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课程思政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改革措施,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
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入,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学业发展的深刻领会思想道德建设对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践立身。
1.2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专业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仅依靠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远远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需求日益增加,除了专业能力外,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等方面。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开展课程思政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需求。
只有在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正文2.1 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旨在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思政具有目的性和导向性。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隔离,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本文将对进行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问题,思政课程往往是独立设置的,与专业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很少有联系,使得学生很难将思政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还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效果。
2. 学科划分造成的隔阂传统的学科划分模式也是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障碍之一。
学科门类的划分通常是根据专业知识领域进行划分的,这导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明显,学生很难将思政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
这种学科门类划分模式难以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和学科划分的隔阂,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把思政课当作一门应付性过程,导致思政课的培养效果不佳。
2.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显著思政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与专业课程的分离和学科隔阂,学生很难将思政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导致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显著。
3. 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教授思政课程时可能过于理论化,缺乏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思政课程时难以找到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也难以将思政课程的学习应用到实际中。
四、对策建议1. 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环节针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把思政课程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氛围;③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在“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关键。
教师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①专业素养: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②思政素养: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教学中有意、有机、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③教育素养: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④创新素养: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在“学生”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具体要求如下:①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③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④在专业研究和实践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五、“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有实践路径的支撑。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等;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③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④创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⑤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⑥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
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
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和特点。
然而,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接受思政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难题。
本文以“数字图像处理”为例,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关系。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发展。
而专业课程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技能的教育,注重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互相促进和融合发展。
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可以通过教授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潜在影响的思考。
同时,可以组织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伦理和法律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背后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借助巧妙设计的课程内容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复杂课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创新设计比赛,要求学生在搞清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创新方案,并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项目。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还能加强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
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专业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课程思政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应该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
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学习,容易忽略对社会、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而课程思政则提供了一个思考这些问题的平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
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专业课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程思政则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将其运用到专业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课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课程思政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发挥专业技能,还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
专业课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在社会中,学生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
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为社会做出贡献。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
因此,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应该注重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案例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案例摘要:一、引言二、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三、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案例1.案例一:经济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2.案例二:历史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3.案例三:理工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意义与启示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意义与方法。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创新,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案例1.案例一:经济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在经济类专业课中,教师可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可以结合我国的五年规划,使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案例二:历史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在历史类专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历史的辉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结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担当精神。
3.案例三:理工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结合在理工类专业课中,教师可以从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讲授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时,可以结合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科学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意义与启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这种结合也使专业课更加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
课程思政_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_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融入。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基础,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并通过专业课程的实际运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1. 培养全面发展学生:课程思政可以促使学生从单纯的专业技能培养向全面素质培养转变,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思想理论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可以巩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思考时事问题,提升道德修养,锤炼健全人格。
3. 促进专业技术的应用:课程思政使专业技术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公共利益与社会效益,培养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实践路径1. 专业课程设计的思政导向通过课程设计中的内容设置和教学形式安排,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的效果。
例如,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可以设置相关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审视各种经济行为的社会意义。
2. 专业案例分析的思政引导通过对专业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影响。
例如,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可以以医疗纠纷为例,探讨医生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患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 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讨思政教育问题
04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效果评价
05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评价方法:问卷 调查、访谈、观
察、测试等
实施步骤:设计 问卷、发放问卷、
收集数据、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
评价指标:学生 满意度、教师满 意度、课程质量、
教学效果等
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
03
课程设计中的思政元素融入
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 思政元素,如历史、文化、道 德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堂互动等,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思政教育 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爱国主义精神等。
教师反馈:收集教师的反 馈意见,如教师对融入思 政教育的认可度,以及对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 进建议等。
展望未来:对未来将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 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 望,如加强课程设计 、提高教师素质、拓 展教学资源等。
对未来思政教育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趋势 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0 3
