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只有简单笔画——试析安娜与繁漪之异同
安娜卡列宁娜与雷雨中安娜和繁漪的比较
安娜·卡列宁娜与雷雨中安娜和繁漪的比较比较文学论文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话题。
安娜·卡列宁娜和雷雨中的安娜和繁漪,是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
两位女性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欲望,但她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
本文将从性格特点、情感世界、社会地位以及命运等方面,对安娜和繁漪进行比较。
1. 性格特点安娜和繁漪都是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们两人的性格各有迥异。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个执着、矛盾而充满激情的女性。
她拥有着非常复杂的性格,既充满了慈爱和热情,又充满了激进和冷漠。
在爱情面前,她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献给了文·阿尔连·克林,但却因为他无法满足她的灵魂的需求,反而沦为精神病患者。
安娜内心充盈着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这种情绪不仅来源于她自身的感受和认识,也与她身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安娜不同,雷雨中的繁漪则是一个豁达、坚强的女性。
她刚强的性格得益于生活的磨炼,她曾经历过水灾、丈夫的过世、亲人之间的矛盾等一系列的艰辛。
在她的世界里,生命的重要性大于一切,为了挽救那些即将被淹死的人,她毫不犹豫地奔向了河堤。
繁漪的坚强与自信散发着一种无穷无尽的愉悦与生命的力量。
2. 情感世界安娜和繁漪都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她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有着迥异的选择。
安娜和文·阿尔连·克林的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们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但她们的感情却是建立在文·阿尔连·克林对她的慕名和对她性吸引力的基础上,没有真正的心灵交流和精神共鸣。
而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使得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婚姻、家庭和社会地位,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她所追求的爱情,只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空洞和浪漫的幻想。
相比之下,繁漪则是一个务实和善良的女性,她的情感和爱情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使命的履行上的。
在失去丈夫后,繁漪并没有沉迷于委屈和绝望,而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大和自立的女性,她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心和帮助别人、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拯救灾民。
安娜和繁漪的比较
这不啻于向上流社会挑战,从而不见容于上流社会,同 时也受到卡列宁的残酷报复:既不答应她离婚,又不让她 亲近爱子。她徒然挣扎,曾为爱情而牺牲母爱,可这爱情 又成了镜花水月,她终于越来越深地陷入悲剧的命运。 她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是个社会性的悲剧。正是以 政府部长卡列宁为首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伏隆斯基所 信奉的“金钱至上”,才造成追求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安娜 的最后悲剧。
追求爱情的举动
1、与周萍在小屋子里约会 2、辞退四凤、逼自己的儿子追求四凤 3、阻止周萍与四凤的私奔
蘩漪的形象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 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 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 “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 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 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 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 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 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 《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 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 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绝望的可怕的前途使蘩漪走向了最尖锐而极端的困兽之斗。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 和最不忍的恨“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所要表达 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乃至周萍,哪个不是一切的恩 怨情仇,只有蘩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他如此淋漓尽致, 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 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 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 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 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心, 十八年来陪伴着一个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 。
蘩漪与安娜
蘩漪与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比较研究刘清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湖北荆门448000)[摘要] 蘩漪与安娜作为两部世界名著中的主人翁,都是以悲剧为结局。
她们的悲剧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她们的悲剧都是社会的悲剧;二、她们的悲剧都是从不幸的婚姻开始的;三、她们的悲剧都是将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能使之实现幸福的人身上造成的;四、她们的悲剧都是与自身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分不开的。
不同之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反抗的过程中,蘩漪比安娜更积极、更彻底,方式更极端;二、她们的悲剧又各具时代特征。
