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现象分析的研究综述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问题凸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养老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采访了200名城乡居民,并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二、调研结果:1. 养老保险覆盖率低:根据调查结果,只有60%的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
其中,农村居民参保率仅为40%左右,这与缺乏养老保险宣传和农民收入较低有关。
2. 社保待遇低:调查显示,受访居民认为养老保险待遇较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此外,在城市居民中,由于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导致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压力。
3. 公平性问题突出:受访居民普遍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公平性问题。
一方面,制度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给予不同待遇,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制度对女性不利,女性的养老金普遍低于男性。
4. 充退问题困扰着居民:部分居民反映,充退难是他们不参加或退出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居民们普遍感到,一旦参保就难于退出,这给他们的经济负担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以下问题:1. 宣传不足: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得部分居民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效益了解不深。
2. 待遇低:由于保险基金收入不足以满足养老金支付的需要,导致待遇偏低。
3. 公平性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对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够,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公平。
4. 充退难:缺乏退保政策和充分的保障机制,使得居民在需要退保时面临困难。
四、改善方向: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方向: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增强保险的吸引力。
2. 提高待遇水平: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适时提高养老金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为了全面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整理了相关数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养老保险参保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逐年提升,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参保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有关。
因此,有必要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参保意识。
2. 养老金标准养老金标准对待遇水平的确保起着重要作用。
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养老金标准较低,未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亟需加以调整。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存在待遇差距较大的问题,这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3. 养老保险投资运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对待遇水平和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调研显示,一些地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配置不合理,运营效果较差。
因此,需要加强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资金的增值效益。
4.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调研结果,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加强社会统筹,完善补充性个人账户,鼓励多元化的养老金投资理财方式,以及优化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服务。
三、建议和对策基于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参保意识和参保率;2. 调整养老金标准,确保养老金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3.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资金的增值效益;4.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优化制度设计和管理服务。
四、结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调整养老金标准,改善投资运营管理,并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全面、稳定和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工作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运行现状、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深入了解,为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对样本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一线工作人员和参保居民对养老保险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普遍较低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普遍较低。
其中,农村地区的参保率更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养老保险的认知和意识,以及参保费用高昂等问题。
另外,参保程序繁琐、办理时间长等也是居民不愿参保的原因之一2.养老保险待遇不稳定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稳定是城乡居民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化明显,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来说,养老金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待遇的安全感不足。
3.养老保险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参保条件、参保费用、待遇发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参保居民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同时,养老保险的缴费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于自负盈亏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缴费标准应更加合理,避免过高的负担。
四、调研建议1.加强宣传促进参保率提升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需要加强,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保意愿。
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宣传活动、优化参保流程等方式,提高养老保险的知晓率和参保率。
2.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标准和体系应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统一的标准和体系,确保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应加强政策调整的透明度和通知力度,提高参保居民对政策变化的认知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涉及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工作还相对滞后。
截至2019年底,全国仅有约6.5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离全面覆盖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投入和个人缴费。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地方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的个人缴费能力也较为薄弱,导致部分地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困难。
1. 缴费问题目前,农村居民缴费意愿普遍不高,一些地区的个人缴费率较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部分农民家庭收入较低,无法承担较高的养老保险费用。
一些年轻人对养老保险认识不足,缺乏养老意识,导致缴费意愿不强。
2. 参保问题由于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强,一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离开家乡,无法及时参加养老保险。
一些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不够,缺乏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和了解,导致参保率较低。
3. 基金运行问题部分地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困难,基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基金的保障能力。
一些地区存在养老基金滞留、难以发放的问题,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待遇无法及时领取。
1. 完善政策和制度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养老保险的信任和了解。
在政策上应该为参保农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提高缴费意愿。
2. 加大财政投入应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增加对基金的补贴,提高基金的保障能力。
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以下是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养老保险的普及情况调研显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普及率逐年提高,但仍存在差距。
