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1传记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1传记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3
《朱东润 2015·课标全国Ⅰ 自传》
《将军赋 2015·课标全国Ⅱ 采薇》
《科学巨 2014·课标全国Ⅰ 人玻尔》
2014·课标全国Ⅱ
《爱国科 学家邓叔 群》
①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②把握文章内容 要点;③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 色;④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 ①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②评价文本的主 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 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①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③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 ①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3
评传一般写得比较详细。“传”,记述传主的思想轨迹、人生 历程;“评”,评论传主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评”的原则是 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只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不能算评 传;只评价、分析人物思想脉络与贡献却不介绍人物生平的,也 不能算评传。
2019年5月5日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8
筛→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 “贡献”“行为”“经验”等。
寻→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 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 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 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 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 观公允的评价。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
——掌握文体特征 前瞻命题导向 研读真题明方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分析传记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分析传记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分析传记技巧分析传记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他:“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

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精于文物鉴赏。

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

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

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

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的“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

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戏剧大师曹禺的称赞。

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

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

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僮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

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

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的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

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阅读“传记‘写什么人’类题目”配套检测适用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阅读“传记‘写什么人’类题目”配套检测适用

“传记‘写什么人’类题目”配套检测(重点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吴光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诞生于余姚一个官宦之家。

幼名为“云”,五岁时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

阳明十二岁时,开始拜师读书。

他经常捧书沉思,思考人生真谛。

有一天,他突然问书塾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学圣贤”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弘治十二年春,阳明二十八岁,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举进士出身。

明武宗正德元年,阳明三十五岁。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御史薄彦徽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刘瑾等“八虎”。

刘瑾大怒,逮薄、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

戴铣竟被杖死狱中。

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挺身而出,抗疏力救,刘瑾遂逮阳明下诏狱,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在贬谪龙场期间,王阳明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百死千难”,但他并未被种种天灾人祸所击垮,而是自强不息,从容应对。

面对种种困境,他常常思考“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的问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他突然大彻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便是所谓“龙场悟道”,其关键在于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逻辑的结论是求理于心,而非求理于外。

这标志着王阳明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为他日后在讲学中形成良知心学奠定了心灵觉悟的基础。

正德五年三月,王阳明经历了两年贬谪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为庐陵知县。

他以民为本,推行了多项德政,特别是冒着被罢官处分的风险蠲免了困扰境内百姓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

同时,他敦励风俗,推行孝道,以儒家道德人文精神教化民众,使民风归于淳厚。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对朝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晗的文章和诗吴晗早慧,有“神童”的美誉。

一个证明,是他六岁就写出一首《无题》——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

人人谓我读好书,吾谓耕者比我高。

文采之外,末句里表达的对农事内涵、平民本色的体认与尊重,为不少成人所不及。

他后来成为学界一流的历史学家、内战时曾与闻一多齐名的民主斗士,其来有自。

本是书生,遭遇放不下书桌的时代,为争取继续读书、写书、教书的机会,只有走出书房,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希望合力制止内乱。

内乱一日不除,就一日看不成书。

时代如此,正派、有骨气的文人实在难有更好的选择。

1946年12月4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写文章是愿意的,困难的是别人不把你当作可以写文章的人,被安排做太多自己才力所不愿作的事,于是一方面疲精劳神做牛马,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又颇想偷闲动动笔墨,成天要接见许多生疏然而是热诚可爱的面孔,说太多自己也记不起来的话;有时还得被牵上讲台,被挤上游行队伍前排,如此如此,就永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读自己该读的书,然而,又能怨谁,只怪自己是生在如此一个时代。

”当时是黄裳写信约稿,吴晗遇到了知音,有了写文章的机会,自然高兴。

他表示情愿写《旧史新谈》,写短文章,几百字就是一小篇。

每天写半个小时,每个月写一两万字。

他很快就写出了四篇,寄给了黄裳。

大苦闷中,有了些小快乐。

小快乐抵消不了大苦闷。

吴晗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已经变了。

”当时的吴晗,用不少精力参与《民主》周刊,学术渐远,政治日近,乃至置身其中,奋力其间,欲罢不能。

”1947年6月30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我极喜欢你的趣味情调,二十年前我们相熟,你的现在也许就是我的过去。

那时代,我还喜欢写旧律呢。

现在都是梦了,想一想,成天是政治,说的,看的,写的,谈的,连做梦都是,就是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丝趣味,情调澈头澈尾的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陆孝彭1958年初秋,中央军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

