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经济基础

合集下载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农村发展与管理10-2班姓名:刘星星学号: 1006111031日期: 2012年12月10日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今改革开放新阶段政治建设的主题。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民民主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刘春,在记者采访中,为我们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1.1我国目前民主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他说,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规律的揭示,也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把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上来,就成为必须的了。

依法治国要求不仅党的领导,而且要求人民当家作主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1.2民主政治建设应着重制度、规范和程序的完善。

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建设、丰富民主表现形式,把民主制度建设摆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为我国坚持的政治模式,是法制基础上的制度模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教育平台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张美子650500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摘 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理论建设为主线,通过对《新民主主义论》的学习,了解到民主政治理论在我国的起源,进而又总结了民主政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 民主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 时代意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体系,实现了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率先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论》——开启民主政治道路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中,首次提出在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勾画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本轮廓。

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人阶级数量较少,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盲目借鉴苏联经验,建设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毛泽东认为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首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提出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他曾经说过,对于中国,民主和集中是必须的。

一方面我们所要求的政府必须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民主制的意义;另一方面行政权力也要集中,在不违背民意的前提下,人民要求的政策应该交给政府去执行,这就是集中制的意义。

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支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希望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内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民主政治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点,为其服务。

005五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005五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五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2002年,在中国最主要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省义乌市,在民营企业打工的朱林飞以高票当选为这个市的第一名农民工人大代表。

目前在深圳、东莞、宁波等农民工集中的城市,都已陆续有外来农民工成为地方人大代表。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中国式”基层民主,已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生根发芽,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民主形式得到普遍实践。

从中央到地方,重要的法规政策出台前都要通过举行听证会、公布全文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能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

发展基层民主,不仅可以最直接、最具体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而且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发展的基层民主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领域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基层民主的重要特征是直接选举和直接参与。

无论是基层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组织,都是基层民众直接选举产生的。

基层民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内容也是不断充实的。

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就提到要推广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先提出“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特别要着重努力发展各城乡企业中劳动群众对于企业事务的民主管理”的要求。

1982年《宪法》修订后把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写入宪法,将其规定为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1998年11月,经过11年的试行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后正式颁布。

199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

十五大报告、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又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这三个领域之外增加了“城乡基层政权机关”这个层面和领域。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考点手册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考点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级考点,单选、多选、简答)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平赎买资本等途径建立的。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②通过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③改造个体私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简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

(简答).....................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为其他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则是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6.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广西宜州,一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引人注目的边远古城,却有两件事足以使当地人备感自豪。

其一,宜州是传说中“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其二,这里曾开创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先河。

1980年2月5日,宜州屏南乡合寨村里一棵五人合抱的大樟树下,85户村民代表分别在一张两指宽的纸条上,以无记名方式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选举产生了新的管理组织——村民委员会。

当时的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布满老茧的手,拉开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历史序幕!两年之后,农村村民委员会与城市居民委员会一道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正式载入我国宪法。

如今,合寨村那块写有“村民委员会”字样的木牌,已经成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见证。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实现途径。

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必将对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

人民群众直接选举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决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

这样一种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民主制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且有利于人们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政治建设,用民主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融洽人际关系,建设幸福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早发源于城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天津、武汉等一些城市出现了由群众自己组织起来的防护队、居委会和居民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成员固定从属于某一个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逐步被打破,原来由“单位”承担的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职能逐步转移到社会,这些都迫切要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行相应变革,以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

论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关于民主问题的札记

论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关于民主问题的札记

论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关于民主问题的札记2012年06月27日《求是-红旗文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伟光一、民主政治有鲜明的政治性民主,无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领域,还是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领域,都是一个极其重大而又敏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般来说,民主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内涵:一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

民主就是政治,民主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强有力的专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都是基本政治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是指国家政治制度。

二是作为具体组织形式、机构、机制、操作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运行体制、机构、机制和具体运作程序、原则、规则。

它是为一定的国家制度、一定的政治、一定的阶级服务的,为什么服务,就从属什么,就具有什么性质。

一般说来,它本身没有特定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例如,是议会还是人民代表大会,是总统还是国家主席,并不能说明国家制度的性质。

