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转型与中国现代化 课程的考试

合集下载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试)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试)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总体解读(胡敏老师课程部分课后测试)单选题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起草过程历经()。

(10分)D:7个多月试题解析:所以从整个的起草过程来看,历经了7个多月,70多名起草组成员对稿件认真的推敲,细致的打磨,过程稿打磨38次,从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到文字表述遣词用句,力争务实严谨准确到位。

2、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所作的说明指出,决定稿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的重大改革举措。

(10分)B:五年试题解析:在总书记对《决定》稿说明的时候,这个里面按照这样的一个板块设计,其实是锚定2035年我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就从现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的时候,2029年这5年的重大改革部署。

3、决定稿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有两万多字,共()个部分。

(10分)C:15.0试题解析:决定稿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决定》有两万多字,15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4、(),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分)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试题解析:第一个就是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我们改革开放历史上它是划时代。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总目标下确定“七个聚焦”的重点改革方向。

其中,聚焦于政治层面的目标是()。

(10分)A: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试题解析:但这次文件的摆布从总目标他又讲了“七个聚焦”,其中“七个聚焦”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分目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经济层面,从政治层面的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文化层面的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试题及答案)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试题及答案)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试题及答案)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中国近代历史非常重要的转折发生在哪一年?A.1810年B.1820年C.1830年D.1840年2.1923年2月,哪一位学者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专题演讲?A.陈独秀B.梁启超C.张君劢D.胡适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以下哪位人物提出的?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谭嗣同4.工业革命浪潮发端于哪个国家?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张君劢对于科学和人生观有哪些观点?A.科学是客观的,人生观则是主观的B.人生观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中国传统文化C.科学强调的方法以逻辑与分析为主;了解人生观要采用直觉与体会的方法D.科学受因果律的支配,人生观则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2.在洋务运动期间成立的机构有哪些?A.同文馆B.广方言馆C.总理衙门D.江南制造总局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成为我们在历史的具体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正确错误2.何善蒙副教授认为,对洋务运动的成效真正的检验是中法战争。

正确错误3.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五四运动之后,科学与民主观念日益深得人心,科学主义日益盛行。

正确错误4.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制度,真正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正确错误第二篇: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何善蒙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课程前言那么我们接下来讲第三讲,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我们说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个非常通俗的话,叫人是文化的动物,或者是说人是文化的产物,这个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的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肉体生命的存在,它必须是有文化的支撑的,这个文化的支撑,对于我们前面讨论来看,在中国传统里面,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传统社会当中的中国人存在的一个精神的支柱,或者说精神的家园,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者是传统社会当中人的精神家园。

(通史版)新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

(通史版)新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

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

阶段一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1917~1945年)1.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俄国无产阶级走向成熟;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2)进程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③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④彼得格勒起义:1917年11月,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⑤建立政权: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①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国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

(2)措施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高考专题4.2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高考专题4.2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解题思路:第(2)问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第(3)问给出答 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从危害和积极 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 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 答案:(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 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 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 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3.特点 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 解体的速度 速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 解体的结果 经济体制
4.评价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 的进步。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 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 义附庸的过程。
二、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中的“织”与“耕”分 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 (1)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 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 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 后,清政府面临着 内忧外患的局面, 有识之士认识到学 习西方的重要性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 瓦解,外商企业刺 激,洋务运动诱导
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创办近代工 业,在甲午中日战 争中覆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发展曲折, 1956年被改造为社 会主义国营经济

转型升级考试参考答案

转型升级考试参考答案

转型升级培训考试参考题库1、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加快推进(A)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源泉A、科技B、科学C、生产D、思维2、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是完善()A、市场经济B、出口机制C、生产机制D、市场机制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D)放在首位,坚持走产业发展道路,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A、经济效益B、个人效益C、国家效益D、社会效益4、如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效提升(A)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A、最终消费率B、就业率C、工作率D、工作效率5、国民(B)格局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可持续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A、社会收入和地位B、收入分配C、教育水平D、居住环境6、新中国成立以来,(A)调整优化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工作A、产业结构B、生产结构C、市场结构D、劳动力结构7、结合(B)战略,急需推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合作的全球化布局,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A、“请进来”B、“走出去”C、“打出去”D、“挡得住”8、(C)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A、新农村建设B、转变农业经济C、科技进步D、发展现代农业9、收入水平提升(C)就会使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