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

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5”飞机的总设计师。

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

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

1949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

1952年,他曾在沈阳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

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

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

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

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

有时为了核算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

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

考点2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考点2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考点25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图表信息及任务传记类阅读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新闻类文章作为新教材的独立单元包括人物传记,人物通讯等体裁文章作为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新闻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新闻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考向一新闻类图标信息类【真题再现】(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二: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

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

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

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

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整体阅读检测卷(含解析)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整体阅读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传记整体阅读(满分:169分时间:100分钟)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做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

”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

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

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

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池莉:没有。

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

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

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

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

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

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

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

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

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关键在于作家自己。

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

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

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 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的3大题型文章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人物传记同样要表达作者本身的观点倾向。

对传主的观点和根本倾向有所认识,进而提升价值观和人生观,是阅读传记的一大重要任务。

同时,传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考虑、借鉴。

命题者据此形成了观点类、关系类和启示类三大探究题型。

题型一观点、倾向类评价题观点、倾向评价主要指作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对传主身上所表达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的评价。

[审题定向]观点、倾向类评价题答题2步骤步骤一:从3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这需要“3个入手〞: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表达入手,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根本倾向。

分析评价时要擅长从梳理详细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

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的议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步骤二:套用评价传主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的答题模板标准作答在把握了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后,评价时还需遵循以下“答题模板〞:明确观点+引据阐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那么,除了引用文本,还可以合理联络生活现实)。

[典例示范][例一] (2021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辛,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曲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老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老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老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老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高中语文】“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高中语文】“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   (普通高中适用)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陆谷孙的词典人生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丝差错,这就是词典编纂。

而正是在这个少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

陆谷孙194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

17岁时他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后分配留校。

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词典,之后他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

编词典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

唯有陆谷孙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

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

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

1 500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列为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陆谷孙又在2000年“自讨苦吃”开始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

陆谷孙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

”这种劳心劳力的活,评职称时却不能算作成果,浮躁、逐利者避而远之,他却沉浸其中。

没有专业团队,参编人员全部是兼职,直至2015年这部词典才完成。

《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详尽诠释。

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了中英两国文化。

编词典,窥一斑而见全豹,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

陆谷孙既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是外国文学的知音,却也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学生热爱母语。

他编纂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

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深刻感受词语的色彩斑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阅读真题样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阅读真题样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阅读真题样例2021年高考语文会出什么题型?如何针对性温习?以下是传记类阅读真题样例,以供考生参考.第一:看2021年考试说明新变化:没有任何变化和调整 2021年的考试说明刚刚做了两大调整:一是文学类和适用类两种文本中只选择其中一类文本命题,二是6分的名句名篇也不再是四选三的方式,而是必做的三个小题。

并且在考试说明中添加了白话诗文背诵引荐篇目,包括义务教育阶段50篇(含〝孔子语录〞),高中阶段40篇。

相关于2021年的考试说明,2021年稳字当头,语文没有任何变化和调整,这在高三教员们的预料之中,作为高考命题应该对往常备考有明白的指向性,所以很大的变化必需较早予以明白。

第二:预测2021年高考语文重点预测:现代文阅读为传记类往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的试卷结构: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第二卷为白话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

总分值150分,其中言语文字运用27分,现代诗文阅读30分,名句名篇6分,现代文阅读27分,作文60分。

〝经过对2021年高考试题的剖析,往年现代文阅读选择传记的能够性较大,本国小说也要稍加注重。

名句名篇默写,所考察篇目都是〝附录〞明白范围,只是〝孔子语录〞除了课本上学习过的以外,还要有一定量的名句积聚。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满称。

第三:现代文阅读如何温习:阅读精品文章这虽是一个推测,但也无妨信之多做一点预备,以免悔恨。

我们的建议是:经常阅读精品文章,特别是高考真题中出现的阅读。

1.可以从真题阅读的提问中,总结高考出题的角度。

2.真题阅读的答案和解析都很详细周全,可以总结答题思绪在阅读文章时,要常带着三个效果:〝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等艺术手法)〞、〝为什么这样写(主题)〞,由此提高阅读鉴赏才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学大师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

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材的大学者。

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虽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

从1952年开始,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16年,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中国的学者没有地位。

但他对身外浮名并不看重,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满世界留下了脚印。

要考证甲骨文,他就出现在日本;想要研究敦煌学,他便去了法国;要研究梵文,他就去印度。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

