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 48 学分:2.5理论学时: 28 实验学时:20面向专业:电信工程/电信科技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车晓言代爱妮审定人:陈龙猛曹洪波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4)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5)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4学时)(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了解信息的获取原理,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难点: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2学时)(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
(2)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
(3)电子测量方法分类。
(4)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第二篇 第二章 电阻率测量方法
Sw=0.919 Sw=0.871
Sw=0.424
-30000
10
100
Sw=0.919 Sw=0.871 Sw=0.807 Sw=0.759 Sw=0.631 Sw=0.567 Sw=0.535 Sw=0.487 Sw=0.456 Sw=0.440 Sw=0.424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E7
85
30.3
5
30
8.10 8.05
2.90
50
77.2
13
§2.3 电极阵列测量(成像)
图8(a) 孔隙度为10%的样品扫描图
图8(b) 孔隙度为15%的样品扫描图
14
§2.3 电极阵列测量(成像)
图8(c) 孔隙度为23%无裂缝样品扫描图 图8(d)孔隙度为23%带裂缝样品扫描图
15
§2.3 电极阵列测量(成像)
法测定电阻时,主要的误差来自接触电阻和端面效应。为了减小接触电
阻 ,可采用磨光标品端面,或用石墨、金属喷涂、专门膏剂、银质胶膜
等涂敷接触端面等办法实现。
5
§2.2 二极法、四极法和多电极法
2.2.2 四极法
为了克服接触电阻的影响,发展了四
极法测电阻率。它是在二极法的基础
上,将两个测量电极M和N移到岩样中
上图是用电极法实验得出的频散模型计算出来的复电导率频散 曲线,它与线圈法测量出来的复电导率频散曲线有何联系呢?下面 我们来看用线圈法测量出来的电频散曲线(此出用测量电压矢量代 替复电导率,这在顶性分析上是没有问题的),测量曲线如下图5 所示。
图5 线圈法岩心复电导率扫频测量典型曲线
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实测的和由模型计算出来的具有一致的频散现 象,说明了电极法和线圈法测量之间可以通过某一数学模型进行转换。24
第2章 测量技术概论
读数机构由固定套筒和微分筒组成,如图所示。在固定套筒上刻 有纵刻线,纵刻线上下方各刻有25个分度,每个分度的刻线间距为1mm, 微分量具中测微螺杆的螺距一船都是0.5mm,微分筒圆周斜面上刻有50 个分度,因此当微分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轴向位移0.5mm,微分筒 旋转一个分度时,测微螺杆移动0.01mm,故常用千分尺的读数值为 0.01mm。
长度量块的分等 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1~6 等,其中1 等精度最 高,6 等精度最低。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检定书列出的实测 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 误差,只包含检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按“等”使用量块,在测量上需要加入修正值, 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分等: 按其测量不确定度分,以实测值作为工作尺寸 (常用) 分级: 按制造精度分,以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少用)
(几何量:长度、角度、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
2、测量单位(标准量)
(物质形式:光波波长、精密量块、线纹尺、各种圆分度盘)
3、测量方法
(测量的类型、器具、主客观条件:测量者与测量环境等)
4、测量精度(不确定度)
十大计量(P24)
长度计量
技术测量或精密测量:几何参数的测量
对技术计量的基本要求: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
量块的使用(组合)
长度量块的尺寸组合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可根据 实际需要,用多个尺寸不同的量块研合组成所需要的 长度标准量。为保证精度一般不超过4 块。量块是成套 制成的,每套包括一定数量不同尺寸的量块。
长度量块的尺寸组合一般采用消尾法,即选一块量 块应消去一位尾数。 如尺寸 46.725 使用83 块套的量块组合为:
计量器具
被测工件
基准量块
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其工作长 度的高精度量具,其长度为计量器具的长度标准。
第二章测量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测量工作的任务: 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平面坐标 x y 三维坐标高( 3程D )h
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自然表面进行,而地 球自然表面形状十分复杂,不利于用数 学式来表达。
必须确定:平面原点(大地原点) 高程基点(水准面) ((
1、测量计算基准面——旋转椭球 由椭圆(长半轴a,短半轴b)绕b轴旋转而 成的椭球体。可用数学式表示的光滑曲面。