在城市地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0%以上,而在农村地区,参保率仅为50%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缺乏参保的意识和能力。
二、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性问题调研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城市地区的养老金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水平较低。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也较大。
这种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不平等,加大了城乡差距。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调研发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且,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导致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投资收益率、增加参保人数等。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调研提出了以下改革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和能力。
2. 提高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水平,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实现待遇公平。
3. 推动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多元化,提高投资收益率,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养老金的滥用和浪费。
5.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实现全面保障。
总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居民的老年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023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乡差距在逐渐减小。
然而,农村养老保险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1. 系统建设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尚不健全,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无法满足养老金的支付需求。
2. 参保人数较少: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和偏远地区,很多农民仍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一方面,他们可能缺乏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农民可能无力承担养老保险的费用。
3. 养老金待遇偏低: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相对较低。
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在养老金方面的保障相对不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二、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分析1. 社会认知度不足: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
他们可能不了解养老保险的好处和意义,甚至对参与养老保险持怀疑态度。
因此,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经济实力不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民来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可能是一项难以承受的负担。
这导致了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困难。
3. 养老金的可持续性: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压力和参保人数较少的特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普遍存在缺口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因此,如何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解决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养老保险的相关知识,并强调参与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2. 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在农村地区,政府可以推出一些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降低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保障,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中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09年,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新农保覆盖面达到98%,参保人数超过8亿。
新农保实行的是个人账户和集体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参保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个人账户资金,并通过政府的补贴形成集体账户资金。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健全新农保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尽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参保率不高的问题。
尽管新农保的覆盖面已经达到98%,但是实际参保率并不高,一些农村地区的参保率仍然偏低。
其次是待遇水平不够高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了新农保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
再次是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新农保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运行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
为了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提高参保率。
其次应该合理调整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确保缴费金额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高政府的补贴力度,确保养老金的发放。
再次需要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新农保的管理和运行,确保制度的健康发展。
最后需要加强对新农保的政策研究,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四、结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逐渐失效,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结构变化和年轻人独生子女情况增多,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中国政府于近年间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养老保障体系,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养老服务需求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减轻家庭的养老压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参保率不高、保障水平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有必要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新时代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愈发突出,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可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引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还可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权益,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困境和挑战,为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找到问题根源提供依据;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提出有效对策奠定基础;三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四是探讨实施路径,明确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作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根底设施和经济开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改良和解决方案。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调研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覆盖率较低。
由于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异,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其次,制度不完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再次,经费来源不明确。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费来源有限,缺乏可持续开展的资金支持。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进展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学界和研究机构进行了丰富多样的研究。
其中,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经费来源和社会保障覆盖方面。
此外,还有关于养老保险农民参与度和供养比例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改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根底。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挑战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限制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一些农民会受到时限和政策限制而无法参与到养老保险中。
