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专题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形势与政策教学案例

2023-2024形势与政策教学案例

2023-2024形势与政策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

尽管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可能被许多学生视为枯燥无味,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2023-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加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二、国际形势分析在2023-2024年,全球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全球疫情形势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应对疫情的政策和举措,以及全球疫情对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国际关系格局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气候变化、科技发展、地缘政治等议题也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

三、国内形势分析在2023-2024年,中国将迎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最新发展,特别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保、完善民生保障等政策。

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团结、宗教政策、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发展,加深对国家整体状况的把握。

四、案例教学设计1. 课程主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

-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对外交流的成就,分析当前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文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让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

2. 课程主题: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国际竞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竞争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认知。

- 教学方法:引入最新的实例和数据,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突出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实践,分析全球数字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影响。

大学形势与政策讲课教案

大学形势与政策讲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新时代下我国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新时代下的国内形势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3. 我国科技创新成就;4. 我国民生事业进步。

二、新时代下的国际形势1.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2.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3.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4.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新时代下我国国内外形势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2.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 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讲解我国民生事业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福祉。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下我国国内外形势的认识;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形势的复杂性;2. 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3. 讲解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4. 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谈谈对新时代下我国国内外形势的认识;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2. 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第一章:当前国际形势分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让学生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认识国际形势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应对。

国际热点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新闻,提高观察和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学生对国际形势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

让学生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特点。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提高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我国社会形势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和调整。

让学生分析社会形势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我国社会形势的特点和问题。

我国社会政策的调整和应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学生对社会形势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让学生掌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让学生分析政治体制改革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和动力。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报告教案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报告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发展动态。

2. 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材2. 相关时事新闻资料3. 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如此重要?二、形势与政策概述(20分钟)1. 介绍当前国际形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热点问题、地缘政治冲突等。

2. 分析我国国内形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

3. 阐述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三、时事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事案例,如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

2. 分析案例背后的政策背景和影响因素。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政策角度看待和分析这些案例?四、互动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政策或时事问题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一、政策解读(20分钟)1. 针对上节课讨论的政策或时事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2. 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讲解政策制定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二、政策应用与实践(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政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 分享一些政策应用的成功案例,如大学生创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谈谈自己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想认识提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变化,评价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学生的实际影响。

2024秋形势与政策教案2024年上半年经济中国经济稳中有升未来增长可期

2024秋形势与政策教案2024年上半年经济中国经济稳中有升未来增长可期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 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 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
(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学生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 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教学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
1
第二章中国经济稳中有升未来增长可期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其中,二季度外贸同比增长 7.4%,较一季度和2023年四季度分别提高2.5个和5.7个百分点,季度 走势持续向好。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2024年上半年,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 核心CPI同比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 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习近 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道路和价值取向,强 调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对 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更好适应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更多用改革的办法推动 高质量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一、引言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政策走向,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国内形势知识,理解我国的政策体系,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

二、国际形势1. 国际政治格局:介绍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各大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全球经济形势,重点关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国际金融市场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国际文化发展趋势:介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探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我国政治形势1. 我国政治制度: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2. 我国政府职能:分析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了解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探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

四、我国经济形势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了解GDP、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

五、我国社会形势1. 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分析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了解人口老龄化、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现象。

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介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途径。

3.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和挑战,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六、我国科技创新政策1. 科技创新战略: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内涵和发展目标,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构成,包括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计划管理等。

3. 科技创新成效与挑战:探讨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思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教案(一)

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教案(一)

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教案(一)教案:立志复兴伟业,踔厉前行形势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了解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2.掌握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3.培养学生立志复兴伟业的意识和信念;4.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背景介绍: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知识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健康中国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 立志复兴伟业的意识和信念•背景介绍:了解爱国、报国、奉献的精神;•知识点:–先进性教育–中国梦–立志复兴伟业的意义–具体实践3. 创新的能力•背景介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知识点:–创新过程与创新原则–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机会与创造机会的能力–结合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交流法;•实践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流程1. 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 放映视频、图片,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堂讲授,深入掌握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学生分组,归纳各自所学知识点。

2. 立志复兴伟业的意识和信念- 分小组介绍爱国、报国、奉献的精神;- 背诵《中国梦》,体悟“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学生自主拟定“我的中国梦”。

3. 创新的能力- 课堂探究:提出问题、发现机会、提出方案、实践验证;- 完成“创新小课堂”作业;- 分享具体的创新实践经历。

五、教学资源•教材:《国情教育与家国情怀》;•视频、图片。

六、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完成“创新小课堂”作业;•期末考试:选择、填空、论述。

