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楚国。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具体日期在公历六月份左右。
一、起源与传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传说。
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与屈原有关的传说。
据传说,在古代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他忠于楚国,心系百姓,希望楚国能强大起来。
但是,由于朝廷的内讧和外敌的侵略,楚国日渐衰落。
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以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然而,有心人却利用了朝廷的嫉妒和诽谤之心,诬陷屈原意图谋反。
无奈之下,屈原只好离开朝廷,并流亡在江南湖区之间。
他的离去让楚国百姓备感失落,于是纷纷划船追赶屈原,希望能够阻止他离去并寻找到安慰。
当屈原意识到百姓的忠心与爱国之情后,他决定以自己的死来告慰百姓,并借此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
于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跳入了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屈原跳下江中后,百姓纷纷划船守护,希望能够找到屈原的遗体。
二、诗经与龙舟竞渡众所周知,屈原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作广为流传,并被尊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引用屈原的诗作进行吟诵,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与此同时,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这项活动起源于人们划船寻找屈原的遗体的传统。
为了不让鱼虾虫蛇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做出了闹出很大声响并划船敲打水面的行为。
后来,这个行为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代表着勇气和团结的精神,也是对屈原的纪念。
每年端午节,人们会聚集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看比赛。
这种活动既能增强国民体质,又能增进社区团结。
三、食物与习俗除了龙舟竞渡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特色食物和习俗。
最有名的莫过于粽子了。
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食物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而将米饭包裹在大叶子中,再用细麻线系牢。
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包裹糯米、枣子、红豆等馅料,用竹叶或者芦叶包裹起来蒸煮而成。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古人送壶我送粽,一片真情在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天涯知己度端午,无限真情在粽中。
青青粽叶包真情,愿你拥有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5-7]。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家人团圆的祝福贺词(二)1、夏日的柳丝,伴随着假日,让清风吹起无边的凉爽,夹杂着祝福的气息,缓缓飘落在你的身旁,端午节到了,祝你过一个快乐温馨的小长假。
2、送你一颗好运粽,里面包藏:健康米,好运蛋,平安菇,快乐虾,长寿花,幸运栗;如果你收到将会好运连连。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和背景十分复杂,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所有资料。
一、端午节的起源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国家的兴起和人民的幸福奋斗终生。
可惜他在受到诽谤后被放逐,最终跳入江中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放爆竹,吃粽子,以表达对他的缅怀之情。
另外,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
相传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五月初五是蛇神的诞辰,而蛇是古代中国人对灾难的象征。
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狂欢和仪式,以求赶走灾祸,祈求平安吉祥。
二、端午节的习俗1.划龙舟:端午节最为特色的活动之一就是划龙舟。
人们乘坐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湖里或者江河上来一场划龙舟比赛。
划龙舟据说起源于一位渔民想找回屈原的遗体而船下放米以消石,后演变成竞渡,逐渐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
2.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而粽子也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美食。
粽子的来历据说是人们将食物捆在竹叶上,在上面煮制,起初是为了防止腐败,后来也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3.穿香囊:端午节也有寓意吉祥的习俗,例如穿香囊,这是为了祈求平安康宁、身体健康。
香囊里面装有各种植物香料,可以让人在闻到香味的时候神清气爽。
4.放艾草:一些地区还会在端午节放艾草,将自然香料放在衣柜里或者屋角,以除臭。
据说还能除病气。
5.赛龙舟: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在龙舟比赛中,选手每人持有一支节奏齐整的鼓,齐声高歌、高呼助威,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
三、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五月初五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特色的节日文化,诉说着汉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端午节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并且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
总之,端午节是一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是一个诠释中华民族文化的闪亮舞台,既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同时也是缅怀人物、展现气概的良好传统。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始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以下是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资料。
1. 传说与起源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最为有名的是与屈原相关的传说。
屈原是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78年间的楚国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深受国家分裂壮大的痛苦,于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
