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撤区、并乡、建镇调整

合集下载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的工作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浙委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城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的意见》(甬党办号)文件精神,自去年月开始,我区开始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工作。

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区推进撤村建并居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仑委办号)和《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仑委办号)两个文件。

成立了以俞雷区长为组长,王银泽、汪友诚、刘新华、叶双猛、李跃明、孙黎明等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动员大会。

按照计划,东部乡镇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主,西部街道以撤村建(并)社区为主,通过一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区东部三个乡镇已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梅山乡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新设立了梅东、梅中、梅西、梅港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春晓镇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并以三个自然岙为基础,新设立昆亭、三山、慈岙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由个调整为个;白峰镇撤销了原白峰片和上阳片个村民委员会(郭巨片保持原状),新设立了白峰、新峰、司沿、港口、勤山、上阳、下阳、阳东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

西部三个街道分别进行了撤村建(并)社区工作:新碶街道撤销了五星、镇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整体划归百合社区居委会管理;大碶街道撤销了漕头、河南、干家、方夏、沿陈、扎马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按居住状况并入相应的灵岩、高田王、学苑、金泉、坝头等个社区居委会;小港街道撤销陈山、渡头个村民委员会和桥东社区居委会,新设立陈山和渡头个社区居委会。

撤乡并村方案

撤乡并村方案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乡村地区人口逐渐减少,乡村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撤乡并村方案应运而生。

撤乡并村方案是一种推动乡村地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撤乡并村方案的定义、目标和推进策略,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撤乡并村方案的定义撤乡并村方案是指将相邻的小规模乡镇或村庄整并成一个大规模乡镇或村庄,并将原先的行政机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以及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

撤乡并村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撤乡并村,可以减少行政冗余,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加精细化、规模化的乡村建设和发展。

撤乡并村方案的推进策略1.明确整合范围和目标撤乡并村方案的推进首先需要明确整合的范围和目标。

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需要进行整合的乡镇或村庄,然后制定整合目标,明确整合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撤乡并村后,原有的行政机构需要进行整合和调整,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包括整合行政机构、人员编制、管理体系等,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冗余。

3.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撤乡并村后,可以实现对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实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推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撤乡并村方案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服务,从而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撤乡并村方案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通过整合乡镇或村庄的产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5.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撤乡并村方案应注重加强乡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

通过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改善基本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条件,提高乡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改办等部门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改办等部门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改办等部门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0.26•【字号】浙政办发[2001]73号•【施行日期】200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改委等部门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1]7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体改办、民政厅、建设厅、编委办、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意见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根据民政部等七部委《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1]19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一)当前我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加强行政管理和方便群众办事出发,依法科学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

(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的原则,一般以县(市)为单位组织进行。

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要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因地制宜,不强求统一,防止不顾条件搞“一刀切”;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平稳过渡和社会稳定。

(三)目前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是: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捷的地区,若干个乡镇已经发展连片的,要加大撤并力度;省定中心镇要按功能定位的要求,合理拓宽发展空间,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在大中城市城建规划区内的镇(乡)和县(市)政府驻地镇,要逐步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改革开放30年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大发展 (概述)

改革开放30年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大发展 (概述)

改革开放30年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大发展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的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江津人民的命运。

3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广大帅乡儿女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30年来,江津思想观念历经了从封闭到开放包容的转变,历经了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历经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跨越,历经了行政体制从撤县设市到撤市设区的提升,历经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变迁。

这30年,是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最多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受益最深最广的时期。

30年来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干,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江津品牌,江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柑橘之乡”、“重庆工业十强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示范县(市)”、“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市)”、“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市)”、“中国武术之乡”、“中国人居范例奖”等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江津历届领导班子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勇拼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江津籍在外领导和江津老乡的热情帮助和鼎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区政协和147万帅乡人民,向为江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历届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30年来,江津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法规策划 乐税网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标 签】调整建镇标准,标准的报告的通知,镇管村体制【颁布单位】国务院【文 号】国发﹝1984﹞165号【发文日期】1984-11-22【实施时间】1984-11-22【 有效性 】全文有效【税 种】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现发给你们试行。