其次,经费来源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缺乏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效劳设施和医疗保障条件相对较差,也给农民的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良方案为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良方案。
首先,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
通过制定更加灵巧和适应农村地区需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覆盖率。
其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的经费。
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可以引入社会捐赠、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来增加经费来源。
第三,加强农村地区养老效劳设施和医疗保障条件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问题的探讨1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问题的探讨10050941 10信用管理一班刘文亮【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农村老人的生计问题日益凸显,以前不科学的生育问题的后果最终将降临到这一代人身上,尽管之前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口恶性增长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加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负担,如今大多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可能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养老困境,我们不得不提前重视。
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提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措施。
【关键词】养老保险;农村;参保率;资金运作Discussion on th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Lower RateIssues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the livelihood of rural elderly problems highlighted increasingly, unscientific fertility problems before the consequences will eventually happen to this generation, although previous family planning to a certain extent, reverse the population growth,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creased the burden of our generation, now largely as only children more than we may have to bear the old man's endowment problem, in the face of the upcoming endowment dilemma, we have to attention in advanc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nalyses the cause the cause of the phenomenon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rate is low, and increase rate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word s: Endowment insurance; Rural area; Attending insurance rate; Capital operation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II)引言 (1)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与国外养老保险模式的比较 (1)二、关于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现象的成因分析 (3)(一) 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3)(二)农民自身因素分析 (5)(三)政府因素分析 (7)三、提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措施 (7)(一)法律方面 (7)(二)农民方面 (8)(三)政府方面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引言从1992年政府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即《基本法案》,农民保险的工作基本开始实行,然而与政府的重视相比,农民的热情却并不高,养老保险参保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准,难以提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的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的问题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
而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的统计数据看,农民参加保险的人数很少,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很低。
农民中的部分精壮劳动力外出到城里打工,成为身份特殊的农民工,其参与养老保险的情况更堪忧。
虽是与“城里人”一起工作、生活,但他们的养老保险是没办法与“城里人,’比的。
当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接近饱和时,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开始流向城市。
数据农民即使进入城市打工,他们也成为城市最低阶层,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超过两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给予区别对待。
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造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在农村,传统养老文化根深蒂固,其模式的存在既有其传统的历史性、也有其现实必然性。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长期以来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基础以及现实,只要这种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持续地存在,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会成为农村养老模式中的必然方向。
但是有绝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农村养老应该增强其社会化,而不是局限于家庭内,而且推行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缓解家庭养老给家庭成员造成的巨大压力。
然而其变迁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我国现代养老文化及其模式的经济基础还不稳固,同时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甚至于是空缺,使得“养儿防老”的观念的以必要续存。
另外,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要将养老问题从家庭转向社会是难以从道德上接受的,家庭中的老人接受来自国家的养老帮扶,儿女将会受到道德上的巨大谴责。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探究其问题和发展趋势。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调研概况
我们深入调研了多个乡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和保障水平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了解了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期望。
二、问题与挑战
1. 参保率不高:部分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参保率偏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有待提高。
2. 经济支持有限: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民晚年生活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3. 服务不便利:农村地域广阔,部分农民参保缴费不便,服务体系亟需完善,提高便捷性和覆盖范围。
三、发展建议
1.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于保险制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 政策优化: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提升待遇水平,确保农民老年生活质量。
3. 服务完善:建立更加便捷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参保更加便利。
四、展望与期待
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报告,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保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上为本次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的内容总结,希望能对相关方面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改善措施探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5)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分析 (7)2.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9)2.2 参保现状统计分析 (9)2.2.1 参保人数与覆盖率 (11)2.2.2 缴费情况 (12)2.2.3 待遇享受情况 (12)2.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3)2.3.1 制度设计问题 (15)2.3.2 资金筹措问题 (16)2.3.3 参保积极性问题 (17)三、改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状况的措施 (18)3.1 完善制度设计 (19)3.1.1 明确政策目标与定位 (21)3.1.2 优化缴费激励机制 (22)3.1.3 完善待遇调整机制 (23)3.2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24)3.2.1 增加政府补贴 (25)3.2.2 鼓励个人缴费 (26)3.2.3 开发多元化筹资渠道 (27)3.3 提高参保积极性 (29)3.3.1 加强宣传引导 (30)3.3.2 提供便捷参保服务 (31)3.3.3 设立奖励机制 (32)四、案例分析——以某市为例 (34)4.1 案例背景介绍 (35)4.2 改善措施实施过程 (36)4.2.1 制度设计的完善 (37)4.2.2 资金筹措的多样化 (39)4.2.3 参保积极性的提升 (40)4.3 改善效果评估 (41)4.3.1 参保人数与缴费情况的变化 (42)4.3.2 待遇享受情况的改善 (43)4.3.3 社会影响分析 (44)五、结论与展望 (46)5.1 研究结论总结 (47)5.2 政策建议 (48)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0)一、内容概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对参保现状的详尽分析,揭示了城乡居民在养老保险方面的需求与期望,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综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
