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合集下载

道路绿化实施方案范本

道路绿化实施方案范本

道路绿化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

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化实施方案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宜行的城市环境;2.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3. 优化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实施内容。

1. 道路绿化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道路绿化的布局和范围,确保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布均衡。

2. 植物选择,根据道路绿化的具体位置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成活。

3. 绿化工程施工,采用科学的绿化工程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栽植、灌溉、养护等环节,确保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4. 绿化设施建设,在道路绿化的同时,设置合理的绿化设施,包括休闲座椅、健身器材、景观灯光等,提升绿化带的功能和美观度。

5. 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道路绿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对绿化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道路绿化规划,由城市规划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明确绿化范围和布局。

2. 植物选择和配置,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确保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 绿化工程施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绿化设施建设,在绿化工程完成后,设置绿化设施,提升绿化带的功能和美观度。

5. 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道路绿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对绿化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市政府加大对道路绿化工程的投入,确保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技术支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绿化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最新完美版市政道路规范大全

最新完美版市政道路规范大全

最新完美版市政道路规范大全1、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121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市政行业现行规范(全部)〖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6-2009〗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7-200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CJJ11-9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2-99〗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3-87〗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5-87〗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8-88〗市政工程施工、养护及污水处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CJJ27-200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2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30-2009〗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32-89〗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4-200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6-200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9-91〗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方地区)〖CJJ40-91〗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3-91〗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CJJ4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50-9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1-2006〗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T52-93〗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53-93〗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54-93〗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CJJ56-9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7-94〗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2-95〗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CJJ63-200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4-2009〗城市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2〖CJJ/T65-2004〗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66-95〗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67-95〗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8-2007〗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9-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70-96〗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CJJ71-2000〗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CJJ72-97〗无轨电车供电线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4-99〗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76-98〗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8-97〗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81-9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2-9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6-2000〗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87-2000〗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8-2000〗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89-2001〗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90-2009〗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92-200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3-200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4-2009〗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5-2003〗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6-2003〗地铁限界标准〖CJJ/T97-2003〗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8-2003〗建筑给水聚苯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99-2003〗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1-2004〗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103-2004〗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4-2005〗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5-2005〗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T107-2005〗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8-2006〗城市道路除雪作业技术规程〖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10-2006〗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111-2006〗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施工技术规程〖CJJ112-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3-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CJJ/T114-2007〗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5-2007〗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16-2008〗建设领域应用软件测评通用规范〖CJJ/T117-2007〗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交通行业规范(部分)〖JTG/T B07-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细则〖JTG H12-200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D71-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F83-01-2004〗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T529-2004〗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327-200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502-2004〗公路桥梁波形伸缩装置〖JT/T531-538.589-2004〗路桥用材料标准九项〖JT/T613-615-2004〗路面车辙动测定仪等三项标准〖JT/T483-2002〗交通科技报告编写规则〖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36-98〗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国家标准(部分)〖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4〖GB5768-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灯〖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绿化种植相关设计规范

绿化种植相关设计规范

绿化种植相关设计规范绿化种植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营造美化环境的效果,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增加自然的元素和空气质量。

为了确保绿化种植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一些设计规范和标准已经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绿化种植相关的设计规范。

首先,关于树木种植的规范包括: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在公共区域和城市街道上,树木之间的间距应足够宽,以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和根系的发育;选择具有良好形态和无病虫害的树种,并注意保护树木的树干和树冠;树木的栽植必须符合安全和稳定的要求,可以使用专业工具和草木胶水固定树木的位置。

其次,关于花草种植的规范包括: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花草品种;根据花草的特性,合理安排其位置,以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保证花草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和水分,适时浇水和施肥;定期修剪和清除花草的枯叶和枝条,以保持整洁和健康的外观。

此外,绿化种植的规范还包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创造一个宜人和舒适的环境;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创新和具有特色的元素,如雕塑,水景,露天剧场等,以增加景观的吸引力和功能性。