第二节 地面点的表示方法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地面上的物体大多具有空间形状, 如:丘陵、山地、河谷、
洼地等。
为了研究空间物体的位 置,数学上采用投影的 方法加以处理。
如将地面点A沿铅垂线方向 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得到A 投影位置;地面点A的空间位 置,就可用A的投影位置在大 地水准面上的坐标及铅垂距离 HA来表示。(图2-5)
目前我国采用的椭球元素数值
短半径(a)=6378140m 长半径(b)=6356755.3m 扁率[α=(a-b)/a]=1:298.257
说明:a为长半径;b为短半径;α为扁率。 大地原点——西安附近的泾阳县永乐镇。 (80坐标系) 平均半径[R=1/3(2a+b)]为6371Km。
一、大地水准面
互关系并固定下来的
工作,称为参考椭球体
的定位。P点称为 大地原点。
旋转椭球 面
我国目前采用的参考椭球体为1980 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 原点在陕西省 泾阳县永乐镇,称为国家大地原点。部分 国家参考椭球体的基本元素见表2-1。
由于参考椭球体的扁率很小,在普通 测量中可把地球作为圆球看待,其半径为 6371km.R可视为参考椭球体的平均 半径,或称为地球的平均半径。
第2章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
第第2 2章章仪仪器器科仪学表与基技础术学科基础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⑴静态测量
测量时被测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处于静止状态。 例如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用齿距仪测量齿轮齿距等。
⑵动态测量
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处于相对运动 状态,或测量过程是模拟零件在工作或加工时的运动状 态,它能反映生产过程中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例如用 激光比长仪测量精密线纹尺,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 糙度等。
接地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 量结果。
测量结果={测量数值}测量单位,x即:{x} x0
(2)测量结果表示:
第第2 2章章仪仪器器科仪学表与基技础术学科基础
1、测量过程
2).测量过程
1.能量形式的一次或多次转换过程。
2.将被测参数与相应的测量单位进行比较的过程
• 测量的第一过程是指能量的形式进行一次或多次转换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包含四个环节。即:一次敏感元 件的感受过程,能量变换过程,信息处理过程和信号传输 过程。
I1 R1
` K2
得:
D
R0 B
Rx
R1 R2 Rx R0 则
E
K1
电桥平衡条件
第第2 2章章仪仪器器科仪学表与基技础术学科基础
单项测量与综合测量
⑴单项测量
单独地、彼此没有联系地测量零件的单项参数。如分 别测量齿轮的齿厚、齿形、齿距等。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量 规的检定、工序间的测量,或为了工艺分析、调整机床等 目的。
第第2 2章章仪仪器器科仪学表与基技础术学科基础 接触式测量
第第2 2章章仪仪器器科仪学表与基技础术学科基础
第二章 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2.1测井分类在本书中,我们把兴趣局限于评价岩石及其所含流体成分的测井问题上。
这包括裸眼井和套管井两个方面的测量内容。
表2—1示出分成两大类的这些测量方法:即由自然(或自发)现象形成的测量方法和由诱发的现象形成的测量方法。
第一组方法仅采用合适的探测装置取得测量结果,第二组除了需要探测系统之外,还要有适当类型的发射体去激发地层的特有响应。
表2—1 测井的测量方法分类2.1.1 自然现象1)能测量的自然伽马放射性为。
①伽马射线的总计数率,如传统的自然伽马测井,②对应于所选能量域的计数率,如自然伽马能谱测并(NGS*或能谱测量)。
2)自然电位。
SP测井。
3)地层温度。
井温测井。
4)井眼直径。
井径测井,实标上是与岩石机械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一种测量方法。
5)井眼偏斜。
井斜测井,测量井眼偏离铅垂方向的角度及其偏离方向(或方位)。
2.1.2 测量地层次生响应的物理性质2.1.2.2 电测量(发出电信号)电阻率或电导率:1) 采用电极系的有:普通电法测井(ES),侧向测井(LL)、微电极测井(ML*),微侧向测井(MLL*)、球形聚焦测井(SFL*)、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高分辨率地层倾角仪(HDT*)、(SDT*)。
2)采用感应线圈的有。
感应测井(IL)。
2.1.2.2 核测量(以伽马或中子射线照射地层):(1) 密度由放射源放出伽马射线,探测地层返回的康普顿散射伽马射线:地层密度或伽马一伽马测井(FDC*、D、GD*、LDT*)。
(2) 光电吸收系数(与平均原子序数有关)这是一种低能伽马射线的现象,也是在岩性密度测井(LDTY)中,除密度之外还要进行测井的内容。
(3) 氢指数地层连续受到高能中子的轰击。
高能中子不断与原子核,特别是与氢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而被减速。
有几种技术已经使用,它们探测:1)热中子(己被减速到热中子能量的那些中子)。
中子一热中子测井(CNL*,NT);2)热中子被原子核俘获时放出的伽马射线:中子一伽马测井(N);3)超热中子(还没有被减速到热中子能量的那些中子):中子一超热中子测井(NE*、SNP*、超热中子型的CNL*)。
古天祥电子测量原理古天祥版各章习题附详细答案
古天祥电子测量原理古天祥版各章习题附详细答案(总3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测量的基本原理一、填空题1 .某测试人员在一项对航空发动机页片稳态转速试验中,测得其平均值为 20000 转 / 分钟(假定测试次数足够多)。
其中某次测量结果为 20002 转 / 分钟,则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x = ______ ,实际相对误差= ______ 。
答案:2 转 / 分钟,%。
