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29
安徽省六安市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20
第二十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本节复习要点:1、反射弧的组成:;2、回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为: ;4、突触的结构:;5、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一、选择题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和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 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就会迅速地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或者迅速地被分解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使()A. 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B. 突触得以为下次传递做好准备C. 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D. 反射过程完成4. 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
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5.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 一种细胞器B. 保护结构C. 分泌物D. 突起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7.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 不同的神经纤维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 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 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8.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的卡尔松,美国的格林加德和坎德尔,三位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慢突触这样一种“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形式”,发现了多巴胺和其他一些传导物质在大脑神经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考生物试卷 精品
舒城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二生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审题人:一、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以下不正确的是()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2种基因型C.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D.让该个体与异性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2.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
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A.① B.② C.③ D.④3.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液泡。
B.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4∶3∶6∶3,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3/8D.若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子代中新出现的两种花色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14.如图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某细胞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表示细胞,a~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C.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进入c过程的细胞,多种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5.某同学接连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是Dd的机率是()A.1/4 B.1/2 C.0 D.16.小麦的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11
第十一天(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本节复习要点: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____ ___。
2、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的实验现象: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____ ________相联系。
3、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______________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
Ⅱ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bb B.X b Y C.X B Y D.Bb4、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5、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B .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 .鸟类、两栖类的雌性个体都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D .环境不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6、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存在等位基因B .F 1雌雄个体交配,F 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C .F 1雌雄个体交配,F 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D .F 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F 1的相同7、血友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13 含答案
第十三天(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本节复习要点:1、DNA分子的特异性源于每个DNA分子的碱基____顺序2、DNA分子的复制的发生时期:有丝分裂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间期,随染色体复制而完成的。
3、DNA分子的复制的所需条件:模板:________;原料:________;能量:ATP;酶:________等。
4、基因是有________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________个基因。
一、选择题1、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A.24%B.22% C.26%D.23%2、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3、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A-0.28、G -0.32、T-0。
24、C-0。
16.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则杂合型双链DNA分子中A、G、C、T的比率依次是()A.0。
24、0。
16、0。
32和0.28 B.0。
26、0。
24、0.24和0。
26C.0。
28、0.32、0.24和0。
16 D.0.24、0.26、0.26和0.244、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5、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6、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统考生物试题
舒城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二生物命题:审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共48分)1.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B. 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C.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2.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B.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侧芽C.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重力作用有关D.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0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精子进人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④B.①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②③D.③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D.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可舒中高二统考生物第1页 (共12页)能为A对应的浓度5.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D.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籽番茄,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多一倍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安徽省六安市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六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
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2
第二天(细胞的基本结构)本节复习要点: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是。
2、细胞结构相关知识归纳(1) 产生水的结构:。
(2) 产生ATP的结构:。
(3) 生理活动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结构:。
一、选择题1、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的结构为5、9C.图中能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结构有3、5、6D.若此图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1、2、52、下面为某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细胞结构。