另外,关于绿化养护的规范也非常重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绿化植物的健康状况,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和膳食矫正;保持绿化植物的整洁和干净,及时清除落叶和废弃物;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包括浇水、修剪、施肥和草地管理等,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最后,还有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绿化种植规范: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农药和化肥;选择具有耐旱和耐寒能力的植物,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在设计中合理使用雨水和废水,推广灌溉系统的应用;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纳入景观设计和照明系统中,为绿化种植提供可持续的能源。

总结来说,绿化种植设计规范的制定可以确保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规范包括树木种植、花草种植、景观设计、绿化养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 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沈阳东陵路(马官桥—农大东校门段)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沈阳东陵路历史悠久,资料记载,东陵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这里是老沈阳自汉代起通向东部乃至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满清时期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必由之路。

如今,东陵路不仅是沈阳市的城郊绿色长廊,还是市民进行郊野游憩活动的主要通行干道,更是发展沈抚的连接纽带。

其中,马官桥至农大东校门段是东陵路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段,因此,对此段道路的绿地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概况1.工程概况东陵路高架桥工程自2014年下半年动工至2015年10月竣工,为期约一年,这项工程缓解了农大附近的交通,使得城区向东前往棋盘山和抚顺更加便利。

2.气象概况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长春秋季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6.2~9.7℃,极端温差近70℃。

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冻土层深度约120cm。

二、道路分析1.路段分析研究区域属东陵路上西起马关桥,东至沈阳农业大学新校门地段,总长约1.2公里,呈带状分布,地势平缓。

西进沈阳市中心,东出通往绕城高速、棋盘山等景点以及抚顺市的主要道路。

2.交通分析研究路段车流量较大。

中央为新修的高架桥,车行道路况较好,人非混合道及盲道有待改善。

3.绿化分析该路段为三板四带式,两带的行道树树种多为杨树和油松。

路侧绿带树种为红皮云杉、樱类等。

绿化功能不齐全,景观效果差。

4.节点分析该路段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由东至西依次为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交叉点、农大老校门以及马官桥。

5.公共设施车行照明设备较完善,人行道的照明需丰富;垃圾桶放置位置及外形尚需改动;公交站台的位置设置合理,但功能尚可再完备些。

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城市绿化建设标准

城市绿化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城市绿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宜人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一、整体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

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规划。

要考虑到城市功能区的要求,根据城市人口密度和交通状况,确定各功能区的绿化面积和类型。

同时,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景观美观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绿化植被选择与配置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绿化植被的选择与配置至关重要。

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应性强、抗灾能力强的本地植物种类。

同时要合理安排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绿化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通过引进当地特色植物和适应性强的外来植物,丰富城市植被的种类。

三、绿化材料选用与保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绿化材料的选用与保护是关键环节。

要选择符合环保要求、质量可靠的绿化材料。

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和植物营养剂,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同时要加强绿化材料的保护,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四、绿化设施建设与维护城市绿化建设不仅包括植物的种植,还包括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绿化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满足人们的需求。

绿化设施的种类包括公园、绿地、花坛、休闲广场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绿化设施的质量可靠,同时保证设施的可持续运营和维护。

五、生态保护与绿化管理城市绿化建设中,生态保护与绿化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要加强对城市绿化区生态系统的保护,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水,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止土壤污染。

同时要加强绿化管理,包括定期修剪和水肥管理等,保持绿化景观的良好状态。

六、社区参与与公众宣传城市绿化建设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要加强社区居民的绿化意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绿化建设中。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

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

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

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

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 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水平‎,自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循环下列基‎本原则:1.0.3.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0.3.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0.3.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0.3.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0.3.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0.3.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0.3.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0.4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单规‎定。