[关键词] 蘩漪; 安娜; 悲剧; 比较[中图分类号] I0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 - 4657(2004) 02 - 0022 - 06 当看到曹禺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蘩漪在大雷雨中喊叫着、癫狂地冲向雨幕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能不为她的悲惨结局而哀叹、唏嘘一番么?当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最后卧轨自杀时,你的感受如何,难道不曾为她的悲剧洒下一掬同情的眼泪么? 蘩漪与安娜作为两部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都是在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和幸福爱情道路上的先行者,又同是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能独自实现这种自由和幸福的失败者。
她们的悲剧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本文将对蘩漪与安娜的悲剧作一番比较研究。
一蘩漪与安娜同是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人物, 旧有的封建道德传统还约束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这时候,她们来争取个性解放,从而就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她们的悲剧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蘩漪与安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蘩漪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那种从来“有母性,有女儿性,而无妻性”[1 ]的封建传统思想一直制约着人们的头脑。
蘩漪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的悲剧根源不在于她爱的是自己的继子,而在于她违背了那个时代关于女人“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法。
蘩漪与安娜之比较
蘩漪与安娜之比较2008届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04016170 尚青青指导老师:程小娟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俄国近代文学史上出现的蘩漪和安娜这两个女性形象,在婚姻家庭、爱情遭际、命运轨迹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
但由于曹禺和托尔斯泰这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人物家庭的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性格、爱情观、价值观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比较分析,探讨她们各自悲剧的成因,并试析导致现代女性爱情婚姻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蘩漪安娜〃卡列尼娜爱情婚姻悲剧一、悲剧的时代和社会蘩漪是中国新文学画廊里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宝库里最富有诗意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们都是有教养的知识女性,都受过一定的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都有着生活或爱情上的不幸遭遇,都有一颗不羁的心,都向往过幸福的生活,最终都走上了毁灭的悲剧道路,然而她们又各自打上了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烙印,从而各具特点,不可替代。
蘩漪是一个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的年轻妇人,同时她又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
她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当时的平民百姓遭受国外的侵略,深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中国的家庭则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因而更加腐朽、冷酷、残忍。
在“门当户对”、“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等封建包办婚姻世俗的笼罩下,许许多多的有情人不能缔结良缘,却偏偏无情人有成眷属,因此夫妻间无爱可言,从而出现丈夫对妻子威逼监禁,妻子与他人私奔通奸等人伦颠倒混乱的现象,导致了一幕幕人间爱情悲剧,蘩漪就是在封建婚姻压制下的千千万万个女性之一。
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周朴园用了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把她骗到周家,同一个自私冷酷、虚伪专横的男人生活了十八年。
十八年的家庭生活死气沉沉,毫无爱情、幸福可言。
周朴园只是把蘩漪当作一件物品置于家中,严格管制束缚着她。
为了维护自己在家里的权力,他不断变换折磨蘩漪的形式:亲自请医生为妻治病;让周冲请求母亲喝药;让周萍跪求蘩漪喝药等等手段,以此伪装对妻如何关心,并强迫她为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以维护封建家庭的完满秩序。
安娜与繁漪的性格特征之比较_郑秀芬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 ★ ★ 二 年 第 们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比重 “不 相上下” , 即使和渥伦斯基相爱以后 , 她还是胸襟坦白 , 真诚 的告诉渥伦斯基“ 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儿子” 。 冷酷的现实迫 使安娜必须作出 “ 要么放弃渥伦斯基 , 回到儿子身边 ; 要么放 弃儿子 , 跟渥伦斯基走” 的选择 , 这对爱子如命的安娜来说是 何等的痛苦 , 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 然而 , 安娜出生贵族 , 从小接 受贵族教育和宗教熏陶 , 这使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与 彼得堡上流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并在她的内心筑起了 一道难以逾越的传统道德的樊篱 。 在她的内心本能的感情在 热烈呼唤对渥伦斯基的爱 , 而传统的观念却一再的进行抵制 , 特别当她面对情爱与母爱不能两全的冷酷现实时 , 她把爱情 的觉醒又看作是道德堕落 , 自认为是个“ 堕落的女人” 。 她在与 渥伦斯基的爱情生活中 , 内心一直被这种自责和恐惧所笼罩 , 她勇敢 、善良 、真诚 , 但又常常因为与渥伦斯基的相爱而感到 有犯罪感 、 羞耻感 , 爱情对于安娜无异于一杯苦甜相间的鸠 酒 , 给她带来希望 , 也给她造成灾难 。 安娜有对抗上流社会的 勇气 , 却无挣脱传统观念羁绊的力量 , 这种不可解脱的精神矛 盾 , 注定了她走向自我毁灭的结局 。 繁漪勇敢 、热情却又阴鸷 。 她在周家十八年 , 过着没有爱 情和温暖的日子 , 她渴望爱情 、 渴望幸福 。 为了自己的爱 , 繁漪 以“ 雷雨” 般的力量捣毁一个充满虚伪 、残暴的封建家庭 , 勇敢 地与周萍一起走向自由 。 然而 , 与安娜不同的是 , 繁漪在追求 个人自由和爱情的过程中具有极端性 、非理性的一面 , 她的追 求也是相当卑微的 。首先 , 她认定自己追求的是情感的需要 , 并不在乎自己追求所得来的是母亲不母亲 , 情人不情人的现 实 。 第二 , 安娜为了爱 , 不得不抛弃心爱的儿子 , 但她无论如 何也不愿失去自己母爱的权利和尊严 , 她对杜丽说 : “你要明 白 , 我对他们两个 — — —谢辽沙和亚历先赛的爱是不相上下的 , 但是我爱他们远远胜过爱我自己哩 ! 