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不连贯性、难度层次的跳跃、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丧失等。

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教师之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一致,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当建立起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机制,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

只有通过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以及密切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中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

通过这些改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成绩,促进数学课程的持续发展。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脱节问题,原因分析,改进策略,教学衔接机制,师资培训,专业交流,总结。

1. 引言1.1 导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压力。

这种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脱节。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过渡时往往无法顺利适应。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入手。

建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机制,明确各学段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过渡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合改进策略的提出,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为学生的教育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 ,


位教师在 课 堂 上让 学 生 讨论 两 个 全等三 角 形 两 个等腰 三 角 形 和 等 边 三 角形 是 否 一定 相 似并解释 为 什 么 时 只 见 学 生 的讨 论声还 不 及 教师 的讲 课 声 由此 可 见 教师在 课 堂 上不 能 够仅仅 把 问 题抛 给 学
。 ,
生 而 是 要 在充 分 了 解 学生 的学 习 状态 和 内心 想法 的基 础 上 引 导 他
前高中数学 教材 的知识 范 围 难 度 等方 面 存 在 差距 难 以 符合高考 大
纲标 准 要 求
,

完善 初 高中数 学 衔接教 学 能 够 从 理论 上 指 导 初 中教 师 的教 学工作 有利 于 初 中教师将数学 知识 能力 和思 想方法等方 面 整合起来 即 兴 系统 化 的梳理 和总 结 进一 步探究 初高中教 学 衔接 的 意 义 和 价值 从 而 学 生学 习 和 思 维 能 力 培养 的连 贯 性 和 系 统性 与
, ,
,
,

此 同时 对 初高 中数 学 衔接 问 题作 出探 讨 和 研 究 为教 师开 展 教学 工 作 提供 相 应 的 有效 措 施 使 学 生在 教师 的指 导 下更 快 更好地适 应 高 中数 学 的学 习 并对数 学 的本质 和思 想 产生 深层 次 的理解
, , , , 。
们共 同探讨 问 题 ( 三 ) 根据学 生 心 理特征 培 养学 生 的 良好 习 惯 1 培 养 学生 的思 维 习 惯
,
.

学 生 在 以 往 传 统 的数 学 教 学方 式 中 习 惯 于 机 械 化 的模 仿解题
,
,
导 致 高中学 习 相对滞 后 因 此 初 中教师 在教 学 过 程 中要 重 点这 是你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进入高中后,数学的难度和复杂性会明显增加,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

但是,在高中阶段,这些概念和知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当注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机械计算和简单问题的解决。

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倦。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往往会对数学产生更高的抵触情绪。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启发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实际应用场景,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注重对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全面的能力发展。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初高中数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困难。

研究表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内容难度、教学方法以及题型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初中数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则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许多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往往感到跨度较大,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要求。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

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才能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只为这些。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找出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并给出实施对策的建议,最终评估对策的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促进初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过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数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206】2. 正文2.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1. 难度增加: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涉及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

高中数学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数学推理能力。

2. 内容拓展: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也更为抽象和理论化。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高中数学则需要学生理解更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探究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是数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知识体系的断档、难度跨度大、教学方法的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差异很大,如果没有好的衔接教育,学生在过渡阶段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动力的持续。

2. 减少学习负担如果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学生需要在进入高中后重新学习很多初中数学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合理的衔接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更加轻松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果学生在初中就建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将更加顺利,这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实施措施1. 建立衔接教育桥梁为了保障初高中数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衔接教育桥梁,加强初中和高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衔接教育计划,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顺畅性。

2. 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数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初中毕业时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高中教师也要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以便更加顺利地展开高中的数学教学。

3. 转变教学方法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顺利过渡,初中和高中的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初中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而高中的教学则应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4. 加强个性化辅导初高中阶段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了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如知识断层、教学内容不连贯等。