A、加剧B、不变C、缓慢D、以上答案都对10、(B)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A、养老保险B、廉价住房C、社会保障D、医疗保险11、进入21世纪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正形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强的(A)作用。

A、倒逼B、促进C、妨碍D、辅助12、(D)是激励科技创新、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的一项重要制度A、市场经济B、思维创新制度C、自主创新制度D、知识产权制度13、(A)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或一个企业控制整个行业的生产或销售A、垄断B、集成C、开放D、整合14、促进(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社会就业D、社会经济发展15、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破解我国的(D),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A、城镇化结构B、工业化进程C、农业化进程D、城乡二元结构16、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必须注意同时把握(D)改革与文化性要素改革两大主要环节。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各级政府全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对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中国未来经济来说,“新质生产力”将起到创新推动的主导作用,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育人目标,时代呼唤中国教育大规模孵化“新质学校”,推动工业文明向智能文明转型,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质变。

学校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多个变革目标。

一些具备关键影响力、能够激活创新潜力、形成“飞轮效应”的核心要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新质生产力。

剖析其内涵,教育的新质生产力首先涉及四个“新”。

新技术:延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当我们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借助神经科学、大数据支撑教学,用智能产品提升学习效能,教育的深度、广度将被大大延展。

比如:基于脑科学,建构学习力测评工具和指标体系,开展符合大脑学习规律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基于大数据的数智化转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工具,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位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深度而系统的教育转型中,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学校配备思维的脚手架、行动的工具箱,以最少的耗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打开通往高效能创新的“任意门”。

新场景:高位赋能学习进化当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学校的价值——学校不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扇打开师生感知力、创变力的大门。

如今,教育的场景时代已经开启,“场景革命”正划时代地提升着我们的教育想象:场景本身具有学习力,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探索欲,激活美的学习感受;场景本身也是课程资源,校园里每个小角落都可以被赋予更多教育的契机,释放教育价值;场景还能够启动行为、点亮心智,唤醒师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实现场景到场能的转换。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考题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考题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考题
1. 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是什么?它与西方式现代化有何不同?
2. 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是什么?它起源于哪个时期?背后的思想和理论有哪些?
3.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有哪些特点?
4.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者是谁?他们是如何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5. 中国式现代化在改变中国社会结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是否仍存在一些问题或隐患?
6. 中国式现代化是否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它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之间寻找平衡?
7. 中国式现代化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何表现?政府和公众对此问题有何关注和措施?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否在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对世界其他国家有何启示和影响?
9.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如何?它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大成就?如果有改革需要,应该如
何推进?
10.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何关系?它是否为普通民众带来了更好的
生活和机会?
11. 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秩序和平衡有何影响?它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什么角色?
12. 中国式现代化在领导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何表现?它如何培养和发展人才以推
动现代化进程?
13. 中国式现代化在媒体和信息传播方面的发展如何?它是否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参与度?
14.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平等与公正的关系如何?它对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有何影响?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否能够在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拥抱和融合其他文化?
请根据自己选择的审题角度筛选其中3-5个问题,并作出相关回答。

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试题与答案

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试题与答案

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试题与答案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试题及答案目录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二、多选题(题数:15,共30.0 分) (4)三、判断题(题数:30,共30.0 分) (5)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从义离不开利这个角度上说,利就是()。

A、善B、恶C、真D、假2善恶应该根据()具体判断。

A、获得结果B、个人标准C、具体环境D、行为主体3()从社会治乱出发,认为应该“兼而爱之”。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4正确地对待传统,首先要()。

A、对传统有个清醒的认识,要对这一传统作出价值的判断B、破除、发扬、转换传统的条件、环境、步骤,避免空谈对某一传统的取舍C、在选择传统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传统的相互制约,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D、注意各个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5()主张人经过教化也不能向善。

A、荀子B、韩非子C、孟子D、墨子6自由的分类粗略地来说不包括()。

A、经济自由B、政治自由C、物质自由D、精神自由7李约瑟在()中提出,现在我们几乎每一项发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渊源。

