优势。二是通过 外部规模经济, 可以树立区位品牌 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 如法国的香水、 意大利的时装、 瑞士的手表、 西湖的龙井茶叶等。 区位品牌 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 更形象、 直接, 是众多企业品牌 精华的浓缩和提炼, 更具有广泛的、 持续的品牌效应, 而且相对于企业群, 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 对短暂的 , 品牌效应难以持续 , 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竞争规律 , 区位品牌效应更易持久 , 是一 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 3 交易费用降低 , 合作效率提高 威廉姆森( Williamson) 于 1975、 1985 年分别出版了 市场与科层 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两本名 著, 界定了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 其要点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小数目条件、 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导致交易费用增加, 构成市场与组织间的转换关系。集群有助于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 改变小数目 条件。前者是因为具有外部经济的空间集聚 , 可以增加交易频率和降低区位成本, 使交易的空间范 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 后者是因为数目众多的企业地理接近, 增加了市场参与角色 , 市场机制更 能发挥作用。集群不仅使企业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 , 而且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 产业文化 , 从而有利于克服机会主义和增加信息交流。 交易成本降低促进产业网络结构的形成 , 既克服了单个大企业等级制组织的弊病, 又避免了完 全通过市场交易的信息搜寻成本和履行合约的执行成本。类似地, 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也容易降 低交易成本 , 相互合作, 如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群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与单个游离中小企业和金融机 构合作相比 , 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 增加信息完备性、 克服信贷之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之后的道 德风险等。 合作效率的提高。如果说外部经济由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引起 , 构成企业有利的外部环境, 那 么合作效率则来源于前向、 水平、 后向联系企业间 , 生产企业与互补、 基础设施服务类企业间 , 以及 产业群与行业中介等支撑机构之间明确、 自愿合作的结果。它们之所以能够相互合作, 关键在于交 易成本的低廉, 合作效率具有排他性和补偿性。补偿性来源于相互合作所获得的合理收益, 表现为 实物的或货币的各种联系形式 , 包括: 信息与技术的交流、 人力资源的共同培训、 共同研究开发新产 品、 新技术以及集体声誉的培育等。补偿性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群外企业实行排他性, 群外企 业很难得到产业的核心技术或最新的、 重要的市场、 技术等信息 , 常常在竞争中处于追随或防御状 态之中。集群内企业通过和供应商、 客户的上、 下游产业合作, 实现柔性化生产 , 并根据企业自身的 特点 , 专门从事某一价值链环节, 在专业化经营中 , 或者通过规模经济 , 或者通过创新能力、 企业的 品牌等, 实现价值增殖, 实现最优价值链分工。在合作网络中, 企业容易根据集群内的分工特点, 寻 找市场机会和市场空隙, 通过目标集聚战略, 获得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而且无论作为买方、 还是卖 方都能增强集体议价能力 , 加强市场力量。 4 学习型区域的技术创新与扩散 30
人都有勇于冒险、 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 , 每个人都努力创办新公司, 都想成为百万富翁, 否则就被视 为异类( Saxenian, 1994) 。类似地 , 在浙江慈溪地区, 人们认为年轻人如果不创业, 就没有 出息 , 可 见创业已经成为本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创业来源于两种途径: 企业的新建和旧企业的衍生。新建 企业的重要性容易理解, 不过衍生力量也是重要的。衍生指一些公司的技术、 管理、 销售人员等独 立出来 , 利用学习能力或经验建立新公司 , 并和母公司有一定关联。在不同的产业中 , 企业衍生的 主要方式不同, 如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主要是技术人员的衍生 , 技术人员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 , 发现 了市场潜力, 辅以较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 像风险投资、 产业发展基金的扶助, 容易独立出去, 而在一 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中 , 销售人员通过市场关系有了稳定的客户群 , 如能通过分包制在集群内完 成定单要求, 容易出现衍生现象。创业精神是一种典型的隐含性知识 , 通过地理接近的正式和非正 式交流 , 会更好地造就和发展企业家资源 , 不仅包括创业型企业家, 更拥有卓越管理能力的管理型 企业家, 新企业创建与衍生和一些老企业倒闭 , 适者生存, 才是集群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 2) 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集群基于地理接近性, 如许多企业主相互熟悉, 甚至是朋友、 亲戚, 往往形成企业家社会网络关系。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承包、 转包、 产品的质量、 交货时间、 资金结算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声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 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 根植性 , 迁移的机会成本高 , 企业间合作是多次重复的, 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 避免机会主义倾 向, 因而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信任与承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 通过网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相 互合作。 ( 3) 创新的产业文化。创新的产业文化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文化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 , 崇尚创造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区域环境中, 挑战困难已经成为区域的一种风俗习惯 , 并将这种 精神融合于经济发展之中 , 不仅培育大量企业家资源, 更孕育着创新的精神和动力。二是基于自由 选择的平等、 宽松工作环境。集群各企业内部、 企业和机构之间是平等的经济实体 , 经济交往遵循 平等互利的市场契约原则 ; 同时, 人才可以在集群内快速、 自由流动, 因而集群内包括企业在内的各 种组织趋向于形成分权的组织环境 , 这种联系被称之为 弱联带 , 和一般的组织行为 强联带 相比 , 更有利于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反应。三是有利的信息交流环境。集群除正式合作外 , 非正 式信息交流出现的频率更高, 内容广泛的各类市场、 技术、 竞争信息在集群内集聚, 使创业者和员工 更容易了解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 寻求和把握市场机会和空隙。 三种形式的社会资本优势是集群产生地域分工的基础 , 并由此加强外部经济, 提高合作效率以 及促进技术创新与扩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 低等级要素 , 如简单劳动力、 资 本和一般生产工具的流动性加强, 不再构成区域发展的优势力量 , 区域通过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很 容易吸引区外这些要素集聚, 形成独特的产业分工动力。通过集聚效应产生外部经济, 通过低交易 成本提高合作效率, 通过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创新与扩散。 2 外部经济 马歇尔认为随着产业的集聚与发展 , 企业可以从产业内其他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中获益, 并认为 外部经济有三种形式 : ( 1) 市场规模扩大的外部性。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 通过合资、 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 式共同进行生产、 销售等活动 , 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 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 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 本; 集聚带来的外部效应增加了投入资料或中间产品的可获得性 , 市场容量越大 , 分工越细, 并具有 正反馈效应, 具有累积循环的过程 ; 建立共同销售中心 , 如浙江的专业化商品市场, 通过批发和零售 业务 , 吸引了国内外客户和经销商前来购买, 降低了企业成品的运输、 库存成本 , 使平均成本明显降 低, 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 ( 2) 劳动力市场供给。一方面, 随着集群的扩大 , 本地人员通过培训就业、 外地技工被吸引过 来, 形成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区域性市场, 企业在长期雇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同时, 可以根据自身生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