我只爱这两个人 。” 而繁 漪为了拉住周萍 , 为了满足自己感情上的需要 , 不择手段 , 甚 至唆使自己的儿子周聪与周萍争夺四凤而让手足残杀 , 充分 表现了她的阴鸷和歇斯底里的反抗与报复 , 这种变态的心理 必然导致她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看到 : 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 幸者 , 也是最激烈的反抗者 、破坏者 , 她们不失为个性解放的 代表 , 作者对她们的命运是同情的 、 怜爱的 , 对她们的这种判 逆性格也是赞赏的 , 同时 , 从她们各自性格形成的不同过程中 也让我们感到 : 托尔斯泰对安娜 , 曹雨对繁漪也不是持 “一切 值得赞美的”态度 。 托尔斯泰赞美安娜对幸福自由的追求 , 讴歌她对贵族社 会的反抗 ; 同时又从“ 永恒宗教真理” 出发 , 指责安娜的行为破 坏了丈夫和儿子的幸福 , 背弃了神圣的家庭义务 。 在安娜的性 格发展进程中 , 这种对幸福的渴求与遵循贵族道德原则的矛 忠厚 著 盾 , 勇于 反抗社会 现实与 祈求上 帝宽恕 的矛 盾一直 支配 着 她 。 在作家看来 , 除了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之外 , 还有一种正 义的道德观念存在于世间 , 谁违反了这种道德观念 , 谁就不但 不能得到幸福 , 反而要受处罚 。 他在引用《新约 、罗马人》中的 两句话“ 伸冤在我 , 我必报应” 作为全书题词 , 透露了他对安娜 的基本看法 — — —正因为安娜违反了 “ 爱的宗教” , 所以其结局 必然自我毁灭 。 托尔斯泰借安娜的悲剧无情地撕 破了上层贵 族道貌岸然的假面具 , 同时却又鼓吹“ 爱的宗教” 、禁欲主义和 “ 向上帝呼吁” , 这恰恰暴露了他的世界观中的矛盾 。 繁漪是曹雨满怀激情塑造的人物 。 她聪明 、美丽 , 有追求 自由和爱情的要求 , 但她任性而脆弱 , 热情而孤独 , 饱受精神 折磨 , 渴望摆脱自己而又只能屈从“ 闷死人” 的处境 , 于是她在 可怕的环境中走向变态 : 爱变恨 , 倔强变成疯狂 。 当繁漪的热 情爆发时 , 的确有着她的尖锐性 , 她 “ 满蓄着受压抑的力” “ 她 是一柄犀利的刀” , 有着 “ 铁的手腕” , 甚至叫人感到 “ 阴鸷可 怕” 。 正因为是她的“雷雨” 般的性格 , 才能捣毁传统的秩序 , 促 进这个罪恶家庭的崩溃 。但是她的反抗力量是在 利己主义的 发条上产生的 , 具有较浓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性质 , 既不能 持久 , 又是孱弱的 , 从而她所追求的个性自由而产生的爱情也 并不是美丽的 , 从压抑扭曲的爱情追求到歇斯底里的反抗 、报 复是不可能把她引导到一条幸福的道路上去的 。 因此 , 当她撕 碎着周朴园这个腐朽罪恶的家庭的伪善面纱时 , 往往也在撕 碎着她自己的面目 ; 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 , 也在破坏 着别人的幸福 ; 当她破坏着自己的自由时 , 也在损害着别人的 自由 。 尽管作者比较喜欢这个人物 , 给予她较多的赞美 , 但与 此同时也流露了对其弱点的批判 — — —她所追求的 是资产阶级 利己主义性质的自由 , 结局必然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 作者借 繁漪的悲剧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的罪恶 , 另一方面昭示着 : 在中 国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 、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 可以说 , 这就是比较安娜与繁漪之异同所给 我们带来的 深刻的审美启示意义 。 参考文献 : [ 1] 《托尔斯泰论集》 雷成德译 [ 3] 《曹禺剧作论》 [ 4] 《比较文学简编》 [ 5] 《比较文学导论》 [ 6] 《外国文学史纲》 团结出版社 [ 7]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 蒋培坤编著 [ 8]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黄修己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纪怀民 陆贵山 周 田本相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周招芬 陈曦 万莹华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符 · 日丹诺夫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 ★ ★ 二 年 第 七 期 [ 2] 《〈安娜 · 卡列尼娜〉 的创作过程》 郑 秀 芬 安 娜 与 繁 漪 的 性 格 特 征 之 比 较
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
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
马丽霞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4)004
【摘要】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姐妹的爱情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外妇女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大胆地向封建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马丽霞
【作者单位】西宁市第五中学,青海,西宁,8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2
【相关文献】
1.安娜·卡列尼娜与繁漪悲剧之异同 [J], 闵子琪
2.天涯芳草无归路——繁漪与安娜爱情悲剧的比较 [J], 李霞
3.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殉道者——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 [J], 王福和
4.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浅析安娜和繁漪性格悲剧的原因 [J], 孙海萍
5.同是天涯沦落人——谈安娜·卡列尼娜、繁漪的爱情悲剧 [J], 林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因爱而闲,为情所伤——安娜与繁漪形象之比较
关 键 词 :安 娜 ;繁 漪 ; 追 求 ;抗 争 ;情 伤
依然怀着模糊 的憧 憬 ,当爱情 来到她 身边时 ,她勇敢 的接 受 了它 。在上流社 会 中,安 娜可 以说足 个勇敢 的女性 ,敢 于 封 建 的 伦 理 道 德 挑 战 ,敢 于 挣 脱 封 建 婚 姻 的 束 缚 ,她 接 受 了 伏伦 斯基 ,与他共 趟爱河 。并 鼓起勇 气向丈夫挑 明真相 ,坦 然 正 视 向她 投 来 的 世 俗 的 目光 ,与 伏 伦 斯 基 一 同 出走 ,追 求 自由幸福的生活 。与伏伦斯基 私奔后 ,她被剥夺了母亲 的身 份 ,又被排挤 出上 流社会 的社 交圈子 ,这真足雪 上加霜 ,但 是她 毫不畏缩 ,在儿 子生 日那 天头戴面纱 冒着被羞辱被驱赶 相似 的女性 ,她 就是营禺的戏 剧 《 雷雨 》中的繁漪 。两位女 的危 险回家探望儿 子。在那认 为女人骑 马就视 年少轻浮 、 性虽然处在不 同的国度 ,不 同的时代 ,有 着不同的社会历史 卖弄风情分不 开的时代 ,她公然 同维斯 洛天・ 伏伦斯基并肩骑 背景 ,但是她们都用 各 自的生命 为爱情谱 写了一 曲悲歌 她 马 出游 。这是何等的勇气 1 们身上,有着惊人 的相似之处 ,也有着各个不 同的遭遇。 2人 物性格也有相 同的一 面 :善 良 . 下面 ,我们就这 两个极具魅惑 力 的女性 进行 一番细致 的 安 娜卡 列尼 娜 为人 正直 ,是 一 个善 良可 爱 的人 。她心 比较 ,从 中感受文学作品人物独特的艺术魁力 。 地善 良 ,诚 恳真挚 ,同情他人 ,追求 自己的幸福 ,也关心别 《 安娜 ・ 卡列尼 娜 》和 《雷雨 》在 当时 的文 坛和剧 坛都 人的幸福 。她在去哥 哥家的路上 ,在火车站里 ,看到铁路: I : 引起 了巨大 的震惊 和轰 动 。前 者创 作 于十九 世纪 七十 年代 人被火车倒 车轧死 的场 面 ,大 动怜 悯之心 。