为了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放宽建镇标准,实行镇管村体制,对于加速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对已具备建镇条件的地方,地方政府要积极做好建镇工作,成熟一个,建一个,不要一哄而起。

要按照建镇标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使小城镇建设真正起到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国务院: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和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的作用日益显示出来。

加速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基层政权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小城镇(指建制镇)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小城镇有了较快的发展。

以后由于“左”的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在十年动乱期间,小城镇又遭到了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小城镇的恢复和发展,现在全国已有建制镇5698个。

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各地对建镇工作更加重视,仅半年多时间,全国就新建了2000多个镇。

预计到今年年底还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为了研究小城镇的政权建设问题,我们于今年8月召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还派人到部分省市进行了典型调查。

当前建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建镇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把镇、村分割开来,很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

在发展方向上,小城镇应成为农村发展工副业、学习科学文化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基地,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一)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一)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一)论文关键词:行政区划演变规律改革思路发展趋势论文摘要: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规模和数量,尽管在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划分标准,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和“折腾”,但是这些变化和“折腾”又有其规律可循。

只要我们根据这些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就可以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乡镇的行政区划,从而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搞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保障政策落实。

但是,乡镇的行政建制、行政单位、行政体制和行政成本等都是由乡镇行政区划的数量、规模和幅度决定的。

因此,只有首先搞好了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才能搞好乡镇行政体制的彻底改革,从而为“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和制度载体。

所以,认真总结我国乡镇行政区划历史经验,揭示乡镇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比较乡镇行政区划的改革思路,预测乡镇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我国西周出现乡制,春秋产生县制,秦朝形成郡制。

其中对乡制的规定,从西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从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开始,各个不同时代都有各自的规定。

因其历史时代不同,人口密度迥异,划分标准不一,故乡(镇)的数量、规模、层次和幅度等差异都很大。

从远古到春秋,不仅始终存在着自治传统,而且奠定了基层组织雏形。

氏族社会的自治“选罢”制度,既可对“贤能”首领实行“选贤与能”(《礼记》),也可将腐败首领罢免流放,“流共工于幽州”(《尚书》)。

乡村的建制规模,黄帝时以8户为邻、3邻为朋、3朋为里、5里为邑、l0邑为都,每都3600户(《尚书》);西周时虽中央政府已是专制王朝,但地方仍为乡村自治,王城之外的乡村,不是基层政权,乡官不由国家委派任命,而由民间推选王亲贵族担任;乡村建制规模,以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每乡1.25万户(《周礼》)。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公布日期】2021.05.07•【字号】岚综管综〔2021〕40号•【施行日期】2021.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岚综管综〔2021〕40号各片区管理局,区直各单位,各区属事业单位:《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已经2021年实验区党工委第14次委员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2021年5月7日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实施方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闽政文〔2021〕131号)精神,为确保区划调整稳妥有序实施、社会秩序安定稳定,根据《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总体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尊重和顺应城乡发展规律,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总体规划,体现改革精神,着力推进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构建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二、主要任务(一)传达批复。

实验区召开区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传达福建省人民政府对平潭县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精神,对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片区管理局(乡、镇、街)组织涉及调整的12个乡镇召开党委、人大、政府班子成员会议,传达批复精神,对具体实施工作事项进行安排。