2 .在测量中进行量值比较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答案: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
3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答案:统一性,准确性,法律性。
4 . ________ 是比较同一级别、同一类型测量标准的一致性而进行的量值传递活动。
答案:比对。
5 .计算分贝误差的表达式为,其中称为 ______ 。
答案:相对误差6 .指针偏转式电压表和数码显示式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分别属于 ______ 测量和______测量。
答案:模拟,数字7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在比较中常采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 ______ 法、 ______法、 ______ 法。
答案:微差、替代、交换二、判断题:1 .狭义的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个数而进行的实验过程()答案:错2 .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鉴定各种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
答案:对3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答案:错4 .通常使用的频率变换方式中,检波是把直流电压变成交流电压()答案:错5 .某待测电流约为 100mA 。
现有两个电流表,分别是甲表:级、量程为 0~400mA ;乙表级,量程为 0~100mA 。
则用甲表测量误差较小。
答案:错6 .在电子测量中,变频是对两个信号的频率进行乘或除的运算。
第二章 测量基础知识
数学模型建立在一定的论域内。常用的有时域、复域和频域
A.时域
信号在时域内表现为时间的函数u(t)、y(t)。常微分方程是 描述系统特性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它表现为输入信号u(t)和 输出信号y(t)的各阶导数的相互关系,即
n
m
ai pi y(t) b j p ju(t)
i0
j0
p为算子 d dt
时域模型的主要缺点是计算复杂和试验精度低。
B.复域
借助于拉普拉斯变换
[u(t)] u(t)est dt U (s) 0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时域模型转变为复域模型
n
m
ai siY (s) b j s jU (s)
i0
j0
s jw
复域模型的优点是简化计算,但难以直接表达信号系统的
特性,也无法用试验方法求得或分析研究。
C.频域
但σ=0,s=jw时,拉普拉斯变换成为傅里叶变换
F[u(t)] u(t)e jwt dt U ( jw)
复域模型转变为频域模型
n
m
ai ( jw)i Y ( jw) b j jw jU ( jw)
准确度ε:它表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准确度是系统误差大小的标志,准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小。
精 度:它是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反映, 精度高, 表示精 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取两者的代 数和,即τ=δ+ε。精度常以测量误差的相对值表示。
下图表示的射击打靶例子有助于加深对精密度、准 确度和精确度三个概念的理解。
特点:测量过程简单而迅速。
直接测量又可分为两种: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直接比较:直接把被测物理量和标准作比较的测 量方法。如 ⊙天平测物体质量
测量系统的特性课件
测量系统案例分析
06
案例一:激光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分析
总结词
高精度、实时性、非接触式测量
详细描述
激光干涉仪利用激光的干涉现象进行长度和 角度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和非接触 式测量的优点,适用于精密机械加工、光学 研究和计量等领域。
案例一:激光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稳定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需要考虑节点配置和环境因素,如地形、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等。为了提高定位精度, 可以采用多种定位算法和技术,如基于信号强度的方法、基于时间差的方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方法等。
案例五:医学影像设备的精度与可靠性评估
总结词
高精度、高分辨率、安全性
详细描述
医学影像设备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设备,要求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安全性等特点。在评 估医学影像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硬件性能、软件算法和应用场景等因素。
案例二:温度传感器的线性度研究
总结词
温度补偿、信号处理、应用场景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需要进行温 度补偿和信号处理。此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 选择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以满足测量范围、精度和 稳定性的要求。
案例三: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误差修正
总结词
高精度、实时性、鲁棒性
测量系统的特性课件
目 录
