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案(表格)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6节《校园里的植物》,主要内容是介绍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校园里的植物,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较为有限,但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和校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植物?”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例子: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植物,比如草、树木等。

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植物?(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学生1:这是一棵梧桐树。

学生2:这是一株玫瑰花。

第二环节:呈现新课1. 老师出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学校里见过这些植物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依次介绍每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植物的名称。

例子:老师:在我们学校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呢。

比如这棵大树,它叫做银杏树。

它的叶子很大,形状像扇子,秋天的时候会变成黄色。

银杏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做药,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请大家一起说一下“银杏树”。

第三环节:植物观察活动1. 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植物观察活动。

2.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叶子、花朵等特点,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共6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共6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共6课时)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聚焦板块: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开始走进植物世界,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

探索板块:先是通过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知识,借助“班级记录表”将他们对植物的初始想法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整理。

再是活动二“找一找、数一数图中的植物”,学生在辨认的过程中认识到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辨识“蝴蝶是植物吗?”,学生再说判断理由,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

研讨板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寻找证据,判断“塑料花是植物吗?”,意在引导学生使用证据,提升对植物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种一棵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进一步观察和感受生命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

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

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的,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本单元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种子、植物的生长、植物的叶子和植物的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标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观察植物标本,让学生描述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1单元植物第2节《观察一棵植物》。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植物的认知较少,大部分学生对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变化缺乏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物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棵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指着图片上的植物)学生:是一棵植物!老师:很好!植物有哪些外部特征呢?请你们举手回答。

学生:根、茎、叶、花、果实等。

第二环节: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或校园内,观察一棵真实的植物。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老师:现在我们来到植物园,大家看到了一棵真实的植物。

请你们分组观察这棵植物的外部特征,然后用手指出来。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老师:好!现在请你们轮流回答,这棵植物的根在哪里?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很好!请你们继续观察,这棵植物的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非常好!请你们再观察一下,这棵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形状和颜色?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很棒!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这棵植物有花吗?花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好!最后一个问题,这棵植物有果实吗?果实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问题)第三环节:生长变化的观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同一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活的生物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植物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参与实验活动。

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学生需要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活的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

2.难点:理解植物是活的生物体,能进行生命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感受植物的存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植物。

3.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都是活的吗?那么,植物到底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如: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内容:将一颗种子放入透明容器,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2.每个小组拿出自己种植的植物,合作观察植物,并展示植物生长记录图片。

找一找哪些证据能证明植物是活的?要求: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寻找证据完成坐好3.我汇报它有哪些变化?越长越高,叶子越来越大……第3天第7天第8天第10天小组合作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根据自己小组的观察,回顾种植过程中植物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回顾植物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植物变化的感受,有助于他们发现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它们又有哪些变化呢?发出绿芽了,芽越长越高……4.我回忆在种植它们时,你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呢?浇水、施肥、晒太阳……二、还有哪些证据?1.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学生观察变化回忆是怎样种植的,种植时都做了哪些事情观察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思考植物的生长还和温度有关,和季节有关通过观察几组植物的对比图讨论总结植物“活”的证据通过回忆自己种植时做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对植物生命体的感受通过对比同一植物在四季中的图片,使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还与季节有关系通过讨论总结,学生能把证据汇总,使知识系统再通过对塑料花和植物的对比,我发现:春天花很美,夏天叶子很茂盛,秋天叶子变得稀疏了,冬天树枝上挂满了雪植物会随着温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合欢树夜间枝叶合拢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子,观察变化含羞草叶子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三、讨论1.通过以上的分析,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证据:植物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它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温度……1.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塑料花不是活的,因为它不会长大,不会凋谢,也不需要阳光、土壤……思考并回答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一、判断题1.剪纸的玫瑰是植物。

()2.草地上的野花是活的。

()3.有根、茎的花就是活的。

()二、选择题()是活的。

A BC 1.×2.×3.√A3.塑料花也有根茎,但它不是活的C为一只塑料花,而塑料花是没有生命的课堂小结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生长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养分和关心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和践踏。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5节《植物是“活”的吗》,主要围绕植物是否是“活”的这一问题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植物能够制造氧气、提供食物等方面,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认识相对较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植物的基本特征。

