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C T i n E d u c a t i o n 41
案例教学 法是美 国当今 师范教育 、 师资培训 中非常
《 中国教 育信息4 D) 鳊辑部 : m i s @m o e . e d u . c n

引言
盛行 而有效 的一种 方法 。 师 范教 育中的案例 教学法是教 育者 根据一 定 的教 学 目的要 求 。 以真实 的 、 包含 典型 问 题 的中小学 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 材料 , 将学生 引入 一个
特定 的教学 情境 中 。 组织 学生通 过观摩 、 评议 、 思考、 总
新课 程标准 指导下 的信息技 术课程 改革 已全 面展 开, 新 课改涉及 了从课 程理 念到教 学模式 、 从课 程 目标 到知 识体 系 .从教学 方法到 评价方 法等 诸多方 面 的变 革 ,这 对执行 信息技术 新课程 改革 的教 师就提 出 了更 高、 更新 的要 求。信 息技术教学论课 程作为信息技术 教 育专业 的一 门必修课 程 , 面 向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并具 有很强 的实践 性与综合性 。通过本课 程的学 习 , 学 生不 仅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育的基本理论 和一般规律 , 熟悉信
( 2 ) 促 进师范生传统 学习方 式的转 变
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在观摩 、 讨论和 反 思案例 的过程 中, 学生从传统 教学模式 中的“ 接受 者” 法 模块 中 , 学 习讲 授法 时 , 笔者 选取 了北大附 中李比, 案例教学法应用 在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 中具有其独特 的优势:
( 1 ) 在 理 论 与 实践 的 沟壑 之 间架 设 了一 道 桥 梁
学内容 中许 多知识 点都 比较抽象 , 如“ 信息素养 ” 、 “ 信 息 技术 教学原则 和教学方法 ” 、 “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 等, 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如今数字化的时代,创新应用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几个创新应用案例,以展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案例一:虚拟现实(VR)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创新技术。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比如,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遗址、重要历史事件的现场等。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二:编程教育中的应用编程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应用。

传统的编程教学往往以纸质材料为主,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编程语言,然后写代码。

现在,一些高中教育机构尝试使用在线编程平台或者编程游戏来进行编程教学。

这种创新应用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案例三:人工智能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多。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沉闷和乏味的感觉。

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比如,学生可以使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口语训练,在虚拟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等。

这种创新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案例四:移动设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移动设备的普及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图形绘制。

传统的方式可能需要纸和笔,但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数学应用程序来进行计算和作图。

这种创新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减少错误,同时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虚拟现实、编程教育、人工智能和移动设备等技术的应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 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有限 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进行实验,样本数量相对 较少,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 性。
教学进度的控制
在项目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和不可控因素,教学进度往往难以控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 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 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 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 能力
项目教学法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 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05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 学中的效果与挑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将抽象的理论 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 趣。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 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指导及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 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 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生按计划进 度完成项目任务,确保项 目能够按时完成。
评估项目成果与反馈
评估标准明确
在项目开始时,教师应明确评 估标准,包括完成时间、质量
、创新性等方面。
多角度评估
评估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包 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特点

学校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分享

学校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分享

学校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分享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不断落地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校的教学中。

信息化课程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分享几个学校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介绍各个案例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等,以期为其他学校的信息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一、利用在线平台开展数学互动教学实例某中学数学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在线平台为学生设计了一套数学互动教学实例。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扫码登录到平台上,老师在平台上发布题目,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回答和提交答案。

通过实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老师能够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容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针对性讲解。

学生也能够在平台上查看自己的答题历史和掌握情况,方便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二、通过虚拟实验室提升理科实验教学效果一所高中为了解决实验室设备紧缺的问题,引入了虚拟实验室技术。

在化学、物理等理科课程中,学生通过电脑和专门的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虚拟实验室能够还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过程,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获得与真实实验相似的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多次实验和练习,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同时,虚拟实验室还可以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

三、利用电子阅读器促进阅读和写作一所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推广了电子阅读器的使用。