完成期限:2021年5月25日前牵头单位:区办公室责任单位:各片区管理局(乡、镇、街),区社会事业局(二)发布信息。

县级人民政府设立派出机关的若干问题

县级人民政府设立派出机关的若干问题
维普资讯
20 2- 0 4
县级人民政府设立派出机关 ,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 “ 一 ) ( 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 是城市型政区设立街道办事处 ,一种是地域型政区设立区 事项 ; 二 ) ( 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三) ( 反映居民的意见
上述内容略有区别 ,市和市辖区设立派出机关,其批准单 层级一直摇摆不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 位为市和市辖区的上级人民政府。 办事处条例》第二条亦 来,行政区划的层级始终处于 “ 《 虚四级”与 “ 实三级”之 规定 : 街道办事处的设立 ,须经上一级人民委员会批准。 间,介于省级与县级之间的地级行政区域,长期存在着地 “ ” 其实,这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理由有二:第一 ,在行政 区体制和地级市并存的事实。二是我国现行的法规体系不 区划体系中,市辖区分为两种层级 :直辖市的市辖区和地 够完善—— 《 宪法》等法律对于市的定位不够明确 , 较大 “ 和 设区的市” “ 、 不设区的市”等概念不清,无法 级市的市辖区。如果此处的市辖区是直辖市所属的区, 那 的市” “ 么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审批单位为直辖市人民政府 ; 确定 其相关 的行政 级别 。三是行政 区划格局 已发生根本性 如果此处的市辖区是地级市所属的区,那么区人民政府的 的变动——近年来 ,随着 “ 改市” 工作的进行 , 些条 地 一 派出机关的审批单位则为省或 自 治区下属的地级市人民政 件较好的地方开展了撤销地区建制 , 设立地级市,实行了 虚四级”逐渐转向 “ 实 府。第: ,鉴于 《 二 宪法》对市有多种表述形式,市事实上 市领导区、县的管理体制,使得 “
看,该条例所列的全部七条文字,仍然可以视作是对上位 法《 地方组织法》中有关问题的具体化。
从管理权限上看,尽管乡 、民族乡、 镇与街道办事处 以及区公所的行政级别都是一样的,其设立的派出机关的

大规模撤区、并乡、建镇调整

大规模撤区、并乡、建镇调整

大规模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17年第04期乡、镇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担负着基层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行使国家基层政权职能的任务。

乡、镇大多设于农村,隶属于区(直辖市下属)、县、市领导。

它们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积极开展建镇“镇”作为一种基层政权建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存在,但当时并非建制镇,大多是因为其系县政府所在地而得名,故多数被称为“城关镇”。

在重庆市与永川地区合并前的1981年,重庆市所属4县中,仅有16个镇,即巴县的鱼洞镇、木洞镇、青木关镇、白市驿镇、冬笋镇、白沙沱镇;长寿县的城关镇、朱家镇;綦江县的古南镇、赶水镇、东溪镇;江北县的两路镇、水土镇、鱼嘴镇、洛碛镇、静观镇。

重庆市与永川地区合并时,正值我国农村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之际,农村商品经济与乡镇工业蓬勃发展,小城镇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为了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的交流与发展,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

通知规范了镇的建设标准与程序:“一、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二、总人口在20000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0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三、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四、凡具备建镇条件的乡,撤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的体制;暂时不具备设镇条件的集镇,应在乡人民政府中配备专人加以管理。

”通知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对已具备建镇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做好建镇工作,成熟一个建一个,不能一哄而上。

同时“要按照建镇标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使小城镇建设真正起到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和部分乡撤乡建镇的通知-安政文〔2018〕11号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和部分乡撤乡建镇的通知-安政文〔2018〕11号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和部分乡撤乡建镇的
通知
正文:
----------------------------------------------------------------------------------------------------------------------------------------------------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和部分乡撤乡建镇的通知
安政文〔2018〕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将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和部分乡撤乡建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林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17〕14号),将林州市城郊乡的东街、深沟、南营、下庄、迭坡、上庄、蒿园、井院8个建制村划归龙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将城郊乡的刘家街、槐树池、王家池3个建制村和山水甲秀社区划归振林街道办事处管辖;将城郊乡的大河头、田西峪2个建制村划归开元街道办事处管辖。

涉及的区域行政界线要按照规定及时勘定。

二、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安阳县和龙安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17〕16号),将安阳县善应镇、马家乡整建制划归龙安区管辖,涉及区域行政界线变更要按照规定及时勘定。