其中甲、戊中含有RN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可体现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B.图示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C.在图中戊结构内,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的阶段没有O2参加D.X的分泌过程能发生在无甲、乙、丙、丁、戊等结构的原核细胞中3、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有(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叶绿体②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一定有线粒体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真核细胞一定有细胞核⑤原核细胞一定没有线粒体A.0个B.1个C.2个D.3个4、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中出现了三处明显的错误,体现在结构2、4和细胞形态上B.被人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是结构4C.在细胞分裂末期,结构7的活动会增强,合成结构8D.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结构7,细胞可能会出现多个结构95、以下有关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成分不同,功能不同 B .它们都含有大量的酶,是代谢的重要场所 C .它们都含有大量的自由水 D .它们都含有大量的DNA 和RNA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 .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 .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 .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7、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碱基数是个B.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A2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形成了等位基因A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2形成A1时,A2中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B.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应的rRNA的碱基顺序发生了变化C.基因A1和A2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或同一体细胞中D.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是转录的产物3.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将EBV的﹣RNA直接注入人体细胞内一定会引起EBHFB.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不同C.过程②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4.某一个较大动物种群,基因型为AA、Aa、aa个体数之比为1:1:1(且三种基因型中的雌雄个体均相等).在这个种群中,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间才能随机交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从理论上来看,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比例是()A.B.C.25% D.30%5.进行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绘出如图系谱,假定图中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B.Ⅰ1和Ⅰ2都是携带者C.Ⅱ3和Ⅱ4的父母中都是携带者D.Ⅱ3和Ⅱ4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6.如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B.内环境组成在图中均有显示C.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抑制③②过程D.③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7.图Ⅰ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e→cB.图Ⅱ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Ⅱ中a与图Ⅲ中e为同种结构C.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D.图Ⅰ中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8.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9.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的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10.如图为酶、激素、抗体、载体蛋白等与蛋白质、脂质的关系概念图,其中a、b、c、d、e、f分别表示()A.脂质、激素、抗体、蛋白质、载体蛋白、酶B.酶、激素、载体蛋白、蛋白质、抗体、脂质C.蛋白质、酶、激素、脂质、载体蛋白、抗体D.载体蛋白、抗体、蛋白质、激素、酶、脂质11.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作用于该细胞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12.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C.从30℃的环境中进入O℃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13.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C.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14.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奖.DC是一种免疫细胞,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还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C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B.DC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DC,则可用于癌症治疗D.DC呈递抗原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15.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D.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实质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C.在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起主导作用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17.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是()A.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B.对照组的结果不能说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没有生长现象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和喷施的不同试剂种类D.赤霉素的作用效应与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成反比18.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B.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缩短细胞周期,促进植物生长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19.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花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得捕法20.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第5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一直到第9年,均保持相对稳定B.第4年到第5年间和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前4年间和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21.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22.稻田生态系统中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3.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4.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B.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D.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2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一营养级C.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D.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26.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0%B.能量大小关系为a>b+c+d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a+b+c+d27.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A.(c+d)×20% B.(a+b)×20% C.(a﹣c)×20% D.(b+d)×20%28.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C.图2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图2中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D.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30.图1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是已知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图2中的生物包括图1中的A、B、D、ED.在图2中,若生产者有10 000 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 kg31.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狮子最多获得羚羊同化总能量的20%B.羚羊在奔跑过程中,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加快C.题干中的案例说明物理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羚羊在奔跑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32.如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2分)33.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E和e)控制.D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DD和Dd的效应相同),E基因具有削弱红色素合成的作用,且EE和Ee削弱的程度不同,EE个体表现为白色.现用一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产生的F1表现为粉红色:白色=1:1,让F1中的粉红色自交,产生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7:4:3.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该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传递遵循定律.用于人工杂交的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是.(2)F2的异常分离比除与E基因的修饰作用有关外,还与F2中的某些个体致死有关,F2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是.F2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让F2中所有的个体再连续自交多代,如果只考虑致死现象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D和E的基因频率降低相对慢些的是.(4)某白花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粉红花个体(若不涉及上述致死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为研究该现象的发生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写出实验的材料、操作思路及预期的结果和结论.(假定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不影响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的表达,且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只能是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34.回答有关体温调节和血脂代谢的问题: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1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体内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被BAT细胞识别后引起细胞中cAMP增加,进而促进脂肪分解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的量增加,从而促进的表达.(2)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 TP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处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3)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分解加快和合成ATP减少,实现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35.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素(IAA)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与其能酸化细胞(或细胞壁)有关.Ⅰ.材料用具:蒸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液、弱酸性缓冲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液、蒸馏水、锥形瓶等其他相关实验器材.Ⅱ.方法步骤:(1)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2)取锥形瓶3个,分别编号为A、B、C;把(浸洗过的燕麦)胚芽鞘切段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3)在A瓶中加入中性缓冲液2mL;B瓶中加入弱酸性缓冲液2mL;C瓶中加入.