• 测量系统概述 • 测量系统的特性 • 测量系统的误差源与误差分析 • 测量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 测量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测量系统案例分析
测量系统概述
01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测量系统是用于获取、处理、分析和 解释测量数据的系统,它包括测量设 备、测量方法、分析技术和解释准则 。
第二章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以测量装置本身的参数表示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 关系,所以它将包含- 着联系输入量与输出量所必须的单位。
1. 测量系统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
当测量系统包 含多个子系统:
H (s ) { H 1 (s ),H 2 (s )L H n (s )}
传递函数结构
(1)串联环节; (2)并联环节; (3)反馈联接。
-
1. 测量系统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
(1)串联环节
H(s)
X(s)
Z(s)
H1(s)
H2(s)
两个环节串联
H (s) Y (s) X (s)
Y(s)
Z (s)H 2(s)
X (s)
H 1(s)X (s)H 2(s) X (s)
H 1(s)H 2(s)
由n个环节组成的串联 系统,其传递函数为:
3.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如何表示?如何研究动 态特性的评价?
4.如何知道现有的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
输入
广义控制系统
控制器
控制对象
输出
输出
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
输出
有反馈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
控制器
子测量系统
-
输入 输入
1. 测量系统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
静态测量、静态响应特性
静态测量:测量时,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 时间而变化;
外界干扰 温 湿 压 冲 振 电磁 度 度 力 击 动 场场
输入 x
检测系统
输入 y = f(x)
摩 间 松 迟 蠕 变老 擦 隙 动 滞 变 形化
误差因素
-
1. 测量系统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
动态测量系统 — 例 零阶系统:电位计、电子示波器
第2部分_测量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误差不变或按 一定规律变化着,这样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按误差的变化 规律可分为恒值误差和变值误差。变值误差又分为线性误差、 周期性误差和复杂规律变化的误差。
参考直线的选用方案
①端点连线 将静态特性曲线上的对应于测量范围 上、下限的两点的连线作为工作直线;
Y(t)
端点连 线
0
X(t)
②端点平移线 平行于端点连线,且与实际静态特性 (常取平均特性为准)的最大正偏差和最大负偏差的 绝对值相等的直线;
Y(t)
X(t)
③最小二乘直线 直线方程的形式为 yˆ a bx
②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③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可以用一个多项式方程表示,即
y a0 a1x a2 x2
称为测量系统的静态数学模型
工作曲线:方程 y a0 a1x a2 x2 称之为工作曲线或
静态特性曲线。实际工作中,一般用标定过程中静态平均特 性曲线来描述。
第二部分 测试系统的静态与动 态特性
静态特性: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或缓慢变化状态时,反映测试 系统的输出值和输入值之间关系的特性。
动态特性:反映测试系统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①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与误差分析 ②测试系统的主要静态性能指标及计算 ③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④测量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2.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与误差分析
一、误差的分类
按误差的表达形式可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误差出现的 规律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按 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原理误差、构造误差和使用误差
工程测量技术_第2.2章 测量系统
5
不平衡时
当R1+∆R1,R2+∆R2,
( R1 R1) ( R3 R3) ( R2 R2) ( R4 R4) R3+∆R3和R4+∆R4时, U E (R1 R1 R2 R2( ) R3 R3 R4 R4 )
平衡时
R1R3 R2 R4
滤波器的类型:根据频率特性不同,滤波器分为低通 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四类。
19
模拟-数字转换
信号多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电流。 当采用数字式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对这些信号 进行处理或显示时,有必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 量,这个转换过程称为模数转换(A/D),通常由 模数转换器来完成。
