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一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金牌学案(人民版):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金牌学案(人民版):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第1课一、选择题1.(2019·新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据材料信息:一夫耕种可养活9-5人,体现了农业的收益丰厚,由此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故选A。

B与农业收益无关;C因果关系颠倒;D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

2.(2019·西安一中)《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应是( )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水排【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辕有越”、“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田器”等可知描述的是曲辕犁。

故应选B。

3.(2019·全国卷Ⅰ·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4.(2019·江苏·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分析:水车需要人力带动,排除A项;水车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2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我国古代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我国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其中在冶金、制瓷、纺织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享誉世界并长期领先。

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下,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商业在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并人为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结合耕作方式、经营方式、主要的农业工具和水利工程等相关知识,了解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认识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和危害。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农业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从家国情怀角度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情怀。

“神农”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农业的起源(1)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神农氏的传说(1)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实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影响(1)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历程阶段时间表现刀耕火种原始社会、商周时期人们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铁犁牛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唐代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影响(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同步导学人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_word版有答案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根据所学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而不是春秋战国以来,故A项错误;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我国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仍然是原始时期,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耒耕耜耕同等石器锄耕,故D项错误。

答案: C2.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国家赋税过于繁重B.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C.自然经济雏形显现D.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解析: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但不能反映国家赋税过于繁重,故A项错误;“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与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此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一些诸侯国开始向土地实际耕种者征收租税,有‘粟米’,还有‘布缕’等”,从侧面反映出小农经济正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自主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主要耕作方法:①。

(3)作物种类:②。

(4)影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1)生产工具:出现了③,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影响: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犁的演进(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④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代:西汉⑤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用耦犁的耕作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⑥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⑦,这种犁安装了犁评,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⑧已经使用。

(2)汉代:西汉时,赵过推行⑨,该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⑩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代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⑪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农业灌溉的发展(1)兴修水利: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⑫、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2)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期,经改制的⑬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⑭;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历史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和牛耕逐渐推广。

(2)生产关系:⑮逐渐确立。

2.基本特征:(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⑯,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课时)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经营形态,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商业活动现象。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

四、课时安排: (姊妹课)复习建议: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并进行记忆和理解;通过练习题帮助检测、理解、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时空定位(一)中国古代农业(记住核心概念: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2)汉: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用上了铁农具;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抚犁(3)唐: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春秋楚孙叔傲修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如: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为主;西北修建坎儿井;汉武帝汉明帝时,大规模治黄;(2)灌溉工具:魏晋:(北方)曹魏时马均发明翻车;唐:筒车;宋:水力高转简车;明清:风力水车▲ 4. 全面认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理解特点和影响)【合作探讨一】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高中历史必修二1(+教案) 人民版1优质公开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1(+教案) 人民版1优质公开课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栏目导引
【参考答案】 第一段材料将农、工、商相提并论,反映了 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的发展;第二段材料将 商业看成是不劳而获和威胁统治的行业。
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商人不如农、工 辛苦,却获暴利;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 动性其雄厚的财力对维护封建统治不利。
(2)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 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 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 是(4为)根了本维上护是其由封自建然统经治济免的受封威闭胁落后性决定的。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口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 D
解题技法:
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 、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
备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 系。
(3)唐代继承西汉确立的市籍制度,商人实际上没 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
深入学习:1、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
①历朝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统治者实施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
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
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参考学案1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诗说史】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此诗揭露了封建政府通过赋税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的现实。

江南的农民负担繁重的租税,生活痛苦,田地也多被兼并。

有些农民,被迫放弃耕种稻谷,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不过盘剥之苦。

自耕农作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和赋税剥削往往导致其破产。

【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清单】清单一“神农”的传说1.地位:(1)地位:农业占据经济的①地位,②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依据:“神农”的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2.影响: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和生活;促成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清单一①主导②农业或农耕清单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原始农业:基本的种植经营方式是①,西汉时期的南方仍采取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②技术。

