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教案 冀教版
平均分-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分-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2.能够求出一组数的平均分。
3.掌握使用加法、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一组数的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难点:利用加法、除法求一组数的平均分。
三、教学内容1.知识讲解:什么是平均分、如何求平均分。
2.练习:例题练习及课堂作业。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教师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小明这一周考了五门功课,分别是语文90分、数学85分、英语89分、科学87分、体育92分,这些分数加起来是多少分?接着问学生,这五门功课的平均分是多少分?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2.知识讲解1.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指若干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的值,也就是平均数。
2.如何求平均分?若已知若干数据a1,a2,...,a n,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分,可以用以下方法:(1)将这些数据相加:a1+a2+...+a n。
(2)将这个和除以数据的个数:(a1+a2+...+a n)/n,得到平均分。
例如:小明这一周考了五门功课,分别是语文90分、数学85分、英语89分、科学87分、体育92分。
这些分数加起来是:90 + 85 + 89 + 87 + 92 = 443。
这五门功课的平均分是:443 ÷ 5 = 88.6。
3.练习例1. 某班共有 50 名学生,其中有 10 名学生的身高为 1.5 米,有 20 名学生的身高为 1.6 米,有 15 名学生的身高为 1.7 米,有 5 名学生的身高为 1.8 米。
求这50 名学生身高的平均数。
解:将这些数据相加:10 × 1.5 + 20 × 1.6 + 15 × 1.7 + 5 × 1.8 = 50。
这 50 名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50 ÷ 50 = 1.6 米。
例2. 某小组里有 5 名运动员,他们分别跑步时间为 13 秒、14 秒、15 秒、15 秒、16 秒。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除法(一) 认识除法 平均分》优质课教案_0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花片、水果图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体验平均分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采过松果吗?我们的小伙伴松鼠甜甜和乐乐一起去山上采松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伴着优美的音乐,两只小松鼠在快乐的采着松果。
最后,他们采了10个松果。
小松鼠说:“我们两个分,可能有几种结果呢?”小松鼠发愁了。
二、探究与体验任意分两只小松鼠要分10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得到几个松果呢?你们赶快帮帮小松鼠,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1:一只分1个,另一只分9个生2:一只分2个,另一只分8个;生3:一只分3个,另一只7个。
生4、一只分4个,另一只分6个。
生5、一只分5个,另一只也分5个生说自己的发现。
并说出为什么不一样。
(5和5这种分法和其他的不一样。
因为它俩分的一样多。
学生拿学具在桌上分,分完后和小组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
2、动手操作,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几种分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吗?如果2只松鼠分得同样多,到底怎样分呢?你们每人都有学具,实际分一分,并且要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先每只松鼠1个,再每只松鼠1个,就这样分下去,直到分完。
生2.先每只松鼠2个,再每只松鼠2个,正好每只分4个…… 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做法,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分法。
让学生像老师那样互相说一说。
并说说平均分需注意的事项。
(份数、同样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平均分|冀教版
平均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糖果、小猴子分香蕉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把六颗糖分成2份。
师:同学们啊,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生:分过。
师:老师这呀,带来了什么?看(投影糖)生:糖。
师:你们最喜欢的糖,有几颗?生:六颗。
师:哎,如果要把这六颗糖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呢?请你(手势请生回答)生:可以一份三3个,另一份也是3个。
师:好,老师按照你说的把它分开。
(投影操作)可不可以吗?生:可以。
师:嗯,有不同的分法吗?请说(手势请生回答)生:可以分成一份2颗,一份4颗。
师:2颗和4颗可不可以?生:可以。
师:嗯,也是可以的。
(边说边投影操作)师:还有,你说(手势请生回答)生:还可以分成1颗和五颗。
师:行吗?生:行。
2.探讨如何分才更公平,揭示课题。
师:好(投影操作),有那么多的分法是吧,那如果这六颗糖是分给两个小朋友的,你觉得他会喜欢哪种分法呢?你来说(手势请生回答)生:一份3颗那种分法。
师:你的意思是3颗3颗那种分法,对吧?再请,你认为呢?(手势请生回答)生:我也觉得是一份3颗的。
师:哦,你们都觉得是一份3颗3颗是吧?认为这样的举手?(生集体举手。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1认识平均分 教案
表内除法一第1节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
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新知探究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1 72 63 54 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个磁铁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项动手操作,为后面平均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地招待它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
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得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
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②该怎样分?教师:下面请同学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
平均分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平均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活动。
活动一,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活动二,在随意分的基础上,又提出问题: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在学生通过操作,形成共识的情况下,给出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把10颗松果随意分成2份和分成“同样多”的2份的不同意义,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话:你喜欢小松鼠吗?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小松鼠。
你们看。
师:你们知道松鼠爱吃什么吗?松果。
师:现在张老师有10颗松果要分给这两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呢?你来想一想。
学生说一说,说出所有可能性。
师:追问: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
为什么?形成共识:每只小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
因为分得同样多。
(二)摆一摆、分一分。
认识平均分师: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听清楚张老师的要求:用你手中的10个小棒代替10颗松果来分一分,看看应该怎么分。
分完之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分法。
开始交流分的方法(1、2、3、4、5)和结果(分成了2份,每份是5个)。
师生总结:不管怎样分,最终都分成2份,每份是5个。
同学们在数学里,“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三)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平均分,下面就来解决“关于平均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值教案 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值教案冀教版
教学目标
- 了解平均值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平均值
- 能够应用平均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冀教版》
- 黑板、彩色粉笔
- 图表和实际数据样本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平均值的概念。
例如:小明每天跑步的距离分别是2公里、3公里和4公里,那么他每天跑步的平均距离是多少?
