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道教黄冠宗师刘嗣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川走出去的中国近代史名人:一代道教黄冠宗师刘嗣授大家知道,传统中华文明中,儒释道文化想通相溶。
而在近代中国史上,由汉川走出去了中国道
教的一代黄冠宗师刘嗣授。
刘嗣授(1870~1936年),字敬义,号受之,俗名宗海,湖北汉川田二河镇鸡鸣乡马潭村人。
4岁
时,刘随外祖父习经文,12岁时,已涉猎诗、书、法、医、占卜、星相、堪舆等。
因屡试不第,20岁时出家
于天门县乾驿镇龙镇观。
览玄庙观秘籍,游历武当、天台、南海、九华、五台、匡庐、华山、衡山、嵩山等道
教洞天福地,沿途拜访高道。
宣统元年(1909年)到武汉,入汉口斗姆阁,后到武昌武当宫,广结鄂、湘、苏、杭各地访道者,专心研
究《易经》,将汉、宋易理融为一体,用易理剖析《道德经》,阐其玄旨,广受道众及社会人士推崇。
1910年
为武当宫监院,次年任汉阳元妙观监院。
1919年,道教全真龙门正宗嫡派第二十一代传戒师陈真人在北京白云观传戒,刘往求戒,因水土不适染
疾,未能随班受戒,但他对道教的独到见解博主传戒律师“心许”,视为“教中振兴之器”,特为其单独传戒,授以
“天仙大戒”戒帖。
返汉后任元妙观方丈。
面对外国宗教派别在三镇扩张状况,力主传戒,广扬道教精华。
此后,刘嗣授任道教武汉四大丛林之一的长春观主持。
长春观现位于武昌大东门,在蛇山(又名黄鹄山)之
南麓。
也是我国道教有名的四大丛林之一。
相传古代,此地为湖汊,
因多松树而称之为“松岛”。
楚地崇巫,甚有
影响。
故秦汉以后,此地有“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之称,即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
据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应弟子之邀赴庐
阜“会五老”,到了江南鄂州即西转而到湖港之乡、双峰山麓的长松岛。
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江西阁皂符箓金丹教义,
布施于鄂州,为天师道场。
1925年,逢武汉长春观传戒年(道教60年传戒一次)。
刘嗣授与长春观监院侯永德联袂主办传戒盛会,以独到见解,宣讲
《太上清静注》,解释“圆规方矩”的起源与“阴阳八卦”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明道学哲理思想,500多位求戒者,有454人合格载入《登真录》。
武汉地区道教由是得到发展。
在长春观,刘嗣授成为全真龙门正宗二十二代传戒律师,也
是一代道教黄冠宗师,并被邀到全国各地讲授
道经。
时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知其万有罗胸,稀世异人,执弟子礼,
拜其为师。
黎元洪与当时北洋政府时期的湖北
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萧耀南,分别赠其“大愿圆满”、“道岸同登”匾额。
刘嗣授晚年,在江西九江匡庐建南阳草庐,绝俗养庐,但战
乱、灾害连年,不忍坐视民众疾苦,四处募捐筹款救灾。
后欲再次
传戒,忽双目失明,未果。
旋转汉口离明宫就养,1936年羽化于武昌长春观。
湖北汉川过年主要有以下一些风俗。
一、忙年货到了腊月,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
人们之间问候语大多为“年货办齐了吧”。
年货主要内容大多为食物。
如自制腊货,腊肉、腊鱼;蒸晒阴米(将糯米蒸熟后晒干);自制各种炒货,如炒米,炒豌豆黄豆、瓜子等;自制各种油货,如麻花、油炸饺子等;自制糖货,如麻糖(孝感麻糖最为有名);自制糯货,如糍粑、年糕等。
所以,大户人家,进腊月后,要开蒸坊(蒸阴米)、开磨坊(磨米、磨豆腐)、开糖坊,准备的年货少可吃到三月份,多可以吃一年。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老鼠嫁女,鼠王有言“人闹我一天,我闹人一年”。