本文将以综述的方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通过调研和统计的方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参保率、保险费率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参保率相对较低,保险费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可支配的收入。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很多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导致参保意愿不够强烈。
同时,研究者还关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和参保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一些研究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保障其基本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缴费意愿和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保险基金的筹集面临困难。
其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设计和运行机制亟待完善,需要更加合理地设置参保条件和待遇标准,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风俗习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需要制定出更加贴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进一步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其次,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保意愿。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监督和评估,推动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问题概述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大部分农民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参保人数仅为1.44亿人,参保率为46.1%。
这与城镇地区的参保率相比有较大差距,城镇地区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已经超过了90%。
低参保率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积累不足,影响了养老保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养老金水平低由于参保人数较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也较低,导致了领取养老金的人口众多,但养老金水平却相对较低。
当前,农村养老金的平均领取水平远低于城镇养老金水平,而且还存在着地区差异,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养老金领取水平更是低于平均水平。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养老服务设施匮乏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养老照料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少之又少,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也增加了养老保险的负担。
二、问题原因分析1.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村地区的农民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相对不稳定。
由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较慢,城镇化进程较慢,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无法有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
2. 农村人口流动性大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很多农民会外出务工,导致缴费和领取养老金的困难。
一些农民为了生计,选择在农村地区无固定工作,无法缴纳社会养老保险。
3. 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制度相对不够完善,缺乏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政策措施。
比如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相关政策措施并不完善,导致了养老保险的运作和管理不够规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保险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是保障农民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践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障水平低、缴费意愿不高、信息不对称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比较低。
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较少,而退休后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较低。
这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此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也较窄,仅覆盖基本养老保障,未涵盖医疗和失业保险等其他保险项目。
因此,保障水平低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农民的缴费意愿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农民普遍收入较低,缴纳保险费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于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教育,农民对于保险的认知和了解也相对较少,对于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因此,缴费意愿不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
最后,信息不对称同样也是一个问题。
信息不对称可以理解为保险企业和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息了解程度较低,同时保险企业也缺乏对于农民的了解。
这导致当保险企业与农民达成合作协议时,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无法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一是提高保障水平,保障范围应该更广,可以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纳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以提高保障水平。
二是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同时加强对于农民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三是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保险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关注,增加对农民的了解程度,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总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只要政府、保险企业和农民联手,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定会得以全面实施,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农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农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参保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仅有45%的农村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保费支付能力和对养老保险制度知之甚少。
2.保费支付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参保人员缴费能力较差,缴费金额较低,导致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困难。
有近60%的参保人员缴费金额低于规定标准,仅能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运营。
3.退休待遇参保人员对于退休待遇的满意度普遍较低,有超过70%的参保人员认为退休待遇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退休后的生活较为困难。
4.宣传教育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知识普及不足,近70%的被调查人员对养老保险制度了解不够,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因此,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四、调研建议1.提高参保率应采取措施鼓励更多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包括提高参保门槛,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增加雇主对员工的保险缴费补贴等。
2.完善缴费制度应根据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调整缴费标准,提高缴费金额,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营,同时加强对缴费人员的相关政策宣传,提高缴费意识。