3.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具有所改进,便于中耕的③和便于收获的④出现;东汉时,⑤耕作方式出现,牛耕和铁铧犁在⑥地区推广。

4.特点:传统农业以⑦为主,某些时期庄园是基本生产单位。

清单二①刀耕火种②牛耕③曲柄锄④大镰⑤一牛挽犁⑥淮河⑦小农户个体经营清单三泰半之赋1.名目繁多,赋税沉重:董仲舒说,曾有征收①“”的时代。

2.作用:为政府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证;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清单三①泰半之赋清单四沉重的力役1.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①劳动。

2.类型:营造大型②。

3.影响:(1)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2)过度征发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3)往往导致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敝。

清单四①无偿②土木工程清单五贫者无立锥之地1.两个基本阶级及关系:地主和农民;地主占有土地,通过①的方式剥削农民。

2.土地兼并及影响(1)②,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2.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手工业产品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3.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但是,古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往往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种种限制。

[学习目标]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1.水利事业的发展(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四川)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陕西关中),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

(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思维深化]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

(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4.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种形式并存。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案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奇1.功绩(1)__________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训练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奇,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意义(1)__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进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名师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进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化(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______技术和______工具的毁灭,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牛耕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毁灭了比较轻松的__________。

(4)唐朝时期:毁灭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乐观: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进展。

[深化探究]材料画像石拓片唐代曲辕犁思考(1)材料中左图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该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3)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全部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________。

2.封建土地全部制中的冲突及影响(1)冲突: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夫。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含解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时间:__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

(3)组织路线:形成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__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特别提示]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人民版必修2复习大纲

人民版必修2复习大纲

人民版高中历史理科班必修二复习大纲廉江二中历史科组莫锦龙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牛耕的演变春秋战国——牛耕技术、铁制工具;汉代——牛耕普及全国、铁制农具超过前代;出现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耕(也叫二牛抬杠);某些地方出现一牛挽犁;唐代——出现曲辕犁。

2.灌溉工具翻车——东汉末年(曹魏马钧)改进;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代;风力水车——明清。

3.水利设施战国——秦国·李冰(都江堰);汉代——关中地区出现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

4.古代中国手工业分类家庭手工业(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私有,自主经营)(也叫田庄手工业或者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特点:官府专用,皇帝私用)——代表最高技术水平。

5.纺织业汉朝:技艺高超,出现提花技术;元朝:革新纺织工艺,棉布成为主要衣料(黄道婆)。

6.冶金业商周:青铜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北朝:灌钢法;北宋: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7.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唐代:出现柜枋、飞钱;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明清:会馆商帮(晋商、徽商)。

8.市的发展南北朝:出现草市;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坊市分离)9.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历代王朝基本政策(秦国商鞅变法时提出);海禁政策——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力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①19世纪7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②一战期间(1914—1918年)——短暂春天;(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2.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发展受到压迫和帝国主义的阻挠会奋起反抗,因而具有革命性,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力量之一;妥协性: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无法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抗衡,不得不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生存,因而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习目标]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1)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3.唐代商船规模宏大,水路四通八达;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市”的发展1.秦汉(1)秦: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2.南北朝时期(1)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3.唐:“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4.宋代(1)突破限制①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发展表现①“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易混易错] “市”“草市”“夜市”的区别(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习目标]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1)形式: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2)产品:产品及原料大都自给,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2.田庄手工业(1)背景: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2)特点: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思维点拨] 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

二、“工官”和“匠户” 1.“工官”制度(1)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由政府垄断。

(2)目的: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3)特点:产品不投放市场,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

(4)弊端①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技术传承封闭,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制度(1)定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2)特点: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3)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思维点拨] 官营手工业具有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和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最能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三、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周时期(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周朝:纺织工与王公、士大夫等并列,称做“国有六职”。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粟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政策的演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耕作技术的变化,农具的改进,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难点:土地政策的演变;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知识梳理】一、古代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最早的耕作方式被称为。

