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0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
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分三目。
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和图片入手,提出课堂探究,引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然后表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从文字和史学典籍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从其特有的包容性,论证其原因;第三目分析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分为三目。
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七课包括两个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共有三目。
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突出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在讲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7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7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一、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特点一: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基础性+综合性●特点二:依托热点——生活性+现实性●特点三:自然、科技、传统化——科学性+人性●特点四:设问明确,切入点小——针对性+层次性●不可忽视:“冷点”与“小字”——有用性二、复习备考应把握的几个关系及关注的“热词”热词一:通胀压力热词二:分配改革热词三:制度优势热词四:企业主体热词五产业升级热词六:区域规划热词七:尊严论与体面观热词八:“真实中国论”热词九:“包容性增长”热词十:自然灾害热词十一:“嫦娥二号”热词十二:十二五规划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高三政治复习一、2010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的特点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题号材料考点题号材料考点题号材料考点全国卷I24计算题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规律28大陆漂移说认识的特点31英国议会选举选举制度与政体2、26金融危机宏观调控、企业经营29太空引力波认识的根本任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2政府工作报告(尊严论)国家职能与政府施政理念27海外并购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贸易30秋叶与陶罐价值的内涵33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制度建设38(2)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企业经营38(3)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4和谐宗教理念宗教的作用与宗教政策39()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的途径39(6)三农问题、粮食安全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3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理论我国的外交政策38(1)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国卷II24计算题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27小行星撞击地球真理的属性、实践与认识31全国人代会、总理典型语句人大代表的权利2新能汽车、加油站企业经营、消费与生产28巴西龟入侵联系与规律32某市政府决策程序规定依法行政26就业问题就业的措施29庄周梦蝶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实践标准33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公民权利38(1)金融危机、尊重劳动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30二氧化碳回收发展、人与自然34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9(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外贸易38(2)金融危机、尊重劳动内外因辩证关系3某市政协专题调研政协的性质与职能38(3)金融危机、尊重劳动历史唯物主义39(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特点一: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基础性+综合性★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计算题——经济理论+生活实际+数学思维经济理论+时政热点+数学思维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新标综:12题,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为背景,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汇率计算,其中还引入了关税的变化。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8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8第五化创新(重新整合教材知识体系)第一框题化创新的泉和动力+ 第二框题化创新的途径自主学习篇一、什么是化创新1、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_____________。
2、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①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______________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进行化创新1、必要性(原因)①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自身发展的动力。
②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化会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发展先进化。
而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化创新。
2、重要性①作用:化创新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
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创新1、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必要性:①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化创新的主体。
重要性:化工作者只有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才能创造出现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化作品。
2、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传统化)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是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XX届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学习型教学案
XX届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学案www.5ykj.com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知识结构二、考点阐释考点12: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具有历史性、继承性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的。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思维拓展: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这个民族社会实践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成为维系该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
纵观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古老文明,大都发生过中断和衰落,唯独中国文化即未中断过,也未停止过,它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型的文化。
这种形态的文化,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使得农民形成了重农、尚农的思想,而且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开放型文化。
它总是能够积极地吸纳和融合异己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应付。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
这种“和”主要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
2.影响(作用):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温馨提示】第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一个民族身上,就成为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011年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项版 文化生活专题9文化与生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正地做到了认真审核和校对,好多试题答案都是网上首发文字版;并且做了详细的分考点解析,希望对广大师生能有所帮助!考点一:文化与社会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 ①②B.①④C.②③ D ③④3(2011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小、中等、较大。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必须既反映……又引领……,必须在……获得艺术的伟大”,这说明优秀文化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符合题意;A优秀的文化要彰显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的潮流,但并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更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错误;文化源自于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D错误。
4(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0
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0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重新整合教材〕自主学习篇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开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________________①地位:爱国主义精神贯穿的各个方面。
②爱国主义是,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发动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的,而是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详细内涵。
在当代中国,与本质上是一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特征民族精神具有深沉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理论根底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贯穿于整个民族历史开展的全过程。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开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3〕二者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在特定时期的详细表达。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地位“三精一魂〞: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高三政治教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复习学案9篇
高三政治教案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学案9篇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学案 1文化生活【一般主要考查“影响”、“措施”】1、文化的影响——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建设中科技、教育、人才越发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民主法制建设、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文化素养;西方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行霸权主义,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①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文化既是世界的,各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世界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得到世界的认同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意义: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态度与原则: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b、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011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教案