3.提高退休待遇应加大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力度,提高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的比例,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4.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村居民普及养老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和了解程度。
五、总结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参保率低、缴费状况差、退休待遇不足、宣传教育不力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提高参保率,完善缴费制度,提高退休待遇,加强宣传教育,实现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需求和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的有效对接。
试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资金缺口较大、制度设计存在不足等问题已经显现,因此,着急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题分析缺乏养老保障体系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
相比城市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覆盖范围较小,保障水平也较低。
农村地区多以农民工为主,他们在城市务工期间无法享受到城市养老保险,回到农村后也面临着养老保障的缺失。
资金缺口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也较为有限。
因此,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来源主要依赖于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但由于农村居民缴费意识不强,加之财政负担重,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
制度设计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
农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积累方式相对简单,缺乏多样化的投资运营方式,导致个人账户积累效果较为有限。
另外,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待遇调整机制相对滞后,没有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相匹配的机制,导致实际养老待遇水平偏低。
对策建议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为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政府可以先行在农村地区推行“养老金委托代管”制度,引导农民将养老金交给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运营,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的财政投入,确保养老金的持续筹集和发放。
激励农民主动参与针对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
例如,对自愿参保的农村居民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奖励,增加他们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于养老保障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人口大量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就业性质,他们在养老保险领域长期面临着不公平待遇和不完善的保障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改革,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就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找到提升农民工养老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
1.1 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工作。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参加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导致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只有不到30%,远低于城镇职工的参保率(80%以上)。
这意味着大量农民工未来的养老保障存在较大缺口,对其养老生活造成潜在的威胁。
1.2 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组成,对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并没有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
他们在城市就业,但却无法充分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各项待遇;农民工又不符合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无法得到相关保障。
这种情况导致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制度真空,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3 补贴标准低对于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来说,其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一般较低。
由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一般较低,他们在参加养老保险时的缴费金额也相对较少,所以在领取养老金时,往往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为了维持基本生计,他们可能还需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加收入,这显然不符合养老保险应有的保障功能。
二、解决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途径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允许他们以个人名义参加养老保险。
这样一来,农民工可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也能更好地保障其养老权益。
这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做出相应调整,为农民工的参保提供更多便利。
2.2 引导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参保在农民工分布区域设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参保点,鼓励农村居民在就业地就近参加当地的养老保险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现象分析的研究综述张红娜(1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1018224018)[摘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渐渐踏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保障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新农保参与率低现象的分析作了文献综述,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国外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是从养老保险的客体来分析其影响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角度来看待此问题。
第一,养老保险水平及国家经济水平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第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三,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完善性及可持续性对其的影响。
那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个体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制度设计本身的因素,政策及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
本文对其各个方面作了综述并进行了浅显的评价。
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找到影响新农保参保率低的原因,进而对其进行改善,从而达到人人参保的目的。
[关键词]:新农保参与率养老保险家庭经济水平制度设计本文从农户的参保意愿出发,对影响农户参加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综述。
借以探讨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具有理论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看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新的研究创造了巨人的肩膀。
研究学者从养老保险参保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那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使得后来的学者能够更全面,更创新的去看待和研究这个问题。
二是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探讨了参保率低的原因,为政府制定新农保政策和法律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提升政策的激励作用,从而提升农户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更快更好的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国内外,亦或实践和理论,尽管人们说法不一,但最根本的一点是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个人和家庭以外的国家、集体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公民养老的保障。
[1]有的人认为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何军主编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一书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对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或缴费满一定年限的劳动者、定期给付退休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以安度晚年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有的认为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筹资,为劳动者在年老退出劳动领域后,从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3]。
