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选择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答案

2020届高三百校大联考历史答案

文科综合·大联考(3-2)参考答案(历史)24.A(解析:西周时期修建“周道”“周行”是为了提高自上而下传达周天子命令的时效性,提供自下而上诸侯朝觐周天子的便捷性,提升军队行动和军事打击的机动性,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故选A项。

集权制度创立于秦朝,排除B项;交通进步有利于增强一些诸侯国的实力,但“各诸侯国”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所述无关,排除D项。

)25.D(解析:左思的遭遇反映了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之下,选官重门第而轻才学,士族门阀势力垄断仕途,占据高官显职,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故选D项。

汉代的察举制是官吏依据德行察访人才向中央推荐,并设定孝廉、秀才等科目分科取人予以任用,故排除A、C两项;根据血缘亲疏选官是西周时期宗法分封之下实行的,排除B项。

)26.B(解析:根据图片中“仁义礼智人性之纲”“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和题干中“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重视以理学修养观教化儿童,提高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从而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故B项为正确答案。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人伦纲常已成为教育内容,排除A项;“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排除C项;儒学复兴运动是在唐后期至北宋,随着宋代理学产生与发展,这一运动即已结束,排除D项。

)27.D(解析: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决策权完全属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乾隆时期为严格保密,挑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军机处听差,而专派御史稽查军机处值庐,显然也是出于保密需要而防范任何人窥探,与行政效率和权力消长无关,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28.B(解析:近代中国翻译的西学书籍中,20世纪前十年自然科学类占比大降,社会科学类上升为占据大部分,是由于随着19世纪末变法运动失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对西方政治学说产生强烈兴趣,掀起了译介西方社会政治学术著作的热潮,革命思潮逐渐取代维新改良思潮而成为时代主潮,因此B项正确,排除A项;题目中所述变化发生于“20世纪的前十年”,而导致政权与制度变革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此后,故排除C、D两项。

2019-2020年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计75分。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设有对地方、对百官的监察制度及监察机构,以期实现对权力的约束。

其中“位卑权重” ,“以小驭大” 且无固定治所的是A.秦朝丞相B.汉朝刺史C.元朝御史台D.明朝提刑按察司3、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 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 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4、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5、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6、“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在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有①政治上农民遭受压迫奴役之苦②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位的真实写照③封建农民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④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本质上是土地公有制B.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C.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8、李守德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平民。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百校联盟(全国卷)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天下为公2.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24道题,每题2分)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在周灭商以后实行的,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⑤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2.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

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A. 提高行政效率B. 强化官僚政治C. 削弱贵族集团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削弱了君权;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官僚的任免权属于皇帝,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ABC项。

3.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毕业班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0届全国大联考高三毕业班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大体上说,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只有家务,没有政务。

秦汉开始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

这一转变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B.顺应了专制体制形成的潮流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2.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结果做了详细统计,见下表(单位:人)。

表中数据反映出唐代A.官员文化素质得到提高B.科考成为官员入仕的主渠道C.士族依然存在政治影响力D.科举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1382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宋讷出任文渊阁大学士。

一次,宋讷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

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了明太祖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4.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政治体制的局限性B.民主政治的直接性C.政治运行的高效率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5.根据《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的其他相关规定,侵占罪是指未经被窃人同意而持有物品的人非法使用或非法侵吞该物品的行为,其中非法使用是指窃用,非法侵吞是指侵吞。

这一规定旨在A.规范城邦公民个人行为B.协调公民经济纠纷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明确侵占罪的主体6.虽然罗马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

2020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百校联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

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

这说明,分封()A. 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 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C. 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 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2.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

这一变化()A. 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 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 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 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3.“如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

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 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 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 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 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 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 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5.1907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人该公司,俾资经营”。

由此推知,当时()A. 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B. 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C. 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D. 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6.1913年11月,《民权报》发表评论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这一-评论折射出()A. 传统政治模式被颠覆B. 政治斗争空前激烈C. 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D. 民主观念深人人心7.1929年4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B. 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C. “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D. 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8.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二十九)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二十九)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二十九)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B. 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C. 《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D. 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主要说黍和稷在记载中作物提及的次数多,说明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故选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最早”,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精耕细作”,且据史实,周用石器耕作,是精耕细作萌芽期,排除B项;《诗经》记载黍和稷次数减少,与井田制是否衰败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

2.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

”这一规定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B.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C.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D.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可知,推举的官员如果出观贪污腐败或不能胜任的情况,不仅处理该官员,还要追究推荐者的责任,这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及维护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官员举荐须承担连带责任,不能体现促进国家政务有序进行,排除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突显皇权至上,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精装版