分别加盖,并放在的条件下培养.(4)一段时间后,.Ⅲ.结果预测: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B组胚芽鞘切段伸长明显;C组胚芽鞘.36.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的研究,他们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2)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倍.(5)图1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37.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2()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演替的结果.(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3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未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m2.(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2015-2016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碱基数是个B.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概念(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碱基数小于个,A错误;B、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B正确;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A错误;D、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只有一条DNA链作为模板,D错误.故选:B.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A2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形成了等位基因A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2形成A1时,A2中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B.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应的rRNA的碱基顺序发生了变化C.基因A1和A2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或同一体细胞中D.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是转录的产物【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1)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包括mRNA、rRNA、tRNA)的过程.(2)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遗传密码在mRNA上,不在基因上,A错误;B、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相应的mRNA的碱基顺序发生了变化,B错误;C、基因A1和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体细胞中,但不能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错误;D、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是转录的产物,D正确.故选:D.3.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将EBV的﹣RNA直接注入人体细胞内一定会引起EBHFB.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不同C.过程②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其次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EBV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EBV的﹣RNA注入细胞不能引起EBHF,A 错误;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错误;C、②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C正确;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 TP等,D错误.故选:C.4.某一个较大动物种群,基因型为AA、Aa、aa个体数之比为1:1:1(且三种基因型中的雌雄个体均相等).在这个种群中,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间才能随机交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从理论上来看,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比例是()A.B.C.25% D.30%【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种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中,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AA、Aa与aa的个体表现型不同,由于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间才能随机交配,而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所以下一代中只有AA与Aa交配和Aa与Aa交配两种情况才能产生Aa,据此可计算出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的比例.【解答】解:因为AA,Aa既可以与相同基因型交配也可以互相交配,则共有四种交配方式,即雌AA与雄AA,雌AA与雄Aa,雌Aa与雄AA,雌Aa与雄Aa,其中雌AA与雄AA不产生Aa子代,其余三种都可以产生Aa子代且概率都为1/2,则有1/4×1/2×3=3/8,而aa只能与相同基因型交配不会产生Aa子代,假如每种基因型各100,则300个亲代产生150个子代,其中50个来自aa双亲,其它100个来自AA与Aa,又刚才算出它们产生Aa 后代的概率为3/8,则有Aa占F1代比例为(3/8×100)/=1/4.故选C.5.进行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绘出如图系谱,假定图中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B.Ⅰ1和Ⅰ2都是携带者C.Ⅱ3和Ⅱ4的父母中都是携带者D.Ⅱ3和Ⅱ4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由于Ⅰ代1、2号父母正常,生有一患病的女儿,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基因用A、a表示,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Ⅱ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Ⅱ1基因型为Aa,Ⅱ3不确定.【解答】解:A、若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则后代发病率为,A错误;B、据题干可知Ⅰ1和Ⅰ2都是携带者,但不能确定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B错误;C、已知Ⅱ2为AA或Aa,若Ⅱ3和Ⅱ4的父母中都是携带者,则Ⅱ3为AA或Aa,则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C错误;D、Ⅱ2为AA或Aa,若Ⅱ3和Ⅱ4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则Ⅱ3基因型为Aa,故后代患病概率=×=,D正确.故选:D.6.如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9 含答案
第九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节复习要点: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结合方式有____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⑭____种,性状表现为____种。
2、在F1形成配子时,________分离的同时,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即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是________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一、选择题1、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 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 决定白色。
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
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错误!2、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错误!3、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⑥ D.④⑤4、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
错误!B。
错误!C。
错误! D.0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 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和aabb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所用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类型正常株雄株雌株数目99810011999A。
aaBb×Aabb或B.AaBb×Aabb 或AaBb×aabbC.aaBb×AaBb或AaBb×Aabb D.aaBb×aabb 或Aa bb×aabb6、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8
第八天(基因的分离定律)本节复习要点: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提醒:用纯种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的相对性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2、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___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__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选择题1、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 1是(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 .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2、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 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 占19,抗病植株RR 和Rr 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3、有关右侧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B .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 .Aa 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雄配子:雌配子=:1D .子代中,Aa 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4、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P d 决定深紫色,P m 决定中紫色,P l 决定浅紫色,P v 决定很浅紫色(接近白色)。
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 d >P m >P l >P v 。
假使一只浅紫色企鹅(P l P v )和一只深紫色企鹅(P d P m )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表现型及比例为( )A .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B .1中紫色∶1浅紫色C .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D .1深紫色∶1中紫色5、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 1的基因型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6、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1
第一天(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本节复习要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系统、个体、种群、、和生物圈。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1) 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拟核内没有,细胞质内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2) 统一性:两者都具有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子,共有的细胞器是。
3、组成细胞的分子有。