例如,问学生植物有哪些特点,能做哪些事情。

第二环节:新知呈现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活”的吗?请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例如,展示一颗小树苗的图片,问学生这颗树苗是怎样变大的,有哪些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土壤和水杯等实验材料。

2.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将其种植在水杯中的土壤中,并给予适量的水。

3.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天数的变化。

例如,第一天种子发芽,第三天出现幼苗,第七天长出叶子等。

4.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例如,植物需要水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并产生新的部分。

第四环节:植物的繁殖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繁殖的?请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的图片,如种子繁殖、根繁殖、茎繁殖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的变化》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2.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3. 认识到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2.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变化。

2.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2. 一些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的实物或标本。

3.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工具。

(二)学生准备1. 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可以从家里带来一些植物种子或小盆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植物生长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植物的哪些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变化”。

(二)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例如,在种子发芽阶段,介绍种子如何吸收水分、膨胀,然后长出胚芽和胚根。

2. 让学生观察图片后,举手回答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三)课堂活动一:植物生命周期拼图1. 教师将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图片拼图分发给各小组。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将图片拼图正确地拼出植物的生命周期顺序。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棵植物》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器官、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但观察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观察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识别植物的器官,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观察植物的方法。

2.难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器官,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棵植物,用彩笔在观察日记本上记录植物的器官和生长环境。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5.拓展(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植物,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的简图,帮助学生理解。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2024新课标)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我们知道的植物》表格式

(2024新课标)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我们知道的植物》表格式

升认识 家详细描述一下吗?比如,它是什么植物?它生长在哪里?它 实证意识。
(预设 长什么样?会不会开花?叶子又是怎么样的呢?
3分
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有的
钟) 是花,有的是草,有的是树,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名称、不同
的特点,还会生长在不同的地方。(板书)
【设计意图】在小组或同桌交流后再开展全班的分享交
教学 教师:1.教学课件;2.一个大蒜盆栽;3.一些绿豆种子和番薯等。
准备 学生: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师自我介绍:
上课 同学们好!
仪式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学备注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8
八、课 堂反思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对植物 和大自然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的重要任务。本课内容有四个部 分,聚焦版块借助自然景观公园图,引 发学生思考周围有哪 些植物,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走进周围的植物世界,同时帮助 教师了解学生关于植物的前概念。探索版块先让学生说一说知 道的植物,学生在感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描述出植物的 一些显著特征。接着观察校园图片,该活动指向了植物与环 境,可以反映学生对植物的一种认识。研讨版块让学生根据植 物的特征,辨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引导学生认识校园 常见植物。拓展版块设计了种植活动,此环节学生将了解两种 常见的种植方式。种植活动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将为本单元 之后的植物观察活动做准备。
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图书、家庭种植或对 周围环境中植物的观察,因此是比较粗浅和零碎的。从能力上 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培养的核心技能是观察能力。

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

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先前种养植物时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本课教材让学生紧紧围绕“植物的变化”来观察无生物应激性的植物,让学生经历提出疑问-找寻证据-分析证据-得到结论的过程,符合课标要求。

所以,找到明显又合理的证据对证明“静态”的植物是“活”的就尤为重要。

整个观察实验由短期和长期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分析组成。

短期的时间范围为数天或者数周,植物会经历发芽,生长,叶茂等阶段。

长期的时间范围为一年四季,植物会经历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到叶片凋零下落的阶段。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植物变化都较为明显,便于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总结。

在观察分析后,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活的植物所具备的特征,通过完成班级记录表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是对前4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学情分析与教法】在先前4课的学习中,尤其是第1课,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过种植与观察植物的任务,并且活的植物的特征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当他们真正区分真假植物时,他们仍然会有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引导。

在教材的基础上,可选择以时间线为轴,以真假植物的及时对比开展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并且大都结合自身进行对比、表述。

板书的清晰和直接对引导学习尤其重要,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设计板书。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很容易接受“动”的动物是活的。

本课使得他们学会找寻静态的植物活着的依据。

实际上有些植物存在应激性,是动态的,可适当增加“动”的植物知识。

采用动静结合的观察方式能加深学生对植物有生命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特征,比较出真假植物的差异。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作为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环保意识和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一)、教材概述《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课。