2 术语2.0.1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化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2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0.3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0.4 行车道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0.5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ICS 65.020.40B64 DB43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619-2011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irescence project of highway2011-03-10发布 2011-05-01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原则 (2)5 植物品种与配置方式 (3)6 苗木 (4)7 种植 (5)8 养护管理 (6)9 技术档案 (7)附录A(资料性附录)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植物品种选择推荐表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植物配置方式选择推荐表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 苗木带土球和种植穴规格 (19)前言本标准是为规范全省公路及其沿线绿化,提高绿化质量和效果,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和国家关于绿色通道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湖南省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苗生、文振军、郑明美、黎玉才、蒋红星、张慧、陈永安、易居里、陈朝祖、马涛。

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化植物品种和配置方式、苗木、种植、养护管理等技术要求,以及技术档案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改建二级以上公路和旅游景区公路的宜林地段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

既有公路和其他公路建设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标准一、概述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是指对城市内各类土地进行景观绿化、园林绿化和街区绿化等工程的规范管理。

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提供居民舒适宜居环境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绿化规划、植物配置、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二、绿化规划1. 综合规划绿化工程的综合规划应考虑城市整体发展、功能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绿化工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2. 区域规划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绿化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和景观节点,确保绿化资源合理配置。

3. 行道树规划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合理设置行道树,根据道路等级和流量确定行道树的种植密度和类型,提供行人和车辆的阴凉、观赏和缓冲功能。

三、植物配置1. 植物选择在城市绿化工程建设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耐干旱、抗污染的植物品种,以提高绿化效果和生态适应性。

2. 种植密度根据绿化区域的功能和空间大小,合理确定植物的种植密度,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展空间,同时考虑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3. 植物配置在绿化区域中,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景观要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增加景观效果和生物多样性。

四、水资源利用1. 雨水收集利用在城市绿化工程中,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 水源保护在绿化工程建设中,应合理规划水源,确保水源的水质安全和供应稳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灌溉管理对于城市绿化区域的灌溉,应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和管理措施,根据植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控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环境保护1. 土壤保护在城市绿化工程中,应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避免开挖、填埋和污染等行为对土壤造成破坏。

2. 空气净化通过合理的绿化布局和植物配置,提供足够的绿色屏障,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篇一:防护绿地的要求第六章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道路绿地的内容掌握:道路绿地各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了解:道路绿地的作用及防护绿地的类型(四)交叉口的绿化设计交叉处可以布置成交叉口、安全岛、交通岛、立体交叉(立交桥)等,这些地方也需要进行绿化,合理的绿化种植类型可以起到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

1.交叉口绿化设计安全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

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m-0.70m高,或者在三角视距之内不要布置任何植物。

视距的大小,随着道路允许的行驶速度、道路的坡度、路面质量情况而定,一般采用30m-35m2.安全岛有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而设的安全岛.3.交通岛交通岛也可称中心岛(俗称转盘),设置交通岛主要是组织环形交通,凡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多呈圆形交通岛的半径,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度以交织方式行驶。

由于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或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上,不宜设置环形交通。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交通岛,一般直径为40m~60m。

4.立交桥绿地规划设计立交桥绿地布置应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应有指示性标志的种植,使司机可以方便地看清入口;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道路绿化建设导则

道路绿化建设导则

道路绿化建设导则1.总则1.1 本规范旨在规范和指导湖南省城镇道路绿化建设,提高城镇道路绿化建设水平。

参考的法规包括《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公园设计规范》和《绿化种植土壤》等。

1.2 本规范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镇的道路绿化,以及临路建筑物阳台绿化、墙体绿化、立体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

1.3 道路绿化建设基本原则1.3.1 三同步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应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绿化工程,以确保落实道路绿化指标和功能效益。

1.3.2 以人为本原则。

道路绿化应符合安全行车视线、安全行车净空和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

各种绿化形式应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和生态要求,营造功能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城镇道路绿化。

1.3.3 地方特色原则。

应注重以本地植物为主,巧妙利用本地自然地理条件,融合运用本地独特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

1.3.4 植物林荫造景原则。

应以种植冠大叶浓乔木为主,乔木、灌木、攀藤、地被植物科学搭配,合理密植,消除裸露地面;宜采用彩叶、开花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速生与慢生植物相结合,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体现花化、香化、彩化和美化要求。

