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实是践认1是 识、认发什识展么的的叫基动实础力践(,实是?践检(P是验4认认2)识识的真来理源性,的
唯实一践标是准人,们是改认造识客的观目世的界和的归一宿切)物质性活动
坚持实践第一性
认识
2、实践的特征(P42-43)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真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5)
课中合作体验: 热点关注
课中合作体验: 热点关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作出重 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我国社会主 规要律矛具盾有已客经观转性、化普为遍人民日益增长意的识美具好有生能动活作需用要,和要不平 性衡,不要充求分尊的重发规律展、之按间的矛盾。这重一视历意史识阶的作段用的,判树断立是基 规于律我办国事的。社会现实,把握了时代正脉确络的,意遵识 循了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这一论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把握思维的奥妙
(2)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会 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四个意识”的正确指 导下,我们才能攻坚克难,实现民族复兴,开创党 和国家事业新局面,赢得党心民心。(5分)
课后体验 :
重点知识抽查背诵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2、意识的作用有哪些?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实践
夯实基础: 点对点练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 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物质 运动 规律
意识
1.什么是规律?
高二哲学 第二单元(重点)
高二哲学第二单元(重点)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3.具有可知性。
2、运动(1)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人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4、意识起源和本质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6、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观点 A、正确反映的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 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 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人认为,高性能计算机能够进行一系列复杂运 算,说明计算机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 A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B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对人脑的依赖的关系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如何理解?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 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 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而已。”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 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子对 事物的反映一样。 × 4、具体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理论是人脑思 维的产物。 √ 5、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 主观臆造的。 × 6、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等宗教 迷信观念是人们主观想想象 √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出现的 反映 B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主要特点
C 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 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概念
C
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 )
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doc
唯物主可知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自主)二重点难点(%1)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区别 (1)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2)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3) 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 (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区 别 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 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 系 (1)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因此,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提示】“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等都是 错误的。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本原 先后 决定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不可知论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1、孟了:万物皆备于我2、王守仁:心外无物3、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天4、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5、笛卡尔:我思故我在6、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7、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8、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唯一对象9、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10、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1、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12、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扩展】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1、“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2、柏拉图:理念论3、黑格尔:绝对观念论4、老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朱熹:理在事先【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命运(四)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哲学第二单元1.物质的定义: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什么是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7.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8.意识的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能动作用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主导作用。
意识反作用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⑤意识具有能动性。
9.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一、辩证唯物论(一)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独立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只能依据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其存在的具体形式。
(2)可知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在此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唯一能把物质于意识区别开来的属性。
但并不意味着物质只有这一属性,物质的属性还有可知性、运动性等。
(4)“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客观实在只包括物质现象,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精神、意识现象(梦)。
(5)世界的本质(本源)是物质,或世界统一于物质。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小结】: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①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②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而看不到世界的统一性。
【联系】①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体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区别】: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方法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承认自然 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劳动 产生:_________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构成:_________ 地理环境 、__________ 人口因素 、________ 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坚 物质世界 (三)人的意识是_______________ 长期发展的产物。 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⑴辨证唯 物主义
①辨证唯物论 (第4、5课)
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6课)
③唯物辨证法
(7-10课)
⑵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观、价值观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11、12课)
辨证唯物论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运动、规律)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 P29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P28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0 (四)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4、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5、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 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 关于运动,马克思也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 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 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 ③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 ④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思考:下列观点有没有正确反映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 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既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飞矢不动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的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二单元
3.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上的两个错误倾向
(1)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性的唯心主义 (2)夸大规律客观性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无所作为思想
典例训练 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 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 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 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 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参考答案 请运用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 率的合理性。 规律办事。为控制信贷规模,管理通胀预期,央行下调存 贷款基准利率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2.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 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造福人类。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管理通胀预期, 也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具体体现。
知识归纳
辩证唯物论的两大原理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
2.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 (2)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能够认识和利用规 律,造福人类。
提升能力 2013年8月,国务院提出“宽带中国”战略:到2015 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秒(Mbps)和4Mbps。方案指出,宽带网络是新时期中国经 国务院针对中国宽带网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实施“宽带 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 中国”战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施 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中国宽带网络仍然存在 “宽带中国”战略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是一种正确的战略 公共基础设施定位不明确、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应 选择,实施这一战略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 用服务不够丰富、技术原创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不完善 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3)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体现了我国政府把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正确性。 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推 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
高中政治哲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世界的物质性的原理和方法论: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6、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7、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9、规律的特点:(1)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10、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1、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最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8、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 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 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是相对静 止的,反对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12
❖ 1.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 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 知识进行论述时?