2011 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预习导学一、学习目标认识矛盾的看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看法★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要点论相一致的认识方法。
★详细问题详细剖析二、要点难点(加★)三、自主学习四、知识系统建构研究怀疑练习反应一、单项选择题1.(09 江苏 27) “ 5.12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探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灾兴邦”四个大字。
“多灾兴邦”一词包含的真理是()①矛盾两方相互依靠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两方相互贯穿④事物的发展是行进性和波折性的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 09 安徽 9)中医在实践中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想方法:一是“取类”,把长久实践中累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二是“比象” ,在对“类”有了认识以后,“因此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想方法包括的真理是 ()A. 掌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要点B. 从整体着眼才能掌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相互联络3、(09 福建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乡村改革的缩影” 。
从中同学们能够意会到哲学道理是 ()A .事物发展的前程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广泛性高于特别中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必定程度必定惹起质变4、(09 天津 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早能看到旭日渐渐升起,夜晚能看到斜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没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觉扎实和暖和;也能察看到身旁细微的变化。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3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3第九推动社会主义化大发展繁荣第一框题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化自主学习篇1为什么要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因为这是推动社会主义化大发展大繁荣的___ __。
2是什么?当代中国的先进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是以_____为指导,以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面向_____ _________ _____,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_______________化。
(教材P113-11,综合探究)3如何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1)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灵魂)——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思想;(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理想;(精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基础)——。
②为什么(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化并存是客观事实。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化建设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明显增强的阶段性特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又有力抵制各种的影响,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和。
③怎么样:就要巩固,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凝聚力量;用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发展精神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关键是坚持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_____________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立足于发展_________________的实践;着眼与__________发展的前沿。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化复古主义和化封闭主义。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4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4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自主学习篇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为社会主义物质明和政治明的发展提供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内容有哪些?(根本任务、主要内容、中心环节)(1)根本任务(发展先进化的根本目标):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教育、科学、化事业。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略,详见第十)★理解发展先进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化事业。
(为什么、怎么办?)(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强国。
措施: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要充分认识,大力加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坚持并重,充分发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的良好氛围。
(3)大力发展化事业和化产业。
原因:当今时代,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越突出。
措施:要扶持公益性化事业、发展化产业、鼓励,营造有利于的环境。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保障人民基本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建设。
要大力发展化产业,繁荣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1)形式上,发展和谐化,培育明风尚:开展______________精神明创建活动,调动亿万人民广泛参与化建设。
(2)立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践。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第一单元化与生活重点难点(高考考点梳理):第一化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聚集化竞争力化的内涵与特点、化的形式、化的社会作用、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化对人的影响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第一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化自主学习篇读书摘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1、化现象不在,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环境,呈现出各自的色彩。
2、化的内涵(1)含义:从本质上看,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和,属于范畴。
(2)内容:从范围上看,化既包括、、等意识形态部分,又包括和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化的形式思想、、信念、、、教育、学等都属于化(静态)人们进行化、、的过程,都是化活动。
(动态)(4)化的特点第一,化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从产生看)第二,每个所具有的化素养,是通过对,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的。
(从人们化素养的形成看)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从化的载体看)4•化的作用(1)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
(从影响的对象看)而从影响的后果看,化的影响作用具有双重性。
教材第10页合作交流篇师生互动释疑解惑拓展思维明辨是非1•怎样理解化的内涵?(1)把握化概念,注意三点:从本质上看,化属于精神范畴①化是一种精神活动。
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是精神活动。
②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如字作品、音乐、舞蹈、美术作品等。
从范围(内容)上看,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化则没有阶级性。
从形式上看,化形式丰富。
既包括静态化,也包括动态化。
(2)广义的“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范文】高二政治上册文化生活复习全套教案
高二政治上册文化生活复习全套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部分:基础问题选编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⒈文化现象有什么特点?P4~5⒉文化是什么?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有什么特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什么?P6~8⒊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P7⒋文化有哪些形式?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P8~9二、文化与经济、政治⒈社会生活包括哪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P10⒉为什么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什么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10~11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11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哪两个方面?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P13~14⒉文化影响交往方式的因素有哪些?主要通过什么表现出来?P14⒊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思维方式是怎样形成的?思维方式有何特点?P14⒋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为什么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为什么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15~17⒌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三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有什么影响?P17二、文化塑造人生⒈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7~21⒉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体现了什么过程?P16⒊我国世界观的主流包括哪四个意识、哪三个主义、哪三种观念?P18⒋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过程是怎样的?P19⒌你能举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例子吗?P20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P21⒎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三个方面?P21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⒈什么是文化竞争力?什么是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战争?P22⒉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意义?P23⒊你还能从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P23⒋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P24⒌应该怎样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P24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⒈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表现物主要是什么?什么是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有何意义?文化遗产的表现物、地位、意义各是什么?