七、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寻找不足之处;•思考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八、扩展应用•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等地走访调研,了解实际生产、生活等情况,加深对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创业比赛、科技节等,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士前来讲课,让学生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形势与政策教案

初中形势与政策教案

初中形势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和政策走向,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3. 当前我国的重要政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外交事务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新课:(1)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通过PPT展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阐述我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介绍我国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方向。

(3)讲解当前我国的重要政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分析我国的教育、就业、医疗、扶贫等方面的政策,重点介绍这些政策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家政策。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案例,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国家政策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家政策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我国的发展成就和政策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第一章:当今世界形势与中国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态势。

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认识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的角色与责任。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政策。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了解当前世界形势。

分组讨论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各国科技创新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

分组讨论报告。

课后小论文:分析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我国政策体系与政策制定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的政策体系及其特点。

掌握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策体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识别、政策方案设计、决策、实施、评估等。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公众意见征集等。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政策案例,理解政策制定过程。

角色扮演:模拟政策制定过程,体验公民参与。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政策体系的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参与情况。

课后小论文:分析一个政策制定过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政策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分析我国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探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

3.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教育政策:普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劳动力市场等。

医疗和社会保障政策: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纪录片,了解我国经济社会政策实施情况。

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2023年形势与政策教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教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教案教案:2023年形势与政策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上课对象:大学生课程时间:3个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2023年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2. 掌握2023年国内政策的重要内容;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政策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2023年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2. 2023年国内政策的重要内容。

教学难点:1. 对2023年国际形势的深入分析;2. 对2023年国内政策的系统梳理。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幻灯片展示和讲解方式,介绍2023年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形势和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政策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一、2023年国际形势1.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及风险因素;2. 国际政治格局:大国关系、地区热点问题和重要国际组织的作用;3. 科技创新与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影响及前景;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二、2023年国内政策1. 经济发展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2. 社会事务政策:促进就业、改善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体系的政策举措;3. 生态环境政策: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安排;4. 政治体制改革政策:深化政治制度改革、落实依法治国的政策推进。

教学过程:1. 介绍2023年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科技和环境发展的重要性;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对国内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3. 介绍2023年国内政策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内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改革的各项政策;4.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国内政策进行评价,培养政策分析能力。

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注度和讨论质量;2.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2023年形势和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程作业:学生完成相关课程作业,评估学生对形势和政策的掌握程度。

形势与政策教案学会爱国爱家,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形势与政策教案学会爱国爱家,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关于形势与政策教学,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意识、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的。

而学会爱国爱家,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会爱国爱家——强化树立家国情怀在国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位先贤都曾放弃自我,以身许国,以家许国,作为今天的年轻人,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学会爱国爱家,就是从自己身边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激情,使学生在家庭与祖国的关系、在崇尚优良家风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融合的生活态度。

在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爱国观、民族观、历史观,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基础上培养出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弘扬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除了有深厚的学识、扎实的技能,更且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这需要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及领导能力,通过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应该强化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道德标准上认同和追求高标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重启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的伟大成就,激励学生朝着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的方向努力前进。

三、一切从管理教学上入手要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落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同时也需要强化预防管理,防止学生违纪违规等影响工作开展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因材施教,分级管理,对那些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需求,选择学科及课程内容,开展针对性培养。

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成长方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国家政策及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形势2.1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本节课主要介绍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2 国际热点问题本节课主要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以及我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应对策略。

三、国内形势3.1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本节课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挑战及机遇,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

3.2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四、国家政策4.1 宏观政策本节课主要解读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4.2 微观政策本节课主要分析我国在企业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微观层面的政策及实施效果。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5.1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及挑战。

5.2 我国未来发展展望本节课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六、全球化与我国的外事政策6.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节课将探讨全球化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以及我国如何在国际合作中寻求利益最大化。

6.2 我国的外事政策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事领域的重要政策决策和实际操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外交等。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我国的环保政策与环境现状课程中将讨论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

7.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本节课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我国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

形势与政策课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识我国政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形势与政策的关系,理解形势对政策的影响,政策对形势的引导作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二、国际形势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认识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2)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3)我国在国际形势中的地位和作用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三、我国国内形势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国内形势的特点,认识我国政策对国内形势的引导作用。

2. 教学内容:(1)当前我国国内形势的特点(2)我国政策对国内形势的引导作用(3)我国国内形势对政策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政策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认识政策对我国形势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我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2)政策对我国形势的影响(3)如何理解和把握政策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五、形势与政策的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的相互作用,认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制定和实施政策。

2. 教学内容:(1)形势与政策的相互作用(2)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制定和实施政策(3)如何评价政策的有效性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认识我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2. 教学内容:(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特点(2)我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3)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对政策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七、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形势与政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形势,认识我国政策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第一章: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原则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问题时的高度警惕性和坚定性。