楚国人民非常敬重屈原,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
2. 龙舟竞渡端午节的一大特色是龙舟竞渡。
龙舟是长而窄的木船,船尾呈龙头形状,船身彩绘,寓意吉祥。
龙舟竞渡源自救援屈原的渔民,他们划船到江中救援屈原,拍打水面,以驱散恶鬼和病魔。
后来,这一传统演变为龙舟竞渡,成为每年端午节的盛大活动。
3. 粽子食俗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是食用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三角形或长方形的食物。
制作粽子需要将糯米浸泡后与馅料一起包在竹叶或者银杏叶里,用绳子系好,再用蒸、煮或者炖的方式烹制。
馅料因地域和习俗不同而有所变化,有甜有咸,有肉有素。
吃粽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屈原抛江的那天,当地居民投下粽子以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虾啃咬。
后来,这一习俗演变为给龙舟上水的祭祀物。
现在,人们通常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既是为了纪念屈原,也寓意着消灾、祈福和驱邪。
4. 艾草和五色线端午节还有两个重要的习俗是使用艾草和五色线。
根据传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戴上由五彩丝线制成的线绳,以驱邪避灾。
这是因为五色线被认为具有驱邪的力量。
此外,使用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艾草有驱邪和驱虫的功效,因此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或者用艾叶熏制房屋和衣物。
5. 传统活动除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传统活动,如插艾草、戴五色线、踩高跷、饮雄黄酒、赛龙舟等。
这些活动丰富多样,旨在庆祝节日和祈福平安。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资料。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以下是端午节的一些资料:
1. 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
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
被流放后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舞龙舟、吃粽子,并在江河
中救济鱼类,以避免鱼类啃食屈原的尸体。
2. 传统食品:
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它是由糯米、肉类和其他填料包裹在芦苇叶或箬叶中蒸煮
而成的。
粽子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和口味有所不同,有咸味和甜味的粽子。
3.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长的木船,外形像龙,船头和船尾
都有龙头和龙尾的装饰。
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组织龙舟竞赛,每艘船上有一支人力划
船的队伍,他们要齐心协力划桨,保持节奏,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伍将获得胜利。
4. 民间习俗:
除了吃粽子和观看龙舟竞渡,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民间习俗,比如系艾草,挂菖蒲,悬钟馗符等。
人们相信这些习俗可以驱邪避祸、增加运气和健康。
5. 国际传播: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
和庆祝端午节。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举办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比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
和香港都有盛大的龙舟竞渡赛事。
这些是端午节的一些基本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节小常识
端午节小常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常识吧。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
据说,赛龙舟起源于古代人们赛龙、赛舟的民间游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活动。
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性的运动,不仅在国内广泛开展,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
粽子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用到许多原料和工具,但是它的味道却是极其美妙的。
除了传统的咸肉粽和甜粽子,现在还有各种口味的粽子,如豆沙粽、蛋黄肉粽等等,让人们品味到更多的美味。
3. 悬艾草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悬艾草。
据说,悬艾草可以驱邪避祟,保佑人们健康平安。
现在,很多人在端午节会在家中悬挂艾草,或是将艾草放在床头,以求神佑护平安。
4. 穿五彩线端午节还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就是穿五彩线。
五彩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拼接而成的,寓意着五福临门,吉祥如意。
现在,穿五彩线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手腕,人们可以将五彩线绑在各种物品上,如钥匙、手机等,以求神佑护平安。
5. 重阳节端午节和重阳节都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们的日期相差半年。
在端午节和重阳节这两个节日中,人们通常会举行一些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小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未来的端午节中,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端午节的全部资料
端午节的全部资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其起源很早,历史悠久,与龙舟竞赛、粽子食用等传统习俗密不可分。
以下是有关端午节的全部资料。
一、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最为广泛的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因忠直无私而被逐出朝廷。
为了宣泄内心郁闷和忧愤,他来到江边,跳入江中自尽。
人们为纪念他,便以每年五月初五日为屈原逝世的纪念日,称为“端午节”。
另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记载,端午节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相传古代的祖先们为了祈求丰收,就会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以祭祀农神、水神等神灵,希望获得美好的收成。
二、端午节的习俗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之一,这一习俗始于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说,最早的龙舟竞渡是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人们划龙舟在江河中搜寻。
后来,龙舟竞渡逐渐演化为一项竞技游戏。
现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各地都会举行龙舟赛事,每支龙舟上都会配备舵手和划手,以最快的速度划过终点线。