2. 讲解:给出计算平均值的公式:平均值 = 总和 ÷数据个数。
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3. 计算实例: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他们尝试计算平均值,并进行讨论和比较结果。
4. 练: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平均值进行解决。
鼓励他们分组合作,共同思考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复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应用平均值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6. 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评价
- 在练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正确的思考方法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应用平均值概念进行更复杂的问题解决
- 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平均值的意义和作用
注意事项
- 本教案根据《二年级数学上册冀教版》编写,建议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均分|冀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平均分|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均分:将一些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平均分给若干人,每人分得同样多。
2. 学习除法:通过平均分的过程,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食物、分配物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进行平均分。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中的“平均分”概念,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水果、玩具、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分水果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
2. 新课导入:介绍平均分的概念,讲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多个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进行平均分。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除法平均分的练习题。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3. 实际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生活应用:和家人一起分配一些物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和除法的运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所学知识。
一、板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板书内容的选择应当精准反映教学的核心要点,避免冗余信息,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最重要的知识点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教案 冀教版
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设备:小松鼠摘松果的课件,小棒,花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采过松果吗?我们的小伙伴松鼠甜甜和乐乐一起去山上采松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伴着优美的音乐,两只小松鼠在快乐的采着松果。
最后,他们采了10个松果。
小松鼠说:“我们两个分,可能有几种结果呢?”小松鼠发愁了。
二、探究与体验1.任意分。
两只小松鼠要分10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得到几个松果呢?你们赶快帮帮小松鼠,好吗?生先自己思考,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不会的可用学具试着分一下。
全班交流。
可能:一只分1个,另一只分9个。
一只分2个,另一只分8个。
一只分3个,另一只分7个。
一只分4个,另一只分6个。
一只分5个,另一只也分5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平均分。
你们很聪明,有这么多种分的结果。
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几种分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吗?生说自己的发现。
并说出为什么不一样。
(5和5这种分法和其他的不一样。
因为它俩分的一样多。
师:如果有12个松果,3只松鼠分得同样多,到底怎样分呢?你们每人都有学具,实际分一分,并且要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拿学具在桌上分,分完后和小组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
(1)先每只松鼠1个,再每只松鼠1个,就这样分下去,直到分完。
(2)先每只松鼠2个,再每只松鼠2个,正好每只分4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只松鼠分得同样多的松果,都是4个。
教师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 (4)
《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经历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
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四、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1)师生谈话,引出投球比赛情境。
(2)引出课题——平均数2、探索新知解决投球成绩(1)学生自主解决(2)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3)交流、总结移多补少列式计算3、生活中的平均数(1)出示信息,学生自主解决(2)指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样算4、适时小结总数÷份数=平均数5、议一议(1)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吗?(2)求出的“3个”和星期四的“3个”一样吗?6、课堂练习(1)做一做估算平均数会是几(理解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2)求平均数解释故事:小马过河五、教学反思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课堂中,动手操作一直是老师比较的问题,因为孩子天生好动,组织教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由于平常的训练,课堂操作效率大大提高。
不足之处是,进行“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教学有点过快,学生在比较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时让学生说的、比的不够充分,什么叫平均分总结的过快,至于一小部分学生理解消化的并不是很好,从后面个别孩子汇报的语言可以看出来,在这里,要充分铺垫,让概念的引出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从而让所有孩子接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1)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认识除法(分一分)(课本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知道什么叫平均分。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松鼠的故事,森林里住着小松鼠的一家,小松鼠的爸爸特别疼爱他的两个松鼠宝宝,他经常给松鼠宝宝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一天,松鼠爸爸在山上摘了10个松果带回家。
两个松鼠宝宝可高兴啦,一起把松果摆在地上,开始分松果。
(师边说边贴出10个松果的图片)你能说说每只松鼠宝宝可能分得几个松果吗?(让生任意分)生:一只松鼠宝宝分3个,另一个松鼠宝宝分7个。
生:一只松鼠宝宝分4个,另一个松鼠宝宝分6个。
生:一只松鼠宝宝分5个,另一个松鼠宝宝分5个。
……师:从刚才小朋友分的情况来看,发现两只松鼠宝宝分到的苹果数有分的一样的,也有分的不一样的,你们觉得哪种分法,对于松鼠宝宝来说公平呢?现在请小朋友们帮忙想一想,该怎么分,它们俩才会觉得公平、合理呢?生:让它们分得的苹果同样多就可以了。
师:说得真好,要让它们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动手再分一分。
2.教师板书课题:分一分3.口述学习目标:(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能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我会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过渡语:目标明确了,那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它呢?要想出色的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还离不开同学们的认真学习。