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2.2.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 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 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 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选拔标准和方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排除A. 材料没有反映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而是强调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排除C.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排除D.3.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 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 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 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可以看出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尚书省仍然存在,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4.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A. 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 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 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时期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故B 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影响与作用.学生需注意相关知识的掌握.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汉人也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5.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 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也用于商品交换和缴纳赋税,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小农经济特点6.6.两宋时,风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 货币税取代实物税C. 抑商政策略有松弛D. 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用纸代役”的现象说明当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故D项正确;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仍然是实物代替赋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故C项错误.7.7.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 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 开放海禁政策C. 对福建人剿抚并用D. 采取富民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谭纶认为海禁导致了福建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谭纶阐述了海禁对福建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提到清除侨寇残余势力的主张,排除 A.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排除C. 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是为了解决“盗愈”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信息“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8.8.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评判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历史的褒贬、对历史的评判,而没涉及仁政观念、儒家干政、重史传统等方面的信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 错在不涉及仁政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儒家干政,儒家干政本身也是不合史实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史传统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9.9.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A【解析】材料中工场工人占30%,可见,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租佃关系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人的地位,故C项排除;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从鸦片战争起,排除D.10.10.“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 井田制的瓦解B.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 百家争鸣的出现D. 中央集权受到冲击【答案】B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夫为妻纲”,“以孝治国”反映出儒家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但此时儒家还未成为主流思想,故A、C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1.11.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罢黜百家的结果B. 科举制度的繁荣C. 宋明理学的影响D. 民间书院的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题干分析可知,从汉代到宋代“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说明孔子的思想在宋代影响很深,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宣扬“理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故孔子取得了独尊地位,故选C项.A选项是汉代的因素;B选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D 选项不是主要原因.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十分熟悉.材料给出的是两个时间,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宋朝.学生在材料中看到这两个时间段就应该马上在头脑中反映出汉代经学和宋明理学,这样在解题的时候直指答案,不会多走弯路.12.12.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A.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B. 弱化族人社会责任C. 巩固宗法血缘制度D. 立足伦理注重规范【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孝其亲……敬其夫……爱其弟……恭其兄”等信息可以看出,家规强调的是长幼有序,而非尊卑等级,A项错误;材料“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强调的是族人的社会责任,B项错误;宗法制涉及的是权利财产继承,材料无体现,C项错误;中国古代立家规,目的就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规范家族成员的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D项正确.13.13.克里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里斯提尼改革A. 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B. 摧毁了氏族制残余C. 扩大了民主力量D.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C【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血缘部落,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同时让“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这样便于更多的人得到公民权,扩大了民主力量,故答案为C项.这种改革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并非“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或“摧毁了氏族制残余”,排除AB项;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排除D项.14.14.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明确了法官在处理贪污受贿案件的基本程序,所选取的陪审员必须是有一定财产的,所以不能说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材料只是对个例进行了规定,不能以偏概全说其是罗马法完备的标志,该法与罗马的政体无关,所以A、B、C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陪审制的产生及影响15.15.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 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 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 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 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是要从人的视角看待世界,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是重视理性思考的作用,故选D.材料没有提到宗教,所以排除A;结合所学,普罗泰戈拉追求功利,忽视道德,排除B;C只是揭示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没有上升到本质的高度,排除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觉醒﹒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名师点睛】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具有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提出“知德合一”、“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等观点,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家极为相似.16.1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市场的形成B. 工业革命的开展C. 商业革命的影响D. 亚洲人口的膨胀【答案】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材料时间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物产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人口的膨胀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商业革命分析解答.17.17.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A. 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引发了价格革命C.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D.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联系加强了,各地区人种、观念、技术等方面都出现了频繁的交换,故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A项错误.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没有涉及价格革命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而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项错误.18.18.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1550 3 3 2~31600 11~14 10 4.41650 10~13 8~9 61700 12 10~12 8.51750 18~20 18~25 12.21800 30 23~25 18A. 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B. 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C. 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D. 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通过白银的流动考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题中数据反映了最终流向东方的白银占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是总数是在不断的增加,在当时东方主要的贸易对象便是中国,所以D项正确.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9.19.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年份地区1699~1701177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6 45.0 37.3 36.3 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答案】C【解析】材料仅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不能看出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故A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英国对亚非拉地区地区的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说明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故B项错误;根据英国对亚非拉地区不断增长的出口可知英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C项正确;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例下降,并不代表销售额下降,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图表类型主观题,除了要体会把握上述的命题路数和解题思路,还要注意,准确回答这种试题的前提是要读懂图表,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入手:(一)标题:看清标题的内容;(二)时间: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三)数据: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四)图示:明确图表中各种符号的具体涵义;(五)注释:往往包涵解题的关键信息源.20.20.1701年,英同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A.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是为了限制国王的宗教自由,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不完全;D项1689年《权利法案》.所以答案选B.21.2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的主要原则B. 首相与普通阁员拥有同等权力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形成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答案】C【解析】解题时需要注意材料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联系已学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是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22.22.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就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权.”这说明当时美国A. 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B. 参众两院集体负责C. 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D. 总统对国会负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很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等反映总统与法院和国会之间的牵制,说明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A正确;参众两院集体负责与材料无关,排除B;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表述错误,排除C;总统对选民负责,排除D.所以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23.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指出了美国I787年宪法A. 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B. 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C. 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D. 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没有强调联邦制,而且此时已经是第三共和国,而非“新生的共和国”;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改变了建国之初邦联体制下松散无力的状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4.2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 推崇理性的力量B. 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 反对智者诡辩行为【答案】D【解析】推崇理性的力量与材料中强调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推动美德与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所强调的人的道德,与神的意志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是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关键是要明白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即美德”的真是含义,“知识即美德”是一个哲学命题,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所以材料中的“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表示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诡辩破坏美德.25.25.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举出薄伽丘的观点,从“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看出反封建的思想,充斥着对封建阶级特权的不满.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封建贵族对平民的压制;B 选项错误,薄伽丘只是对封建特权表达不满,并没有提出要推翻封建君主制;C选项错误,他的思想没有体现出理性的特点.26.26.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

