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的多媒体化、教学的网络化和管理的标准化,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性;要突现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要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主导性。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更加合理的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新型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它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
1、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基础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工具学科,随着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高中信息教学显得日益
重要,高中学生对该技术的掌握,必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因此,信息技术要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双基”的落实,挖掘素质教育的潜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工具,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2、突出创新教育,激发探究性
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出任务和问题、假设构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开拓创新,激励学生探究新知,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文化教育,增强主导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社会上游戏厅、网吧的出现,对中学生影响不断增大。所以对中学生开展计算机文化教育,用先进的文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培养学生树立吸收先进文化的意识,才能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同时,利用教师的权威性进行言传身教,掌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掌握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主动权,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促使学生对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地获取、传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上信息,这样
学生上网吧玩游戏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受几十年来传统的教育影响很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全过程的状况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思想倾向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停留在表面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已成为今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学生windows xp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 xp中自带的“纸牌”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双直拖动时,他们看得是那么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
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摆正师生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生学习多半时间是学生在操作练习。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一、两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辅导这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小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交流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共同提高。
正确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师由权威者变成指导者。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操作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练习。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得多了。动手还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你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信心随之也会大增,学生劲头也就更高。
3、注重任务驱动,用好多媒体课件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
件的操作。要让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清晰。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贯彻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程序设计任务更容易设计,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并填好学生的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着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这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能很快完成目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很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我把制作好的课件放在教师机上,除教学用以外,学生也可以点播,这样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巩固性练习,整合所学知识
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惟,而忽视了发散性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