为此她 “ 激动不 (1 7 — 1 7 年 ),当时 ,俄 国正处 于历 史大 变动 时期 , 3 7 8 8 安 ,嘴唇哆嗦 ,眼含热 泪 ”, ( 列夫 ・ 尔斯秦 《安娜・ 托 卡列 由于受到西方资本 主义浪潮的猛烈 冲击 ,社会 制度、经济结 尼娜 》1 8 9 9:P3 )渴望能 减轻死难 家属的苦难 。因此对伏 .1 构 、风俗 习 尚、思想 意识 ……无一 不受到震撼 ,无 一不遭到 伦斯基送 给死难家属 两百卢布这 一慷慨行 为大加赞赏 ;兄嫂 冲击 。在 这新} 日交替 的历 史时期 ,家庭悲剧层 出不 穷 ,家庭 不和 ,她不辞 辛苦亲 自调 解 ,凭 自己的聪 明才 智、善 良热情 的变化 和妇女的命运引起 了托尔斯泰 的关注 ,于是 此书应运 劝说嫂嫂 ,给她很 大 的安 慰 ,使 兄嫂 握手言 和;然 而 ,事情 而 生 。而 曹 禺的话 剧 《 雷雨 》则 完成 于二 十 世纪 三十年 代 并未按她 的意愿发展 ,她 不可遏制 的爱上 了伏 伦斯基 ,在内 ( 9 3 ),但 作品所反 映的年代大约是从 l9 年 到1 2 年 心深处 ,她又 觉得 非常地 对不起 因失 去伏伦斯基 而生 重病 的 13 年 84 94 这段历史时期 ,它与 《 安娜・ 卡列尼 娜》所诞生的时间相差不 吉蒂 ,于是 费了很大 的力 气说服 自己结束与情 人的交往 ,并 远 。当时 ,正是 中国社会 急剧动荡 的时期 ,其 间经 历了许多 要求他到莫斯科 去 ,请求吉蒂的宽恕。 重 大 历 史 事件 ,经 历 了从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到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在 善 良这一 点上 ,虽 然 繁漪 比不上 安娜 ,她身 上体 现 的转折 。在 帝国主义 的侵 略下 ,在地 主兼官僚资产 阶级的统 出来的更多 的是 自私 。但 是 ,在她 内心深处 ,善良依 然占有 治下 ,人 民革命 的浪潮汹 涌澎湃 ,无产 阶级 日益发 展壮大 , 席之地 。在第 二集 中,她因为怕掉 下的 旧电线 电了人而忙 但毕竟还处 于幼 年时期 ,广 大人 民群众仍 然呻吟在豪绅 统治 着叫电工匠来修理 ;为 了挽 留住早 己变心的周萍 ,她 打发走 之下 ,暂时处 于不可摆脱 的悲剧命运之 中。安娜和 繁漪 ,这 了四凤 ,但 四凤走 时 ,她送 给 四风一箱 i 农服 ,并 且还告诉 日 两个相隔遥远 的西 、东方女性 形象 ,对 比之下 ,我们便 不难 待萍 “ 如果钱 上有 什么 问题 ,尽管到这 儿来 ,一定有 办法 ” 历来是文学创作 中经久不衰 的主题 。古今 中外文学作 品 中, 不知 有多 少为其 而 生 ,为其 _ 死 的催 人 泪下 的鲜 明 、生 动 而 的人 物形 象 , 这 当 巾 ,勇敢 倔 强 的女性 更是 突 出和感人 肺腑 。其 巾 ,俄 国著名 作家列 夫・ 尔斯泰 的 《安娜・ 托 卡列尼 娜 》就堪当这方 面的典 范 。小说里面 的女 主人公安 娜・ 卡列尼 娜是个勇敢 的女性 ,她敢于 同整个 上流社会 对抗 ,为争取 自 己的爱情 、幸福 、 自由而勇敢作 战。在 中国 ,也有一位与她
叛逆女性悲剧命运解源_安娜_卡列尼娜与蘩漪形象之比较
2004年 6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 2004增刊第 1期 Journal of G u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ni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on Supplement N o. 1叛逆女性悲剧命运解源———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形象之比较李(, 广西南宁 530001要 ]卡列尼娜和繁漪都是追求个性解放 , 争取自主爱情 , 敢于反抗压迫 , 敢于离经。
她们的艺术形象及性格特征与她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密不可分 , 她们的悲剧结局深刻、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 也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旧家庭的腐朽性及崩溃瓦解的必然性。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 蘩漪 ; 比较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同名长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 蘩漪是中国剧作家曹禺在其剧作《雷雨》中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是追求个性解放 , 争取自主爱情 , 敢于反抗压迫 , 敢于离经叛道的上层社会妇女形象。
虽然她们出自不同的作品 , 处于不同的时代 , 不同的国度 , 但却殊途同归 , 她们以自己的悲惨结局控诉了迫使她们走向毁灭之路的社会 ,揭露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道德对女性的残害。
同时 , 她们的悲剧结局也反映了资产阶级个人反抗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为此 , 本文将从时代、外貌、婚恋、性格等几个方面对这两个人物形象作比较分析。
一、时代安娜是一位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
她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都发生着剧变的阶段。
19世纪 70年代的俄国 , 正是“ 一切都翻了一个身 , 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 , 旧的农奴制度正在日趋崩溃 , 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 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新的社会思潮已经出现在俄罗斯的大地上 , 同时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也随之变化 :人们开始嘲笑由父母作主 , 中间人作媒的俄国婚姻风俗 , 可是由儿女自己作主的英国风俗也不被接受 , 年轻人则希望恋爱自由 , 婚姻作主。
简评安娜与蘩漪的爱情悲剧
简评安娜与蘩漪的爱情悲剧
张云雷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悲剧中的牺牲品.通过对安娜与蘩漪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的描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安娜的悲剧是对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控诉;蘩漪的悲剧则撕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肌体上的脓疮,暴露了旧中国封建家长专制家庭的罪恶.安娜与蘩漪在自由和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叛逆.从安娜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跨时代和跨国界的两位女性为了爱情而进行的不息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特有的美和悲剧力量却始终撼动人心.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张云雷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
【相关文献】
1.安娜和蘩漪悲剧命运原因探析 [J], 刘亚龙
2.女性叛逆意识及其悲剧根源——蘩漪与安娜比较研究 [J], 陈闽璐
3.蘩漪形象的悲剧性重审——兼与安娜比较 [J], 刘萍;
4.“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简评德瑞那夫人、安娜和周蘩漪的爱情悲剧 [J], 鲁卫平
5.论蘩漪和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的共性 [J], 韩见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追求真爱的两个悲剧灵魂——试论安娜与繁漪形象的相似性