所以,各家一般不炒腊锅,不推磨舂米。
二、过小年小年是哪一天,各地有各地说法,有的说是腊月二十三,有的说的腊月二十四,也有点说是官家二十三,民家二十四。
而我们这里过小年大多为二十四。
主要是为了祭灶,或叫送灶。
二十三的晚上在厨房举行仪式,送灶神上天,到腊月三十晚上,再举行仪式把灶神接回来。
三、吃年饭过了小年,年味就逐渐浓起来了,过年就进入倒计时。
过小年,各家就可吃年饭了,吃年饭也叫吃团圆饭。
吃年饭我们这里看得很重,先选定一定时间,腊月二十四至三十都可,要通知一家人都要参与(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不远千里回家过春节的原因),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主要是敬神、祭祖之类,程序大致有:点神灯,上香,升表,摆祭品,放鞭炮等。
这些仪式后,才能吃。
人吃过年饭后,家禽、家兽也要吃年饭,吃了年饭,就大吉大利了。
这里特别要注意,凡吃过年饭的桌子再也不许挪动了,要等到正月十五吃过元宵饭才能挪动。
四、吊清香如果有新亡人家庭,吃年饭通常都在过小年之前。
也就是说,
过了小年,他们要守孝(也叫守服),守孝一般要守三年。
“守孝不知红日出,思亲惟望白飞”。
过了小年,他们就要准备祭奠新亡人了,家里布置像祭堂一样,家里贴的对联是祭联,祭联也要贴三年,祭联第一年是白色,第二年是蓝色第三年是黄色。
他们的近亲,也要用相同颜面色的纸裁成纸条制成“Ⅹ”贴在春联上,我们这里叫戴孝。
亲友到这样的家里拜年叫吊清香(有的写作馨香)。
我们这里有清香为大之说,简言之,吊清香要在给其他人拜年前进行。
关于吊香的时间,就是在汉川这块也有不同的习俗,如分水等地是年前年后,即乡邻是腊月三十下午至傍晚(不能太晚至凌晨),现在大多在七点钟之前;远亲大都在大年初一,也有的在初二至初四的,到初五、初六吊香的就不多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被别人说是心不诚。
不过有的地方如杨林、西江等地从过小年就可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
城关地区规定在初一之后。
现在人们对这个仪程也在改革,有清香的家庭,通知亲戚朋友集中到一天吊香,如腊月三十或大年初一集中举行,这样吊清香可节约人力物力。
吊清香主要仪式有燃放鞭炮,到祭堂上香、叩头等。
四、除旧除旧,就是把家里的灰尘、垃圾等杂物除掉,就是家里要进行一次搬家式的大扫除。
此外,每个人在过年前,要理发(也叫剃过年头),要洗澡(把一年的晦气洗掉),做到内静外净。
五、布新布新的内容就比较多了,大致有:
(一)贴春联。
贴春联的有大门后门等,有的连猪圈贴“槽口顺遂”,鸡舍上贴“六畜兴旺”之类的东西。
大门对面贴“对我生财”,大门上面贴“开门大吉”,神柜上要贴斗方,厅堂内要贴“童言无忌”等。
(二)贴“福”字。
“福”字要倒着贴到门上。
(三)贴年画。
年画内容大多喜庆、发财、多子多福等。
条件较好,还
有用彩灯装饰,大红灯笼装饰等,看上去节日氛围非常浓郁。
(四)贴门神。
贴门神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
门神中最普遍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
(五)布置客厅。
汉川一带,客厅又称堂屋,布置是很讲究的,大致来说有客厅正面墙上的中堂画,中堂画一般为中问一幅卷轴画,两边配上对联。
“堂上挂古画,必是诗书家”。
后来发展了,有的挂的是油画,有的贴的磁砖画,文革期间每家每户都是挂的毛主席像,现在也还有。
中堂下面放一张香案,有的地方也叫茶几,香案上放着供牌,上书“天地君亲师”,这是老派作法,现在供奉着各种神。
至于是哪些神这要看各家主人的信仰了,如果是信道教,则供着三清长老,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汉川一带大多信奉佛教,所以神案供奉的大多为如来、弥勒佛、观音等,有的家庭还供奉着财神、家神等,神案上放置着供品、蜡烛、香炉等祭祀用品,神案前放一个葡团,供敬神下跪嗑头之用。