学生在图书馆中可以借阅电子书籍,并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

电子阅读器除了提供标准的阅读功能外,还可以进行语音朗读、生词查找、读后感记录等功能。

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电子阅读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方便地进行知识点搜索和查找,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直接撰写作文和读后感,方便对作品进行修改和整理。

四、音乐课上的编曲与创作一所艺术中学的音乐课程中,老师开设了编曲与创作课程。

通过使用音乐编曲软件,学生可以进行曲谱的编写和创作,并通过合成器模拟各种乐器声音,实现作品的全方位呈现。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案例分析的背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

而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深度融合将为数学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纸笔作为主要工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受限于纸面空间和手工计算能力,难以展现出数学的本质和魅力。

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数学模拟等工具,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更丰富、更立体的数学概念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

2.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例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及模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分析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对学生成绩提升的作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2. 正文2.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在课程融合中的探索在课程融合中,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高中数学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2数据的组织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12数据的组织优秀教学案例
具体策略如下:
1.设计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小组互评,让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4.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寻找丢失的物品”案例。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个侦探故事,故事中的侦探需要通过分析物品之间的关系,运用数据结构知识找到丢失的物品。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他们自己扮演侦探,会如何运用数据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情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进行解决。
4.了解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结构、树状结构、图形结构等,以及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
具体策略如下:
1.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组织应用场景,让学生体会数据结构的作用。
3.创设互动性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情景的真实感。

案例式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69交 流作者简介:梁勇(1978-),男,辽宁丹东人,讲师,从事计算机学科课程教学。

案例式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梁勇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摘要:本文就案例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发展入手,分析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考核方式。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计算机;科学引导一、案例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发展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好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商学院,他们采用了 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案例式教学法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老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的参与者,只负责设计和推动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励他们主动思考。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多数高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安排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理论知识和上级操作两部分。

计算机理论一般包括计算机的概述、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

上机操作则是对offi ce 系列软件的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并且能够运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同学们自学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很多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感兴趣。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以老师灌输为主,更进一步使学生丧失了兴趣。

而计算机操作是一门需要有很高动手能力的学科,仅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接受这样复杂的,综合性强的学科。

案例式教学法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四、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方法案例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通俗易懂,也就是要从实际生活出发。

将生活实际与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适当地讲授重点和难点,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案例式教学中,每个案例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最好能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点均衡又易于操作,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另外,还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拓展案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在线教育资源利用
优质资源整合
利用互联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 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个性化学习支持
互动交流平台
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互动交流功能,方 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在线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 习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
03
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机器人编程项目设计
01
的机器人编程任务。
03
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机器人 编程基础知识讲解、编程语言 学习、机器人搭建和调试、编 程任务实现等内容。学生需要 按照项目要求,完成一个指定 的机器人编程任务,例如让机 器人按照指定路线行走、抓取
物体等。
04
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学习 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机器人 编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 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 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自动化
控制、智能制造等。
3D打印技术应用
01
项目背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 术,可以将数字模型直接打印 成实体产品。在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中引入3D打印技术,可以 让学生了解先进的制造技术,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02 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让学生了解3D打印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 一种3D建模软件,并能够独立 完成一个简单的3D打印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教 学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26
目录
• 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 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 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信息 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信息技术 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

浅谈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浅谈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浅谈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1. 引言1.1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越发凸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教育领域中,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互动性和趣味性的途径,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方式。

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呈现知识,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化技术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具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信息化技术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加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中生物教学的挑战与现状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现状,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滞后性等问题。

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庞大且内容深度较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学生们在应对大量知识点的往往难以理清脉络和建立知识框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由于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笔记,缺乏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挑战和现状,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 正文2.1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信息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借助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等。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物实验模拟的工具,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没有实际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探究生物现象、理解生物原理。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6)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6)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数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能够教师的教学方式、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二、案例分析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推出了一款名为“数学宝”的APP,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该APP集成了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和题型,通过多媒体、图形化和互动等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

在《数学分段函数》这一章节中,教师使用了“数学宝”APP进行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 强化知识讲解:教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APP的内容,通过APP演示图文、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认识数学知识点。

2. 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教师设计了一些针对具体知识点的互动探究,例如要求学生在APP上添加分段函数的图像和表格等,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自然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实践巩固:教师通过“数学宝”APP,将分段函数相关的题型整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巩固,并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点。