三、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内黄县亳城乡撤乡建镇的批复》(豫民行批〔2017〕3号)和《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林州市内黄县撤乡建镇的批复》(豫民行批〔2017〕24号),内黄县撤销亳城乡设立亳城镇、撤销豆公乡设立豆公镇,林州市撤销城郊乡设立黄华镇,均实行镇管村体制,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8年1月13日
——结束——。

解决“撤乡并镇”后遗症频发的对策建议

解决“撤乡并镇”后遗症频发的对策建议

解决“撤乡并镇”后遗症频发的对策建议作者:陈伦富乡镇机构的变革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近年来“撤乡并镇”后遗症频发的局面,如何真正实现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统筹城乡发展的治本之义?笔者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改革成效消肿减负。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乡镇出现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

自199 6年以来,安康市经历了“撤区并乡建镇”、“撤乡并镇”的机构改革。

截止2009年底,安康市乡镇总数为431个,比改革前缩减了14 2个乡,减幅为33.9%,乡镇干部分流1600余人,编制同比缩减43%,乡镇领导减少395人,同比减幅36%,财政每年减负800多万元,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

提速增效。

撤乡并镇有效解决了乡镇设置不合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农村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配置并向城镇集中,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特别是迁移式扶贫开发、国家重点建设和地质灾害的迁移安置,以及农民工进城定居,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形成了一大批农村集镇,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节约资源。

通过撤并人口较少、规模较小、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的乡。

从而带动了学校、村级机构的合并,有利于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有利于各项建设资金的集中使用,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进行,相对集中,带动了村庄的发展,促进了县城、中心镇、大村三位一体的城镇化体系建设,不仅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而且节省了土地资源和各种费用。

总之,撤乡并镇符合农村人口减少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城乡二元化难题、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别、迈向小政府大服务的必然趋势。

二、存在问题我市历经几次乡镇机构改后,整合了事业站所,精简了机构人员,清理解聘了不在编雇用人员,盘活了国有资产,化解了部分不良债务,加强了人事管理,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但在转型时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978年以来城市化政策变化

1978年以来城市化政策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政策的变化
1978以后,在经济高速增长而城乡户籍分隔 的背景下,政府选择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 展政策。 1980年,在当时城乡分隔、大城市基础设施 滞后的情况下,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 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 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总方针。为了贯彻 这些政策,80年代初,开始实行市管县制度。

1983年,在当时的城乡户籍制度下,政府 采用了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解决农村 剩余劳动力问题要以小城镇为主,大中小 城市为辅”,认为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 主义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1984—1986年“撤社建乡”,并降低建 制镇标准。结果3年里建制镇数量增加了 7750个;1992—1994年,国家对乡镇实行 “撤、扩、并”结果3年里建制镇又增加了 7750个。6年里建制镇增加数相当于 1978—1999年间增加数的71%。

1986年,国家有关部门修订“建市”标 准后,县级市迅速增加。1992年,国务院 再次修订小城镇建制标准,促进了小城镇 发展。

1993年10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以 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工作方针,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小城 镇建设发展目标。会后,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等6个部委联合 颁发了《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1995年4月,国家体改 委、建设部、公安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达《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 意见》,并在全国选择了57个镇作为综合改革试点。1997年6月10日, 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 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通知认为,应当适时进行户籍 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已径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 人口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有序 地向小城镇转移,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村新生婴儿可以 随母或者随父登记常住户口。此后,许多小城市为促进经济发展,基 本放开了户籍限制;不少大中城市,甚至北京、上海等,也放松了外 地人口进入本市的限制。

威远县在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实现档案工作的稳妥交接

威远县在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实现档案工作的稳妥交接

威远县在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实现档案工作的稳妥交接
张付明
【期刊名称】《四川档案》
【年(卷),期】1992(000)005
【摘要】随着中央[1992]2号文件的深入贯彻,四川省撤区并乡建镇的试点工作已在威远县结束。