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①水分子②石头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④变形虫⑤病毒⑥生物圈⑦恐龙化石⑧蛋白质⑨跳动的心脏⑩运输营养的筛管A.①③⑥⑧⑨ B.②④⑥⑦⑩C.⑤⑥⑦⑧⑩ D.③④⑥⑨⑩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3、乳酸菌能将牛奶中的乳糖等糖分分解成乳酸而使牛奶变成酸奶,制作酸奶时,一定不能被T4噬菌体污染,否则会大大影响酸奶的品质和口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4噬菌体能在酸奶发酵液中繁殖,原因是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糖分B.奶牛、乳酸菌和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均含有8种核苷酸C.奶牛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单糖葡萄糖、二糖乳糖和多糖糖原D.T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其化学成分与染色体基本相同4、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作用,如性腺分泌的性激素B. 水分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平衡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稳态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RNAD. 糖原是重要的多糖,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通过肌糖原的分解来直接调节血糖平衡5、如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6、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见下图);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20肽含有肽键至少有22个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8个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了4个7、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有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32小题,共48分)1.(1.5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被称为细胞内的酶仓库B.酶的形成不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酶可通过提供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2.(1.5分)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供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合成酶通过为ADP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催化ATP的合成B.细胞中的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的循环实现流通C.马拉松运动中,骨骼肌细胞内ATP的水解速率远大于合成速率D.无光条件下,线粒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唯一场所3.(1.5分)如图表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正确的说法是()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B.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当C.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D.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比约为1:1 4.(1.5分)当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B.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有还原性氢的积累C.如果测得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则无氧呼吸占优势D.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黄变绿再变蓝5.(1.5分)将生长旺盛的某农作物植株培养在密闭、透明的玻璃钟罩内,在温度适宜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晴朗的一昼夜钟罩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b段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先上升后下降B.b﹣c段密闭钟罩中的CO2浓度等于大气中的CO2浓度C.c﹣d段密闭罩内氧气含量充足,呼吸作用速率不断提高D.d点后呼吸作用速率缓慢是因为温度较低而影响酶的活性6.(1.5分)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如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c点叶肉细胞间隙O2浓度最高B.ab段变化的原因是ATP含量的限制C.光斑移开后一段时间有机物的合成仍在进行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是相等的7.(1.5分)男性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观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质)呈现b状态时,在细胞核内分布区域更大,便于高倍镜观察其形态和数目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处于b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因为b时期时间最长C.染色体(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e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2:1D.男性精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为23条或46条8.(1.5分)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标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9.(1.5分)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B.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10.(1.5分)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C.甲乙两个小桶内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D.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5、10、511.(1.5分)从科学发现本身的逻辑关系分析,以下科学发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传递规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西尔逊和斯塔尔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④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12.(1.5分)某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Cc B.Bbcc C.bbCc D.bbcc13.(1.5分)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B.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D.F2中雄果蝇个体占14.(1.5分)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调查时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为杂合子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正常男性的女儿都不会患该遗传病15.(1.5分)将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的蚕豆根尖转入含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在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3H标记B.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条单体被3H标记C.有一半染色体中的一条单体被3H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未被3H标记16.(1.5分)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2条17.(1.5分)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子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子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A.2个 B.3个 C.4个 D.5个18.(1.5分)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DNA应为②B.子二代DNA应为①C.子三代DNA应为④D.亲代的DNA应为⑤19.(1.5分)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B.Ⅲ﹣3与Ⅱ﹣1、Ⅱ﹣2、Ⅲ﹣1、Ⅲ﹣4均为直系血亲关系C.该家族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1和Ⅰ﹣2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20.(1.5分)“牝鸡司晨”是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B.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后,性染色体变为ZZC.性反转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中雌:雄=2:1D.性反转的公鸡体内雄性激素含量比雌性激素高21.(1.5分)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B.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D.影响RNA分子的远距离转运22.(1.5分)存在于人类DNA分子中的VNTR序列,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具有高度的多样性.经限制酶切、电泳和探针杂交,形成独特的DNA指纹,一般用于个休身份的遗传学识别,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而其它的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 序列的多样性一般很小.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VNTR序列的变异一般都能保存下来B.VNTR序列比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序列更易发生碱基对的改变C.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受蛋白质的保护,一般不会发生序列的改变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不会发生基因突变23.(1.5分)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24.(1.5分)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形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25.(1.5分)图中a、b表示某生物体内两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中a、b过程可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B.真核生物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a过程的基因存在差异C.转运1号氨基酸的RNA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D.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能进行b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26.(1.5分)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B.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将发生改变C.①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D.①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27.(1.5分)图为翻译过程中搬运原料的工具tRNA,其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其他数字表示核苷酸的位置.下表为四种氨基酸对应的全部密码子的表格.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过程中也需要搬运原料的工具B.该tRNA中含有氢键,由两条链构成C.该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苏氨酸D.氨基酸与反密码子都是一一对应的28.(1.5分)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现象称为基因突变B.通常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29.(1.5分)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B.