通过该实践,教师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用多媒体、图形化和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认识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实践巩固等方式学习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果:1. 95%的学生认为“数学宝”APP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了数学知识点。

2. 98%的学生认为“数学宝”APP的多媒体、图形化和互动等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3. 在实践巩固环节中,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达到了90%以上。

实践表明,“数学宝”APP的使用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

四、总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数学宝”APP的使用为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高中新信息技术教案-《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案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高中新信息技术教案-《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案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案例【课标要求】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因为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习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该教材是以“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与信息安全为主线”,而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流的第一步,所以本节是今后课程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中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如何有效地获取、保存信息,从而进一步运用信息,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本节的学习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的了解。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1)创设情境(2)任务驱动(3)案例分析(4)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能准确的分析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并确定信息需求;(2)学会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获取途径和方法;(3)掌握保存信息的一般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理解获取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并体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在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时,发散思维,扩展思路。

【教学环境和课时安排】教学在多媒体录播教室进行,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需求——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学习评价【教学反思】附表:2.1学生作业——“金城兰州”信息需求清单与信息采集卡小组成员:座号:姓名:座号:姓名:请在下列信息需求清单中,完成对主题:“金城兰州”的信息需求的分析。

(要求至少要列出不少于5项的信附表——评价表。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案例一:利用录音设备进行口语教学某中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遇到了困境,学生的发音不准确,且不喜欢互动式的练习。

教师决定利用录音设备改善口语教学。

他首先给学生录制了一些标准发音的短语音频,然后安排学生在课后用录音设备进行口语练习。

学生可以反复听取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进行对比,自行纠正错误。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二: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他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平板电脑,并下载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应用程序。

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查找资料、制作文档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三: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为学生呈现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他通过展示动画、视频和实验数据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学生不再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束缚,而是积极参与和思考。

案例四:远程教学和在线讨论一位地理教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和讨论。

他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带着学生一起亲身参观国内外著名地理景点,并利用在线聊天室进行学术讨论。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案例五: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互动式课堂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为学生设计了一些互动题目。

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访问网站,参与到互动式课堂中。

他们可以在手机上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并实时获得成绩和反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结构的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结构的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结构的教学策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数据结构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数据结构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

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数据结构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兴趣,奠定学习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据结构教学的初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据结构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讲解链表时,可以以手机通讯录的存储和管理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高效地添加、删除和查找联系人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结构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等,展示数据结构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

比如,在介绍栈的概念时,可以播放一段货物进出仓库的动画,让学生理解栈的“先进后出”原则。

二、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教学内容数据结构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从简单的数据结构入手,如数组和链表。

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存储方式和操作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这些基础内容后,再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如栈、队列、树和图等。

在讲解新的数据结构时,要注重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和对比。

例如,在学习栈和队列时,可以将它们与数组和链表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新知识。

不要一味追求教学速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确定系统功能、如何设计数据库、如何编写程序等。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具体包括: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设计师、程序员等。每个小组需要共同完成一个校园二手交易平台案例的分析、设计和实现。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每个小组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针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需求分析?”“如何进行系统设计?”“如何编写程序实现功能?”等。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涉及信息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开发过程,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设计了一堂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校园二手交易平台”为案例,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设计师、程序员等,亲身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学会如何进行系统设计,并了解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

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

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

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

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

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

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

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

1.2声音的数字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华东师大版2020必修1数据与计算

1.2声音的数字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华东师大版2020必修1数据与计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音乐或声音效果,然后突然中断,让学生猜测缺失的部分。我会提问:“如果现在我们需要修复这段音乐,该如何进行?”学生可能会提到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然后我会引入本章节的主题:“声音的数字化”,并解释数字化技术在音乐修复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音数字化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声音数字化的过程。首先,我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包括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采样率和量化位数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在实践环节,我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声音的采样、量和编码,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同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质量的声音文件,分析采样率和量化位数对声音质量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原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音乐或声音效果,然后突然中断,让学生猜测缺失的部分。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数字化的必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来展示声音数字化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我可以播放一段数字音频编辑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数字化在音乐制作、电影后期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声音数字化的意义和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声音的采样、量和编码等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应用案例设计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应用案例设计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应用案例设计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教学需要做出调整来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本文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选取选修课程中《Flash动画制作》内容,探究设计项目教学案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项目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项目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一、研究背景1.新课标出台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并提出要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升信息素养、在完成具体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特征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树立信息知识产权意识;学会利用数字化平台学习和创新[1]。