本课旨在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植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与结构本课内容围绕“植物是活的”以及“怎么活下去”的主题展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聚焦板块: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植物世界,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

探索板块: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知识,借助“班级记录表”记录他们对植物的初始想法。

活动二:找一找、数一数图中的植物:在图片中辨认植物,认识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并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

研讨板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证据判断“塑料花是植物吗?”,意在提升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并学会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拓展板块:通过“种一棵植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观察和感受生命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等。

了解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美化环境、提供氧气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如看、闻、摸)观察植物,并记录其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珍爱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植物,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上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案(共6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案(共6课)(2022新版)

第一单元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

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

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他们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识别植物,并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简单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塑料花每组一盆、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等。

2024年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3 《植物长在哪里》表格式(教案)

2024年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3 《植物长在哪里》表格式(教案)

1.出示绿豆种子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的种植?它喜
欢生长在土壤里还是水里?出示绿豆苗的图片,讲述:绿豆喜
欢生长在土壤里。
四、深 入家
园、拓 展研究 (预设
4分 钟)
2.讲述:绿豆喜欢生长在怎样的土壤里呢?让我们一起来 做个实验吧!研究一下绿豆种子分别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情况是否一样。
3.发放材料,指导学生种植:分别在土壤中和纸巾中种下 相同数量的绿豆。提醒:需要定期浇水,持续观察记录。
三、整 理小
结,提 升认识 (预设
3分 钟)
物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讲述:在大自然中,有的植物 生长在土壤里,有的生长在水里,这些地方都能满足植物的生 长需求。
2.出示胡萝卜和荷花的图片,提问:胡萝卜与荷花相比, 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胡萝卜与荷花 的生活环境不同,胡萝卜适合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荷花通 常需要生长在池塘、湖泊等水域中的淤泥中。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 《周围的植物》单元 3. 植物长在哪里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周围的植物》
课题
植物长在哪里
核心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概念
学习 6. 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内容 1~2年级 ①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 阳光和空气。
及要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研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长需求,了解不同环境下植物的区别,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的
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名称第( 1 )课时教学设计《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察一课植物》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内容主要有“选择一课植物进行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观察它的根、茎、叶”三个内容。

本课重在引导观察植物的根、茎、叶,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发现大自然中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他们就乐意去做,乐意去学。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四、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绿萝。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播放儿童歌曲《小松树》。

【设计意图:用MV导入课程。

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上课铃声响了,他们还在惦记外面的事情。

我就用一首他们熟悉的欢快的歌《小松树》去吸引他们。

从动态的MV到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植物的美,激发他们想了解植物的欲望。

】1.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

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等植物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5
12.4-12.8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6
12.11-12.15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
17
12.18-12.2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8
12.25-12.29
机动
19
1.2-1.5
总结评价
20
1.8-1.12
21
1.15-1.19
22
1.22-1.26
23
1.29-2.2
24
2.5-2.7
教学计划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6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素质发展目标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主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为此,我们慎重地选择了这两个单元作为开篇,作为小学一年级起始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要求手写)
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
单元或章节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0.9-10.13
一4这是谁的叶
8
10.16-10.20
一5植物是“活”的吗
9
10.23-10.27
一6校园里的植物
10
10.30-11.3
机动
11
11.6-11.10
二1在观察中比较
12
11.13-11.17
二2起点和终点
13
11.20-11.24
二3用手来测量
14
11.27-12.1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年级一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
2019.05
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单元
教学内容
18Biblioteka 31-9.11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2
9.4-9.8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
3
9.11-9.15
一2观察一棵植物
4
9.18-9.22
机动
5
9.25-9.30
一3观察叶
6
国庆节
机动
7
4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5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6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7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活动类型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系统运用。一年级的活动设计也不例外,并且应该担负起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任务。因此,我们除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外,特别强调了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个人记录和班级记录),强调了要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强调了展示证据的重要,强调了同伴合作和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们形成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行为,注意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一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将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只要肯于钻研,你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将体验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内心的快乐!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2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3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2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3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5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6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7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8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5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6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7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