该DNA分子中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1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1.5分)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性别无关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31.(1.5分)如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B.AA植株和AAAA植株的杂交后代是不可育的C.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32.(1.5分)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 个核苷酸序列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二、综合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共52分)33.(14分)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若在CO2浓度为0.003%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2)在图乙曲线的实验中,植物体的呼吸速率为mmol/h;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用字母回答),限制EF段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3)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12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34.(10分)图一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图二是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1)根据图一中的图可以判断该动物为(雌性/雄性)(2)图一中的甲处于期,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3)图二数学模型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cd段对应于图一中的细胞,图二中m 所代表的数值是.(4)按照上题的m所代表的数值,请在图二中用虚线画出c~f 段细胞中DNA 分子数的相对变化曲线..35.(10分)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某雌雄同株植物的两植株杂交得F1,F l自交得F2,F2中高秆紫茎38株,高秆绿茎18株,高秆蓝茎19株,矮秆紫茎12株,矮秆蓝茎7株,矮秆绿茎7株.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研究该植物的基因组碱基序列,需要测定条染色体.(2)F1的表现型为,F2中高秆植株间随机交配,后代中矮秆占.(3)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A导入到Fl中,并成功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以获得抗病新品种(不考虑交叉互换),若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稳定遗传的高杆抗病的该植株,常用的育种方法是,一定能成功吗?(填“一定”、“不一定”)其原因是.36.(10分)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促甲状腺激素对靶细胞的调节,根本上是通过影响靶细胞的来实现.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可能是.(2)过程①与过程②都遵循了,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准确性.(3)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的侧,4个核糖体最终将产生(一个蛋白质、多个相同的蛋白质、多个不同的蛋白质).(4)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大,不能正确的折叠,失去的生物学活性,氨基酸测序发现,在其尾部多了一段多肽,推测其原因可能是.37.(8分)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两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约有株.(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技术(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例举一个该育种方法的优点.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32小题,共48分)1.(1.5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被称为细胞内的酶仓库B.酶的形成不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酶可通过提供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解答】解:A、溶酶体内含有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也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C、酶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识记酶的特性,明确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掌握酶促反应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5分)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供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合成酶通过为ADP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催化ATP的合成B.细胞中的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的循环实现流通C.马拉松运动中,骨骼肌细胞内ATP的水解速率远大于合成速率D.无光条件下,线粒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唯一场所【分析】1、酶是一类起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够显著减低活化能,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2、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无光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正常状态下,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处于动态平衡.4、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解答】解:A、酶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ATP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和ATP合成相联系,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B正确;C、马拉松运动中,骨骼肌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仍处于动态平衡,C 错误;D、无光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结构、作用、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另外需要注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3.(1.5分)如图表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正确的说法是()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B.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当C.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D.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之比约为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呼吸作用过程.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在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够产生38molATP.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在无氧呼吸中,1mol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乙醇或乳酸时,只产生2molATP.【解答】解:A、由图可知,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小,A错误;B、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相同,推测可知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C、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C错误;D、马拉松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之比为1: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无氧呼吸发生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条件:缺氧或无氧,几种酶的参与.物质变化: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分解成乳酸(有机物不彻底分解).能量去向: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4.(1.5分)当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B.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有还原性氢的积累C.如果测得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则无氧呼吸占优势D.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黄变绿再变蓝【分析】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若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氧气,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若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细胞吸收的氧气,则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若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量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A、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只能说明既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B、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还原性氢用于丙酮酸的还原,没有还原性氢的积累,B错误;C、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所以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时,则无氧呼吸占优势,C正确;D、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其中的C6H12O6、O2和CO2之间的比例解决相关问题.5.(1.5分)将生长旺盛的某农作物植株培养在密闭、透明的玻璃钟罩内,在温度适宜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晴朗的一昼夜钟罩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生物暑假作业(6)
第六天(细胞的生命历程)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2、若某动物(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所有核DNA分子的核苷酸链均被32P标记,经过两次分裂,对所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核DNA分子的分析(原料不含放射性),正确的是()A.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2个被32P标记B.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2个被32P标记C.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4个被32P标记D.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有4个被32P标记3、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酶和其他的蛋白质B.在间期,线粒体要为蛋白质的合成、DNA解旋等生理过程提供能量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通过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子细胞的细胞壁的合成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右图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I→M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N→P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在减数分裂中N→P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趋势为0→4N→06、人体细胞出现纺锤体的分裂方式包括2种,分裂方式1的过程中细胞内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分裂方式2的过程中细胞内会出现两次基因重组。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碱基数是n/2个B. 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A2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形成了等位基因A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形成A1时,A2中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B.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应的rRNA的碱基顺序发生了变化C.基因A1和A2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或同一体细胞中D.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是转录的产物3.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图Z65A.将EBV的-RNA直接注入人体细胞内一定会引起EBHFB.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不同C.过程②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4.某一较大动物种群,基因型AA、Aa、aa个体数之比为1∶1∶1(且三种基因型中的雌雄个体均相等,AA与Aa表现型相同)。