与此同时,该县区、乡、镇的档案工作也实现了稳妥的交接。

为确保区、乡档案的安全和档案工作的衔接,威远县委、县府在撤区、并乡、建镇的工作中将档案工作列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张付明
【作者单位】威远县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一次重要的基层行政体制改革——记上世纪九十年代贵州建镇并乡撤区工作 [J], 王茂爱
2.撤区并乡建镇改革与农行营业所业务经营 [J], 巩建权
3.十载华章唱响辉煌——九龙坡区石板镇撤乡建镇十周年 [J], ;
4.威远县严陵镇在撤区并乡建镇工作中加强档案管理 [J],
5.依托集鎭按经济区建社——关于撤区扩镇并乡后信用社机构设置的设想 [J], 杨叔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和《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县城扩大、中心镇做强、小乡根据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和《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县城扩大、中心镇做强、小乡镇合并的思路,合理调整乡镇规模和布局,减少乡镇总量,实现乡镇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和谐美好新创造有利条件。

二、基本原则1、平稳有序推进,促进社会和谐。

平稳和谐是我镇区划调整成败的关键。

要以有利于化解矛盾为出发点,分步骤、有计划推进,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排查影响稳定的苗头及隐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等政策要求进行我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的大局稳定。

2、服从总体规划,利于区域发展。

我镇行政区划调整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兼顾,规模适度。

按照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撤并小乡镇的思路合理调整我镇区划,使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以强带弱、以近带远,激活偏远贫困乡镇的发展活力;有利于乡镇行政管辖,方便群众,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效能。

3、优先融城扩镇,利于产业集群。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要把做大县城扩大中心镇放在这次乡镇区划调整的突出位置。

要符合东延西进、南提北扩的县城总体规划,使县城人口增加到9万人以上。

重点结合新城区的建设规划,加快周边乡镇融城步伐,提升城市品位。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的暂行意见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的暂行意见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的暂行意见豫国土资发【2009】52号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严格管理和高效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解决用地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7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44号)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及本农田,基本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提出如下暂行意见。

一、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一)加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在进一步摸清农村土地现状的基础上,从严控制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村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对村庄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作出统筹安排,着力安排好新农村建设用地。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以下简称乡(镇)、村规划),加强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二)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理。

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依法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关于撤乡建镇过渡工作的通知【可编辑版】

关于撤乡建镇过渡工作的通知【可编辑版】

关于撤乡建镇过渡工作的通知关于撤乡建镇过渡工作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河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大名县撤销沙圪塔乡设立沙圪塔镇的批复》(冀民函〔201X〕177号)、《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大名县撤销沙圪塔乡设立沙圪塔镇的批复》(〔201X〕100号)文件精神,经县政府研究同意,撤销沙圪塔乡设立沙圪塔镇,以原沙圪塔乡行政区域为沙圪塔镇行政区域,原乡政府驻地为镇政府驻地。

沙圪塔撤乡建镇是县委、县政府实施小城镇提质工程的重要举措。

撤乡建镇能够更好地发挥商贸集散地、产业聚集地的作用,有利于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有利于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沙圪塔乡撤乡建镇工作,从开始筹建到省民政厅验收,沙圪塔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严格按照乡改镇的各项建设指标要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沙圪塔乡是近30年来大名县第一个改镇的乡,是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县城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沙圪塔撤乡建镇后要做好后续工作。

一是要搞好镇域规划,借助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将沙圪塔镇尽快发展为大名县西北重镇,使之尽快成为我县西北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沙圪塔镇要做好各项工作的过渡和衔接。

对凡涉及沙圪塔乡名称的户籍、身份证件、公章、行政区划代码、机构代码、证书、执照、标志等需要更改的,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按程序办理。

县委、县政府已将撤乡建镇工作纳入全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下一步要继续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1-2个乡进行撤乡建镇,各乡要按照撤乡建镇工作要求,积极谋划,加快推进,确保全县撤乡建镇工作顺利实施。