再如,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民主的通常规则,本身不具有明确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三是作为民主价值观、民主思想、民主作风的民主。

如对民主的价值追求、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关于民主的理论、观点、认识等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多听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

这些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是有意识形态性、阶级性的。

同样的民主理论,可以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观,也可以是工人阶级的民主观。

三种不同的民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比如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支撑建构

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支撑建构

发 展 依 赖 于其 经 济 、 度 、 制 文化 、 体 的 支撑 。只 有 在 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 的 经 济 支撑 、 度 支撑 、 化 支撑 、 体 支撑 主 制 文 主 的 建构 中 , 才能 推 动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积极 稳 妥 发 展 。 关键词 : 民主 政 治 ; 济 ; 度 ; 化 ; 体 经 制 文 主
主 义 民 主 政治 发 展 的社 会 主 义 方 向 。又 增强 社 会 主义 民主 政 治的活力。
马 克 思 指 出 : 人 们 在 自 己生 活 的 社 会 生 产 中 发 生 一定 “
的 、 然 的 、 以人 的 意 志 为转 移 关 系 。 同他 们 的 物质 生 产 必 不 即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J 生命线 ,是我们党始终不渝 } 勺
的奋 斗 目标 。党 的 十七 大报 告 进 一 步 指 出要 坚 定 不 移 发展 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 . 起 了 新 一 轮 的 民 主 政 治 浪 潮 。 展 中 国特 掀 发
所 指 出 的那 样 ,资 源 的 不 平 等造 成 了公 民 中严 重 的政 治 不平 “ 等 ”经 济 私 有 化 带 来 的 必 然是 国 家权 力 和社 会 管理 权 被 资本 。
— — —
Oc.0 t 1 2 1
V0. o 1 1 N .0 8
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支撑建构
王 炜
( 山西 煤 炭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山西 太 原 0 0 3 ) 30 1
摘 要 : 展 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是 我们 党始 终 不 渝 的 奋 斗 目标 , 是 一 项 系统 性 的 工程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政 治 的 发 也

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应该分为两个部分考察,一是国内经济基础,二是国际经济基础。

(1)中美民主的国内经济基础有着“公”与“私”的本质区别讲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不理解公与私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容易混乱。

中国人讲“天下为公”,资本主义在西方发达以后,讲的是“天下为私”。

欧洲大陆和英美在公私问题理解上有差异,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大陆远比在美国流行,与欧洲大陆文化仍然存有公的理想有关系。

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中国接受并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公”的思想与传统中国社会“公”的思想兼容有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财产制与民主自由平等天生是矛盾的,一个社会越受私有财产制的支配,就越可能走向民主自由平等的对立面。

民主在美国异化为钱主,是这个逻辑的自然结果。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经济基础的重要条件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的执政和政府的行政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因为党和政府代表着“公道”。

中国共产党执政最讲一个“公”字。

在中国民间政治话语中,至今仍然会称政府为“公家”,遇事不解的时候“找公家”。

(2)中美民主的国际经济基础有着“共生”与“寄生”的区别人们谈希腊民主制的辉煌的时候,忽视了那些贵族谈论的民主其实是建立在对外围殖民地的剥夺基础上的。

美国民主政治很大程度上仰赖一个寄生的国际经济体系。

反观中国人走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既没有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寄生的国际经济体系,相反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互利共赢的共生国际经济基础。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讲的就是这种制度的寄生性;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是共生性。

美国现代化道路是在对外扩张和战争基础上走过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在内生制度创新基础上走过来的,没有对外殖民扩张的经历。

所以两种民主政治的国际经济基础完全不一样,其造成的对外行为逻辑也不一样,前者对外部实施军事威胁和干涉,后者对外部实施和平共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

本质区别: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具体区别表现如下:一、主导思想的区别。

1、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公有制基础上创造财富。

社会主义制度的重点是创造财富,追求的是产品质量和产量。

衡量社会的指标是企业最大产值。

采取计划经济,合理安排生产,以便达到社会财富的总量。

2、资本主义的主导思想:私有制基础上追求利润。

资本主义制度的重点是:个人得到资本的最大值。

创造出来的财富,经过货币进行交换,采用的市场经济的模式。

最终追求的是个人资本(货币)得到最大值。

二、政治制度的区别。

政治制度服务于经济基础。

1、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三、意识形态的区别。

1、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首先追求国家的最大财富,其次是企业的最大财富,最终达到个人的最大财富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人)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重商主义、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物)为核心的社会制度。