2. 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粽子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肉、豆等材料制成的一种食品。
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源于屈原自尽之后,人们为了防止鲤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吃掉他的尸体,就把粽子仍进江中,希望让它们能先吃饱、再不去吃屈原的尸体。
3. 穿香囊一些地区还有穿香囊的传统习俗。
香囊是用布料制成的小袋子,里面装着香料等物。
人们将香囊挂在胸前或腰间,以驱蚊避毒、祛病健身。
4. 赛楼台赛楼台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端午节传统习俗,它与龙舟竞渡有些类似,但是更为困难。
赛楼台的设施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来的高台,比龙舟更为高大,往往有五六十米之高。
参赛者需要在高台上跑步,攀爬,甚至还要在高处做出各种危险动作。
三、端午节的文化价值端午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首先,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端午节基本资料
端午节基本资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假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等。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基本资料。
一、起源和传说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
相传,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因政治失意,抱石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谋求救国的愿望。
为了保护屈原的躯体不被鱼虾吃掉,百姓们在江边撒下了粽子,并划船打鱼,同时敲击鼓乐声音以驱赶鱼虾。
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就成为了端午节。
二、庆祝习俗1.吃粽子:端午节的主要食品是粽子,粽子是由糯米、红枣、花生、肉类等食材包裹而成的。
不同地区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和口味,如北方的咸肉粽和江浙地区的甜粽。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及驱邪避疫。
2.赛龙舟: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木船,航速快,造型独特。
参赛者坐在船上,全力划动长长的桨,争夺冠军。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景点。
3.悬挂菖蒲和艾草:传统习俗还包括悬挂菖蒲和艾草,这是为了驱除恶鬼和疫病。
菖蒲和艾草有清凉驱邪的作用,人们相信这样做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4.传统舞蹈和表演: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传统的舞狮、舞龙等表演。
这些表演充满了活力和祝福,能够带来喜庆和吉祥的气氛。
三、地方特色各地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端午节活动:1.乌镇赛龙舟:乌镇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之一,每年的端午节,乌镇都会举行大型的赛龙舟比赛。
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舟竞赛,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2.嘉兴嘉峪关大赛龙舟:嘉峪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端午节期间,嘉峪关会举行龙舟比赛。
比赛的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多样,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3.广州恒大龙舟文化节:广州恒大龙舟文化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除了龙舟比赛,节日期间还有灯光秀、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国际影响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喜爱和关注。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所有资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庆祝。
它源自于古代中国人民的民间风俗和传说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包括起源、传统习俗、美食和文化象征等方面。
一、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中国,据说最早始于战国时期。
它起初是为了纪念屈原,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劝告楚庄王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国家和平百姓的利益。
但是,由于他的忠诚和坚持原则,屈原最终被权臣谗言所害,被贬斥到边远地区。
在被贬前的最后一天五月初五,屈原绝望地投江自尽。
二、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趣的传统之一。
人们会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进行竞速比赛。
这个习俗据说起源于人们划船搜寻屈原的遗体,希望能驱散水中的恶鬼,但也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和背后的意义。
2. 穿五彩丝: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这天穿戴五彩的丝线,以驱走邪恶的力量。
五彩丝线通常做成手链、腰带或者系在头上,被视为护身符。
3. 饮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具有传统色彩的酒精饮料。
人们相信喝下这种酒可以祛除邪气和疾病,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 吃粽子:在端午节,人们也会吃一种名为“粽子”的传统食物。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在鲜嫩的竹叶中,蒸制而成。
粽子的馅料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有肉粽、豆沙粽、枣泥粽等。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和驱逐瘟疫。
三、美食文化端午节的美食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除了粽子之外,人们还会吃一些特殊的食物,比如菖蒲蛋、龙须菜和艾草饼等。
这些食物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菖蒲蛋寓意团圆,龙须菜象征长寿,艾草饼则有驱邪的功能。
四、文化象征端午节有大量的文化象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五色线”。
人们会将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编织成绳,形成一个长长的绳结,象征着平安和幸福。
这些五色线通常由长辈送给晚辈,也常常挂在家门口或者佩戴在身上。