在这个种群中,只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间才能随机交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
从理论上分析,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比例为( ) A.1/4 B.1/2 C.1/3 D.3/105.进行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绘出如图系谱,假定图中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 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B.Ⅰ1和Ⅰ2都是携带者C.Ⅱ3和Ⅱ4的父母中都是携带者D. Ⅱ3和Ⅱ4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6.如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B.内环境组成在图中均有显示C.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抑制③②过程D.③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7.下图Ⅰ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6年高一物理暑假作业 第29天 含答案
第二十九天 动能定理(二)1.某人用手将1kg 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手对物体做功12JB .合外力做功2JC .合外力做功12J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2.一学生用100N 的力将质量为0.5kg 的球迅速踢出,在水平路面上滚动20m,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A .2000JB .1000JC .16JD .无法确定 ( )3.如图,DO 是水平面,AB 是斜面,初速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 )A .大于v 0B .等于v 0C .小于v 0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4.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M,并留在其中,则( )A .子弹克服阻力做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ABC DOB.阻力对子弹做功小于子弹动能的减少C.子弹克服阻力做功与子弹对木块做功相等D.子弹克服阻力做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功5.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撤去F1、F2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减速到停止,其v。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和F2大小相等B.F1和F2对A、B做功之比为2∶1C.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D.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之比为1∶26.车作匀加速运动,速度从零增加到V的过程中发动机做功W1,从V增加到2V的过程中发动机做功W2,设牵引力和阻力恒定,则有()A.W2=2W1 B.W2=3W1C.W2=4W1D.仅能判断W2>W17.起重机在10s内将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高10m,这段时间内起重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8.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受一水平恒力F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经过位移S1,速度达到2V,又经过位移S2,速度达到4V,则在S1和S2两段路程中,F所做的功之比是多少?9.如图,水平粗糙轨道AB 与半圆形光滑的竖直圆轨道BC 相连,B 点与C 点的连线沿竖直方向,AB 段长为L ,圆轨道的半径为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九天生态系统的功能
本节复习要点:
1、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
(2)传递的形式:。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
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5、物质循环:。
6、特点:。
7、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春季日照达到一定的时间鸡才开始产蛋,表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
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蛾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3.如下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
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
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④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B.有两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D.以上说法都错误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蓝藻和化能自养细菌共同完成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Z1、Z2和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
D.该生态系统中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5.图甲表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其中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
图乙是B1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A、B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图甲中C是生产者
C.图乙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捕食D.种群②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多
6.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以自养型生物甲为基础所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
在某一时间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b全部流向丙
C.丁与丙之间可以为寄生关系
D.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7.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蜜蜂向同伴跳圆形舞是行为信息的传递
D.春暖了花才开是物理信息的传递
9.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图乙是将图甲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
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c+d+e
B.该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等于b1+c1+d1+e1
C.若P和Q1同化作用固定能量分别为480 J/(cm2·a)和72 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 J/(cm2·a)和24 J/(cm2·a),则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15% D.图乙中Q2的b2和d2分别表示未被Q2利用的能量和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0.以下信息传递过程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顺序是
( )
①DNA复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②植物的胞间连丝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所含信息的传递
④蜜蜂跳“8”字型摆尾舞⑤植物鲜艳的花冠吸引昆虫前来传粉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
⑦食物放进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⑧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A.⑥②⑧④⑤③B.⑥②⑦④③⑤C.②①⑧③⑤③D.①②⑦④③⑤
二、非选择题
1、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1)
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给它提供____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
若D每增重10 kg至少消耗
A_______kg。
(3) 利用表中信息在下图框中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4) 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________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
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2、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
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
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1),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
(1) 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
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 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____________。
(3) 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充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通过计
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充输入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103kJ·m-2·a-1。
(4) 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
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
________演替。
3、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甲、乙、丙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D 6.D 7.D 8.A 9.C 10.A
二:非选择题
1、(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量 (2)有机物 250 (3)见下图:
(4)营养级(消费者级别)
2、(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 5
(4)C E(5)群落(或次生)
3、(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乙→甲→丙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4)不同。
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