神案前是一张八仙桌,桌子两边放着八把的椅子。
家里重要祭祀都要堂屋举行,团圆饭就要在这张八仙桌上吃。
(六)穿新衣。
大年初一,小孩出云拜年要穿上新衣。
没有条件从里到外全换新装,但至少外面的衣裳要是新的。
以显示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
六、出行大年初一开门放鞭炮,叫出行。
没有春晚的时节,出行大多比较晚,约为早时晨五点至六点钟,出行了,男主人要出去拜年,女主人要接待来拜年的人。
现在有春晚了,把春晚看到零点就出行了。
出行了才上床睡觉。
过去出行也是有仪式的,现在大多不太讲究了,把鞭拿出放了就行了。
过去的仪式内容有扫地,即使堂屋非常干净也要扫一扫,而且扫地要从大门向后门扫,寓意是把财往家里扫,不能往外扫,扫了的垃圾要用桶装着,不
能倒掉了。
地扫了后,要穿戴整齐,一家之主要带一家敬神、祈告,开门时,要念“开门大发”,在外放鞭炮一般用燃香点,鞭炮要一次性放完为佳,如果放断了,就显得不吉祥,所以把鞭买回来后,先要晒一晒,再放到香案上供着,出行再拿出去。
把鞭放完后,要向天作三个揖。
七、拜年。
一般来说,大年初一出行之后,就可拜年了,先是下辈给家里的长辈拜,这个仪式要慎重,要下跪、嗑头,说吉祥话,然后长辈会给一个红包,我们这里叫利事。
汉川拜年顺序是这样的:初一是父党,即给村里长辈拜年,拜完年后再去故去的长辈上坟;初二是母党,给舅父舅妈拜年;初三是妻党,给岳父母拜年,汉川一般拜年就这三天。
三天后就没有顺序了,有的地方约定俗的初四一般到姑你母家拜年。
往后就朋友家走走,有心拜年不为迟,到正月十五前都可以拜年。
汉川还有走新亲戚之说。
刚出嫁的姑娘的婆家对于她的娘家来说就是新亲戚,过年时节,娘家人就要到她们新家来就称为走新亲戚。
走新亲戚在汉川有几层意思,一是为新亲戚拜年;二是看望出嫁的姑娘在新家过得怎么样;三是有为姑娘开始新的生活打气。
走新亲戚一般安排在大年初四、初五。
八、送财神接送财神,各地都有这样的习俗。
汉川这一带接送财神时间大约从腊月三十就开始了,到正月初五(财神的生日)结束。
送财神的人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的来了!”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
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等等之类的口彩。
九、玩龙灯我们这里玩龙灯与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大多数地方是从
正月初九开始,还有的是从正月初三开始,玩到正月十五晚上结束。
十、吃团子汉川一带有年小月半大之说,过元宵节不是吃汤园,而吃团子。
团子的做法是将米磨成米粉,用开水搅拌后包上各种各样的芯子,如菜芯、肉芯、糖芯等,做成如铅球般大小的圆球形,上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蒸熟的团子冷了后,可在火上烤了再吃。
吃的程序依旧是先敬神,再吃,吃过团子后,就表明春节过完了。
武当山下院三清宫汉川市麻河东岳庙
“麻河”原名“古渡”,北与云梦、应城接壤,东临汉川城区,南朝美丽的汉北河畔,侧枕常年碧波荡漾的东西汊湖,丰收大自然的钟灵旈秀之气,一直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相传明末清初时期,外地来了一名游方道姑,看中了麻河“左渡观”这块风水宝地,遂落脚此地,建了一座道观,取名“左道观”。
又传,本地高湾村有一刘姓财主家遭灾,东岳大帝梦中点化他要建座“东岳庙”供奉大帝才能消灾,刘员外花巨资雕塑了一座东岳大帝神像,将“左道观”改建成两栋三间的东岳庙,并铸造了一座重一千二百斤的铸钟。
从此刘家得以清泰,当地民众轰动,形成奉信东岳大帝的高潮。
东岳庙有据可查的主持,最早追朔到清代末年的法名清师傅,她从安陆“迎风观”来此落脚并主持香火,羽化于1952年继承人是潜江归来之祁果元师傅。
1954年夏,东岳庙遭洪水冲毁,灾后修复仅一栋三间的庙宇。
1966年“文化革命”中,庙前铸钟被毁,祁果元师傅在文化革命中被迫害,
羽化于1972年10月,祁师傅羽化后,由当地马师傅继承主持。
