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和大地第2课:水和空气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知识和科学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观察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培养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放大镜、地球仪、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标本等展示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例,讲解植物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和描述。
4. 详细教学过程(1)第1课:天空和大地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和大地,了解天气、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举例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2)第2课:水和空气介绍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意义。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存在。
(3)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学会分类。
(4)第4课: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生长等环节。
带领学生进行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天空和大地昼夜更替、四季变化2. 水和空气水的三态、空气的重要性3. 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分类、特点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小草描述:小草是一种绿色植物,有细细的茎和叶子,生长在土地上。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的各个部分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2. 美丽的自然界认识植物和动物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植物和动物3. 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和季节变化描述天气和季节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
2.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天气和季节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和我的身体: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
美丽的自然界: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
天气与季节: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我和我的身体: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描述身体特征,进行身体部位拼图游戏。
美丽的自然界: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植物和动物分类游戏。
天气与季节:讲解天气和季节变化,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分析天气和季节的关系。
3. 巩固与拓展:设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活动。
我和我的身体:绘制自己的身体部位,展示并相互交流。
美丽的自然界:制作植物和动物卡片,进行卡片交换游戏。
天气与季节:设计天气符号,制作天气预报表。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画出人体结构图,标注身体部位名称。
2. 美丽的自然界:列出常见植物和动物,展示它们的特点。
3. 天气与季节:画出天气符号,列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并标注名称。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天空和地面的生物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空气的存在和作用3. 常见物体和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分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学会区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简单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物特征、物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水的形态变化为例,讲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材料,并进行分类。
4. 小组合作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动物:生活需要食物、呼吸、运动等植物: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呼吸、风、浮力等3. 物体和材料分类金属、塑料、木头、纸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动植物特征描述准确,记录清晰。
物体分类正确,原因说明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化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科学(第13节)第1节:科学在哪里第2节:科学家的观察第3节:科学问题与探究2. 第二章:植物与动物(第47节)第4节:认识植物第5节:认识动物第6节:植物与动物的关系第7节:保护动植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提问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植物和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植物?2. 例题讲解以第4节“认识植物”为例,讲解如何观察植物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的方法学习植物知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学生展示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动植物,进行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科学,关爱动植物2. 内容:科学在哪里科学家的观察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植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动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6. 板书设计。
7.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和探究活动。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1章)常见的动植物(第2章)2. 探索身边的物质与材料物质的认识(第3章)常见材料的认识(第4章)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天气与气候(第5章)生活的环境(第6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与材料,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3. 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物质的特点与用途、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常见物质的辨别、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物质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
讲解物质的特点与用途,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讲解天气与气候,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练习。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进行辨识和特点描述。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实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常见物质与材料的特点及用途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生物分类:根据观察结果,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物质特点与用途:如实描述所收集物质的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天气与气候:根据记录的天气情况,分析其对出行、穿衣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常见动植物,培养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认识动物2.第二课:认识植物3.第三课:观察天气4.第四课:水的三态变化5.第五课:有用的工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观察天气,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简单的工具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认识动物1.导入:通过播放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
2.新课内容:a.认识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鸟、鱼等。
b.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生活习性等。
c.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二)第二课:认识植物1.导入:通过播放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特点。
2.新课内容:a.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蔬菜等。
b.学习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等。
c.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三)第三课:观察天气1.导入:通过播放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新课内容:a.学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如晴、阴、雨、雪等。
b.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学习观察天气的方法。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四)第四课:水的三态变化1.导入:通过播放水的三态变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特点。
2.新课内容:a.学习水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
b.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c.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操作方法。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
(五)第五课:有用的工具1.导入:通过播放工具的使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作用。
2.新课内容:a.认识常见的工具,如剪刀、锤子、钳子等。
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章《大自然真奇妙》,涉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生物。
2. 玩转科学:第二章《有趣的科学游戏》,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3. 健康生活:第三章《健康生活小卫士》,教育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4. 认识物体:第四章《奇妙的物体世界》,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复杂现象,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穿插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2. 突出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
(2)和家人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思考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列举三条建议。
2. 答案:(1)例如: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变化等。
(2)例如:实验名称、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使用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与直观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所选教材章节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2. 美丽的自然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环境保护意识3.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的性质和分类常见物理现象的认知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讨论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载体,讲解知识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美丽的自然、奇妙的物体与现象2. 内容:各章节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画出自己喜欢的生物,并简要介绍。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描述。
2. 答案:我和我的身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所画生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分类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拓宽知识面。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物体,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要求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物体。