试论安娜与繁漪形象的相似性
马玉 娟
托 尔斯 泰 的 代表 作 《 娜 ・ 列 尼娜 》 以十 九 世 纪七 十 年 代俄 安 卡 是 国急 剧 变化 的社会 为 背 景 , 过安 娜 追 求爱 情 自由而 失 败 的 悲剧 , 通 形 象 地 反 映 了俄 国 的社 会变 动 。 安娜 足 托 尔 斯泰 笔下 的妇 女 画 廊 中最 爱情 则 使 她 们走 上 了不 归 路 。 安娜 在 火 车 站偶 然 的机 会 中 ,遇 上 了 沃 伦 斯 基 , 身上 受 压 抑 的 处于 沉 睡 状态 的爱 情 被 唤醒 了, 胆 而真 她 大
我 就 听 一 句 , 是违 背 我 的 本 性 的 。 于 是 不顾 “ 那 ” 乱伦 ” 的罪 名 投 入 了
一
、
安娜和繁漪具有同样的悲剧婚姻
安 娜 与繁 漪 的 不 幸 , 先 是 由她 们 的 悲剧 婚 姻 拉 开 序 幕 的 。她 首 们 都 是 在对 生活 充 满幻 想 与 憧 憬 的青 春 年 华 时 , 在 “ 便 父母 之 命 、 媒 妁 之 言 ” 至 是欺 骗 中稀 里 糊涂 地 嫁 给 了 比她 们 大 二 十 多 岁 的 门 当 甚 户 对 的 丈夫 。她 们 甚 至还 不 知 道 什 么是 爱 情 , 被 缠 缚 在 了封 建 包 便
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疯 了 。
安娜 与 繁漪 都 充 满着 美 和 魅 力 , 着 丰 富 而深 厚 的 精神 世 界 , 有 强
烈 而 真 挚 的情 感 , 沛 而 旺盛 的生 命 力 , 渴 望 和追 求 幸 福 的 激情 。 充 都
以下 几 个方 面 :
情, 夹杂着 自私和虚荣, 一旦虚荣心得到满足, 他便越来越为 自己在
安娜与繁漪悲剧性格的比较
安娜与繁漪悲剧性格的比较作为俄国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以一部享誉世界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女性叛逆者形象——安娜。
而在20世纪中国作家曹禺的笔下,《雷雨》中的繁漪也是一个“雷雨”式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二人虽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沐浴着不同的文化,操着不同的语言,但同属资产阶级女性的安娜与繁漪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都是至情至性但生活极度压抑,表面奢华富贵而内心痛苦的上层女人;都积极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生活,但性格上的勇敢执著和不肯屈服又都使两人的爱情以悲剧结束。
共同的身份,相似的悲剧命运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了可供比较阅读的意义。
本文将对她们的悲剧性格作初步的探讨与比较,以展现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芒。
一、命运的悲剧色彩出身贵族的安娜热情善良、美丽纯真,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对爱情的渴望,然而在姑母的主张下,却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官僚机器卡列宁,一个索然无味、冷漠虚伪的人。
婚后,安娜的生活、情感被严重压抑。
和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相遇后,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被重新点燃,她冲破重重阻力,不顾一切的和渥伦斯基结合。
然而,在上流社会的敌视和惩罚下,世俗、怯懦、自私的渥伦斯基最终还是抛弃了她。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无力摆脱巨大的压力和痛苦,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安娜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女性的独立与尊严,以自杀对这个社会提出了最后的抗议。
《雷雨》中的繁漪是一个大家闺秀,她聪明美丽,有对幸福、爱情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但她跟周朴园结婚后便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十几年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空气,人性受到了压抑。
周萍的回归,激发了她隐藏心底的情欲,使她和这个前妻的私生子产生了暧昧之情。
然而这种畸形的关系注定了不能维持长久。
当周萍不堪情感的重负准备离开繁漪,并同四凤一起出走时,极度痛苦的繁漪万念俱灰,当众揭发了自己在监狱似的周公馆所受的精神折磨和自己对周萍的私情。
比较爱玛与繁漪的爱情悲剧之异同
比较爱玛与繁漪的爱情悲剧之异同如果把繁漪与爱玛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物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走向毁灭,繁漪变疯,爱玛服毒自杀。
尽管她们的最终结局都是走向毁灭,但是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却有巨大差异。
下面我将从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自身性格三个方面来分析她们悲剧产生的异同。
首先,从大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爱玛是19世纪中期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在其小说《包法利夫人》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所刻画的是1848 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社会风貌:法国资产阶级引以自豪的英雄时代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平庸的时代,生活在舞台上的是一群群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为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
而爱玛偏是一个天生充满幻想的人,却要在这样一群平庸无能的人物中间生活,自然本生存在矛盾。
而她又逃不出男人的包围,独立存在,因此导致了她的悲剧的产生。
而繁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人形象,她生活在思想相对开放的五四新时期,由于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开始对封建专制主义下的封建家长统治产生抗拒,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自由。
她是一个接收了新思想的旧式女人。
但是,尽管她具有反抗意识,用于追求自由,但她终归是生活在封建专制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对她毒害至深,男权主义仍然在这个社会扮演主要角色。
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存在。
在这个基础上,爱玛和繁漪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中间相差百多年,但她们所生存的社会背景却是类似的。
这种社会背景是导致爱玛和繁漪的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个方面,她们的生活环境,有同也有异。
首先,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家的女儿。
这里封闭,庸俗不看,毫无生气,令人窒息。
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他送到附近的修道院去接受贵族教育,因此受过神秘的修道院教育和虚幻的浪漫主义文学熏陶。
蘩漪和娜拉形象及其悲剧根源之比较