数据的采集 为了对温度、压力、流量、速度、位移等物理量进行 测量和控制,都是通过传感器把上述物理量转换成能 模拟物理量的电信号,即模拟电信号。将模拟电信号 经过处理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量,送入计算 机,这就是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处理 通常所采集到的数据,是被测对象的某些物理量经过 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又经过放大或衰减、采样、编 码、传输等环节之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数据形式。显 然,这种形式的数据(或信号)对数据使用者来说既 28 不直观,又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反之,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某些数字化测试系统中,需 要将数字量转化成模拟量去驱动执行元件或模拟 式显示、记录器,这个转换过程称为数模转换 (D/A),所用的装置是数模转换器。
20
记录仪器
信号进一步加工放大后,必须通过记录或显示仪器,才能供直
接观察分析,或将其保存下来,事后供后续仪器对所测信号进 行分析、处理。
1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第二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2.周期性信号与非周期性信号 周期信号为时域无限信号。 3.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4.时限信号和频限信号 时限信号在时间的有限区间内有定义、在区间外信号 值恒等于零的信号。如:矩形脉冲等。 频限信号指在频率域内只占据有限的带宽( f1~ f2 )、 在这一带宽之外信号值恒等于零的信号。
(5)信号的时间特性和频率特性
时间特性:随时间变化,包括信号出现时间的先后、
持续时间的长短、重复周期的大小、随时间变化速率
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等等。
频率特性一个复杂信号可以分解成许多不同频率的正 弦分量。将各个正弦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分别按频率高 低依次排列就成为频谱。 (6)信号的空间分布结构
许多信号,既具有时间特性、也具有空间特性
③动态(脉冲)测试技术
–自然界存在大量瞬变冲激的物理现象,如力学中
的爆炸、碰撞等,电学中的放电、闪电等,对这类
随时间瞬变对象进行测量,为动态测量和瞬态测量。
瞬态测试技术有两种方式:
1.测量有源量,测量幅值随时间呈非周期形变化
(突变、瞬变)的电信号;
2.测量无源量,以脉冲或阶跃信号作被测系统的激
励,观察输出响应,研究被测系统的瞬态特性。
第2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2.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2.1.1电子测量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测量科学与电子科学的结 合,产生了电子测量技术
①具有极快的速度
②具有极精细的分辨能力,很宽的作用范围。 ③极有利于信息传递 ④极为灵活的变换技术。 ⑤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2.1.2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测量交流信号的频率范围低
–RLC测试仪、网络分析仪、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仪
第2章测量基本知识
就属于相对测量法,故相对测量法又被称为比较测量法。 相对测量测得的是微差,便于采用各种原理进行放大,故测 量精度高。
4.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相同的测量条件(如测量仪器、人员、 方法、环境等均相同)下进行的测量。由于等精度测量所 得的各结果具有相同的标准差、权重、准确度,因此进行
测量方法是指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得出差值的方法。 根据不同测量对象和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测量工 作至关重要。按照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的方式、方法,从
不同观点、角度,测量方法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无需经过函数关系的计算,通过被测量与标
准量的比较,或用标定好的仪器进行测量就能直接得到测
1.测量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获取定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测量是个比较过程:将被测量和预定的标准进行比 较,得到以数值和测量单位的乘积表示的被测量的 量值信息。测量仪器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工具。
人类早期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就已经对长度﹑ 时间、重量等参数进行测量。直到今天,我们仍然 会使用很多简单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比对测量。 提到测量时,经常出现检测、测试这样的说法,它 们和测量有什么区别呢?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_第02章测量基础知识
间接测量
绝对测量
相对测量
2.3.1 测量方法的分类
按同时被测参数的数目可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
综合测量
2.3.1 测量方法的分类
按测头与被测对象是否接触(是否存在测量力)
接触测量
非接触测量
2.3.1 测量方法的分类
按被测对象与测头的相对状态
静态测量
动态测量
2.3.1 测量方法的分类
5、按测量在机械加工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可分为离线测量 (被动测量)和在线测量(主动测量)。 (1)离线测量:零件加工完后,脱离加工生产线(或已从机床 上取下)的测量,这种测量的目的是发现并剔除废品。 (2)在线测量:零件仍处于加工生产线上,还没有脱离加工设 备的测量,这种测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其目的是控制 加工过程是否继续进行或如何进行,以防止废品的产生。