道路绿化应快速成林,快速形成浓荫,景观美,生态安全。

禁止使用截干乔木,以落叶大树冠乔木为宜。

1.3.5 因地制宜原则。

应适地适树,符合植物之间共生共融的生态性要求。

土壤和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长期正常生长需求。

不适宜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做到宜树种树、宜花栽花、宜草铺草、宜藤植藤。

1.3.6 资源节约型原则。

应遵循节地、节水、节能理念,提高绿化效能,降低养护成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1.3.7 保护性原则。

在提质改造和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应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物(特别是乔木),对古树名木应依法无条件原地保护。

不应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变换行道树。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

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1. 背景与意义城市绿化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道路景观,还能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为行人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

2. 施工范围该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将覆盖市中心区域的主干道路及其周边道路,共计约5公里长度。

具体道路包括长安大街、人民路、和平街、建设路等。

3. 施工内容3.1 植物选择根据道路环境和气候特点,选用耐污染、抗旱、盆栽品种较好的植物种类,如黄杨、梧桐、樱花等。

植物配置应以乔木、灌木为主,结合地被植物,打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3.2 绿地规划在主干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宽度不少于3米,绿地中心铺设人行道,以保证行人通行的便利。

同时,在路口、交通中心等区域设置景观绿地,增加城市景观亮点。

3.3 绿化配套为了保证绿化效果和管理便利,施工时应设置合适的喷灌设施、照明设备和景观石等配套设施。

喷灌设施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供给。

4. 施工方法4.1 土壤改良在植物栽种前,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增加土壤肥力、改善透水性,提高植物成活率。

可以采用覆盖秸秆、撒播腐熟有机肥料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

4.2 种植方式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包括季节性换植、架设支撑等,确保植物生长健康。

在绿地维护过程中,应及时修剪、除草,保持绿地整洁。

4.3 施工安全在道路绿化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设置警示标识、施工隔离等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5. 成果展示道路绿化施工完成后,将形成以植物为主体的绿化景观带,提升周边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体验。

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以上是道路绿化施工方案1的具体内容,通过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将为城市带来绿色新气象。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DB5301∕T 20-2019

目 次前 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1)4.1依据 (2)4.2基本要求 (2)4.3设计要求 (2)4.4绿地率 (2)4.5树种要求 (2)4.6绿地选择 (2)4.7附属设施 (3)5绿化设计 (3)5.1中央分隔带 (3)5.2机非隔离带 (3)5.3人行道 (3)5.4集雨绿地设计 (4)5.5立体区域绿地 (4)5.6露天停车场绿地 (5)5.7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 (5)5.8树种选择 (5)6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 (5)6.1地下管线、管廊 (5)6.2架空线(改扩建道路) (6)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6)附录A(资料性附录)道路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 (7)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道路绿化设计原则、集雨型道路绿化要求、道路绿化设计、间距控制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道路绿地,包含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化设计,改扩建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15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下凹式绿地低于周边地面的绿地。

3.2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的铺装结构。

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3.3下凹树池低于周边地面的树池。

3.4植草沟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植草通道,主要形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

4一般规定DB5301/T29—20194.1依据道路绿地类别、内容及范围执行CJJ/T85的规定。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1(1 道路绿地率指标1(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1(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1(1(2(2 红线宽度大于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1(1(2(3 红线宽度在40-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2,;1(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1(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2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1(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1(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1(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1(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1(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1(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1(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1(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1(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1(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1(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一、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
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 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
●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
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三、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在4050m,是最常见的交
通广场;交通岛绿化要点:
● 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
●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四、广场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1商业广场绿化
●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

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

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

●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

2纪念广场绿化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3停车场绿化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

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五、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

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2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
● 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 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上表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树木根颈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
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六、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3行车视线要求:
●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 道外侧的树木沿边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 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民主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的数据确定。

□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惯;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4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

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
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

●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

这就是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辑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