蘩漪和娜拉形象及其悲剧根源之比较在文学作品中,角色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作者表达主题和思想的途径之一。
在两位伟大的欧洲戏剧家易卜生和深泽桂一的作品中,女主角蘩漪和娜拉形象的塑造深刻揭示了社会和家庭关系的种种矛盾与问题,从而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和价值。
本文将分析蘩漪和娜拉这两位形象的异同以及她们悲剧的根源。
蘩漪与娜拉的不同蘩漪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公敌》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人物,与剧中的男性角色一样充满了对权力和政治的热情和渴望。
与此相比,深泽桂一的《假如我是真的》,女主角娜拉则表现出了对家庭和爱情的强烈渴望和依赖,她的性格更加温和而女性化。
这两位女主角的不同性格、背景以及思想导向为她们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蘩漪与娜拉的相似之处尽管蘩漪和娜拉在性格、背景和思想上存在差异,但她们的悲剧却有着相似的根源。
首先,她们都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压迫和限制。
蘩漪代表了那些被政治家族和资本家阶层所控制的普通民众,她们的工资和生活条件完全被高层决策者所控制。
娜拉则受到了传统男权社会和婚姻制度的束缚,在婚姻中她失去了自我,陷入了一种身份和生活方式的依赖。
其次,她们都面临着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蘩漪在坚守自己的民主信仰的同时,也深知这种信仰所带来的牺牲和代价。
而娜拉则需要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渴望,同时又要承受传统家庭和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压力。
最后,她们的悲剧都源于她们对自由和权力的渴望。
这种渴望不仅来自于个人利益,更是源于对人性本质的探索和追寻。
差异的深层根源然而,蘩漪和娜拉的悲剧根源却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她们所生活的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
蘩漪所处的挪威社会强调个人权利和尊严,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本主义和政治家族的强大压力。
娜拉生活的社会则保持着传统家庭和婚姻的秩序,这种秩序的倒塌将重创她的身心和家庭。
这种不同反映了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的多样性,同时也指向了人类文明和未来的不同发展方向。
总结蘩漪和娜拉这两位形象深刻探讨了人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女性解放的先驱——安娜与繁漪之形象比较
安 娜 所 处 的 年 代 正 值 俄 国 封 建 农 奴 制
个女 人所拥有 的一切。 可 结 局却 同 样 的 实 决 定 了 她 们 的 不 同 个性 和 追 求 。 但 她 们
度 土 崩瓦 解 , 资 本 主 义 出现 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芽 的 社 会 转 悲惨 , 是 什 么造 成 她 们 的 悲剧 呢 ? “ 促 成 悲 都 具 有 很 高 的 现 实 意 义 与 审 美 价 值 , 是 世 型期。 旧的 社 会 制 度正 在 颠 覆 , 新 的社 会 制 剧人 物 的 张 力 与 其 所 处 的极 限生 存 困境 密 界 文 学 上 永远 娇 艳 , 旺 盛 的 奇葩 。 安 娜 与 繁
与人生 经历。 这 种 不 同直 接 反 映 了 富 有 民 族和 国家特色的差异 , 为 我 们 研 究 中俄 两 国历 史 、 经济、 文化 提 供 了 素 材 。 两 位 主 人
由于 两 位 女 性 属 于 不 同 的 国 度 和 生 存 年 死寂 后 旋 即 逝 于 天 际 。 代, 在 她 们 相 似 的 命 运 下 又 处 处 显 示 着 不 两位 女性都 如飞蛾扑 火般 , 在 瞬 间 的
种 价 值 取 向 的 东西 , 以更集中, 更典 型 的 方
鲜 明 的 形象 闻 名 干 世 。 她 美丽 聪 慧 、 内 心 丰 无疑 犹 如 金 丝 鸟 笼 的孤 雀 , 没有尊重 , 没有 式 呈 现 给 读者 的 文 学 作 品” 。 安娜 与 繁 漪 在 富、 果 断 勇敢 , 敢 于 同 腐 朽的 封 建 社 会 作 斗
自由 , 有 的 只是 “ 安 安 静静 地 等 死 ” 。 这种 精 追 求 女 性 解 放 的 道 路 上 是 两 位 不 朽 的 先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形象的比较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形象的比较分析作者:方珠伴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01期摘要:《安娜·卡列宁娜》与《雷雨》是公认的世界名著,两位女主人翁安娜和繁漪拥有相似的遭遇与不幸,相似的反抗与局限。
在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角的形象在色彩方面都用了“黑”为象征,为两人的性格与命运作了极好的铺垫;同时两人在爱情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安娜在爱情路上始终争取自主独立地位,就显得比繁漪更有力量;另外,两位女主角的形象,还和作家的态度观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安娜;繁漪;形象;色彩象征;爱情观中外文学作品中,一直不缺乏走上个性解放道路而最终只能落得悲惨下场的女性形象:子君、娜拉、繁漪、安娜……她们成为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渴望真挚爱情的典型。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还有曹禺笔下的繁漪,可以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对同病相怜的姐妹花,她们是中俄文学的光辉典范。
“幸福的家庭全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其不幸的遭遇”写这句名言的托尔斯泰大概没有想到他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各自“不幸”中表现出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又因为两位作家的时代背景、个人思想的不一样,导致了两位主角在相同之处又处处见不同。
安娜和繁漪作为两部作品的女主人翁,都具备独特的魅力。
她们都拥有富裕的生活和高贵的门第,但是她们并不快乐,甚至极度的精神贫困:不幸的婚姻生活、被所爱之人辜负的绝望都一直缠绕着她们,在无尽的呐喊和挣扎里,最终还是悲惨的下场。
安娜和繁漪是托尔斯泰和曹禺所塑造的具有独特艺术美和悲剧美的形象。
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有人格尊严的女性,她热烈追求爱情和生活。
而繁漪,则是一个“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女人,生活在监狱似的周公馆内过着违背自己本性的生活,她是一个渴盼有一个男人真心爱她,并认真地过日子的女人。
两位女性,就像在漆黑中探路前进的英雄一样,在桎梏的封建时代,为自由、为爱情,走出一条那个时代没有女性敢走的路。
刍议安娜与繁漪形象的相似性
刍议安娜与繁漪形象的相似性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
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关键词:安娜;繁漪;命运悲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列夫·托尔斯泰绝没料到,他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都有较为高贵的门第,优越的社会地位,豪华舒适的生活,但不幸的婚姻却摧残了她们洋溢着激情的身心,不幸的爱情又泯灭了她们对生活的最后渴望,尽管在追求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她们呐喊过、搏击过,可最终仍被那罪恶时代的狂涛恶浪所吞食。