按级使用时,以量块的标称尺寸为工作尺寸,忽略了量块
的制造误差。大多数情况下均按级使用量块。
量块的分等
主要依据检定量块时中心长度测量的极限误差(测量的 不确定度)和平面平行性允许偏差,将其检定精度分为1、2、 3、4、5、6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6等精度最低。 按等使用时是以检定量块时所得到的量块的实际长度为 工作尺寸,忽略的只是测量误差。
测量条件,这种重复多次测量称为不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
结果在计算平均值时需考虑权重比。
2.3.2 测量器具的分类
测量器具(measuring instrument)是指专门用于测量 的量具、量仪、装置等,根据其结构特点、用途可分为下面 四类: 标准量具 极限量规(专门测量器具) 通用测量器具 检验夹具
(A类)和非统计方法(B类)获得其表征值。
2.5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第2章-技术测量基础
2.3.1 计量器具的概念与分类
测量器具是指:能直接和间接测出被测对 象量值的测量装置。它是测量仪器和测量 装置的统称。
首页
上一节
下一节
量具
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 的计量器具
量块、 线纹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规
检验零件要素实际 尺寸和形位误差综 合结果
光滑极限量规 螺纹量规 位置量规
计量仪器
能将被测量的量值 转换成可以直接观 测的指示值和等效 信息。
- 1.005 …………第一块量块尺寸
35.74
- 1.24 …………第二块量块尺寸
34.5
- 4.5 …………第三块量块尺寸
30.0 …………第四块量块尺寸
为扩大量块的应用范围,可采用量块附件,量块附件中有 夹持器和各种量爪。量块及附件装配后,可用于测量外径、 内径或精密划线。
返回
注意:量块的组合方法及原则 组合原则
返回
2.2长度基准与长度量值传递 系统
在使用组合量块时,为了减小量块组合的 累积误差,应尽量减少使用的块数,一般 不超过4∽5块。为了迅速选择量块,应根 据所需尺寸的最后一位数字选择量块,每 选一块至少减少所需尺寸的一位小数。
例1: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选取尺寸为38.935mm量块组,其选取方 法为: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
第2章长度测量基础
回程误差: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值不变,测量器具行程方向 不同时,两示值之差的绝对值。它是由测量器具中测量系统的间 隙、变形和磨擦等原因引起的。测量时,为了减少回程误差的影 响,应按一个方向进行测量。
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的不肯定程度, 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不确定度的存在是必然的,即使 已修正的测得值也不一定是被测量的真值,因为系统误差不可能 完全消除。
作业
测量方法的分类
1. 按所测的量是否就是被测量分类 (1)直接测量:被测量的数值直接由测量器具上读出。例如用游标 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圆直径,用比较仪测量长度尺寸等。 (2)间接测量:被测量的数值与测量结果按一定的函数关系运算后 获得。例如在测量圆柱形零件的直径D时,可以先量出其圆周长L,然 后通过公式计算零件的直径D。 2. 按被测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是否有机械接触分类
精确度的影响。
使用完毕,应用航空汽油清洗所用量块,并擦干后涂上防锈脂存于
干燥处。
2-3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的分类 计量器具按本身的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3类: (1)标准量具。是指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测量工具,如量块。 (2)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这种工具不能 得到被检验工件的具体尺寸,但能确定被检验工件是否合格,如光滑极 限量规、螺纹量规等。 (3)计量仪器。是指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 计量器具。转换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a.固定刻线量具:指具有一定刻线,在一定范围内能直接读出被 测量数值的量具,如钢皮尺、三角板、卷尺。 b.机械量仪,如百分表、杠杆比较仪、内径百分表等。 c.电学量仪,如电感测微仪、电动轮廓仪等。 d.光学量仪,如立式光学计、工具显微镜、投影仪、干涉仪等。 e. 气动量仪,如水柱式气动量仪、浮标式气动量仪等。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二.量块(长度)
5.量块的组合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二.量块(长度)
6. 量块的作用 1)作为尺寸传递的长度标准,将国家的长度基准按照一定的 规范逐级传递到机械产品制造环节,实现量值统一。
2)计量仪器示值误差的检定标准,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3)比较测量时以量块为基准,用测量器具比较量块与被测尺 寸的差值。
2)必须从同一套量块中选取,决不能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量块中混选。
3)组合时,不能将测量面与非测量面相研合。 4)组合时,下测量面一律朝下。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二.量块(长度)
5.量块的组合