课程设计:在课 程设计中融入思 政教育元素,如 设置相关课题、 作业等,引导学 生关注社会问题, 培养社会责任感。
0 4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案例
04
案例一:某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
背景:某高校为 了加强思政教育 与专业课程的融 合,开展了一系
列实践探索。
添加标题
实践方法:将思 政教育融入专业 课程的教学设计 和教学过程中, 通过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专 业课程中的思政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摘要:本文以经济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表格的方式,深入探讨经济学专业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的重要性和具体实现方法。
通过对一所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了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该高校经济学专业在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本文的结论为: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案例分析、数据表格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在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中,专业教育是重中之重,但仅仅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的优秀人才,经济学专业必须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本文将从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以一所高校经济学专业为例,深入探讨经济学专业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的重要性和具体实现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该高校经济学专业在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最后,本文结合数据表格,对该高校经济学专业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二、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经济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而思政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政治素养等。
将思政教育与经济学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综合素养的经济人才。
2、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思政教育则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3、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经济学是一个全球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随着中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仍存在困惑和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系统地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设计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旨在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教育目标和要求;二是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三是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为教师在实践中提供指导和借鉴;四是总结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具体的专业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浅谈高校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
浅谈高校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思政教学和专业课程结合的重要性、结合方式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结合的重要意义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 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当前,教育部对高校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要求高校在教学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1. 教学内容融合2. 实践教学结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并且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成长。
3. 建立示范课程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特点,建立一些示范课程,使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真正结合,通过示范课程的建立,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注重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通过示范课程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能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注重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
浅谈高校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
浅谈高校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而专业课程则是学生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高校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探讨如何在学生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帮助他们做到学有所长、德育俱佳。
一、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重视思政教育,为学生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国家的政治理论和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专门的思政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大事,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应该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使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
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点,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工程类专业为例,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思考工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医学类专业中,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学习医德医风,提高医学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三、注重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高校应该注重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习实训、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等环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如何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引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现状与挑战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contents
目录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激发兴趣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能力
强化教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
04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路径与方法
确定融入方式
采用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自然融入。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
深入研究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总结提炼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开展更多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的调研和案例研究,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
案例一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通过分析成功企业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实践案例与效果
案例四:在英语课程中,通过阅读和分析英文原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政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做法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做法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为了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融合,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课程设计上加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加入了一些与思政相关的元素。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我们在教授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讲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中体现思政教育
我们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责任等问题。
例如,在会计学课程中,我们通过讲解一些会计丑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及其对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引导他们思考社会问题与道德问题。
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市场道德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分析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平衡问题。
以上是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做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政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 1 -。
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教学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课程思政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
本报告通过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的实践研究,对融入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宽容与合作精神。
4.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1. 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互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估:1. 学生反馈效果:开展问卷调查,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估效果: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来评估融入效果。
3. 学生成绩评估:观察学生在专业课考试中的成绩提升情况。
4. 社会反馈效果:了解学生融入社会后的表现和反馈。
四、融入课程思政的挑战与对策:1. 教学时间紧张: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的不同环节中。
2. 学生接受能力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不高: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工作。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
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①诚信: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③爱岗:热爱自己的专业;④敬业: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旨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实践1. 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专业课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教师应当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难以满足课程思政的需要。
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 完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侧重于知识掌握程度,难以反映学生的思政素质。
教师应当完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
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思考1. 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
要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使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自觉融入思政元素。
2. 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推动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
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3. 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通过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
同时,需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案例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案例摘要: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案例1.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案例3.力学课程思政案例三、课程思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四、结语正文: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术和道德两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案例1.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在地理学专业课程中,教师在讲授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可以结合我国地理国情,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点、地理优势和地理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使命感。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案例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向学生介绍土木工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