大名县人民政府201X年11月13日以上这篇关于撤乡建镇过渡工作的通知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通知公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管理资料下载网,谢谢。

稳妥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稳妥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

36 //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第4期|总第339期稳妥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陆小成摘要:根据世界城市演化规律,我国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城市化率水平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议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依法依规科学论证、稳妥有序谱写新篇章入手,破解行政区经济壁垒、区域城乡差距拉大等难题,稳妥有序、稳中求进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ki.zggqgl.2021.04.009行政区划调整是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安定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部署推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稳妥有序推动行政区划调整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一、推进区划调整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一)遵循全球城市化规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城市化进程。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化趋势》报告显示:世界上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有望达68%。

2018年,主要国家城市化率中,阿根廷、日本均为92%,荷兰为91%,巴西为87%,英国为83%,美国为82%,中国为59%。

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作者:赵彪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01期摘要: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对人口流动、产业分布和城市规模造成了显著影响,产生了经济发达镇、驻地镇、收缩乡镇等多方面问题,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与体制改革正变得日益迫切。

四川省针对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特征,采取了“减量提质”推动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顺向调整”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功能引领”重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补齐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等改革措施,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激活了县域经济和提升了服务效能。

带给我们的实践启示,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行政区划的框架性、基础性作用,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与改革,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四川省;行政区划;乡镇;城市化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1-0005-04一、现象背景: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基层行政区划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乡镇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根基所在,是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乡级行政区划的科学合理设置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作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乡镇直接面对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需要处理大量具体的社会事务,因此乡镇行政区划改革被认为是涉及广泛且影响深远的重要基础性变革。

由于乡、镇、街道在行政地位、机构设置和职能作用等方面差异较大,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区域和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镇等基层政区设置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人口的“城聚乡散”致使大量乡镇日益空心化。

2010—2019年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9.68%增至60.60%,城镇常住人口增加约1.83亿,人口在向城市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乡镇人口外流的趋势却日益普遍,产生了大量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的基层政区。

据抽样调查,我国大量的镇区空心率一般在50%[2]。

以四川省为例,2010年时,全省共有乡级政区(包括乡、镇、街道、民族乡)4668个,是全国乡级政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常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就有2188个①,占总量的46.87%。

2021年为什么要撤乡并镇撤乡建镇调研报告

2021年为什么要撤乡并镇撤乡建镇调研报告

为什么要撤乡并镇撤乡建镇调研报告一、重新审视,明确定位,先在理念乡镇的发展,定位是基础。

今年xx县xx乡党委、 ___提出以发展为大、项目为先,力争3-5年撤乡建镇,将xx打造成“建材大镇,油茶重镇,旅游名镇,平安福镇”,这与该乡党委、 ___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的施政方略分不开,可见准确的区域定位和创新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

一是理清战略定位,确立发展方向。

xx地处郴州东南部,岳汝高速公路一修通,xx将成为长株潭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汇集地。

有效对接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无论从区位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看,xx完全有能力成为长株潭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跳板。

因此,xx乡党委、 ___提出“打造集建材、油茶、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平安福镇,将xx建设成北承长株潭、南接珠三角的南方经济小区和休闲避暑天堂”的发展战略,完全符合本乡基本情况和群众意愿。

二是挣脱思想束缚,更新区位观念。

___以来,xx县是山区县,xx 乡更是xx县偏远的山沟沟的区位观念在干部、群众中根深蒂固,但是随着xx县确立“两基三县”科学发展目标,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实施与深入,xx县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由 ___转向先进,更是争取到了岳汝高速公路途经xx,其中xx就是必经之站。

xx将结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通过3到5年的努力,xx的交通条件、区位条件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北上长株潭、南下珠三角、西到郴州市区、东赴赣州、瑞金城,交通便利;是丹霞山、东江湖、 ___、炎帝陵等著名旅游区中转枢纽地带,区位优势尽显无遗。