二、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36-37页内容,重点看小松鼠是如何分松果的。
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1、用圆片代替松果在自己桌面上摆一摆,分一分,小对子间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完成和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生认真看书自学,并用圆片代替松果在自己桌面上摆一摆,分一分。
2022年冀教版小学《平均分》精品教案(word版)
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根底,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花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师:〔板书课题:平均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多扛,蓝巨人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巨人可能是怎么分的呢?生1: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棵……生2: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棵…………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方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快乐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生: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平均分|冀教版 (88)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平均分|冀教版1. 教材解析本节课所涉及的教材内容为“认识平均分”,属于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八单元。
此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并将此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平均分的运用以及练习等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还要让他们明白平均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培养平等、合作和互助的良好品质。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3.能够运用平均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发扬合作精神,班内同学互相协作;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探究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平等、互助和合作精神;2.能够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2.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4.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展示水果店的销售情况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水果的平均价格。
看看如果要买红苹果,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呢?如果我们想知道这家水果店销售的水果的平均价格,该怎么办?步骤二:讲解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计算出这家水果店销售的水果的平均价格。
引导他们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即总数除以数量等于平均数。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
示例一:一家公司有10名员工,他们的年龄分别是25岁、28岁、30岁、33岁、35岁、38岁、40岁、42岁、45岁、50岁。
那么这个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是多少?示例二:某班学生共有38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6人。
如果要求男女平均人数相同,每组各有多少人?步骤三:运用平均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将步骤一中的销售情况表展示出来,再根据一个小组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计算出不同水果的平均价格,从而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11)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手段:教学课件疑探教学教具:玉米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我们的伙伴小松鼠小蓝和小红去山上摘松果了,可是他们遇到困难了,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好不好?同学们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可不可以?二、探究与体验1、任意分两只小松鼠有8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得到几个松果呢?同学们利用玉米粒代替松果,赶紧帮小松鼠分一分吧?全班交流分的结果2、同学们真是厉害,有这么多种分法。
在这几种分法中,你认为那种分法比较好?说说为什么。
3、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我们应该怎样分呢?学生交流分法。
4、教师总结:无论怎样分,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出事课件: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四、实践操作,质疑再探1、调皮的小松鼠又去摘松果了,他们这次要把松果分给小朋友们,一共摘了8个松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生还是利用玉米粒代替松果,动手操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3)
平均分【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教学设计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松鼠图片,今天小松鼠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掌声欢迎它吧!现在我们和小松鼠成为朋友了,小松鼠遇到问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帮它。
有两只松鼠摘了十颗松果不知道怎么分,让我们帮帮它吧。
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一分,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出示问题一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把10个花片分成2份,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3)出示问题二要使两只松鼠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生动手操作,边说边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4.判断.投影出示一组图形.(1)我最棒: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2)说一说1、3、5、7为什么不是平均分?5.演示并提问:(1)有8枝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枝花。
(2)有8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枝花。
(3)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
)2、完成练习题画一画、分一分、填一填。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年级数学教案《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
平均分放假铺学校梅艳丽【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笑脸磁贴、雪花片等【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1二年级的小同学准备明天去春游,他们买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咦,他们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主题图)2.教学例1:“把6个糖果分成3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请拿出雪花片代替糖果分一分,分完后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分法,看看谁的分法多。