2.距今七八千年,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并懂得开沟排灌、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

4.铁犁牛耕(1)、农具:铁农具时期问世,使用范围扩大(2)、技术:牛耕时期开始出现,时期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3)、历史地位: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方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二)奴隶社会(. . 时期):——井田制1、什么是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把土地分赐给,受田者对土地有权,没有权,需向国王缴纳。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攫取他们的劳动。

西周时期,耕地形同,被称为“井田”,当时的土地制度被称为2、性质:3、实质;4、“井田制”瓦解原因(三)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1、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成原因或(“井田制”瓦解原因):(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的使用,出现了许多,其主人不向国君。

(2)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3)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举二实例):春秋:以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实行,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

战国:2、形成经过(1)形成:时期,以国家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改革,使土地由逐渐向转变,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最终确立:时期,经济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废除,发展,建立,各国先后开展,(其中最彻底的是变法),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3、存在时间:确立,年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中国延续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结束。

4、主要形式(1)(2)(①A.曹操为筹措军粮,招抚流民耕种,称为屯田。

B②北魏到唐朝前期A.时期: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

B.概念: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农民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或兵役。

隋唐时规定可以输绢代役,并推迟了服役的年龄。

C.实行的作用:均田制的实行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经济逐渐恢复。

输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土地兼并的严重、土地买卖的频繁、安史之乱的破坏,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E.性质:③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5、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大量兼并土地;少地或无地,受剥削和压迫;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6、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的影响: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艰难成长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一)成长原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春秋战国时代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的确立2、小农经济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生产的积极性3、以灌溉为主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成就:战国、汉代、唐代、明清)4、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都采取了政策(二)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2、徭役沉重:内容影响:3、土地兼并严重:后果:政府:税收减少;农民:破产暴动-----------社会动荡,统治危机概括: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和相结合3、,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史论共享: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人教)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思考与讨论】1、中国古代在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汉代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关注到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元朝政府编写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出现了《农政全书》2、古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主要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实质属于国王私有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战争频繁,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认识:(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巩固与练习】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二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

此先代之良式也。

”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

得谷百万斛。

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功,遂兼灭群雄,克平天下。

——《三国志》材料三太宗谓群臣曰:“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屡动、土木不息,而不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共同认识?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封建统治地位,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三则材料中的统治者分别采用了什么政策?汉文帝减少田租,“与民休息”;曹操推行“屯田制”;唐太宗实行均田制,且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3)综合说明统治者的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标解读: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的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工匠的创造性智慧,感受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自豪,懂得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史论共享: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知识梳理:一.田庄手工业(阅读)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生产。

----就叫手工业。

总结田庄手工业的特点?自给自足,生产社会单元是----田庄;依附于农业是它的特点。

二.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三种经营形态。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1、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⑴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纺织原料有、、。

⑵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是“之一”;⑶汉代花色品种多;起绒锦技术较高,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⑷唐代作坊兴起,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民间纺织业的数量相当可观;⑸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粤闽地区;丝织工艺水平高。

⑹明清鼎盛时期: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益兴盛,妆花缎工艺2.冶铸业:1. 新石器时代:出土有小件铜器;2. 商周:青铜器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3. 春秋晚期:出现铁器;(人教版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4. 战国:已经能炼钢,出现技术;5、汉代: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作燃料,供风形式也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鼓风的进步。

东汉初,南阳太守创造借用作为动力的鼓风冶铁。

6、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补)3.制瓷业:1. 原始社会后期,彩陶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2.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发展到的过渡阶段;(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3.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陆龟蒙的“,”是赞美越窑的瓷;邢窑的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瓷,在瓷器中名列前茅,唐朝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中国瓷从唐代——输出国外4. 宋代,各地瓷窑所生产瓷器各具风格;5.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主要是青花瓷。

(补)6、明朝:景德镇是中国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

明朝中后期能烧制出多种彩瓷(五彩瓷)7.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生产技术提高,烧制技术在帝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