A、《中国科技史》B、《中国传统文化》C、《世界发明与传统》D、《中国与世界》8要正确地对待传统,首先要有一个()的态度。

A、辨证B、客观C、主观D、谦虚9孔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仁B、义C、忠D、孝10诸子百家中,最强调实用的是()。

A、韩非B、孔子C、庄子D、墨子11科学和真理的问题实际上是()问题的延伸。

A、政治B、制度C、经济D、哲学12传统转换的具体途径中,首先是要()。

A、加强教育B、政府提倡C、鼓励学术批评D、打造文化精品13中国的科学传统缺少()。

A、理论支撑B、经验总结C、技术发明D、完整的科学体系14()将各民族难以改变的传统称为原始的花岗岩。

A、许苏民B、夏维中C、丹纳D、李泽厚15哲学的分类最基本的划分是()。

A、东方的和西方的B、主观的和客观的C、古典的和现代的D、现实的和理性的16经验主义哲学容易导致()。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第7讲中华文明以现代化为目标的转型__民国时期练习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二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第7讲中华文明以现代化为目标的转型__民国时期练习

第7讲中华文明以现代化为目标的转型——民国时期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

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这主要是因为( )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须接受启蒙思想解析:根据事件“五四运动”可知,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五四运动中梁漱溟的观点,与阶级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A2.下表为1901—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年份1901 1902 1903 1904 1905人数266 727 1 058 2 406 8 000C.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D.革命运动的高涨解析:“实业救国”思想要反映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和题意无关,排除A 项;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01年,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派遣留学生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故选C项;材料和革命运动的高涨无关,排除D项。

答案:C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A.因人设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B.总理制约总统各国没有先例C.两者牵制无法体现三权分立D.人民主权却无人民真正参与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总统人选的变动而变更宪法的规定,说明个人因素凌驾于法律之上,显示出立宪的随意性,削弱了宪法的权威性,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故A项正确。

大学中华文明通论-, 中华文明的转型(TO )

大学中华文明通论-, 中华文明的转型(TO )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中华文明的转型(20XXXX40-20XXXX0XX8 )主讲人:郭世佑引言罗素的问题媒体报道小悦悦事件关于当前道德衰落原因的讨论一、文明转型的概念:转什么型1、农耕文明—工商文明2、内涵:A、物质(器物):手工劳动—机器生产B、制度:宗法制大家庭、家族的分化、身份—契约人治—法治过渡(政与法,民与刑)君主专制—民权政治(君宪、民宪)C、精神(观念):君权神受、男权—天赋人权、平等纲常—人权集体主义—个人主义(P.Sorokin索罗金:世俗的个人主义再回到神圣的集体主体主义)一元—多元二、转型的必然性宗法制—官、绅、士科举制“如果没有……也会……”的假设假设的后果:观念的中国近代史挤压真实的中国近代史如何看待“封建主义—人民大众”1、当小农文明遇到西方资本主义工商文明的时候,它的生存与发展就比较难了。

问题:如何看待毛泽东的近代史论(求真与求用;结果反证的误区)2、资本主义发生的偶然性与世界扩张的必然性发生的偶然性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扩张的必然性西欧的变化西方由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还有20XXXX世纪中期以后以物质文明的较量为先导,对外侵略与扩张,导致全人类的文化革新或革命,使被压迫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发生剧烈的变化,出现文化转型。