这表明,西周A.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B.王权衰微的趋势日益明显C.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D.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2.2018年12月,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圆明园文物——西周晚期青铜器“虎蓥(yíng)”(见右图)回归祖国,其顶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

作为实物史料,它可以直接用来研究A.古代冶金业的生产技艺B.西周家庭手工业的进步C.农业灌溉技术的新发展D.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3.《后汉书》记载,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

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这表明A.门阀世家把持选官特权B.选官制度出现根本性变化C.官吏选拔日趋公平公正D.科举制选官方式开始出现4.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世宗派朱纨整顿海防以防倭,朱纨严厉禁绝沿海百姓私自泛海通番,却遭到御史周亮等弹劾,闽浙籍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也反对朱纨。

这反映了明朝中期A.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B.鼓励民间对外贸易C.出现开放海禁的呼声D.朝贡贸易已然废止5.“凤凰网”评论: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Ⅰ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Ⅰ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Ⅰ历史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这表明A.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B.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C.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D.国家经济支柱分六种2.《战国策》记载“秦以牛田”,西汉贾谊《新书》记载邹穆公时邹民“饱牛而耕”之事。

这直接说明A.牛耕在全国得到推广B.粮食产量有了巨大提高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率D.农业动力发生重大变化3.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

这一现象的思想文化因素是A.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B.古代正统思想的影响C.“学而优则仕”风气的形成D.道学家重视道德操守4.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材料表明A.杭州城以经济功能为主B.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C.商品交易突破空间限制D.政府重视商业贸易活动5.有专家指出,汉朝已不完全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桑弘羊是因为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行官商勾结。

据此可知,上述做法A.实质是官府对商业的垄断B.使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C.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实行过D.使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6.明朝永乐年间,政府获得白银收入后,多用于制造首饰,铸造银柜保存重要文件,塑为银印,携出海外采购珍宝并赏赐外国贡使。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卷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答案】B【解析】【详解】"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了周代的德治思想,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分离”,排除A;材料反映周代的德治思想,无法体现天子权力下降,排除C;材料“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统治者仍然重视“天命”,无法体现“对天的认识理性化”,排除D。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练习题二(全国卷 I)历史试题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练习题二(全国卷 I)历史试题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练习题二全国卷I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黒。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東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滿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组带达到凝聚宗族目标。

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削A.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西周统治的疆域B.有利于官僚政治的转型C.促进了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过渡D.使割据成为了政治常态2.据经书记载、“冠礼”实行于周代。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候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是周代男子成人的必经仪式,表示他们已经成人,可以行使和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可见、周代的“冠礼”A.实现了大小贵族的平等B.根源于家国一体的传统C.有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D.冲击了天子的宗族权威3.唐初,三省有两个层次的分权:一是中书主草诏制令、门下主审复封駁,这成为辅助皇帝决策的两道程序,二是在此基础上两省共同行使的輔助决策权与尚书省行使的行政管理权的分立,从而形成“两个层次的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据此可知,唐初A,中央行政体系紊乱低效B,权力制衡体制开始形成C.行政机关的独立性增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模考 历史
单选题
1.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
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这表明( )。

A.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
B. 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
C. 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
D. 国家经济支柱分六种
2.《战国策》记载“秦以牛田”,西汉贾谊《新书》记载邹穆公时邹民“饱牛而耕”之事。

这直接说明( )。

A.牛耕在全国得到推广
B. 粮食产量有了巨大提高
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率
D. 农业动力发生重大变化
3.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
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