四、经济制度的区别。

1、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现实基础及实践路径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现实基础及实践路径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现实基础及实践路径社会治理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民主环境。

在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时期,全面把握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客观依据,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制度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从社会治理视角深入探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优越性,凝聚人心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良性运行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探索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推翻三座大山后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愿望的客观要求,是应对垄断资本主导的西方民主制度挑战的战略需要,也是在吸取苏联民主制度转型的深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基于我国文化传统及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之一的社会治理理论,探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的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主制度建设,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途径。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主制度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从宪法制定基本原则的战略高度,强调民主原则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明确了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必须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同时向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而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也必须由最具民主性的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依据。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几点思考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在经济制度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政治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思想文化制度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05-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是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包含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内容。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认真思考如下问题:如何科学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如何正确处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更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呢?如何科学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既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要始终牢固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呢?如何科学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制度,如何正确处理多样性与先进性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既要包容多样性,更要坚持用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性的社会思潮呢?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澄清疑问、统一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来说,极为必要。

一、在经济制度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1],“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 ,要求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1] ,“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1] ,“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1] ,认为只有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民幸福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组成的国家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人民民主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是保障人民政治权利的根本保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力量,必须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恰当实施。

3、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操作模式。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党内、政府、军队等机关中,实行民主讨论、民主决策,然后按照党中央和上级机关的决策集中力量执行的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了党的领导下的全民大团结和协调,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1、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全体人民行使国家管理权的机构,确保人民在国家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2、实施党的领导。

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保障。

党的领导可以保证人民民主得到充分保障和发挥。

3、实行人民民主新型的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方式,体现了人民为核心、参与管理的民主管理模式。

4、重视民主议事和民主参与,在此基础上,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高度发展。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保障机制1、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人权保障和自由平等原则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体系是规范社会生活与行为准则的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及其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及其主要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及其主要内容。

答:(一)唯物史观——哲学基础: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二)剩余价值学说——经济学基础: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1.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来源。

3.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设想。

答: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2.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3.实行计划经济,取消商品和货币。

4.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

5.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灭亡。

6.每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

3.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答: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1.“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

2.经济落后的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引起的争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列宁在新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我国的革命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4. 简评斯大林模式。

答:(一)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二)严重弊端:1. 缺乏法制与民主观念,使苏联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走了不少的弯路。

2. 经济上:强行没收富农的财产,富脓阶级成为了那个时代被打击,被消灭的对象.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实现高累计,多投资,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实行集体农庄,农民种粮缺乏积极性,禁锢了农村生产力.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3.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权利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因为这些不过是巩固国家统治的方式而已。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

主题: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象、实质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1)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不管它采取什么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2)在服务对象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极少数资产者,他们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并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

(3)在形式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开申明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服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各种物质的、法律的、组织的条件和设施,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内容得到统一。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是相割裂的。

它通过实行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形式,制造一切权利归于全民的假象,实际上,广大劳动人民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

(4)在实质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既有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制约,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专制,又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既确立了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规定了全体人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既赋予了广大劳动人民广泛的自由,又要求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少数剥削者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民主权利,享有广泛的自由,而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对国家、对社会尽了无数义务,实际上却无法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联系: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某种继承关系。

资产阶级民主是剥削阶级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民主,其中包含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权力制衡机制、健全的文官制度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NCHANG UNIVERSITY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经济基础专业:学院: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摘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别具特色的政治模式,中国共产党把这种政治模式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经济基础。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经济基础。

关键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物的国家制度。

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的利益为基础,平等地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政体和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以及为巩固和发展它而进行的社会民主管理和人们民主行为的总和。

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在政治生活方面的进步程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21 世纪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不仅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同, 而且也与以前建设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民主政治不同, 它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 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政治参与也叫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或团体以某种方式涉入政治过程并导致对政治系统的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的努力和活动”,通俗地讲,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发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

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即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 它作为经济基础, 决定着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经济基础, 有市场经济的共性要求, 也有社会主义的个性要求。