例如:要组成28.935mm的尺寸,采用83块一套的量块。 28.935………量块组合尺寸 -1.005…..第一块量块尺寸 27.93 -1.43……..第二块量块尺寸 26.5 -6.5………第三块量块尺寸 20 -20…………第四块量块尺寸 0
测量技术基础
在机械制造业中,对加工完成的零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实现其互换性而进 行判断与确定的一种手段。 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 长度、角度、几何形状、相互 位臵以及表面粗糙度等
国家标准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测量技术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 。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测量技术基础
3.测量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如下四个要素: (1) 测量对象 在几何量测量中,被测对象是指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2.2 信号的分类(续)
4.时限信号和频限信号
时限信号是指信号在时间的有限区间(t1,t2)内有定义、 在区间之外信号值恒等于零的信号,称为时域有限信号。 例如,矩形脉冲、正弦脉冲等。而周期信号、指数信 号、随机信号等,则为时域无限信号。
频限信号是指在频率域内只占据有限的带宽(f1 —f2)、 在这一带宽之外信号值恒等于零的信号,称为频域有限 信号。
12
2.2.5 系统的可测性与可控性
系统可观测——系统的属性(事物内部自身运动的表现) 能通过周围环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能通过外部世界观 测到。 系统是可控——系统(事物内部运动)能接收周围环境的 影响,变更系统的运动状态。
v1 v2 x1 x2 xn ve y1 y2 ym
The 13 End
系统内部状态 s1、s2、 „ 、 sr
2.3.3 集中式与分布式的多路测量
1.集中式多路测试系统
执行机构 或显示器
x1
模 拟 多 路 复 用 器
模 拟 多 路 分 路 器
y1
x2
A /D
处理器
D /A
y2
xn
yn
14
2.3.3 集中式与分布式的多路测量(续)
2.分布式多路测量系统 (a)网络化测量系统
4
2.1.3 电子测量的内容
电子测量的内容:
(1)按具体的测量对象来分类,包括下列电参数的测量 ①电能量的测量 包括各种频率及波形下的电压、电流、 功率、电场强度等的测量。 ②电路参数的测量 包括电阻、电感、电容、阻抗、品 质因数、电子器件参数等的测量。 ③电信号特征的测量 包括信号、频率、周期、时间、 相位、调幅度、调频指数、失真度、噪音以及数字信号 的逻辑状态等的测量。 ④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 包括放大倍数、衰减、灵敏度、 频率特性、通频带、噪声系数的测量。 ⑤特性曲线的测量 包括幅频特性曲线。
x
S1
v
S2
u
S3
y
21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3)分辨力
又称灵敏度阈,它表征测量系统有效辨别输入量最小变
化量的能力。 对模拟式测量系统,其分辨力一般为最小分度值的1/2~ 1/5。 对具有数字显示器的测量系统,其分辨力是当最小有效 数字增加一个字时相应示值的改变量,也即相当于一个 分度值。 对于一般测量仪表的要求是:灵敏度应该大而分辨力应 该小.
30
2.4.3 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条件及误差的表 示方法(续)
2.工作特性及仪器误差
测量仪器的工作特性(技术指标)包括①误差;②稳
第2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
主要内容
2.1 2.2 2.3 2.4 2.5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电子测量的对象——信号与系统 测量方法的分类概述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2
2.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2.1.1 电子测量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了测量科学与电子科学
的结合,产生了电子测量技术 ①具有极快的速度 ②具有极精细的分辨能力,很宽的作用范围。 ③极有利于信息传递 ④极为灵活的变换技术。 ⑤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22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4)测量范围、量程
测量范围——测量系统所能测量到的最小被测量(输
入量)与最大被测量(输入量)之间的范围。
量程——测量系统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的
模即称为量程。量程又称满度值,表征测量系统能够 承受最大输入量的能力。
R | x m ax x m in | 例如一温度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是-60~+1200C,那么它
28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7)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值对于组成测量系统的各环节而言甚 为重要。 前一环节的输出电阻R01相当于后面环节的信号源内阻,所 以输出电阻理想值应为零。
后一环节的输入电阻Ri2相当于前面环节的负载;输入电阻
理想值为无穷大。
29
2.4.3 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条件及误差的 表示方法
的量程为1800C
23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5)线性度
测量系统的输出——输入关系应当具有直线特性,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说明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实际
关系曲线偏离其拟合直线的程度
L
| m ax | y m ax
y a bx
100%
y
max
选定的拟合直线不同,计算
15