然后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化策略,比如建立数学知识桥梁、加强师生沟通等。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最后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评价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优化策略、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教学探讨1. 引言1.1 引言数统计、格式要求等等。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初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衔接问题、优化策略、案例分析以及评价和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工作。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断层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数学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则需要深入学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理论。

由于初高中教材内容之间的断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注重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缺乏对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的重复和重要概念的缺失等问题。

一些基础概念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过教学,但在高中阶段仍然需要再次进行讲解和练习,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前后衔接、有机结合。

因此,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设计衔接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本文主要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别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到高等数学的层面进行论述。

一、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十分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主要针对教育新生代,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较好地应对中考。

然而,在中考之后,学生需要接受更加深入、高效的数学教育。

这就需要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环节,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1.知识结构的转化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相对简单,高中数学则更加复杂,因此,在初高中数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中,需要注意知识结构的转化。

具体来说就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初中数学,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细致剖析学生在初中时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疑惑,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发展历史,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思维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在思维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这也就需要学生在初中时就开始锻炼高阶思维能力。

在初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中,需要将初中数学的思维提升与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不断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

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存在较大区别,其中的重要区别在于思维能力与思维深度的提升。

高中数学注重电脑和人工智能的概念,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而高等数学时重点在于理论分析,计算思路更加复杂。

因此,在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中,需要加强理念链条的转化,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

2.数学思维的培养高等数学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其次就是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与思维技巧。

因此,在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中,需要加强数学行业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数学高阶思维训练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索与实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实战能力,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达到掌握机会。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在初升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知识脱节的现象,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1初高中教材衔接不紧密1.1.1初高中数学教材在设置上存在差异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较多,色彩鲜艳,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研读的专注度和理解度。

同时,初中数学教材语言生动、贴合生活实际且更具有直观性,注重表象性的内容,初中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高中数学教材插图解释较少,多是定义、定理、数学公式等理论性知识,所使用的语言较为精练且注重抽象性、综合性,较初中内容来说更具复杂性,其重视对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1.1.2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密度不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少且难度低,内容安排密度小,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较多,包含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选择性必修教材等不同层次的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密度增大,内容丰富且理论性强。

1.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各异初中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学生对于定义、公式、解题方法的掌握,对于中考数学的内容,题型较少且不是很灵活,大多只需要学生“依葫芦画瓢”就可以解决,所以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以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阶段,教师更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全面掌握,以应对综合性更强的各种考试评价方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灵活地应用各种解题方法来解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问题等。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较低,学生只需要了解几种简单的解题方式就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

而二次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教材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或最小值或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是记住知识点就可以了,而是要深度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高中数学教学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教育教学部门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和无缝对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串联和深入发展。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的衔接不畅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强调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存在明显的不畅。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扩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注重于知识的深化,教学内容的不顺畅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及时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2. 教学方法的转变不明显3. 学习环境的缺乏统一规范初高中学校之间的教学管理和学习环境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定,但是在学生升入高中后,这些特点和规定却往往发生了变化,导致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规范。

这种不统一的学习环境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初高中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和环境方面的不顺畅衔接,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顺利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要求学校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明确的了解,重视知识的渗透。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们需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既要注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教师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减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能力的重大转变,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讨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讨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讨四川省自2010年秋季开始所招的高中新生,将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程标准的试验。

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

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而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稍微有点复杂和抽象的内容,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去学习。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比较, 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 以及学习方法上差异性显著.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是提高数学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就个人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实践中的体会.一、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高中教学奠定基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 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 1.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例如:学生对概率和统计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习题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结合,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试题模型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次.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 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2.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编拟问题, 引导阅读, 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 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 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 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3.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模块,通过二次函数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等系列问题,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都可以明确地作出几何解释,用图象这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形象表达.4.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 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体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达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5.提高运算能力.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思考,轻计算.认为想出解题的方法就行.在解题中出现“高位截瘫”现象.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算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二、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1. 利用旧知识, 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和知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 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充讲解根的判别式及二次方程,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充分利用下表,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 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为x1,x2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2. 利用旧知识, 挖掘加深新知识.例如:初中平面几何中, 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到高中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 也有可能是异面.其实, 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 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步深入挖掘, 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 3. 利用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在初中有研究性学习,高中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体验数学的活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初中知识方法的延续,定期布置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基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 的方法.根据上述特点,教学中更应“授之以渔”,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等, 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高中和初中教师加强探讨交流,通过实践检验,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案例,用教学量表对比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这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初高中函数衔接问题