这一现象的思想文化因素是( )。

A.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B.古代正统思想的影响
C.“学而优则仕”风气的形成
D.道学家重视道德操守
4.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
有铺席买卖。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材料表明( )。

A.杭州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B. 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
C. 商品交易突破空间限制
D. 政府重视商业贸易活动
5.有专家指出,汉朝已不完全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桑弘羊是因为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
行官商勾结。

据此可知,上述做法( )。

A.实质是官府对商业的垄断
B.使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C.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实行过
D.使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6.明朝永乐年间,政府获得白银收入后,多用于制造首饰,铸造银柜保存重要文件,塑为银印,携出海外采
购珍宝并赏赐外国贡使。

这说明当时( )。

A.外贸发达白银大量流入
B. 流通领域广泛使用白银
C. 白银价值得到广泛体现
D. 白银的货币化尚未开始
7.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
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

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
B.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
C.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
D.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8.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9.《南京条约》签订后,与传统的贸易有继承关系的通商口岸是( )。

A.上海
B.福州
C.宁波
D.广州
10.晚清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大体由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借贷资本三部分组成。

甲午战争之前,资本构成比
例大致为国家资本占43.44%,借贷资本占11.38%,买办和官僚资本占18.34%,商人资本占26.84%。

这反映出晚清工业( )。

11.维新运动培养起近代中国第一批新型知识分子。

他们除了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外,还积极从事各种近代的文化事业,如办报刊、办学堂、组织学会团体,翻译出版书籍,提倡白话文,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做了大量准备和奠基的工作。

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 )。

12.下表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官立、公立、私立学堂所占比例表。

该表能够折射出当时( )。

13.下图为1912-1936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曲线图。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14.1929年3月19日,《申报》报道山东藤县发生的以“放任妇女缠足”为口号的红枪会事变。

这反映出当时()。

15.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

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该制度( )。

A.成为中国经济支柱
B.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
C.资本构成渐趋合理
D.资本主义已渗透到农业经济
A.培养了中国首批知识分子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推动了近代白话文的普及
D.促进了近代思想启蒙
A.科举教育与学堂教育长期并存
B.公立学堂办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清末新式教育的多元办学途径
D.
官立学堂教育是学校教育主体
A.民族工业阻力减少
B.经济结构变动较为频繁
C.近代工业仍在发展
D.
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A.改良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B. 缠足陋习尚未消失
C.放任缠足成为社会时尚
D. 妇女实现缠足自主
A.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
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
D.
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模考 历史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B.是《共同纲领》里最早确立的制度
C.已在全国各个行政区得到实施
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7.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同时
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

这一举措( )。

A.推动家庭承包经营走向深入
B.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建立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18.古雅典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必须参与选举,拒绝参与者将受惩罚;它还规定每个公民必须用一生当中的一
年时间担任公众仲裁人的职务。

这说明,古雅典民主( )。

A.导致公民意识和城邦观念缺乏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
D.真正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
19.罗马法中有一案例:如果石头从运货马车上掉下来打碎或者打破别人的东西,而石头掉下的原因又在于马
车夫没有把他们捆牢,那么他就要承担责任。

这体现了古罗马法( )。

A.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D.按损害大小确定惩罚力度
20.有学者认为,是宗教改革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宗教改革将普世的公教秩序移去,恢复民族的自主,
成立了主权国家。

下列言论可以直接作为此观点论据的是( )。

A.“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B.“(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
C.“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神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
D. “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不受任何人的管辖”
21.1726年,丹尼尔·笛福评论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
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英国(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贵族政治的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2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3-1914年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每天生产近
800辆,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10年之后达到了每15秒生产1辆。

福特的奇迹也是美国奇迹。

材料主要说明( )。

A.汽车工业实现了人工智能
B.福特奇迹挖掘了劳动潜质
C.美国奇迹等同于福特奇迹
D.垄断组织造成了生产集中
23.许多学者认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包含有俄罗斯传统和革命后果方面的因素。

有的学者指出,斯大林体制
“是所有社会力量情绪和活动的综合产物”。

这说明( )。

A.对历史事物的研究难以达成共识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小农经济国家
C.斯大林抛弃传统强势建立该模式
D.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4.苏联某一时期,在集体农庄里,人们开始掌握经济核算、成本、利润、工资等一些经济学概念,针对各家
各户宅旁园地的税收大大减少,宅旁园地产品义务交售的制度被取消。

这表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进
B.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国家工业化
C.农业落后的形势得以扭转
D.尝试改革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25.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有一百多个。

20世纪70年代还仅有28个,到80年代增加到32个,90年代
中期超过40个。

由此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组织中的60%是9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的,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酝酿跨洲扩大成员范围。

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 )。

A.出现洲际联合的发展趋势
B.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C.发展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