新课程标准不仅重新确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还更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这就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改革[2]。

2.项目教学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避免学生机械式地学习,提示和倡导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让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一次以项目作品制作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这期间学生需要自主地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学习所需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问题等),最终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参与最后的评价。

二、案例设计结合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Flash动画制作的常见情境,笔者选取公益类主题动画短片作为项目主题。

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内容要求: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通过制作实际项目,体验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

基于案例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设计

基于案例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设计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23, 13(10), 8043-8048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https:///10.12677/ae.2023.13101249基于案例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设计——以“迭代法”为例李佳音,张成,徐恩芹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山东聊城收稿日期:2023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7日摘要探究式教学法作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迭代法,本文采用了基于案例的探究式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依托,问题探究为引线,步步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并应用迭代法。

关键词迭代法,探究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Case-Based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alDesign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Technology—Taking the “Iterative Approach” as an ExampleJiayin Li, Cheng Zhang, Enqin XuSchool of Media Technology,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Received: Sep. 21st, 2023; accepted: Oct. 19th, 2023; published: Oct. 27th, 2023AbstractAs a teaching method advocated b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ordinary high schools,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conducive to giving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李佳音等racy and better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ore abstract iterative method, this paper adopts a case-based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 relying on actual cases and problem exploration as the lead, guiding students’ thinking change step by step, helping students learn deeply and apply the iterative method.KeywordsIterative Approach, Inquiry-Based Teaching,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研究的热点。

信息技术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案例(精选)

信息技术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案例(精选)

信息技术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案例(精选)第一篇:信息技术法制教育渗透教学案例(精选)版别:人教版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11-2012学年第第二学期黎平一中信息组石宏运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网络安全)教案黎平一中信息组石宏运一、教学目标1、熟练组合运用所选软件的各种相关技巧,培养住处综合处理能力,2、在老师的协助下,学会选用一款软件制作个性化电子版毕业留言。

通过观察、体会交流与评价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3、(1)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清网上信息的精华和糟粕,做遵守网络道德的网民。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选用一款软件完成美观、有个性的电子版毕业留言: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难点:版面设计与技能综合运用的策略与技巧。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学习对象是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住处技术应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从网上获取、管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需而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启发、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自豪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心境下迸发灵感的火花,创作个性化电子作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信息安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共鸣老师通过屏幕广播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两面三刀句唐诗。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唐诗,谁能帮老师对出下两句?生:表达了好朋友之间的浓厚友情。

师:看来,奋勇当先情是个永恒的话题。

同学们,友情是珍贵的、难忘的,友版别:人教版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11-2012学年第第二学期黎平一中信息组石宏运情真的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霞妹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第18期摘要案例教学法倡导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形成。

结合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116-031 引言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且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内容和形式相区分,能运用符号系统去处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关系。

相对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者而言,高中生已具备较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并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符合案例教学对学习者的要求,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2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案例与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1]。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

由二者的定义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正是教学中所运用的“案例”,而“案例”正来源于教学或生活中已发生过的事实,具有一定的事实情境,蕴含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因而案例教学法得以开展的前提正是“源于生活”。

在当今的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在实际学习、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很多经历、经验可作为案例教学的宝贵素材。

案例教学的特点除客观真实这一特性外,案例教学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以及过程动态性与结果多元性等特点[1]。

任何教学过程都指向一定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也不例外。

只有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案例教学中任何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亲自实践,通过运用自身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做出决策,这又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突出的实践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对话与互动。

同时,案例教学也是开放的教学,教学中围绕某些问题探讨的结论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开放多元的,因而案例教学又具有过程动态与结果多元性。

采用案例教学法,就一定要深谙案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而不能流于形式,案例教学要区别于举例教学与事例教学。