初高中函数衔接问题

初高中函数衔接问题初高中函数衔接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和难度都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衔接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函数概念的理解:初中阶段学习的函数主要是代数函数,而高中阶段则引入了更多类型的函数,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一些学生可能难以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高中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分析比初中更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函数图像绘制技巧,如描点法、平滑曲线法等,并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

3.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高中阶段引入了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这是函数分析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些概念,需要加强对极限和连续性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证明和计算技巧。

4. 复合函数和反函数:高中阶段引入了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初中阶段没有涉及。

学生需要加强对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并能够正确判断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值。

5.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高中阶段引入了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初中阶段也没有涉及。

学生需要加强对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技巧。

为了解决这些衔接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数学基础:学生在学习高中函数之前,应该加强自己的数学基础,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代数表达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

2. 提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高中数学的教材,了解高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多做练习:学生需要多做练习,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4. 寻求帮助: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看法四川新闻网-宜宾日报讯:宜宾县一中陈松强“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是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普遍反映的问题。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的原因1、教材的原因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

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大都感觉“学习难度大了”,有些同学甚至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到惘然、畏惧。

这是为什么呢?该如何解决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下面就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浅析一番。

一、分析形成因素1.学生层面分析首先,“双基”不扎实初中数学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就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那些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训练不能到位。

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还没有学就产生畏惧情绪。

其次,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

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再次,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得当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教师层面分析教师对新课改和减负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因此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和老教师。

3.对初、高中教学内涵差异的分析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有着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的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实验修订本教材却新增加不少内容。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信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往往被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往往会面临着课程内容的断层、学习方法的不协调以及教学目标的不连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制约了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家长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教师把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衔接,才能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也是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本文将主要从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以及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知识点的跳跃性、难度的递进性不够明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数学基础薄弱、概念不清晰等情况。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综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时,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困难。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困难。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割裂也是一个难题,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跳跃感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不同教师对待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可能采取对号入座的教学方式,直接教授高中数学知识,而有些教师则可能会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数要求已经超过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在了解初中数学内容与高中数学内容的不同、掌握学生在学法上的不同的基础上,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平稳过渡,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文主要从教法、学法上谈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想法、做法。

关键词:教学衔接,教法上的衔接,学法上的衔接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感触:初中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很快下滑了。

由于成绩的下滑导致心理产生落差,致使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兴趣减弱,最终数学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一种负担。

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面对,如何解决是高中数学教师都面临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初中到高中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平稳推进,使初高中数学教学很好衔接,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师需面对解决的问题。

结合我工作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尤其是在教法、学法上想法、做法总结如下:
教法上的衔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一节的内容不多,教师讲解的细,题型归纳的全,所用方法不多,学生往往只需记住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以及掌握教师所归纳的方法,模仿套用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高一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在一学期内完成四本必修书内容的教学,这四本必修书涉及到函数、数列、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不等式、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高中数学中的主干知识块,而且还要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需要学生记住的公式、定义、性质、定理等比较多,学生遇到的题型明显增多,题目的变式也多,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题型讲得全、归纳全面,只能以典型例题为载体,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

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在教法中差异,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好衔接。

1、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

由于高中数学内容多,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多,如果把这些需要识记的内容硬让学生死记的法,一方面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还会遗忘。

对于需要识记的性质、定理等的由来,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发展、提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和感受知识的生长过程,体验其中蕴涵的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不能把这些知识直接“喂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品味”。