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

季羡林曾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绝不固步自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

饶宗颐对国外的考古发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灵通,研究视野无限开阔。

他的习惯是每一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40多岁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同样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这些都是为了能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

不少人将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相比,认为他们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但王、陈二人皆没有饶宗颐在艺术上的成就。

饶宗颐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有人评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炼,他在技法上已经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的性情与人生观,也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使其画作成为了传说中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一)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验收达标练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一)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验收达标练 Word版含解析.doc

(四十一)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汤一介:虽不能尔,心向往之2014年9月9日晚上8点56分,87岁的汤一介先生与世长辞。

尽管没能见到自己主持的《儒藏》①全部出齐,也没能见到新版的《汤用彤全集》面世,但没有人会对汤一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有任何疑问。

仅在2014年他就出席了三套大书发布会——10卷本《汤一介集》发布会、《中华佛教史》发布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发布《儒藏》“精华编”第一批100册出版首发式。

此外,由他主编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3年年刊》也于7月份出版,他还亲自撰写了序言。

汤氏家族世代以读书为本,以教书办学为业,汤一介的祖父汤霖为汤氏家族留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

汤一介1927年在天津出生后,父亲汤用彤似乎是有意择取“一介书生”的含义而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孩子能够一生读书做学问,以传承汤氏家族的家风。

这一点,汤一介以其一生的经历告诉世人,他做到了。

少年时代的汤一介饱尝了战乱流离之苦。

这种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成年后开始独立思考人生、社会等问题。

考大学时,汤一介选择了北大哲学系。

“文革”开始以后,汤一介成了“黑帮分子”,多次遭到北京大学校内的批斗。

批斗会的开场白照例是“现在开始批判‘黑帮分子’汤一介”,接着就是要他交代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

1971年夏,去干校劳动的汤一介回到北京,担任哲学系“教育改革小组”的负责人,开始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教学工作。

1973年,汤一介被选入梁效②写作班子。

后来,汤一介称这段岁月是“身不由己,无心为恶”。

“四人帮”垮台后,汤一介被隔离审查,此时的汤一介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听谁的?”而后他反思:“我之所以走了一大段弯路,主要是因为我没有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而后他决定“我只能听我自己的”。

1980年,汤一介恢复了教学资格,重新走上他离开了多年的讲台。

不久,他在北大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并整理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专题二传记阅读!错误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

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

年份及题目题号、题干、分值(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2022·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概括传主事迹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题型题型题号、题干、分值(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2022·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年份及题目材料简要分析。

(6分)(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2022·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8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022·高考全国卷Ⅰ《朱东润自传》(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概括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题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概括传主事迹题概括传主事迹题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题材料简要概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传记配套训练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传记配套训练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传记配套训练苏教版1.〔202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失掉这一音讯。

俯首屹立于世界西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度乡的赤子。

有人劝说谢希德不要回到事先生活贫穷、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计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与树立。

1952年,取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掌管兴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不时亲密关注着国际外物理学研讨的静态,努力探求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前期,她末尾思索一个微妙而又实践的效果——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维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度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异样的效果。

怎样才干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扬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外表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讨的谢希德,假设继续从事她的研讨,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效果;假设另辟蹊径转入新范围,即使付出艰辛的休息,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清楚效果仍是个未知数。

但是,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外表物理亟待研讨,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发明。

作为学界晚辈,她也要借此鼓舞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宽广的新范围。

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仔细细致的研讨,一点一滴地积聚阅历,使复旦大学的外表物理研讨到达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

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

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早处置一些私事,又可以借这个时机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

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怨言,也不乏独到的见地;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念、也不擅长交头接耳的同志不时宣布一通拙见,而且取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陆谷孙的词典人生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丝差错,这就是词典编纂。

而正是在这个少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

陆谷孙194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

17岁时他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后分配留校。

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词典,之后他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

编词典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

唯有陆谷孙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

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

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

1 500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列为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陆谷孙又在2000年“自讨苦吃”开始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

陆谷孙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

”这种劳心劳力的活,评职称时却不能算作成果,浮躁、逐利者避而远之,他却沉浸其中。

没有专业团队,参编人员全部是兼职,直至2015年这部词典才完成。

《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详尽诠释。

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了中英两国文化。

编词典,窥一斑而见全豹,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

陆谷孙既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是外国文学的知音,却也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学生热爱母语。

他编纂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

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深刻感受词语的色彩斑斓。

陆谷孙说,语言是大众使用的,编词典没有权威,没有围墙,“编者也是读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也是编者”。