建设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目标。

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持续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老百姓已充分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给物质生活改善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在可操作的层面说来更多的是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

弗里德曼认为,这两种自由是相互促进的,根据这种观点“扩大政治权利,给予更多民主,就能扩大经济权利,进而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相对于专制制度,民主制度能遏制政府权力,因而限制了政府官员聚敛个人财富和执行公众不认同的政策的可能。

罗伯特·达尔也指出,“一个现代的、有活力的多元社会将权力、影响力、权威和控制力从单一的中心分散到许多不同的个人、集团、社团和组织。

”这样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压制相对于容忍的成本,并因此提高了威权统治者默认政治自由化和民主改革压力的几率。

相反,认为民主会遏制增长的一面也受到了重视,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民主与专制相比再分配程度较低,更易受寻租行为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既明显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更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相反,中国正在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别具特色的政治模式,中国共产党把这种政治模式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理想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表现形式,必然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巨大作用。

一、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成熟市场经济不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最具效率的经济运行模式,也是推动和实现现代民主政治的有效经济体制和动力。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是一对天生的共生体。

在人民群众这一民主主体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告诉我们, 市场经济导致人与人的依赖关系解体, 造就出具有“独立性”的人。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时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血缘关系或统治与服从关系决定的,这种依赖关系极大地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 使人狭隘、愚昧, 囿于地域和民族的偏见, 热衷于对自然的神化和对权威的崇拜, 满足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把希望寄托在先哲和圣贤的身上, 甚至在一筹莫展时, 寄希望于来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 一切产品、活动、关系都物化了, 都变成了交换价值, 变成了商品, 因而都能用货币相交换。

这样, 普遍的等价交换关系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和联系的纽带, 以往的血缘纽带, 等级差别、种性歧视等等在事实上都被打破了, 从而使广大劳动群众的人本主义、自我意识显著地增强, 清醒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存在, 产生了人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与此相适应, 反映新的社会关系的新的思想观念, 诸如自由、平等、人格尊严、人权、人民主权等等,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意识形态的主流, 这是现代民主政治得以产生、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市场经济推进了开放的民主化政治市场经济推进了开放的民主化政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基础。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 它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逐步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社会化。

伴随经济市场化而来的开放意识也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

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协调,是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开放型经济。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市场开放的广度和程度。

这种开放意识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人民主权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开放的政治,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政治系统能兼容并包地接纳各种享有平等权利的政治团体,任何公民和团体都可通过各种法定途径参与政治;国家政权组织面向全社会征集人才。

三、市场经济塑造了现代民主政治主体市场经济塑造了现代民主政治主体。

现代化的民主政治要靠现代民主政治主体来建设,而塑造现代民主政治主体的最有效的途径、方式和机制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所蕴涵的等价交换、自由交易、公平竞争、个性发扬和保障人权等原则和机制,能够培养增强人们的平等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制需求,能提高人们的民主素质和培养人们的民主人格。

四、市场经济提高了人的科学、民主意识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人们在优胜劣汰的无清竞争中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威力, 为告别愚昧, 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 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体会到起点公平的可贵和自由抓取机遇的重要, 而且认识到要用法律的形式把自由和平等固定下来。

人的科学、民主意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五、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经济基础如前所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这个基本经济制度中, 确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保证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使剥削现象范围缩小了( 因公有制为主体), 程度减轻了( 宪法和相应法规的限制), 从而在源头上阻止了两极分化。

另一方面, 它使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有利, 能有效防止周期性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 也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市场失灵和市场“不经济现象”的发生, 而且, 作为经济制度, 它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更广泛更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 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基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现状提出的, 就经济而言, 它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促进生产力发展; 就民主政治建设而言, 它能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 包括祖国内地和经济特区、海内与海外华人的参政议政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 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在保证了国家、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同时, 也保证了各阶级、阶层的利益。

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将更具有广泛性、平等性和协调一致性。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才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创造民主和谐的社会。

无论是民主政治的发育条件,还是民主权力的实际拥有都离不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利用其政治优势,经历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

从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到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都使民主获得了更高一级的形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促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民主政治的发展,既受制于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条件,同时又影响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