五、端午节的传播和发展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开始走向国际。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汇总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年年过端午,但是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有哪些习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转发!一:端午节介绍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文化常识: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叫作“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相传是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屈原是楚国人,生于340年。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
他生活的时代,过去很短暂强大的楚国走向开始没有落和亡亡的时期。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他在政治上有远见,革新,希望楚国能够重新强盛起来。
然而他的进步的坚定,始终得不到楚国估计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破,他感到无比痛苦,就在这一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在湖南今省)而死。
自屈原死后两千年,人民一直都对他有异样。
每年端午节这天,各地都要划龙船来纪念他。
划龙船,是象征当年楚国人民打捞他尸首时的情景。
全国各地都在这天要吃粽子。
吃粽子,也是对他表示怀念。
据说古代楚国人民每年到这天,都要祭祀他,用竹筒装米投到河里,让他享用。
也有的说,把这些东西投进河里是喂蛟龙,好让蛟龙吃了不再吃屈原的尸体。
这就是后世吃粽子的由来。
这天端午节,人们要喝雄黄酒,家门口还要插上艾叶和古人认为艾叶和菖蒲草有辟邪的,屈原是被代表邪恶的奸臣所陷害的作用,插上这些东西,不但是一种怀念屈原的表现,而且是一种避邪降恶的象征。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大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源远流长,充满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它是以纪念屈原的死而被传统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民俗色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全面介绍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渊源、习俗传统、食物特色等多个方面。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传说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怀念楚国诗人屈原,他爱国热血,为国殚精竭虑。
然而,因为遭到朝廷的陷害,屈原于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
他的死给中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人们划船救援屈原的行为,通过组织龙舟比赛来展示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吃粽子则是为了追念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人们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饥饿之鬼伤害屈原的灵魂。
此外,人们还会在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叶,以驱邪避疾。
三、传统食物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物之一,有着千余年的历史。
它是用糯米包裹各种馅料,再用粽叶编织而成的三角形食品。
不同地区的粽子做法也不尽相同,有肉粽、豆沙粽、枣蓉粽等等。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亲朋好友分享这美食的同时,也增加了团聚的乐趣。
四、端午节民俗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江河湖海的地方,人们会选择一个水质比较清澈的地方洗澡,以驱除疾病和厄运。
此外,还有穿戴艾草腰带、艾叶贴门祈福等习俗,都体现了人们祈求健康和平安的美好愿望。
五、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心理。
屈原是一位爱国的诗人,与其他文化英雄一样,他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依靠自身智慧和勇气抵抗外敌侵略的精神。
通过纪念他,人们更加坚定了保卫家园,追求和平与幸福的决心。
六、端午节的世界传播端午节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受到了一些国家的关注和传播。
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庆祝端午节的习俗。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世界化。
端午节的来历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介绍(精选5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介绍(精选5篇),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介绍1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
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介绍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的资料(精选14篇)端午节的资料1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浴兰节,民间主要的说法是因为在古代,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为防止生病,古人就在此时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如汉代典籍《大戴礼》中就说:“午日以兰汤沐浴”,而《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古人对于五月初五的端午洗浴是十分重视的,兰是一种香草,生山野间,其叶煮汤可以治风,故古人夏初采兰成风。
《诗经·镶清》就是一首采兰诗。
青年们在采兰时,相会于水边,谈情说爱。
诗句中“士与女,方秉兰兮”中的“兰”便是“兰”。
人们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
梁武帝《忏悔诗》说:“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
”我国宋代,每到端午时皇帝还要把朝臣召来,命于宫内洗浴兰汤。
大文豪苏轼有诗为证:“喜辰共喜沐兰汤,毒诊何须采艾镶。
但得奉夔调鼎鼐,自然灾授变休祥。
”从诗中看,苏轼对“采艾镶灾”的做法并不赞成,因为这是迷信,但他对“沐兰汤”却深以为喜,认为这是医治皮肤病等症的科学做法。
而在其他朝代,诗词曲中也多有描写女子端午沐浴的作品,这些都反映了兰汤浴的习俗,如元代张可久《重午席间》的开头即写道:“浴兰芳荆楚风流,艾掩门眉,符映钗头。
”当女子浴罢,全身香洁,再参加节日的宴席,的确令人感到神爽。
端午节的资料2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传统活动以及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
一、起源传说端午节的起源有多个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屈原的传说。
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忠于国家,劝谏君主,但却遭到陷害。