但他也态度鲜明,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直男癌”等侮辱性词语,他坚决不收。

陆谷孙说,翻译令他想起“抵达”,从一种文字出发,去“抵达”另一种文字的彼岸。

陆谷孙的学生说,先生内心深处的治学理想,是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重新发光,映照世界。

一次,接受电视台拍摄,陆谷孙先生淡然拒绝了“泰斗”和“大师”的美誉。

他的一生,不当挂名编委白拿稿费,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宁可幽居陋室,琢磨中英互译的美妙。

除了皓首穷经地编纂词典,陆谷孙先生最为享受的身份是“教书匠”。

在复旦,陆谷孙是著名的英语系“老神仙”,这不仅指他的学问之深、辈分之高,更指先生的性格风骨。

他是一个非常渊博、有趣的人,毫无学究气和词典式的“枯燥”。

复旦大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十大杰出教授”,陆谷孙以最高分列居榜首,每逢他上课讲莎士比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如同参与盛会。

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

对这样的精神贵族,最好的写照,便是哈姆莱特的“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谷孙把编词典比作做厨子,是因为这项工作费时费力,需要下苦功夫;对于这项一般人难以长久坚持的工作,他乐在其中。

B.陆谷孙淡泊名利,编词典在评职称时不能算成果,他却全身心投入,并且拒绝“泰斗”和“大师”等美誉,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

C.陆谷孙不仅学养深厚,而且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虽痴爱英语,但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希望他们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

D.陆谷孙编纂词典但毫无词典式的“枯燥”,他非常渊博而又有趣,被复旦研究生评选为学校“十大杰出教授”之首。

解析:选C C项,曲解文意,“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不是陆谷孙对学生的希望,而是学生对陆谷孙治学理想的概括。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典编纂工作枯燥、繁重,且要求十分细致,而陆谷孙一做就是40多年,他把词典编纂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B.陆谷孙主持《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很多人离开,而他一直坚守,到1991年大功告成。

C.陆谷孙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的一个目的是让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化思想。

D.陆谷孙在编写《中华汉英大词典》时,主张包容并蓄,尽可能详细地收录实例,但他也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

E.陆谷孙编纂词典的态度是开放的,比如他主张“简繁兼顾”,认为编词典“没有围墙”,编者就是使用者,他编写的《中华汉英大词典》被认为深度打通了中英文化。

解析:选AC B项,“陆谷孙主持《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错误,1986年陆谷孙才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前期只是参与。

D项,“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表述不准确,他是“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拒绝收录“侮辱性词语”。

E项,“编者就是使用者”曲解文意。

3.(观点、倾向类评价题)作者在文末用《哈姆莱特》中的名言“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来评价陆谷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本身的意思。

“囿”是“被限制”的意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体虽然被限制在核桃中,心却可以做无穷领域的王。

然后回到材料中,联系陆谷孙的事迹进行分析。

“核桃”指的就是编纂词典这项工作,陆谷孙40多年只做这一件事,在别人看来他的世界似乎是狭窄的。

但他的心却是飞扬的,他热爱这份工作,在工作中有所得。

需要注意的是,在联系陆谷孙的事迹进行分析后,还要对此进行进一步评价,挖掘其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①对“身虽囿核桃”的理解:陆谷孙长期全身心投入词典编纂工作之中,心无旁骛,长达40余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世界似乎很狭窄。

②对“心为无限王”的理解:陆谷孙热爱词典编纂这份工作,品尝到了潜心研修的乐趣,虽幽居却能感受中英互译的美妙,形成了自己的编纂思想,开拓了精神的无限空间。

③这是对陆谷孙先生的高度评价,在浮躁的时代,陆谷孙先生能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

丁聪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

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

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

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

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

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几十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他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

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

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抗战胜利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

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的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

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

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

“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都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

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进行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

为此,他吃尽了苦头。

“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

“文革”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的种种“劣迹”以作“诱导”。

丁聪听后说:“这个人真坏。

”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

丁聪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年,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

”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

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

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以保证。

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他血压高,单位便给他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乐坏了他。

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他便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

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由此丁聪便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黄金创作年代。

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

漫画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

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

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地,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

不设灵堂,不作告别。

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画的都得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

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

——丁聪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

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

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运用比喻,将“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比喻为“牛虻”,将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比喻为“病灶”,生动地再现了一位医治时代“伤口”的勇士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