二、教学内容1. 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3. 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三、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介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问题。

2. 讲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分析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三、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领域的重要数据和现象。

2. 讲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评估其实施效果。

3. 探讨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让学生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五、教学评估通过数据分析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我国社会形势与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国家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2. 国家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3. 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政策导向三、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

形势与政策教案(大学、中职)第一章: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部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使学生掌握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与机遇。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影响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最新发展。

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我国立场。

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3 教学活动分析国际新闻事件,讨论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小组讨论:研究我国在不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外交策略。

观看相关国际形势的纪录片,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章: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

让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最新政策。

培养学生分析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和最新措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创新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

2.3 教学活动分析我国近年的经济数据,了解经济发展趋势。

角色扮演:模拟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

小组研究: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协调发展。

第三章:我国社会政策与民生改善3.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

让学生了解民生改善的现状和挑战。

培养学生对社会政策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和最新动态。

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改革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民生改善的成就与问题。

3.3 教学活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当前社会政策的看法。

小组讨论:分析某项社会政策对民生的影响。

观看关于民生改善的纪录片,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章:我国科技发展与创新政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国家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领域优势。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和产业的影响。

青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案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状况,提高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重点:1.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状况。

2.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事情?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课1. 当前国内外形势概述- 国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国际:世界格局变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案例分析1. 以我国脱贫攻坚战为例,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以国际热点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素质。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二、讲授新课1.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注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外形势。

-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论坛等活动。

- 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2. 学生个人总结1.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2. 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形势与政策备课教案

大学形势与政策备课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一、引言1. 介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

2. 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国内外形势分析1. 国内外政治形势:a. 分析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 介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经济形势:a. 分析全球经济增长态势。

b. 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 文化教育形势:a. 分析国内外文化教育发展趋势。

b. 介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

三、政策解读1. 国家政策:a. 介绍我国当前主要政策导向。

b. 分析政策对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2. 地方政策:a. 介绍地方政府的政策举措。

b. 分析地方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国内外热点事件案例分析。

2. 政策实施成效分析。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

2. 分析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3. 解读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分析其对形势与政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5. 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6. 教师点评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教学资源:1. 教材《形势与政策》。

2. 相关政策文件、新闻资料等。

3. 课堂讨论环节所需的分组讨论材料。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提高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大学生形式与政策教案

大学生形式与政策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掌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1. 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

2. 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形势与政策问题?二、讲授新课1. 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1)国内形势:讲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民生问题等。

(2)国际形势: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地区安全等问题。

2. 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1)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利益,树立全局观念,正确看待国内外大事。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近期国内外重大新闻,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教师提出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二、讲授新课1. 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1)讲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如: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

2. 提高综合素质(1)讲解综合素质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全面发展。

大学国际形势与政策教案

大学国际形势与政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利益,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内容1. 当前国际形势概述;2. 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3.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4. 学生互动讨论: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结合案例,详细讲解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际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际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事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际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关注点。

二、讲授1. 当前国际形势概述: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2. 重点讲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如多极化、全球化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近年来的典型国际事件,如中美贸易战、伊朗核问题等;2. 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提问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提到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有哪些?2. 学生回答并补充。

二、讲授1.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2. 分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如一带一路倡议、南海问题等。

三、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1. 阅读相关国际新闻,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最新动态;2. 撰写一篇关于国际形势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大学教案形势与政策

大学教案形势与政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形势。

2. 培养学生的政策意识,提高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教学重点:1. 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

2. 国家政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抽象的政策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形势与政策。

2. 提问:同学们对我国的形势与政策了解多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二、新课讲解1. 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 政治形势:讲解我国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 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 文化形势:介绍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情况。

- 社会形势:阐述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情况。

2. 国家政策的基本内容- 政策背景:介绍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

- 政策内容:讲解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要求。

- 政策影响:分析政策对国家、社会、个人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正确理解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我们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家形势与政策,增强政策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感悟?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案例中的政策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

三、政策解读1. 教师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专题学习教案“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一、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题、主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1.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国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99位左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综合国力不强,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

2. 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3.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推动科学发展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4.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发展。

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1.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正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的关键时期,如何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严峻挑战。

2.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挑战老龄化社会,社会矛盾增加,经济增长放缓。

“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老龄化加快的时期,养老负担与养老能力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3.应对复杂敏感国际关系的挑战综合判断国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挑战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推出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5.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四、“十二五”时期的五大宏伟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结构调整目标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3.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4.社会建设目标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5.改革开放目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五、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1.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

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3.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

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六、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