2.4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2.4.1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概述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2.4.3 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条件及误差的表 示方法
16
2.4.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概述
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可分为两类:
一类被测量是静止不变或变化极缓慢的情况,
此时工作在静止状态下的测量系统,其输入与 输出量间的函数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静态特 性; 另一类是被测量不断变化的情况,此时,工作 在动态下的测量系统其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函 数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7
2.2.2 信号的分类
1.确定性信号和非确定性信号
电子测量中被测信号大多是时间的函数 x(t),按其性质 不同可分类如下: ①确定性信号: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能够重复实现的 信号。 ②非确定性(随机)信号: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不能 够重复实现的信号。
2.周期性信号与非周期性信号 3.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b)无线电遥测系统
PLC
前端机
计算机
显示器
发射机 载波调制 多路测量 设备
接收机 载波调制
标准 总线 智 能 传感器 压 力 温 度 模拟 I/O 电 阻 压 抗 报 答 开关 I/O 状 态 数 据 采集站
传 感 器 信 息
分路设备
传 感 器 信 息 发送端
传 感 器 信 息
记录处理 或计算机
接收端
所得的线性度数值也就不同
0 x
24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3.静态特性的质量指标
(1)迟滞
亦称“滞后”或“回差”,表征测量系统在全量程范围内, 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或由大到小(反行程)两者静 态特性不一致的程度。
H
| H m | YF S
100%
25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1.技术条件: 静态指标属于技术指标的一部分(工作特性)。
一台仪器设计好了后,要给出仪器的用途、工作特性、工 作条件,以及运输、贮存条件的技术文件。所以,它既是 设计制造厂商的产品标准,也是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 的重要依据。 仪器的用途:是研制或使用仪器的目的,它决定了仪器 的功能,同时与仪器的工作条件、工作特性等密切相关。 测量仪器的工作特性:是用数值、公差范围等来表征仪 器性能的量值,习惯上又称为技术指标。 分为电气工作特性和一般工作特性两类 仪器的工作条件: 分基准、额定和极限三种。
(4)准确度
测量系统的准确度,俗称精度。
(5)可靠性
装置在规定的时期内及在保持其运行指标不超限的情况下 执行其功能的性能。反映产品是否耐用的一项综合指标。 ①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标准工作条件下不间断地工 作,直到发生故障而失去工作能力的时间称作为无故障时 间。 ②可信任概率P——表示仪表误差在给定时间内仍然保持 在技术条件规定限度以内的概率。 ③故障率或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F的倒数。
2.静态特性的基本参数
(1)零位(零点)
Y=s0+ s x 1 y y=sx
当输入量为零x=0时,测量 系统的输出量不为零的数值 零位值为 y S0
0
x
零位值应设法从测量结果中消除。例如可以通过测量系统 的调零机构或者由软件扣除。
19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2)灵敏度
是描述测量系统对输入量变化反应的能力。 输 出 量 的 变 化 量 y dy 灵敏度:
27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续)
(6)稳定性和影响系数
①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在规定工作条件范围之内,在规定 时间内系统或仪器性能保持不变的能力。 如:2.1mV/8h, 一年不超过1%满量程输出。 ②影响系数——指示值变化与影响量变化量的比值 一般仪器都有给定的标准工作条件,例如环境温度20oC、 相对湿度60%、大气压力101.33kPa、电源电压220V等。 又规定一个标准工作条件的允许变化范围:环境温度 (20±2)oC、相对湿度60%±15%、电源电压(220±5)V等。 如电源电压变化10%引起示值变化1%(相对误差); 温度变化1oC引起示值变化3.1×10-3(引用误差)
The End 6
2.2 电子测量的对象——信号与系统
2.2.1 信号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目的是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其特点为:
①信号是用变化着的物理量来表示信息的一种函数;
②信号是具有能量的信息载体。被测对象的信息感知阶段 的任务,是要把信息变换成信号;
③对信号进行测量后,才能从信号中提取出信息,这是电 子测量的根本目的。
17
2.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1.静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非线性时:
y Sx
2
Y=s 0 + s 1 x y y=sx
y f ( x ) S 0 S1 x S 2 静态特性的方法: 对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标定或定期进行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