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盒子里的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物体,猜中的学生可以获得该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经验,互相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认识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分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喜欢的植物,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经验,互相学习。
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包括:认识自然、我的身体、动物和植物、天气与季节。
详细内容包括: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常见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及四季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画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分析难点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以简洁明了为主,包括教学目标、重点知识、难点分析等,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标注,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列举三种你认识的动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示例: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因为春天万物复苏,花草树木都变得绿油油的,空气也变得清新。
(2)示例:我认识的动物有熊猫、小鸟和鱼。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主要以竹子为食;小鸟有翅膀,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鱼生活在水中,它们用鳃呼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世界1.2 观察与发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身边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观察方法、分析过程和解决策略。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1 感知世界1.2 观察与发现3. 关键词:观察、思考、分析、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观察家里的植物,用画笔记录下来。
写一写: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画一画:学生作品,展示观察到的植物。
写一写: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内容,同时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共18课时,主要涉及《科学》教科书第一册的五个单元。
分别是: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3.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声音;4.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运动;5.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科学现象。
每个单元包含3课时,内容涉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周围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材料,学生预习教科书。
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教学新课: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用PPT展示,进行讲解和实验演示。
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后阅读: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 作业答案:(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练习题。
(3)思考题: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家庭小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拓展科学知识。
2024年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教科版
2024年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教科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认识天气第四节:认识季节2.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第一节:观察物体第二节:颜色与形状第三节:水的奥秘第四节:磁铁的神奇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声音的传播第二节:光与影第三节:力的作用第四节:物体的运动【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园或公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二、探究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二节:认识动物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去动物园或校园观察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二、探究1.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三节:认识天气一、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二、探究1.教师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四节:认识季节一、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季节特征。
二、探究1.教师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第一节:观察物体一、导入1.教师展示不同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二、探究1.教师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二节:颜色与形状一、导入1.教师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二、探究1.教师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三节:水的奥秘一、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水的变化。
二、探究1.教师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四节:磁铁的神奇一、导入1.教师展示磁铁,引导学生关注磁铁的特征。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与动物的区别2. 探索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家庭与学校环境社区与环境设施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季节变化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度。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天气与季节的描述。
2. 教学重点:生物特征的理解、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生活环境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天气图表、季节变化图片、生活环境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认识生物的特征与分类。
a. 讲解生物的特征。
b. 展示生物分类图,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2)探索天气与季节。
a. 讲解天气的观察方法。
b. 分析四季的特点与变化。
(3)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
a. 讲解家庭、学校与社区环境。
b. 分析环境设施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和记录。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心得。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1)生物分类题目讲解。
(2)天气与季节描述题目讲解。
(3)生活环境题目讲解。
5. 随堂练习:(1)完成生物分类练习。
(2)描述身边的天气和季节变化。
(3)分析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天气与季节3. 生活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描述今天遇到的天气现象,并说明四季变化的特点。
(3)分析自己家庭、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与区别常见的动植物分类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季节特点,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动植物分类的掌握与应用2. 物理现象的观察与理解3. 天气与季节变化的认知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镜子、水杯等)、季节变化视频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观察、天气描述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分类:动物、植物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观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描述并解释原因。
描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并说明季节的特点。
2. 答案:动植物分类:根据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狗、猫属于动物,草、树属于植物。
水的形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原因在于温度的变化。
天气与季节: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季节特点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编写。
具体内容包括: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第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2节《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第2章《认识自然界》:第1节《天空和大地》、第2节《植物的世界》、第3节《动物的世界》;第3章《生活和科学》:第1节《生活中的科学》、第2节《有趣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模型、实物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5.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内容包括:章节、小节;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关键知识点;实践活动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我们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向标,测试风向;(3)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
2. 答案:(1)植物的特点:如叶子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2)风向标的制作方法:用硬纸板剪成一个箭头形状,固定在木棒上,放入风中观察指向;(3)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冰融化、水的沸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科学绘本、观看科普视频,拓展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2.1 认识植物2.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第三章:动物的世界3.1 认识动物3.2 动物的特征与生活4.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4.1 水的奥秘4.2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提问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长变化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提问能力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提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探究水的奥秘,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提问能力的培养3.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兴趣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需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答案要具有指导意义一、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1. 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一年级上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
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
同时,不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全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3课观察叶(1课时)第4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教学重点: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
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
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
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