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并进行讲解和演示。

4.体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5.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6.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进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能够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的立体图形性质。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及应用。

四、教学准备1.板书、彩色粉笔。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3.课件PPT。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复习相关特点。

第二步:讲解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体积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步:推导1.提问学生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通过立体图形的方式,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第四步:巩固1.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步: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殊情况,如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况。

2.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1.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强调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1.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思考数学问题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难点
1.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文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互相垂直。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容积公式:V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容积公式:V = 边长³
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容积计算的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

拓展
让学生通过拼凑实物模型,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增减变化。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及时纠正容易犯的错误。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它们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模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然后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计算它们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其它类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具、容器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能够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3.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具有三对相对相等的面的立体称为长方体。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称为正方体。

3.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它们,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4.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1.问题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问题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5. 拓展练习1.请学生自行寻找周围环境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出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区分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木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为以后学习圆柱和圆锥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学生对于新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书,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但是可能不太清楚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2019春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1

2019春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1

2019春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1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

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认识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全章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全章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全章优质教案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事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

在例1之前教材首先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通过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做棱,用橡皮泥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短小棒若干、橡皮泥、三通管【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上面建筑主题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从图画中,请你指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学生回答后,课件闪动上述物体的轮廓。

2.引入: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样子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是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新知探究】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长方体图,图标闪动演示出“面、棱、顶点”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章,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空间图形的认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准备一些纸盒、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如面、棱、顶点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体积单位的进率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进率。

2.难点: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能够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单位卡片、计算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仓库存储货物的问题,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介绍体积单位的进率,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让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1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其它类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初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体教具,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练习题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练习题等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章,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既是对之前平面图形的拓展,也是为之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其他性质和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将实际物体与数学概念相结合,理解并推导体积计算公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2.难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体积计算公式海报。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用具、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如文具盒、书本、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如何计算体积的?2.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呈现它们的特征,如长、宽、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给定的学具,如纸板、剪刀等,制作自己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并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

4.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里书架的体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计算方法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计算?它们各自的计算方法是什么?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宽、高,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2)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课件等;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剪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

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

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