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伤心欲绝,纷纷将米团投入江中以示哀悼,还有的划船捞救,但都无济于事。
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撕咬,人们还用粽叶包裹米团,放入江中以喂饱水中生物。
这就是包粽子和划龙舟的起源。
后来,端午节逐渐形成了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
二、传统活动1. 划龙舟端午节最典型的活动之一就是划龙舟。
龙舟是一种特殊的船只,形状如龙,以纪念人们划船捞救屈原的举动。
比赛时,选手们分成几个队伍,各自划着龙舟竞渡。
队员们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划行,同时要保持统一的节奏,以确保船只的平衡,取得胜利。
观赛者则会在江岸上欢呼助威,为选手们加油打气。
2. 吃粽子在端午节,吃粽子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再加入各种馅料并用粽叶包裹而成的食品。
粽子形状多样,可以是几何形状或者独特的长条形。
常见的馅料有红豆沙、豆沙、肉类等。
吃粽子除了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也寓意着辟邪驱瘟、平安健康。
3. 挂艾草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是挂艾草。
人们将艾草捆成束,悬挂在门前、窗户或护身符上。
艾草有驱邪消瘟的作用,人们相信它可以驱除疾病和恶灵,保护家人的平安。
此外,还有一种习俗是用艾叶在额头、颈部等处轻轻拍打,以驱走瘟疫和灾祸。
三、地区庆祝方式端午节在中国各地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地区庆祝方式:1. 龙舟竞渡:广东、福建、江西等地会举行大规模的龙舟竞渡比赛,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
2. 赛龙船:在湖北、湖南等地,人们除了划龙舟外,还会举行赛龙船的活动。
不同的队伍利用龙船竞争速度和技巧,争夺胜利。
端午节资料(可打印)
端午节资料(可打印)
端午节资料(可打印)
节日背景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或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人们以庆祝和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中
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投江自尽,被人们视为中国
文化的象征之一。
俗和传统
1. 赛龙舟:端午节的一大特色是赛龙舟比赛。
人们划龙舟在江
河湖海中比拼,以庆祝屈原的死亡和避免恶运。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它是由糯米和其他
配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
粽子有多种口味,如咸味、甜味和
豆沙味。
3. 悬挂艾草和菖蒲:为了驱除邪气和恶鬼,人们会在家中悬挂
艾草和菖蒲叶。
4. 穿五彩线:人们会在节日期间穿五彩线,以祈求好运和祝福。
5. 赏艾叶:人们相信艾叶有驱邪的功效,因此会在端午节赏艾叶。
相关故事
1. 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诗人,由于受到贪官
污吏的陷害,他被迫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每年五月初五
划龙舟和吃粽子。
2.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该故事也与端午
节有关。
故事讲述了一个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他们经历了许多
风雨和考验,最终得到了幸福。
总结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通过赛龙舟、
吃粽子等习俗庆祝这一节日。
它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是人们团聚、交流情感的时刻。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端午节资料大全,端午节的简介、由来、习俗、祝福短信
端午节资料大全,端午节的简介、由来、习俗、祝福短信【端午节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大全本文是关于端午节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端午节来历资料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十说资料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
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
《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
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
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端午节叫法资料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
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风俗资料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各地风俗,千奇百异。
即使是一个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都不一样。
[河北端午风俗]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山东端午节习俗]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河北端午节风俗]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端午节风俗]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端午节风俗]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
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
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
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
敲锣打鼓,街游行。
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
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
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
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
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
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
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
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
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
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
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
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端午节诗词资料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