从呐喊到追求,再到幻灭,这两个形象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发人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安娜与繁漪的爱情悲剧,首先是由她们不幸的婚姻拉开序幕的。
17岁,这正是充满幻想与憧憬的青春年华,但安娜与繁漪却在没有爱情,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情况下就因为门当户对,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稀里糊涂地嫁给了比她们大二十多岁的丈夫。
从此,她们便被缠缚在了封建包办婚姻的巨大罗网中,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安娜与繁漪都充满美和魅力:都有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充沛而旺盛的生命力,渴望和追求幸福的激情。
而她们的丈夫呢,却都是“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2]的“体面人物”。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虚伪、冷酷、空洞、死板,是一架枯燥僵化冷血的官僚机器;繁漪的丈夫周朴园伪善、专横、凶残、自私,是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粗暴的魔王。
卡列宁委身于政治,只关心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他把安娜仅仅作为一个有家室的标志。
于是安娜便如同一个机器附件般经受着八年多的摧残与压抑。
周朴园要建立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强迫繁漪做一个百依百顺的旧式花瓶,为其点缀家庭。
爱到深处心自狂——安娜与蘩漪形象之比较
一
5 — 2
维普资讯
资产 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的重要 内容就是要求个性解放 , 马
克思认为 , 任何 一种解放都是把人 的世界和人 的关 系还给 “
念等 方面 。 旧的 封建 伦理道 德 受 到西方 资 产阶级 个 E 研 放、 恋爱 自由的挑 战 。 安娜 就 是在这 样 一个 社会大 背 景 P 接受 了资产 阶级 个性 解放 的积 极进 取精 神 , 而她所 生 活的 家庭 氛 围相 对而 言又 较 为宽松 ,卡列 宁一 心扑在 政治 上 , 很少过 问安娜 , 因此 安娜 有一 定 的 自主权 , 缚不 是太 紧 束 当她从 苏醒 的爱 情 中看到 了生 命 的新 的意义 时 , 便越 来越
漪美丽 而平静 的外 表下 , 都潜伏着 一颗 不安稳 的灵魂 , 都具
丑恶, 人生的追求与迷惘, 人对社会的抗争与屈服, 都会在爱 情中得到生动而感人的体现。 安娜( 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 娜 》 和蘩漪 ( ) 曹禺《 雷雨 》) 是世界文学史上公认具有永久
魅力 的两个女性 形象 , 她们在对爱情的狂热上表现 出高度 的
维普资讯
2 0年 第 1 06 期 ( 第9 总 1期 )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J un lo qh r J no e c es C l g o ra f Qiia u irT a h r ’ ol e e
N o. 20 6 1, 0 Ge r N o. ne  ̄. 91
她们都是在花季年华 ,在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情况 下, 由家庭 做主嫁给 了比她们大 2多岁 的丈 夫 , O 开始 了无 爱 而不幸的婚姻生活。 卡列宁和周朴园都是 “ 坏到连 自己都不 认为自己是坏人 ” “ 的 体面人物” , 四 前者虚伪、 冷漠 、 死板 , 是架冷血的 “ 政治机器” 后者伪善、 ; 专横、 自私, 是个凶残的 “ 暴君” 她们一个成了 ” 。 机器” 的附件, 一个成了 “ 暴君” 的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女性反抗之路的不同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女性反抗之路的不同
苏娜
【期刊名称】《当代旅游》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和曹禺戏剧《雷雨》虽是不同的体裁,
但却蕴含着相同的主题——女性的反抗,它们共同塑造了安娜和蘩漪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本文使用细读文本的方法,从反抗前提、反抗历程、反抗结果等方面具体分析两人反抗的不同与相似之处,分析两种时代背景下的反抗的不同性质。
两位作家对同一主题的作品的不同的演绎,有利于我们更充分地把握主旨,以及对作品中表现的女性意识的的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苏娜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蘩漪与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比较研究 [J], 刘清华
2.叛逆女性悲剧命运解源——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形象之比较 [J], 李娥兰
3.爱河漩涡中挣扎的两个不幸女人——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女性形象比较 [J], 叶齐华;胡汉舫
4.论蘩漪和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的共性 [J], 韩见几
5.浅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女性特征——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J], 斯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娜拉和蘩漪看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话语权的异同
从娜拉和蘩漪看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话语权的异同引言:中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女性在文学中的话语权所受到的限制和变革。
本文将以《娜拉》和《蘩漪》为例,从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话语权的异同进行探讨。
一、《娜拉》中的女性话语权1.1 娜拉的婚姻和家庭在《娜拉》中,娜拉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形象,她的话语权受到了严重限制。
她的丈夫托尔瓦尔森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她,并且认为自己应该是家庭中的唯一决策者。
娜拉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她的话语权完全被她的丈夫剥夺。
1.2 娜拉的追求自由虽然娜拉受到了丈夫的严格控制,但她对自由的追求从未停止。
她渴望摆脱受限的家庭角色,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然而,娜拉追求自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她的言行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指责,进一步剥夺了她的话语权。
二、《蘩漪》中的女性话语权2.1 基于家族传统的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在家庭中地位较低,话语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蘩漪》中,蘩漪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她的话语权几乎一直受到家族传统和社会观念的限制。