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自然、文化、文化与自然、口述和非物质遗产)P29~30⒉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2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要求和意义各是什么?P33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⒈什么是文化传播,其主要途径有哪些?其地位各是怎样的?P34~35⒉传媒的含义及发展阶段各是怎样的?P36⒊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是什么?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P36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显示出了哪些特点、其地位如何?P37⒌文化交流有何意义?如何做传播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P37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什么是传统文化?P39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9~41⑴什么是传统习俗?地位怎样?对人有什么影响?P39⑵传统建筑地位?影响?P40⑶传统文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地位?P41⑷传统思想主要内容?地位?影响?P413.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P42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是怎样的?P42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有何意义?P42~43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具体要求?P43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⒈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P43~44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文化发展带来什么影响?P44~45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P46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⒈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P48⒉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P48~49⒊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什么?P48~49⒋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各是什么?P49~50⒌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什么?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是什么?P50~51二、文化创新的途径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P52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哪些?P51~54⒊怎样才能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53⒋怎样进行文化创新?P51~55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什么特殊重要的作用?P46⒉建设“学习型社会”有何必要性和紧迫性?P56⒊“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全民学习?什么是终身学习?P56⒋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什么?P56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依据有哪些?⒍如何建立学习型社会?P56~59⒎对于文化传承来说,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功能有什么拓展吗?P57⒏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P57~59⒐“学习型社会”有哪些特点?P59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⒈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是怎样的?P63⒉为什么说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P64~70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为什么?(地位、特点、作用)P64⒋中华文化在近代为什么出现了衰微?P65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P65~66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⒈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各是怎样的?P66⒉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各是什么?P67⒊为什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68~69⒋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显示了什么?P70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P70⒍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永恒的民族精神⒈中华文化的力量的集中表现为什么?P71⒉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什么?P71⒊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P72⒋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含义、作用、事例、俗语、典故)P72~74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核心和主题?P74~76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⒈民族精神是怎样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各有哪些?P76~77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78~79⒊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P79~80⒋我们应该怎样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P80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⒉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P81⒊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P82⒋为什么中国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P83⒌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⒈有哪些大众传媒影响我们的文化生活?当前文化生活和消费(文化生活)呈现出什么特点?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P86~87⒉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原因及其表现有哪些?⒊怎样才能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启示)?P88⒋为什么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P88~89⒌什么是大众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与西方学者称的大众文化是否相同?为什么?P89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⒈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先进、落后腐朽的)?各种形式的文化生活我们应如何面对?P90⒉什么是落后文化?其表现有哪些?我们的态度是什么?P90⒊什么是腐朽文化?其危害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是什么?P91⒋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是什么?P92⒌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能成为主旋律?P93⒍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P93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P93~94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⒈为什么说奉行“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P95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P96⒊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有哪些?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和根本要求是什么?)怎样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96~97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P97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97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98⒎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怎样引领?P98⒏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⒐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什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一理论体系?我们如何高举这一旗帜?P99 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P99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什么?P99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何意义?P100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P100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怎样发展教育事业?P101⒋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怎样发展科学技术?P101⒌为什么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怎样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P102⒍发展和谐文化有何重要性?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何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P103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P103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⒈思想道德建设的两大宝贵资源是什么?道德典范有何特点?P105⒉思想道德建设有何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05⒊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P106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哪些作用?P106~107⒌比较法治和德治的异同。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6
2011 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学设计6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适合从头整合教材)自主学习篇1 、传统文化的特点: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传统文化继承性表现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存着基本特点,同时,它的详细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传统文化的影响(两重性):跟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假如能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反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对于传统文化中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踊跃向上的内容,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切合社会发展要求、落伍的、腐败的东西,一定_________________ 。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 。
③掌握住的更替或自我完美和发展的机会,不停推进科技进步,不失机机展开运动,增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四课第二框题)④加强国际间文化的沟通与合作(第 3 课)⑤增强文化创新(第5课)合作沟通篇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传统文化拥有相对稳固性、鲜亮的民族性(教材 42 页 1-2 段)增补 : 传统文化拥有历史性、继承性拥有历史性、继承性分析:是指传统文化老是与必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密切联系的。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9
2011 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学设计9第三单元中化文化与民族精神要点难点 ( 高考考点梳理 )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积厚流光、广博精湛;中华文化的包含性;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心和新期间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门路。