(请三个学生到黑板上贴出三种分法)3同学们很能干,想出了三种分法,想一想:哪种方法更公平?为什么?4师小结:第一份有2个,第二份有2个,第三份也有2个,三份同样多,很公平。
这种分法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平均分的事情?揭题。
6练一练:第8页做一做第1题出示PPT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勾。
小结:不管分什么东西,也不管分成了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练习二第1题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2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把6个糖果分成3份,不仅让学生对分的过程有了足够的感知,而且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对共同特征中抽象出平均分概念的本质。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出示例2: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
读完题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平均分、6份、18个)动手操作,要求:1静静地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平均分。
2独立地分一分。
分完后和同桌交流你的分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均分冀教版(2014秋
【精品】第五单元1课时平均分(教案)冀教版(2014秋)-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平均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
3.情感与态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小动物吗?谁知道松鼠最爱吃什么?师:对,就是松果。
松鼠最爱吃的是松果。
一个晴朗的早晨,两只松鼠到树林里去采松果。
忙碌了i上午,他们一起采到了10颗松果。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小松鼠分松果”的故事来学习“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一)平均分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10颗松果分给这两只松鼠,可以怎样分?有多少种分的结果呢?师:一只松鼠分2个,另一个松鼠分8个。
师:一只松鼠分3个,另一个松鼠分7个。
还可以是一只松鼠分4个,另一个松鼠分6个。
师: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结果。
一只分1颗,另一只分9颗;一只分2颗,另一只分8 颗;一只分3颗,另一只分7颗;一只分4颗,另一只分6颗;一只分5颗,另一只分5颗......师:从刚才分的情况来看,发现两只松鼠分到的松果数有分的一样的,也有分的不一样的,你们觉得哪种分法,对于两只松鼠来说更公平、合理呢?师:让它们分得的松果同样多就可以了。
一只松鼠分5颗,另一只松鼠也分5颗。
要使这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要怎么分?师:我们可以用花片代替松果摆一摆。
师:我们可以先每只小松鼠分一颗,再每只小松鼠分一颗......师:我们还可以先每只小松鼠分两颗,再每只小松鼠分两颗......师:无论怎么分,每只小松鼠分5颗松果,正好分完。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设备:
小松鼠摘松果的课件,小棒,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采过松果吗?我们的小伙伴松鼠甜甜和乐乐一起去山上采松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伴着优美的音乐,两只小松鼠在快乐的采着松果。
最后,他们采了10个松果。
小松鼠说:“我们两个分,可能有几种结果呢?”小松鼠发愁了。
二、探究与体验
1.任意分。
两只小松鼠要分10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得到几个松果呢?你们赶快帮帮小松鼠,好吗?
生先自己思考,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不会的可用学具试着分一下。
全班交流。
可能:一只分1个,另一只分9个。
一只分2个,另一只分8个。
一只分3个,另一只分7个。
一只分4个,另一只分6个。
一只分5个,另一只也分5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平均分。
你们很聪明,有这么多种分的结果。
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几种分法中,有一种比较特
别,你们发现了吗?
生说自己的发现。
并说出为什么不一样。
(5和5这种分法和其他的不一样。
因为它俩分的一样多。
师:如果有12个松果,3只松鼠分得同样多,到底怎样分呢?你们每人都有学具,实际分一分,并且要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拿学具在桌上分,分完后和小组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
(1)先每只松鼠1个,再每只松鼠1个,就这样分下去,直到分完。
(2)先每只松鼠2个,再每只松鼠2个,正好每只分4个。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只松鼠分得同样多的松果,都是4个。
教师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等,直到分完。
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把12个松果平均分给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得4个松果。
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时要注意每份要分的同样多。
第二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除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2. 经历把平均分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设备:
苹果图片或其它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今天亮亮家来了很多客人,妈妈为客人准备了8个苹果,但妈妈忙着做饭,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亮亮,让亮亮把这8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
可亮亮由于没好好学习,不知道怎么办,正发愁呢。
二、探究与体验
1.同学们,你们这么聪明,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你们会放吗?
“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就是要2个盘子里放的苹果同样多。
那你们就用手中的花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将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将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告诉小组同学听。
全班汇报。
教师指出: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可以用除法表示。
列式为:8/2=4
8是要分的总数,2是分成了几份,4是每份有几个。
学生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同桌互说,再交流。
教学生认识除号。
教给学生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你们真聪明,又学会了读、写除法算式,那白兔妈妈又给我们带来一道难题,你们能解决吗?
出示: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
让学生说说平均分给4只小兔的意思。
(每只小兔分得同样多)
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
生自己独立列算式。
列完后,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为什么用除法。
(把一种物体平均分,就用除法表示。
要分的总数12写在最前面,平均分给4只小兔,就是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除以4,最后每只小兔可以分到3个萝卜。
列式为12/4=3
自己练读算式,同桌互读,指名读。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师:大头蛙看我们这样聪明,他想考考我们,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
那我们先看看第一关:练一练第一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写算式。
对于没摆就直接写出算式的也要给予鼓励。
师巡视指导。
师:第一关我们已顺利闯过,接下来咱们看看第二关: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把算式读给小组同学听。
师:如果你们再闯过最后一关,你们就获得一面成功的红旗。
出示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直接写算式,如果写起来有困难,也可先让摆一摆。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还可以再加两小题:插在3个花瓶里,和插在6个花瓶里。
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你们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