她被要求顺从丈夫,并且对于家庭事务几乎没有发言权。
2.2 蘩漪的解放和自我实现尽管受到了限制,蘩漪并未放弃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的权利。
她通过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她开始对家庭事务进行主动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三、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话语权的异同对比3.1 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话语权的异同部分可以归因于不同的社会背景。
西方社会相对较早地走向了现代化,女性在法律和社会制度中获得了一定的平等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妇女地位认知制约了女性的话语权。
3.2 异同的文化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体主义和平等,并且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可以拥有独立的话语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列夫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手 , 但她们 是世界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 .虽然两个人物生活的国度不同 , 生存的社会环 境, 思想信念, 感情色调等因素的不尽相同, 但她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同的方面, 即微妙的 特殊性和差异性 .本文从多角度对这两个不同时代 , 不同国度, 不同作者笔下的人物进行 比较分析, 说明如果爱只有简单笔画 , 那么由爱构筑起的婚姻要比爱的本来意义复杂得 多. 关键词 : 安娜; 繁漪; 相似; 相异 中图分类号 : I 10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 73 -3118 ( 20 13 ) 0 2-0 0 54 -0 4 安娜带来她所追求的爱情和家庭温暖, 也让安娜对 , 他毫无爱情可言 只能让她把感情全都倾注在儿子 身上, 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 , 平静 , 她像当时的许多 妇女一样 , 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 煎熬在毫无爱 情的婚姻的冰冷家庭环境中. 繁漪生活在二十世 纪初的中国, 丈夫周朴园伪善, 专横, 凶残, 自私, 是 " " � , 个严酷的 活阎王 相比之下 繁漪比安娜更为 "前妻" 不幸, 嫁进周家后 , 丈夫不仅仍旧保留着 的 " 房间, 摆着 前妻" 的相片, 还不时在人前人后作怀 念状, 经常用命令式口气让繁漪喝药 , 看病, 给孩子 们做绝对顺从的榜样. 当她被周朴园束之高阁, 囚 , " " , 禁在封闭的 郁闷的 楼上 后 如同生活在一个密 不透气的"铁屋子" 里, 身陷苦闷 的精神折磨和摧 残的沼泽中 . 最后, 她们一个变成了"官僚机器 " 的附件, 另一个则变成了 " 活阎王 " 的奴隶. 第二, 她们两人都有婚外的恋情 . 作为妻子, 她们的灵魂已经泯灭, 但作为女人, 心并没有死, 因 为她们作为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女性, 是不 会甘于维持这种无爱婚姻的 , 渴望自由的, 纯真的 爱情始终是久藏她们心中的不灭之火 .当渥伦斯 基 "维特式的不顾一切的热情 "燃烧向安娜, 当周
.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 � 托尔斯 � 泰 安娜� 卡列尼娜 � 中的女主人公, 繁漪 是我国 � 现代剧作家曹禺 雷雨 � 中的主要人物 .她们都是 渴望爱情 , 追求美满婚姻的贵族家庭的女性 , 尽管 她们生活在不同国度 , 不同时代, 但她们的爱情经 历和最终结局是发人深省的, 有着超时代的社会意 . 义和深远的影响力 一, 相似的经历结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 的不幸� " 这句话对安娜和繁漪并不 适用, 因为 她 们各自 "不幸 " 里却有着 孪生姊妹般的"相 似 " 之 . 处 第一 , 她们两人都有无爱的婚姻. 两位女性都 出身于贵族家庭, 仪表都端庄秀丽 , 且又都是在豆 蔻年华的 17 岁时由家庭做主嫁给了比她们大 20 岁的丈夫 .安娜生活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 国, 她的丈夫卡 列宁是彼得堡一 个煊赫的政府部 长, 为人虚伪, 冷漠 , 空洞 , 死板, 是架冷血的"官僚 , 机器 " 生活中除了孜孜 以求的勋章和官爵以外 , 对其它方面包括爱情婚姻都是冷酷无情的, 家庭只 是他仕途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点缀品, 这无疑不能给
收稿日期 : 20 13 - 0 1 - 11
:� 19 6 5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 , ��
54
如果爱只有简单笔画
萍狂热的 "冲动 " 席卷到繁漪时, 这激荡的 炙热的 激情涤荡了她们心中的阴霾, 滋润了她们干涸的心 , 田 长期以来郁积的苦闷猛烈地爆发出来, 激励她 们举起了造次的火炬, 开始了勇敢的抗争. 当安娜 得到了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 , 从心底发出了呐喊 : "时候到了 , 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我是活人, 我要 , " � , , 爱情 我要生活 然后 她释然了 向丈夫卡列宁 : "我爱他 � 我忍受 道出了埋藏在心中许久的话语 , 不了你 " 然 后毅然 决然地 挽起了 渥伦斯 基的 胳 膊, 勇敢地离开 了自己的家庭和 他搬到一起去生 . 活 繁漪自从和周萍在一起才感到从来没有过的 幸福 , 周萍唤醒了她心灵深处沉睡的感情, 繁漪把 他视为倾吐心声的知己 , 发出了"我的心, 我这 个 人还是我的 " 的呼喊, 并满 怀信心地表示: 力图 成 " � 尽管这种"母亲 为一个独立的人而 真正活着 " 不像母亲 , 情妇 不像情妇 " 的畸形恋 情是不现 实 的, 难以维持下去的, 但终究还是打开了繁漪封闭 已久的心灵, 使她呼吸到了爱情的春风, 给她带来 . 了生的欢乐 第三 , 她们两人都以悲剧而告终. 两位女性所 爱的人都曾给过她们情的欢悦, 爱的滋润, 尽管 历经坎坷 ,但却没能达到天长地久 .渥伦斯基顶 不住来自上流社会的权势压力 ,最终不得不回归 自己的那个阶层; 周萍因顶不住封建社会的精神 压力及世俗的眼光 ,最终也只好乖乖向父亲屈服 , , 离她而去 .悲 惨 说出 " 我还是 我父亲的儿子 " , , 的现实 对安娜和繁漪来说 这不仅仅意味着是 爱情的破灭, 情人的离去, 而是赖以生活下去的 希冀和欲望的彻底 被摧毁, 于是 安娜卧轨自杀 , 繁漪在雷雨之夜自毁自灭 , 在生命的档案里贴着 双重悲剧的标签. 二, 相异的美感特征 两位女性生活在不同国度, 不同时代 , 但由于 性格和气质的差异 , 与外界接触的环境方式上的不 , 同 二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也就有了各具特色的美感 特征 . 第一 , 人物肖像描写上相异的美感特征 .作品 在对两位女性人物肖像的描写方面 , 表现得既生动 : " , 又鲜明 安娜的身上散发出无限 洋溢的生命力 " 眼睛里闪着光辉, 脸上掠着微笑 , 身外有一圈明朗 的光环; 与之描写特色相异的是对繁漪的描写 , 只 见她脸色苍白 , 脸上充满着忧郁, 失望, 痛苦 , 怨恨 , " " " " , 使人感到 生命的晚霞 已 暗下来了 头上笼罩 着一层暗淡的云雾 .这生动鲜明 , 血肉丰满的人物
第 27 卷第 2 期 20 13 i c he n g N orm a l U nive r si ty
V ol. 27, No . 2 A p r. , 20 13
如果爱只有简单笔画
� � �试析安娜与繁漪之异同
陈 静
( 吉林省畜牧业学校 中文系, 吉林 白城 137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