27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 和无限性。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8
❖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 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 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
D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6
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风吹幡没动”时认 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楚国有个人剑落入水中,留下了“刻舟求 剑”的故事。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 人都错在
A、离开物质谈运动 B、离开运动谈物质
D
C、不懂得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识论角度看,之
C 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 A. 实践决定认识
❖ B.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 C.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 动作用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理解)
注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 化和过程。
4.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19.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1)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 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 合起来。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 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 为的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反对两种倾向)
(3)〖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 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 盲干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 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 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 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 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高考引领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22题)医学临床实 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边形与其大脑的 “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 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 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高考引领
(2013全国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 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 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 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 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 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 要。”„„.
评分细则
要点一: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的不同认识,或认识具有 主体 差异性(2分);或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只给1分)产生争论 是正 常现象。(1分) 要点二: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1分)受主客体条件的 限制, 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或认识是具体的有 条件的。 (2分)但答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给1分。 要点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或认识具 有反 复性或上升性或无限性。(2分) 要点四: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取长补 短, 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4分) 只答“争论有利于 促进认识的发展”,给1分; 答“通过争论,修正谬误,达到真 理”,给2分; 答“交流碰撞,促进认识的发展”,给3分。 要点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和 动力。(3分) 要点五说明:只答要点五,最多给3分。只答“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 或实践决定认识”给1分,“来源”和“动力”只 写一个给2分。
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
误在于( ) ②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④割裂了事物和运动
①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考点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 的物质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方法论: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人的认识能力
促进
认识的发展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
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
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
用实践 来检验
你认为用上述哪些观点可以检验认识 是否正确? 为什么?
认识
考点3:真理
(2)真理的属性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考点4:认识的作用及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认识—实践—认识)
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主客观条件 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方法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律 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
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指个人主 观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客观实在、物 质的具体形态以及他人的意识等。
物质
根 本 属 性
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三:运动的概念
(一)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 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二)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区别: ①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 时的。
1、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2、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 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 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6、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8、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 很大成绩。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57.6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 2.0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07.8万吨,与2012年同期 相比下降4.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 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 面存在问题。2014年下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 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进一 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政府的节 能减排举措。
方法论要求:
首先: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学习科学理论。 再次: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简言之,与客 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 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符合我国减排现状。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减排成绩的取得体现了这一 点;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的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实施,有利 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世博会中国馆的落成 说明了这一点。
原理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改造世界(正确的
意识~~~促进;错误的意识~~~~阻碍)
2、方法论: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应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材料: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 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落 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 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 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中国馆设计为人们之间的 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 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的设 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时代课题。
意识的本质: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起源: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生理基础: 人脑≠大脑
(3)内容: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原理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①目的性、计划性 ②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认 识 论 部 分
高考真题赏析
1、(广东高考文科基础卷)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 性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物质”
≠ 物质的具体形态
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要求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 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尊重和保护自 然,做到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要求: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 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创造,现代科学 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①③
概念二:意识论+认识论)
第四课 第五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把握思维的奥妙
唯物论重要考点巩固
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7个重要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其本质的暴露和展 现有一个过程。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中国国家馆的设 计和建设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渗透开放 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 放空间,同时其设计注重环保和节约能源等一系列精心设计说明 了这一点;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中的众多创新设 计说明了这一点。
1(12年四川卷)30.2011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 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 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 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2(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 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主干知识记忆
一、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4、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5、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6、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概念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
例、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 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 形态的集合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 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 可捉摸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疑】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正确对待错误的认识 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统一。
概念四: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关于规律的原理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易错易混知识点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3.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易错易混知识点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