三是加强 ___造势,形成发展共识。

当前,部分干部、群众对于xx 将成为xx举足轻重的旅游、经济发展重镇心存怀疑,对担负起建设生态型、开放型xx信心不足。

为此要充分发挥思想、 ___、文化的先导作用,积极研究xx、宣传xx,努力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和思想观念问题,增强加快融入xx“两基三县”战略,将xx打造成“建材之都、油茶之都、旅游之都、平安之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乡镇设置调整方案需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乡镇设置调整方案需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乡镇设置调整方案需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01.04.18•【字号】青政办[2001]78号•【施行日期】2001.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乡镇设置调整方案需明确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青政办〔2001〕78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了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省政府分别批复了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黄南州和果洛州的撤(并)乡及设镇方案。

为了积极稳妥地搞好撤(并)乡设镇工作,根据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精神,现就实施乡镇调整方案需明确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一、撤(并)乡后的行政编制及财政体制问题乡镇设置调整后,在满足新建制运行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各地区的机构编制。

各地区要认真做好撤(并)乡干部的安置工作,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误。

乡镇设置调整后,原财政体制不变。

对已审批的乡镇,在安排小城镇建设资金时,优先予以考虑;此次撤(并)乡设镇中需迁址的乡镇,省财政要优先安排专项资金。

二、撤(并)乡后原乡政府所在地服务机构问题我省行政区划设置因自然地域差异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决定了乡镇分布的不平衡。

由于牧区地域辽阔,群众居住分散,就医难、上学难、买粮难、通讯难等问题长期存在。

一些乡撤(并)后,如果原有的服务机构一并撤离,势必弱化乡镇的管理服务功能,达不到合并管理机构、提高服务功能的目的,同时将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新的困难和不便。

为此,被撤(并)乡镇政府所在地已有的学校、卫生院(所)、兽医站、粮站、广播电视服务站、邮政局(所)等服务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需要保留的应予以保留。

原有的县乡公路建设规划经相应调整后予以执行。

实施乡镇设置调整时,要做好有关财产的交接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规模撤区、并乡、建镇调整
作者:
来源:《红岩春秋》2017年第04期
乡、镇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担负着基层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行使国家基层政权职能的任务。

乡、镇大多设于农村,隶属于区(直辖市下属)、县、市领导。

它们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积极开展建镇
“镇”作为一种基层政权建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存在,但当时并非建制镇,大多是因为其系县政府所在地而得名,故多数被称为“城关镇”。

在重庆市与永川地区合并前的1981年,重庆市所属4县中,仅有16个镇,即巴县的鱼洞镇、木洞镇、青木关镇、白市驿镇、冬笋镇、白沙沱镇;长寿县的城关镇、朱家镇;綦江县的古南镇、赶水镇、东溪镇;江北县的两路镇、水土镇、鱼嘴镇、洛碛镇、静观镇。

重庆市与永川地区合并时,正值我国农村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之际,农村商品经济与乡镇工业蓬勃发展,小城镇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为了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的交流与发展,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

通知规范了镇的建设标准与程序:“一、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二、总人口在20000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0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三、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四、凡具备建镇条件的乡,撤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的体制;暂时不具备设镇条件的集镇,应在乡人民政府中配备专人加以管理。

”通知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对已具备建镇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做好建镇工作,成熟一个建一个,不能一哄而上。

同时“要按照建镇标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使小城镇建设真正起到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务院的通知精神,重庆市积极开展建镇工作,在1983年44个镇(其中区级镇15个,乡级镇29个)的基础上,1984年共撤乡建镇5个,撤乡并镇7个,增设街道办事处1个,从而使得全市的建制镇达到49个。

1985年,重庆市的建制镇继续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中提出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当地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有序增加,一年之间,增设了31个镇。