费梅苹编著的《社会保障概论》一书中(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立法确定的社会劳动者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或退出劳动岗位时享有退休养老的权利,并依靠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保险基金,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推行的一项旨在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利与义务一致性为原则,在农村居民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退出劳动的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我国农村居民群体逐渐分化,主要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等群体[4]。
由于这些不同群体的就业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从广义上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全部农村居民,《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参保范围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国外鲜少关于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的研究,因为国外大多数采取的是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模式,统称为社会养老保险。
而我国是养老保险是多轨制的,城市和农村的养老保险更是差别很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只是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外关于影响养老保险参与积极性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养老保险水平及国家经济水平对养老保险具有的重要影响。
Giorgio(2000)[5]在对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养老保险水平跟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养老保险的水平就越高,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就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假如人们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在年老之后并不能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那必然会降低人们参保的积极性。
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高,并且政府愿意投入更多的财政在养老保险上面,使公民可以安享晚年,那人们也一定会积极参保的。
所以此项因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欧洲各福利国家在不断改善其老年人福利。
AllenWalker (2007)[6]通过对欧洲各国老年人福利的研究指出:政府应当明确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支出比例,考虑到家庭养老的现状,然后根据实际状况和需求来确定提供服务的种类和水平。
通过这样的研究确定政府和家庭在老年人福利中的角色,以及服务种类和水平的确定,这有利于完善老年人福利的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质量。
许多发达国家的福利甚至是摇篮至坟墓式的,然而也出现了许多制度问题,比如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财务负担。
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三、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完善性及可持续性对其影响也很大。
Holzmannetc(2001)[7]提出交制度设计、制度可信度都是阻碍人们参保的重要因素"Packard(2001)运用拉美18个国家1980一1999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个人退休账户对提高参保率具有正相关的激励作用。
以前国内学者关于旧农保的研究颇多,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诞生以来,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诸多调查研究方法,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论了对新农保参与率的影响。
一、个体因素。
1.马斌(2001)[8]指出虽然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虽然已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由于农民的社会保险意识还比较弱,还未真正形成,同时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的观念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认识上的差距,部分群众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不十分了解导致参保的积极性低(朱庆仙,2006)。
2.李伟(2010)基于河南省六地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段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得出:文化程度越高参与积极性越高,经济水平越高的农民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投保。
3.王玲燕、鲁先宏(2011)[9]主要从农民收入、农民理性和政治信任三个角度分析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上述原因分别是影响农民参保的经济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4.魏珊珊(2011)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这四个个体基本特征来研究其对新农保参与意愿的研究。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投保意愿出现了逆选择现象,越靠近养老年龄的人参保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农村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在受教育程度还是思想观念上,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性别因素影响不大;身体状况差的农民具有更强的养老意识,因为农村大多收入低下,而养老保险无疑是给养老带来一些保障;文化程度越高则更能理解和接受新型养老保险,参与率也会相对的高些,而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人出现逆选择现在,愿意参加保险以增强养老能力,处于初中这一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们则参与率低下。
5.张朝华、丁士军(2010)在研究新农保农户支付保费时指出,户主年龄越大参保意愿越低,并且已参保者选择参保的档次也越低;他们还指出,农户不参加新农保的原因还由于年龄较大,离60周岁的年限不长,只愿意获取基础养老金。
个体因素包含许多方面,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社会保险意识、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等。
但我认为改变农民的社会保险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些因素是可以改善的,而那些年龄、性别等客观因素显然不能改变。
二、家庭结构因素。
1.胡宏伟、蔡霞、石静(2009)通过分别对影响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庭财富、受教育程度、保险预期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及缴费承受能力。
2.农户经济状况的影响。
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民收入高,参保意愿就高;但也有学者认为,收入高的农民并不愿意参保。
杨翠迎(2003)认为,农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民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能力,从而影响着农村社会保障的有效需求的实现,同时也影响着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水平的高低。
3.项溪媛等人(2011)指出[10],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农户越愿意参保,家庭经济条件越差越不愿意参保。
这种情况容易产生“马太效应”,由经济差距造成福利差距,影响社会安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4.张朝华(2010)指出,由于家庭人数的增加,农户所要承受的负担就越大,同时由于子女数较多,将自己的未来养老寄托在子女身上,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
同时,他还指出家庭收入低的农户对新农保暂时还难以承受。
5.粱鸿(2010)[11]也指出,由于存在家庭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家庭成员患大病的可能性,有些农户为保证家用资金周转,而放弃参加新农保,因此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农户参与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
家庭结构也包含许多方面,其中子女人数越多,传统的的养老观念就越强,参保意愿也会降低。
经济状况也有很大影响,收入不稳定或收入较低的农户缴费能力不足。
另外,如果家庭成员患大病的急需要资金周转者也容易放弃参加新农保。
三、制席设计本身的因素。
1.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
谭静(2007)等认为,如果一项政策的设计和实施能够给农户带来实惠,那么农户大多都会愿意配合。
2.田凯(2000)则认为,由于中央政府的意愿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实际制度供给的不一致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季加海(2010)认为[12],农户在新农保意愿选择时受未来预期的影响,包括政策制度的不确定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李强、薛兴利(2009)指出,农户对国家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期望越高,对国家发展的未来预期越好,农户的参保意愿越强。
人们了解国家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地方政府执行的制度与中央政府的意愿制度相协调,那这样的制度会给农户带来好处。
别外政策制度的确定与否以及物价水平的因素都应该纳入到制度设计中。
四、政策及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
1.政策沟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