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学设计
学院名称: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题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学生姓名:刁震宇
学生学号:12304014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年级九年级上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3)在实际问题中,能够依据题设条件,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主要内容
本节所授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次册的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其中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一次项以及常数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
2.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随着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方程的工具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等,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且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方程的模型并不都是线性的,另一种方程——即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由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学习内容的经验
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2.学生已有经验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将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求出方程的解。当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学生会产生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3.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学习风格
初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对问题的探究不够透彻,举一反三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待培养。
4.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本节课学生的难点可能会出现在在实际的问题中,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针对这个难点,我将给学生尽量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并让学生各抒己见,如果学生思路有偏差,我会加以引导,由学生最后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够将其转化为一般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
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他的一般形式。
难
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教学
方法
对比分析、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教师用书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创设情境
探究发现
学习新知温习旧知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
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
程?什么叫做二元一次方
程?以及他们的一般形式。
2.探究发现
问题一(引例1):
如图2-1,幼儿园活动教室
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
米,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
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
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
域的宽度都相同,你想求出
这个宽度吗?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根
据已知条件,引导学生用未
知数x表示题中的某个未知
量,再依据题设条件,建立
学生回忆以
前所学知识,并积
极主动回答问题。
如果学生回答正
确,老师加以鼓
励;如果错误,老
师及时纠正。
老师引领同学思
考,给予提示,让
同学自己在练习
本上进行验算,然
后提问同学的答
案。如果正确,加
以鼓励;如果错
误,加以纠正。最
后把这个方程化
简后的一般形式
写在黑板上,并注
明“问题一”。
目的:通过对这两
个问题情境的回
顾,加深学生对
“元”和“次”的
理解,为本节课的
学习做铺垫。同
时,便于与一元一
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进行类比,从
而得到一元二次
方程的概念。
旨在尊重学生意
愿,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进一步要
求学生根据条件
列出关系式,旨在
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的能力、提高学
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也为后续归
纳一元二次方程
提供材料。
方程,并将发成转化为一般形式。
问题二(引例2):
观察下面这个等式:
根据猜想继续找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如果将第一个数设为x,如何用带有x的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
问题三(引例3)
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老师引领同学
思考,给予提示,
让同学自己在练
习本上进行验算,
然后提问同学的
答案。如果正确,
加以鼓励;如果错
误,加以纠正。最
后把这个方程化
简后的一般形式
写在黑板上,并注
明“问题二”。
老师引领同学
思考,给予提示,
让同学自己在练
习本上进行验算,
然后提问同学的
答案。如果正确,
加以鼓励;如果错
误,加以纠正。最
后把这个方程化
简后的一般形式
写在黑板上,并注
明“问题三”。
旨在让学生
猜想:是否还存在
五个连续整数,使
前三个数的平方
和等于后两个数
的平方和。然后让
学生根据猜想继
续找这样的五个
连续整数,在难以
找到的情况下,促
使学生想办法归
结为方程去解决,
体现方程的简捷
性。同时也为引出
一元二次方程的
概念提供材料。
通过前两个环节
的学习,直接让学
生设未知数,列出
适合条件的方程。
2
2
2
2
214
13
12
11
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