到1985年底,全市共有建制镇80个。

1986年,重庆市又增建了6个镇,使镇的数量达到86个。

随后,重庆市的行政区划在市属区县不变的情况下,各区县下设基层组织继续随着形势的发展与需要,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到1988年,全市共有县辖区120个,建制镇92个,乡737个,街道办事处66个,居委会1727个,居民小组12872个,村委会8548个,村民小组69199个。

到1990年,重庆市共有县辖区119个,建制镇103个,乡718个,街道办事处66个。

永川率先成为试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也随着农村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原有的按政治和行政管理需要设置和形成的乡镇建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例如,区公所越搞越实,机构越来越庞大,增加了中间管理层次,削弱了乡镇职能;部分乡镇规模太小,经济实力单薄,难以形成区域经济的优势,不利于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部分乡有乡无场,商品流通受阻,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缺乏依托;部分乡镇肢体不全、功能不强、条块关系不顺、统筹协调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1992年7月4日和20日,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调整区、乡(镇)建制的通知》和《关于理顺机构加强乡镇统筹协调职能的意见》,要求各市、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宜撤则撤、宜并则并,不搞一刀切”的原则,从适应生产力布局,有利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促进乡镇社会事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政治文化活动;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有利于物资集散、商品交换和社会服务体系功能的全面发挥;尊重历史沿革和地理差异的角度出发,“调整区乡建制,撤销区公所,将部分区、乡改建为镇,将一批规模较小的乡合并”。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重庆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贯彻意见,各区县也结合自身实际,以撤区、并乡、建镇为主要内容,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区乡镇建制调整工作。

1992年8月,重庆首先在永川市(永川已于1992年3月9日由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进行试点。

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永川市撤区并乡建镇实施意见》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于同年10月开始对永川市所属行政区划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是年年底,调整工作基本结束。

至此,永川市所属行政区划由原来的10个区、8个镇、56个乡、629个村民委员会、4616个村民小组、76个居民委员会、506个居民小组,调整为17个镇、1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579个村民委员会、4294个村民小组、126个居民委员会、826个居民小组。

共减少了34个乡镇建制,占原有总数的53.1%。

乡镇建制日趋合理、科学
永川市撤区、并乡、建镇试点工作结束后,重庆市在总结永川开展此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按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宜撤则撤、宜并则并”的原则,在
部分有农村的近郊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南桐矿区)和江津市、合川市(两市于1992年8月4日由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等区、市开展了此项区、乡、镇建制的调整工作,并于1992年底全部完成。

至此,6区3市由原来的52个街道办事处、37个区公所、249个乡、45个镇,调整为53个街道办事处、52个乡、107个镇。

1993年,重庆市又于全市各区县普遍实施撤区、并乡、建镇工作。

到年底此项工作结束时,重庆市原有的119个区公所全部撤销,对原有的66个街道办事处、822个乡镇进行了调整,全市共设置镇374个、乡145个、街道办事处68个、居民委员会1957个、村民委员会8517个,其中乡镇建制比原来减少了313个。

调整后的乡镇,平均人口为28843人(人口最多的是巴县的鱼洞镇,为16.3万人,人口最少的是江北县的华秦乡,为3543人),平均面积为45.48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是綦江县的古南镇,为166.2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是潼南县的永胜镇,为16.4平方公里)。

调整后全市共有374个镇,分别是江北区1镇,沙坪坝区4镇,九龙坡区6镇,南岸区6镇,北碚区9镇,万盛区5镇,长寿县22镇,巴县47镇,綦江县23镇,江北县29镇,江津市46镇,合川市50镇,潼南县22镇,铜梁县25镇,永川市17镇,大足县22镇,荣昌县20镇,璧山县20镇。

通过此次区、乡、镇建制的调整,重庆市的乡镇建制进一步趋于合理、科学,它适应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理顺农村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关系,增强了乡(镇)的统筹协调能力。

此后,各区、县、市的乡、镇工作仍有细微调整,到1996年,重庆市下属各区县的建制为乡142个、镇377个、街道办事处68个、居民委员会2062个、村民委员会831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