1998年马师傅羽化后,庙中无主掌管,由十三台之首信组合主持。
2002年4月5日,祠堂村村委会组派专人到武当道教圣地,邀请武当道教协会紫霄宫邹信荣道长回乡主持东岳庙工作,邹道长到此后,立即征求当地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地方善信的意见,在不影响原迹的基础上,扩建“武当山下院三清宫父母殿、东岳殿、龙虎殿”。
东西两侧各新建了两层23米长的配套房。
2011年秋,扩建“三官殿”、“文昌殿”、“财神殿”、“龙王殿”四座气势磅礴,傲然挺立的殿堂,给东岳庙在社会上添增了更深邃的影响。
今天的东岳庙在邹信荣道长的支持下,在各地善男信女的大力支持下,正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桂芬(汉川)—清代京剧艺术家
汪桂芬(1860—1906)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京剧“汪派”创立人。
汉川县城人,梨园世家出身。
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
桂芬幼时习京戏,到七八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为了糊口,小小年纪的他就到京城春茂堂做私坊弟子,工老生,兼习老旦。
因其前额较突出,便有“汪大头”的绰号。
汪桂芬学戏天分极高,到十一二岁就能上台,且能演几出老生、老旦的重头戏。
他十分刻苦地勤学苦练,几年后,他的一副嗓子极为美妙。
其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
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
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激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情节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止是单纯强调其悲苦凄凉的感情,如《文昭关》里的伍子胥和《骂曹》里的祢衡。
汪桂芬习用的唱腔和板式有别于其他派别,如《武家坡》中“在营中失落了一匹马”一段,各派均用西皮原板,汪桂芬则用西皮散板,来表现薛平贵试探王宝钏时边窥测其心理,边随机应答的情景。
后来因用功过度,一度倒嗓,便学操琴,为程长庚伴奏。
后嗓音恢复,再度登台,初演老旦,一鸣惊人。
不久就改唱老生,仍嗓音高亢,唱腔激越。
自成风格,形成著名“汪派”,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京剧老生“后三杰”。
汪桂芬不善交际,多有得罪宫廷权贵之举,受到排挤和打压,上台机会越来越少,后信奉道教,自称德生道士。
由于生活窘困,身体每况愈下,1906年病逝。
汉川市盘龙寺
盘龙寺位于城东5公里的盘龙山(今陡山)上,寺初建于元朝末年,为莲峰和尚所建。
相传,莲峰大师为选址来到盘龙山,见山势雄伟,地势宽阔,所选中的寺址,为山间的龙湫,莲蜂和尚念咒迫使蛟龙搬家,水干涸后动工修建寺宇。
寺建后信徒日众,香火兴旺,不久莲蜂和尚坐化,被尊为“盘龙祖师”。
明初祖源和尚相继扩建寺宇,盖藏经楼、观音殿,使寺宇初具规模。
民间流传,黄龙湖中有一龙湫背,无论水深水浅,均清晰可见。
后来大跃进时期,为掏挖黄龙湖,把它挖掉了。
盘龙寺观庙宇依山势构建,山门内有一、二、三天门,迎仙桥、大雄宝
殿、玉皇阁、药师殿等10院,供奉释、道、儒三教诸神,尤以盘龙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盛。
寺宇四周林木繁茂,以山茶、松柏著名,后建高大的观湖楼,登高可远眺黄龙湖风光。
盘龙寺环境极其清幽,每年七月十七日和八月十八日为盘龙庙会,游人众多,是人们休闲览胜旅游胜地。
然而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为破四旧,把盘龙寺拆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