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采用一个或几个事例的列举和演示,而这并非案例教学,只是“案例”的教学。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该具有完整的情节性,涵盖某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学习者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探讨和决策习得知识。

好的案例在内容编写上体现出一定的起承转合,引人入胜,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能使学习者在原有案例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和启迪。

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新素材对原有案例进行改编和充实,形成新的“案例”。

由此,案例教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3 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正在于培养学习者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是二者共同的目标与本质体现,正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

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使得教学变为一件有价值、有趣味的学习活动。

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从“案例教学”本身来讲,“案例”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它将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明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同时又可以作为鲜活的实例引导学习者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作品,为学习者树立一种科学的态度,引导学习者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

同时,“案例教学”这种学习方式本身也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探讨中,使得学习者在实践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切实体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充满趣味与动态生成性,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与不确定性。

案例内容的情境性使得学习者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主人翁的角色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的探讨当中,并时刻关注案例的发展。

整个探讨过程也将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与互动。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学习者获得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

教学目标:实现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载体,案例中往往隐含各种不同的问题,这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教师不断引导学习者发现和分析案例中隐含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学习者对复杂问题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大家在协作探讨中不断发生思想的碰撞和共鸣,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会不断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此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能力。

4 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都可能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但是无论案例教学过程具体如何实施,整体上都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有效实施与课后全面的反思这三大环节。

课前准备是前提在案例教学实施前,教师应该对整节课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做好关于“案例”的选择或创作工作,并提前认真研读案例,明确案例教学的重难点。

其中,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教师可将自身学习、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或教学经历作为编写案例的宝贵素材,尽可能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理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由于编写案例比较耗费精力,教师可以选择在网络媒体上查询、收集一些经典案例。

另外,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应该注意相互沟通与协作,共享优秀案例,让更多的学习者有机会享受到案例教学的乐趣,同时提高案例资源的利用率,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教师还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不仅明确案例教学的本质内涵,还要掌握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知识,以解决和应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突发的教学状况。

案例教学开展前,学生也要做好个人分析准备,提前阅读案例,预研案例内容,并做好小组分工便于积极讨论。

其次要做好教学环境等硬件设备的准备,包括桌椅摆放形式、多媒体设备的设置等。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将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

课堂实施是关键案例教学虽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但是“在长期的案例教学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关专家学者经过不断归纳总结,逐渐形成比较成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它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

课堂实施是案例教学过程最关键的一步,具体的实施流程如下。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案例。

对于自己编制的案例,教师可以适当介绍自己的一些亲身感受与案例编制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等来作为引入案例的前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选用案例,可以介绍自己在案例准备时的一些困惑、矛盾的焦点等激发学习者好奇心。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为案例教学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其次,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发现与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教师主要作为引导者引领学习者进入“角色”,开始独立思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要着重培养学习者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个过程,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习者能否独立发现案例中隐含的问题,对于较难发现的问题,教师应不断设疑,引导学习者逐步发现问题所在。

而学习者应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入分析案例的具体细节与整个过程,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敢于质疑、提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接着,小组讨论与集体交流,综合解决问题。

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对话交流、观点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最优化。

同时,在学习者的交流合作中,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表达、沟通协作能力。

案例讨论中常会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案例情境中主要包含哪些问题,哪些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解决方案是如何得出的,如何实施方案,从中收获到什么,等等。

在小组协商探讨、达成共识后,进入小组间的集体交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启迪,从不同角度的论证中取得对案例的深刻认识,形成案例教学的成果。

最后,课堂总结归纳,深化认识。

在对案例讨论过后,教师引导学习者对分析的全部过程与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更正一些不妥之处,巩固和深化好的做法,多角度地、开放性地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给学习者留下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后反思是保障在课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课堂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这是案例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保障。

教师对教学中处置不当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更正,对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以日志的形式予以保存,为进一步优化案例积累素材与教学经验。

学生应该整理课堂上自己的参与、学习情况,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撰写个人反思日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对于案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书面形式的案例分析报告,深入巩固和扎实课堂所学知识。

5 小结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不是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简单阐述,更是对一个具体的根据信息技术原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若干实际问题的真实情境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