3.力学课程思政案例在力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以物理学史为线索,介绍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坚韧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热情。
同时,通过讲述力学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安全意识。
三、课程思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学术研究中能够立足于国家需求和人民利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后,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自觉地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结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
《课程名称》思政教案
周次
第*周,第*次课
教学时数1课程Fra bibliotek别通修课()通识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含时间分配)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步骤与设计。应包含导入、基本内容的展开、小结等教学环节。在右侧空白栏的对应位置说明配套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评价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思政教学
设计说明
(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着重阐述本节课德育素材的选用及思政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点,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选择的原因及预期效果。字数不超过1500字。)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章节名称
第*章******
第*节******
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以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为依据。目标应包含认知、技能、情感素质三个维度,其中,认知和技能目标应体现高阶性,情感素质目标应体现价值引领性。目标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能够与之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在当今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方向。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举措。
然而,如何实现这一融合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能够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协同发展。
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缺乏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如何在不影响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使两者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难题。
有些教师在融入过程中过于生硬,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反感。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教师要加强对思政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并能够将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其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每一门专业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如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
以医学专业为例,在讲解医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强调医生的职业操守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工程专业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质量意识和环保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
作者:郭慧孙文珠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06期
[摘要] “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宁波中医药文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将中医药文化与宁波地域文化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相统一,有效发挥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专业课;课程思政;中医药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13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中医药文化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文化的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统一性[1]。
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宁波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宁波中医药文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得天独厚。
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宁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它萌芽于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历代中医药名家辈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近现代得以创新发展。
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中医药享誉世界,这些无不彰显出宁波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整体目标
《宁波中医药文化》是中药制药技术和保健品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整个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学习兴趣为重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宁波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内涵,对宁波中医药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熟悉宁波中医药的发展史、历代名中医的贡献和成就、中医药著述、中医药企业文化、宁波道地中药材、宁波风土人情等,理解宁波中医药文化优势特色,分析宁波中医药文化成果丰硕的原因。
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和宁波地域文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学好中医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振兴中医药事业而努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向、情景再现、体验式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1.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宁波中医药名老中医的事迹、中医药企业的案例以及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时事新闻,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感受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以“中医将毁于中药吗”“宁波道地药材种植状况如何”“居民中药用药安全问题”等为切入点,提出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关注中药发展、关注百姓健康的责任担当。
3.小组讨论教学法:将学生每组4人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小组的5~10分钟课前中医药文化分享、企业调研和名老中医采访汇报,在期末将2个专业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开展一次辩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友善互助的精神。
4.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进行儒医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制作宁波特色的清明时令食物——青团、担任中药标本馆志愿讲解员、参加中药万家行等活动,做到知行合一、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评判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培养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
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建设是构建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观的基础。
(一)爱国
爱国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表现在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等。
中医药文化“上医治国”的思想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
针对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并结合中医药在革命历史中作用的案例,来说明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激发中医药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怀。
宁波中医药文化萌芽于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学生为宁波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宁波道地药材如浙八味之浙贝母等品质优良,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的天一阁(宁波)藏书保存与药用植物密切相关,学生为中药在保护人类历史文化中发挥的作用而骄傲;被誉为“西药大王”的宁波商人项松茂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名老中医钟一棠一边行医一边参加抗日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科学家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激发了学生学好中医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之志。
可以说,《宁波中医药文化》中爱国元素比比皆是,它就是一本生动的爱国教育的教科书。
(二)敬业
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乐于奉献,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是敬业的具体表现,是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
孙思邈《大医精诚》提出“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中医药者必须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这是敬业的前提。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知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
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中医药者的敬业精神就是一心为患者着想、奉献自我、尽职尽责。
唐代四明(今宁波)中医药学家陈藏器一生致力钻研本草,撰写了唐代贡献最大的民间药物学专著《本草拾遗》[2],他在医药学上的卓越贡献得到李时珍赞誉:“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陈藏器还开创了“本草茶疗”的先河,造福百姓。
明代鄞县(今宁波)名医赵献可“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他的“命门学说”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他一心救治病人,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医术精湛、充满敬业精神。
宁波医药名家不胜枚举,他们感染和影响着新时代的中医药学子。
学生在采访宁波老药工中体会到“工匠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平凡的药工身上;学生寻访宁波名老中医,如董氏儿科传人、宋氏妇科的传人,近距离感受中医药大家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职业由衷的热爱,学生增强了敬业精神。
(三)诚信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企业长盛不衰之道。
中药质量关乎人命,王国强:“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
中医药行业面临着由于诚信缺失引起的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的严峻挑战。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社会调研,发现诚信是宁波中医药百年老店成功的秘籍: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宁波寿全斋药店,自清乾隆三十五年创立以来,严把产品质量关,形成独特的“正、证、精、真”管理方针,确保药材来路正,储运做到质量和品种两个保证,炮制精益求精,撮药讲究顶真,诚信之道也是这家百年老店的成功之道。
宁波籍中医乐显扬创办的北京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训,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使北京同仁堂成为中医药界的翘楚。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诚信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
(四)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中医药文化主张“仁爱” “医乃仁术”。
孙思邈《千金要方》有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中医文化以救死扶伤、仁者爱人、济世活人为宗旨,超越了“友善”所提倡的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扶持之爱。
宁波名医范文虎为穷人免收诊费,甚至连药费也免了,“但愿人皆寿、何
方我独贫”,这是何等的友善和大爱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董氏儿科的第四代传人董廷瑶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座右铭,他的中医诊所以“幼幼庐”为堂名。
老宁波的冬至习俗中,乐善好施者冬至日施粥、施衣,民风纯补,乐善好施。
中药学子也传承中医药仁爱、友善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医药万家行”等活动,深入社区为百姓义诊,提供安全用药指导。
三、结语
《宁波中医药文化》作为专业基础课,充分挖掘了课程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使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和谐共融,发挥了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作用,在春风化雨无声中让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玫姬.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36.
[2]张如安.宁波中医药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