虽然直接给予看似时间短,见效快,但学生不一定能及时消化,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记忆就牢固,运用起来就灵活快捷。

2、教学中,要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用规范的步骤解题。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模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某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需是从模仿开始的,最后内化。

因此,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学习、应用,典型例题的解答,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清楚,还应规范完整地把解题过程呈现出来,给学生学习提供模仿的对象。

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并加以自己的思考,才能领悟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最后内化成他们解决问题的图式,形成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习惯。

学生也只有先在模仿的基础上,才能到达创新。

3、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自己与学的思维“共鸣”,更要关注学生思维中“不和谐”的音符。

初中数学的思维层次不高,方法比较单一。

高一数学问题的解决,重在思维的过程,方法的选择使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把自己想好的好的方法、严密的思维全盘奉送给学生,但学生“不领情”。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过的题目,学生再次遇到,要么不会做,要么会做做不全对。

究其原因,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想法不一致。

有位名师曾这样打过比喻:“我用普通话讲,你们一听就明白,我用方言讲,你们听不明白,即使我重复多少遍,你们不明白。

明白与不明白,不在于我讲的次数,而在于我用怎样的方式讲。

”。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想法,想他们之所想,按学生的思维走,能走多远,会遇到什么障碍;能否走得通,教师都要带着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地给予。

这样关注学生的思维,可以及时对学生肯定鼓励;可以指出学生想法不足、错误所在,反面剖析,更是对正确方法的强化。

二、做好学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时,往往满足于能记住、会模仿或套用做题。

高中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这一阶段,因为高考以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关键。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做笔记,作业、练习题书写要工整;解错的题从新订正书写,好的题型、好的解题方法要记录下来;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写作,让学生将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体会,对解题过程的回顾、解题的反思、错误的反思、考试后的反思等写成文字。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有利于弘扬学生的数学个性,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情。

学生撰写反思的过程实质上是内化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建构自己理解的过程。

2、鼓励学生说。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解决问题时,如果他能把整个过程说出来、说明白,那么他就能把这个过程写出来。

不少学生能写出来,未必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能“说”比能“写”更重要。

一方面要求同学之间多交流、探讨,一个学生向另一个学生询问的过程,也正是另一个学生说的过程,说的能让听的明白,听者有收获,说者有提高,在说听之间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外收获,双方皆喜。

另一方面把课堂作为学生说的舞台。

因为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数学是教材中的数学、是教师心中的数学,教师不应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学生们谈谈各自的想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听讲,一是对学生的尊重,二是能发现他们的思维是否清晰、严密,以便给予提示。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数学语言更加规范。

3、让学生多想。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怎样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抓住解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

因此,在平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解题时做到,阅读仔细一点、想法多一点、书写快一点。

想法多一点,不仅是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还包括解决问题后的思考多一点。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变式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如2014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理科第8题:数列{a n}共有5项,其中a1=0,a5=2,
且=1,i=1,2.3,4。

则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为()。

我在分析试卷时,问同学们做对了吗?要不要讲?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做对了,不用讲。

那同学们能把你们的解法告诉我吗?不少同学说是直接排出来的。

我说如果该数列共有9项,把a5=2改为a9=2,其余条件不变,则满足条件的不同数列的个数是多少呢?我们是不是还直接排呢?如果直接排较为麻烦,你们又该怎样考虑呢?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讨论,最终把问题转化成一质点在原点处,每次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经过8次移动后,到达表示数2的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移动方法?虽然看似不同的两个问题,但最终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们教师平时反复向学生渗透的注重通性通法,多题一解的思想。

当然,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时,还有很多客观上的因素,比如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等。

但我想只有从主观上也即从教师与学生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娴熟高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提升自我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工作,锐意进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以及教学的研究者,使自己脱离教师匠的“匠气”。

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掌握学生可持续且终生受益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展现学生“眼中”的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第3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