文明的冲突的解决,必然以双方的彼此调试为解决方案,但当一方明显是强势的,另一方也就不得不自己做出改革或革命,以便与世界的其他部分相协调。

3、近代民族矛盾的复杂性与对外抵抗的艰巨性A、中外矛盾侵略与反侵略;资本主义文明与小农文明(从器物竞争开始)。

B、满汉矛盾弱者心态,钳制着晚清改革与早期现代化C、抵抗的最佳途径:师夷之长技,师夷意味着文明变异。

三、中华文明转型的艰难A、观念形态的多重障碍经验主义道德主义面子主义文化本位主义异质文化不容易融合,还来自侵略者,至少需要时间B、政治力量的双重阻力(晚清)权力中枢的衰败民族矛盾的复杂性C、救亡与急躁(民国以后,“只争朝夕”)背景:长期战争,疲于应付,应急;20XXXX49后遗症弊端:启蒙的缺失(“救亡压倒启蒙”)国家缺乏系统的引导民众缺乏冷静的观察与对比异化的民权政治与舆论混乱国力捆绑文明政治狂热D、国力盛衰与文明误判(晚清至今)摇摆:自卑与自省;自傲与自尊经济增长与:“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崛起”——“伟大复兴”美籍章家敦:崩溃—威胁—奇迹、想象—中国模式(北京共识)参考刘亚伟:《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模式》“The China Model” in the Eyes of Americans[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信出版社,20XXXX(美国经济,中国文化)20XXXX撰《北京共识》,后扩充成书,中信,20XXXX;探析中国现代性八大特征,把脉中国未来发展趋势,批评西方“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E、心态与方法(了解与比较)不能以别人歌颂与否为旨归如何看待莱布尼兹、沃尔夫、毕尔芬格等人的赞美与康德的批判歌颂中国,是出于批判教权、教会与社会现实的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考试题目

中国式现代化考试题目

中国式现代化考试题目
中国式现代化考试题目可能涉及多个领域,以下提供一些可能的考试题目:
1.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2.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何?
3.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和解决?
6.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全球现代化的贡献和影响是什么?
7.中国式现代化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是什么?
这些题目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具体的考试题目需要根据考试的要求和范围来确定。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练手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化与转型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练手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化与转型

2013年高考历史考前练手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选项中不能够一观点的是()A.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D.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3.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5.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发展”。

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6.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中华文明的转型

中华文明的转型
1、革命史观的片面性、狭隘性
2、对资本家的历史偏见
3、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建构
4、民粹主义与社会主义大跃进
五、严复的翻译与西学传播
1、翻译成就
11种,170多万字。他是把西方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带来的不仅知识,还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图景,开阔人们的眼界,影响几代人。
概念的误区:“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3、外语学校:
1862北京同文馆(1858中英天津条约,英国文书暂以中文配送,等中国学生学习英文后取消,1859郭嵩焘提出广求外语人才)
1863,李鸿章根据冯桂芬的建议,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培养翻译人才,江南制造局的翻译很强大,
专业学堂:武备、船政、水师、法政外语人才与科技人才,理工科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没等批准,就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8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以前有过,但不实用),与世界居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相类似。
1862年底造出第一艘木壳轮船。
1865,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马克思: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企业门类:军工—民用(国家资本)
组织形式:官办—商办(私人资本)
(7)1915年,镇海虞洽卿(现为慈溪)创办的三北航业集团。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商办航运集团,其总吨位为9.1万多吨,约占全国民族航运业总吨位的七分之一。
(8)1922年8月13日,镇海庄市的董杏生,开创了上海第一条公共汽车线——由静安寺到曹家渡线路。
世界船王包玉刚(1918—1991):镇海庄市人,父包兆龙(1895—1982),早年在武汉开鞋店、在上海设钱庄,后任衡阳工矿银行、重庆工矿银行经理。1949年初,玉刚随父定居香港,进出口贸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的转型与中国现代化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
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
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
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张恒山教授指出,成熟商工文明的九大特征之一是管理方式的()
A.理性化
B.人本化
C.城市化
D.法制化
2. 张恒山教授指出,成熟商工文明的九大特征之一是交换方式的()
A.理性化
B.人本化
C.市场化
D.普惠化
3. 张恒山教授指出,苏联到()已经建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体系。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4. 苏联是从哪一年开始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A.1928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1年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张恒山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法制的法律文化产生于商工文明的文化。

B.张恒山教授指出,西方当代法律文化产生于农耕文明文化。

C.张恒山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法制的法律文化产生于农耕文明文化。

D.张恒山教授指出,西方当代法律文化产生于商工文明的文化。

2. 张恒山教授指出,中国的文明转型有三大特点,分别是()
A.中国的文明转型是后发的追赶式的转型。

B.中国的文明转型是政府、政党主导型的转型。

C.中国的文明转型是经历了反复探索的曲折、缓慢的转型。

D.中国的文明转型是由外而内的外源性转型。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

正确
错误
2. 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正确
错误
3. 张恒山教授指出,法国、美国都是以国家政权推进的工业化转型。

正确
错误
4. 张恒山教授指出,文化更多强调的是精神层面,文明是人类的一种发展状态、进步状态,区别于野蛮和蒙昧。

正确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