框题导学(阅读思虑,研究沟通,学致使用,实践创新)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对教材适合从头整合)积厚流光的中华文化+广博精湛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篇念书纲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积厚流光(纵向,从发展历程看)1 、目睹: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记着人类进入 ______________ 。
汉字为书写_____________ ,传承_____________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今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作用)。
原由: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重视。
中国史册文籍的特点:为世界所仅有。
(二)广博精湛( 横向,从内涵看)表此刻:1、独到性――自成一家,独领风骚主要表此刻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 1)文学艺术关于反应人们的、显现人们的有独到的作用。
( 2)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之一。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着重,拥有、的特点。
2、地区性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1)原由: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发展程度不一样。
受等要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显然的特点。
(2)不一样地区文化的关系:长久、、,既渐趋,又保持着各自的。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5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5第二框题化在交流中传播自主学习篇1.化传播的多种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现代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地位)①传媒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发展阶段。
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志的。
③现代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大众传媒依托,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汇集自世界各地的,日益显示出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化传播的。
3.推动化交流(1)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使外域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做法:我们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更加主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中外化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合作交流篇师生互动释疑解惑拓展思维明辨是非1化传播的含义见教材34页1段2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1)商贸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化活动,都可以成为化传播的途径。
【解析】商业活动是个经济问题,为什么会具有化传播功能?①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事业往,可以使不同产地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促进化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②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交流化。
从世界化交流史看,印度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我国的丝绸之路更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化联结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10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重新整合教材)自主学习篇(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内涵(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________________①地位:爱国主义精神贯穿的各个方面。
②爱国主义是,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的,而是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与本质上是一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特征(1)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化传统的结晶,贯穿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2)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3)二者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特定时期的具体体现。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地位(1)“三精一魂”: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以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和,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2、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必须更高地举起,把弘扬和培育作为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意义①弘扬和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增强;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最重要的是发挥“”的作用,即充分发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包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
4、要正确对待的影响,既要注意吸收各国创造的,又要警惕对我国进行、的图谋。
、要与弘扬相结合,既要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
合作交流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中华民族之魂71页最后1段2什么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72页第2段(1)团结统一的含义、历史(形成))及意义(现实作用)(2)爱好和平的含义、历史(形成)及时代意义(现实作用)(3)勤劳勇敢的含义、历史(形成)及意义(现实作用)【注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与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自强不息的含义、历史(形成)及意义(现实作用)【特别提醒】要明确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各个组成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从含义、历史(形成))及意义(现实作用)去把握(2)联系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都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
辨析: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同时又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74页第2段【知识点拨】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74页第2段(2)爱国主义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国主义体现在处理本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是其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勤劳勇敢是一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它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则是一种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崇高追求,它是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脊髓。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7页1段【特别提醒】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
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知识点拨】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2)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3)我们党为完成祖国统一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并不要求所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赞同社会主义制度,只要他们赞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就要同他们加强团结。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76页-77页【资料卡片】主要内容井冈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红岩精神勤奋达观、坚忍不拔、弃旧图新、勇于奉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军民团结、同舟共济、民主集中、协作统一、谦虚敬慎、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内容雷锋精神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大庆精神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求实和奉献精神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略(见自主学习篇)辨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思想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明成果二者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辨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
但是,中国的发展不是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依靠经济掠夺、军事扩张实现现代化的民族扩张主义道路,而是通过振奋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平发展。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吸取世界各国的长处,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而不是掠夺和侵略。
(3)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害怕我们因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发展得更快,就居心叵测地将弘扬民族精神污蔑为搞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只不过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翻版。
所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学以致用篇一、单项选择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①④D.③④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③团结统一④勤劳勇敢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之所以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A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强大精神动力B.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D.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化中4.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拜竭南京中陵,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祭拜黄帝陵、中陵,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拜竭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南京中陵。
这说明①中华儿女对中华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化是连接各地中华儿女的共同纽带④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①③④B.①②③.①②④D.②③④.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邓小平的这段话A.揭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B.揭示了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东西.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D.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具体内涵6、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